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和灭火教案

合集下载

《燃烧和灭火》优秀教案

《燃烧和灭火》优秀教案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燃烧的条件。

2.知道不同原因火灾的灭火方法及原理。

3.培养学生根据实验事实进行分析、预测的能力。

4.认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5建立尊重事实,逻辑推理应以事实为依据的观念。

二.重、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四.教具准备:
仪器、药品:小蜡烛(6支)、水、镊子、酒精灯、烧杯、木炭、小木条、剪刀等五.教学过程
六.作业,完成课后相关习题
七.板书设计
一、燃烧和灭火
1.有可燃物
缺一不可缺一即可
燃烧 2.和空气(或氧气)接触灭火
3.达到一定温度。

《燃烧与灭火》教案

《燃烧与灭火》教案

《燃烧与灭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原理。

2. 利用实验、案例分析等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燃烧与灭火的过程。

3.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火灾案例,引发学生对燃烧与灭火的思考。

2. 讲解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4. 实验演示:进行燃烧与灭火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燃烧与灭火的过程。

5. 案例分析:分析火灾原因,引导学生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预防火灾和正确灭火,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7.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自觉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燃烧条件的理解和掌握。

2. 评价学生对灭火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3. 评价学生运用燃烧与灭火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在实验和案例分析中的参与程度。

5. 评价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消防员或火灾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增加学生对火灾预防和应对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消防站或进行消防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开展火灾预防宣传活动,让学生参与社区火灾预防工作。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燃烧与灭火》相关章节。

2. 实验器材:火焰、可燃物、灭火器等。

3. 案例资料:火灾案例、火灾预防宣传资料。

4. 教学课件:燃烧与灭火的动画或图片。

九、教学安全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确保学生远离火源和高温区域。

2. 使用灭火器时,确保学生正确操作,避免误伤。

《燃烧与灭火》教案

《燃烧与灭火》教案

教案《燃烧与灭火》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了解燃烧所需的条件。

2.培养学生安全使用火源的意识,掌握基本的灭火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燃烧的基本原理2.燃烧所需的条件3.灭火的方法4.实验操作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如蜡烛、火焰等,引导学生思考燃烧的原因和条件,引出本课的主题。

2.讲解燃烧的基本原理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燃烧过程中,燃料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能量。

3.讲解燃烧所需的条件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燃烧需要三个条件:燃料、氧气和点火源。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燃烧才能发生。

4.讲解灭火的方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灭火的方法,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燃料等。

5.实验操作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燃烧现象,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如点燃蜡烛、观察火焰等。

6.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安全使用火源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要注意防火。

四、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掌握燃烧的基本原理和灭火的方法。

2.观察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分析其燃烧的原因和条件。

3.设计一个灭火实验,验证灭火方法的可行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燃烧的基本原理和灭火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安全意识,避免发生意外。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燃烧与灭火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燃烧现象和灭火原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同时,实验操作也涉及到安全问题,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一、实验操作的重要性1.直观了解燃烧现象: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亲眼观察到燃烧的过程,如蜡烛的火焰、木柴的燃烧等,从而更加直观地了解燃烧现象。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参考教案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参考教案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参考教案第一章:燃烧与燃烧条件1.1 燃烧的概念介绍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迅速放出能量的过程。

1.2 燃烧的条件解释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气和点火源。

讨论每种条件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1.3 燃烧的类型介绍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概念,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区别。

第二章:灭火原理2.1 灭火的基本原理介绍灭火的四个基本原理: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和抑制化学反应。

2.2 灭火方法的选择讨论在不同情况下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的重要性,例如使用水、灭火器或灭火泡沫等。

2.3 灭火器材和设备介绍常见的灭火器材和设备,如灭火器、灭火毯和灭火水枪等,并说明它们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第三章:火灾的预防3.1 火灾的原因分析常见火灾的原因,如电线短路、燃气泄漏和不当使用火源等。

3.2 火灾预防措施提出有效的火灾预防措施,如安装烟雾报警器、定期检查电器设备和正确使用火源等。

3.3 紧急疏散计划强调制定和实施紧急疏散计划的重要性,包括熟悉疏散路线和集合点等。

第四章:灭火实践4.1 灭火演练安排一次灭火演练,让学生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和灭火操作步骤。

