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文言文知识点汇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
一、一词多义
1.名 {有仙则名。 名:动词,出名,有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作动词用,说出。
2.是 {斯是陋室。 是:判断动词,是。当是时。 是:代词,这。
3 之 :无丝竹之乱耳(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二、古今异义
1.惟吾德馨.。 馨.:{古义:美好。今义:芳香。
2.无案牍之劳形.。 形.:{古义:身体。 今义:形状、样子。
3.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古义:琴瑟,萧管之类弦乐器。今义:丝绸、竹子。
4.谈笑有鸿.儒。 鸿.:{古义:大。 今义:鸿雁。
三、词类活用
1.有仙则名.。 名.
: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 2.有龙则灵.。 灵.
:形容词作动词,灵异、神奇。 3.惟吾德馨。 馨.
:名词作形容词,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无丝竹之乱.耳。 乱.
: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5.无案牍之劳.形。 劳.
: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四、特殊句式
倒装句: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陋之。
五、本文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对偶、比喻、类比和比兴。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对偶、拟人。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对偶。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
5.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
六、翻译。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为名山了;水不一定要深,有蛟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灵:灵验,神奇。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简陋的房子,只要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谈笑、来往都是学识渊博的人,没有知识浅薄的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文】:这里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浏览佛经。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金经:佛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没有奏乐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丝:本指琴瑟、箫管等弦乐器,这里代指奏乐的声音。竹:本指管乐器。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案牍:官府公文。形:形体、身体。
劳:使……感到劳累。乱:使……受到扰乱。
7.何陋之有。
【译文】: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南阳,郡名,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西蜀,现在的四川。子云,指扬雄,西汉文学家。
七、重点诗句
1.本文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语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全文中画龙点睛(或唯一散句)的语句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4.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语句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5.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写室中之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谈笑风生。
7.写室中之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从正面描写陋室中生活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由此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
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由此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8.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澹泊的生活情趣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
9.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
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0.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1.用类比赞美“陋室”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八、阅读理解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①运用了对偶、比喻、类比和比兴的表现手法。
②以“山、水”引出“陋室”,以“仙、龙”引出“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灵、名”的特点。
2. “仙”和“龙”比喻什么?本文主旨句是什么?该句在全文
中起何作用?
答:①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②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③以“陋室”两字扣题,“德馨”一词统领全篇,这句话写出了
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
3.请谈谈你对本文开篇的看法?
答:本文开篇连用两个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斯是陋室并立意于惟吾德馨,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以“仙”和“龙”暗喻品德高尚的人,又是事物的类比,表示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以下文字皆由此发生。
4.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答:这是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的典型。这种道德情操是
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都应重视并学习的,这样我们才能在物质上,在精神上统一的提高,完善的发展。
5.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突出陋室怎样的特点?
答:①从居住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这三个方面来描写陋室。
②突出了陋室环境清幽典雅(景色雅),交往人物博学儒雅(交往雅)和生活情趣高雅(情趣雅)的特点。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之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致和情怀?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答:①表现了作者高雅、超凡脱俗的情致以及不受世俗羁绊、安闲适意的情怀。
②前句从正面说,是实写,表现是主人的从容雅静;后句从反面写,是虚写,表现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调素琴”照应“无丝
竹之乱耳”,“阅金经”照应“无案牍之劳形”。
7.作者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①表现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
②作者对官僚们的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对官府公事的厌倦。
8.作者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什么表
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