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数与代数(1)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资料】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之《分数乘、除法》教学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之《分数乘、除法》教学课件

2.选择。
(1)已知
( a÷
10
)>a(a>0),则(
大整数是( A )。
)里可以填的最
A.9
B.10
C.11
(2)一条绳子剪去 6 米后,剩余的部分正好占全长的13, 这条绳子原来的长度是( B )米。
A.15
B.9
C.12
3.计算。
(1)计算下列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2114+172-65×48 =2114×48+172×48-56×48 =22+28-40
32 g能量,周三收集了24 g能量。
点拨:本题的等量关系式是“周一收集的能量克 数+周二收集的能量克数+周三收集的能量克 数=104 g”,根据这一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即可。
(3)修一段高速公路,甲队单独修需要15天完成 ,乙队单独修需要20天完成,两队合修6天 后,只安排其中一个队完成剩下的任务,至 少还
=89×38×76 =178
16÷194×56-94 =16÷194×1185-188 =16÷194×178 =16÷14=23
97×458 =(96+1)×458 =96×458+1×458 =10458
点拨:计算时,注意观察各算式的特点,合理利
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97×458,可将97转化 成(96+1)进行计算比较简便,因为96是48的2倍。
18千瓦时,充满电约需10小时,共用电约(
5 4
)
千瓦时;若用电2.4千瓦时,则大约充1电9.( ) 点小拨时:。共用电的度数=每小时充电度数×充2电的小时数
。即18×10=54 (千瓦时);2.4÷18=19.2(小时)。
2 .选择。
(1)若a÷23=b÷1=c×65 (a、b、c均不为0),则将a 、b、c从大到小排列是B( )。 A.a>b>c B.b>c>a C.c>a>b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数与代数(1)》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数与代数(1)》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数与代数(1)》教案一. 教材分析《数与代数(1)》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理解代数式的意义,并能够用字母表示简单的运算规律。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运算规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字母表示数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代数式,体会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字母表示数的方法,能够用字母表示简单的运算规律。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代数式的意义。

2.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代数式,理解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代数式,体会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突出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和代数式的应用。

2.准备教学课件,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这个问题。

例如:小华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2元,他一共花费了多少钱?用数学符号如何表示这个问题?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例如:用字母表示苹果的价格,假设苹果的价格是x元,那么小华买3个苹果花费的金额可以表示为3x元。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一个实际问题,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表示出来。

例如:小明买了2个香蕉,每个香蕉的价格是3元,他一共花费了多少钱?用数学符号如何表示这个问题?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六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数学必修适用年级:六年级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时:57课时左右【课程总目标】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课程内容】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人民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位置,圆,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应用等。

(一)数与代数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五单元百分数(二)空间与图形第一单元位置、第四单元圆(三)统计与概率第六单元统计——扇形统计图(四)数学思想方法第七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五)数学综合应用1.确定起跑线;2.合理存款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1、分数乘法;2、分数除法;3、圆;4、百分数【课时安排】(大约57课时)一、位置(2课时)二、分数乘法(12课时)1.分数乘法----6课时2.解决问题----4课时3.倒数的认识-----1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三、分数除法(13课时)1.分数除法------5课时2.解决问题------3课时3.比和比的应用------4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四、圆(9课时)1.圆的认识-------2课时2.圆的周长--------3课时3.圆的面积--------3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确定起跑线1课时五、百分数(14课时)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1课时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3课时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9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六、统计(2课时)1.扇形统计图(1课时)2.合理存款1课时七、数学广角(1课时)八、总复习(4课时)1.分数乘、除法(2课时)2.百分数(1课时)3.空间与图形、统计(1课时)【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课时1:开学前教育,巩固上课应遵守的纪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新人教版上册六年级数学单元备课精选全文完整版

新人教版上册六年级数学单元备课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学期备课一、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阶段目标(4~6年级)(一)、数与代数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及其有关运算,进一步发展数感;初步了解负数和方程;开始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计算和探索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二)、空间与图形在本学段中,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在本学段中,学生将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将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含义,并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进行交流;应注重在具体情境中对可能性的体验;应避免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

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通用16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通用16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通用16篇)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第1篇分数乘法(一)分数乘法意义: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整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乘分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分数,不能是整数。

