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阅读答案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练习+统编版+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练习(含答案)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三①杜甫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②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③抗疏功名薄,刘向④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本诗是诗人流寓夔州时所作。
①信宿:再宿。
①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时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
①刘向:西汉经学家,宣帝时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下列对杜甫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触景生情,感发诗兴。
诗人日日独坐江楼,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诗人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
叠词,透出诗人的闲适之情。
C.颈联借用典故,抒发苦闷。
以匡衡上书进谏、刘向整理经典自比,借典抒情,表达诗人追慕前贤却不能如愿的苦闷。
D.全诗借秋而兴,意境深闳。
本诗主要抒发诗人的悒郁不平,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整体基调悲壮苍凉。
2.杜诗和毛词都借“同学少年”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两者是否相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比较阅读品味《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九三六年二月3.《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是指什么人?《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可算是“风流人物”吗?为什么?4.这两首词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什么不同?二、情景默写三、语言表达7.下面文段有三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 》练习题及答案

C.在此次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同学们常围在一起相互鼓励并认真总结得失,赢得的远远不只是比赛的胜负。
D.新一届领导人提出了“中国梦”的号召,青年要坚定信念,珍惜韶华,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放飞青春,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家”!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是这首词的主旨句。
B.“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这几句倾注了作者对人民群众的无限关切的思想感情。
13.对《沁园春·长沙》中词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了雄鹰矫健翱翔的姿态;用“翔”而不用“游”,生动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
B.“万”字写出了群山叠嶂之态,“遍”字绘出了红色的彻底,“漫”字写出了江水满溢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20.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桑子·重阳》中“采桑子”是曲牌名,“重阳”是题目,它是现代诗歌,也是新诗,因为它产生于“五四”以后。
B.自然界从不会因为人事变化而改变它的运行规律,年年重阳节都会如期而至。
《沁园春·长沙》阅读及答案

《沁园春·长沙》阅读及答案《沁园春·长沙》阅读及答案《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的经典作品,为当下后人所品读,一下是《沁园春·长沙》的经典阅读题目,供大家参考!阅读《沁园春·长沙》,完成后面的题目。
1、请概括选文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
2、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________、________。
其作用: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阅读答案附赏析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阅读答案附赏析3.如果让你给这首词配乐朗诵,你会选择哪一首曲目?说说理由。
4.选文的第四句到第十句,描写了湘江大自然的寒秋景色。
一个“________”字,领起了下文景色的描写。
写景层次分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写来;远眺、近看、仰视、俯视、上下、高低、动静结合,写出了寒秋中国江山呈现的美丽画面和万物在寒流里争取生存自由的斗争情景。
请仔细体会揣摩。
5.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结构上起________作用。
6.你认为哪些词句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7.结尾三句,如果让你写一段话表达出作者的豪情壮志,你会怎样写?8.作者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的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试作简要分析。
9.面对美丽的秋景作者为何“怅”?”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意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10.“层林尽染”“百舸争流”中的“染”和“争”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答案:1.上阕:通过湘江秋景的描写,展现出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阕:通过对往昔斗争生活的回忆,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号召人们发扬勇敢无畏的精神,坚定无产阶级立场,为了民族的解放,担当起“主”中国革命“沉浮”的历史责任。
2.观看大自然景色的季节地点在内容上显示了诗人在激烈斗争的风暴中昂扬豪迈的革命风度和坚韧刚毅的英雄气概,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结构上,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也以“独立”与下文的“百舸”遥相呼应映衬。
沁园春·长沙B卷

