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简介 有关大脑半球职能分工的研究.ppt

合集下载

论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金获得者罗杰·斯佩里的大脑功能理论与实验存在的问题

论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金获得者罗杰·斯佩里的大脑功能理论与实验存在的问题

论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金获得者罗杰·斯佩里的大脑功能理论与实验存在的问题科学发展验证出大脑半球各有优势又相互作用的分工理论是错误的。

根本原因是单侧化试验的失误。

尽管耳、目是单侧性输入信息,但大脑两半球却同时对其信息发生作用,分离的左右半球其信息并未“分离”。

大脑两半球是统一的整体,意识是整个大脑物质运动形态的反映,一个正常大脑两半球不能各自独立产生意识,亦非各有优势,而当其中一个半球失去作用时,另一个半球将担负起全脑的功能。

一、单侧化试验的失误大约在1967年,医学科学成功的实行脑连合部切开术,有了裂脑人的出现,如果偶然第一次与这样的病人相遇或交谈,或者甚至通过一次全面的常规性医生检查通常不会被发现。

人们不会忘记多年来为科学家所注意的大脑功能定位说,认为左右两半球及其内部区域是有较明确分工的。

法国外科医生、神经解剖学家保尔·布洛卡在1861年发现一个语言障碍的病人,其病与左脑有关。

1874年,德国神经医学家卡尔·韦尼克又发现一个语言障碍病例,能主动说话,尽管听觉正常,却听不懂别人说的话,还是与大脑左半球有关。

1885年,布洛卡发表《我们用大脑左半球说话》著作。

从此,大脑左半球被认为负责说话的责任者。

大脑左半球病变的癫痫患者,施行脑连合部切开术后,如果原有言语障碍,而术后尽管左脑疾患未除,却使癫痫缓解,突然又发现其语言障碍减轻或消失了。

根据大脑左半球负责说话的功能,现在左半球仍然存在病患,那么现在说话的工作必是右半球担负起来了,由此来个大转弯,人们认为原来右半球也能认识和理解语言,并能说、能写。

然而,人们仍然不承认原来说只有左半球负责语言是不正确的,仅仅是通过实验以左半球主管说话为依据,寻找理由为其辩护。

不过,也有人早就反对上述的理论,那就是法国神经学家皮埃尔·玛丽发现的与布洛卡相同的病例,却得出“布洛卡氏区在言语功能方面不起作用”的结论,但没能使布洛卡的信徒们“顿悟”。

左右脑分工理论

左右脑分工理论

左右脑分工理论
人类的大脑在长期的进化和发育过程中,结构和功能都得到高度分化,且左、右大脑半球的发育呈不对称性。

美国斯佩里教授通过割裂脑实验,证实了大脑不对称性的“左右脑分工理论”,并因此获得了1981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按照这一理论,人的左侧大脑半球与语言、意识、逻辑、数学分析等密切相关,因此言语中枢主要位于左侧大脑半球。