(第一个因数是什么都可以)(二)分数乘法计算法则:1、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是: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1)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先约分再计算。

(整数和分母约分)(2)约分是用整数和下面的分母约掉最大公因数。

(整数千万不能与分母相乘,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1)如果分数乘法算式中含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

(2)分数化简的方法是: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在乘的过程中约分,是把分子、分母中,两个可以约分的数先划去,再分别在它们的上、下方写出约分后的数。

(约分后分子和分母必须不再含有公因数,这样计算后的结果才是最简单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积与因数的关系: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a×b=c,当b >1时,c>a。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

a×b=c,当b 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第2篇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1、什么是数对?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

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数对的作用:确定一个点的位置。

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

2、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1)、先找观测点;(2)、再定方向(看方向夹角的度数);(3)、最后确定距离(看比例尺)。

描绘路线图的关键是选好观测点,建立方向标,确定方向和路程。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各课时重难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各课时重难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各课时重难点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第2课时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乘分数重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算理第3课时小数乘分数重点: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难点:能灵活选择恰当的方法计算小数乘分数第4课时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重点: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难点:根据题目特点灵活、合理地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第5课时解决问题重点: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难点:能正确判断单位“1”,并理解单位“1”和所求量的关系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1课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重点: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的方法难点:能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表示物体的具体位置第2课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重点: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难点:根据参照点的变化重新确定物体的位置,体会位置的相对性第三单元分数除法1 倒数的认识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难点:理解倒数的意义2 分数除法第1课时分数除以整数重点: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第2课时一个数除以分数重点: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难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第3课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重点: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难点:掌握把连除转化成连乘并进行约分的方法第4课时解决问题(一)重点: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难点: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第5课时解决问题(二)重点:会用方程解决“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难点:运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第6课时解决问题(三)重点:运用方程解决“差倍问题”“和倍问题”难点:根据两个未知量的关系设未知数第7课时解决问题(四)重点:掌握“工程为题”的解题方法难点:理解工作效率的表示方法第四单元比第1课时比的意义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和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难点:明确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第2课时比的基本性质重点:推导比的基本性质,探索化简比的方法难点:理解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第3课时比的应用重点: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点及解题方法难点: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第五单元圆1 圆的认识第1课时圆的认识重点:掌握圆的基本特征难点: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第2课时设计图案重点:用圆规和直尺绘制与圆有关的图案难点:找出图案的特点,明确绘图方法2 圆的周长重点: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3 圆的面积第1课时圆的面积重点:能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第2课时圆环的面积重点:掌握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圆环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第3课时解决问题重点:会解决有关“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的实际问题难点:理解图形中正方形与圆的关系4 扇形重点:理解扇形的意义,了解扇形的基本特征难点:认识扇形与圆心角之间的关系第六单元百分数(一)第1课时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难点:百分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第2课时百分率,小数和分数化成百分数重点:掌握把小数和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难点:理解各种百分率的意义第3课时百分数化成小数和分数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难点:理解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分数的方法第4课时解决问题(一)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解题方法难点:准确找出问题中的标准量和比较量第5课时解决问题(二)重点:掌握“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及“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解题方法难点:确定单位“1”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认识扇形统计图重点: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难点:扇形统计图中各个扇形所表示的具体意义第2课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重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难点:区别不同统计图的应用范围第八单元数与形重点: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数形结合思想难点: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第九单元总复习领域一数与代数领域二图形与几何领域三统计与概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第1课时负数的认识重点:正、负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难点: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第2课时解决问题重点: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的方法难点:运用直线上的点解决实际问题第二单元百分数第1课时折扣和成数重点:根据折扣、成数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理解折扣、成数和百分数的内在联系第2课时税率和利率重点:掌握求应纳税额和利息的方法难点:建立税率问题、利率问题与百分数问题之间的联系第3课时解决问题重点:综合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促销的实际问题难点:根据原价和优惠政策计算出商品的现价综合应用:生活与百分数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1 圆柱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重点:掌握圆柱的特征难点: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的关系第2课时圆柱的表面积重点: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圆柱的侧面与底面之间的关系第3课时圆柱的体积重点:理解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难点:建立圆柱与其割补后的长方体之间的对应关系第4课时解决问题重点:培养问题意识,掌握解题方法难点:把不规则的圆柱转化成规则的圆柱2 圆锥第1课时圆锥的认识重点:圆锥的特征难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第2课时圆锥的体积重点: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难点:理解圆锥和圆柱之间的联系,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第四单元比例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难点: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第2课时解比例重点:解比例的方法难点: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2 正比例和反比例第1课时正比例重点: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关系图像的特点和作用难点: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第2课时反比例重点:反比例的意义难点: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3 比例的应用第1课时比例尺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难点:根据比例尺画出平面图第2课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重点: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体会图形的相似性。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1课时数与代数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1课时数与代数教学设计
1.请举例说明自然数、整数、分数和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分数和小数的运算规则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3.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要求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讨论。我会在各组之间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深入探讨。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练习题分为基础题和提高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培养,让学生能够从具体实例中提炼出数学模型。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购物、测量等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利用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数的性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使用分数和小数的教具,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
5.注重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课后辅导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6.创设互动式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参与度。
此外,我会强调数学在日常生活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习数学的热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数与代数知识,确保学生对关键概念和运算方法的理解,我设计了以下几类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题:包括数的分类、基本运算和简单的代数表达式填写。这些题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数与代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数与代数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祝你取得好成绩!第2课时数与代数(2)▶教学内容教科书P113~114第2、3、5题,完成教科书P115~116“练习二十三”中第3、4、11、12、13题。