沁园春·长沙(B卷)(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采桑子·重阳》中“采桑子”是曲牌名,“重阳”是题目,它是现代诗歌,也是新诗,因为它产生于“五四”以后。
B.自然界从不会因为人事变化而改变它的运行规律,年年重阳节都会如期而至。
C.经历过战火洗礼的野花都比以往更芬芳。
可见红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诗人。
D.人因有情人易老,天因无情天难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无限惆怅。
E.下阕中描写秋风比春风更强劲,秋景比春景更壮阔,后一句更表现出诗人乐观、开阔的情怀。
2.下阕说“不似春光”,又说“胜似春光”,是不是自相矛盾?请说明理由。
(二)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李白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3.下列对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一词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描绘了清晨时分西风凛冽、雁声穿空、霜华铺地、残月在天的景象。
B.上阕前两句作者通过听觉、视觉勾勒出一幅清晨凄清的铁铸似的画面,其用词造境,呈现出一种暗淡冰冷的色调。
C.“马蹄声碎”中“碎”的意思是“凌乱”,生动地刻画出急行军时的景象;“喇叭声咽”中的“咽”字意思是发不出声,写出了当时物质条件的恶劣。
D.“漫道”意思是“莫道”,“真如铁”的意思是真的像铁一样坚固。
表现红军战士蔑视困难、不畏强敌的雄心。
E.两首词都通过景物描写来渲染一种紧张、激烈、悲壮的战斗气氛。
4.两首词的结尾都通过写景来抒情,气势宏大,但所抒发的感情不同。
沁园春 长沙课后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必备知识基础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
作为伟大的革命家、理论家和诗人,他还以自己的革命文艺实践和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主张,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文艺的发展与建设,做出的贡献。
我国新时期诗歌的发展,虽然,令人眼花缭乱,但毛泽东关于诗要用形象思维,要用赋、比、兴的理论主张无疑照亮了广大诗歌创作者曾经不无疑虑和困惑的心灵,(),迈向了通往真正诗歌艺术的。
自然,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革命家、理论家和诗人,对新中国诗歌的影响绝不止于他的诗论。
由于他的理论和实践改变了整个中国,从而为新中国诗歌的发展增添了全新的历史土壤和思想文化背景;他的文艺思想更指明了包括诗歌在内的整个新中国文艺发展的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宽广道路;而他的诗词创作所展现的雄浑、壮丽、豪迈、奔放的风格,更影响了不止一代新中国诗人的诗风。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不可磨灭五花八门康庄大道推陈出新B.流芳百世五光十色阳关大道革故鼎新C.不可磨灭五光十色康庄大道革故鼎新D.流芳百世五花八门阳关大道推陈出新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们纷纷摒弃以往概念化标语化的创作斜路B.他们纷纷摒弃以往创作斜路上的概念化标语化C.使他们纷纷摒弃以往创作斜路上的概念化标语化D.使他们纷纷摒弃以往概念化标语化的创作斜路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由于他的理论和实践改变了整个中国,从而为新中国诗歌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历史土壤和思想文化背景B.他的理论和实践改变了整个中国,从而为新中国诗歌的发展增添了全新的历史土壤和思想文化背景C.他的理论和实践改变了整个中国,从而为新中国诗歌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历史土壤和思想文化背景D.因为他的理论和实践改变了整个中国,所以他为新中国诗歌的发展增添了全新的历史土壤和思想文化背景4.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沁园春长沙》诗词阅读附答案

《沁园春长沙》诗词阅读附答案课内精练1、阅读《沁园春长沙》上片,回答后面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从这片词中选出四个动词,标出这片词写景抒情的思路走向:。
(2)对上片的第一个整句(即“独立……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独立寒秋”是一个倒装性的句子。
B、从语意来看,第二和第三个句子的先后关系应该倒过来。
C、这开头的三个分句点明了时令、地点、人物,点明了特定的环境。
D、描写了湘江壮美的景色。
(3)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诗的意思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A、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B、面对高而深邃的天空、辽阔无边的大地,诗人焦躁地思虑着:中国的革命由谁来掌舵呢!C、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达出诗人愤恨不平的心情。
D、通过对湘江深秋景象的描绘,即景生情,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4)诗词的朗读,对于理解诗词的内容十分重要。
下面几个诗句的停顿(“‖”表示较长停顿,“∣”表示较短停顿)和重音都对的是()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C、万类∣霜天‖竞∣自由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5)摘出这片词中的对偶句。
(6)词比诗更讲求押韵,试摘出本片词中押韵的字,并指出押的什么韵。
2、仔细品读本词的下片,谈谈它主要表现了什么。
课外强化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选出对第三个整句(即“不管……宽余”)的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A、诗人既是写实,又是比喻。
《沁园春 长沙》课内阅读训练

