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课后复习资料讲解
产业经济学复习各章重点
![产业经济学复习各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d73d5210722192e4536f66e.png)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1、何为产业?产业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什么?答: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和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集合。
产业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由狭义产业和广义组成的产业系统。
是研究产业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即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关系的形成与演变规律;产业的产生、成长和兴衰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及转移规律;产业发展中资源有效配置的规律等。
2、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哪些?答:(一)产业发展理论;(二)产业组织理论;(三)产业结构理论;(四)产业关联理论;(五)产业布局理论;(六)产业政策理论。
4、研究和学习产业经济学有何意义?答:(一)丰富和完善了经济学学科体系;(二)有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沟通;(三)推动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章:产业发展:分类与规律关键概念:1.产业发展定义:指产业的成长和演讲过程。
产业发展的过程既包括某个产业的成长、繁荣、转化和衰亡的过程,也包括产业总体的成长、壮大和不断现代化的过程,即产业总体结构不断由不合理走向合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由不协调走向协调、由低级走向高级的过程,具体说就是产业结构优化、主导产业分阶段转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组织合理化的过程。
2.产业生命周期:产业生命周期是每个产业都要经历的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演变过程,是指从产业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
一般分为初创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四个阶段。
3.产业发展战略:就是研究产业发展中带全局性的规律性的东西,或者说,产业发展战略是指从产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分析构成产业发展全局的各个局部、因意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并决定经济全局发展的局部或因素,而相应做出的筹划和决策。
1、请利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你熟悉的一个产业的发展情况。
答:例如中国报纸产业——形成期: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2年)开元杂报,北宋末年出现的最早的印刷报纸,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外人在中国创办了约180种中外文报刊。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fda5b4fe45c3b3567ec8bbe.png)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简答,知识点,吐血整理)第一,三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组织SCP分析范式(第二章企业非重点))1马歇尔冲突:企业在成本递减的条件下运营,它就不会趋向于竞争性均衡,而是趋向于无线增长,最后变成垄断,追求规模经济和由此引起的垄断扼杀竞争活力构成了一对难分难解的矛盾,这就是。
马歇尔最早将产业组织概念引入经济学分析。
爱德华‘张伯伦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奠基人。
梅森贝恩第一次完整而系统地论述了产业组织理论体系(《产业组织》)其中两个主要标志是1,明确阐述了产业组织研究的目的和方法2提出了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三个基本范畴: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把这三个范畴和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的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联系起来,规范了产业组织理论的理论体系。
因为哈佛学派重视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决定作用,因此又称为结构主义学派。
新的学派从重视市场结构转向更重视企业行为的分析。
芝加哥学派重视理论分析,不已经验实证分析为主。
产业:1,产业是一种同一属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同一属性的产品和服务,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2,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按照一定社会分工原则,为满足社会某类需求而划分的从事产品生产和作业的各个部门。
产业分类:马克思两部类,农,轻,重三次产业分类(第一,二,三产业)费歇尔提出。
第一产业(农业,畜牧业,林业鱼狩猎)第二产业(采矿,制造,建筑,煤气电力供应等工业)第三产业(商业,运输服务,金融,保险,卫生。
)P14,15 20产业经济学研究方法:1案例研究,2统计计量研究,3均衡分析,4边际分析,5博弈论分析,6产业实验室研究。
简答1SCP理论范式的基本内容。
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个基础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组成。
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
因此,为了获得理想市场绩效,最重要就是通过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1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精华版
![1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e6b5ac1f4028915f814dc269.png)
《产业经济学》复习PART 1 基础概念或知识点1.产业: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与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
在国民经济中,从各类物质生产部门到提供各种服务的各行各业,都可以称之为产业。
产业既不是微观经济的概念,也不是宏观经济的范畴,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观经济概念。
微观企业的集合构成产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产业的集合与消费者和政府的经济活动构成国民经济。
产业经济学的任务是解释产业经济活动的规律。
2.支柱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的总产出中占较大比例的产业,是一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特点:A 产业所占比重较大;B 产业发展速度较快;C 产业的关联性强。
如:钢铁、汽车、机械化工、建筑、房地产、电子、设备制造等。
主导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并起着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撑作用的产业。
特点:A 能够吸收最先进的技术、生产供应、引用新的生产函数;B 增长速度更快;C 传导性强。