▶教学目标1.经历在对比中建立知识间联系的过程,掌握比和百分数的相关概念。

2.在分析、思考、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解决有关百分数、比的实际问题的方法,能熟练地解决单位“1”已知或未知情况下的百分数应用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厘清比、分数、除法、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加以区分和应用。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能根据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设计练习,导入复习1.习题引入。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完成几个填空,你会做吗?(课件出示习题)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真厉害,比和百分数的问题都会解答。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比和百分数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数与代数(2)]【设计意图】在授课开始进行简单的梳理与复习,并且通过教师语言的激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需求。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1.复习比的相关知识。

(1)课件展示教科书P113第2题。

【教学提示】适时选择几个空,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师:先请同学们说说比的意义。

【学情预设】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师:这三个比你会读吗?请指出每个比的前项与后项。

【学情预设】2比5,2是比的前项,5是比的后项……师:你能求出它们的比值吗?你是怎么求的?【学情预设】它们的比值分别是:25、2、13。

师小结: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就是比值,比值是一个数(整数、小数、分数),不能写成比的一般形式。

师:你能根据我们刚才所讲的知识独立完成这张表格吗?(课件出示表格)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交流,在课件上完成上表。

(2)课件展示教科书P115“练习二十三”第3题。

师:比值大家都会求了,那化简比呢?我们赶紧来试试,你们会化简吗?学生在教科书上完成后交流。

六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数与代数——数的认识1

六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数与代数——数的认识1

三 数的扩充(二)
0.5
-1
四 数位顺序表
填写下表,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
( 亿 )级
整数部分
( 万 )级


( 个 )级 点
小数部分
千亿百亿十亿亿 千万百万十万万
数 ... 位
千百十个
十 百分千分

...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 位位位
计 数 单
... 千亿百亿十亿亿 千万百万十万万 千 百 十 一
甲:4; 乙:0.4
八 拓展训练
4、一个整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8万,估计这个 多位数在省略前最大只能是( 84999 ),最小只能是 ( 75000 )。 5、大于3.1而小于3.2的小数有( 无数 )个。 6 、 3.906490649064…… 的 小 数 部 分 的 第 98 位 数 字 是 ( 0 )。 7、一个两位数,四舍五入后的值是3.8,这个两位小数 最大是( 3.84 ),最小是( 3.75 )。
十进位 “十进”即满十进一 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位值制 “位值”则是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 位置上所表示的数值也就不同。
如三位数“111”,右边的“1”在个位上表示1个一,中间的“1”在十位上就表示 1个十,左边的“1”在百位上则表示1个百。这样,就使极为困难的整数表示和 演算变得简便易行。
六 一万、一亿有多大?
举两个不同的例子,说一说1万有多大、1亿有多大。
我走一万步大约有4千米。 一万滴水相当于一瓶矿泉水。 一亿张纸就有一万米高,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一亿个小学生手拉手可绕地球赤道3圈半。
七 巩固练习
写作:12064 写作:3010
写作:408
七 巩固练习

