心血管护理中风险管理的运用探讨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护理中风险管理的运用探讨

目的:观察心血管护理运用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方法:抽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到我院心血管科接受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征求患者同意后,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运用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00%、26.66%;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7.33%、80.0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风险管理实施在心血管护理中可明显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维持护患间良好的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心血管护理;风险管理;应用

临床多发病与常见病中,心血管疾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是造成患者死亡或者残疾的主要因素,中老年患者是常见的发病人群[1]。本文在我院心血管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对策,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资料均来自我院心血管科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患者,共150例,男患者78例,女患者72例,最小年龄45岁,最大年龄90岁,平均年龄(72.3±5.3)岁;病程为1~20年,平均病程为(10.3±5.2)年;将严重肝肾功能、心肺疾病、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等患者全面排除。分组之前均征求患者意愿,得到患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接待患者入院后维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将陪护制度、住院环境等详细告知患者,每天对患者的脉搏、呼吸、体温以及血压等进行测量,每隔一段时间到病房巡查,一旦发现患者病情出现改变,则立即告知主治医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2]。

观察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采用风险管理进行干预,具体体现如下。

①完善风险管理制度。采用评估的方式制定不同突发情况的处理措施,首先要评估患者住院期间压疮危险因素、坠床危险因素、生活自理能力、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危险因素;其次,构建针对性的应急方案,需要医护人员对于相关应急对策给予全方位掌握以及应用;最后,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出现不良事件,要准确地在“护理不良事件报告”中记录,对发生风险事件的过程以及时间进行详细记录,同时根据原因制定出针对性的整改对策。

②重视环境的安全管理。医护人员可以将护栏安装在病床旁,且将扶手、防护栏安装在病房内、卫生间、病区走廊等患者经常接触的位置,在卫生间、洗手间等地方要设置防滑装置,提醒患者地面光滑要小心行走,从根本上降低出现摔倒、坠床的概率。将警示标志设置在床头,起到警示患者以及护理人员的效果。加大家属以及患者健康教育的力度,让患者家属明白护理防范的重要性,患者在行走时需要专人陪护在其左右,避免出现摔倒等情况。

③构建护理风险管理小组,促进监督力度得以提高。通过分析各科室的实际情况,构建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对心血管患者进行干预,管理小组组长通过护士长担任,具体负责有效识别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对出现风险问题的因素进行分析,建立针对性的管理对策防止护理风险的发生。

1.3 临床观察指标

分别对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满意度调查以100分为总分,其中>9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基本满意,低于70分为不满意[3]。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工作,以χ2检验计数资料,若P<0.05,则代表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00%,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66%,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

观察组中非常满意50例,基本满意23例,不满意2例,满意率为97.33%;对照组中非常满意40例,基本满意20例,不满意15例,满意率为80.00%,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119,P=0.0008)。

3 讨论

护理风险主要是指临床常规护理工作中会出现的不安全事件,这种类型的不良事件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治疗预后以及治疗效果等产生严重的影响。据相关研究资料分析得知,由于中老年患者属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大部分患者在

发病后受到身体机能、年龄、疾病等方面的影响发生意识模糊、表达能力降低、运动受限等症状,心血管护理工作中常出现对患者、护理人员产生伤害的风险原因。最近几年,临床护理工作中逐渐提出护理风险管理理念,分别从设备管理、环境管理、制度管理、患者管理等方面实施风险管理工作,能够促进医疗纠纷发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得到降低,从而促进患者满意率明显提高[4]。

通过分析本组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7.33%,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80.00%;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2.00%,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66%,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代表着风险管理模式实施在心血管护理工作中,能够促进医疗纠纷以及不良事件概率得以明显降低,促进护理质量显著提高,在心血管护理工作中风险管理模式具有极大的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晓琴.院前急救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J].全科护理,2012,3(33):251-252.

[2]罗永彬.浅谈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1(21):193-194.

[3]凌莉萍.浅析心血管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4(28):147-148.

[4]何丹丹.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养生,2014,8(9):2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