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荆江河道整治60年回顾_潘庆燊_胡向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46 卷 第 7 期 2015 年4 月
文章编号: 1001 - 4179( 2015) 07 - 0001 - 06
人民长江 Yangtze River
Vol. 46,No. 7 Apr. , 2015
长江荆江河道整治 60 年回顾




,胡


( 长江水利委员会 长江科学院,湖北 武汉 430010)
上荆江河势控制工程方案研究始于 1974 年,原称 上荆江主 泓 南 移 工 程 方 案,后 称 河 势 调 整 工 程 方 案。 修建上荆江主泓南移工程的目的是: 采取一定的工程 措施,因势利导,使上荆江沙市河段和郝穴河段的主泓 南移,配合堤内工程,逐步改变荆江大堤堤外无滩、堤
内地势低洼的险要形势[1]。1979 年 12 月,长 江 水 利 委 员 会 提 出 《上荆江主泓南移规划》。1983 ~ 1994 年,长江科学院对上荆江河 势调整工程方案进行了河工模型 试验研究。由于上荆江河势调整 工程的 工 程 量 较 大,维 护 工 程 量 也较大,且 尚 有 一 些 技 术 问 题 需 进一步作深入研究,因此,上荆江 河势调整方案仍需根据三峡工程 建成后上荆江河道演变情况作进 一步研究[8]。 下荆江中洲子、上车湾裁弯工程在先后实施以及 1972 年沙滩子自然裁弯后,为巩固裁弯工程效益,稳 定下荆江河势,长江科学院开始研究下荆江河势调整 工程方案,1983 年 12 月提出《下荆江河势控制工程规 划报告》,规划中将下荆江分为 6 段,即石首人工裁弯 段、沙滩子自然裁弯段、中洲子人工裁弯段、上车湾人 工裁弯段、盐船套至荆江门段以及孙良洲至楼西湾人 工裁弯段。1984 年,当时的水利电力部批复近期先实 施沙滩子自然裁弯段、中洲子人工裁弯段、上车湾人工 裁弯段和盐船套至荆江门段的河势控制工程,其余两 个河段的人工裁弯工程方案尚待进一步研究。此后, 上述 4 个河段的护岸工程均按河势控制工程规划陆续 实施。石首人工裁弯段因 1994 年石首河湾狭颈崩穿 发生撇弯,原拟定的人工裁弯方案已不宜实施,重新提 出了石首河段河势控制工程方案。孙良洲至楼西湾人 工裁弯段则因原定人工裁弯方案尚待进一步研究,近 期对该段按遏制其河势向恶化方向发展的原则实施护 岸工程。
( 2) 河道整治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与河道演变 观测、河工模型试验和数学模型计算相结合。河道整 治是动态工程,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河道也相应不断变 化。因此通过河道演变观测分析,在掌握整治河段河 道演变规律基础上制定的整治工程方案,仍需通过河 工模型试验和数学模型计算,才能较全面地认识整治 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工程实施的效 果。下荆江裁弯工程实施前后,进行了大量的河工模 型试验和数学模型计算,为工程方案的确定与实施提 供了可靠的依据。
( 4) 实施河道整治工程必须掌握有利时机。河道 整治工程是动态工程,在河道演变过程中,抓住有利时 机及时治理,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错失有利时机,不 仅增加了整治难度和工程量,甚至使整治工程再无实 施可能。如下荆江沙滩子人工裁弯工程本拟于 1972 年冬实施,因当年汛期沙滩子河湾发生自然裁弯而未 能实施,自然裁弯后新河道与下游河道衔接不顺,河道 变化异常剧烈。又如上荆江涴市河湾和沙市河湾之间 的太平口长顺直放宽段,因其左岸未进行守护,1955 ~ 1987 年左岸崩退约 200 ~ 250 m,平滩河宽达 1 100 ~ 1 500 m,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出现江心滩,分河床为左 右两槽,左右槽的兴衰直接影响到沙市河湾三八滩左 右汊的兴衰变化,对通航条件产生不利影响,增大了该 河段航道整治的难度。
1. 3 荆江护岸工程与河势控制工程
