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中学生厌学心理咨询案例报告1
厌学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厌学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厌学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篇一」抑郁症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一、基本情况:姓名:小S 性别:男年龄: 14 性格特征:为孤僻、沉默,对什么都缺乏兴趣,随意性很强。
二、主要问题1、学习成绩很差,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纯属应付。
学习表现得很盲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难以跟上老师的节奏,从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他知道答案)。
2、自身的生活也很没有规律,生活懒散,自己的物品总是随意摆放。
晚上就寝后,很难入睡(有时会到户外走动),起床却很早。
3、班级或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他从不主动参加,有时还有抵触、急躁的情绪。
4、没有朋友和要好的同学,通常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常常会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发呆。
5、经常会用不同于常人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易走极端。
对有些问题会越想越严重,甚至深陷其中,具有较严重的偏执性。
6、喜欢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翻看别人的物品。
班级同学把他当小偷,总是躲的远远的,不愿和他交往。
三、背景资料1、家庭情况父母都有比较稳定的工作,家庭收入不错。
读初中以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对其溺爱有加。
初中以后,其父亲经常外出,难得回家,这种稳定的家庭成员关系被打破。
经常单独和母亲生活在一起,逐渐变得不愿和父亲交流。
一个人的时候总是躲在某个角落看书或胡思乱想,上课注意力也不能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很快。
而他的几个哥哥、姐姐成绩一直都很好,他父母也经常以他们为例数落他,责怪他不争气,他慢慢变得话少了。
2、个人成长历程小S身体状况一般,小学时成绩中等,无明显心理障碍。
从中学开始,由于学习任务加重,他的学习开始成绩下滑,但这时尚能够坐在教室里听课,尽管注意力已不集中。
作业能按时完成,但质量很低。
小S平时极少和老师、同学交往。
当有同学惹他的时候,开始忍着,后来会想尽一切办法报复,把别人的好东西弄坏或偷偷的扔掉,和周围的人关系搞得很僵。
3、学校教育小S原校是以升学率为主要目标。
不允许有学生影响学校教学的现象出现。
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案例分析报告引言:学生厌学是当前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帮助这些厌学的学生重新树立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本文通过分析某位厌学学生的个案,探讨了他所面临的问题、背后潜在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心理辅导方案。
一、个案描述该学生名叫小明,是一名初中二年级的男孩。
他曾经是班级里成绩优秀而活跃开朗的一员,但近几个月来,他开始表现出明显的厌学情绪。
在课堂上,他总是三不五时地走神、打瞌睡;完成作业时常常草率马虎;参与课外活动也大大减少。
担任班主任教师发现并关注到这一情况后,及时与小明进行了面谈,并联系家长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二、问题分析1. 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小明表示最近对于大部分科目都感到无聊,缺乏动力去学习。
他认为课堂上的知识和教材与生活脱节,缺乏实用性和趣味性。
2. 过高的学业压力另一方面,小明经常抱怨作业太多、考试频繁。
他感到自己无暇顾及兴趣爱好和休闲娱乐活动,生活完全被学业填满。
3. 缺乏自信和归属感小明还提到自己在班级中的定位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对学习的冷淡态度,他逐渐失去了原有的优秀形象,在同龄人中处于较为尴尬的处境。
这使得他产生了自卑感和对集体归属感的缺失。
三、心理辅导方案1. 培养学科兴趣针对小明对很多科目都感到无聊的情况,可以通过开展个性化教学活动,将实际应用与知识点结合起来,增加学科内容的趣味性与实用性。
例如,引入互动游戏、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教学;组织座谈会或邀请行业专家做主题讲座等形式拓宽视野。
2. 解压缓释学业压力为了帮助小明缓解过高的学业压力,可以与班级其他同学共同合作开展更多群体项目,减少个人独自承担任务的负担感。
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特点和能力设置合理作业负荷,并提供一定的时间管理技巧,使他们兼顾课程以外的活动。
3. 建立自信和集体归属感针对小明在班级中感到自卑和孤立的问题,班主任可以组织团队游戏、分组讨论等活动,增加集体协作意识;同时鼓励小明坚持参与社团或俱乐部等学校文化建设项目,培养他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自尊心。
厌学心理辅导案例
厌学心理辅导案例针对厌学心理的辅导案例如下:案例一:一名13岁初一的男孩,不愿意去学校。
在妈妈的生拉硬拽下才去。
后来经过辅导,孩子逐渐回到了学校,和妈妈达成了共识。
案例二:一名18岁的大一男孩,表现出叛逆、抑郁和休学的现象。
他在游戏和亲子关系方面都存在问题。
经过辅导,孩子主动调整作息、做家务,亲子关系也变得温暖顺畅。
案例三:一名15岁的初三女孩,遭遇校园冷暴力,感到抑郁并休学。