六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六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六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课程类型】: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学时数】:80课时左右【设计教师】郑来生【适用对象】:小学六年级学生【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一)数与代数1.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进一步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结合具体情境,能运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2.第四单元百分数。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包括运用方程解决有关的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比的认识”。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第七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1.第一单元“圆”。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数与代数(第1课时)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数与代数(第1课时)

数与代数(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单元“20以内数的认识”复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比多少、比较大小、数的顺序、序数和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理解。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整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20以内数的序数含义、数的顺序及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基数与序数含义的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一)回顾整理,建构网络师:这一学期,我们认识了很多的数,你能说一说都有哪些数吗?让几位同学站起来说一说这学期学过的数。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

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课前整理的知识网络?选取典型展示并交流。

(二)重点复习,沟通联系1.复习数数和比多少。

课件出示:看图说数。

师:先想一想,数数时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才能做到既不漏数,也不重复数?预设1:可以用点数法有序数数。

预设2:可以标上数字数数。

预设3:可以用笔边圈边数,这样可以几个几个地数。

师:接下来请大家用你喜欢的方式数一数吧。

让2名学生依次说出括号里应该填几。

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学生集体订正。

师:我们再加上几只蜜蜂,现在你能说一说,蜜蜂和玻璃球谁多谁少吗?要比较两种物品谁多谁少,可以用什么方法?引导学生回想一一对应的方法。

课件演示将蜜蜂与玻璃球一一对应,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得到玻璃球的数量比蜜蜂的数量多。

2.复习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105页第1题的表格。

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生先填表,然后观察,发现规律。

课件出示完整的表格。

师:接下来要按照从1~19的顺序从入口走到出口。

谁能先按照1~19的顺序读一读这些数?预设:1,2,3, (19)师:接下来我们一起走一走(课件出示其中一种走法)。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让有不同走法的学生上台展示,只要保证连接数的顺序正确,教师就应予以鼓励。

师:你发现这个表格中的数是怎样排列的了吗?学生会发现,第1行是1~10,第10行是10~19,这些数从左往右依次多1,从上往下也是依次多1。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数与代数(1)》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数与代数(1)》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数与代数(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与代数(1)》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在已有整数运算的基础上,学习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还配备了一系列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对于分数的概念和意义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理解不深,运用不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能熟练地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的理解和运用。

2.难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动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提高理解和运用分数加减法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生动有趣的PPT,展示实际问题和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2.练习题:准备一系列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小明有2/3的苹果,小红有1/4的苹果,他们一起有多少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加法运算。

2.呈现(10分钟)呈现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解释和说明分数加减法运算的步骤和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专题一:数与代数第1课时 数的认识(1)课件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专题一:数与代数第1课时  数的认识(1)课件
6.一个饮料瓶瓶身标注的净含量是500 mL,在抽测中测 得实际净含量超出了5 mL,记作+5 mL,那么-5 mL表示什么?饮料瓶瓶身做了以下标牌“(500±5) mL”,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5 mL表示实际净含量少了5 mL。 (500±5) mL表示实际净含量在495 mL~505 mL范围内均 为合格。
()
(2)最小的两位小数是0.01,最大的两位小数是0.99。
(3)大于
1 5
而小于
3 5
的只有
2 5

() ()
6 整理和复习
第1课时 《数的认识》数的意义 习题
考点 1 数的意义与分类
1.填一填。 (1)在-5、0.6、100、0、-1.6、23这些数中,自然数有
( 100、0
),负数有( -5、-1.6 ),既不是正数
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
整数写法 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
数 的
上写0。


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
小数写法 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
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分数 通常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
数 写法 子。
的 写
百分数 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
是(
.. 1.51
)和(
1 5 )。
(3)将序排290、列1是.5(05、2925905<%五、成0.5<,. 0五.5.<成1按.5照05从<小25到5%大)。的顺
2.选择。
(1)在分数 8 、98 、9998、999 中,最小的是(
9 99 9999 1000
A
)。
A.
8 9

