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
教育技术初级考试试题01-50
教育技术初级考试试题01-50题1.有关教学设计的说法,以下错误的是()A.教学设计以分析教学需求为基础,以形成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为目的B.教学设计是联系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C.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规划的过程D.教学中教案的设计是关键要素,教案设计就是教学设计√资源编号: 2080标题: 有关教学设计的说法,以下错误的是()2.依据评价基准不同,教学评价分为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下面关于这两种评价方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中建立基准,通常以该群体的平均水平为基准B.绝对评价是将教学评价基准建立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之外,通常以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来制定这一基准C.相对评价中,基准会随群体的不同而变化,有利于判断每一个成员在群体中的相对优劣D.相对评价不宜判断个体与教学目标的距离,也不易分辨学生之间在学习方面的真实差异√资源编号: 1960标题: 依据评价基准不同,教学评价分为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下面关于这两种评价方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3.一般来说,学习者分析包括对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分析。
下列属于智力因素分析的是()。
A.初一学生已学习了一部分应用软件的使用,但在硬件方面的认识和学习相对匮乏√B.初一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可以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主动地有目的地学习C.目前很多初一学生已有购买电脑或购买更好电脑的准备或欲望D.初一学生精力充沛,勇于拼搏,但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缺乏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资源编号: 2066标题: 一般来说,学习者分析包括对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分析。
下列属于智力因素分析的是()。
4.关于教育技术应用的意义和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技术强调的是在教学中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促进教育信息化√B.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都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利用教育技术有助于实现这一转变C.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特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教育技术素质的提高能够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教育技术素质是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编号:1943标题: 关于教育技术应用的意义和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信息化校园参考文献
信息化校园参考文献1. 王珠珠,刘雍潜,李龙.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与设计. 北京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数字化校园的规划与设计,从信息化校园建设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技术实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学校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 陈丽. 远程教育学原理. 北京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远程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为理解远程教育在信息化校园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3. 祝智庭. 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 北京这本书对教育信息化进行了全面的探讨,深入阐述了教育技术在教育信息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应用前景,对于深入理解信息化校园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 陈晓明,胡继飞. 教育技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北京这本书从教育技术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利用教育技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对于了解教育技术在信息化校园建设中的应用效果和作用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5. 赵琼.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北京这本书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对于了解教师在信息化校园建设中的角色和作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6. 王珠珠,刘雍潜,李龙.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教学案例——中小学适用. 北京这本书提供了很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秀教学案例,对于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7. 教育部教育技术应用与推广中心.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初级). 北京这本书是针对教育技术初学者的培训教材,全面介绍了教育技术的应用范围、基本原理、技术手段等方面的知识,对于了解教育技术的入门知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8. 李克东.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 北京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基础知识和应用实例,对于开展信息化校园建设中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技术与信息化教育
教育技术与信息化教育教育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基石,而技术的不断发展则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挑战。
教育技术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不断地与信息化教育相互融合,推动着教育的变革与进步。
本文将探讨教育技术与信息化教育的关系、应用效果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教育技术与信息化教育的关系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来促进教育教学过程的发展。
信息化教育则强调借助信息技术推动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的效率与质量。
二者密不可分,互为支撑,共同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段落展开一:教育技术融入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为信息化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应用平台。
例如,通过互联网、电子教材、多媒体技术等,教师可以进行远程教学、教学资源共享,学生可以个性化学习、在线互动。
信息化教育则使教育技术的应用更加系统化、全面化,为教学过程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渠道。
