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诗歌鉴赏之理解诗歌内容 正式之令狐文艳创作

合集下载

《幼学琼林》全文及解释(卷四)之令狐文艳创作

《幼学琼林》全文及解释(卷四)之令狐文艳创作

《幼学琼林》全文及解释(卷四)令狐文艳卷四文事【原文】多才之士,才储八斗;博学之德,学富五车。

三坟五典,乃三皇五帝之书;八索九丘,是八泽九州之志。

书经载上古唐虞三代之事,故曰尚书;易经乃姬周文王周公所系,故曰周易。

二戴曾删礼记,故曰戴礼;二毛曾注诗经,故曰毛诗。

孔子作春秋,因获麟而绝笔,故曰麟经。

荣于华衮,乃春秋一字之褒;严于斧铖,乃春秋一字之贬。

缣缃黄卷,总谓经书;雁帛鸾笺,通称简札。

锦心绣口,李太白之文章;铁画银钩,王羲之之字法。

雕虫小技,自谦文学之卑;倚马可待,羡人作文之速。

称人近来进德,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羡人学业精通,曰面璧九年,始有此神悟。

五凤楼手,称文字之精奇;七步奇才,羡天才之敏捷。

誉才高,曰今之班马;羡诗工,曰压倒元白。

汉晁错多智,景帝号为智囊;高仁裕多诗,时人谓之诗窖。

骚客即是诗人,誉髦乃称美士。

自古诗称李杜,至今字仰钟王。

白雪阳春,是难和难赓之韵;青钱万选,乃屡试屡中之文。

惊神泣鬼,皆言词赋之雄豪;遏云绕梁,原是歌音之嘹喨。

涉猎不精,是多学之弊;咿唔呫[che,tie]毕,皆读书之声。

连篇累牍,总说多文;寸楮尺素,通称简札。

以物求文,谓之润笔之资;因文得钱,乃曰稽古之力。

文章全美,曰文不加点;文章奇异,曰机杼一家。

应试无文,谓之曳白;书成绣梓,谓之杀青。

袜线之才,自谦才短;记问之学,自愧学肤。

裁诗曰推敲,旷学曰作辍。

文章浮薄,何殊月露风云;典籍储藏,皆在兰台石室。

秦始皇无道,焚书坑儒;唐太完好文,开科取士。

花样不同,乃谓文章之异;燎草塞责,不求辞语之精。

邪说曰异端,又曰左道;读书曰肄业,又曰藏修。

作文曰染翰操觚,从师曰执经问难。

求作文,曰乞挥如椽笔;羡高文,曰才是大方家。

竞尚佳章,曰洛阳纸贵;不嫌问难,曰明镜不疲。

称人书架曰邺架,称人嗜学曰书淫。

白居易生七月,便识之无二字;唐李贺才七岁,作高轩过一篇。

开卷有益,宋太宗之要语;不学无术,汉霍光之为人。

汉刘向校书于天禄,太乙燃藜;赵匡胤代位于后周,陶谷出诏。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套路之令狐文艳创作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套路之令狐文艳创作

语文诗歌鉴赏答题套路令狐文艳常用术语1评价主旨: 2语言特点:【常见艺术形象举隅】1.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迷惘惆怅的形象。

【情感-常用术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3、诗歌赏析:答:手法+内容+效果+情感4、诗歌物像答:表层含义+深层含义5、意境:解析:1、描绘始终展现的画面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气氛(四字成语)3、分析作者思想情感答题:这是首诗歌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6、炼字(动词、形容词、副词)答题: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情景,烘托了·····意境或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7、语言特色解析:1、四字概括2、有关语句分析特色3、指出诗句表现了主人翁的情感。

答: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如,······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8、艺术手法答:这首诗运用了····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从而突出了(强调、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含参考答案)之令狐文艳创作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含参考答案)之令狐文艳创作

望岳令狐文艳一、默写二、练习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伟大的“诗圣” __________。

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首联写远望泰山、的特点;颔联写近望泰山、的形象;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薄暮鸟归之景;尾联联想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请简要分析“钟”“割”“小”字好在何处。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6.描绘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7、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8、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9、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10.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

(4分)春望一、默写二、练习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伟大的“诗圣” __________。

赏析--致云雀之令狐文艳创作

赏析--致云雀之令狐文艳创作

心灵的礼赞与哲理的思考令狐文艳《致云雀》是雪莱最好的抒情诗之一,自他发表以来一直受到许多评论家的赞扬。

它是内容与形式,理想与情感,诗人自我与诗中形象的完美结合,是雪莱抒情诗中的珍品,它的修辞和深刻的意韵至今仍散发着无穷魅力。

雪莱是十九世纪初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才华横溢,诗艺精湛,与拜伦、济慈并称于世。