4.2 灭火实战操作分组进行灭火实战操作,模拟不同类型的火灾,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掌握灭火技巧。

4.3 灭火案例分析分析真实的灭火案例,让学生了解灭火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第五章:消防安全知识5.1 消防安全常识介绍消防安全的基本知识,如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材、疏散逃生方法和紧急呼救等。

5.2 特殊场所的消防安全讨论特殊场所(如厨房、实验室和公共场所等)的消防安全措施和要求。

5.3 消防安全意识的培养强调培养消防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提醒学生随时保持警惕,预防火灾的发生。

第六章:火焰的传播与控制6.1 火焰的传播机制解释火焰是如何通过热量和烟雾的传播来蔓延的。

讨论火焰传播速度和因素,如可燃物密度和氧气浓度。

6.2 火焰的控制方法介绍控制火焰传播的常见方法,包括设置防火墙、使用灭火剂和控制火源等。

燃烧和灭火(教案和教学反思)

燃烧和灭火(教案和教学反思)

燃烧和灭火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1.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火柴、蜡烛、酒精灯、水、土、灭火器等。

2. 教学课件:燃烧和灭火的相关图片、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火灾新闻,引起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关注。

2. 探究燃烧的条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火柴、蜡烛的燃烧过程,总结燃烧的条件。

3. 学习灭火的方法:讨论灭火的方法,观看灭火器的使用视频,了解各种灭火方法的适用场景。

4. 实践灭火:分组进行灭火实践,运用所学的灭火方法,体验灭火过程。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燃烧和灭火的原理,思考如何在生活中预防火灾和正确灭火。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燃烧和灭火的知识结构图,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讨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在实践灭火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安全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掌握不扎实,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可以增加火灾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燃烧和灭火的重要性。

六、教学延伸1. 探讨燃烧和灭火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森林火灾、化学实验室火灾等。

2. 介绍新型灭火材料和技术,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 强调在生活中注意火灾预防,提高安全意识。

八、课后作业1. 调查身边的火灾隐患,提出整改措施。

2.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火灾事故统计数据及火灾原因分析。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灭火过程中的表现。

3. 学生对火灾预防意识的提高。

十、教学改进1. 针对学生掌握不扎实的知识点,加强课后辅导。

《燃烧与灭火》教案

《燃烧与灭火》教案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探究燃烧的条件;2、通过学生设计实验得出灭火的原理,并应用于分析一些实例;3、通过火灾图片,让学生思考在火灾发生时自救的方法;[教学内容]1、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2、了解消防安全知识[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2、学习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

3、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课所学的基础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教材分析]燃烧是生活现象,本课题从几幅利用燃烧的图画引入,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研究燃烧的条件,以及让学生设计实验得出灭火的原理。

通过一些实例的分析,学生思考如何在火灾发生自救,从而启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注意消防安全。

[教学手段]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联系生活实际,利用课件帮助学生分析。

[教学准备]白磷、红磷、碳酸钠、稀盐酸、热水、蜡烛、烧杯、薄铜片、制氧装置、剪刀、湿布、水等[教学过程]新课引入:燃烧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其实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可能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了。

(展示图片)在古代人们利用燃烧取暖、烘烤食物、驱赶野兽、冶炼金属等;现在我们可以利用燃烧加工各种美食,火箭的发射等航天航空领域更离不开燃烧,可见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那么燃烧需要哪些条件才能发生呢?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又有哪些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究这些问题。

(板书课题)回忆: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曾经做过蜡烛、硫磺、铁丝、木炭等燃烧的实验,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前面的学习和生活经验,通过相互讨论来总结一下燃烧现象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燃烧和灭火》教案

《燃烧和灭火》教案

《燃烧和灭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燃烧和灭火实验;(3)能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燃烧和灭火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2)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燃烧和灭火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镊子、石棉网、水、灭火器等;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3. 教学资源:实验视频、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火灾新闻,引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思考,引出本课主题。

2. 探究燃烧的条件:(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酒精灯燃烧的现象;3. 学习灭火的方法:(2)教师讲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4.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燃烧和灭火实验;(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