(段落展开二:信息化教育促进教育技术创新)信息化教育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促使教育技术向更加创新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例如,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方式和体验。
同时,信息化教育也推动了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迭代,促进教学资源的智慧化、数字化。
二、教育技术与信息化教育的应用效果教育技术与信息化教育的融合应用已经在实际教育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学质量均有积极影响。
(段落展开一:提高学习效果)通过教育技术与信息化教育的应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实现个性化、差异化学习。
学习过程中,多媒体、互动教学等技术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段落展开二:促进教学质量)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育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工具,为教师创造更多的教学机会和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和指导。
教学过程的可视化和智能化,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教育技术与信息化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教育技术与信息化教育的融合将持续深化,未来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段落展开一:智能化与个性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教学工具和系统将更加普及和成熟。
教育信息化现状与发展趋势-最新教育资料
教育信息化现状与发展趋势新世纪的教育形式更为严峻,这和时代发展过快有着密切的关系。
传统的教育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教育的改革成为势在必行的事情,其中,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的必由之路。
一、教育信息化的作用教育信息化指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所产生的全面而深刻的变革,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达成一个全新的教育形教育信息化的特征分为两个层面。
一个是技术层面,一个是教育层面。
技术层面上,教育信息化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特点。
而在教育层面,教育信息化更多体现的是自身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
由此可见,教育信息化是一个不断追求信息化教育的过程。
它可以为我们展示一种完全崭新的教育前景,并且能够根据现实需要不断调整其适应性,最终继承和延展传统教育。
所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它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需要一点点的去促进和革新信息化当前的状态,而其具体的执行者就是教育第一线的万千教师。
二、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是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物质基础得以保障的前提下,我们要使用好信息资源,一般来说包括三个方面。
(一)建立有效机制激发应用信息化的兴趣在全面应用信息化技术之前,学校应该组织讲座与培训,让教师亲身体会到信息化的强大力量,激发起教师学习和利用信息化技术的欲望,使这种欲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其次,学校的激励机制和管理体制必须完善且及时,对于那些首先尝试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老师要予以公开性的奖励,起到激励和泛化的作用。
从外部建设上做好激励教师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动机与条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教师真正的在内因的激励下,外因的推动下,自觉地运用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自觉的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二)建立培训机制提高应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好的动机没有好的方法,也不可能转化成为教学实效。
因此,学校必须组织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这个培训的过程可以是逐渐展开的,比如先从学校的骨干教师入手,让他们接受科学系统的培训,建立一整套先进的教学理念,并起到相应的示范作用。
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趋势分析-最新教育文档
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趋势分析信息化教学在教育各领域内广泛普及,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更新,信息化教学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和革新。
这些新的发展趋势促使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发生相应的调整和转变,本文从以下六个方面对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趋势进行简要阐述,并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1 各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化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提及信息技术人们自然想到的就是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操作技巧似乎成了信息化教学的标志。
例如,在学校组织的公开课等活动中,课件制作成了完成教学的重点,有些教师制作出来的课件形式大于内容,吸引眼球的不是教学内容,而是一些与教学内容不大相关的动画、音频、图片等,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像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是比较常见的现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对信息化教学的作用和理念认识够,从本质上讲信息化教学要向学生传递知识,也强调以学习为重,既要注重学生的认知活动,又要重视教学中的中介功能。
所以信息化教学不能把教学中是否使用了信息技术手段或使用频率等作为信息化教学的标志,而是看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程度[1]。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急速与学科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有时,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化教学在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要切实解决学科教学问题,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融合。
2 信息技术应用智能化信息技术智能化是信息技术的核心研究课题,因为当今社会发展对信息技术智能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于繁重复杂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引进智能化工具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
在教育管理中引入智能决策系统,帮助教育管理层能够做出科学合理的教育决策。
在课堂教学中引进智能教学辅助系统,对整个教学活动起到帮助、检测、校正的功能,在这个系统内学生可以系统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块,更重要的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以便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2]。
教育信息化前行的六大趋势
教育信息化前行的六大趋势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以下是教育信息化前行的六大趋势:一、个性化学习的深度推进过去,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对所有学生提供相同的教学内容和进度。