在狂热的革命思潮中长大的雪莱深受自由与激进派思想的影响,信奉革命方式推翻腐朽的政府坚信只有不断进行社会改革,才能真正根除罪恶的社会根源。

他把自己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暴政的憎恶都深深地融汇于诗作当中。

除了那首脍炙人口的《西风颂》外,最有名的当数《致云雀》。

雪莱的《致云雀》为人们刻画了一个浪漫主义时代的美好的理想形象:那冲霄而上的大自然的精灵,在天空上向人间唱着优美的歌曲。

这首诗写于他创作高峰期的 1820 年,两年后,诗人便不幸辞世,而这首诗被人们公认为雪莱的“好诗”,连浪漫派前辈大诗人华兹华斯读后都自叹弗如,觉得他自己写的同名的诗歌与雪莱的这首诗简直不能一比。

《致云雀》是内容与形式,理想与情感,诗人自我与诗中形象的完美结合,是雪莱抒情诗中的珍品,至今仍散发着无穷魅力。

双关。

在第20 诗节中的第100 诗行中,“Thy skill to poet were,thou scorner of the ground!”“ground”在这里可以有两层意义。

它可以指相对于天空的真实的土地,也可以指相对于雪莱所信仰的理想世界的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世界。

在形式上,雪莱在这首诗中采用了五行一节的形式:前四句扬抑格三音步,第五句抑扬格六音步。

每节的押ababb 的韵。

每节的最后一句产生了极强的效果:强烈感情的即兴的,自然的流露在内容上,雪莱歌咏了一种小鸟——云雀。

它构巢于地却狂喜,高飞,狂喜歌唱,直冲云霄,摆脱所有的来自于大地的约束,人们只能听它的歌声。

正是这种小鸟触动了诗人的诗情。

开篇的呼告:“你好啊!快乐的精灵!”将诗人的喜悦和激情尽情挥洒而出,奠定了诗歌明快的基调。

赏析诗歌语言特色之令狐文艳创作

赏析诗歌语言特色之令狐文艳创作

学•习卷科目:语文设计者:张文娜高三年级班学生姓名令狐文艳鉴赏古典诗词的语言风格一、学习目标1、能赏析古诗词的语言风格。

2、能规范解答鉴赏古诗词语言题型的语言风格题。

二、考情透视1、赏析语言风格不同的诗人、或者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呈现不同的语言风格.鉴赏语言的风格,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趣等方面的赏析,要记忆一些常用术语,如沉郁顿挫、清新质朴、简洁明快等,以便表述恰当,答题规范.2、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的高考题型:(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3)本诗语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三、常见的语言风格(一)语言特点:1、平实质朴(朴素自然)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中蕴含着深意。

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陶渊明的《饮酒》等。

2、含蓄隽永(含蓄委婉)即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感情。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3、清新明丽(清新雅致)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青青柳色,荷叶上颤动的晶莹水珠。

如杨万里的《小池》。

4、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即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如李清照《武陵春》。

5、绚丽飘逸这类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具有绚丽飘逸之美。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6、雄浑奔放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概恢宏,格调昂扬,情感激荡,想象奇特,崇高壮美。

如李白的《将进酒》,王昌龄的《出塞》,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7、沉郁顿挫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音韵.如杜甫的《登高》。

诗经两首赏析题之令狐文艳创作

诗经两首赏析题之令狐文艳创作

令狐文艳创作诗经两首赏析题令狐文艳《关雎》1、统领全诗的句子是。

2、诗中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句子是。

3、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

4、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

、本诗所表现的内容是。

运用的艺术手法7.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8.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分)9.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10.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11、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蒹葭》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选自《诗经·秦风》,诗经里的民歌属于“风”。

)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

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

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

2.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

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

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之令狐文艳创作

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之令狐文艳创作

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令狐文艳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特点。

2、掌握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特点。

2、掌握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准备教学资料教学时间安排两个课时一、导语设计现代诗歌又称新诗,一般指“五四”以后在继承发扬民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诗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而逐渐发展形成的诗歌。

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点。

新诗采用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诗家语”),它高度凝练,大幅跳跃,富有暗示性。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刘勰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作家诗人创作时,是先有了情思抒发的冲动,再发而为文辞形成作品,读者必先通过文辞才能了解作品传达的情思。

这样,由文辞入手,去解读作品,发幽探微,即使是隐微的内容,也会使它显露出来。

因此,在阅读鉴赏现代诗歌时,就必须把握其语言特点,从解读诗歌语言入手,进而探究诗歌的意蕴和思想内涵。

现代诗歌冲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语言趋于口语化、散文化,其语言与散文的距离缩短,但仍具有自己的特点。

二、现代诗歌鉴赏(一)现代诗歌的特点1、分行排列押韵,读起来顺口,而且应富有感情地去读,不能像读新闻那样客观冷静、语气平缓。

2、饱含真情比如流沙河的《哄小儿》中有这样的诗句:莫要跑到外面去,去到外面有人骂,只怪爸爸连累你,乖乖儿,快用鞭子打。

虽然是普通的场景,却表达出极为复杂、悲痛、深切的思想感情,感人泪下。

3、立意新颖王夫之说过:“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苏轼也说:“诗者,不可以言语求而得,必将深观其意焉。

”这是强调意的重要性,实际上意不光重要,还应该新颖,应该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新意来,应该有独特新奇的发现和感受。