五、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现象和结果;2. 查找资料: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燃烧和灭火现象;3. 思考题:如何预防火灾,提高防火意识。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燃烧和灭火的原理;2. 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燃烧和灭火的过程;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4. 运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七、教学步骤:3.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燃烧和灭火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4. 知识应用: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如何预防和应对火灾,提高防火意识。

八、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2. 结果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

《燃烧与灭火》初中化学课程设计教案

《燃烧与灭火》初中化学课程设计教案

《燃烧与灭火》初中化学课程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燃烧和灭火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分类;2.掌握燃烧反应的化学式及其特点;3.学会灭火的基本方法和应急措施;4.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燃烧的概念和分类;2.燃烧反应的化学式及其特点;3.灭火的基本方法及应急措施;4.火源扑灭实验。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理论讲解,让学生了解燃烧和灭火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

2.实验法:通过火源扑灭实验,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燃烧和灭火,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燃烧反应的化学式及其特点;2.灭火的基本方法及应急措施;3.如何进行火源扑灭实验。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提问学生已有的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1)燃烧的概念和分类燃烧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即有机物通过与氧气反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燃烧方式,燃烧可以分为明火燃烧和隐火燃烧两种。

明火燃烧是指能够看到明显火焰的燃烧过程,如燃烧木柴、纸张等物品时观察到的火焰;隐火燃烧则是指没有明显火焰的燃烧过程,这种燃烧方式通常伴随着黑烟或白烟的产生。

(2)燃烧反应的化学式及其特点在燃烧反应中,一般有机物与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这个过程可以用化学式表示:有机物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蒸气 + 能量这种反应可以释放出大量的热能,从而将固体物质转化为气态物质和能量。

燃烧反应会受到温度、氧气含量、反应物质的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3)灭火的基本方法及应急措施灭火的基本方法包括窒息法、绝热法、隔离法和抑制法。

窒息法是利用二氧化碳、惰性气体等物质减少氧气含量,从而使火焰熄灭;绝热法是利用水和泥等物质将燃烧区域阻隔,从而减少氧气的供应;隔离法是将燃烧区域隔开,防止火势蔓延;抑制法则是利用化学反应来抵消火焰的热量和自由基,从而达到熄灭火焰的目的。

在应急措施方面,当发现火情时,要立即向周围人员发出警报并拨打火警电话;尽可能将火源扑灭或避免火灾的蔓延;及时撤离。

燃烧与灭火教案

燃烧与灭火教案

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案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会应对火灾使用灭火器。

2.过程与方法(1)认真观察对比实验,从而分析得出燃烧的条件。

(2)从灭火实验,探究灭火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面对险情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3)掌握遇火灾时成功逃生的方法。

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让学生讨论燃烧的条件及推出灭火的原理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分析——结论[投影]燃烧的图片。

[引入]现在已进入十二月,大家都感受到了冬天的味道——寒冷,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对,温暖。

火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光明,火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从钻木取火,到神州九号升天,从家中天然气的燃烧到工厂铁炉的燃烧,从传承百年的奥运圣火到庆祝胜利时的五色火焰,这些都是物质的燃烧。

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与灭火。

[板书]课题1 燃烧与灭火[师]火给我们带来很多快乐,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点快乐,我给大家带来两个化学魔术,大家愿意看吗?[魔术表演]老师手中有根玻璃棒;灭火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我给大家带来一种意想不道的方法;看来水火不能相容;但是我能水中生火。

[设问]同学们想知道魔术的秘密吗?(学生回答:想)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你们的智慧,想一想水中为什么能生火,水中生火的原因,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之后将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汇报给我。

(1分钟)(学生讨论、发言)[学生]1、试管中有氧气,2、水中有可燃物3、水的温度达到物质的着火点[师]刚才同学提到一个概念“着火点”,那什么是着火点呢?(学生回答)对,物质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我们把物质燃烧所需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着火点。

老师给同学们看几种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它是物质固有的物理性质,不能改变,我们不能说降低物质的着火点,只能说降低温度。

《燃烧和灭火》教案

《燃烧和灭火》教案

《燃烧和灭火》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②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②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

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也屡见不鲜,那么物质在燃烧时有哪些共同现象呢?总结:燃烧定义——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思考并回答:(1)物质燃烧时都会产生火焰吗?举例说明。

