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减数分裂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过程和遗传学意义。
2、掌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的变化,理解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1、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培养学生构建模型能力,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
2、用简约的科学术语概括、总结和表达生物现象的能力。
3、识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猜想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情况,激发学生对于未知现象的探索、质疑精神,养成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品质。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模型建构法等。
【教学用具】学生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或其他可以表示染色体的材料、大白纸【教学过程设计】教师的组织与引导学生活动复习回顾:有丝分裂的特点是什么?引入:人的个体生命的起始点是?精子和卵细胞会不会是通过有丝分裂而来回顾旧知思考、回答的?请推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少?同学们的推测与科学家是否一样呢?我们来了解一下魏斯曼的理论上的预测。
预见需要证实,在19世纪80年代被科学家的显微镜观察所证实。
请同学们阅读书上16页的相关信息,一、减数分裂的概念:绘图介绍同源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讨论:减数分裂是怎样进行的,染色体数目是如何减少的呢?是不是任意减半的呢?请看“问题探讨”中的图,仔细观察果蝇的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有什么区别?到底哪种情况是符合事实的呢?教师讲述:减数第一次分裂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这叫联会。
联会后,染色体进一步螺旋化变粗、变短,逐渐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相连,每对同源染色体则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四分体。
2.1《减数分裂》说课教案(通用6篇)
2.1《减数分裂》说课教案(通用6篇)2.1《减数分裂》说课教案篇1《减数分裂》说课教案-01-12(来源):[暂无]一、教材地位和作用《减数分裂》这一课题是在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节的其次部分。
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以学过的细胞学学问、染色体学问、有丝分裂学问、生殖种类学问为基础。
通过学习,使同学全面熟悉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把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力量目标:通过观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育同学识图、绘图力量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力量。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熟悉,培育对立统一和进展变化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概念和过程。
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和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
初学者对此缺乏感性熟悉,较难抓住本质。
四、教材处理依据教材的重难点、同学的实际状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支配2个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其次课时学习卵细胞的开成过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异同点的比较。
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叙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同学思索一系列问题,使他们乐观主动参加到教学中,在猎取学问的同时,培育同学观看、比较和总结的力量。
在猎取学问的同时,培育同学观看、比较和总结的力量。
六、详细的教学过程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导言首先以问题引入,引发思索(1)什么是有性生殖?(2)其主要方式是什么?回答之后,演示卵式生殖过程即受精作用,提示同学留意受精卵中的染色体组成,为进一步观看受精卵中染色体的特点,又设计动画模拟精卵的结合过程。
减数分裂教学设计精篇六篇
减数分裂教学设计精篇六篇减数分裂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二模块《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如细胞学、染色体和有丝分裂的基础之上,并与第一章孟德尔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密切相关,因此,其在模块二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通过对减数分裂的学习,学生对细胞分裂的方式、实质和意义产生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加深对前面所学的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积极探索创设一个可以让学生在其中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环境,并且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以学生进行主动思维、参与并且活动、同时经历一个从具体的动手实践和不断创新到知识的归纳和升华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2.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特点,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2.通过列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精子的形成(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2.教学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目变化四.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就已经掌握了细胞、染色体、有丝分裂、有性生殖等相关知识,这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学生在学习本节时还需要大量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学生毕竟有着基础和其它方面(如空间想象及思维能力、兴趣、动机、毅力、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因此要进行因材施教。
从疑问的设置,到问题的回答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再到能力的培养,包含探索创新能力,学习兴趣等,教师要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相应点拨。
五.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解法、实验法。
高中生物教案减数分裂
高中生物教案减数分裂
教学内容:减数分裂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教学目标:
1. 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减数分裂的过程;
3. 理解减数分裂的意义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减数分裂的过程;
难点:减数分裂的意义和重要性。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麦芽酵母等。
教学步骤:
一、引入
通过问答方式,引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简要介绍其作用和意义。
二、讲解
1. 讲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特点;
2. 介绍减数分裂的两个阶段: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
3. 分别介绍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的过程和特点。
三、实验
进行减数分裂实验,观察显微镜下麦芽酵母的减数分裂过程。