再如:辛笛的《寄心》:经过一夜的不平静,决定把这颗心,贴上八分邮票,寄出去就是了。

诗歌朗诵《诗意中国》之令狐文艳创作

诗歌朗诵《诗意中国》之令狐文艳创作

诗意中国
令狐文艳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在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春天里,我们欢聚一堂庆祝自己的节日,愿我们的青春永远靓丽,愿我们的日子红红火火,愿我们的学校越办越好,愿我们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下面我把一首《诗意中国》献给大家!其实,从屋檐底下的一颗水珠里
你就可以感受到中国的诗意
那是由屋顶上的积雪融化而成的水珠
当你伸开手掌
那颗水珠就在你的手心眨动
她明亮的就像春天的眼睛
于是你听到了风的歌声慢慢暖了
于是你看到了地的画布渐渐绿了
于是柳丝在舞、燕子在飞
于是桃花红了、杏花白了、油菜花黄了
于是姹紫嫣红、流光溢彩
中国在写着一首关于春天的诗了
其实,从劳动者脸上的一颗汗珠里
你就可以感受到中国的诗意
因为它更像一颗沉甸甸的种子
因为无数颗汗珠一旦播洒
就会生根、发芽
就会稻花飘香、麦浪滚滚
就会有郁郁葱葱的森林绿海
就会有果实累累的大厦天堂
其实从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的笑容里你都可以感受到中国人的诗意
它是温馨的、闪烁着梦想的美丽
它是自信的,绽放着人生的豪迈
每天,太阳照常升起
而与太阳一同燃烧的
是笑容里的灿烂、是怒放中的青春是工厂熊熊的炉火
是人们心头永远不熄灭的
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其实中国的诗意无处不在
他折叠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风雅里它呈现在挥毫泼墨笔走龙蛇的宣纸上它起伏在高山流水响遏行云的旋律中它奔腾于大风起兮千古风流的故事里其实从你回眸的那个眼神里
我就感觉到中国的诗意
因为我从你的眼里
读到了优雅的气质
读到了幸福的光芒
我看见
你的眼里,正在大步流星地走着一个器宇轩昂的中国。

庖丁解牛_原文及翻译之令狐文艳创作

庖丁解牛_原文及翻译之令狐文艳创作

原文令狐文艳庖(páo)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yǐ )(5),砉(xū)然(6)向然,奏刀騞然(7),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8)之舞,乃中《经首》之会(9)。

文惠君曰:“嘻(10),善哉!技盖(通:盍)(11)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12)也,进(13)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14)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15)。

依乎天理(16),批大郤(17),导大窾(18),因其固然(19)技经肯綮之未尝(20),而况大軱(gū)(21)乎!良庖岁更刀,割(22)也;族(23)庖月更刀,折(24)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25)于硎(xíng)。

彼节者有间(26),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27)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28),吾见其难为,怵(29)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huò)(30)然已解(26),如土委地(31)。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32),善刀(33)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34)焉。

” 注释(5)踦(yǐ ):支撑,接触。

这里的意思是宰牛时抬起一条腿,用膝盖抵住牛。

(11)盖:同“盍”,亦即“何”,何,怎样。

(12)道:天道,自然的规律。

(13)进:超过。

(14)遇:会合,接触(15)官知:这里指视觉。

神欲:指精神活动。

(16)天理:指牛体的自然的肌理结构。

(17)批:击,劈开。

郤:空隙。

(18)导:顺着,循着,这里有导入的意思。

窾(kuǎn):空。

(19)因:依。

固然:指牛体本来的结构。

(20)技经:犹言经络。

技,据清俞樾考证,当是“枝”字之误,指支脉。

经,经脉。

肯:紧附在骨上的肉。

綮(qìng):筋肉聚结处。

技经肯綮之未尝,即“未尝技经肯綮”的宾语前置。

苏东坡题跋全文之令狐文艳创作

苏东坡题跋全文之令狐文艳创作

一、跋退之送李愿序令狐文艳欧阳文忠公尝谓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余亦以为唐无文章,唯韩退之送李愿归谷序一篇而已,平生愿效此作一篇,每执笔辄罢,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独步。

二、书渊明孟府君传后陶渊明,孟嘉外孙,作嘉传云,或问:“听妓,丝不如竹,竹亦不如肉,何也?曰:渐近自然。

”而今晋书乃云:渐近使之然。

则是闾里少年鄙语,虽至细事,然足见许敬宗等为人。

三、书渊明归去来序俗传书生入官库,见钱不识,或怪而问之,生曰:“固知其为钱,但怪其不在纸里中耳。

”予偶读渊明归去来辞云:“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乃知俗传信而有征,使瓶有储粟,亦甚澈矣!此翁平生只于瓶中见粟也耶?马后宫人,见大练反以为异物,晋惠帝问饥民何不食肉糜,细思之皆一理也。

聊为好事者一笑。

四、跋嵇叔夜养生论后东坡居士以桑榆之末景,忧患之余生,而后学道,虽为达者所笑,然犹贤乎已也,以嵇叔夜养生论,颇中余病,故手写数本,其一赠罗浮邓道士。

五、记徐陵语徐陵多忘,每不识人,人人以此咎之。

曰:“公自难记,若刘曹沈谢辈,虽暗中摸索,亦合认得。

”诚哉是言!六、书子由超然台赋后子由之文,词精理确有不及吾,而体气高妙,吾所不及,虽各欲以此自勉,而天资所短,终莫能脱,至于此文,则精确高妙,殆两得之,尤为可贵也。