(2)产生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吗?(3)点燃的镁带能够在氮气或二氧化碳中燃烧,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看法?二、自主学习,个人尝试联想生活中有关燃烧的现象思考:燃烧的条件是什么?1.分组实验(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小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片刻。

(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的一支用烧杯罩住。

2.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2)(3)3.交流与讨论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物质燃烧与哪些因素有关?4.活动小结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三、合作探究,突破难点1.教师演示实验(1)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观察现象。

2.讨论与交流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2)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空气后却燃烧了?(4)综上所述,燃烧需要什么条件?(5)灭火原理是什么?3.讨论与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过灭火的经验吗?谈谈你在生活中采取的一些灭火措施。

燃烧和灭火(教案和教学反思)

燃烧和灭火(教案和教学反思)

燃烧和灭火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掌握灭火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着火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水、沙子等。

2.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火灾案例,引起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关注。

2.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燃烧的条件。

3.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燃烧的条件,演示灭火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灭火过程。

5. 知识巩固: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等形式,检验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掌握。

6. 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燃烧和灭火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安全防火意识。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总结燃烧和灭火的知识,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安全防火意识,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火灾防范。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 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运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火灾新闻报道,引起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关注。

2. 探究燃烧条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燃烧所需条件。

3. 讲解灭火原理:教师讲解灭火的三大原理,并进行演示。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灭火实践,体验不同灭火方法的效果。

5. 知识巩固: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形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九年级化学教案 燃烧和灭火9篇

九年级化学教案 燃烧和灭火9篇

九年级化学教案燃烧和灭火9篇燃烧和灭火 1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⑵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教学重点、难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录像]播放有关燃烧的镜头[引入]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观看录象倾听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讲述]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指出]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装在集气瓶里的氧气并不燃烧,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唯一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到燃烧需要氧气。

由实际到理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新授课]一、认识燃烧的条件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讨论]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谈一谈燃烧除了需要氧气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讲解]可以燃烧的物体叫做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的首要条件。

思考回答: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判断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认识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设问]有了可燃物和氧气,燃烧是不是就能发生?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火柴点燃?摩擦起什么作用?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讲解]我们把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

[演示]探究实验[讨论]:1、实验中铁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铁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那些条件?[归纳小结]1、燃烧的定义2、燃烧的条件?[思考] 1、如果不往煤炉里添煤,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2、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也不通3、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3、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煤夹出来,煤能继续燃烧吗?思考、讨论: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观察实验需要达到着火点需要氧气需要氧气需要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思考、回答根据探究实验,推导出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

燃烧和灭火优质课教案

燃烧和灭火优质课教案

燃烧和灭火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知道防火、自救的常识。

3、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一、燃烧的条件二、灭火的原理
可燃物清除可燃物
1、条件温度达到着火点原理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氧气(空气)隔绝氧气
2、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
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和灭火》教案

《燃烧和灭火》教案

《燃烧和灭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达到着火点。

2. 灭火的方法: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燃烧和灭火》。

2. 教学课件。

3. 实验器材:火柴、蜡烛、水、灭火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火灾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关注,导入新课。

2. 学习燃烧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讨燃烧需要的条件,总结出可燃物、氧气、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

3. 学习灭火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了解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三种灭火方法。

4.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火灾案例,让学生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判断火灾原因和提出灭火措施。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燃烧和灭火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一道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燃烧的条件:1. 可燃物2. 氧气3. 达到着火点灭火的方法:1. 隔绝氧气2. 降低温度3. 隔离可燃物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评价学生对燃烧条件和灭火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评价学生运用燃烧和灭火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安全意识:通过课堂讨论和行为观察,评价学生安全意识的变化。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消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消防知识和灭火技能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消防站或进行消防演练,提高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

3. 开展火灾逃生演练,训练学生在火灾发生时的应急能力。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教师也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燃烧和灭火(教案和教学反思)

燃烧和灭火(教案和教学反思)

教案: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1. 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 能够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燃烧的三个条件。

2. 不同灭火方法的适用场景。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酒精灯、火柴、灭火器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章:燃烧的条件1.1 引入通过展示火焰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燃烧?燃烧需要哪些条件?1.2 燃烧的三个条件讲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