右侧大脑半球则主要感知非语言信息、音乐、图形和时空概念。

左、右大脑半球各有优势,他们互相协作完成各种高级神经活动。

开动大脑PPT课件

开动大脑PPT课件

传统智力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
智力是以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 8种智能、各种智能是平等的 智能组合中有强势智能
解答问题、寻求特定答案的能力 迅速、有效学习的能力 智力属于个人心理范畴 智力相对稳定 多数人智力水平大致相同
开设相同的课程、教学模式统一
一刀切 智力组成相同、有优劣之分 有差生 以学科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 以统一标准衡量、以纸笔形式测试
解决问题和生产产品的能力 实践能力(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能力) 智能取决于个人和社会情境的相互作用 智能是发展的、可培养的 不同智能、不同程度的组合 通过智能组合发挥作用 不同领域,学习内容不同 不同学生,学习内容、方法不同 因材施教 智能组合有差异、但无优劣之分 每人都有潜能、有优势领域 多元多维的评价
如让懒惰的人更加积极,比如让失眠的人产生睡意 这些外部作用一般是指,心理暗示、特殊的声音和 特别的光等。
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处于 30 Hz 的主导波之下, 如果给于持续的 10 Hz 波(声音和/或光)刺激, 就将让这个人的脑波向 10 Hz"靠拢" 并导致松弛 的放松心态(即著名的阿尔发波)。
脑波仪是一种对大脑潜能进行开发的 高科技成熟产品。研究人员通过长期 研究脑电波与大脑注意力和记忆力的 关系,发现利用外界的声光频率可以 对大脑的脑波产生影响,从而使人有 意识地通过训练来增强大脑的注意力 集中水平和提高记忆效率。
1983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贾德纳
的「心智架构」一书,打破传统智力的偏颇论调,
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为人类
的心灵教化开启了尘封已久的窗,拓展了更宽广的 发展方向。
传统智力观认为智能只是一种单一的逻辑
推理或语文能力(换言之,除了逻辑与语文能力之 外,其它的能力都是没有价值的),如此的智力观 点虽然可以准确地说明学生在学成绩的高低,但却 难以解释大部份学生毕业后的专业成就与杰出表现.

生理学或医学诺贝尔奖ppt课件

生理学或医学诺贝尔奖ppt课件

癌细胞自杀,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提高免疫细胞的生命力,达
到抵御艾滋病的目的。
目前一些国家的科学家已经开始利用“程序性细胞死亡”的机 理,研究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的新方法,一些医药生物科技公司已 经开始在进行这方面的临床实验。不久的将来,由今年这3位诺 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开创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机理研究 将可能在人类战胜疾病中发挥出重大的作用
在健康的机体中,细胞的生生死死 总是处于一个良性的动态平衡中,如 果这种平衡被破坏,人就会患病。如 果该死亡的细胞没有死亡,就可能导 致细胞恶性增长,形成癌症。如果不 该死亡的细胞过多地死亡,比如受艾 滋病病毒的攻击,不该死亡的淋巴细 胞大批死亡,就会破坏人体的免疫能 力,导致艾滋病发作。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科学 家就开始探索“程序性细胞死亡”的 奥秘。要揭开这一奥秘,需要选择一 个合适的研究对象,像细菌这样的单 细胞生物太简单,而像哺乳动物这样 由大量细胞组成的生物又太复杂,科 学家最终选择了线虫。线虫长仅1毫 米,细胞数量不多,功能也不复杂, 而且它身体透明,便于用显微镜观测。
表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比较
细胞坏死
1.性质
病理性
2.诱导因素
强烈刺激,随机发生
3.生化特点 4.形态变化
被动过程,无新蛋白合成,不 耗能
细胞结构全面溶解、破坏、细 胞肿胀
5.DNA电泳 弥散性降解,电泳呈均一DNA片 状
6.炎症反应 溶酶体破裂,局部炎症反应
7.凋亡小体

8.基因调控

细胞凋亡
生理性或病理性
霍维茨不仅自己动手时做研究杰出,他从1978年以来 领导的实验室,一直是生命科学界最高产的实验室之 一。他有多方面的重要工作、论文很多,他实验室开 创的对小RNA和对嗅觉机理的初期研究,都有在将来 达到诺贝尔高度的可能。

自从1981年美国斯佩里博士提出

自从1981年美国斯佩里博士提出

自从1981年美国斯佩里博士提出“左右脑分工理论”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生理奖后,各国都在研究和探索全脑开发,随着社会的时代的进步,世界脑科学发展也越来越迅速,直到现在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都非常重视婴幼儿及学生的全脑教育。

大脑是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的,孩子在3岁以前是生活在动作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世界里,大部分是以右脑为中心,这正是开发右脑的关键时期。

科学骄傲之处,右脑记忆是左脑记忆的100万倍,所以开发右脑能扩大孩子的信息容量,发展孩子的形象思维,发挥孩子的创造潜力,使孩子的记忆力更广、更深,记忆的时间更长、更牢固。