如: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
3.产业集聚:又称产业聚集、产业群集,是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的行为和过程。
4.产业组织:是指同一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
企业之间的关系式通过市场形成和体现的利益关系。
SCP 理论:市场结构S 决定企业的市场行为C,企业的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P。
5.市场结构: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特别是 SCP 分析框架中最基本的概念和研究主题,它一般是指产业内企业间市场关系的表现形式及其特征。
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一、市场集中度;二、产品差别化;三、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
6.市场行为的内容;定价行为、非价格行为、企业组织调整行为。
7.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试产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瓶中及其技术进步等方面达到的现实状态。
产业市场绩效的评价:一、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二、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三、产业的技术进步程度。
西华师范大学-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西华师范大学-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d875511a76e58fafab0038b.png)
产业经济学1、导论1.1产业经济学的初步界定1.1.1产业经济学的初步界定的任务是破题,粗略地了解产业经济学是什么,这是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的前提。
1.1.2“××经济学”的涵义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概括起来,“××经济学”通常表达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层面是××与经济的关系,更确切地说是××与经济发展、经济收入之间的关系,而这个层面的意思又包含两个维度——××对经济发展、经济收入的决定或影响作用,经济发展、经济收入对××的决定或影响作用,二者的因果截然不同,如教育经济学在这一层面的涵义。
第二个层面的意思是说用经济学的视角、方法去观察、分析某某这一现象,如教育经济学在这个层面的涵义。
现实中,当我们看到“××经济学”这个概念时,一定要区分清楚它究竟是指的是哪个层面的意思,切勿混为一谈。
1.1.3本课程产业经济学的涵义本课程中,产业经济学的涵义应该是上述两个层面的意思兼有,既指产业与经济发展、经济收入之间的关系(两个维度的),又指用经济学的视角和方法观察、分析产业现象(产业的产生、发展、演变、产业结构及其变迁、产业布局及其变迁产业组织及其变迁等),在这二者中,我们侧重于第二种涵义的教学。
接下来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什么是经济学的视角和方法,对经济学视角和方法的理解。
简而言之一句话:任何社会现象都是这个现象中的主要决策者在面对当时当地特定的限制(影响)条件下为追求自身效用(利益)最大化而理性选择的结果。
这一句话,留待以后在正文中我们详细讲解。
1.2产业经济学的学习(研究)目的、意义及其学科定位1.2.1理论(学术)意义:构建研究产业现象的理论框架,充实和完善经济学体系。
经济学是一个庞大的谱系,在这个谱系中,包含诸多基于不同层面的分支。
微观经济学研究微观、单个个体现象,包括单个经济主体的理性选择行为,单个市场的运行及均衡;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中各种总量及其关系。
产业经济学的课后复习答案解析
![产业经济学的课后复习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95988c56edb6f1afe001f47.png)
《产业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答案第1章企业:目标、结构与组织1.什么是企业?为什么会存在企业?企业为什么不能代替市场?答:企业是现代社会中最为重要和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据统计,2009年企业为全球81%的人口提供工作机会,构成全球经济力量的90%,创造了全球生产总值的94%。
在全球100大经济体中,51个是企业,49个是国家。
交易成本的存在,导致了单纯依靠市场的价格机制很有可能导致市场参与者在某些方面产生很高的成本,从而影响生产和交易的效率,如获取相关的价格信息、根据信息签订合约并有效执行合约以及规避市场风险等。
企业通过内部交易来取代市场交易,以此来减少交易成本,这就是企业会存在的根本原因。
2.有哪些机制可以对企业偏离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进行纠偏?为什么?答:内部的监督激励机制。
通过适当的薪酬设计,让管理者能够在抵御风险的同时,又能给予管理者适当的激励,让股东与管理者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达到平衡。
很多企业管理者的薪酬往往都由两部分组成,除了固定工资之外,另外很大一部分都会根据企业在不同时期内的盈利而上下波动。
外部的市场机制。
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劳动力市场机制。
第二,产品市场机制。
第三,资本市场机制。
3.纵向一体化与资产专用性的关系是什么?答:纵向一体化在解决资产专用性所带来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同时,自身也会带来其他的激励问题。
市场采购的一个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来以较低的价格获得质量更高的产品,但是在纵向一体化之后市场采购变成了企业内部采购。
市场竞争压力的缺失,往往会导致内部供应产品的质量下降,最终给整个企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现实的市场中,企业往往会在完全的纵向一体化和完全的纵向分离之间选择一些相对均衡的做法。
一种被称之为逐步一体化(tapped integration),即部分生产要素从市场中的独立供应商购买,另一部分生产要素从子公司内部采购。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既可以避免其他企业机会主义行为,同时又让内部生产部门保持一定的竞争压力。
最新《产业经济学》全本课后习题解答
![最新《产业经济学》全本课后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c2e9a4576bd97f192379e928.png)
“产业结构政策”实践的探索过程中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
•
1. 经济分析深入到产生结构层次导致产业结构理论的产生与发
展。
•
2. 产业结构政策的实践加速了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什么是“马歇尔冲突”? • “马歇尔冲突” 即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
第二章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 基础及其发展
第一节 产业组织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第三节 产业经济学的其他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第二结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什么是“马歇尔冲突”? (三)简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 (四)何谓“有效竞争”?它有哪些判断标准? (五)哈佛学派是如何将市场结构作为分析重点, 来构筑他们的结构主义政策论的? (六)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 点。 (七)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五)产业的含义有哪些?