七、书与可超然台赋后余友文与可,非今世之人也,古之人也。

其文非今之文也,古之文也。

其为超然辞,意思萧散,不复与外物相干,其远游大人之流乎?八、书拉杂变司马长卿作大人赋,武帝览之,飘飘然有凌云之气。

近时学者作拉杂变,便自谓长卿,长卿固不汝嗔,但恐览者,渴睡落床,难以凌云耳!九、记导引家语导引家云:“心不离田,手不离宅。

”此云极有理,又云:“真人之心,如珠在渊;众人之心,如瓢在水。

”此善喻者。

十、跋子由栖贤堂记后子由作栖贤堂记,读之便如在堂中,见水石阴森,草木胶轕,仆当为书之,刻石堂上,且欲与庐山结缘。

他日入山,不为生客也。

十一、自评文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止,如是而已矣。

《乡下人家》文本解读之令狐文艳创作

《乡下人家》文本解读之令狐文艳创作

《乡下人家》文本细读令狐文艳作者简介:陈醉云:浙江上虞县人。

现代小说家、诗人。

曾任台湾国立中央大学教授。

著有《玫瑰》、《游子的梦》等书。

其中《玫瑰》一书,收《玫瑰》、《月光》、《海的舞曲》等新诗八首。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为其特色。

高节傲然的“玫瑰”,毫无偏私的“月光”,落地苦笑的“秋叶”,都染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

作者以大自然的景物来衬托令人失望的社会现象,感叹之中带有哲理。

题目解读:读《乡下人家》这个题目,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不禁使人想起“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等诗句。

整体分析:《乡下人家》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一共七个自然段,前六个自然段写景,分别描写了屋前瓜架,门前鲜花,屋后竹林、房前屋后鸡觅食、屋后河中鸭嬉戏、门前院落晚餐、秋夜歌声入梦。

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抒发感情,赞美了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细细阅读后可以发现,一、二两个自然段描写的都是乡下人家可爱的植物;三、四两个自然段描写的则是乡下人家自在的家禽;五、六自然段描写了乡下人家和谐的人们。

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 , 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 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具体分析: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点出了方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

(结合插图帮助孩子理解棚架、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在这里读一声,是开花结果的意思)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

(这两句描写了瓜架的样子及生长,抓住“青、红、绿”感受瓜架的美,抓住“攀、爬、落、结、挂”感受瓜的生长过程,学习作者利用动词把静物写活的方法)“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之令狐文艳创作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之令狐文艳创作

望驿台秋思宿新市徐公店村晚令狐文艳白居易张籍杨万里雷震靖安宅里当窗柳,洛阳城里见秋风,篱落疏疏一径深,草满池塘水满陂,望驿台前扑地花。

欲作家书意万重。

树头花落未成阴。

山衔落日浸寒漪。

两处春光同日尽,复恐匆匆说不尽,儿童急走追黄蝶,牧童归去横牛背,居人思客客思家。

行人临发又开封。

飞入菜花无处寻。

短笛无腔信口吹。

暮江吟夜泉嫦娥蝉白居易袁中道李商隐虞世南一道残阳铺水中,山白鸟忽鸣,云母屏风烛影深,垂穗饮清露,半江瑟瑟半江红。

石冷霜欲结。

长河渐落晓星沉。

流响出疏桐。

可怜九月初三夜,流泉得月光,嫦娥应悔偷灵药,居高声自远,露似真珠月似弓。

化为一溪雪。

碧海青天夜夜心。

非是藉秋风。

迢迢牵牛星画眉鸟夜书所见无名氏欧阳修叶绍翁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百啭千声随意移,萧萧梧叶送寒声,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山花红紫树高低。

江上秋风动客情。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始知锁向金笼听,知有儿童挑促织,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不及林间自在啼。

夜深篱落一灯明。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牧童词劝学赠外孙东栏梨花李涉颜真卿王安石苏轼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三更灯火五更鸡,南山新长凤凰雏,梨花淡白柳深青,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正是男儿读书时。

眉目分明画不如。

柳絮飞时花满城。

荷蓑出林春雨细,黑发不知勤学早,年小从他爱梨栗,惆怅东栏一株雪,芦管卧吹莎草绿。

白首方悔读书迟。

长成须读五车书。

人生看得几清明。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水口行舟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之令狐文艳创作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之令狐文艳创作

古诗词鉴赏题,虽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答题,能自圆其说,都可给分。

下面一起看看鉴赏诗歌的答题技巧吧~令狐文艳(1)“诗眼”或“炼字”型题设问方式:①对诗中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音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好?为什么?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

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

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述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三句“湖平两岸失”的“失”字,与“湖平两岸阔”的“阔”字,哪个更好?[答] ①“阔”字更好。

②阔是空阔、开阔之意(这一步有时可并入一点来说)。

③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④“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此题只答“阔”字好,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