婴幼儿聪明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右脑半球功能的发挥。

所以必须从小对右脑进行训练。

当孩子开始学会说话,开始使用右手时就意味着左脑不停地接受刺激。

左脑的开发使得孩子处理问题更加理智,更加符合逻辑,尤其是4岁以后的孩子,虽然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已经初步出现抽象逻辑思维。

因此在人脑的高级功能活动中,大脑的各个部分都在起作用。

全脑开发就是充分吊斗幼儿儿左右脑的多元智能参与活动,双管齐下,平衡发展,发挥幼儿的潜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幼儿的得综合素质,因为任何一个人的能力都不只是单一方面的提高,应该是各方面协调的发展,只有整体水平上来了,综合素质的能力才能够得意提高,全脑教育科学有效的让幼儿左右脑互动,所以全脑教育不只是左半球与右半球某一侧开发,而是左右半球整体功能的协调开发。

孩子的早期教育必须遵循大脑发展的规律,任何偏废一侧半脑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著名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政道说:“科学和艺术,是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了谁”。

一个优秀的人物,他的左右脑是均衡发展的。

这就是为什么要对幼儿进行全脑开发的重要意义。

全脑教育不仅仅是素质教育的,也是人格教育,曾有人说,比大地更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所以全脑教育更是心灵的教育,平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会打开每一个孩子的心门,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梁启超先生曾说过:“少年强,则中国强”人才培养,百年大计,少年儿童是国家的希望,而培养强大的下一代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炳有义务去培养祖国的下一代人才,让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雄于世界,努力的为中国的全脑教育添砖,加瓦。

1981-1990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ppt课件

1981-1990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ppt课件

-
7
10年诺贝尔:
-
8
1989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
“发现逆转录病毒致癌基因的细胞来
获源”奖者:
毕晓普(M.Bishop):美国微生物学家,毕 业于哈佛大学,毕业后在马萨诸塞州总 医院(MGH)作了2年住院医师,然后 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研究病毒。 1962年毕晓普获医学博士学位。现在美 国西岸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Levintow领 导的实验室工作至今。
1981—1990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主讲人:邹高溪
-
1
10年诺贝尔:
1981年:大卫·休伯尔(David Hunter Hubel,1926年2月27日-2013年9月22
日)是一位加拿大神经科学家,与瑞典神经科学家托斯坦·维厄瑟尔(Torsten Nils Wiesel,1924年6月3日-),由于对视觉系统的讯息处理过程之研究,而和研究 左右脑半球的罗杰·斯佩里(Roger W. Sperry,1913年8月20日-1994年4月17日) 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们和英国科学家万恩在1969年分别发现了新的类似前列 腺素的生物活性物质——凝血腺素。它除了能使机体内的各种 平滑肌收缩外,连具有使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万 恩研究组又进一步发现了抗凝血腺素——前列环素。
-
4
10年诺贝尔:
1983年:发现了能自发转移的遗传基因
芭芭拉·麦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 1902.6.16-1992.9.2),出生于美国康涅 狄格州,是美国科学家和世上杰出的细胞 遗传学家,她因在1951年提出“移动的控 制基因学说”获得了1983年诺贝尔生理学 或医学奖,她是第一位单独获得诺贝尔生 理学或医学奖的女科学家。

