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反证法
浅谈反证法
浅谈反证法聂震 1310300235 摘要:反证法是数学中一种应用广泛的证明方法,在许多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最基本的性质定理,到某些难度很大的世界难题都是用反证法来证明的。
反证法不仅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其他方法一同使用,还可以在论证同一命题时多次使用。
本文主要从什么是反证法、反证法的依据、为什么使用反证法、反证法解题步骤、适用题型及举例、如何做出正确反设六个方面浅谈反证法。
关键词:反证法归谬法矛盾假设引言:有个很著名的“道旁苦李”的故事:从前有个名叫王戎的小孩,一天,他和小朋友发现路边的一棵树上结满了李子,小朋友一哄而上,去摘,尝了之后才知是苦的,独有王戎没动,王戎说:“假如李子不苦的话,早被路人摘光了,而这树上却结满了李子,所以李子一定是苦的。
”这个故事中王戎用了一种特殊的方法,从反面论述了李子为什么不甜,不好吃。
这种间接的证法就是我们下面所要讨论的反证法。
反证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数学证明方法,它的应用与发展历史悠久,早在古希腊,数学家就应用它证明了许多重要的数学命题,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已经开始运用反证法。
牛顿曾说过,反证法是“数学家最精当的武器之一”,它在许多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现代数学中,反证法已经成为最常用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一.定义:反证法(又称背理法)是一种论证方式,他首先假设某命题不成立(即在原命题的题设下,结论不成立),然后推理出明显矛盾的结果,从而下结论说原假设不成立,原命题得证。
反证法与归谬法相似,但归谬法不仅包括推理出矛盾结果,也包括推理出不符事实的结果或显然荒谬不可信的结果。
二.反证法的依据:反证法所依据的是逻辑思维规律中的“矛盾律”和“排中律”。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为真,至少有一个是假的,这就是逻辑思维中的“矛盾律”;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假,简单地说“A或者非A”,这就是逻辑思维中的“排中律”。
反证法在其证明过程中,得到矛盾的判断,根据“矛盾律”,这些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为真,必有一假,而已知条件、已知公理、定理、法则或者已经证明为正确的命题都是真的,所以“否定的结论”必为假。
反证法论文:浅谈反证法及其应用
反证法论文:浅谈反证法及其应用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反证法及反证法的常用场合,本文把反证法的常用场合分为八点,分别是:①命题结构采取否定形式,结论反面却是肯定判断;②有关唯一性的问题;③命题结论是“至多”“至少”形式;④命题结论涉及无限集或数目不确定的对象;⑤某些起始命题。
⑥难证的逆命题;⑦命题结论的反面较结论本身具体、简单、直接证明难以下手时;⑧直接论证不习惯,不适应。
关键词:反证法反设归谬结论矛盾一、什么是反证法1589年,25岁的意大利科学家伽俐略,登上比萨斜塔,同时丢了两个不同的铁球,用实验推翻了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不同重量的物体从高处下落的速度与其重量成正比”的错误论断,这是众所周知的。
但你可能不知道,伽俐略还进行了如下的推理论证:假设亚里士多德的断言是正确的。
设物体a比物体b重得多,则a应比b先落地,现在把a 和b捆在一起成为物体a+b。
一方面由于a+b比a重,它应比a先落地;另一方面,由于a比b落得快,a、b一起时,b应“拉了a的后腿”,使a下落的速度减慢,所以,a+b应比a先落地,有应比a后落地,这个矛盾来源于亚里士多德的断言。
因此,亚里士多德的断言是错误的。
伽俐略的论证是有力的,逻辑性极强的,而伽俐略所用的方法,就是我们现在要介绍的反证法。
反证法是一种间接法,它是先提出一个与命题的结论相反的假设。
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导致矛盾,从而否定相反的假设,达到肯定原命题正确的一种方法。
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的步骤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步骤:(1)反设——假设待证结论不成立,亦即肯定待证结论的反面,并将其作为增加条件,添加到给定的题设中去。
(2)归谬——从题设和反设出发,通过推理和论证,最终推出矛盾。
(3)结论——说明待证命题结论的反面不能成立,再根据排中律(否定反面,肯定正面),从而肯定欲证命题的结论。
二、反证法的分类按照反设所涉及到的情况的多少,反证法可以分为归谬反证法与穷举反证法。
浅谈反证法的原理和应用
浅谈反证法的原理和应用1. 反证法的基本原理反证法(reductio ad absurdum),也称背证法,是一种常用于证明命题的方法。
它基于当我们需要证明一个命题时,我们可以假设命题的反面为真,然后通过推理和论证,最终推导出矛盾的结论。
这种矛盾的产生表明了我们最初的假设是错误的,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原命题是成立的。
反证法的基本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 假设命题的反面为真。
- 通过推理和论证,从这个假设出发得出一个矛盾的结论。
- 根据矛盾的产生,可以推断命题的反面是错误的,因此原命题是成立的。
2. 反证法的应用场景反证法在数学、逻辑学以及其他科学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证明某些命题的正确性,或者在推理过程中说明某些假设的错误。
下面将介绍一些反证法的典型应用场景。
2.1. 证明存在性在一些数学问题中,我们需要证明存在某个对象,这时可以使用反证法。
假设不存在这个对象,然后通过推理得出矛盾,从而推断出这个对象是存在的。
例如,我们要证明存在一个无理数 x,使得 x 的平方等于 2。
可以假设不存在这样的无理数,而所有的数的平方都不等于 2。
然后通过数学推理,可以得出矛盾的结论,从而推断出这样的无理数存在。
2.2. 证明唯一性反证法也可以用于证明某个对象的唯一性。
假设存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对象满足某个条件,然后通过推理得出矛盾的结论,从而推断这些对象是不存在或者不唯一的。
例如,我们要证明平方根是唯一的。
可以假设存在两个不同的平方根,然后通过推理得出矛盾的结论,从而推断平方根是唯一的。
2.3. 证明等式或不等式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需要证明某个等式或不等式成立。
反证法可以用于这种情况下的证明。
假设等式或不等式不成立,然后通过推理得出矛盾的结论,从而推断等式或不等式是成立的。
例如,我们要证明若 a 和 b 是两个正实数,且 a+b=0,则 a=b=0。
可以假设 a和 b 不等于 0,然后通过推理得出矛盾的结论,从而推断 a 和 b 必须等于 0。
浅谈反证法的原理及应用
浅谈反证法的原理及应用
反证法,又称绝对可信法,它是一种建立事实与结论之间联系或
者验证事实的逻辑推理方法。
它的特点是先提出一个假设,然后不断
分析、考察这一推测,最后得出一种证据,以此来支持最初提出的十
字论断,以结束讨论。
反证法通常会让讨论者穷尽一方面之所有推类
与反例,以全盘考虑,从而得出一个普遍性的小结或者断定。
反证法在历史上的应用十分的广泛,早在古希腊就有关于反证法
的描述和使用。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是反证法的代表者,他提出
了2种反证法来验证理论或者结论:证明法和拆解法。
另一位哲学家
阿基米德也使用了反证法,他把事实拆分成更小的部分,从而查找最
终的结论。
到中世纪,反证法对哲学家们来说,尤其是僧侣学者,而言则甚
为重要,他们很多时候就是通过反证法讨论和找到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在现代,反证法的应用更加的广泛,出现在法律、社会科学研究、教育、商业、甚至是人际关系之中,在这些领域中,反证法都是一个有
效得、公正合理得逻辑思维模式,以此来解决问题。
反证法的基本思想主要是:认为一个主张或者理论是正确的,那
么就必须能够反驳那些与之相反的观点;如果反驳正确,则该观点可
以被接纳;但如果反驳失效,则可以放出原观点。
因此,反证法在许
多领域中都得到了贴切的应用,有助于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定和正确