卷面回答时,一般可省去序号,这里分点列出,提示不要漏掉一些步骤或要点。

下同。

)(2)句意型题设问方式: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

答题要点: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示例:谈谈对李白《听蜀僧洛弹琴》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 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

②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3)意境型题设问方式:①诗中哪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人教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赏析之令狐文艳创作

人教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赏析之令狐文艳创作

人教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赏析令狐文艳观沧海[东汉] 曹操(体裁:古体四言诗或乐府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其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

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令狐文艳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是为了配乐歌唱而加上去的。

选自《乐府诗集》,这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注释(1)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2)碣(jié)石:山名。

碣石山,在现在河北昌黎。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3)沧:通“苍”,青绿色。

(4)海:渤海。

(5)何:多么。

(6)澹澹(dàn dàn):水波动荡的样子。

(7)竦峙(sǒng zhì):高高地挺立。

竦,高。

峙,挺立。

(8)萧瑟(xiāo sè):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9)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0)日月:太阳和月亮。

(11)若:如同.好像是.。

(12)星汉:银河。

(13)幸:庆幸、荣幸。

(14)甚:极其,很。

(15)至:极点。

(16)幸甚至哉(zāi):很荣幸至此。

(17)咏:歌吟。

令狐文艳(18)咏志:即表达心志。

(19)志:理想。

(20)歌以咏志:以诗歌表达心志或理想。

(21)观:欣赏。

(22)幸:庆幸。

(23)咏志:即表达心意。

咏:歌吟。

(23)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诗歌配乐演唱使得附加语,与正文内容没有关系。

(24)以:连词,来(以观沧海)(25)以:用(歌以咏志)鉴赏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赤壁赋全文解释和重点字词翻译之令狐文艳创作

赤壁赋全文解释和重点字词翻译之令狐文艳创作

《赤壁赋》令狐文艳学案一、字词释义:通假字❖属,通“嘱”,劝酒❖缪,通“缭”,盘绕❖“冯”,通“凭借”,乘❖“籍”,通“藉”,狼藉古今异义❖美人古义:美好的理想今义:美貌的人❖凌古义:越过今义:欺辱❖子古义:对人的尊称今义:儿子一词多意❖望❖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西望夏口:眺望❖虚❖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太空❖盈虚者如彼:月缺❖然❖其声呜呜然:形容词词尾❖何为其然也:这样❖歌❖歌窈窕之章:唱❖歌曰:歌词❖依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词类活用❖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舞、泣: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乌鹊南飞❖南,名词做状语,向南❖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词动用,打渔,砍柴❖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名词的意动,以…为侣;以…为字词解释:❖扣舷而歌之:扣舷,敲着船舷边.❖击空明兮溯流光:击,划破;空明,月光下的清波;溯,逆流而上;流光,月光浮动.❖渺渺兮予怀:予怀,我的心;渺渺,悠远的样子.❖倚歌而和之:倚,循,依;和,伴奏.❖如怨如慕:怨,哀怨;慕,思慕.❖不绝如缕:不绝,不断;缕,细丝.❖舞,泣:使动.使...舞;使...泣❖愀燃:忧郁凄伧的样子.❖正襟危坐:整理衣襟;端正坐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于,被.❖方,当.❖旌旗蔽空:蔽,遮蔽.❖酾酒临江:酾酒,斟酒;临,面对.❖横槊赋诗:横,横执;槊,长矛;赋,吟.❖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词用作动词,打猎砍柴.渚,江边.❖侣,友: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寄蜉蝣于天地:寄,寄托;蜉蝣,生命极短暂的昆虫,比喻人生短暂.像蜉蝣那样,把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须臾:片刻❖挟:偕同❖抱明月而长终:抱,同;长终,永世长存.❖骤得:多有所得,马上实现.❖托遗响于悲风:托,寄托;遗响,余音,指萧声.把自己的无奈通过萧声寄托在这悲凉的秋风中❖逝者如斯:逝,往,流逝;斯,此,指水.流去的水好比这样不断的滚滚流去.盈虚者如彼:盈,月圆;虚,月缺;彼,那样.盖将自其变化者而观之:盖,表假设,假若;自,从。

诗歌鉴赏正侧面描写之令狐文艳创作

诗歌鉴赏正侧面描写之令狐文艳创作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令狐文艳在诗歌鉴赏时考描写,主要是从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角度来命题。

(一)基本概念:1、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

例1:“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析】此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2、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描写是侧面描写。

例2:“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从军行》)【析】此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例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析】“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二)考试重心高考主要在正面描写的几个角度上命题。

(三)正面描写命题角度。

1、虚实结合(1)定义(虚实的内涵)总体说明: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

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

分类说明:所谓“虚”,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

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捉摸到的部分;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

例2:《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

例3: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新鲜美妙,让人回味。

中考古诗词阅读技巧之令狐文艳创作

中考古诗词阅读技巧之令狐文艳创作

古诗词鉴赏技巧令狐文艳一、读懂古诗词的七大关注:1、关注题目,读懂题眼,辨析题材2、关注首尾句(联)3、关注表情、表意的关键词4、关注意象5、关注文题间的注释6、关注题干提供的信息7、关注常用典故的特定含义(一)关注题目,读懂题眼,辨析题材 (时间、地点、题材、情感等)高怀远、怀古伤今之情。