1.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2.产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3.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4.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5.产业的含义具有多层次性; 6.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其外延不断 扩展。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三)现实意义 1.研究产业经济学,正确把握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成因及
趋势,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对我国经济的发 展,特别是促使我国经济建设的两个转变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2.过去产业布局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产业布局的客观规 律认识不足,所以要杜绝这些弊病的重演,就必须加深对产业经 济学的研究和理解。由此可见,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是当今中国经 济建设的现实需要。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591e2c1da38376baf1faefb.png)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11、产业:是一种社会分工现象,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
2、生产要素分类法:就是按照劳动、资本、知识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分类的方法。
P123、产业组织:是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这种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314、市场结构:通常定义为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
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是市场集中程度、产品差别化程度和进入壁垒的高低。
355、产业市场结构:是指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
它包括4种基本类型: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
947、卡特尔:若干个企业为达到稳固地垄断市场的目的而结成联盟,这样的组织就是卡特尔。
1178、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中,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
1199、X非效率:是指在垄断企业的大组织内部存在着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状态。
123一、简答题1、生产要素分类法的划分。
P12根据所需投入生产要素的不同比重和对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依赖程度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三类。
其中,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在其生产过程中资本、知识有机构成水平较低,活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所占的比重较大的产业。
资本密集型产业:是指在其生产过程中活劳动、知识的有机构成水平较低,资本的有机构成水平较高,产品物化劳动所占比重较大的产业。
知识密集型产业:是指在其生产过程中对知识的依赖程度大,即知识含量高、脑力劳动所占比重较大的产业。
2、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的划分。
14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是指按照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
按照这种分类法划分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衰退产业、夕阳产业、淘汰产业。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364dce70c22590102029d8c.png)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多选1、产业的含义。
(1)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
(2)产业是某种同类属性的集合。
(3)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简答)2、由于费歇尔和克拉克子啊研究三次产业分类法中所作出的贡献,他们两人一起被公认为三次产业分类法的创始人。
3、三大产业分类法更多地以经济活动与自然界的的关系为标准将全部经济活动划为三大类,即将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划为第一次产业,将加工取自自然界的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划为第二次产业,将从第一、二产业的物质生产活动中衍生出来的非物质生产部门划为第三次产业。
4、博弈论的分析方法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研究方法,经常用于研究(寡头垄断)、(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价、(企业兼并)和(反垄断)规制等问题。
名词1、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形式的表现,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系统。
2、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学科。
3、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顾名思义就是(产业)。
4、马歇尔冲突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
(单选)填空1、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有关联方式分类法、三大产业分类法、国家标准分类法、国际标准分类法、两大部类分类法、农轻重产业分类法、生产要素分类法等。
(简答、选择)2、三次产业分类法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
3、第三次产业是指广义上的农业,一般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和林业。
4、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产业组织)。
5、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主要是由(张伯伦、梅森、贝恩、谢勒)等建立的。
6、(产业结构优化)是研究产业结构的目的。
7、静态分析主要考察研究对象在(某一时间点)上的现象和规律。
8、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认为系统的行为是由(系统的结构)所决定的。
9、。
10、单选1、按照这种分类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衰退产业、夕阳产业、淘汰产业等。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bc09686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7d.png)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2.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征: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由一群在相同或相近的产业链上的企业组成的社会经济空间组织。
产业集群的特征包括密集性、关联性、互动性和共享性等。
3.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演化:产业集群的形成受到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包括初始形成、迅速扩张、成熟稳定和衰退等阶段。
产业集群的演化模式有线性模式、环回模式和分散模式等。
4.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是国家为促进产业发展而制定的政策措施。