《沁园春·长沙》课内阅读训练一、课内精读阅读《沁园春·长沙》,回答下面问题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下列对划线部分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红遍”“尽染”所描绘的虽是深秋景象,但“红”这一色彩给人以富有活力的壮美印象。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一个“击”字生动地塑造了雄鹰飞翔时迅猛有力地拍打翅膀的形象;用鸟儿飞翔的“翔”字来代替“游”字,把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的动作表现得极其生动传神。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设问句含蓄地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在北伐以前,军阀混战,中国的命运究竟由谁主宰呢?从而表现出其博大的胸怀。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遏”,阻止之意,“浪遏飞舟”,写风浪很大把行船阻挡住了。
2.下列对《沁园春·长沙》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借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B.词的下阕,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C.词的最后虽以问句结尾,但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浪潮中,激流勇进,以天下为己任。
D.整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了迎着风浪阔步前进的革命豪情和对祖国未来充满信心的情怀。
3.上阕的“看”字统领至哪一句?这几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下阕的“恰”字统领至哪一句?这几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这首词是如何将写景、叙事、抒情这三者完美结合在一起的?二、课内精读1.下列对《沁园春·长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三句交代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沁园春·长沙》阅读理解答案

《沁园春·长沙》阅读理解答案《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32岁时,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语文学习中,如果想快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还需要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
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阅读训练及答案,同学们动手完成下。
祝大家学习进步!沁园春长沙阅读答案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注释沁园春:沁园春:词牌名,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得名。
湘江: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海洋山,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寒秋:即深秋,深秋已有寒意。
橘子洲:风景名胜,又名水陆洲,在长沙西面的湘江中的一个狭长的小岛,靠近著名的风景区岳麓山。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漫江:满江。
漫:满,遍。
舸(gě):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
争流:争着行驶。
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长空:广阔的天空。
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在清澈的水中轻快地游动。
浅底:水清澈见底,显得浅。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在秋日里竞相呈现自由的生命状态。
万类:指一切生物。
霜天:指深秋。
怅寥廓: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寥廓:广远空阔。
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广阔。
苍茫:旷远迷茫。
谁主沉浮:主:主宰。
沁园春长沙试题及答案

沁园春长沙试题及答案1. 《沁园春·长沙》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苏轼B. 李白C. 毛泽东D. 杜甫答案:C2. 《沁园春·长沙》中“独立寒秋”的下一句是什么?A. 湘江北去B. 橘子洲头C. 看万山红遍D. 层林尽染答案:B3. 在《沁园春·长沙》中,诗人用“鹰击长空”形容了什么?A. 秋天的景色B. 冬天的景色C. 春天的景色D. 夏天的景色答案:A4.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句诗出自《沁园春·长沙》的哪个部分?A. 上阕B. 下阕C. 序言D. 后记答案:B5. 在《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提到了哪些自然景观?A. 橘子洲头B. 万山红遍C. 层林尽染D. 所有选项答案:D6. 《沁园春·长沙》中的“漫江碧透”描绘了怎样的景象?A. 江水清澈见底B. 江水浑浊C. 江水泛黄D. 江水结冰答案:A7. 诗人在《沁园春·长沙》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A. 悲伤B. 喜悦C. 愤怒D. 豪迈答案:D8. “携来百侣曾游”中的“百侣”指的是什么?A. 一百个伴侣B. 许多朋友C. 一百个敌人D. 一百个陌生人答案:B9.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中的“峥嵘”是什么意思?A. 高大B. 险峻C. 艰难D. 辉煌答案:C10. 《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是什么?A. 诗人在长沙的游历B. 诗人在长沙的战斗经历C. 诗人对长沙的思念D. 诗人对长沙的赞美答案:A。
人教版高一语文 第1课 沁园春·长沙(解析版) (必修1)

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长沙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百舸.孟轲.沉疴.枝柯.B.怅.惘蚊帐.苌.弘伥.鬼C.峥.嵘狰.狞挣.扎风筝.D.寥廓.城郭.敦.厚淳.厚【答案】C【解析】A项,“舸”读“ɡě”,其余都读“kē”;B项,读音依次为“chànɡ”“zhànɡ”“chánɡ”“chānɡ”;C 项,都读“zhēnɡ”;D项,读音依次为“kuò”“ɡuō”“dūn”“chún”。
2. 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沁园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携来百侣B.橘子州鹰击鱼翔挥斥方遒王侯将相C.主沉浮苍海横流漫江碧透峥嵘岁月D.竟自由指手画脚视若粪土怒不可遏【答案】A【解析】B“州”应为“洲”;C“苍”应为“沧”;D“竟”应为“竞”。
3. 下列成语含有与词的下阕“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粪土”的用法相同的词的一项是()A.不耻下问不远万里草菅人命B.大快人心惊心动魄丰衣足食C.风起云涌狼吞虎咽道听途说D.不胫而走不翼而飞先礼后兵【答案】A【解析】“粪土”是古汉语中“名词活用”的现象。
属于意动用法,应翻译为“以……为粪土”。
A项中“耻”解为“以……为耻”,“远”解为“以……为远”,“草菅”解为“以……为野草”,全属意动用法。
B项中“快”“惊”“动”“丰”“足”全为使动用法。
C项中“风”“云”“狼”“虎”“道”“途”全为名词作状语。
D项中“胫”“翼”“礼”“兵”全为名词作动词。
4. 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对偶)C.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答案】C【解析】应为设问,因为下文暗含着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5. 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对口高三《沁园春长沙》阅读练习及答案