的判断。
高数论文-反证法
高等数学结课论文之反证法反证法又称归谬法、背理法,是一种论证方式,他首先假设某命题不成立(即在原命题的条件下,结论不成立),然后推理出明显矛盾的结果,从而下结论说原假设不成立,原命题得证。
反证法的原理:反证法是“间接证明法”一类,是从反方向证明的证明方法,即:肯定题设而否定结论,从而得出矛盾。
法国数学家阿达玛对反证法的实质作过概括:“若肯定定理的假设而否定其结论,就会导致矛盾”。
具体地讲,反证法就是从反论题入手,把命题结论的否定当作条件,使之得到与条件相矛盾,肯定了命题的结论,从而使命题获得了证明。
在应用反证法证题时,一定要用到“反设”,否则就不是反证法。
用反证法证题时,如果欲证明的命题的方面情况只有一种,那么只要将这种情况驳倒了就可以,这种反证法又叫“归谬法”;如果结论的方面情况有多种,那么必须将所有的反面情况一一驳倒,才能推断原结论成立,这种证法又叫“穷举法”。
反证法在数学中经常运用。
当论题从正面不容易或不能得到证明时,就需要运用反证法,此即所谓"正难则反"。
牛顿曾经说过:“反证法是数学家最精当的武器之一”。
一般来讲,反证法常用来证明正面证明有困难,情况多或复杂,而逆否命题则比较浅显的题目,问题可能解决得十分干脆。
反证法的逻辑原理:反证法的证题可以简要的概括为“否定→得出矛盾→否定”。
即从否定结论开始,得出矛盾,达到新的否定,可以认为反证法的基本思想就是辩证的“否定之否定”。
应用反证法的是:欲证“若P则Q”为真命题,从相反结论出发,得出矛盾,从而原命题为真命题。
反证法的证明:反证法的证明主要用到“一个命题与其逆否命题同真假”的结论,为什么?这个结论可以用穷举法证明:某命题:若A则B,则此命题有4种情况:1.当A为真,B为真,则A→B为真,﹁B→﹁A为真;2.当A为真,B为假,则A→B为假,﹁B→﹁A为假;3.当A为假,B为真,则A→B为真,﹁B→﹁A为真;4.当A为假,B为假,则A→B为真,﹁B→﹁A为真;∴一个命题与其逆否命题同真假即关于〉=〈的问题:大于 -〉反义:小于或等于都大于-〉反义:至少有一个不大于小于 -〉反义:大于或等于都小于-〉反义:至少有一个不小于即反证法是正确的。
浅谈数学中的反证法
浅谈数学中的反证法摘要反证法是数学中一个从反面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证明方法,属于“间接证明法”一类。
基本步骤即:对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予以肯定而否定需证明的结论,从而利用否定后的结论和原命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正确的推理导出矛盾,从而以此来肯定原命题结论的正确性。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先对反证法的定义、逻辑依据、证明步骤、证明过程中如何正确否定命题结论及常见的矛盾形式等作一简单阐述。
接着将反证法所适用的命题形式大致分为八种一一作详细的论述,这八种命题是:基本命题、限定式命题、存在性命题、无穷性命题、唯一性命题、否定性命题、肯定性命题、一些不等式命题,最后在本文结束前列举两个关于反证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反证法;证明;假设;矛盾;结论AbstractThe reductio ad absurdum method of proof of mathematics from the opposite point of view think, belong to a class of "indirect proof of the Law. Basic steps: given the known conditions in the title be sure to negate the need to prove the conclusion, which deny the conclusions and the known conditions in the original proposition for correct reasoning export contradiction, so in order to affirm the original proposition conclusions are correct.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the first on the definition of reductio ad absurdum, the rationale supporting the steps to prove the process of how to properly deny the proposition conclusions and contradictions form a simple set. Then the reductio ad absurdum of the applicable form of the proposition is broadly divided into eight kinds of eleven for a detailed discussion of the eight propositions: the basic proposition, limit the type proposition, the existence of propositions, endless proposition, the only proposition, negative proposition, certainly sexual proposition, some inequalities proposition, the last before the end of this article cited two of reductio ad absurdum in the real-life applications.keywords:Reductio ad absurdum;Prove;Hypothesis;Contradiction;Conclusion1.研究反证法的必要性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一般总是习惯从正面入手,利用常规的思维方式来进行思考,以便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被称之为正向思维。
论文 浅谈反证法
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论文评审表论文题目:浅谈反证法准考证号:姓名:***专业:数学教育学生类型:独立本科段(助学班/独立本科段)2011年 12 月 20日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论文内容摘要目录1引言 (3)2反证法的定义及步骤 (4)2.1反证法的定义 (4)2.2反证法的步骤 (4)3反证法的逻辑依据及分类 (5)3.1反证法的逻辑依据 (5)3.2反证法的分类 (5)4反证法如何正确的作出反设 (6)5反证法如何正确的导出矛盾 (9)6何时宜用反证法 (10)6.1基本命题,即学科中的起始性命题 (10)6.2命题结构采取否定形式,结论反面却是肯定判断 (11)6.3有关唯一性的问题 (11)6.4命题结论是“至多”“至少”形式 (12)6.5命题结论涉及无限集或数目不确定的对象 (12)6.6某些起始命题 (13)6.7难证的逆命题 (13)6.8命题结论的反面较结论本身具体、简单、直接证明难以下手时 (13)7在中学数学中常用的反证法思想的题型分析 (14)7.1结论本身以否定形式出现的一类命题例 (14)7.2有关结论是以“至多...”或“至少...”的形式出现的一类命题例 (14)7.3关于存在性、唯一性的命题例 (14)7.4结论的反面比原结论更具体更容易研究和掌握的命题例 (15)7.5无穷性命题 (15)8结论 (16)参考文献 (17)1引言南方某风水先生到北方看风水,恰逢天降大雪。
乃作一歪诗:“天公下雪不下雨,雪到地上变成雨;早知雪要变成雨,何不当初就下雨。
”他的歪诗又恰被一牧童听到,亦作一打油诗讽刺风水先生:“先生吃饭不吃屎,饭到肚里变成屎;早知饭要变成屎,何不当初就吃屎。
[1]”实际上,小牧童正是巧妙运用了反证法,驳斥了风水先生否定事物普遍运动的规律,只强调结果,不要变化过程的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假设风水先生说的是真理,只强调变化最后的结果,不要变化过程也可,那么,根据他的逻辑,即可得出先生当初就应吃屎的荒唐结论。
浅谈反证法的原理及应用
浅谈反证法的原理及应用反证法,又称证伪法或间接法,是一种在数学、逻辑、科学研究等领域中常用的推理方法。
它的原理是通过运用“假设与矛盾”来证明一些命题的真假。
本文将从原理及应用两个方面对反证法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
首先,反证法的原理是基于一种简单的思想,即“法则排中”。
法则排中指的是一种选择原则,即一些命题或假设的否定必然与命题或假设的肯定二者之一成立,不能同时不成立,也不能同时成立。