四、总结
总结减数分裂的意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减数分裂这一生物现象。
五、作业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减数分裂的文章。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和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生物教案《减数分裂》
高中生物教案《减数分裂》一、教材分析本次授课内容为高中生物的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meiosis)又称还原分裂,是生物细胞分裂的一种形式,可分为两个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二倍体细胞。
它是由两个连续的细胞分裂(即减数分裂一次)所组成的。
在生殖生物中,减数分裂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分裂形式,通过它可以将这个生物的遗传物质(基因)传递给下一代。
本次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理解它在遗传学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减数分裂的定义和基本过程。
(2)掌握减数分裂的四个阶段的特点和相互联系。
(3)懂得减数分裂在有性生殖中的作用。
2.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生命在细胞分裂中传递的方式,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类繁衍后代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和四个阶段的特点及其相互联系。
(2)认识有性生殖中减数分裂的重要作用。
2. 教学难点:(1)理解减数分裂的四个阶段之间的关系。
(2)掌握减数分裂发生的细胞和发生过程的异同点。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可以向学生描述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遗传问题。
(2)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张基因图谱,引导学生思考生物是如何传递遗传信息的。
2.讲授(1)讲解减数分裂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通过PPT或幻灯片等方式,介绍减数分裂的四个阶段的特点、相互联系和作用。
(3)引导学生认识减数分裂在生物遗传学中的重要作用。
3.实验(1)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异源染色体之间的同源染色体交叉现象,并进行解释。
4.小结与作业布置(1)小结:教师对下一课讲授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加深印象。
(2)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资料或网络资源,扩展了解减数分裂在遗传学中的其他作用。
五、教学方法本次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实验法和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其中,讲授法主要用于概念和知识的讲授;实验法用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而讨论法则是为了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其中。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案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案
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特点和过程,掌握减数分裂的原因和意义。
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
一、减数分裂的定义和特点
1. 定义:减数分裂是生物细胞在生殖过程中经历的一种细胞分裂,使得每个子细胞只含有一套染色体。
2. 特点:减数分裂包括两个连续的细胞分裂,即减数分裂I和减数分裂II。
在减数分裂I 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形成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复制体,在减数分裂II中,复制体分离,形成四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只含有一套染色体。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 减数分裂I的过程:染色体复制、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配对、分离。
2. 减数分裂II的过程:染色体分离、细胞分裂、形成四个子细胞。
三、减数分裂的原因和意义
1. 原因:减数分裂的目的是保证配子中只含有一套染色体,以便在受精时保持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
2. 意义:减数分裂是生物繁殖的重要过程,不仅保持了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还增加了遗传多样性,有助于物种的进化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教学活动:
1. 通过PPT、动画等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减数分裂的过程,引发学生兴趣。
2. 结合实验演示或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减数分裂的过程。
3.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对减数分裂的理解和思考,交流学习成果。
4.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减数分裂的特点和意义。
评估方式:课堂表现、课堂讨论、课后作业成绩。
拓展延伸:可以了解减数分裂在生物进化和遗传学中的重要性,讨论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概述减数分裂全过程,阐述减数分裂的意义;2.技能目标: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减数分裂中精子和卵细胞的不同之处;3.情感目标:认同减数分裂对于有性生殖生物在遗传方面的重要意义;二.教材分析1.在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本节内容位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承接上一章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内容,揭示了遗传定律的生物学基础——减数分裂,通过减数分裂过程的详细介绍,引出遗传定律的实质。
2.教学内容:减数分裂的含义和过程;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减数分裂的含义和过程;教学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行为和数量上的变化。
4.教学用时:1课时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已经学习过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必修一最后一章的细胞增殖内容,有一定的生物学科遗传知识的基础。
本节内容较为抽象和枯燥。
在学习本课内容时,教师结合有丝分裂的过程,可以通过对比更容易使得学生理解本节的学习内容;四.教学理念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手段,结合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模式,让学生更多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策略: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六.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七.教学过程八.板书设计第一节减数分裂一.减数分裂的定义染色体复制一次有性生殖的生物成熟的生殖细胞细胞分裂两次二.精子的形成过程DNA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变形三.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与精子形成过程的区别:九.教学评价:采用课堂练习和课下作业的形式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十.教学反思:课后完成。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学案例【优秀4篇】