产业政策的制定应该根据经济发展的阶段和国家的比较优势,明确产业政策的目标、措施和政策工具。
产业政策的实施需要政府发挥引导、协调和监管的作用,同时要注意产业政策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
5.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包括规模经济、外部经济、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等。
规模经济是指由于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外部经济是指由于产业集群的形成,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就业机会。
技术创新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它能够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人力资源是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素质的劳动力能够为产业集群提供创新力。
6.产业集群的政策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政策手段来支持产业集群的发展,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和人才引进等。
财政支持是指政府以财政补贴、专项资金等方式为产业集群提供直接经济支持。
税收优惠是指政府为产业集群提供减税、免税等税收政策的支持。
金融支持是指政府为产业集群提供融资、担保等金融服务的支持。
人才引进是指政府为产业集群引进高素质人才和培养技术人才提供政策支持。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eb47ed5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3c.png)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第⼀章产业经济学导论※⼀、名词解释1.产业:具有某些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2.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门研究产业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门应⽤经济学科。
3.马歇尔冲突:在追求规模经济的⾏为和垄断效应从⽽抑制企业的活⼒的影响之间的⽭盾4.可竞争市场:指⼀种存在其他⼚商进⼊威胁的市场,企业之间⾮常具有竞争性,如果价格超过了成本就会吸引⼤量的企业进⼊。
5.⼀般均衡分析:将所有相互联系的市场看成⼀个整体加以研究。
⼆、简答题1.简述产业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研究⽅法的关系:①.⽬的与⼿段的关系,研究⽅法的创新促进产业的发展;②.研究⽅法具有相对独⽴性,⼀种⽅法可以对多种研究运⽤,⼀种研究也可以使⽤多种研究⽅法;③.创新研究⽅法能够推进理论突破,促成新的研究成果※2.简述产业的⼏种主要分类法:①.⽣产结构分类法,包括马克思的两部类分类法,即把产业分为⽣产⽣产资料的产业部类(第⼀部类),⽣产⽣活资料的产业(第⼆部类);农轻重分类法;霍夫曼产业分类法把产业分为消费资料产业和资本资料产业和其他产业;②.三次产业分类法,以农业为代表的第⼀产业,以⼯业为代表的第⼆产业,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③.标准产业分类法。
3.产业经济学家的具体研究⽅法有哪些?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学派各采⽤了什么研究⽅法及其主要观点?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统计计量研究法,均衡分析法,边际分析法,博弈论分析法,产业实验室研究法。
派系代表:哈佛学派:案例研究,产业⽐较研究,统计计量研究。
信息完全,垄断竞争理论;芝加哥学派:新古典主义的分析⽅法。
信息完全,经济⾃由主义,达尔⽂进化主义;新奥地利学派:⾏为主义分析法。
信息不完全理论。
新制度学派:边际分析法和“成本-收益”法。
交易费⽤理论。
※※4.简述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①.利于建⽴更为完善的体系;②. 利于政府制定正确的政策;③.利于企业选择正确的投资领域三、论述题欧美⽇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区别?欧美通常将产业经济学等同于产业组织理论,⽽在⽇本经济学科理论当中除了产业组织理论还有产业关联理论,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布局理论等。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e29ab4f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c9.png)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赫芬达尔指数:是反映产业内企业规模分布的指标,它是赫芬法尔1950年在其博论文《钢铁业中的集中》中提出来的。
赫芬达尔指数是指某一产业中各企业资产占该产业总资产百分比的平方和。
产品差异化:指企业通过各种方法使其提供的产品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兴趣或偏好,使消费者能够把其产品与市场上其他企业所提供的同类产品区分开来,从而使企业在市场上能够获得有利竞争地位。
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也称“规模利益”,指技术水平一定的前提下,对于某一产品而言,如果企业的平均成本在某些产量范围内呈现下降态势,意味着规模扩张能够带来额外的收益,此时我们就能够断定该企业存在着规模经济。
进入障碍:进入障碍是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是指产业内现有企业对于潜在进人企业和刚刚进入这一产业的新企业所具有的某种优势的程度。
换言之,是指潜在进人企业和新企业若与现有企业竞争可能遇到的种种不利因素。
马歇尔冲突的主要内容:大规模生产有许多好处,但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往往导致垄断的发展。
它将使价格机制失去作用,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遭到扭曲,自由竞争这一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被人为扼杀,整个经济活动失去活力。
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之间这对矛盾被称为马歇尔冲突。
威廉姆森的福利权衡模型影响:威廉姆森的福利权衡模型综合分析了并购带来的成本节约和福利损失。
一方面,横向并购使企业获得了规模经济,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企业规模的扩大造成了一定的市场势力,从而导致产量降低、价格上升,消费者福利受损。
由于横向并购对社会的影响是双方面的,既有益处又有弊端,所以判断横向并购对社会总福利的影响,需要综合比较横向并购带来的成本节约和福利损失。
如果成本节约大于福利损失,那么横向并购的社会总福利为正;相反,如果成本节约小于福利损失,那么横向并购的社会总福利为负。
该模型所反映的思想不仅适用于横向并购,同时适用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
简述市场结构的基本类型。
影响市场结构分类的主要因素市场结构的基本类型: 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e9b9846c850ad02de804143.png)
名词解释、选择1. 马歇尔冲突:追求规模经济和由此引起的垄断扼杀竞争活力构成了一对难分难解的矛盾。
即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是垄断的出现,垄断反过来又会阻碍价格机制、扼杀自由竞争,使经济失去活力,破坏资源的合理分配。
P32. 霍夫曼定理: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下降的,即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的比例是不断下降的.3. 勒纳指数:以企业为产品所定的价格比其边际成本的高出量作为衡量企业垄断的标准, 勒纳指数衡量的是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离率.4. 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5. 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包括买方集中度和卖方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描述特定市场中卖者或买者的规模结构。
P576. 范围经济: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7. 规模经济: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