这一点在逻辑推理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前提。
基于这个原理,反证法的步骤通常分为两步:首先,假设待证明的命题为假,或者是反证法的前提条件;然后,在假设的前提下推出矛盾的结论。
如果假设的前提推导出的结论与已知事实相矛盾,那么我们就可以推出反证法的结论:原命题一定为真。
反证法常用于排除假设,证明一些猜想或命题的正确性,及判定一些命题或猜想是恒真、恒假、或有矛盾的。
在数学中应用最为广泛,它可以用来证明存在性命题、唯一性命题、等价性命题等。
通过反证法可以帮助我们证明一些难以直接证明的问题,缩小问题的解空间,从而达到简化证明过程的目的。
其次,反证法还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中。
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常常面临一些复杂的问题,很难直接找到证据来证明一些假设或猜想的真实性。
这时候,反证法就可以帮助我们通过推理和逻辑来推翻一些不成立的假设,从而不断缩小问题的解空间,最终得出一些有关真实性的结论。
举个例子来说明,假设一些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新的物理学理论,他认为光速可以超过光速。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其他科学家可以采用反证法来进行证明。
首先,假设光速确实可以超过,从而推导出一系列与已有物理定律或实验证据相矛盾的结论。
如果我们得出了与实验证据相矛盾的结论,那么我们就可以推翻这个假设,证明光速不能超过光速。
反证法在科学研究中还可以用来判断一些理论的可行性。
当一个理论受到广泛质疑时,科学家可以尝试通过反证法来验证该理论。
假设该理论为真,然后推导出一些与已有实证研究相矛盾的结论。
浅谈反证法
浅谈反证法第一篇:浅谈反证法浅谈反证法摘要:在数学的诸多证明方法中,有一种被称为“数学家最精良的武器之一”的间接证明方法,这就是反证法。
它与一般证明方法不同,反证法又可分为归谬反证法和穷举反证法两种。
只要抓住要领,反证法就能使一些不易直接证明的问题变得简单、易证,它在数学证题中确有奇效。
本文阐述反证法的概念、步骤,依据及分类。
反证法如何正确的作出反设及导出矛盾,及何时宜用反证法,反证法在中学中最常用的证明的题型展示,反证法的综合思路分析。
关键词:反证法数学学习正文:一:反证法的概念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二:反证法的证明过程① 反设: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② 归谬:从假设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证明,得出矛盾;③ 结论: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三:反证法的适用范围(1)直接证明困难的(2)否定性命题(3)唯一性问题(4)至多、至少型命题四:理论依据从逻辑角度看,命题“若p则q”的否定,是“p且非q”,由此进行推理,如果发生矛盾,那么“p且非q”为假,因此可知“若 p则q”为真。
像这样证明“若p 则q”为真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五:常用词语原词语等于大于(>)小于(<)是都是否定词语不等于不大于(≤)不小于(≥)不是不都是原词语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一个至多有n个否定词语至少有两个一个也没有至少有n+1个原词语任意的任意两个所有的能否定词语某个某两个某些不能第二篇:反证法第1课时反证法一、学前准备1、复习回顾两点确定条直线;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过一点有且只有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看故事并回答:中国古代有一个叫《路边苦李》的故事:王戎7岁时,与小伙伴们外出游玩,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结满了果子.小伙伴们纷纷去摘取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有人问王戎为什么?王戎回答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小伙伴摘取一个尝了一下果然是苦李.王戎是怎样知道李子是苦的吗?答:。
浅谈中学数学中的反证法
浅谈中学数学中的反证法数学作为高考的重要学科,一直以来备受学生和老师的关注。
因此寻求数学中解题方法,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和数学成绩,成为探讨的对象。
在解题过程中如果能够找到适当的解题方法,就可以使问题简单化,更容易获取答案,而反证法正是数学解题方法的一种,它在数学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从反证法的来源,反证法的定义,解题思路,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做一些简单的论述。
一、反证法的来源对反证法的认知,我们可以先由一个小故事引出:在古希腊时期,有三个哲学家,他们经常在一起争论一些事情。
有一天他们又聚在一起,并且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加上天气的炎热,感到非常疲劳,于是在花园里的一棵大树下躺下休息,过了一会这三个哲学家就睡着了。
这时一个爱开玩笑的人用炭涂黑了他们的前额,三人醒过来后,彼此相看而笑,每人都在取笑其他两个人,而没想到自己脸上也被抹黑。
隔了一会其中有一个人突然不笑了,因为他发觉自己的脸上也被涂黑了。
那他到底是怎样觉察到的呢?实际上,发现自己脸上被涂黑者,并非从正面直接看到,而是据他观察另外两人的表情之后,并进行分析、思考,从反面得出自己脸也被涂黑了。
小故事虽然简单,但却是数学上的重大发现,即反证的方法。
当从正面不容易解决问题时,就可以考虑运用反证法。
二、反证法的定义及理解一般的,由证明pq转向证明-qr…t,t与假设矛盾,或与某个真命题矛盾,从而判定-q为假,推出q为真的方法,叫做反证法。
也即是说反证法是一种从反面思考问题的证明方法,属于“间接证明”的一类,即肯定题设而否定结论,运用演绎推理,导出矛盾,从而肯定结论的正确性。
三、反证法的解题思路及步骤设要证的命题为“若A则B”,其中A是题设,B是结论,A、B本身也都是数学判断,那么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一般分下面三个步骤:1.反设:作出与要证结论相反的假设;2.归谬:将反设作为条件,并由此通过一系列的正确推理,导出矛盾;3.结论:说明反设不成立,从而肯定原命题成立。
浅谈反证法的原理及应用(最新整理)
浅谈反证法的原理及应⽤(最新整理)摘要反证法是⼀种重要的证明⽅法,它不仅对数学科学体系⾃⾝的完善有促进作⽤,⽽且对⼈的思维能⼒的培养和提⾼也有极其重要的作⽤.如果能恰当的使⽤反证法,就能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不能为可能的⽬的.反证法的逻辑思维强,数学语⾔准确性⾼,对培养学⽣严谨的逻辑思维能⼒,阅读能⼒,树⽴正确的数学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主要研究的内容有反证法的由来;具体阐述了反证法的定义,即反证法的概念、分类和作⽤;反证法具有⼴泛应⽤的科学根据;并且着重介绍了反证法的应⽤,包括反证法在初等数学和⾼等数学的应⽤,并提出应⽤反证法应注意的问题;针对各种问题提出⼀些具体的教学建议,从⽽为改进反证法教学提供参考.