常见题材及常见主题1、【怀古诗】❖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咏怀”等。

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2)内容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2、【写景咏物诗】❖ 1.形式特点(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修辞)(1)以物象为题;(2)咏(题、赠、赞)+物象。

如:于谦<<石灰吟>>杜荀鹤《湘江秋夕》2.内容特点:①托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②借景抒情,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③表达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④描绘山川美景,抒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河山之情。

❖3、【山水田园诗】如:《渭川田家》《春中田园》❖内容特点:①大多以自然风光、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生活为题材;②表达对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喜爱。

③表达对现实的不满;④表达对宁静平和及隐逸生活的向往。

4、【送别诗】❖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基本主题:①依依不舍的留恋;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离别时的伤感、凄切悲苦;④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5、【边塞诗】❖1、形式标志:题目中常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从军行》少年行》❖2、基本主题:①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卫国家的决心;②对山河沦丧的痛苦,对战争罪恶的厌倦;③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④报国无门的怨愤和无家可望的哀痛。

古诗词鉴赏的方法步骤之令狐文艳创作

古诗词鉴赏的方法步骤之令狐文艳创作

古诗词鉴赏的方法步骤令狐文艳一、考点分析及应对措施从近几年的全国各地的中考卷中不难发现古诗词鉴赏已成为一大亮点。

其原因有二:一是和高考相衔接,高考中每年都考。

二是体现“新课标”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纵观各地中考试卷,古诗词鉴赏的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品味诗词凝练、含意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

2、对名句的分析理解。

3、诗词节奏的划分。

4、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5、分析诗词的表达技巧。

6、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古诗词鉴赏这类题目的一般所选材料来自名篇名家,由课内向课外发展从阅卷场反馈信息看,学生失分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诗词中的词语,典故等基础知识积累不够。

2、分析问题时张冠李戴,或者脱离文本,不结合全文或背景来分析,3、表达时语言空泛,分析问题不具体,不全面。

4、缺少必要的诗词鉴赏术语,造成表达不准确,针对以上情况,老师应采取以下一些应对措施(一)、指导学生揣摩语言,理解作者“炼字”的技巧,尤其体味诗句中关键的动词、形容词,以及运用修辞方法的字句。

(二)、学一首诗,一定要学生明白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审视题目,诗题是诗的“眼睛”分析诗题、是准确把握主旨的有效方法之一,透过诗题,我们可以知道作品的内容是写景诗、怀古诗、咏物诗,还是送别诗、咏史诗、叙事诗。

从而大致推断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抓住诗中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关键词语或句子来体味作者情感,另外也可以结合诗歌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一般情况下“景乐则情乐”“景哀则情哀”如,“枯藤老树昏鸦”读出的就是凄凉,“好雨知时节,当春及发生”读出的则是喜悦(三)、弄清诗歌创作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借古讽今、动静结合、引用典故等。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教学计划之令狐文艳创作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教学计划之令狐文艳创作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选修)第二单元集体备课交流材料令狐文艳单元分析与教学建议一、关于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所谓“置身诗境”,就是要求读者忘记周围的一切,全身心地投入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想象世界中。

借助于自己的生活体会和审美体验,与诗人取得共鸣,达到美的享受。

而“缘景明情”则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

本单元所收录的九首诗歌也正是本着这一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准备以“示范赏析”的《春江花月夜》鉴赏模式为标准,重点解决“自主赏析”中的四首诗歌。

作为“示范赏析”的《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吸收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和形式创作的一首乐府诗,以和谐的歌调,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的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婉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开拓了诗歌的意境。

而“自主赏析”中的四首诗歌也是各具特色:《夜归鹿门歌》歌咏了归隐后清闲淡素的情怀志趣,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真实;《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一首记梦的游仙诗,写于唐天宝四年,是李白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之感而做,梦中的奇景瑰丽变幻,给我们展示了雄伟的意境;《登岳阳楼》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将爱国爱民的宽广胸襟与浩瀚的洞庭景色融为一体,构成了一种宏大的意境;《菩萨蛮》则借描写江南的景色美、生活美、人物美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热爱,以及有家难回的愁苦之情。

至于“推荐作品”部分的四首诗歌,可以在学生掌握了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地阅读鉴赏,作为一种拓展的训练二、关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阅读中国古代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丰富知识的积累。

2、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体味意境之美。

(二)、过程与方法1、加强诵读涵咏,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散文名篇。

2、借助工具书和相关资料,以学生自主赏析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杜甫《阁夜》阅读答案附赏析之令狐文艳创作

杜甫《阁夜》阅读答案附赏析之令狐文艳创作

杜甫《阁夜》阅读答案附赏析令狐文艳时间:2014-09-28海博网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①,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②终黄土,人事音书漫③寂寥。

注释:①为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当时西川军阀混战,吐蕃入侵。

李白、严威、高適等人均先后去世。

②跃马:指公孙述,自立为天子。

①景:同“影”,日光。

②卧龙跃马:卧龙跃马: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公孙述。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公孙述凭借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