然而,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个性化学习正逐渐成为主流。
借助大数据和学习分析技术,教育系统能够精准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优势和劣势。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例如,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推送适合他们的课程内容和练习题目。
个性化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还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多样化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节奏中取得进步。
二、在线教育的普及与创新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在线教育迅速发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的课程。
在线教育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
除了传统的视频课程,直播教学、虚拟实验室、互动式学习平台等新兴形式层出不穷。
这些创新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和真实的学习体验,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此外,在线教育还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够享受到与发达地区同样优质的教育,缩小了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
三、移动学习的常态化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广泛普及,移动学习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利用碎片化时间提升自己。
移动学习应用程序的种类越来越丰富,涵盖了各个学科和年龄段。
这些应用程序通常具有简洁明了的界面、生动有趣的内容和便捷的交互功能,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也可以利用移动设备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指导和反馈。
四、智能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智能辅导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问题提供实时的解答和指导,智能评估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批改作业和考试,为教师节省大量时间。
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育技术部门的新定位
文章 编号 :6 2 7 0 (0 1 1 — 0 3 0 17 — 8 0 2 1 )0 0 5 — 2
近 年来 , 高校 信息 化建设 不 断发 展 。新媒 体 的应用 和迅 速
更 新 使 教 育 资 源 和 环 境 逐渐 达 到 一 种 数 字 化 聚 合 的状 态 ; 各 种 新 软件 的应 用 , 社交 软件 、 维 工具 、 如 思 学科 智 能平 台的推广 使 教 与 学 的环 境 发生 了根本 性 变 化 ;新 的 网络 架构 和 营 运模
教 育技 术部 门作 为兼 具 教育 和技术 两个 属性 的 部 门 , 积 应
越来 越需 要信 息化 各项 规章 制度 的完 善 和规范 。 高校 的教 育 技 术部 门作 为学 校信 息化建 设 的一 线部 门 , 应参 与各 项 信息 化 规 章 制度 的建设 。 如多媒 体 教室建 设标 准 、 校计 算机 管 理制 度 、 学 网络资 源 建设 标 准等 , 着信 息 化 的不 断深 入 和 细化 , 多 更 随 更
认 为教育 技术培训 会对 以后 的教 学科研 有很大 的帮 助 ,并 希 望 我们再举 办高 阶培训班 , 以满 足更多教 师更 深层次 的需要 。
教育 技术 部 门应 能制 定 出适 合学 院 自身特 点 和 实 际 的 现
衡 学校 教育 信息 化系统 的“ 育 ” 性和 “ 教 属 技术 ” 属性 , 保证 学校 信 息化 系统 建设 和应用 的效率及 效 果 。 在 高等 教育 中 , 教育 信息 化是 高等 学校 实现跨 越 式发 展 的
必 由之 路 .而教 育信 息化 的核 心是 信息 化 系统 的建 设及 应 用 。 高校 的教 育 技术 部 门理 应 在宏 观 上发 挥强 有力 的 协 调指 导作
5教育技术理论模拟练习五答案
5教育技术理论模拟练习五答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练习结果 : 模拟练习五你完成本练习的总分:0/69习题 1第1题(多选题)以下所列内容哪些属于教育技术中所指的技术()。
(3分)A.传统教具:黑板、粉笔B.挂图C.投影D.教学策略多选题(多个答案)习题 2第2题(单选题)关于教育技术的意义与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分)A.教育技术强调教学过程中先进技术手段与工具的应用与推广,因此教育技术有利于推进教育信息化B.教育技术强调教师要掌握有利于推进教学的技术手段与工具,因此教育技术能力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C.教育技术强调教育教学中要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因此教育技术是教育信息化的唯一方法D.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能够带动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化,是促进教育教学变革的催化剂单选题(一个答案)习题 3第3题(单选题)某位教师想在课堂上播放一段Flash视频,当他想要打开该视频文件时发现,该电脑系统中没有安装可播放该视频的软件,不能正常播放,从而打乱了该教师的上课程序安排,你认为该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哪一步骤没有做好()。
(3分)A.学习需要分析B.学习内容分析C.学习者分析D.学习环境分析单选题(一个答案)习题 4第4题(单选题)某位教师在进行这堂课的教案设计时,对该阶段学生的特征进行了分析,以下分析中有偏颇的是()。
(3分)A.该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能反省和自我调节思维活动的进程B.该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多倾向于兴趣型,需要外部控制来抵制各种诱惑C.该阶段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迅速,追求新颖的独特的因素,追求个人色彩D.该阶段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抽象思维的能力,能够形成自己关于问题的初步看法单选题(一个答案)习题 5第5题(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本课知识与技能这一维度的教学目标的是()。
(3分)A.认识常见的电路符号B.会画简单的电路图C.能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D.能借助实验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单选题(一个答案)习题 6第6题(单选题)在上述导入新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哪种教学策略()。
加强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 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发展
促进质量提升信息化建设提高为了促进教育的现代化,提升教育教学的手段,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长期以来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