荆江护岸工程以左岸荆江大堤临江段的护岸工程 修建最早,始建于明成化初年( 1465 ~ 1470 年) ,清代 和中华民国时期修筑了较多矶头型式的抛石护岸工 程,其他护岸工程大部分建于新中国建立后。荆江护 岸工程建筑物型式有平顺护岸工程和矶头群护岸工程 两种。护岸工程枯水位以上部分主要有抛石、沉柴枕 和沉石笼 3 种。荆江大堤沙市河湾和郝穴河湾抛石护 岸工程总长度为 52. 1 km,1950 ~ 1996 年累计水下抛 石量为 576. 3 万 m3 ,平均每米长岸线抛石量为 110. 7 m3 ; 下荆江 1952 ~ 2002 年抛石护岸工程总长度为 146 km,石方量为 1 616 万 m3 ,平均每米长岸线抛石量为 110 m3[6]。
1. 2 下荆江系统裁弯工程
1952 年 4 月,长江水利委员会第一查勘队编写的 《查勘荆江河道裁弯工程报告》,提出了荆江局部裁弯 意见。1954 年以后,长江水利委员会开展下荆江裁弯 工程的勘测、规划和科研工作。1960 年 6 月提出《下 荆江系统裁弯 取 直 初 步 规 划 研 究 》报 告,初 步 选 定 包 括石首( 1 - 1) 、沙滩子( 2 - 2) 、中洲子( 4 - 1) 、上车湾 ( 7 - 1) 和观音洲( 9 - 2) 5 个弯道的裁弯线路方案( 图 1) 。1966 年冬,作为下荆江裁弯试验性工程的中洲子 裁 弯工程开始实施。1967 年5 月,新河开挖工程竣工
1. 4 航道整治工程
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荆江航道浅滩治理主要采 取疏浚、局部爆破和调整航标等措施。2000 年以来, 交通部门先后在枝江至江口河段、沙市河段、瓦口子水 道、马家咀水道、周天河段、藕池口水道、碾子湾水道以 及监利河段实施了航道整治工程。
2 整治工程效果及主要经验
2. 1 整治工程效果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 16232 / j. cnki. 1001 - 4179. 2015. 07. 001
长江中 游 荆 江 河 段 上 起 枝 城,下 迄 城 陵 矶,全 长 347. 2km,是长江中下游防洪重点河段,其中,藕池口 以上称上荆江,以下称下荆江。上荆江荆江大堤汛期 洪水位高出北岸地面 10 余米,严重威胁荆北地区人民 的生命财产安全。1950 年 2 月,长江水利委员会成立 后即着手研究荆江治理方案,提出了以荆江分洪工程 为中心并结合其他防洪工程的治江第一阶段计划,即 建闸分洪工程、蓄洪垦殖工程及河床治导工程。河床 治导工程以沙市至城陵矶为重点,进行带有理论探索 的、慎重的、有步骤的治本研究工作,其中包括弯曲河 段的裁弯取直、荆江河槽的稳定扩大与控制、长江泥沙 处理及河道变迁规律的掌握等问题,以期将当时所建 工程彻底变为治本工程[1]。1953 年冬,长江水利委员 会中游工程局下设荆江观测队,着手实地勘测荆江河 道和荆江大堤堤基、堤身隐患和崩岸险情,收集历史和 现状资料,研究整险措施,并拟订了《1954 年荆江观测 研究工作计划( 草案) 》。1954 年 3 月,长江水利委员 会批准了该项计划,此为长江有计划地进行河道观测 研究和整治之始。
60 年来,长江水利委员会和有关部门以及大专院 校对荆江河道演变及河道整治问题进行了长时期的观 测分析和研究,实施了大量河道整治工程,为保障荆江
地区防洪安全和航运畅通发挥了重要作用。
1 整治过程简述
1. 1 荆江河道特性研究
1954 年以来,有关荆江河道特性研究以河道演变 观测分析为主,采用河流力学、河流地貌学和历史地理 学等学科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荆江河道演变规律,提出 了《荆江河道特性初步研究》、《荆江特性研究》、《荆江 河道演变的规律》、《长江中游荆江变迁研究》等主要 成果[2 - 5]。上述研究成果为荆江河道整治提供了科学 依据。
长期以来,护岸工程仅以防止河岸崩坍为目的而 修建,缺乏全河段护岸工程规划。河势是河道在其演 变过程中水流与河床的相对态势,可以河段内主流线 与河岸线的相对位置来表示,护岸工程应作为稳定和 改善河势、防止河势向不利方向发展的主要工 程 措 施[7]。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长江水利委员会开展了 荆江河势控制问题研究。
( 3) 河势控制是河道整治的首要目标,护岸工程
则是河势控制的主要工程措施。长江河道宽阔、水深、 流急,河道整治工程量巨大,只能在河道综合治理规划 指导下分河段、分阶段逐步实施。河势控制工程的目 的是稳定有利河势,防止河势向不利方向发展,为进一 步实施河道整治创造必要条件。
护岸工程是控制河势的主要工程措施,具有稳定 河岸和控导河势的双重作用。因此,必须制定各河段 的河势控制规划,以指导护岸工程的实施。