数学人教版1-9目录

数学人教版1-9目录

人教版初中数学目录大全
21.1 一元二次方程
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
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
22.1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2.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第二十三章旋转
23.1 图形的旋转
23.2 中心对称
23.3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
第二十四章圆
24.1 圆的有关性质
24.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4.3 正多边形和圆
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
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
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
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26.1 二次函数及其图象
26.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
26.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第二十七章相似
27.1 图形的相似
27.2 相似三角形
27.3 位似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
28.1 锐角三角函数28.2 解直角三角形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
29.1 投影
29.2 三视图
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9_总复习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9_总复习
3.一艘渔船在途中遇特大风浪即将沉没,船长 发出了SOS求救信号,下图是距离这艘渔船较近的 三艘营救船所在位置的平面图。
第5课时 图形与几何(位置与方向)
(1)三艘营救 船分别在渔船的什 么方向,距离是多 少千米?
海上搜救船在渔船的北偏东20°方向上,距离是242 km ; “ 海 神 ” 一 号 在 渔 船 的 东 偏 北 15° 方 向 上 , 距 离 是 276 km;“海神”二号在渔船的西偏北30°方向上,距离 是372 km。
540
9
第5课时 图形与几何(位置与方向) (2)请你算出小明从家到少年宫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
(540+720)×2÷(6+15+15+9)=56(米/分) 答:小明从家到少年宫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为56米/分。
第6课时 图形与几何(圆)
1.根据所给条件,解决圆的相关问题。 (1)r=5 dm,求C和S。
第3课时 数与代数(比)
3.填空题。 (1)3∶7的前项扩大到原来的4倍,要使比值 不变,后项就应扩大到原来的( 4 )倍;4∶5的前 项增加8,后项应增加( 10 ),才能使比值不变。 (2)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是1∶2∶3,这 是一个( 直角)三角形,最小的角是( 30 )°。 (3)把25 g糖溶解到10 kg水中,糖与水的质量 比是( 1∶400 ),水与糖水的质量比是( 400∶401 )。
100.48÷3.14÷2=16(m) 14×(162-62)
=3.14×220 =690.8(m2) 答:这个养鱼池的水域面积是690.8 m2 。
第6课时 图形与几何(圆)
4.如下图,中间空白部分是一个正方形,边长 是1 cm。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是多少?
锦囊妙计 关键是找出每个扇形的半径和圆心角

六年级数学上册9 总复习第1课时 数与代数(1)

六年级数学上册9 总复习第1课时 数与代数(1)

作品编号:578912354698310.2567学校:星宿市龟卜镇殷商小学*教师:大鹏金翅鸟*班级:螭吻玖班*9总复习本单元教学是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系统整理与复习。

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成长小档案,二是数学复习活动,三是针对全册所学知识的综合练习。

重点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间的联系,促进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并结合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成长小档案”中,教科书通过“这学期学习了什么?”“学习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的提问引导学生对本册数学知识进行回顾和对学习中有趣的事情进行回忆。

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全面回顾与反思,加深对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数学内在魅力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复习活动”环节中,教科书安排了6道题目,基本涵盖了本册涉及的主要内容,分别对分数乘、除法计算,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解决有关分数、百分数、比的实际问题,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以及圆周长和面积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行巩固和提高。

这学期学生主要学习了分数乘、除法计算,位置与方向,比的知识,圆,百分数的认识,扇形统计图等内容。

在平时的学习中,基础知识已经掌握得比较扎实,在此主要是将各单元的知识联系起来。

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也初步掌握了整理和复习的基本方法,能自主对本册的知识进行整理。

1.在复习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概念的理解水平、对易混淆概念的掌握情况、计算的正确率、普遍容易出错的问题等,从而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恰当有效的复习计划。

2.在复习中,从知识的角度来说,首先要注意突出核心知识和重点、难点,以使学生建立主要的知识脉络,提高复习的效率。

比如对分数乘、除法知识的复习,就要在理解概念和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弄清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抓好基本技能。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之《分数的乘、除法和比》授课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之《分数的乘、除法和比》授课课件

(3)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2:3:5,这是一 个( 直角)三角形,最小的角是( 36)°。
(4)六(1)班的人数在40~50之间,男女生人数的比是 5∶4,男生有( 25)人,女生有( 20 )人。
2.选择。
(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6 dm,它的长与宽的比是5:
4,这个长方=(0.25×100) ∶ (0.45×100)
=2∶ 3
=25∶ 45
=5∶ 9
二、深化知识 5、比的基本性质
小试牛刀(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1 48