她与妈妈的关系疏离,妈妈感到焦虑无助。
经过辅导,妈妈放下了焦虑,孩子也开始敞开心扉,表达一些内心的想法和感受,母女关系逐渐亲密好转。
针对厌学心理的辅导方法可以包括:1. 找到厌学的原因: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他们厌学的原因。
可能是学习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方面的问题。
2. 建立信任关系: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让他们感受到被关心和理解。
这有助于打开学生的心扉,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 制定个性化方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
这可能包括学习方法的指导、心理疏导、人际关系协调等方面。
4. 家庭支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家庭背景和亲子关系,帮助家长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学习和发展。
5. 激发学习兴趣:尝试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让他们重新找回学习的乐趣。
例如,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组织课外活动等。
6. 持续关注和调整方案:对学生的辅导过程进行持续关注和调整方案,以适应学生的变化和发展。
同时也要注意跟进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厌学的孩子重新找回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成绩和自信心,建立积极的学习心态和行为习惯。
同时也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心理辅导案例分享对一例有厌学情绪学生的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案例分享对一例有厌学情绪学生的心理辅导背景介绍:小明(化名)是一名初三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下滑,父母对他加压很大,同时他自己也对学习感到厌倦和无助。
这种情绪导致他对上学变得抵触,无法集中注意力,成绩更加下滑。
开始阶段:建立信任和倾听在开始阶段的心理辅导中,我以建立信任和倾听为重点,与小明进行一对一的私密谈话。
我告诉他我是一个与他完全没有关系的人,可以保证绝对的保密性,他可以毫无顾虑地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
我还向他表示我会尊重他的意愿,不会强迫他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
小明一开始还保持着警惕和抵触的态度,但我通过温和的态度和耐心的倾听,逐渐赢得了他的信任。
我询问了他在学习方面的问题,帮助他识别他对学习的厌倦和无助情绪。
问题探索阶段:理解和分析问题在问题探索阶段,我的目标是帮助小明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他对学习的厌倦情绪。
我通过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他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问他是否能描述出学习厌倦的原因。
小明表达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学习压力大、学习内容无趣和学习方法不当。
针对学习压力,我为他介绍了一些压力管理技巧。
我教给他如何设立合理的目标并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教给他放松和调整情绪的方法,比如深呼吸和身体放松练习。
针对学习内容无趣,我帮他找寻学习的乐趣所在。
我鼓励他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方式,如用图表来帮助记忆,与同学一起小组学习等。
我还为他提供了一些有趣的学习资源和视频,以激发他对学习的兴趣。
针对学习方法不当,我进行了一对一的辅导。
我向他介绍了一些高效的学习方法,比如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掌握好学习的节奏和环节等。
我还帮助他制定了一个个人学习计划,以帮助他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
解决方案阶段:制定行动计划在解决方案阶段,我与小明一起制定了一个行动计划,以帮助他克服学习厌倦情绪。
该行动计划包括以下几点:1.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我鼓励小明思考他希望在学习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帮助他设立具体的目标。
厌学心理辅导案例
案例一:小明,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
最近一段时间,小明对学习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不愿意去上学,每天早晨起床后都磨磨蹭蹭,拖延时间,甚至有时候会假装生病不去上学。
家长和老师多次劝说无效,感到非常无奈。
辅导过程:1. 建立信任关系:首先,心理辅导师与小明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通过倾听小明的心声,了解他的烦恼和困扰。
2. 分析原因:经过了解,发现小明厌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学习压力大,课程繁重,作业多;二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经常被老师和家长批评;三是与同学关系紧张,感到孤独无助。
3. 制定解决方案:针对小明的问题,心理辅导师制定了以下解决方案:(1)调整学习方法:帮助小明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提高自信心:鼓励小明多参加课外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自信心。