8. 霍夫曼比例:霍夫曼定理是霍夫曼(W.G. Hoffmann)在1931年提出的。
它揭示了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结构演变的规律。
霍夫曼使用了近20个国家的工业结构方面的时间序列资料,重点分析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被称之为“霍夫曼比例”或“霍夫曼系数”。
即,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9.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研究产业及与产业相关的经济规律为研究对象,涉及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发展,产业管理,产业布局等等问题. 10.SCP理论: SCP理论是哈佛大学学者创立的产业组织分析的理论,作为正统的产业组织理论,哈佛学派以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为基础,以实证研究为手段,按结构,行为,绩效对产业进行分析,构架了系统化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11.可竞争市场理论12.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经济发展因素,需求因素,供给因素,科技因素,环境因素.13.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14.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也称为投入系数,记为aij。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ed1ea1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f.png)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经济学科,它以理论经济学作为理论基础,同时,也在科学总结各产业实践的基础上,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做出自己的理论概括,形成新的应用经济理论,以指导各产业的发展。
产业组织:1.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对产业组织的研究主要以竞争和垄断及规模经济的关系和矛盾为基本线索,而企业间的市场关系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2.是同一产业内所有企业的集合相应地,产业组织由三个要素构成:企业个体、企业相互作用形成的市场关系和产业组织环境。
沉淀成本:指已经形成资产而无法回收的投资费用。
进入壁垒:是指相对于企图进入的新企业,现存企业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或者说是新企业进入所面临的各种不利因素。
退出壁垒:是指某企业在退出某个特定市场时所遇到的障碍。
产业市场退出壁垒的高低也会影响企业进入市场的决策,如果退出行业的成本高昂,企业进入市场的动机就会削弱。
如果退出壁垒很低,企业就可以迅速退出。
流动性壁垒:是指限制资本在产业间流动,从而使产业内的企业获得优势的因素。
规模经济:指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
可竞争市场理论:哈佛学派认为进入障碍高的市场,往往企业少、集中度高。
为了有好的绩效,需要一个竞争者较多的市场结构。
但鲍莫尔认为,不要有较多的企业,只要存在潜在的进入压力,即存在一个可竞争的市场结构就能有良好的市场绩效。
马歇尔冲突:自由竞争会导致生产规模扩大,形成规模经济,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又不可避免地造成市场垄断,而垄断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必然阻止竞争,扼杀企业活力,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配第-克拉克定理的主要形成机制有:1.收入弹性差异。
所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分布将从第一次产业转移至第二、第三次产业。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经济学导论)【圣才出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经济学导论)【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23dc8123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9d.png)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经济学导论)【圣才出品】第1章产业经济学导论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社会经济可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从而研究社会经济基本问题的现代经济学也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微观经济学、中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微观层次的单个企业或消费者为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以宏观层次的整个国民经济总体为研究对象,中观经济学则以中观层次的产业为研究对象,因此也称为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主要研究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和产业之间的协调关系。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政策理论以及反垄断与管制理论。
2.如何理解产业的概念?有哪些常用的产业分类法?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1)产业的概念根据产业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产业的一般性定义是: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劳务(即同一类产品或劳务)的企业所组成的集合。
这些企业往往具有类似的生产经营技术、工艺和经营管理等基本特性。
(2)产业分类法及其特点①三次产业分类法:把全部产业划分为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的方法。
第一次产业和第二次产业创造的是有形物质财富,第三次产业创造的是无形财富。
第一次产业的属性是取自于自然,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狩猎业、渔业和林业等;第二次产业的属性是加工取自于自然的生产物,主要包括制造业、建筑业,通常还包括采矿业和煤气、电力、供水等产业。
第三次产业主要包括商业、金融保险业、运输业、服务业(指饮食业、旅馆业、修理业、娱乐业)等。
②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以联合国颁布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为分类标准,从大项、中项、小项、细项四个层次对产业进行分类,每一项都有统一规定的统计编码。
特点是划分全面,经济统计的规范性和可比性强。
③生产结构产业分类法:以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产业间关系和比例为目的的产业分类法。
该方法可以确定产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性质,能够区分消费资料产业和资本资料产业。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e2dbff5c8d376eeaeaa3125.png)
1、产业,一般集中、进入壁垒、限制性定价、掠夺性定价、市场绩效、投入产出分析。
(1)产业: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产品、服务的企业集合,或者是指使用相同的原材料、相同的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
(2)一般集中度:表示在整个国民经济或全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最大若干个企业所占比重。
(3)进入壁垒:进入壁垒是指相对于产业内已有企业,新企业在进入该产业时所遇到的不利因素和障碍,反映的是现有企业与准备进入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也是原有企业排斥竞争、获取长期经济利润的决定性因素。
(4)限制性定价:限制性定价是一种短期非合作策略性行为,它通过原有企业的当前价格策略来影响潜在企业对进入市场后利润水平的预期,从而影响潜在企业的进入决策。
(5)掠夺性定价:掠夺性定价是指原有企业将价格削减至对手平均成本之下,以便将对手逐出市场或者遏制进入,即使遭受短期损失。