1 4
8

1 8
8
= 2∶ 1
三、拓展延伸
举一反三
1.计算。
2 3
5 6
=
5 9
5 9
2 3
= 1 (3 1)= 1 2
4
4
=11=1 428
三、拓展延伸
3.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
3∶0.25 =3÷0.25=12
2 3
∶ 4= 7
2÷ 3
4 7
= 2 × 7=7 3 46
1
20分∶

=20分∶15分=4÷3= 4
4
3
2dm∶1.5m =2dm∶15dm=2÷15= 2 15
三、拓展延伸


混合运算
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 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的 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一、知识梳理
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认识倒数
△△
求倒数的方法:将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

人教版2020年秋季六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专训:数与代数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2020年秋季六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专训:数与代数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2020年秋季六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专训)1.数与代数第1课时分数乘、除法(教材P113)一、填一填。

1.如果a、b、c、d都不为0,那么:b a ×dc=( )ba÷dc=( )2.29的倒数是( ),( )和0.125互为倒数。

3.比20 kg多15是( )kg,( )kg比40 kg少18,12.5 kg比( )kg多14。

4.在里填上“>”“<”或“=”。

7 10×3571047÷85475 6÷5613115×676720 13÷23201315÷5615二、选一选。

1.下列图形中,能正确表示“14的23”的含义的是( )。

2.一个数的43是59,这个数是( )。

A.512B.2027C.1253.两根一样长的铅笔,如果第一根用掉14,第二根用掉14dm后,两根铅笔剩余部分比较,( )。

A.第一根长 B.第二根长C.一样长 D.无法确定三、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9 20÷[12×(34+45)] 36×(29+712)四、解方程。

4 5x+6=18 x-13x=815五、一台55英寸普通液晶电视机的价格是2400元,比同尺寸的超薄全面屏智能电视机便宜1 4。

一台同尺寸的超薄全面屏智能电视机是多少元?六、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15天完成工程的一半,乙队单独做20天完成工程的45。

两队一起做,多少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的22 25?第2课时 比(教材P 113)一、填空题。

1.两个数( )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 )。

2.3÷5=( )∶( )=( )10=( )(填小数)3.4∶0.5的比值是( ),把910t :300kg 化为最简整数比是( )。

4.六(1)班男生的人数是女生人数的65,那么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

2024(新插图)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数与代数(1)-课件

2024(新插图)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数与代数(1)-课件

观察左面两列算式,你能发现乘法与除法之间有什么规律吗?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a 与分数、除法 联系:用字母表示为a:b=a÷b= b (b不为0)
的关系
区别:比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分数

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 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而选
有择
的在
➢ He who falls today may rise tomorrow.
孩春 子天
是开
梅放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冬是
比的前项是4,后项是12。 4 =4 12= 1
12
3
巩固运用 1.
(教材P113 练习二十三T1)
3
8
16
3
5
4
4
27
1
4
8
3
(教材P113 练习二十三T4)
2.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画“√”,错的画“×”。 (1)一个真分数的倒数一定比这个真分数大。 ( √ )
(2)一个数乘分数的积一定比原来的数小。 ( × ) (3)一个数除以分数的商一定比原来的数大。 ( × )
分数乘法: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
计算方法
的积作分母。
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来计算。

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数 混合运算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分数。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时,用乘法。
2.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
解决问题
数,可用方程,也可用除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总复习
本单元教学是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系统整理与复习。

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成长小档案,二是数学复习活动,三是针对全册所学知识的综合练习。

重点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间的联系,促进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并结合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成长小档案”中,教科书通过“这学期学习了什么?”“学习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的提问引导学生对本册数学知识进行回顾和对学习中有趣的事情进行回忆。

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全面回顾与反思,加深对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数学内在魅力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复习活动”环节中,教科书安排了6道题目,基本涵盖了本册涉及的主要内容,分别对分数乘、除法计算,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解决有关分数、百分数、比的实际问题,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以及圆周长和面积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行巩固和提高。

这学期学生主要学习了分数乘、除法计算,位置与方向,比的知识,圆,百分数的认识,扇形统计图等内容。

在平时的学习中,基础知识已经掌握得比较扎实,在此主要是将各单元的知识联系起来。

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也初步掌握了整理和复习的基本方法,能自主对本册的知识进行整理。