教案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并且显示出教师对课标、教材、学生的理解和把握的水平以及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4篇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学案例,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篇一基因的本质一、--的基本理念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设计问题串,组织探究活动,整个教学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动脑的过程中学会把握要点,逐步得出结论,最终获得知识,真正用科学思维方式来学习生物学知识。
二、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以美国历第一位华裔首席刑侦鉴定专家李昌钰的杰出成就为切入点,先后展示我校探究实验室的pcr仪图片、dna指纹检测图等,并交流以下问题:dna指纹图上的片段代表什么?是否就是基因?(很多学生都会回答是基因。
)借此引出核心问题的探讨:基因是否等于dna?(二)资料分析,解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新教材“遗传与进化”本节内容的资料1和3(从数量关系上分析基因与dna的关系),并思考以下问题:1、一个dna分子就是一个基因吗?2、填写下页表:通过对资料中数据的分析,学生写出关系式:全部基因的碱基对数<dna分子的碱基对数,并得出以下结论:基因是dna的片段。
< p="">问:人的dna分子中,有98%不能称为基因,而只有2%能称为基因,同样是dna 的一段序列,之所以能称为基因,有何特殊的作用?阅读资料2和4(从基因的作用进行分析),并思考以下问题:1、资料2中转基因小鼠为何能发光?为何要设置第3号小鼠?2、吃得多就一定能长胖吗?资料4中的hmgic基因起什么作用?学生能从资料2中的信息比较容易地得出转基因小鼠发光是因为获得了海蜇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在这里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挖掘提升:小鼠能发光,证明海蜇的这种基因不仅传给小鼠,而且能表现出来,起到控制小鼠的特定性状的作用,即具有了特定的“效应”。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学案例(精选5篇)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学案例(精选5篇)一、案例背景及学情分析《减数分裂》是苏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的第1节内容。
本节课内容与上学期学过的有丝分裂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又是后面学习遗传变异的基础,所以本节课内容在整个高中生物学习中有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本节课内容由于图像多,曲线多,变化抽象等特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新课程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教材比较经典的一个内容,也是我们广大教育者值得思考的一节课。
为了学生便于理解,这节课采用多媒体动画、绘图和列表等方法来模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变化以及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
在整个减数分裂的学习中采取多种活动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让学生用建好的彩纸到讲台上演示减数分裂染色体的变化。
另外,由于我们普通班的学生基础比较差,所以在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中要做到形象化、整体化和直观化,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减数分裂的概念;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的化。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活动,体验合作的力量,养成团体意识和合作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用辩证的观点认识生命现象。
教学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2)精子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的变化教学方法利用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模型模拟教学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来学习减数分裂的相关内容。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用ppt打出“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的动画,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进入学习目标做好心理准备。
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我们人类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
教师提问:假设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以有丝分裂的方式产生两性生殖细胞,这个假设成立吗?通过学生的假设,从而进入新课《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教学设计刘阳一、教材分析《减数分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一部分内容在高中生物知识中有重要的作用,本节内容连接着必修一学过的有丝分裂的知识,同时是理解遗传学两大规律的细胞学基础,也为选修模块中胚胎工程的技术手段做铺垫。
所以本节内容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难点之一。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对细胞分裂的种类有更加全面认识,为以后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1、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
2、阐明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量减半的精细胞或卵细胞。
3、运用教具,模拟减数分裂过程,说明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4、区别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
5、深化对事物发展的认识,认同生命连续性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阐明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量减半的精细胞或卵细胞。
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学生通过对《有丝分裂》内容的学习,对染色体、染色单体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更容易进入本节内容。
而且经过必修一的学习,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有利于本节内容的学习。
但是学生的空间抽象、识图能力较弱,而这一节的内容相对来说非常抽象,可能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能力的挑战。
五、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演示法、归纳法、比较法。
六、课时安排:2个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活动:请学生观看胚胎发育的视频,设置问题串,引出减数分裂,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视频直观、生动的特点,引起学生关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预习验收,形成概念1、减数分裂的概念教师活动:师生共同完成学案上有关减数分裂概念的学习。
学生活动:提前完成学案的预习内容,分组回答,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评价。
教师活动:教师进行肯定,并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深化理解,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学案上的预习可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学生主动学习概念,顺利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
高中生物 2.2减数分裂教案 人教版必修2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4.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⑶能力方面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2.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2)精子的形成过程