确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以服务教学为宗旨,以提升质量目的,以硬件建设为保障,以有效支持为手段,加速实施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抓好应用推广,提升服务意识,保障教育信息化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经过各级部门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的快速稳步建设与发展,在教育信息化制度、信息化资源建设与应用、信息化环境条件建设、信息化硬件平台建设、信息化技术与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一)教育信息化制度建设学校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集中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核心力量、相关各科室信息化技术骨干以及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编制了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并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制定了相关政策,落实配套经费,推动信息化建设。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我校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和认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有力推动了我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效率的提高,成为我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育信息化环境条件建设我校不断加大电化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多媒体教室建设的投入力度,近年来,多媒体教室的数量不断增长,新教学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增加所有班级信息化自动化多媒体教室,使我校的信息化、自动化教学水平提升到另一个台阶,我校教师对开展多媒体教学的积极性非常高, 全校大部分的老师使用过多媒体设备, 多媒体教室使用率达到了90%以上。
目前,每间教室里面配备计算机、投影仪、显示器、数字功放、音响、银幕、讲台等。
为促进大学英语的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学校建了。
而且,教师在上课时可以随时调用网上的教学资源,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环境深入人心。
多媒体教室的中央集成控制信息化管理,实时监控教室状态,及时对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升级维护和解决教师上课中遇到的问题,简化了多媒体教室的繁琐操作,减少了上课教师的操作过程,提升了多媒体教室管理的智能化与信息化,提高了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水平和效率,教育信息化环境条件建设在教学条件建设、教学手段改革、教学资源制作、教学信息反馈和教学质量控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育信息化发展智能化新阶段
教育信息化发展智能化新阶段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教育信息化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教育信息化进入了智能化的新阶段。
本文将从教育信息化的定义、智能化教育的特点、智能化教育的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教育信息化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改善教学、学习和管理等教育过程。
它使得学校、教师和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和学习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信息化也在不断发展演变。
智能化教育便是教育信息化的新阶段。
智能化教育的特点在于其注重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只能提供相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而在智能化教育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学习进度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智能化教育系统通过学习分析和智能推荐等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智能化教育的应用范围广泛。
在学校教育方面,智能化教育可以提供更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如在线教学平台、虚拟实验室等,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同时,智能化教育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除了学校教育,智能化教育还广泛应用于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等领域,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
然而,智能化教育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技术问题。
智能化教育需要依赖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而这些技术尚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一定的不成熟性和可靠性问题。
其次是教师的培养和使用问题。
智能化教育需要教师具备相关的技术和教育能力,而传统教育中的教师培养模式尚未完全适应智能化教育的需求。
此外,智能化教育的应用也需要解决隐私和安全等问题,确保学生个人信息的安全和保护。
为了推动智能化教育的发展,需要政府、教育机构、企业和学校等多方合作。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提供支持和保障。
教育机构和学校应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引入智能化教育技术。
浅谈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现 在 的多 媒 体 课 件 主 要 侧 重 于 如 何 帮 助 教 师 完 成 教 学 任 务 。 以 教 师 为 中 心 考 虑 的更 多 的 是 如 何 辅 “ ” 不 是 如 何 辅 “ ” 忽 教 , 学 , 育 现 代 化 . 育 技 术 的应 用 进 入 到普 及 和 实 施 阶 段 。虽 然 我 国教 视 了学 生 作 为 课 堂 主体 的地 位 教 育 技 术 应 用 发 展 的 成 绩 有 目共 睹 . 也 存 在 很 多 问 题 . 得 我 们 但 值 f) 备 配 置 率 低 , 用 率 低 3设 使 反思 。 我 国 目前 存 在 的普 遍 情 况 是 .很 多 的地 方 配 置 了 电脑 的 硬 1 概 述 、 件 设 备 甚 至 是 校 园 网 局 域 网 。 使 用 率 低 , 子 成 了摆 设 . 不 但 机 而 所 谓 教 育 技 术 就 是 指 把 适 当 的技 术 手 段 运 用 于 教 育 领 域 当 能 真 正服 务 于教 学 中 , 仅 包 括 物 质 手 段 。 包 括 智 能 手 段 和信 息 手 段 , 教 学 的 不 还 以及 3 现 状 成 因 分 析 仪 器 设 备 和 教 具 : 育 技 术 也 是 解 决 教 育 问题 的 系 统 化 理 论 、 教 方 31现代 教 育技 术 知 识 方 面 . 法 技 巧 及 组 织 管 理技 术 教 育 技 术 是 教 育 和 科 学 技 术 发 展 的产 目前 . 部 分 老 师 的 计 算 机 水 平 停 留 在 对 基 础 知 识 的 掌 握 . 大 物 . 教 育 和 科 学 技 术 发 展 的不 同 时期 赋 予 了它 不 同 的 内涵 。按 知 识 陈 旧 跟 不 上 时 代 的需 要 及 时 地 更 新 知 识 体 系 显 得 尤 为重 在 照 教 学 媒 体 的 发 展 . 以把 教 育 技 术 划 分 为 三 个 阶 段 : 可 要 ; 次 . 识 体 系 不 完 善 , 缺 教 学 设 计 及 微 格 教 学 系 统 方 面 其 知 欠 () 育传统技术 。 1教 的 知 识 . 会 严 重 地 影 响 教 师 的上 课 质 量 。第 l , 得 知 识 的 渠 这 - 获 ( ) 育媒体技术 。 2教 道 窄 . 大 部 分 是 通 过 职 前 培 训 。 短 期 培 训 和 在 职 进 修 的 机 会 绝 而 少 。 最 后 , 理 论 运 用 于 实 践 困难 , 大 多数 老 师 认 为 非 常 有 必 将 绝 ( 教育信息技术 。 3) 教 育 的 现 代 化 离 不 开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 代 教 育 技 术 是 构 成 现 要 掌 握 这 种 理论 . 运 用 的方 法 不甚 明确 . 现 但 代 化 教 育 的一 个 有 机 部 分 。 教 育 技 术 的 现 代 化 既是 教 育 发 展 必 32现 代 教 育 技 术 运 用 方 面 - 然 趋 势 . 是 院 校 全 面 推 进 素 质 教 育 的 需 要 。 为 现 代 教 育 信 息 也 它 f使用的频率偏低 。 1 ) 只有 9 %的老 师 经 常 使 用 , 大 部 分 老 师 绝 化 奠 定 了基 础 。 教 育 领 域 产 生 了 巨大 的影 响 。 对 还 是 遵 循 一 支 粉 笔 . 块 黑板 的传 统 授 课 方 式 。 一 2 教 育技 术 现 状 、 f 使 用 的 目的 不 明 确 。 只 有 少 部 分 教 师 是 为 了 自 己 的 教 学 2 1 从9 0年 代 起 . 国 多 数 师 范 院 校 都 新 增 设 了 教 育 技 术 学 专 需 要 . 大 部 分 是 为 了 公 开 教学 。 全 而 业 , 我 国得 教 育技 术 得 到 迅 猛 发 展 。 要 体 现在 以 下 三方 面 : 使 主 f 对 教 育 媒 体 的 作 用 认 识 不 够 。认 为 主 要 是 为 了让 教 学更 3 ) f 1 1教 育 技 术 的 网 络 化 。 