《大脑半球》幻灯片

《大脑半球》幻灯片

下丘脑与垂体
下丘脑是植物神经系统的皮质下最高中枢,又是边缘 系统和网状构造的重要联络点。下丘脑本身还分泌垂 体后叶素和多种释放激素,前者经下丘脑垂体束输送 到垂体后叶储存,后者通过垂体门脉系统实现对垂体 前叶分泌功能的调节
下丘脑病变出现植物神经、内分泌、代谢及精神等多 方面的病症,急性病变多为体温调节障碍、消化道出 血、水代谢障碍(尿崩症)、心血管及呼吸功能紊乱,慢 性病变多为内分泌及代谢、性功能障碍等。垂体病变 那么主要为内分泌机能障碍
*破坏病症:单瘫、偏瘫或双下肢瘫。
额叶
●精神障碍 记忆力障碍首先是近记忆力障碍,在病变进展中远记忆力也丧 失。思维与智能障碍,情感冷淡或欣快,严重时伴定向障碍及 行为异常。木僵状态,蜡样弯曲及违拗症。
●眼球运动障碍(额中回后部) 刺激性病灶,双眼向病灶对侧注视及头不能向对侧转动。卒中 时,这种共同偏视大多在数小时或1~3d内恢复。
●传导性失语
优势半球外侧裂区病变,损害了顶叶岛盖区及弓状束,阻断了语言运 动中枢(Broca区)和语言感觉中枢(Wernicke区)之间的联系。患者 会话流利,但语词错乱;理解良好,但重复语言极差,可伴不同程度 的命名障碍、书写障碍及诵读障碍。
●视觉障碍 顶叶深部病变侵及视幅射上部纤维,出现病灶对侧同向性下象限盲。
胼胝体
胼胝体为大脑半球中央的联合白质,其纤维 大多联络两半球的对称区域。
胼胝体损害时不出现特殊的临床病症,甚至 往往与额叶损害不易区分。
胼胝体
●胼胝体损害最重要的病症是精神障碍 包括冷淡、嗜睡、健忘、注 意力不集中、精神活动迟钝、自主活动减少以及人格改变等,其 程度较额叶病变时重。胼胝体前部肿瘤可有额叶受累的其他病症 如轻偏瘫或四肢轻瘫及失语。胼胝体中央部受累(如原发性胼胝体 变性Marchiafara病)以精神病症、癫痫发作及运动障碍为主要表 现。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课件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课件

23、1926年,Johannes Andreas Grib Fibiger(丹麦) ,发现鼠癌(Spiroptera carcinoma) 。
24、1927年, Julius Wagner-Jauregg(奥地利),发现利用接种疟疾原虫治疗麻痹 性痴呆症 。
25、1928年, Charles Jules Henri Nicolle(法国),关于斑疹伤寒的研究 。
29、1932年,查尔斯·斯科特·谢灵顿(英国)、Edgar Douglas Adrian(英国), 关于神经功能方面的发现 。
30、1933年,托马斯·摩尔根(美国),发现染色体在遗传中的作用。
31、1934年,乔治·惠普尔(美国),乔治·理查兹·迈诺特(美国),William Parry Murphy(美国),发现治疗贫血的肝脏疗法 。
白质和核酸方面的研究 11、1911年,Allvar Gullstrand(瑞典)。关于眼睛屈光学方面的研究。 12、1912年,Alexis Carrel(法国。关于血管缝合以及血管和器官移植方面的研究。 13、1913年,Charles Robert Richet(法国)。关于过敏反应的研究。 14、1914年,Robert Bárány(奥地利。关于内耳前庭装置生理学及病理学方面的研究。 15、1915年-1918年,未颁奖,奖金划拨到生理医学奖专门的基金上。 16、1919年,Jules Bordet(比利时)。关于免疫方面的研究。
32、1935年, 汉斯·斯佩曼(Hans Spemann)(德国), 发现胚胎发育中的
organizer effect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
6
33、1936年, Henry Hallett Dale(英国),奥托·勒维(奥地利),发现神经冲动 的化学传递。

1981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81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关于大脑两半球功能专属的研究斯佩里Roger W. Sperry美国加利福尼亚技术研究所1913年—1994年关于视觉系统信号处理的研究休贝尔David H.Hubel美国哈佛医学院1926年—威塞尔Torsten N. Wiesel瑞典哈佛医学院1924年—斯佩里把猫、猴子、猩猩联结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纤维割断,称为“割裂脑”手术。