解析:A项,“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不能用来形容“刻苦学习的楷模”。
B项,“见仁见智”,指对于同一个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是针对多个人而言。用在此处错误。C项,“上行下效”,指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用在此句中属褒贬误用。
D项,“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它没有明显的褒贬色彩,可以用来修饰“现代观念”。
解析:此题考查联想能力。
答案: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4. 本词上阕视野开阔,内容丰富,意象鲜明。作者站在橘子洲头,远眺______________,近观______________,仰望 ______________,俯察______________;看到的有红叶,有______________,有蓝天,有 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有游鱼;有动景,有______________,有远景,有 ______________: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生意盎然的秋景图。
C.茂盛/藐视挥斥/钥匙僧侣/鲁莽
D.舟船/周详遒劲/追求遏止/碣石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历史上可谓汗牛充栋。
B.由于对农村问题有着极为深入的研究,所以他能够见仁见智,写出了极有价值的学术着作。
C.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勤政爱民,才能造成上行下效、弘扬正气的良好局面。
C.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阕,也叫片。
D.词牌就是词的乐曲与格式的名称,如“沁园春”。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含答案)

《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咏花诗词的鉴赏中国咏花诗词的历史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它通过人们对花卉的审美态度和欣赏情调,曲折地反映了人的种种处境和对生活的理解。
我们在阅读鉴赏咏花诗词的同时,考察历代诗人、词人的不同的创作心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境界,是很有趣味的,这对我们的鉴赏活动也颇有益。
这种创作心态,粗略地看有两大类,一类侧重于表现客观自然,是欣赏自然的活动;另一类侧重于表现主观感情,是感情物化的活动。
前者仍是自然世界的反映,后者则已进入感情世界了,自然的花草仅仅是进入感情世界的媒介罢了。
后者在咏花诗词中佳作最多,价值也更高。
这两大类作品,在艺术境界(诗境)上,又表现出不同的层次。
首先是表现感官感受的“物境”(用传为王昌龄所作《诗格》中语)。
着眼于花卉色香形态的描述,是即目即景、直接感知的形象。
在创作上表现为“巧构形似”,追求审美客体形貌的逼真再现,从中获得感官的快适。
如白居易的《山石榴》诗写杜鹃花的红艳,云:“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焰火欲烧人。
”真是“吟之未终,皎然在目”。
又如章质夫的《水龙吟》状杨花飘飞,同样妙到毫端,云:“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可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我们欣赏这类诗词,比较容易看出其好处,如食雅梨,入口便化。
这些创作,是典型的模仿自然、通过艺术再造自然的活动,以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为乐。
亚里斯多德在探讨艺术创作的自然原因时认为,模仿能使人们得到满足,确实是这样。
不过这种“似”,还仅仅处于“形似”的境界。
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诗也一样,故需要再进一步转向表现审美客体作用于审美主体感官而产生的某种特殊感受,以获得“传神”地再现自然的艺术效果。
如韦庄写白牡丹,全然撇开其形态,只说“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惟觉一庭香”。
初中现代诗《沁园春·长沙》阅读题及答案