左思《蜀赋》:“公孙跃马而称帝。

”③漫:任凭,听任。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3分)A.首句点明时间,冬季,岁暮的日月催短了日影,日短夜长的冬天,令人有光阴苦短之感。

B.第二句点明环境是雪落霜重的寒冬之夜,作者遥望远在天边的故乡,顿生沦落天涯之意。

C.“鼓角”是军中服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

鼓角连响五遍,反映时局动荡、战争频仍。

D.作者深夜不寐,听到野外传来众多家庭的哀哭声,也听到几处渔人樵夫唱起少数民族的歌谣。

E.最后一句的意思是,有音乐和书籍与自己相伴,任凭人间世事变迁不定,也不会感到寂寥。

②这首诗“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两句,与《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都是律诗的颔联,而且写到了江水和夜景。

它们在意境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试作分析。

(4分)参考答案:①AD(B项,“霁”指雨雪停止,云雾散开,天色放晴。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天涯”是作者所处之地。

C 项,“五更”不是“五遍”,是接近天明的意思。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E项,“人事”是亲朋的存亡情况,“音书”是消息和书信。

消息和书信断绝,只好任凭寂寞孤独。

(答对一项得1分,答对两项得3分)②(示例)相似之处:“三峡”、“星河”、“平野“大江”都是辽阔、浩荡的意象,这两联都营造出雄浑阔大的意境。

不同之处:“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从“五更”到“三峡”,时空结合,将眼前之景与心中忧国伤时之感、身世凄凉之情合而为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学习一、诗歌鉴赏之内容理解令狐文艳信宜砺儒中学高一()班姓名____________ 小组______ 评价______诗歌阅读乃高考必考内容,是高中阶段极其重要的一个知识点,需要认真学习掌握。

要想在此题目上获得高分,关键要理解诗歌的内容。

要准确理解诗歌内容,并不需要像文言文一样逐字翻译,而是明白每句诗歌的句意,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大意,理解诗人寄予的情感。

我们可以简单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

有些诗歌,推敲其题目,就可以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或思想感情,所以在解读文本时,千万不能置之不顾草率行事。

如王维的《新晴野望》,推敲一下这首诗的题目,看它透露出哪些信息。

“新晴”表明雨水刚过,天气已经放晴,既点明了时间,又表明了天气;“野望”就是眺望原野,写诗人所做。

前者是诗人眺望原野的背景,后者是这个题目的核心。

不难推测出这首诗歌主要是写诗人远望原野的景色,抒发某种心情的。

甚至我们从中还可以感受到作者此时的心境——应该是带着点愉悦的。

短短的四个字告诉了我们丰富的内容:时间、人物、做什么,可谓言简意丰。

又如《了解作者同样重要。

知人论世最早是孟子提出来的,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

“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东西写作的。

如我们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如果不介绍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这一背景,就很难真正理解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因此,在阅读古代诗歌时,不能忽视作者,要结合我们已有的关于作者及其生活时代的有关知识,还有注释的提示,去解读诗歌。

比如李白、杜甫都是盛唐大诗人,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基本相一致的,且受到相同的人文精神的熏陶,其诗歌在某些方面也有一定的共通性,但他们诗歌创作的风格却有自己的鲜明特色,是绝不相同的。

李白为人兴趣广泛,文采飞扬,是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少年时就游历四方。

其为人“不屈己,不干人”,希望能够“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正因如此,在他的骨子里面有着一种浪漫主义情怀,反映在诗歌上就是其作品的飞扬洒脱,不拘一格,大量的夸张和想象。

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不是一个“万事不关心”的诗人,恰恰相反,他似乎什么都关心,很多生活他都体验过,表现过。

尽管没有一种生活能永远使他满足,但他那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在表现各种生活的诗篇中都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处处留下了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

杜甫出身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封建官僚家庭,从二十岁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壮游”经历。

而在“安史之乱”后,由于自己的人生历程的坎坷以及理想的破灭,他也曾想过退隐。

但为国为民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使他走上了一条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杜甫就是这样一位诗人中的侠客,即使在自己最为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不忘民间疾苦。

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山,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所以,杜甫的诗中总是自然地流露出一种对民生的哀怜。

我们一说起杜甫,就会想起四个字——忧国忧民。

即使是同一个诗人,由于生活经历的不同,表现出的风格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李清照,前期和后期所写的词,不论是内容还是风格都明显不同。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感情恩爱,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所以她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及对丈夫的思念,抒发的是闲情、闲愁。

但金兵入据中原,国破家亡,丈夫病死,自己独自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其写作便转为对现实的忧患,感情基调转为凄怆沉郁,所作的词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平时我们要多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对于那些诗歌史上占有一席地位、影响大的诗人,如唐代的王维、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等,宋代的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陆游等,我们要熟悉他们的生平经历及每个阶段的思想、作品风格,对他们所处的朝代历史也要有清晰的了解。