教 育 技 术 网 络 化 的 最 明显 标 志 是 直 观 。 Itre 应 用 的急 剧 发 展 ne t n f1 学 资 源 比 较 匮 乏 。 这 是 导 致 教 师 无 法 运 用 现 代 媒 体 进 4教 () 育技 术 的多 媒 体 化 。2 2 教 0世 纪 8 代 初 期 以 来 。 0年 多媒 体 行课 堂 教 学 的 主要 瓶 颈 技 术 在 教 育 中 的 应 用 正 在 迅 速 成 为 教 育 技 术 的 主 流 .教 育 技 术 f 操 作 不 熟 悉 , 少 相 应 操 作 技 巧 对 教 师 选 用 媒 体 的 影 响 5 1 缺 走 向多 媒 体 化 。 很大。 f 教 育 技 术 应 用 模 式 多 样 化 。 教 育 技 术 的应 用 模 式 呈 现 多 3 1 4 改 进 现 状 的 措 施 、 样 性 。在 教 育 技 术领 域 中 多媒 体 应 用 的教 学 模 式 有 以下 五 种 : 基 41加 强 对 教 师 队伍 的培 训 . 于 传 统 多 媒 体 的 “ 规 模 式 ”基 于 多 媒 体 计 算 机 的 “ 媒 体 模 常 : 多 教 育 现 代 化 不 光 是 购 置 机 器 设 备 ,更 重 要 的是 对 教 师 培 训 . 式 ”基 于放 手 系 统 的 “ 距 离 教 学模 式 ” 基 于 lt t 网络 模 没有 全体 教 师对 教 育技 术 的 掌 握 瑚;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将 只 能 成 为 ; 远 : ne me 的 动 式 : 于计 算 机 仿 真技 术 的 “ 拟 现 实模 式 ” 基 虚 。 空谈 。 加 强 教 师 队伍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的培 训 主 要 体 现 在 : 尽管进入 2 O世 纪 8 O年 代 后 教 育技 术 有 较 大 发 展 . 大 多 数 绝 () 1普及 常规 教 育技 术 媒 体 技 术 : 学 校 有 了 电化 教 育 机 构 . 配 置 了大 量 的 电 化 教 育 设 备 . 国 电 并 全 () 力 宣 传 以计 算 机 为 核 心 的 教 育 技 术 在 教 学 中运 用 的 优 2大 化 教 育 队伍 的总 人 数 也 有 五 十 多 万 之众 . 而 教 育 技 术 在 普 通 学 越性 : 然 校 未 能 很 好 地 深 入 课 堂 、 入 教 学 , 能 在 教 育 现 代 化 方 面 达 到 深 未 () 教 师 学 会 利 用 网络 资 源 。 3让 期 望 值 , 观 地 分 析 产 生 这 种 现 象 的 原 因, 助 于 人 们 开 拓 思 路 。 客 有 42提 高 服 务 质量 . 强 科 学 管 理 . 加 进 而 采 取 扎 实 的措 施 将 教 育 技 术 现 代 化 推 向新 阶段 教 育 技 术 要 有 效 地 进 行 现 代 化 教 学 .既 要 有 相 应 的现 代 教 育 技 术 设 未 能 发 挥 出 巨大 作 用 . 主 要 原 因 如 下 : 其 备 , 要 为 教 师 的 现 代 化 教 学 提供 周 到 的 服 务 . 这 方 面 各 学 校 更 在 ( 偏 重 硬 件 建 设 , 视 软 件 建设 , 硬 比例 失 调 1 1 忽 软 的 电教 机 构 责 无 旁 贷 , 在 技 术 指 导 、 备 保 障 及 软 件 供 应 三 方 应 设 说 到信 息技 术教育 。 很多地 区的教 育行政计划 中 . 在 直接 与 面 提 供 优 质 服 务 其挂钩 的是买 了多少台电脑 。 多少个多媒体教室 。当网络兴起 建 在 教 育 经 费 紧张 . 学 设 备 配 备 不 全 的情 况 下 . 采 用 如 下 教 可 后 , 设 光 纤 、 校 园 网 和 局 域 网 就 成 了新 一 轮 的 竞 争 。反 观 软 管 理 方 案 : 铺 建 件 建 设 , 不受 重 视 , 硬 件 投 人 比例严 重失 调 。 却 软 () 常 规 设 备 固定 到 教 室 。 1将 f1 信 息 化 水 平 低 下 , 媒体 教 学 只辅 教而 不 辅 学 2教师 多 () 媒 体 播 放设 备 统一 调度 、 管 共 用 。 2多 公 在 媒 体 的选 择 上。 因 地 制 宜, 合 考 虑 教 学 目标 、 习 者 的 应 综 学 现 代 教 育技 术 不 仅 要 教 师 会 简单 应 用 . 要 根 据 教 学 目标 . 更 设 计 出符 合 实 际 的教 学 课 件 。 任课 教 师 只有 充 分 吃 透 了教 材 . 并 接 受 能力 、 学 管 理 因素 和 成 本 效 益 因素 . 不 要 赶 时 髦 而 造 成 教 绝 有 先 进 的教 学 思 想 . 能将 自己 的知 识 融 于 课 件 制 作 当 中 . 作 巨大 的损 失 和 浪 费 才 制 出符 合 教学 要 求 的 合 格 课 件 。也 只 有 当教 师熟 练 掌 握 课 件 的 使 43加 强 软 件 和 课 件 的 制 作 与 交 流 . 用 , 白 自 己 的真 正 目标 , 能 使 课 件 的效 果 发 挥 出 来 。 而 我 们 明 才 电教 软 件 及 多 媒 体 课 件 是 发 挥 现 代 教 育 ( 下转 第 1 2页 ) 1
教育科技与信息化 - 教育技术与信息化
教育科技与信息化 - 教育技术与信息化
简介
教育科技和信息化在现代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科技是指应用科学技术手段来改善教育教学过程的一种方法,信息化则强调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来支持和促进教育。
本文将探讨教育科技与信息化的重要性以及其对教育领域的影响。
教育科技的重要性
教育科技的发展为教育带来了很多优势。
首先,教育科技能够提供个性化研究的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式。
其次,教育科技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展示和传递知识。
此外,教育科技还能提高研究效果和效率,通过交互式的研究方式和多媒体教学材料,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理解能力得到提升。
信息化对教育的影响
信息化技术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信息化扩大了教育资源的传播范围。
通过互联网和电子设备,学生可以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资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其次,信息化能够促进教
育的创新和变革。
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研究体验,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创造力。
此外,信息化还可以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帮助学校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教育活动。
结论
教育科技与信息化在现代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们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机会和资源,提高了学习效果和效率,促进了教育的创新和变革。
教育机构和教育者应积极借助教育科技和信息化技术来改善教育质量,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模拟试题-资源准备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2资源准备(27分)2012-05-18 00:48:15| 分类:教育理论| 标签: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中小学教师教师教育技术|字号大中小订阅第二部分资源准备(27分)一、第11题(单选)在本课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多种教学媒体,下列媒体及资源中,不具有交互特性的是()。
(3分)A. 多媒体网络教室B. 投影机C. 在线网络课程D. BBS论坛第12题(多选)教师在搜集BBS相关资料时,需要对网页上BBS论坛的界面截图,以使学生了解BBS 的基本框架,此时,没有其他的截图软件,教师可以()。
(3分)A.选中当前窗口,按下键盘上的Alt+ Print Screen键,然后将其粘贴到画图工具中进行编辑B.选中当前窗口,按下键盘上的Ctrl+Scroll Lock键,然后将其粘贴到画图工具中进行编辑C.直接按下键盘上的Print Screen键,然后将其粘贴到画图工具中进行编辑D.直接按下键盘上的Pause Break键,然后将其粘贴到画图工具中进行编辑E.直接按下键盘上的Scroll Lock键,然后将其粘贴到画图工具中进行编辑第15题(单选)演示性课件是以图解、动画等形式为主进行教学内容展示的课件,下列的哪个软件不适合制作演示型课件()。
(3分)A.FlashB.AuthorwareC.PowerpointD.PhotoShop第16题(单选)在进行教学准备时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资源,关于获取信息资源,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对于教学中所需要的音频素材,教师可以利用录音软件录制教学音频素材B.在网上浏览网页时,看到比较好的网页想要保存,可以点击“文件”——“另存为”进行保存C.教师在博客上发布电子教案时,如果引用他人在网站、论坛中的文章,可以不必注明资源出处D.网页上的压缩文件、图形图像等,可以通过单击鼠标右键,在快捷菜单中点击“目标另存为”按钮获得二、第11题(单选)在当前教学环境下,教师已经获取的资源有辅助教师讲课的PowerPoint演示型课件,关于安塞腰鼓表演的视频、声音以及图片等,以下教学活动无法实施的是()。