关键词:反证法,否定,⽭盾,应⽤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the reduction to absurdityABSTRACT:Reduction to absurdity is an important method, it not only to improve its own system of mathematical science have stimulative effect, but also ha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and improving the people's thinking ability. If you use apagoge properly, can be simplified, the difficult easy, words can not be as likely to. The logical thinking of reduction to absurdity, the language of mathematics of high accuracy, to cultivate students' rigorouslogical thinking ability, reading abili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stablish a correct conception of mathematics.The origin of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paper is the reduction to absurdity;expounds the definition of absurdity, and concept, apagoge classification; the reduction to absurdity has wide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basis; and introducesthe application of reduction to absurdity, including the application of reduction to absurdity in elementary mathematics and higher mathematics, and proposed should note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reduction to absurdity problems;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teaching,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ing of reduction to absurdity.Keywords: reduction to absurdity, negation, contradiction, application⽬录⼀、引⾔ (1)⼆、反证法的由来 (1)三、反证法的概念及分类 (1)(⼀)反证法的定义 (1)(⼆)反证法的分类 (2)1.归谬法 (2)2.穷举法 (2)(三)反证法的作⽤ (2)四、反证法的科学依据 (3)(⼀)反证法的理论依据 (3)(⼆)反证法的步骤 (3)(三)反证法的可信性 (4)五、反证法的应⽤ (4)(⼀)反证法在初等数学中的应⽤ (4)(⼆)反证法在⾼等数学中的应⽤ (6)1.在数学分析中的应⽤ (6)2.在⾼等代数中的应⽤ (8)(三)应⽤反证法应注意的问题 (9)1.反设要正确 (9)2.明确推理特点 (9)3.善于灵活运⽤ (10)4.了解⽭盾种类 (10)六、反证法的教学价值及建议 (10)(⼀)反证法的教学价值 (10)1.训练逆向思维 (10)2.促进数学思维的形成 (10)3.培养思维严密性 (11)4.渗透数学史 (11)(⼆)反证法的教学建议 (11)1.多次反复,螺旋上升 (11)2.精⼼研究,训练反设 (12)3.渗透数学思想⽅法,训练严密 (12)七、结束语 (12)⼋、参考⽂献 (13)必为假.再根据“排中律”,“原结论”与“否定的原结论”这⼀对⽴的互相否定的判断不能同时为假,必有⼀个是真,⽽“否定的原结论”为假,于是我们得到“原结论”必为真.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反证法是以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和理论为依据,通过逻辑推理,得出令⼈信服的正确结论.反证法也是唯物辩证法中“否定之否定”原理在数学中的具体应⽤.五、反证法的应⽤本部分主要总结反证法在初等数学和⾼等数学的应⽤.(⼀)反证法在初等数学中的应⽤之前我们主要介绍了⼀些反证法的概念,对于反证法的定义、历史及逻辑基础有了⼀定的了解,反证法这种间接证明⽅法理论上可以⽤于证明任何题⽬,但是它像直接证明⼀样总有局限性,这部分我们主要介绍常⽤反证法的⼏类命题.否定性命题:结论以“没有”、“不是”、“不能”等形式出现的命题,直接证法不容易⼊⼿,反证法可以发挥它的作⽤.例1.求证:在⼀个三⾓形中,不能有两个⾓是钝⾓.证明:已知、、是三⾓形的三个内⾓.A ∠B ∠C ∠ABC 求证:中不能有两个钝⾓.C B A ∠∠∠、、证明:假如中有两个钝⾓,C B A ∠∠∠、、则有,这与“三⾓形和为”产⽣⽭盾,所以,⼀>∠+∠+∠180C B A ?180个三⾓形不可能有两个钝⾓.关于唯⼀性、存在性、⾄多⾄少命题:例2.已知,求证关于的⽅程有且只有⼀个根.0≠a x b ax =证明:假设⽅程()⾄少存在两个根,0=+b ax 0≠a 不妨设其中的两根分别为,且,则,21x x 、21x x ≠b ax b ax ==21, ,21ax ax =∴,021=-∴ax ax ,()021=-∴x x a ,0,2121≠-≠x x x x 与已知⽭盾,0=∴a 0≠a 故假设不成⽴,结论成⽴.⽭盾,证明也就结束了.3.善于灵活运⽤虽然数学证明题⼀般都可采⽤反证法,但并不是说,所有证明题都应该使⽤反证法来证明,就多数题⽬来说,⽤直接证法就可以证出,不能⼀味往反证法上⾯靠,要灵活运⽤反证法,毕竟我们平时训练的题⽬多是运⽤的直接证法.对待⽤反证法证题的策略思想是:⾸先试⽤直接证法,若⼀时不能成功,即可使⽤反证法.4.了解⽭盾种类反证法推理过程中出现的⽭盾种类是多种多样的,推理导出的结果可能与题设或部分题设⽭盾,可能与已知真命题(定义或公理、或定理、或性质)相⽭盾,可能与临时假设⽭盾或推出⼀对相互⽭盾的结果等.六、反证法的教学价值及建议关于反证法的教学,从早期就要向学⽣渗透这种思想,凡事不⼀定⾮常谨慎,只要学⽣能够明⽩、认可其中的原理即可.(⼀)反证法的教学价值1.训练逆向思维为了解决⼀个⾯临的数学问题,通常总是先从正⾯⼊⼿进⾏思考,即根据问题中的已知条件,搜索运⽤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去推理运算逐步由已知导出未知.若从正⾯⼊⼿繁琐或难度较⼤,不妨考虑问题的相反⽅⾯,往往会绝处逢⽣,开拓解题思路.这种逆向思维,在数学解题中有4种形式:正逆运算转化、条件,结论转化、互为反函数间的转化、以反证法解题,反证法的教学能摆脱学⽣的思维定势、简化运算过程,明晰解题思路,提⾼解题速度,促进创新思维.2.促进数学思维的形成数学思想⽅法是科学思维的⽅法和技术,是数学的精髓,它为揭⽰数学本质,提供了有⼒的思想武器.数学思想⽅法是动态思辩的,重在培养创造性、开拓性⼈才.新⼀轮课程教学改⾰强调创造性、⽣成性,得以形成数学⽂化、数学思维,如何去做是我们关注的.中国初等数学教育明显的好于西⽅,但到⼤学阶段的学⽣却缺少创造性,很难有所成就 ,更不必说获诺贝尔奖,这种情况早就应引起我们反思.我们的数学教学偏重于解题训练,题海战术,⽽启发性思维、理解、悟得思想⽅法的不多.因⽽形成学⽣成绩的两极分化,讨厌数学,甚⾄数学尖⼦⽣也远离数学,回想起数学来就⼼⽣畏惧.加强思想⽅法教学是数学的本质要求,是当下世界经济竞争的需要,也是提⾼全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提⾼数学质量的基本保证.⽽通过反证法的训练是培养数学思想⽅法的很好途径.欧⼏⾥得很喜欢运⽤的归谬法,它是数学家最有⼒的⼀件武器,⽐起象棋开局时牺牲⼀⼦以取得全局的让⼦法,它还要⾼明.象棋奕者不外牺牲⼀卒或顶多⼀⼦,数学家索性把全局拱⼿让给对⽅,这种先弃后取、欲擒故纵的策略实在是数学证明中极为有效的⼀种⽅法.3.培养思维严密性训练逻辑思维能⼒,反证法是典型的间接证法,也是通过证明原命题的等价命题从⽽证明原命题.在证明过程中的每⼀环节都要全⾯、不遗漏.⽐如否定原题结论反设后有⼏种情况,必须进⾏分类讨论⼀⼀加以否定.反证法与直接证法是密切联系的,⼆者相结合往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就全局⽽⾔是反证法,但从局部看,在作反设后的推理过程⽤的是直接证法.有时在基本直接证法的推理中,⼜会穿插⼀段反证法,以确定某些所需论据,反设时,必须注意弄清原题结论的反⾯,周密地列出与原题结论相悖的所有不同情况,再否定,不能有所遗漏.4.渗透数学史提⾼辩证思维的能⼒,反证法是⼀种重要的证明⽅法,⽆论在初等数学还是⾼等数学中,都有⼴泛的应⽤,数学中⼀些基本性质,重要定理甚⾄某些著名的数学难题,往往⽤反证法证得.举世闻名的费尔马⼤定理,这个多年前的数学难题被攻克,就是反证法的的功绩,欧⼏⾥得曾⽤它证明素数有⽆穷多个.因此反证法对训练学⽣辨证思维,提⾼哲学修养很有价值.(⼆)反证法的教学建议由于反证法的逻辑依据是逻辑学和集合论,⽐较复杂,所以书上没有给出其概念,从⼩学、初中、到⾼中都会⽤到,代数、⼏何都有使⽤,为此教学⼯作如下设想.1.多次反复,螺旋上升反证法的知识本⾝很难,学⽣多次学习都感到似懂⾮懂,下次见到⼜是⽣⾯孔,因此,不能期待⼀次完成,⼀蹴⽽就,要通过看书、⽰范例题、探索解题、回顾推敲、揭⽰内涵、思悟提⾼等慢慢地掌握 .2.精⼼研究,训练反设在反证法证明中准确了解掌握命题结构,列出其否定式是⼗分重要的.3.渗透数学思想⽅法,训练严密先由教师引导,将思想隐于分析过程中,再师⽣共同概括提炼,加以量化.然后由学⽣探索分析问题思想,以达到提⾼、升华.最后,⼒求使学⽣学会运⽤反证法思想武器指导思维活动,在⾼层次感受其威⼒.