展,同时对荆江大堤及沿江两岸干堤护岸工程进行加固; 其次,对重点河段( 上荆江枝城至杨家脑河段、上荆
江涴市至沙市河段、上荆江观音寺至杨厂河段、上荆江藕池口顺直分流河段、下荆江河段) 实施综合整治,并
提出了具体的综合整治方案。
关 键 词: 河道演变; 河道整治; 河势控制; 荆江; 三峡工程
中图法分类号: TV85
摘要: 对 60 年来长江中游荆江河道整治工程的实施过程、工程效果及主要经验作了简要综述。在分析三峡工
程 2003 年 6 月初期蓄水运用后荆江河道演变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近期实施荆江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的建议。
认为荆江河道综合整治的首要任务是继续实施河势控制工程,进一步稳定有利河势,防止河势向不利方向发
收稿日期: 2015 - 01 - 18 作者简介: 潘庆燊,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主要从事河流泥沙与河道整治研究工作。
2
人民长江
2015 年
来自百度文库
图 1 下荆江系统裁弯工程规划示意
过流,同年 10 月即成为长江主航道。1968 年冬,上车 湾新河开挖工程开始实施。1970 年 5 月新河成为长 江主航 道。 沙 滩 子 弯 道 因 裁 弯 工 程 未 能 及 时 实 施, 1972 年 7 月 19 日发生自然裁弯。原定的石首弯道裁 弯工程方案因 1994 年 6 月弯道凸岸向家洲狭颈崩穿 而发生撇弯,须重新研究该河段的整治方案。原定的 观音洲裁弯工程方案因裁弯对洞庭湖出口和下游河道 的影响等问题十分复杂,尚需继续进行研究。
( 4) 荆江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荆江河 势基本稳定,有利于保持水生生物栖息地的多样性和 稳定性,沙滩子自然裁弯故道已建成国家级白鱀豚自 然保护区和麋鹿自然保护区; 有利于两岸工农业生产 和生活取水条件的改善,并为防治血吸虫病创造了有 利条件。
2. 2 主要经验
( 1) 通过河道演变观测分析掌握河道演变规律是 实施河道整治必要的基础性工作。下荆江中洲子、上 车湾人工裁弯工程,是通过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对荆 江河道演变的观测分析,基本掌握下荆江蜿蜒型河道 演 变 规 律,并 在 系 统 裁 弯 工 程 规 划 的 指 导 下 实 施 的[6]。弯道从 形 成、发 展 至 自 然 裁 弯 后 形 成 新 的 弯 道,是蜿蜒型河段演变的基本规律,人工裁弯工程是按 照此规律实施的河道整治工程。裁弯工程实施距今已 40 多年,取得了预期的工程效益,并能长期得以保持。
( 3) 航运效益显著,并能长期发挥作用。荆江河 道河势基本稳定,有利于航槽稳定和航道维护。下荆 江人工裁弯后,其航道里程较裁弯前缩短约 70 km,大 大节约了船舶周转和能源消耗。下荆江人工裁弯工程 实施距今已 40 多年,此项效益仍得以保持。2000 年 以来,交通部门先后实施的航道整治工程,进一步使荆 江航道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 1) 荆江总体河势保持基本稳定,为进一步综合 整治奠定了良好基础。上荆江总体河势保持基本稳 定,仅汊道段仍发生主支汊兴衰交替现象。下荆江已 从典型的蜿蜒型河道转变为限制性的蜿蜒型河道,仅 下段熊家洲至城陵矶河段仍可能发生自然裁弯现象。
第7 期
潘庆燊,等: 长江荆江河道整治 60 年回顾
3
( 2) 防洪效益显著,并能长期发挥作用。荆江两 岸干堤的护岸工程经过多年新建与加固,崩岸对堤防 安全的威胁得以基本消除。特别是上荆江荆江大堤临 江河段迎流顶冲,堤外无滩或滩宽较窄,一旦发生崩岸 将危及大堤安全。荆江大堤护岸工程经过数十年的加 固,1998 年大洪水未发生重大险情。
下荆江人工裁弯工程降低上荆江洪水位。下荆江 人工裁弯工程实施距今已 40 多年,据 1955 ~ 1998 年 实测资料分析,裁弯后上荆江沙市站高水期( 流量大 于 40 000 m3 / s) 同流量的水位较裁弯前降低 0. 3 ~ 0. 5 m,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荆江大堤的防汛压力[9 -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