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解释-地震微相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层间属性分析


在层间可以提取很多种属性,如最大正极性振幅,最大绝对值振幅、最大正振幅与最大负振幅、 总累积振幅等。层属性的例子如图8所示 。 利用地震道波形属性,可形成一张地震相平面图 (图9A)。这个过程可进一步衍生出相关关系 图,每个地震道都可关联到某个特定波形类别,由此可以获得进一步的信息(图 9B)。
(4)地震地貌学的工作流程
• 1)从各个方向快速浏览数据体,找到FLT(funny looking things)。 • 2)利用多种技术对FLT进行详细分析。 • 3)综合利用地震资料的剖面图和平面图件,联合运用地震地层 学和地震地貌学,在地震剖面视图和平面视图之间不断交替检验。 • 4)利用井眼资料等来进行岩性和沉积学的对比和验证。
Figure 7. Seismic amplitude extraction along a horizon slice through a deepwater crevasse splay (note the distributive channel pattern), Gulf of Mexico. Reflection amplitude suggests that the channels are sand-prone.
地震资料解释基础
第13课
王英民 2013年
5 地震微相分析
• 5.1 地震微相分析的任务和研究思路
• 5.1.1 地震微相分析的任务和特点 • 5.1.2 地震地貌学简介 • 5.1.3 地震沉积学简介 • 5.1.4 地震地貌学与地震沉积学的比较
• 5.2 地震岩性预测方法 • 5.3 地层切片方法 • 5.4 典型研究实例
5.1.1 地震微相分析的任务和特点
河道特征标定
line327
在三维精细地震相分析中,是对单一或少量同相轴而不是一大套同相轴的地球物
理属性进行定量描述,由此划分出的地震相为地震微相。在此所用资料和手段与以层
序或体系域为单元的区域地震相分析有本质不同。最大的区别在于从定性分析转为定 量分析,从”点-线-面“的研究转为”点-面-线“的研究。
Figure 6. Proportional slicing through divergent seismic reflections.
沿层切片振幅提取
• 不同沉积单元与周 围沉积物波阻抗具 有差异,可通过对 地震层位或切片进 行属性提取,来突 出这种差异 • 通过沿层切片提取 的振幅属性,可以 清楚的识别出深水 终端扇。
• 2005 年地震地貌学国际会议在美国休士顿 市召开,并在会后出版专集(2007)。
• London Geological Society. Seismic geomorphology,applications to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M]∥Davies R J,Posamentier H W, Wood L J,Cartwright J A, eds. Special Publication 277,2007: 274
Figure 8. Several interval attributes characterizing Miocene shelf sand ridges, offshore Northwest Java (modified from Posamentier, 2002). a) Interval attribute (cumulative amplitude) illustrating several sand shelf sand ridges. Note the presence of a one-km wide distributary channel that is imaged along with the sand ridges though it lies just beneath. b) Detail of an isolated sand ridge delineated by a well-defined margin on one side (the edge of the ridge on the side that constitutes the leading edge) and a poorly defined margin on the other (i.e., the trailing edge). This attribute is the maximum negative polarity for an interval that brackets the sand ridge. c) Detail of the same sand ridge as shown in b). This attribute, a third derivative map for the same bracketing interval, highlights the presence of smaller sediment waves (large dunes?) superimposed on the larger sediment ridge.
5.1.2 地震地貌学简介
(1)地震地貌学发展历史
• 2001 年,Posamentier提出了地震地貌学 ( Seismic Geomorphology) 的术语。但 未给出定义。文中讨论了channels, levees, frontal splays, and debris flow deposits.四种 具有典型地貌特征的海底扇结构单元。
( Posamentier,2007)
水平切片和地层切片
• 对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切片处理的技术很多,包括 时间切片、倾斜平面切片、沿层切片以及等比例 切片等。
• 在反射层相互平行并且接近水平的地区,使用地震时间切 片就足够了;当反射界面是一致的倾斜时,就使用倾斜面 切片;当反射界面是以不同角度倾斜的时候,就用沿层或 者平行层的切片,可以得到最好的结果; • 在地震反射轴均一发散的情况下,则最好选择等比例切片 方法 (图6)。
体元拾取技术
• 三维地震数据体是由一系列的三维体元组成,每个体元对应沿单个地震道的 一个采样点。体元拾取技术其实是一种数据体内的探测方法,要求首先选择 一个体元,然后找出和用户定义的属性值(通常是振幅)相关的其他体元, 从而进行突出显示。这些相关连的体元可以帮助确定沉积单元,如河道充填, 或者是其他具有相近属性的地质体(图10)。
一般沉积体系都具有宽度远远大于厚度这一特征(Galloway,1983),即使是相变剧烈的冲积扇 砂体,其平均厚度∶ 宽度比也有1∶ 5 左右; 对相变缓慢的沉积环境( 如三角洲边缘砂体、滩坝砂 体) ,这一比例可达1∶ 1 000 或更高。这就意味着沉积体的地震成像在水平方向上比在纵向上容易 得多。在垂向上无法识别的地质体在平面上有可能被识别出来。地震沉积学与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 学的差别在于:它主要是利用地震资料的平面特征而不是垂向特征来提供与地貌学和沉积模型相关的 地震属性模式的高分辨率图像。 曾,1998
Figure 10. Voxbody expression of deep-water crevasse splay, Pliocene of the eastern Gulf of Mexico.
Figure 12. Amplitude (A) and coherence time slices illustrating a deepwater turbidite channel, Gulf of Mexico. The amplitude reflection attribute is an indicator of acoustic properties of the channel fill, whereas the coherence attribute highlights the edges of the channel.
三维地震带来研究思路的转变:

岩心 测井 典型地震 剖面特征 (进积体、河道)

地层厚度图 地震属性图 砂岩厚度等值线图 砂岩百分含量等值线图 粉砂岩厚度等值线图 粉砂岩百分含量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线图 测井相平面图 特殊岩性平面图
线
连井剖面相 验证、完善
地震剖面 验证、完善
从“点、线、面”转为“点、面、线”,以“面”为核心开展分析。
( Posamentier,2007)
(2)地震地貌学的基本 理论方法
(3)地震地貌学的定义
• 地震地貌学是一种利用三维地震成像结果对现今地形和埋藏 于地下的古地貌面进行研究,获取地形地貌信息的学科。其快速 的发展促进了利用平面视图开展的地下地质研究。地震地貌学与 地震地层学的联合运用,代表了现今利用三维地震数据获取地层 信息的先进技术手段。
Figure 8. Seismic facies mapping of two Devonian pinnacle reefs, western Canadian sedimentary basin. A) seismic facies map illustrating that all seismic traces within the reefs are assigned to a single facies class. B) seismic facies correlation map wherein each trace is compared with class 3 (C). Note the more detailed seismic and therefore geological expression of the reefs. C) the neural-network-derived 10 seismic facies classes upon which the analysis was based (Stratimagic software by Paradigm Inc.).
(1)地震地貌学的发展历史
• 1)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二维地震数据资料质量的不断提高, 人们开始利用地震资料来获取更多的地层信息。AAPGMemoir 26 的出版标志着地震地层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些基于2D资 料的解释在平面上成图,进而可对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和相关的 岩性预测结果进行尽可能合理的解释。 • 2)20世纪80年代,地震反射技术飞速发展。三维地震资料由密 集分布的2D地震测线和高精度的导航数据组成,经过计算机计算 之后,可形成X-Y-Z坐标空间的三维全覆盖。但在解释方面,实 际上只不过是进行间距更加密集的二维地震资料解释而已。 • 3)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基于计算机的3D数据显示和可视化开 始使真正的全三维地震解释成为可能。利用各种平面视图及衍生 的数据,可以得到地下的地形地貌特征,由此,地震地貌学建立 起来了。 • 4)地震地貌学与地震地层学的联合运用,代表了现今利用三维 地震数据获取地层信息的先进技术手段。
传统的基于二维地震资料的 地震相分析是采用 “点-线-面”定 性研究的思路,三维地震技术的 发明和普及使定量平面切片成为 地震相分析的通用技术,从而使 地震相分析转变为“点-面-线” 的研究。为地震地貌学和地震沉 积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利用地震振幅的平面变化特征比用其垂向变化特征可更好地揭 示地层的地貌和岩性特征,进而识别其沉积相类型。 讨论: 点、线、面 的研究思路对不 对?为什么要从 “点-线-面”的研 究转为“点-面线”的研究?
Figure 11. Various horizon-based attributes extracted from the upper bounding surface of a deepwater turbidite channel, Gulf of Mexico.
沿层属性成图
• 属性可沿层进行计算,进而突出个沉积单元在其他显示方式中不明显的微细 变化。图11是一个深水重力流水道的多个层位属性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