当然,有的诗歌作者我们可能闻所未闻而,更莫谈写作背景。

这个时候就要看注释。

凡是有注释,说明这个注释肯定是有用的,或者介绍了作者其人,或者暗示了诗歌写作的背景等。

如段考二诗歌《淮村兵后》[注] 淮村:南宋江淮一带中的一个村庄。

——提示了什么?“南宋”,再结合题目“兵后”,我们就应该想到金兵入侵,北宋灭亡这一历史事件。

那么再看诗的内容,很容易就明白,诗歌主旨是控诉战争,表达对百姓的同情的。

附: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金兵掳走徽、钦二帝及宗室、宫人四百余人北返,北宋至此灭亡。

史称“靖康之耻”。

同年五月,原任河北兵马大元帅的赵宋皇族康王赵构,在金军退走之后,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即位,仍沿用大宋国号,史称南宋。

二、找意象,想画面,明意境(注意意象修饰语)。

以上内容仅是诗歌的外部信息,要真正理解诗歌,还需在正文上下功夫,把握意象和意境。

(这在专题学习二中有详细介绍)以杜甫的《绝句》为例: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该诗反映了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欣欣向荣景象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诗中的意象有: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江山、春风、花草香、泥、燕子、沙子、鸳鸯。

这里"迟日"突出了初春的阳光,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林木葱茏、溪水潺潺的秀美景色。

第二句“春风”是和煦的,“花草”后一“香”字,传达出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在春风中飘散着清香的意味。

三、四两句“泥”是“融”的,指泥土湿润,“飞燕子”则写燕子忙碌地飞来飞去,衔泥做窝的情景;“沙暖”写出阳光照耀沙滩温暖,而“睡鸳鸯”则传达出鸳鸯静卧的安谧气氛。

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全诗意象相配合,辅以恰当的修饰词,所描景物清丽雅致,营造出清新明丽、春意盎然的意境。

因为诗歌是浓缩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要通过意象去加以想象,在脑海里补充画面,才能更准确理解诗意。

三、抓关键,悟情感。

抓诗歌中的关键词语,一要抓住直接表达感情的词语。

如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个“愁”字告知我们,词中传达的是“愁情”;如杜甫《春夜喜雨》,一个“喜”字,暗示了作者的心境是喜悦的;又如《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离人泪”三字,明确了这是写分别之际,依依不舍,从而流下伤感的泪水。

我们可以从诗句表达喜怒哀乐的词语中,先明确诗中抒发的情感倾向,再细看诗句内容,就不难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了。

二要抓诗眼,即全诗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句。

也有人把诗眼说成“句中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以后又发展成为一首诗的眼目,即全诗主旨所在。

据此可知,诗眼的含义有二:就一首诗而言是一联或某一句;就一句话而言是某一个字。

下面举例说明:孟浩然有一首《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其中后两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

一个“低”字,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而一个“近”字则赋予了景物以感情。

诗人为何不说江清“人近月”而说江清“月近人”呢?当然,除了要符合音韵、格律上的要求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日暮客愁新”,所以月亮成了一个能理解诗人痛苦和愁情的伴侣,它要主动靠拢来陪伴、安慰漂泊流浪之人。

张先的《天仙子》中有“沙上并禽池上眠,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

风不定,人初静。

明日落红应满径。

”王国维在评价这首词时说,“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因为这个“弄”字能引发人的联想,“花弄影”,那又是什么弄花呢?这个“弄”字,把“影”这种死景写活了,这就是化静为动。

这个“弄”字,含有“”嬉戏、“挑逗”之意。

又使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情趣。

宋祁人称红杏尚书,因为他有一首《玉楼春-春景》,其中有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国维认为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读者恍似觉得红杏盛开,枝头蜂蝶云集,熙熙攘攘,齐来闹春,使一幅红杏图春意盎然,但句中并没有提到蜂蝶,这就是“闹”字的作用。

我们设想,如果把这“闹”字换成其他字眼(撇开韵的因素),如“好”、“满”、“浓”、“足”等等,都没有“闹”字来得生动有活力。

相传,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

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个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清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是上品。

”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黄山谷呤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试想,如果是“八月秋高风怒号”,细柳梅花则不堪一击,只能是败柳残花。

其实这个“扶”和“失”字,好在不仅抓住了景物特征,从根本上说,它创造了一种和谐朦胧的美妙的意境。

清代诗人沈德潜说:“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新,朴字见色。

”由此我们便知“炼字”的本质在于“炼意”。

从前文所引用的成功的炼字来看,他们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美学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有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我们如何揣摩所炼之字的丰富的变现力?最终还得遵循鉴赏思路,联系意象,深入意境、体会感情。

应该注意的是所炼之字大都是数量词、形容词、动词,还有一些虚词。

以上介绍的只是一些相对容易掌握、常用的知识,要准确把握诗歌大意,有时候还要依托诗歌类型、手法、形象、典故、语言特色等。

准确诗歌理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锻炼出来的,需要同学们循序渐进地加强学习,用心思考品味。

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题目。

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①.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

B.第二联上下句构成对比,生动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静穆的景象,更突出村庄沸腾的人气。

C.第三联以"胭脂"和"白雪"为喻,形象地描绘出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