(3)受精作用的过程
2.教学难点
(1)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3)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述法、比较法
四、教学课时:3
五、教具:
课件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比较多,而且涉及到很多应用方面的内容,所以安排上课的内容有3课时,必须先让学生熟记知识点,再有大量有关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题目练习,才能更好接触这节课知识。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减数分裂》生物教案
减数分裂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2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必修2的重点内容之一。
减数分裂是细胞增殖知识的延续,尤其与体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和图形辨析,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
另外,减数分裂是三大遗传定律发生的细胞学基础,对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的理解,是学好遗传和变异的关键。
本节课的学习要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种类知识等作为基础,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这节课教学的重点是减数分裂的过程,尤其对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分析和理解是教学的核心内容。
这节课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本概念多而集中,理解难度大、易混淆,如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等概念。
第二减数分裂中连续进行了两次分裂,又复杂又抽象,以往的有丝分裂相关特征容易干扰新知识的构建。
第三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即分离、自由组合及交叉互换等,多种变化交织在一起,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本节教学拟用3课时完成,其中减数分裂部分的教学用2课时。
第一课时介绍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建构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模型;第二课时介绍卵细胞的形成与受精作用,并将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进行比较;第三课时比较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异同,并总结相应识图规律与技巧。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减数分裂的概念;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受精作用的过程。
教学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的动态变化过程;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图示识别。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减数分裂的过程。
能够快速地识别各种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各时期细胞图,会分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DNA含量和染色单体数量的变化规律。
(2)阐明精子形成过程和卵细胞形成过程,及两者的差异。
“减数分裂过程”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过程”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减数分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1节的主要内容,本节是学生在学习“有丝分裂”和“孟德尔遗传定律”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也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实质及学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所以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目前已有研究发现通过建模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减数分裂过程,而模型构建是“科学思维”的重要内容。
拟通过引导学生构建和运用模型进行知识迁移内化,以突破教学中重点和难点发展学生科学思维。
节选减数分裂研究过程中部分史料作为引导使学生亲历发现过程,分析史料,构建模型,提供证据,修正模型,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2.教学目标(1)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举例说明配子形成的过程,形成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是其结构与功能相一致的生命观念。
(2)通过模型构建,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在模型制作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敢于创新的精神。
(3)通过科学史料分析、推测与实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认同科学研究需要大胆质疑和勤于实践的精神。
(4)能运用减数分裂的知识解释有性生殖后代变异的现象,关注人体健康。
3.教学重难点减数分裂过程及减数分裂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而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及变化则为本节的难点。
4.教学过程4.1创设情境,问题导入出示华裔生殖生物学家张明觉怀抱试管婴儿的图片,并简单介绍试管婴儿形成的过程,提出问题:①连接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桥梁”是什么?②生殖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吗?③是否存在另一种分裂方式,使染色体数量在亲子代间保持恒定呢?设计意图:通过生物学热点关注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认识到“生殖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推论是错误的,训练科学探究的思维能力。
4.2史料引导,模型构建共提供5则史料。
史料一:①1883年,比利时细胞学家E.vanBeneden观察到:马蛔虫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为4条,而卵子与精子中的染色体数都为2条;②1887年,德国生物学家A.Weismann提出:配子在形成过程中,必然有一个使染色体数目减半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
海丰县实验中学张丽超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及染色体行为变化的规律。
能力目标:
1、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识图、语言表达的能力
提高对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探究能力。
2、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
为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减数分裂的概念。
精子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
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
三、教学课时
本节课为三课时的内容,本节要讲授的为第一课时。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讲授的内容是两个部分的整合,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行为的理解与掌握。
设计思路如下:动物全家福图片→马和驴后代骡的悲剧→导入→减数分裂→定义→以精子的形成为例讲述减数分裂过程(1、精子的产生部位。
2、精子形成过程(PPT 演示,学生总结))→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模型的构建。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第二章第二节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