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字词、作者相关常识及文中的修辞手法。

2、理解诗中“橡树”与“木棉”的象征意义。

3、背诵全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意象入手鉴赏诗歌的基本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1、理解诗人的爱情观。

2、把握诗歌所使用的抒情方式与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的象征手法。

2、鉴赏诗歌意象,学习诗歌运用典型意象表达思想的方法。

教学方法:情景法、问题引导法、诵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作业:

1、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

2、利用教参或网络,查阅作者相关知识,并掌握。

3、利用网络,了解朦胧诗及其特点。

4、利用网络或工具书,了解诗中提到的“橡树”、“木棉”等意象特点。

二、课堂教学

(一)导入新课

1、利用PPT课件,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美妙音乐伴奏中,教师激情导入: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致橡树》是一首关于爱情的诗。

爱情在文学史上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为了爱,有人可以割舍富贵;为了爱,有人可以抛却亲情;为了爱,有人可以放下事业;为了爱,有人可以舍弃生命……

爱情,赋予人们多少美好的理想和愿望,由此又涌现出多少美丽动人的故事,诞生了多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

从古到今,关于爱情,可谓是众说纷纭。不论是在文学作品还是现实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众所周知的典型形象。对此,你能列举出哪些呢?他们的爱情是你理想的爱情吗?在你的心目中,爱情又是什么样的呢?爱情的双方又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2、关于爱情的讨论。

可引导学生从熟知的文学作品中的爱情主角着眼,讨论各种各样的爱情。

3、爱情双方到底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关于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听听舒婷这位女性诗人的回答。

板书:致橡树舒婷

(二)理解、鉴赏作品之前,检查预习作业(小组竞赛计分法)

1、找同学朗读课文,并为难字、易错字正音。

2、检查关于作者的相关常识。

重点:原名。其重要作品有:诗集、、等。

其诗歌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奖。她是诗派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3、关于朦胧诗,找同学介绍,教师加以补充。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其特点是:(1)内涵上意蕴深厚,不求显露。思考人的本质,探索人的自我价值,体现诗人的主体意识。(2)艺术上意象叠加,扑朔迷离,心事明白如话的特点,以普遍的暗示在代替过去的直接体现。一般人认为,朦胧诗是自1978年北岛等主编的《今天》杂志开始的。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有:舒婷的《致橡树》、《墙》,顾城的《一代人》、《远和近》,梁小斌的《雪白的墙》等。

(三)、课文研读

1、听丁建华老师的朗诵诗歌。(播放课件中的视频动画)

在美妙的音乐和生动形象的图片的听觉、视觉的双重感染中,领略诗歌的美妙。

2、解题。(课件)

教师提出问题:(1)诗题中的“致”是什么意思?“致橡树”的主语是谁?

(2)“致橡树”的意思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学生小组简单讨论作答。

参考:致:倾诉,表白。

主语:木棉。

题目含义:木棉对橡树的表白,实为抒情主人公对爱人的表白。

3、利用课件展示橡树、木棉图片,给同学们以感性认识。

4、关于意象,教师做具体的讲解并举学过的诗歌《乡愁》为例进行说明。

意:诗人的主观认识和情感。

象:作品中的形象(客观物象)

意象: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言之,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示例:余光中《乡愁》(生齐背)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客观物象

乡愁——主观情感(意)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意象

5、诗中作者首先使用了哪些意象?做了怎样的表白呢?

找同学回答(评价并板书):(1)(攀援的)凌霄花

(2)(痴情的)鸟儿

(3)泉源(4)险峰

(5)日光(6)春雨

作者的态度:“绝不像”“绝不学”“也不止”“甚至”(否定)

“不,这些都还不够”

进一步提出问题B,结合课后练习一思考并小组讨论:作者否定的是怎样的爱情观呢?你同意诗人的观点吗?

然后找代表回答。(尽量肯定学生的说法)(板书)教师评价

课件参考:(1)攀附他人

(2)单方依恋

(3)一味奉献

第二问(难点)教师阐释:这些爱情关系中的双方不是本质上的平等,缺少一种独立,所以诗人持否定态度。

延伸思考:诗人否定的这种爱情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仅仅适于女性对男性吗?又仅仅适于爱情关系吗?

思考问题C、那么,诗人向往的爱情(木棉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呢?(学生带问题自由速读,从课文中寻求答案)

答案不难,可让学生齐声朗读回答同时展示课件图片: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读完思考结合课件小组讨论问题D:橡树与木棉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由此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关系?

6、关于象征,教师作必要的阐释。(难点,教师点拨、阐释为主,引导学生理解)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之后找代表回答。(教师评价并板书)

课件参考:(1)橡树:刚勇、果敢、锐利——阳刚之美

木棉:热烈、柔韧、厚重——阴柔之美

(2)平等独立

思考问题E:木棉与橡树的爱情关系是怎样的呢?(同学齐声用原文回答),并找同学用词语概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概括:(板书)同甘共苦、相互独立、相互依存

最后诗人大声表白(诗人的爱情)——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