教育信息化-PPT课件 共93页
制作网页
电话网 路
其它网站
校园网
网站
网站
网页关联
教学个性化
如何将有限的教室时空 与几乎无限的网上时空相结合,
既发展学生的个性 又发展他们的集体智慧, 是当代教育技术应用的
重大研究课题。
学习自主化
工具
课件 1.充分知资源 情
2.学自生 我责任
教师
在线专家
3.适当支持 同伴
目标 教师选择
学生选择
内容
客观主义
问题求解
探究学习 问题/项目学习
学
CMI
情境化学习
建构主义
为 中
心
虚拟学伴系统
心
计算机支持课堂讲授
网上学习俱乐部
协同实验室
OC
虚拟教室 群体主义
计算机支持合作学习
CC
集体学习
客观主义的教育理念:知识灌输
比利时罗汶大学 校园雕塑
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知识建构 (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
源自德国Schwank教授
发展中的新技术
知识挖掘 全身界面 多维连接 生物信息 智能终端 网格技术 语义Web 。。。
3D虚拟教室
3.4 国内当前重要研究方向
标准开发与应用 分布式资源整合 知识型学科平台 智能答疑系统 专题检索系统 ICT与课程整合 过程性评估工具
协同实验室(collaboratory):SPARC
/sparc/central/page/SPARC
课程拓展学习
语文(上海宝山区虎林路小学) 儿童哲学(上海宝山区六一小学) 看奥运,学英语
语文拓展学习--“习客”网站
2.3 改革策略的选择 以创新教育为改革目标
教育信息化的新理论和技术
教育信息化的新理论和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行业也逐渐走向数字化、智能化。
传统的教学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而教育信息化应运而生。
教育信息化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教育进行深度改革,以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教育信息化的新理论和技术。
教育信息化的新理论1. 融合教育理论融合教育理论旨在整合各种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使之产生新的教育方式。
融合教育理论认为学习不仅应该在学校中进行,而是与社会实践和个人成长密切相关。
因此,学生需要接受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包括学校教育、网络学习、社区学习等。
2. 认知教育理论认知教育理论提出了认知过程的结构和学习机制,认为学习是对信息的处理和重塑。
根据这个理论,学生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来获取知识,包括口头阐述、书面材料、视觉和听觉材料等。
利用认知教育理论,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构建主动学习环境理论构建主动学习环境理论是教育信息化的一种新思路,旨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这个理论认为学生需要在充满挑战和创意的环境中学习,才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动力。
因此,教师需要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学习环境,例如在课程中增加更多的实践教学和社交互动。
教育信息化的新技术1. 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是将多个物理资源(计算机、网络、存储设备等)集成为一个虚拟的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在教育信息化中,虚拟化技术可以实现远程学习、在线考试和多元化集成服务。
例如,在线课堂可以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实时互动和面对面教学效果,为教育带来更多便利。
2. 智能化技术智能化技术采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提高教育过程的智能化水平。
智能化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进行智能化的辅导和评价。
例如,人工智能可以分析学生的成绩、学习方法和弱点,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精准的教学建议。
3. 社区化技术社区化技术旨在提供更完善的在线学习社区平台,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教育信息化与智慧教育技术创新发言稿
教育信息化与智慧教育技术创新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发表一篇关于教育信息化与智慧教育技术创新的演讲。
教育信息化和智慧教育技术创新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并对教育领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信息化不仅仅是使用电子设备来传播和获取信息,更是通过信息技术对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进行全面改革的过程。
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教育工具,使学生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知识和拓宽视野。
在教育信息化的支持下,传统的教学方式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
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并获得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提供更加贴近学生需求的教育资源。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的远程化、自主化和个性化,为教育体系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接下来,我要谈一下智慧教育技术创新对教育的促进作用。
智慧教育技术创新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这些新技术的运用使得教育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
例如,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行为模式,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学术辅导。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创造出逼真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大数据技术可以分析教育数据,帮助学校和教师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教学效果。
智慧教育技术创新的发展为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助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然而,教育信息化和智慧教育技术创新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教育信息化不应仅仅是技术的追求,而应注重教育本身的改革。
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是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
其次,教育信息化和智慧教育技术创新需要解决教育资源和技术的不均衡问题。
在发展城乡教育不平衡的国家,如何使教育信息化更好地惠及每一个学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最后,教育信息化和智慧教育技术创新需要建立起有效的评估机制,保证教育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教育信息化20新时代信息技术变革教育的关键历史跃迁
教育信息化20新时代信息技术变革教育的关键历史跃迁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正在引发一场深刻的历史性变革。
本文旨在探讨教育信息化0时代,即新时代信息技术如何变革教育的关键历史跃迁。
我们将分析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对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梳理和评价,我们将提出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本文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和技术开发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共同推动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深地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教学管理,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我们的教育方式,也正在塑造我们未来的教育生态。