掠夺性定价强调企业在短期内是亏损的,其亏损在未来会得到补偿;限制性定价策略主要针对潜在进入者而言,通常不是已进入者。
(6)市场绩效:市场绩效是指在特定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成本、产量、利润、产品质量、品种及技术进步等方面达到的最终经济效果。
反映的是在特定的市场机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效率。
(7)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作为生产单位或消费单位的产业部门、行业、产品等)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2、企业适度规模的确定方法有哪些,请具体说明。
一、量本利比较法:量本利比较法是一种通过比较分析不同规模企业的产量、成本和利润状况,以单位产品的成本和利润的多少为基准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方法。
其基本假设是,当企业处于适度规模时,单位产品的成本较低,利润率较高。
二、工程分析法:工程分析法又叫技术定额法,它是一种在假设不同产量的基础上,根据基本的设备参数、工艺参数以及标准的技术费用定额等工程技术,以确定平均成本曲线,然后通过比较不同产品的平均成本曲线,以确定适度规模的方法。
产业经济学重点整理资料讲解
![产业经济学重点整理资料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1f9e9da2eff9aef8951e0648.png)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及其发展1、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始于马歇尔的经济理论;(1)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始于马歇尔的经济理论,马歇尔在考察工业组织时,首先分析了分工和机械对工业组织的影响;其次,分析了工业组织的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性;再次,探讨了适应工业组织管理的工业家所需才能问题。
(2)马歇尔的经济理论触及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
触及了垄断问题,论述了所谓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存在的;触及了产品差别、生产条件差异以及广告费用等造成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垄断因素问题。
产品差别是同类产品不完全替代的根本原因;生产条件差异是大企业同小企业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广告宣传则促使人们了解产品特性,扩大心理偏好,意味着垄断因素的增长;提出了被后人称作“马歇尔冲突”的规模经济与竞争的矛盾问题。
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是垄断的发展,而垄断又阻断价格机制、扼杀竞争,使经济失去活力。
2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来源于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 。
(1)否定了纯粹竞争存在的条件,提出垄断竞争的概念。
(2)提出了生产同类产品的集团问题(3)界定了“产品差别”的内涵及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4)提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进入和退出问题(5 )对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分类3、产业组织理论体系最终形成于贝恩的系统研究。
(1)哈佛学派和SCP 分析范式:A. 梅森1938 年在哈佛大学建立了第一个产业组织研究机构,并在《大企业的生产价格政策》一书中提出了产业组织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向。
B. 1959 年,贝恩则完整提出了SCP 分析框架: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70 年代以后,该框架逐步走向成熟。
(对政府规制政策产生过重大影响)(2 )芝加哥学派和可竞争市场理论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强调经验性的产业研究,注重从经验观察中获取结论和命题,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理论分析。
施蒂格勒、德姆塞兹、布罗曾、波斯纳等,不认可“集中度--利润率”假说。
坚信唯有自由企业制度和自由的市场竞争秩序,才是提高产业活动效率、保证消费者福利最大化的基本条件。
产业经济学课后答案讲解
![产业经济学课后答案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24b0a96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6b.png)
产业经济学课后答案讲解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1.什么是产业,如何理解产业的含义?首先,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
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它随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促成了产业的产生和发展。
其次,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其外延不断扩展。
(由重农学派流行时期专指农业,扩展到资本主义工业高度发展时期主要指工业,在扩展到近代以后可以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及其细分产业。
到了今天,凡是具有投入产出活动的产业和部门都可以列入产业的范畴。
第三,产业的含义具有多样性。
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形式的表现,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系统。
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分工的主导形式的转换和社会分工不断向深层次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多层次的产业范畴。
第四,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即同一产业的经济活动均具有这样或那样相同或相似的性质。
(如:需求角度上是指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和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供给角度上是指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
第五,产业是结语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因为它研究的既不是国民经济总量,也不是企业和家庭的经济行为,产业经济的研究对象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
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产业,具体来说就是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例如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策等。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正是从产业出发来揭示产业的发展和变化、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等诸如此类产业本身所特有的经济规律。
产业经济学要点1
![产业经济学要点1](https://img.taocdn.com/s3/m/8673ecc2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66.png)
产业经济学要点1第一篇:产业经济学要点1产业经济学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市场集中度: 是衡量某一市场(或行业)内厂商之间市场份额分布状况(市场结构)的指标,它能够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程度(市场力量)。
2.规模经济: 说的是在既定条件下,如果某一区间生产一单位单一或复合产品平均成本递减,那么就可以说存在规模经济。
反之,为规模不经济。
3.范围经济: 指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也即是当同时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