七、结束语反证法的应⽤是相当⼴泛的,在数学各个分⽀中都有体现,对于数学的创造发展也是极重要的⼯具之⼀.尽管其应⽤不如直接证法普遍,但它在数学命题的证明中能起到直接证法所起不到的作⽤,不少数学命题的证明当使⽤直接证法⽐较⿇烦或⽐较困难甚⾄不可能时,如能恰当地使⽤反证法,就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不能为可能.当然,反证法不是万能的,⼀般地是在否定论题结论,得到⽭盾论题后,显得⽐原论题更具体、更简明时适⽤反证法.反证法作为⼀种重要的间接论证⽅法,与直接证法的着眼点和理论依据等⽅⾯都不尽相同,构成反证法的智⼒动作与辩证思维密切相关,尤其是按照相反论点的结论进⾏推理的分析思维形式和综合法的逻辑过程,对于训练学⽣的思维能⼒是⾮常重要的.⼋、参考⽂献[1] 中国⼈民⼤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逻辑学[M].北京:中国⼈民⼤学出版社,1996,317.[2] Thompson,D.R.1996.Leanring and teaehing indireet Proof. MathematicsTeacher,89:474⼀482[3] 邹⼤海.刘徽的⽆限思想及其解释[J].⾃然科学史研究,1995,14(1):12-21[4]张⽲瑞《⾼等代数》(第五版)[M].⾼等教育出版社[5]刘⽟琏《数学分析》(第五版)[M].⾼等教育出版社[6] 伊夫斯H.数学史概论[M].欧阳绛译.太原:⼭西经济出版社,1986,285.[7] 周春荔.数学观与⽅法论[M].北京:⾸都师范⼤学出版社,1996.。
浅谈反证法及其逻辑原理
浅谈反证法及其逻辑原理反证法是一种常用的逻辑推理方式,通常用于解决论点争辩中出现的冲突或推断中的内容矛盾,是问题求解、思维分析和决策制定的重要工具。
它采用对比性的推理,通过对命题的反面或它的前提进行质疑,来证明主题的正确性。
反证法的正确使用,有助于科学地分析矛盾,作出合理的推论。
它在文艺理论、社会科学、伦理学、建筑设计、政治策略和决策制定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反证法的逻辑原理与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不同,它是一种双边推理,一边支持某一论点,另一边反驳这种论点,最终由此得出推理结论。
它有三种基本形式:归结形式,定理形式和抵触形式。
归结形式又称“双论点”,它将主题断言拆分成先决条件的前提和本身的结论,然后通过驳斥前提或结论来证明另一方。
例如,主题断言“如果有人吃了砒霜,会中毒”,可分为两部分:“有人吃了砒霜”和“会中毒”,反证法明确表明,如果有人没有吃砒霜,也就不会中毒,从而得出结论。
定理形式为“双断言”,它根据主题断言和其相反论断,在本质上应该发生相反的结果,但却产生了相同的结果,从而证明主题断言正确,或者改变主题断言的表述。
例如,“今天的天气晴朗,明天就会变冷”,可将晴朗和变冷分别看作论点,因此明天如果没有变冷,则今天的天气可能不是晴朗,这样,原来的主题断言就会发生变化。
抵触形式是“双矛盾”,通过反证法揭示出主题断言中存在的内在矛盾,以便把它纠正过来,这样就能达到反证法最终的目的,即驳斥主题断言。
例如,有人认为“猫会学会说话”,而另一方认为“猫不会说话”,这两个断言产生了矛盾,此时,可以采用反证法来解决,用“猫既不会说话又会学会说话”这句话来反驳两个论点,最终解决论点矛盾。
反证法的逻辑原理是多方面的,并且它的具体过程也有不同的惯例,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反证法时能够充分考虑到各种情况。
首先,在使用反证法之前,必须明确主题断言,确定反证法的形式,采取恰当的方法;其次,在实施反证法时,必须根据论点本身的内容特点,准确分析出论点之间的矛盾,结合论点之间的关系,采取科学合理的反证步骤;最后,在运用反证法得出结论时,必须注重对反证结论的客观评价,切勿违背事实,产生极端的结果。
浅谈反证法原理及应用
浅谈反证法原理及应用反证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学证明方法,它通过假设所要证明的命题为假,然后推导出与已知事实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所要证明的命题为真。
本文将对反证法的原理及其在数学证明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反证法的原理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反证法是基于排中律的原理。
排中律指的是对于一个命题,它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不存在中间值。
反证法正是通过排中律将所要证明的命题的否定假设为真,从而推导出矛盾结论,进而证明该命题为真。
其次,反证法利用了“矛盾推理”的原理。
矛盾推理是一种推理方法,即从已知事实和逻辑规则出发,逐步推导出一个矛盾结论,从而推翻所假设的命题。
在反证法中,通过假设所要证明的命题为假,然后通过一系列逻辑推理,得到一个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该命题为真。
最后,反证法利用了“蕴涵关系”的原理。
蕴涵关系是指前提推导出结论的逻辑关系。
在反证法中,我们假设所要证明的命题为假,然后根据已知事实和蕴涵关系进行推理,最终得到一个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该命题为真。
反证法在数学证明中有广泛应用。
下面以几个常见的数学例子说明其应用:首先,反证法在证明素数无穷性中的应用。
素数无穷性是指素数的个数是无穷的,即不存在一个最大的素数。
我们可以采用反证法证明这一命题。
假设存在一个最大的素数,然后通过一系列步骤推导出一个矛盾的结论,即存在一个比最大素数还要大的素数,从而推翻了最大素数的存在假设,证明了素数的个数是无穷的。
其次,反证法在证明平方根2是无理数中的应用。
我们可以假设平方根2是有理数,即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
然后通过一系列步骤推导出一个矛盾的结论,即平方根2不能被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从而推翻了平方根2是有理数的假设,证明了平方根2是无理数。
此外,反证法还可以应用于证明一些基本不等式。
例如,证明对于所有正实数x和y,有x+y的平方大于等于4xy。
我们可以假设x+y的平方小于4xy,然后通过一系列推理得到一个矛盾的结论,证明了不等式的成立。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反证法_议论文指导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反证法_议论文指导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反证法顾名思义,反证不是从正面直接来证明论点,而是从反面间接地证明论点。
这是运用演绎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
先看下面一例:假如当初诸葛亮不留人情,而是派其他可靠的将领去拦守华容道,那么,可能曹操会被擒拿;又假如从那次吸取教训,这一次秉公办事,不管马谡怎样拍胸脯,下保证,不合适就不用,那么就有可能避免失街亭的悲剧。
而事实恰恰相反,诸葛亮并未从第一次失策中吸取经验教训,而是在重蹈覆辙后,才“深恨自己之不明”,流涕斩了马谡。
这段文字中”如果”之后用的便是反证法:不是从正面讲,而是从反而讲。
“如果”是分析文章的好形式。
袁隆平的事迹也许经常会写入你的作文中。
一般的同学都只是正面来写,往往写他是个科学家,他的名字叫袁隆平,获得了什么奖。
这样写不形象,不深入,不细致。
学一学“如果”吧:如果袁隆平仅仅是为了个人的生活美好,他不会穿着水鞋,戴着草帽,农民着,科学着;如果他仅仅是为了钱而生存,他就不会拿着500万的科技大奖还生活得那么朴素而又纯净;如果他也像普通人一样不善于思考,杂交水稻也不会靠近他。
反证法,论证更有力量。
例如:如果梭罗没有挣脱嘈杂城市的束缚,瓦尔登湖的涟漪也不会在他的心中荡漾;如果梭罗没有漫步湖畔清爽的阳光里,那么恬静的清明也不会属于他;如果梭罗倾向于那些为金钱而束缚的人们,他也不会拥有属于他的那些冷雨。
如果梭罗没有走进大自然他就不会有清新自然的文字;如果梭罗沉醉于纸醉金迷的城市生活,就不会感受到置身田园的欣慰;如果梭罗没有在烈日当空晒下辛勤地劳作,猛烈的暴风雨将不会是最好的伴侣,使他充实,他的耳朵就听不到美好的音乐。
如果贝利没有在生活中时时刻刻保持着清醒,他不会成为备受世人注目的球王;如果没有在球场上时刻保持着清醒,他也不会多次捧起“大力神”杯;如果在人们的赞美声中贝利不是每分钟都时刻保持着清醒,那么他的后代就会真的忘记了如何在困难中奋起,在贫困中胜利。
论文题目浅谈中学数学中的反证法