初中现代诗《沁园春·长沙》阅读题及答案引导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的阅读题及答案,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①,/层林尽染②;/漫江碧透③/百舸争流④。
/鹰击长空⑤,/鱼翔浅底⑥,/万类霜天竞自由⑦。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1.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毛泽东同志常用旧体诗来反映现代生活的思想感情,这些诗也是现代诗歌,如《沁园春长沙》就是现代诗歌。
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名句、曲子词、乐府等。
它始于唐,盛于宋。
C.“沁园春”是词的词牌,这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这一首词的内容。
D.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可定为中调。
2.词中“看”字可称“领字”,这领起了下文的哪些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两句B.①~④四句C.①~⑥六句D.①一⑦七句3.运用了“词语移用”修辞方法的是( )A.击B.翔C.击、翔D.染4.诗词讲究炼字,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就把春意盎然之景表现了出来。
这节中,这样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判断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独、寒、击、翔B.染、透、争、击C.层、透、翔、问D.万、遍、争、碧5.对下面诗句中词语分析品味正确的一项是( )①“极目楚天舒”,“舒”字既是诗人所见的开阔,又是诗人的心情舒畅,情景交融。
②“独立寒秋”,“寒秋”寓指当时的政治气候。
③“一桥飞架南北”,“飞架”比“横跨”好,在于能形象地写出大桥的动态、结构的宏伟建筑的飞速。
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意思是孔子感叹岁月的流逝,而词中引用则反其意而用之,强调要“只争朝夕”。
⑤“截断巫山云雨”,化用典故,说明人民的魄,为下文神女的“惊”作铺垫。
A.①③④B.②④⑧C.①③⑤D.②③⑤6.从“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想到了杜牧《山行》中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阅读附答案

沁园春·长沙阅读附答案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9.作者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的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试作简要分析。
10.面对美丽的秋景作者为何怅?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意是什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1.层林尽染百舸争流中的染和争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9.从山上选取了林,江面选取了舸,天空选取了鹰,水中选取了鱼来进行描写。
其中林是静景,舸鹰鱼是动景。
层林所处的万山是远景,鱼翔浅底的鱼是近景;此外,写景由上到下,层次分明。
10.(1)诗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及其在其中的万物,自然地想到了万物的主宰者,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而生怅。
(2)主沉浮在这里是指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际上诗人提出了一个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3)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11.染字形象地写出了岳麓山一带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丽美。
沁园春·长沙 阅读附答案

沁园春·长沙阅读附答案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9.作者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的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试作简要分析。
10.面对美丽的秋景作者为何怅?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意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11.层林尽染百舸争流中的染和争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9.从山上选取了林,江面选取了舸,天空选取了鹰,水中选取了鱼来进行描写。
其中林是静景,舸鹰鱼是动景。
层林所处的万山是远景,鱼翔浅底的鱼是近景;此外,写景由上到下,层次分明。
10.主沉浮在这里是指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际上诗人提出了一个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11.染字形象地写出了岳麓山一带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丽美景。
争字让碧绿无尘的江面充满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了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鉴赏编辑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毛泽东在1925年秋写的《沁园春长沙》,意思是正值青年朋友意气风发。
当时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毛泽东同志从1911年到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
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蔡和森、何叔衡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
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这一段描写形象地概括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和其战友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沁园春长沙课后阅读及答案

《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及答案一、基础知识(40分)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10分)沁园春( ) 峥嵘( ) 百舸争流( )携( ) 百侣曾游( ) 橘子洲( )挥斥方遒( ) 浪遏飞舟( ) 怅寥廓( )2.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5分)A.谁主沉浮(主宰) 漫江碧透(表程度,极)B. 峥嵘岁月稠(不平凡) 怅寥廓(怅惘,失意的样子)C.浪遏飞舟(阻止) 激扬文字(抨击、褒扬;激浊扬清)D.挥斥方遒(强健有力) 粪土当年万户侯(以……为粪土,意动用法)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5分)A.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4.对下面的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5分)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A.强大的反动势力试图阻止革命航船的前进,但它终将螳臂当车,可笑不自量。
B.结尾的定格造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表现了革命者决心扭转乾坤的壮志豪情。
C.回顾往昔,以问句收束,即是激励,更是前瞻,气势雄阔而豪迈。
D.虚实相映,激人想象,以游水搏浪之实来写人生奋斗之虚,颇有双关之妙。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A.诗歌在形式上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依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
C.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它始于唐盛于宋。
D.古人按字数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但无论多少字,都分为上下两阕。
二、课内阅读(35分)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丛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沁园春长沙》练习 (含解析)