4.集中度-利润率假说: 在具有寡占或垄断市场结构的产业中,由于存在着少数企业间的共谋、协调行为以及通过市场进入壁垒限制竞争的行为,削弱了市场的竞争性,其结果往往是产生超额利润,破坏资源配置效率。
5.最低经济规模:是指一家企业的最小最优经济规模,也就是长期平均成本最小时的最小产出量:6.进入壁垒:使进入者难以成功的进入一个企业,而使在位者能够持续不断的获得超额利润,并使能使整个产业保持高度集中的因素。
7.价格歧视:企业把同一物品以不同的价格卖给不同顾客,这种做法被称为价格歧视。
8.产品差异:产品差异是指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由于在质量、款式、性能、销售服务、信息提供和消费者偏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从而导致产品之间替代不完全的状况。
9.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中,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
10.勒纳指数:勒纳指数通过对价格与边际成本偏离程度的度量,反映了市场中垄断力量的强弱。
勒纳指数在0到1之间变动,勒纳指数越大,市场中的垄断力量越强;反之,竞争程度越高。
在市场完全竞争时,勒纳指数等于0。
11.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指达成一笔交易所要花费的成本,也指买卖过程中所花费的全部时间和货币成本 12.资产专用性:是指用于特定用途后被锁定很难再移作他用性质的资产,若改作他用则价值会降低,甚至可能变成毫无价值的资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1. 什么是产业,如何理解产业的含义?首先,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
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它随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 并随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促成了产业的产生和发展。
其次, 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 其外延不断扩展。
(由重农学派流行时期专指农业, 扩展到资本主义工业高度发展时期主要指工业, 在扩展到近代以后可以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及其细分产业。
到了今天,凡是具有投入产出活动的产业和部门都可以列入产业的范畴。
第三,产业的含义具有多样性。
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形式的表现, 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系统。
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 社会分工的主导形式的转换和社会分工不断向深层次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多层次的产业范畴。
第四,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即同一产业的经济活动均具有这样或那样相同或相似的性质。
(如:需求角度上是指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和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 供给角度上是指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
第五, 产业是结语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因为它研究的既不是国民经济总量, 也不是企业和家庭的经济行为, 产业经济的研究对象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
2.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产业, 具体来说就是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例如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策等。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正是从产业出发来揭示产业的发展和变化、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等诸如此类产业本身所特有的经济规律。
3. 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有中国特色的产业经济学科体系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层次,阐述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意义、方法、形成发展以理论基础。
说明产业经济学主要是研究产业领域中有关人的经济行为的组织、结构、管理、对象、发展规律等的应用经济学。
第二层次, 阐述产业经济学是一门融合了经济学、管理学与文化学基本理论的应用性经济学科。
就学科性质而言,它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
第三层次,构成本书的主体部分,包括组织、结构、管理、发展四大块。
产业组织是指生产同一类产品的企业在统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 产业结构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 研究产业结构一般要研究产业之间的定量关联方式和产业的空间结构即产业布局。
产业管理是指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原理, 以全产业为对象所实施的能够影响产业发展进程的一整套管理措施的总称。
产业发展是指某一单个产业从诞生到被淘汰或进一步更新的全过程以及其对其他产业演变的影响过程, 其包括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发展周期、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等。
第四层次,阐述产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人为为人” 。
研究产业经济学,要以“人为为人” 的思想为指导。
一切经济行为首先是人的行为, 所以对人的行为规律的研究也就成了现代经济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产业经济学也不例外。
4. 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研究产业经济学首先是由于经济管理学科理论研究上的需要,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统一的经济学体系的建立;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沟通;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
研究产业经济学还缘于产业政策实践的需要。
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对产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来知道产业政策的制定, 以促进经济的有效发展, 以实践意义主要有以下三业方面:研究产业经济学, 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研究产业经济学 ,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研究产业经济学, 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
研究产业经济学对当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更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当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以及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过程中, 这一切无不对产业经济的研究提出了迫切的需要。
研究产业经济学, 正确把握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成因及趋势,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对我国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促使我国经济建设的两个转变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另外,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以及相应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 使得我国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等状况一直不甚理想。