论文题目浅谈中学数学中的反证法论文题目浅谈中学数学中的反证法浅谈中学数学中的反证法目录1. 引言2. 反证法的定义、逻辑依据、关键及一般步骤3. 反证法的适用范围4. 举例5.运用反证法应注意的问题6.参考文献论文摘要:介绍反证法的地位、阐明其定义、逻辑依据、证明的一般步骤、种类~探索反证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在当今和未来社会中,人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经常需要作出选择和判断,进而进行推理,作出决策,因而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长期以来中学数学教材重视了对学生直接推理能力的培养,而淡化了对学生间接推理能力的培养,有的同学不习惯用反证法解决问题,甚至怀疑这种方法是否有道理,可是数学的研究说明,要是不用反证法,很多定理就推不出来。
反证法是数学中不可缺少的推理方法,也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可靠的推理方法。
为了对反证法在生活重要性有一个初步认识,下面先从流传了近1800年的"道旁苦李"的故事说起:有一群小朋友正在郊外玩耍,忽然看见路边有棵李树,树上结满了李子,上面的李子个大皮红。
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李子,只有其中一个叫王戎(234?305 )的小朋友却站着不动。
有人奇怪地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路边的李树,结满了果实而没有人摘,说明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同伴们听了,拿到嘴里一尝,果然是苦的。
大家都觉得王戎太聪明了。
这个故事中王戎用了一种特殊的方法,从反面论述了李子为什么不甜,不好吃。
这种间接的证法就是我们下面所要讨论的反证法。
1. 反证法的定义、逻辑依据、关键及一般步骤定义:反证法是通过论证命题的矛盾判断的虚假性,从而确定命题真实性的一种证明方法,属于"间接证明"的一类,即肯定题设而否定结论,从而导出矛盾,推理而得。
逻辑依据:反证法所依据的是逻辑思维规律中的"矛盾律"和"排中律"。
浅谈反证法及应用
浅谈反证法及应用反证法是一种推理方法,通过否定假设,推导出矛盾或不合理的结论,从而证明原假设的反面是正确的。
它是数学和逻辑思维中常用的一种证明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其他科学领域和哲学问题的探讨中。
反证法的核心思想是采用对立的观点,以推翻原来的论断。
通常来说,要使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首先需要假设这个命题是错误的,也即是假设它的反命题是正确的,然后推导出逻辑上的矛盾或不合理结论,从而得出原来命题的正确性。
反证法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实例:1. 数学证明:反证法在数学证明中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推理方法。
比如证明无理数的存在,我们可以先假设不存在无理数,然后通过推导出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无理数的存在性。
2. 几何证明:反证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几何证明中。
比如证明平面上不存在一个面积无限大的正方形,我们可以假设存在一个面积无限大的正方形,然后通过推导出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这个命题不正确。
3. 物理学问题:反证法也可以应用于物理学问题的推理过程中。
比如在牛顿力学中,可以通过反证法证明一个力学定律的正确性。
假设一个力学定律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实验观测不符的结论,从而验证该定律的正确性。
4. 哲学问题:反证法也常用于哲学问题的探讨中。
比如在逻辑学中,可以通过反证法证明某个命题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假设这个命题不正确,然后通过推导出矛盾的结论,从而验证该命题的正确性。
反证法的优点在于它直观简单,推理过程一目了然。
通过假设反面,再推导出矛盾结果,可以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
同时,反证法也鼓励人们去质疑和检验事物的真相,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然而,反证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和限制。
首先,要使用反证法,需要具备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反证法只能解决一部分特定类型的问题,对于某些问题可能并不适用。
另外,反证法并不能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法,仅仅用来证明某个命题的正确性,缺乏实际操作的指导作用。
总的来说,反证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推理方法,在数学、逻辑学、哲学和其他科学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申论议论文范文解析:如何运用反证法
反证法是一种常用的逻辑思维工具,它通过假设某个观点或结论不成立,并通过推理推导出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原观点或结论的正确性。
在写一篇议论文时,我们可以运用反证法来增强逻辑和论证的严密性。
本文将分享如何运用反证法写一篇600字至1000字左右的原创文章。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个明确的主题或观点,以确保文章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讨论。
例如,我们选取"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否应受到限制"为主题。
我们可以选择支持这一观点,即认为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有负面影响,然后通过反证法来论证。
文章开头,我们可以用一个引人入胜的例子或情景描述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对该主题产生共鸣。
比如:"想象一下,一位高中生为了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放弃了学业和社交活动,最终走上了堕落的道路。
这个令人不安的现象引发了社会对网络游戏是否应该受到限制的争议。
然而,让我们来运用反证法来探究这个问题,看看是否真的有必要限制网络游戏。
" 接下来,我们可以进入到第一段的正式论述。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反证法所需要推导出的矛盾结论。
在这个主题中,我们可以假设"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没有负面影响",然后通过合理的论据进行论证。
例如,我们可以引用大量的研究数据和心理学实验证明,沉迷于网络游戏会导致青少年学习能力下降、社交能力减弱,甚至产生心理问题。
接着,我们可以提出一个具体的案例,描述一个被网络游戏所毁灭的青少年的经历,从而增加读者的共鸣和情感上的认同。
然后,我们进入第二段,开始运用反证法来推导矛盾的结论。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反证所需的前提条件。
也就是假设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没有负面影响。
然后,我们列举出相关的论据和事实,通过逻辑推理来证明假设的不成立。
比如,我们可以指出即便有些孩子在玩网络游戏时表现正常,但他们在禁止游戏后会发生明显的情绪变化和行为异常。
此外,我们可以引用专家的观点和研究数据,证明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议论文论证方法:反证法_议论文指导
议论文论证方法:反证法_议论文指导议论文论证方法:反证法顾名思义,反证不是从正面直接来证明论点,而是从反面间接地证明论点。
这是运用演绎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
先看下面一例:假如当初诸葛亮不留人情,而是派其他可靠的将领去拦守华容道,那么,可能曹操会被擒拿;又假如从那次吸取教训,这一次秉公办事,不管马谡怎样拍胸脯,下保证,不合适就不用,那么就有可能避免失街亭的悲剧。
而事实恰恰相反,诸葛亮并未从第一次失策中吸取经验教训,而是在重蹈覆辙后,才“深恨自己之不明”,流涕斩了马谡。