从教学内容来看,信息技术的引入极大地丰富了教育资源。
数字化教材、网络课程、虚拟实验室等新型教学资源的出现,使得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同时,这些教学资源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使得教育更加个性化、多元化。
从教学方法来看,信息技术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在线教育、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兴起,使得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而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同时,这些教学模式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从教学管理来看,信息技术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教育管理系统、在线考试系统、智能评估系统等新型教学工具的出现,使得教学管理更加高效、便捷。
这些工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还可以为教育决策者提供大量的数据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教育现状,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政策。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已经改变了我们的教育方式,使得教育更加灵活、个性化和多元化。
在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教育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
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教育是一个国家国力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石,如何推动教育现代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改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国际比较以及我国的现状等方面进行探讨。
1. 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以其前沿的科技手段,为教育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通过利用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方式,开展直观、生动、互动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成果。
再者,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为教育评价提供了更加客观、科学的方法,帮助学校和教育管理者进行教育质量的监测与改进。
2. 国际比较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在国际上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以芬兰为例,该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积极推进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建立了全国性的教育技术中心和网络教育服务中心,为全国教育提供了稳定的支持和服务。
在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的推动下,芬兰的教育水平连续多年在国际排名中位居前列。
3. 我国的现状在我国,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我国的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应用不平衡,城乡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差距较大。
其次,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的师资力量不足,很多教师对于教育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惑和阻力。
再者,我国的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政策体系和标准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为了进一步推动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育技术运用水平。
其次,加强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与创新,推动相关技术的不断突破与应用。
再者,加强对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和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祝智庭一、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
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的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IT在教育中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
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
值得指出的是,“信息化”这一概念基本上是东方语言思维的产物,我们是在Internet上进行信息搜索时发现这一现象的。
西方国家的文献中极少使用“信息化”之类的说法,而在许多东方国家,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则大量使用“信息化”的概念,并且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英译法:Informatization, Informationaliz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笔者最近通过Alta Visa搜索引擎进行检索,得到4893个含有这三个名词的项目(网页),其中含Informatization的项目约占90%,含Informationalization的项目约占6.5%,含Informationization的项目约占3.5%,可见Informatization是比较受国际公认的“信息化”译名。
但是,“信息化”并不是西方人公认的概念。
笔者曾经就“信息化”的这三种译法请教过多名英国教授,但都不被认可。
与信息化教育相对应的译法应该是IT-Based Education,但在西方文献中也不普遍。
西方人似乎不喜欢像“教育信息化”或“信息化教育”之类高度概括的概念,他们用了许多不同的名称,例如Itin education (教育中的信息技术),e-Education(电子化教育),Network-Based Education (基于网络的教育),Online Education(在线教育),Cyber Education(“赛波”教育),Virtual Education(虚拟教育)等。
笔者认为IT in education语义范围与教育信息化相近,e-Education与信息化教育的意义相近,而其它4个名词主要与网络化教育相关,代表着当今信息化教育实践的主流。
二、教育信息化的特征教育信息化的特征是什么?我们可以分别从技术层面和教育层面加以考察。
从技术上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
·数学化:从广义上讲,信息技术古而有之,但我们现在所说的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数字化技术。
数字化使得教育技术系统的设备简单、性能可靠和标准统一。
·多媒化: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技术使得信媒设备一体化、信息表征多元化、真实现代虚拟化。
·网络化:当今的数字化信息网络做到了“天网”(如数字卫星通讯系统、移动数字通讯系统)和“地网”(目前以因特网为主)合一。
网络化的优点是资源共享、时空不限、多向互动和便于合作。
·智能化:人工智能将成为信息化教学系统的核心技术,智能化将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数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讯自然化、繁杂任务代理化。
我们把教育信息化看作为是一个追求信息化教育的过程。
信息化教育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教材多媒化:教材多媒化就是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材和工具书变成多媒体化,它们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