1.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物质的燃烧情况,验证燃烧的三个条件。

第二章:灭火的方法2.1 引入展示火灾现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灭火?2.2 灭火的方法2.3 实验探究第三章:燃烧和灭火的应用3.1 引入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和灭火现象,如烹饪、灭火器使用等。

3.2 燃烧和灭火的应用讲解燃烧和灭火在日常生活、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3.3 案例分析分析火灾案例,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第四章:教学反思4.1 教学内容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掌握了燃烧和灭火的基本知识。

4.2 教学方法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如实验、讲解、讨论等,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4.3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如知识掌握、实验操作、问题解决等。

4.4 改进措施针对反思结果,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5.1 课堂小结5.2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燃烧和灭火的知识,如实验报告、论文等。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燃烧和灭火的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灭火器的使用和种类6.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灭火器,引导学生思考:灭火器是如何工作的?6.2 灭火器的种类和原理讲解不同种类的灭火器(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以及它们的适用范围和原理。

《燃烧与灭火》教案

《燃烧与灭火》教案

《燃烧与灭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燃烧三要素的理解。

2. 灭火原理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实验器材:火柴、蜡烛、水、灭火器等。

3. 安全防护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火灾案例,引起学生对燃烧与灭火的关注。

2. 燃烧的条件:讲解燃烧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即氧气、可燃物和点火源。

3. 燃烧实验:演示蜡烛燃烧实验,让学生观察并理解燃烧过程。

4. 灭火方法:介绍灭火的原理,讲解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和隔离可燃物三种灭火方法。

5. 灭火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灭火实验,掌握灭火方法。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燃烧与灭火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拓展学习:鼓励学生课后调查火灾事故案例,分析事故原因,提高防火意识。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评价学生对燃烧条件和灭火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灭火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3. 思考与反思:评价学生对火灾事故案例的分析能力和防火意识的提升。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消防员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消防安全知识。

2. 组织学生参观消防博物馆,了解火灾历史和防火技术发展。

3. 开展校园消防演练,提高学生的火灾应急能力。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操作安全,避免发生火灾事故。

2. 在讲解火灾案例时,注意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火灾,避免产生恐慌情绪。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九、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了解燃烧与灭火的基本知识,提高防火意识。

2. 家长反馈:家长认为孩子在课堂上学到了实用的消防安全知识,有助于家庭安全。

3. 同行评价:认为本节课教学内容充实,教学方法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燃烧和灭火》优秀教案

《燃烧和灭火》优秀教案

教案•课程介绍与目标•燃烧原理及过程分析•灭火方法与技术应用目录•火灾预防与应对措施•安全意识培养与责任担当•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课程介绍与目标燃烧与灭火基本概念燃烧灭火课程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掌握燃烧的基本条件、灭火的方法和原理,了解火灾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基本的灭火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防火观念。

教学方法与手段01020304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燃烧原理及过程分析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030201燃烧三要素燃烧过程及特点燃烧过程燃烧特点放热、发光、生成新物质是燃烧现象的三个基本特征。

不同类型燃烧现象自燃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源的情况下,由于本身内部的物理或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燃烧现象,如白磷自燃。

爆炸灭火方法与技术应用常见灭火方法及原理冷却法窒息法隔离法化学抑制法1 2 3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灭火器的保养方法其他灭火器材的使用与保养灭火器材使用与保养实施演练按照计划进行演练,注意安全和秩序,确保演练效果。

制定演练计划根据场地、人员、物资等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演练计划,明确演练目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物资准备等。

评估与总结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完善灭火方法和技术应用。

实际操作演练火灾预防与应对措施火灾原因分析电器短路、过载煤气泄漏易燃物品管理不当人为纵火预防措施010204定期检查电器线路,避免短路、过载使用煤气时保持通风,定期检查煤气管道易燃物品远离火源,分类存放加强防火意识,杜绝人为纵火03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适用于液体火灾及固体物质火灾断电灭火切断电源后使用灭火器材扑救初期火灾扑救技巧窒息灭火冷却灭火报警方法拨打119火警电话,说明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燃烧物质等情况到附近消防队报警或按下火灾自动报警按钮熟悉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保持冷静迅速撤离引导他人一起疏散,帮助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01020304安全意识培养与责任担当增强安全意识,遵守规章制度了解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烟雾的危害,学会在危险环境中保护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和灭火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一、教学总体设计理念
本节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使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化学知识,化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化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应用意识。