这段文字中“如果”之后用的便是反证法:不是从正面讲,而是从反而讲。
“如果”是分析文章的好形式。
袁隆平的事迹也许经常会写入你的作文中。
一般的同学都只是正面来写,往往写他是个科学家,他的名字叫袁隆平,获得了什么奖。
这样写不形象,不深入,不细致。
学一学“如果”吧:如果袁隆平仅仅是为了个人的生活美好,他不会穿着水鞋,戴着草帽,农民着,科学着;如果他仅仅是为了钱而生存,他就不会拿着500万的科技大奖还生活得那么朴素而又纯净;如果他也像普通人一样不善于思考,杂交水稻也不会靠近他。
反证法,论证更有力量。
例如:如果梭罗没有挣脱嘈杂城市的束缚,瓦尔登湖的涟漪也不会在他的心中荡漾;如果梭罗没有漫步湖畔清爽的阳光里,那么恬静的清明也不会属于他;如果梭罗倾向于那些为金钱而束缚的人们,他也不会拥有属于他的那些冷雨。
如果梭罗没有走进大自然他就不会有清新自然的文字;如果梭罗沉醉于纸醉金迷的城市生活,就不会感受到置身田园的欣慰;如果梭罗没有在烈日当空晒下辛勤地劳作,猛烈的暴风雨将不会是最好的伴侣,使他充实,他的耳朵就听不到美好的音乐。
如果贝利没有在生活中时时刻刻保持着清醒,他不会成为备受世人注目的球王;如果没有在球场上时刻保持着清醒,他也不会多次捧起“大力神”杯;如果在人们的赞美声中贝利不是每分钟都时刻保持着清醒,那么他的后代就会真的忘记了如何在困难中奋起,在贫困中胜利。
初中数学获奖论文浅谈反证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2116
LOGO初中数学获奖论文浅谈反证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初中数学获奖论文浅谈反证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摘要反证法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当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时正向思维就是,一般总是采用从正面入手的常规思维途径进行思考。
可如果用这种思维方式对于特定的数学问题形成了一种较为强烈的意识,就转变成思维定势。
然而有些问题需要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面,从辩证思维的观点出发,并且要从已有的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分析问题这样能更容易,所以就要运用反证法解决问题。
关于反证法的应用的文章在近几年层次不穷,但是我发现其中较多的文章是在阐述反证法在高等数学中的应用,反而忽略反证法入门知识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从而使得许多学生只能观其形却不能明其意,致使一些初学反证法的学生只会反证法却不知如何去应用。
在此,本文就反证法的定义、逻辑原理、证明模式、以及解题的方法来说明反证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使大家对反证法入门有了更深刻地了解。
关键词:推理,反证法,证明,矛盾,逻辑原理,假设。
1. 引言有个很著名的“道旁苦李”的故事:从前有个名叫王戎的小孩,一天,他和小朋友发现路边的一棵树上结满了李子,小朋友一哄而上,去摘,尝了之后才知是苦的,独有王戎没动,王戎说:“假如李子不苦的话,早被路人摘光了,而这树上却结满了李子,所以李子一定是苦的。
”这个故事中王戎用了一种特殊的方法,从反面论述了李子为什么不甜,不好吃。
这种间接的证法就是我们下面所要讨论的反证法。
反证法不但在初等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高等数学中也具有特殊作用。
数学中的一些重要结论,从最基本的性质、定理,到某些难度较大的世界名题,往往是用反证法证明的。
2.反证法的实质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法,它是先提出一个与命题的结论相反的假设,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导致矛盾,从而否定相反的假设,达到肯定原命题正确的一种方法。
反证法可以分为归谬反证法(结论的反面只有一种)与穷举反证法(结论的反面不只一种)。
论文中常用的反证法思路本质理解
论文中常用的反证法思路本质理解有些定理从前面证明不容易,从后面证明容易,所以需要反证法。
反证法核心思想:假设条件成立(式子1),而结论不成立(式子2),那么就用这两个式子去推,推出某些与目前已知的定理或者公理矛盾的结果或者现象(比如1+1 不等于2了),那就说明式子1和式子2必定不能同时成立(如果同时成立,刚刚说了已经推出了矛盾现象,就不符合实际的),因此假如式子1成立,那么式子2一定不成立;假如式子2成立,那么式子1一定不成立。
只有这两种情况一定是有、必然的,这样才能使得不会和已知公理矛盾的现象。
也就是说这两种情况是相依相存的,有情况1,也一定同时发生情况2。
这也就是说这两种情况是等价的。
1.情况一:假设公式1成立(即假设成立),那么公式2肯定不成立(注:公式2不成立,即结论成立)。
在这种情况下,不正是我们想证明的,所以才会被证明吗。
2.情况二:假设等式2成立(注:等式2成立为结论不成立),等式1一定不成立(为假设不成立)。
其实这就是情况1的否定命题。
初中数学学的。
原命题和否定命题是等价的,这里再解释一下这句话。
用符号形式化表示就是:要想证明p -> q,证明步骤如下:假设p成立,而q不成立,然后推推推,发现出现荒谬的显式矛盾了,说明p成立,q也一定成立,即p -> q,这样就不会发生这个尴尬矛盾了。
同时也说明一定也有,~q -> ~p。
我们还可以这样证明,由于原命题的逆否命题具有等价性,那么我们证明它的逆否命题成立的话,原命题那么也会成立。
那也就是现在想要证明~q -> ~p,证明步骤如下:(同样使用反证法):假设~q成立,而~p不成立,然后推推推,得出显式荒谬矛盾,说明~q成立,而~p也成立,即~q -> ~p;或者说~p不成立,而~q也不成立,即p -> q;(反反得正)。
以上是反证法的核心思想。
可能感觉有点迂回(自己在网上搜索常见的例子更容易理解),但自己想想,其实是一种自然的逻辑思维,一种自然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论文评审表论文题目:浅谈反证法准考证号:姓名:***专业:数学教育学生类型:独立本科段(助学班/独立本科段)2011年12 月20日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 kszl论文容摘要目录1引言 (3)2反证法的定义及步骤 (4)2.1反证法的定义 (4)2.2反证法的步骤 (4)3反证法的逻辑依据及分类 (5)3.1反证法的逻辑依据 (5)3.2反证法的分类 (5)4反证法如何正确的作出反设 (6)5反证法如何正确的导出矛盾 (8)6何时宜用反证法 (9)6.1基本命题,即学科中的起始性命题 (10)6.2命题结构采取否定形式,结论反面却是肯定判断 (11)6.3有关唯一性的问题 (11)6.4命题结论是“至多”“至少”形式 (12)6.5命题结论涉及无限集或数目不确定的对象 (12)6.6某些起始命题 (13)6.7难证的逆命题 (13)6.8命题结论的反面较结论本身具体、简单、直接证明难以下手时 (13)7在中学数学中常用的反证法思想的题型分析 (14)7.1结论本身以否定形式出现的一类命题例 (14)7.2有关结论是以“至多...”或“至少...”的形式出现的一类命题例. (14)7.3关于存在性、唯一性的命题例 (14)7.4结论的反面比原结论更具体更容易研究和掌握的命题例 (15)7.5无穷性命题 (15)8结论 (16)参考文献 (17)1引言南方某风水先生到北方看风水,恰逢天降大雪。
乃作一歪诗:“天公下雪不下雨,雪到地上变成雨;早知雪要变成雨,何不当初就下雨。
”他的歪诗又恰被一牧童听到,亦作一打油诗讽刺风水先生:“先生吃饭不吃屎,饭到肚里变成屎;早知饭要变成屎,何不当初就吃屎。
[1]”实际上,小牧童正是巧妙运用了反证法,驳斥了风水先生否定事物普遍运动的规律,只强调结果,不要变化过程的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假设风水先生说的是真理,只强调变化最后的结果,不要变化过程也可,那么,根据他的逻辑,即可得出先生当初就应吃屎的荒唐结论。
风水先生当然不会承认这个事实了。
那么,显然,他说的就是谬论了。
这就是反证法的威力,一个原本复杂难证的哲学问题被牧童运用了“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的反证法迎刃而解了。
2反证法的定义及步骤2.1反证法的定义先提出于结论相反(相排斥)的假设,然后推导出和已知证明的定理或公理、定义、题设、相矛盾的结果,这样就证明了于结论相反的假设不能成立,从而肯定了原来的结论必定成立,这种间接证明的方法叫反证法[2]。
2.2反证法的步骤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的步骤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步骤:(1)反设——假设待证结论不成立,亦即肯定待证结论的反面,并将其作为增加条件,添加到给定的题设中去。