例如有一个关于英语词汇的儿童多媒体学习软件,有一幅画面把常用的动作名词和图片汇编在一起,当你选择chase (追逐)一词,电脑会用声音告诉你“追逐”就是在某人或某物后面run(奔跑)的意思,如果你还想知道奔跑的确切含义,你再在run上面点一下,电脑又会呈现关于run的声音解说和动画。
在这样的多媒体学习材料中,各画面之间好像有无形的链条互相串联,这种无形的链条被称为超链,这种带超链的多媒体又称为超媒体。
俗话说,书是死的,人是活的。
但有了超媒体“电子书”,活人读死书的时代将一去不返,因为多媒体教材本身就是活的书。
如何把“活书”设计好?如何把“活书”学好?这是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和学生面临的新问题。
(2)资源全球化:利用网络,特别是Internet,可以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供广大教育用户共享。
网上的教育资源有许多类型,包括教育网站、电子书刊、邪气图书馆、虚拟软件库、新闻组等。
对于我国教育来说,面临的一大问题是网上中文信息资源的严重不足。
开发网上教育资源,不但是教育部门的任务,也是社会各部门以及知识者的义务。
美国的网上基础教育资源体系就是依靠社会各界的协同努力建立起来的。
(3)教学个性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
为了做到这一点,学生个性的测定,特别是认知方式的检测,将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研究课题。
(4)学习自主化:由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得到认同,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必然发展趋向。
事实上,超文本/超媒体之类的电子教材已经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5)任务合作化: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也是当前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
信息技术在支持合作学习方面可以起重要作用,其形式包括通过计算机合作(网上合作学习);在计算机面前合作(如小组作业);与计算机合作(计算机扮演学生同伴角色)。
(6)环境虚拟化:教育一半虚拟化意味着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时间的限制,这是电子网络化教育的重要特征。
现在已经涌现出一系列邪气化的教育环境,包括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校园、虚拟学社、虚拟图书馆等,由此带来的必然是虚拟教育。
虚拟教育可分为校内模式和校外模式。
校内模式是利用局城网开展网上教育,校外模式是指利用广域网进行远程教育。
在许多建设了校园网的学校,如果能够充分开发网络的虚拟教育功能,就可以做到虚拟教育与实在教育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贯通,这是未来信息化学校的发展方向。
(7)管理自动化:我们熟知的计算机管理教学(CMI)包括计算机化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功能。
最近的发展趋向是在网络上建立电子学档,其中包含学生电子作品、学习活动记录、学习评价信息等。
利用电子学档可以支持教学评价的改革,实现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
三、我们如何面向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
它可能促进教育革新,也可能强化传统教育,因为任何技术的社会作用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
我们的观点是,教育技术变了,教学方法也得相应变革。
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由教师的教育观念所支配的。
如果说信息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个魔杖的魔术师。
因此,对于我国广大教师来说,面临正在迅速到来的教育信息化浪潮,认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更新教育观念,并且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面对正在迅速到来的教育信息化时代,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姿态和行动?本人提出如下建议:1.要全面地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首先,我们应该全面地认识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
当早期人们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第一个直接的想法是让计算机扮演导师的角色,从程序式教学发展了后来的智能导师系统。
麻省理工学院的S. Papert教授提出一个截然不同的见解,他认为应该让计算机扮演学员的角色,而让学生充当老师来教计算机做事,并为此设计了一种适合于儿童使用图形程序语言LOGO,使儿童可以从使用这种语言来指挥计算机作图绘画开始,逐步进入程序设计的抽象殿堂。
既然计算机可以当老师和当学员,为什么不可以当平辈的学伴呢?现在已经出现了虚拟学伴系统,可以与学习者进行互帮互学。
计算机还可以充当教师和学生的助手,例如寻找和整理资料、代理通讯联络、提示事务日程等。
以上这些可以当作为信息技术的拟人作用。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拟物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我们可以用计算机和网络构造便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的情境,如微型世界、虚拟实验室、虚拟学社、虚拟教室等。
利用网上资源丰富的特点,我们可以发展基于资源的学习。
更自然的做法是让教师和学生使用信息工具,包括效能工具、认知工具、通讯工具,支持他们教与学的活动。
图1较好地刻画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拟人和拟物作用。
显然,随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信息技术的拟物作用和从属拟人作用越发明显。
图1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2.要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改革信息技术对于教育变革有何作用?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
一方面是由于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信息的多源性、可选性和易得性,学生们可以轻易获得大量信息,这就使得教育者的权威受到削弱。
由此迫使教育者采取两种姿态:一是趋向于比较民主的教育模式,二是教育者本身也得利用信息来强化自己。
这是一种在信息技术刺激下顺应教育变革的姿态。
另一方面是出于对现行教育状况的不满而千方百计地寻求教育变革之路。
其中有一种思路就是相信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强大支持力量。
这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来谋求教育变革的姿态。
顺应变革和谋求变革代表两种颇为不同的姿态,当然在多数情况下这两种姿态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
并非任何教育变革都是合理和有效的。
为了有效的进行教育改革,首先必须认清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清楚地认识传统教育的弊端是什么?革新的教育有什么特征?1993年美国教育部组织了十多位资深专家(B. Means等)产生了一份题为《用教育技术支持教育改革》的报告,为如何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指导性框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际教育界关于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共识,值得我们借鉴。
报告提出了革新教学的若干特征,从表1中可以看出革新的教学与传统的教学之间的明显差别。
表1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革教育?首先有个策略问题。
按照B. Means等人的观点,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的学习为投入型的学习(Engaged Learning),让他们在务实的(Authentic)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在教育中应用技术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习形态由低投入(被动型)转向高投入(主动型)。
而用于教育的信息技术从性能上讲有高低之分(以下简称高技术与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