这样两个半球的相互联系被切断,外界信息传至大脑半球皮层的某一部分后,不能同时又将此信息通过横向胼胝体纤维传至对侧皮层相对应的部分。

每个半球各自独立地进行活动,彼此不能知道对侧半球的活动情况。

1961年斯佩里设计了精巧和详尽的测验,在作割裂脑手术的人恢复以后,进行了神经心理学的测定,获得了人左右两半球机能分工的第一手资料,发现两半球机能的不对称性,右半球也有言语功能,从而更新了优势半球的概念。

裂脑人的每一个半球都有其独自的感觉、知觉和意念,都能独立地学习、记忆和理解,两个半球都能被训练执行同时发生的相互矛盾的任务。

斯佩里的研究,深入地揭示了人的言语、思维和意识与两个半球的关系,成绩卓著。

在20世纪50年代晚期,休贝尔和威塞尔测试了猫的视皮质细胞反应。

他们把微电极埋在猫的视皮质细胞中,尽管他们不能选择某个特定细胞,但可以把电极以大约正确的方式插在某处,因此可以了解他们到达了什么地方。

而当研究者在屏幕上打出一些光影或者其他图形时,猫就用带子系好,藉已固定好猫的头部,研究者就可以知道是网膜上的哪一部分是图像显现之处,然后把这个被刺进的皮质区进行连接,透过放大器和扬声器,他们可以听到细胞启动的声音。

其结果显示细胞对一个横向的线或者边缘有强烈反应,但对点、斜线或直线只有非常微弱的反应,或者根本就没有反应,之后的研究继续显示:有些细胞对某些处在一个角度上的线条、垂直线条、直角或者明显的边缘线,都有特别的反应,很明显,视皮质的细胞是非常专业化的,它们只对视网膜上的图像的某些特定细节有反应。

1981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简介有关大脑半球职能分工的研究韩宁

1981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简介有关大脑半球职能分工的研究韩宁

R.W. 斯 佩 里 ( Roger Wolcott Sperry 1913-1994 美国人) 出生于美国肯乃迪克州 的哈法特并在临近的一 个农场中长大。他进入 了哈法特公立学校。在 中学里他是一个在多运 动领域中的明星运动员, 并且成功赢得俄亥俄州 Oberlin 学院的奖学金。 他在 1935 年从 Oberlin 学院毕业取得英语专业 学位。
研究背景
最旱形成大脑左半球优势见解的是Dax 。 1836年Dax收集了右利手失语症病例。发 现右侧半球病变不发生失语症。他在著作 中明确指出左半球与失语症有关。但他的 文章当时未能发表。 1868年法国外科医生Broca对失语症患者 大脑进行解剖发现95%以上的病例是由于 大脑同一区域的损坏导致的。1865年 Broca发表了论文。把人的语言机制定位于 左半球。发展了左半球优势的概念。
1961年美国洛杉矶白碑中心神经外科主任 Philip Vogel和医师Joseph Boge仔细研 究了斯佩里等人所做的裂脑动物实验结果 和前人切断胼胝体治疗癫痫的病例。决定 应用此方法治疗癫痫患者。第一例手术是 给一名48岁的退役军人做的。术后,顽固 的癫痫得到了控制。斯佩里很快得知了这 一消息,随后他做出了应用癫痫患者进行 裂脑研究的计划。开始与他的学生等人在 60年代初~80年代早期对12名裂脑患者进 行了著名的裂脑人研究。至80年代获得了 大量关于左右大脑半球专门化功能的认识。
1965年,斯佩 里,Gazzaniga,Boge n发现右半球不但有独 立的认识功能,而且在 一些特殊机能上胜过 左半球。他们在几个 病人中试验了左右半 球处理视觉构造任务 的功能,发现右半球处 理的较好,如一个惯用 右手的裂脑人只能用 左手描摹样本,右手不 能很好地完成这个任 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