我在设计这一课时,通过大量的生活信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参与实践活动。

为了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我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亲手设计实验,不仅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互助合作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燃烧和灭火》是初中化学教材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第七单元是上册教材的最后一个知识教学点。

它既是对化学变化中具体知识传授模式的继承,又是对其的丰富和完善。

本节知识位于第七单元第一节,上承我们身边的物质(第二单元空气—氧气及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第六单元碳及碳的氧化物---C 及CO的可燃性),下接第八单元金属与矿物,对于以前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以后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2、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会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
事物
3、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三、教法分析:
1、引导探究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转化和修正教师所提供的信息,然后以一种具有个人特点的、有意义的方式来探究发现和建构新知识。

由于学生担负这一责任的意愿和能力会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帮助。

结合教材内容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方式。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减少板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讨论,突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四、学法指导: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五、仪器、用品
仪器:酒精灯、镊子、烧杯、剪刀
用品:火柴、纸、酒精、水、蜡烛、小木条、铁丝、煤炭、石头、砖头
六、教学程序
教学流程图:
活动探究一
(一)创设情境,设疑猜想
(1)多媒体展示:《火烧赤壁》,教师引导进入新课――燃烧和灭火。

问题1:上面这个片断是《火烧赤壁》中的一段,周瑜用火攻的方法打败了曹操的大军,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周瑜在火烧赤壁时,熊熊大火的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而曹操要想扑灭这场大火,又可以有哪些方法?下面我们用一个探究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活动与探究一:请你猜想物质燃烧的条件,学生交流,归纳总结。

①燃烧需要可燃物;
燃烧的条件可能是:②可燃物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
③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设计目的:从燃烧现象探究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使新知识建立在对生活的直观感受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的猜想。


(二)制定方案,实验探究
(1)根据学生的猜想,引导学生制定实验方案,每组同学点燃酒精灯,用镊子选取三种物质进行燃烧实验,填写下列表格并解释能否燃烧的原因。

(选取三例进行展示)
(2)教师演示实验: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现象。

(设计目的:使学生形成对猜想做出证实的意识,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方案,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开放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加强了科学方法的教
育。


(三)归纳总结、解释验证
(1)学生分组交流,总结归纳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2)俗话说水火不相容,热水中的白磷,会燃烧吗?不信试试看。

(活动与探究二:用导管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气,观察现象)再次验证燃烧需要的条件。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在对比分析中获得新知识,通过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验证意识。


(四)交流反思,评价反馈
(1)讨论与反思:灭火的原理
(过渡)可见,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也就是说周瑜要想火烧赤壁,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而曹操要想灭火,又该怎样操作呢?假设你是曹操的谋士,而这三只蜡烛假设是三条大船,你可以用哪些方法帮助曹操灭火?
情境1:请你熄灭这只燃着的蜡烛。

一生吹灭(水浇灭了)后,问:这是破坏了燃烧的哪个条件?
情境2;你还能用什么方法熄灭它?这又是破坏了燃烧的哪个条件?
另一生或教师用剪刀剪去蜡烛头后,问:这是破坏了燃烧的哪个条件?
(1)演示实验(活动与探究三: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2)引导学生回顾,教师演示实验,总结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之间的关系,并对该实验装置的优缺点进行反思与评价。

设计目的:使学生养成对探究的结果进行逆向思考的意识,敢于对实验装置从正反两方面去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培养学生的辩证观,加强环保意识。


七、评价反思
从总体上看,我认为本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动建构知识。

不足:一是课堂语言还待进一步简练,使问题点拨恰到好处;二是要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增强自主性。

经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学生的求知需要是教师的突破口,生活的实际内容是科学知识的切入口,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的需求,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

附:
八、板书设计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1、有可燃物
燃烧2、和空气(或氧气)接触
3、达到可燃物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二、灭火原理(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1、隔绝空气
2、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清除可燃物灭火
同时具备缺少其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