1.《沁园春·长沙》练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单选题1.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着词人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
B.“怅寥廓”抒发自己的情怀,“问苍茫大地”蕴含着忧思和责任,两句都运用了拟人手法。
“谁主沉浮”暗含以身许国之志。
C.通过对湘江深秋景色的描绘,借景生情,抒发了词人豪迈的革命激情。
D.虚实相映,激人想象,以游水搏浪之实来写人生奋斗之虚,颇有双关之妙。
2.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用“独立”起笔,一方面是实写,另一方面也同下阕的“百侣”相呼应,以便触景生情,从容地展开下阕的回忆。
另外,也奠定了这首词深远、广阔、深沉的基调。
B.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C.“谁主沉浮”,由上文的仰看飞鹰,俯观游鱼,纳闷地寻思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
这句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的青年知识分子激流勇进的精神形象,直接回答了上文“谁主沉浮”的问题。
3.下列句子都是描绘秋景的,与《沁园春·长沙》意境相似的一项是(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字形、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沉浮(fú)遒劲(jìn)萧瑟(xiāo)橘子洲(jú)B.峥嵘(zhēng)磅礴(bó)愁怅(chóu)沁园春(qìn)C.沧茫(cāng)遏制(è)逶迤(wěi)岁月稠(chóu)D.百舸(gě)碣石(jié)寥廓(kuò)竞自由(jìng)5.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鹰击长空,鱼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沁园春·长沙

《登高》唐·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中秋月》宋·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天净沙· 秋思》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鉴赏语言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 字摹出了群山叠嶂之态,“遍”字绘出了红色 的彻底,“漫”字写出了江水满溢之状,“争” 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用“击”而不 用“飞”,准确地表现了雄鹰矫健翱翔的姿态; 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 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
创作背景
《沁园春· 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秋所作。长沙是毛泽东人格形成的地方,长 沙也是中国农村革命的发源地,是毛泽东初期革命活动的中心。1911年,毛泽 东来到湖南长沙第一师范。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通过与同学畅谈人生国事, 毛泽东更清晰地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 1917年,毛泽东组织新民学会,抱着救国救民的理念。开展了早期的社会活动, 通过在社会中的磨练,他接受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1920年,毛泽东 再度返回长沙,那时他已经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1922年,毛泽东在安顺 曾经组织过工人补习学校,同年又领导过长沙土木工人罢工,促进了湖南省总 工会的成立,后来被通缉,在1925年又辗转回到湖南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1925年春夏,他回乡养病时组织农民运动,后又遭湘潭县团防局缉拿。8月28 日,毛泽东在韶山共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掩护下,摆脱了敌人的追捕,经长 沙等地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毛泽东重游了学生时代常游的岳 麓山、橘子洲等地。时值而立之年的他,站在橘子洲头,毛泽东回忆自己的前 半生,回忆起1911~1923年在长沙求学生活和社会活动,想起其间发生的辛 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惨案、国共合作的领导权之争,感慨之余,写下这首 词,展现出作者的激情壮志和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沁园春·长沙练习

一、单选题1.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携带(*1旨)B.上阕(ju 普)C.惆怅(chdng )D.百侣(10)峥嵘(zheng ) 阻遏1) 寥廓(8口6) 橘子洲(jU ) 【答案】A2.下列诗句节拍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B.不管/风吹浪打,胜 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C.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答案】D3 .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 )A. “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
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 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
C.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和拟人。
D.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是对偶和借喻。
【答案】B4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 乐府等。
B. “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 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 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D.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 歌。
【答案】D5 .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象是染过一样。
B. “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
挥洒自如,一 看护&皿) 挥斥方遒(qiU )镌刻(juGn ) 百舸争流(g 爸) 潜力(口片心 慷慨激昂(kdi )点都不吝惜。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长沙》阅读答案
《沁园春·长沙》阅读答案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丛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请概括选文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________、________。
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让你给这首词配乐朗诵,你会选择哪一首曲目?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的第四句到第十句,描写了湘江大自然的寒秋景色。
一个“________”字,领起了下文景色的描写。
写景层次分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写来;远眺、近看、仰视、俯视、上下、高低、动静结合,写出了寒秋中国江山呈现的美丽画面和万物在
寒流里争取生存自由的斗争情景。
请仔细体会揣摩。
5.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结构上起________作用。
6.你认为哪些词句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7.结尾三句,如果让你写一段话表达出作者的豪情壮志,你会怎样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