产业结构不合理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痼疾。
在产业布局上, 由于过去一直呛死安全过各地区的均衡发展以及备战的需要, 使得我国的产业布局有许多不合理之处。
过去产业布局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产业布局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 所以要杜绝这些弊病的重演, 就必须加深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和理解。
由此可见, 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是当今中国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
第二章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1. 简述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
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 17世纪。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配第早在 17世纪就发现了世界各国国民收入水平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关键原因是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同。
他于 1672年出版的《政治算数》通过考察得出结论:工业比农业的收入多,商业又比工业的收入多,即工业比农业、上也比工业附加值高。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分别于1785年和 1766年发表了重要论著《经济表》和《经济表分析》。
他根据自己创立的“纯产品”学说,提出了关于社会阶级结构的划分:生产阶级,即从事农业和创造“纯产品”的阶级,包括足底农场祝贺农业工人;土地所有者阶级, 即通过地租和赋税从生产阶级那里取得“纯产品” 的阶级, 包括地主及其仆从、君主、官吏等;不生产阶级,即不创造“纯产品”的阶级,包括工商资本家和工人。
他在经济理论上的突出贡献是在“纯产品”学说的基础上对社会资本在生产和流通所作的分析。
可以说, 配第和魁奈的发现和研究是产业结构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
2. 什么是“马歇尔冲突”?马歇尔在分析规模经济成因时,发现了被后人称之为“马歇尔冲突”的矛盾,即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 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 而垄断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3. 简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
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关于市场竞争的论述。
4.何为“有效竞争”?它有哪些判断标准?所谓有效竞争,简单来说救市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
其中, 政府的公共政策将成为协调两者关系的主要方法或手段。
判断有效竞争标准的二分法:一是将能够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的形成的条件归纳为市场结构标准; 二是将从市场绩效角度来判断竞争有效性的标准归为市场绩效标准。
判断有效竞争标准的三分法:市场结构标准:集中度不太高;市场进入容易;没有极端的产品差别化。
市场行为标准:对于价格没有共谋;对于产品没有共谋;对竞争者没有压制政策。
市场绩效标准:存在不断改进产品和生产过程的压力; 随成本大幅下降价格能向下调整; 企业与产业处于适宜规模; 销售费用在总费用中的比重不存在过高现象;不存在长期的过剩生产能力。
5. 哈佛学派是如何将市场结构作为分析重点,来构筑他们的结构主义政策论的?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以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为基础,按所谓的产业组织研究的三分法对其进行分析, 构造了 SCP 分析框架。
在哈佛学派的 SCP 分析框架中, 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这三个基本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组成, 其基本分析框架是按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 -市场绩效 -产业组织政策展开的。
在这里,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 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
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这种 SCP 分析框架所依据的微观经济理论, 是将完全竞争和垄断作为两极, 将现实的市场置于中间进行分析的, 自马歇尔以来的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
因而这一分析将市场中企业数量的多寡作为相对效率的改善程度的判定标准, 认为随着企业数的增加, 完全竞争状况的接近基本就能实现较为理想的资源配置效率。
由于哈佛学派将市场结构作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重点,因此信奉哈佛学派理论的人通常也被称为“结构主义者” 。
在 SCP 分析框架中,对作为市场结构指标之一的集中度和作为市场绩效标准之一的利润率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
哈佛学派认为, 在具有寡占或垄断市场结构的产业中, 由于存在着少数企业间的共谋、协调行为以及通过市场进入壁垒限制竞争的行为,削弱了市场的竞争性,其结果往往是产生超额利润,破坏资源配置效率。
这就是“集中度 =利润率”假说。
如果具有市场支配力的企业增加,整体经济就会受到垄断弊病的侵害, 因此主张必须对这些产业采取企业分割、禁止煎饼等直接作用与市场结构的公共政策, 以恢复和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秩序。
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 在研究方法上片中实证研究, 是哈佛学派区别于其他学派的两个重要特征。
在贝恩等人看来, 寡占的市场结构会产生寡占的市场行为, 进而导致不良的市场绩效特别是资源配置效率的非效率。
因此有效的产业组织政策首先应该着眼于形成和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 主张对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和寡占采取规制政策。
这就是哈佛学派的结构主义政策论。
6. 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
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集成了奈特以来芝加哥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信奉自由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 强调新古典学派价格理论在产业活动分析中的实用性, 坚持认为长夜组织即公共政策问题仍然应该通过价格理论的视角来研究, 力图重新把价格理论中完全竞争和垄断这两个传统概念作为剖析产业组织问题的基本概念, 从而比哈佛学派在产业分析过程中更重视价格理论难以解释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用产品差别和进入壁垒等新的概念来加以说明的做法, 在方法论上形成鲜明对照。
以施蒂格勒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认为, 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 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 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的。
7. 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8. 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9. 博弈论在产业组织理论中有哪些应用价值?10. 如何理解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作用?第四章市场1. 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有哪些?试分析每一种主要因素对市场结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