(2)归谬——从题设和反设出发,通过推理和论证,最终推出矛盾。
(3)结论——说明待证命题结论的反面不能成立,再根据排中律(否定反面,肯定正面),从而肯定欲证命题的结论[3]。
例2.1.1已知:∂∈∉∂∉∂⊂B a B A a ,,, 求证:直线AB 和a 是异面直线。
证明:【提出假设】假设直线AB 和a 在同一平面内,那么这个平面一定经过点B 和直线。
【推出矛盾】因为a B ∉,经过点B 和直线 a 只能有一个平面∂所以直线AB 与a 应在平面∂所以 ∂∈A ,这与已知∂∉A 矛盾。
3反证法的逻辑依据及分类3.1反证法的逻辑依据反证法所依据的是逻辑思维规律中的“矛盾律”和“排中律”。
排中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矛盾的思想必有一个是真的[4]。
排中律常用公式排中律用公式表示为“A或者非A”,即“A∨⌝A”。
意即∨真或⌝真。
其中∨和⌝表示两个互相矛盾的概念或判断。
排中律要求人们思维有明确性,避免模柃两可。
它是同一律和矛盾律的补充和发挥,进一步指明正确的思维不仅要求确定,不互相矛盾而且应该明确地表示肯定还是否定,不能模柃两可,不能含糊不清。
排中律和矛盾律都不允许有逻辑矛盾,违反了排中律,同时也违反了矛盾律,所以两者是互相联系的。
它们的区别在于:矛盾律指出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排中律则指出两个矛盾判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排中律是反证法的逻辑基础,当直接证明某一判断的正确性有困难时,根据排中律,只要证明这一判断的矛盾判断是假就可以了。
例如,要证明a不是有理数有困难时,只要证明a 是有理数为假就可以了。
3.2反证法的分类按照反设所涉及到的情况的多少,反证法可以分为归谬反证法与穷举反证法。
(1)若结论的反面只有一种情况,那么,反设单一,只须驳倒这种情形,便可达到反设的目的,这叫归谬反证法。
例3.2.1已知m为整数,且m2是偶数,求证:m为偶数。
分析:本题如果用直接法来证明的话,给人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题目给我们的已知条件是很简单的,我们只能从反面去考虑它,由已知条件,我们知道,m为整数,且m2是偶数,所以,我们只需证当m为奇数的时候m2不是偶数就可以了。
证明:假设m不是偶数,则m为奇数。
设m=2k+1(k为整数),所以于是,m2为奇数,这与已知条件m2是偶数矛盾。
故m为偶数。
(2)若结论的反面不止一种情形,那么,要将各个反面情形一一驳倒,才能肯定原命题正确,这叫穷举反证法。
4反证法如何正确的作出反设运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的第一步是: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
在这一步骤中,必须注意正确的反设,这是正确运用反证法的基础、前提,正确作出反设,是使用反证法的一大关键否则,如果错误地“否定结论”,即使推理、论证再好也都会前功尽弃。
要想正确的做出反设,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分清命题的条件与结论,结论与反设间的逻辑关系。
例4.1.1试证合适xy+yz+zx=1的实数x 、y 、z 必不能满足x+y+z=xyz 。
分析:首先我们要弄清楚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我们的意思,我们很难用直接法对它进行证明,所以我们考虑用反证法,同时我们要注意正确作出反设,由题目我们知道实数x 、y 、z 能满足方程xy+yz+zx=1但不满足方程x+y+z=xyz,所以我们作出反设的时候要设实数x 、y 、z 既能满足xy+yz+zx=1,又能满足x+y+z=xyz 。
我们知道实数x 、y 、z 就是方程xy+yz+zx=1和方程x+y+z=xyz 联立起来的方程组的一个实数根,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特点去寻找矛盾。
对于含有多个字母的给定式,在计算时尽量设法减少字母的个数,这是一个原则。
(2)结论的反面常常不止一种情形,则需反设后,分别就各种情况归谬,做到无一遗漏。
例4.1.2已知: 233=+q p ,求证:2≤+q p 。
分析:此题的结论有两种情况,其否定只有一种情况q p +>2,因此用反证法证明时,只要否定了这种情况,就能肯定2≤+q p 的这种情况了。
证明:假设q p +>2,则q >p -23q ∴>326128p p p -+-33q p +∴>26128p p +- =⎪⎭⎫ ⎝⎛++-311262p p =()2162-+p = 由此可知:233≠+q p ,这与已知矛盾。
∴2≤+q p例4.1.3已知:平面∂∥平面β,直线A,求证:l与β也相交。
∂l=分析:此题结论的否定有两种情况:1βl;2l∥β.用反证法证明时,⊂只有把这两种情况都否定了,才能肯定l与β相交。
总之,在否定命题的结论之前,首先要弄清命题的结论是什么,当命题的结论的反面非常明显并且只有一种情形时是比较容易做出否定的,但命题的结论的反面是多种情形或者比较隐晦时,就不太容易做出否定。
这时必须认真分析、仔细推敲,在提出“假设”后,再回过头来看看“假设”的对立面是否恰是命题的结论。
例如:1)结论:至少有一个S是P。
错误假设: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S是P,正确假设:没有一个S是P。
例如;2)结论:最多有一个S是P。
错误假设:最少有一个S是P。
正确假设:至少有两个S是P。
例如:3)结论:全部S都是P。
错误假设:全部的S都不是P。
正确假设:存在一个S不是P。
现将一些常用词的否定形式列表如下:5反证法如何正确的导出矛盾归谬,是反证法的关键,也是困难所在。
初学者往往作出反设以后,就迈不开步子了,不知往哪里走才能找到矛盾。
导出矛盾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
要凭借解题者拥有的知识与具备的能力,要善于从反设与条件中,抓住蛛丝马迹,发现矛盾。
此外,有两点应该引起我们注意:1、导出矛盾,要从反设出发,否则,推导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推理必须严谨。
有人以为反证法就可以不讲依据,那是诡辩,只能导致荒谬。
一般来说,归谬的情况大致有如下几种:(1)推出与公理相矛盾的结论;(2)推出与已知定理相矛盾的结论;(3)推出与已知定义相矛盾的结论;(4)推出两个相互矛盾的结论;(5)推出与原命题题设条件相矛盾的结论;(6)推出与逆否命题假设相矛盾的结论。
6何时宜用反证法曾有数学家赞扬反证法是“数学家最精良的武器之一”,它在数学证题中确有奇效。
应该指出的是,多数题目用直接法证明较为简捷。
究竟什么类型的数学题可用这精良的武器去解决呢?对于“若A 则 B”一类的数学命题,一般都可以用反证法来加以证明,当然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遇到以下几类问题时不妨试一试。
6.1基本命题,即学科中的起始性命题此类命题由于已知条件及能够应用的定理、公式、法则较少,或由题设条件所能推得的结论很少,因而直接证明入手较难,此时应用反证法容易奏效。
例6.1.1:直线PO 与平面α相交于O ,过点O 在平面α内引直线OA 、OB 、OC ,POC POB POA ∠=∠=∠,求证:α⊥PO 。
证明:假设PO 不垂直平面α。
作α⊥PH 并与平面α相交于H ,此时H 、O 不重合,连结OH 。
由P 作OA PE ⊥于E ,OB PF ⊥于F ,根据三垂线定理可知,OA HE ⊥,OB HF ⊥。
因为POB POA ∠=∠,PO 是公共边,所以POF Rt POE Rt ∆≅∆所以OF OE =又OH OH =所以OEH Rt OFH Rt ∆≅∆所以EOH FOH ∠=∠因此,OH 是AOB ∠的平分线。
同理可证,OH 是AOC ∠的平分线。
但是,OB 和OC 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OH 不可能同时是AOB ∠和AOC ∠的平分线,产生矛盾。
a OP AB C E F H6.2命题结构采取否定形式,结论反面却是肯定判断例6.2.1已知a 、b 、c 、d ∈R ,且ad-bc =1,求证:12222≠+++++cd ab d c b a 。
证明:假设12222=+++++cd ab d c b a ,把ad -bc =1代入前式得:02222=+-+++++cd ad bc ab d c b a 即(a+b )2+(b+c )2+(c+d )2+(a-d )2=0 ∵a 、b 、c 、d ∈R ∴a+b =b+c =c+d =a-d =0 ∵a =b =c =d ,从而ad-bc =0与ad-bc =1矛盾.故假设不成立,原命题成立.例6.2.2证明2不是方程2x +1=0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