1.在复习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概念的理解水平、对易混淆概念的掌握情况、计算的正确率、普遍容易出错的问题等,从而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恰当有效的复习计划。

2.在复习中,从知识的角度来说,首先要注意突出核心知识和重点、难点,以使学生建立主要的知识脉络,提高复习的效率。

比如对分数乘、除法知识的复习,就要在理解概念和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弄清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抓好基本技能。

其次就是要注意使学生在掌握好各部分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

纵向联系如位置的知识,既要以八个方向的知识为基础,又要与本册所学的位置知识进行适当地比较;横向联系如百分数的应用与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间的联系等。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在复习时要注意兼顾各层次的学生。

总之,要针对不同内容、不同学生,制订相应的计划,选择不同的复习方式。

第1课时数与代数(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13第1题,完成教科书P115~116“练习二十三”中第1、2、5、6、7、8、9、10题。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形成相应的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2.熟练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经历分数乘、除法知识的回顾和应用过程,体验复习归纳、综合应用的学习方法。

4.体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能熟练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典型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单元知识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以及比的知识,你们还记得这三个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吗?今天我们就对这三个单元展开复习。

[板书课题:数与代数(1)]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本课复习内容,以提问形式,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认识,并提出本节课复习的重点内容。

二、复习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1.口算练习。

课件展示教科书P113第1题。

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

师:这列同学从前往后,依次口算。

【设计意图】在复习准备阶段,通过教科书设计的基本练习题,激起学生原有的知识记忆,为整理形成知识脉络打下基础。

2.复习分数乘除法计算法则。

师:请你结合习题说一说,分数乘法应该怎样计算。

【教学提示】
让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多少就说多少。

最后指名学生完整回答。

【教学提示】
说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时,要避免学生背诵,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计算题说说怎么算。

◎教学笔记
【学情预设】总结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师:分数除法又应该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复习倒数。

师追问:那么,什么是倒数呢?
【学情预设】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师:说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课件展示教科书P115“练习二十三”第2题。

学生口答,课件呈现答案。

师:关于倒数有没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
【学情预设】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设计意图】该知识点相对容易,学生问题不大,所以点到为止,对学生易错的知识点进行重点提示即可。

4.梳理分数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课件再次呈现教科书P113第1题的左边两列。

师:观察这两列算式,你能发现乘法与除法之间有什么规律吗?
【学情预设】学生观察发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师:所以我们说分数除法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分数乘除法的联系与区别,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从整体上更好地理解乘除法间的联系。

三、复习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师:相信简单的口算一定难不倒大家,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四则混合运算吧。

(1)课件展示教科书P115“练习二十三”第5题的前两列题目。

学生自主完成,教师指名四位同学板演。

师:想一想,一般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怎样的?这些题目是否可以简便运算?
(2)学生交流后集体汇报。

【教学提示】
分数除法都可以转化为乘法计算。

计算前,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可以先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再观察算式有什么特点。

◎教学笔记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具体的算式说出其特点,并说出简便计算的方法和运用的运算律。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分析运算律。

师小结:我们用运算定律进行了简便运算,在简便运算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恰当选用运算律。

【设计意图】复习有关的运算规则及运算律,进一步回顾旧知识,巩固学生已有知识,结合学生作业情况,对错用运算律或滥用运算律的情况进行重点提示和纠正。

四、应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
师:接下来,我们就用分数乘除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复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相关问题。

课件出示习题。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选。

师生交流。

归纳总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就用一个数除以单位“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就用相差数除以单位“1”。

【设计意图】把同一类型的问题放在一起复习,使学生通过对比,更深刻地认识到不同类型分数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复习出现两个单位“1”的实际问题。

课件展示教科书P115~116“练习二十三”第7、10题。

(1)学生自主解答。

(2)师生交流分析。

师:这类题与前面的分数问题有什么不同?
【学情预设】出现了不同的单位“1”。

师:解决这类问题的步骤是怎样的?
【学情预设】先找出条件里的单位“1”,判断单位“1”的情况,再分析数量关系进行解答。

师:你是怎样解答的呢?
教师追问每步计算求出来的是什么。

【教学提示】
先放手让学生解答,再交流发现问题,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分析纠正,效果可能会更好。

◎教学笔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