(3)改善人际关系:教导小明如何与同学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家庭支持:引导家长关注小明的心理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减轻学习压力。
4. 跟进辅导:在一段时间的辅导后,小明的学习态度有所改善,但仍需持续关注和辅导。
心理辅导师定期与小明沟通,了解他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及时调整辅导方案。
案例二:小红,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
小红原本是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但在升入高中后,由于课程难度加大,她开始感到学习压力巨大,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
她开始逃课、旷课,甚至考虑辍学。
辅导过程:1. 建立信任关系:心理辅导师与小红建立了信任关系,通过倾听她的心声,了解她的困扰。
2. 分析原因:经过了解,发现小红厌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课程难度加大,学习压力大;二是对未来的规划不明确,缺乏目标感;三是担心自己无法适应高中生活,害怕失败。
3. 制定解决方案:针对小红的问题,心理辅导师制定了以下解决方案:(1)调整心态:帮助小红正确看待学习压力,学会调整心态,面对挑战。
(2)明确目标:引导小红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厌学心理咨询案例
厌学心理咨询案例学生小明,15岁,是一名初三学生。
最近,他的学校老师和家长发现他对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成绩也在下降。
他的父母开始担心他的学习状态,于是带他来到心理咨询师处进行咨询。
在咨询中,小明透露出了他对学习的厌恶和抵触情绪。
他表示自己觉得学习很枯燥,对学校的课程和考试感到压力很大,没有学习的动力。
他还表示,自己觉得学习没有意义,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也不知道未来要做什么。
经过一番深入的交谈,心理咨询师发现小明的厌学情绪并非来自于对知识本身的厌恶,而是源自于对学习方式和目标的困惑。
小明在学习中感到枯燥无味,主要是因为学校的教学方式单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让他产生了学习疲劳感。
另外,小明对未来的迷茫也让他对学习失去了动力,他觉得学习没有方向和目标,所以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
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小明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开始思考如何改变自己的学习状态。
咨询师建议小明可以尝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比如通过参加兴趣班、阅读书籍、参加社会实践等方式来丰富自己的学习体验,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同时,咨询师也鼓励小明多和家长、老师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困惑和需求,寻求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和调整,小明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态度。
他开始尝试新的学习方式,参加了一些兴趣班和社会实践活动,发现学习也可以很有趣。
他和家长、老师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得到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在咨询师的指导下,小明逐渐树立了自己的学习目标,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他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逐渐恢复,成绩也开始有了明显的提升。
通过心理咨询,小明逐渐走出了厌学的困境,重新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他学会了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来丰富自己的学习体验,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未来规划。
同时,他也学会了和家长、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心理咨询在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提醒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厌学心理研究案例
厌学心理研究案例引言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普及和重视,学习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人群出现了厌学心理,表现出对学习的不愿和抵触情绪。
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个体的学业成绩和职业发展,更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对厌学心理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案例一小明,一名12岁的初中生,自从升入初中后,他开始表现出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在家长要求他完成作业时,他总是推三阻四,甚至偷偷把作业藏起来。
在学校的考试中,小明的成绩逐渐下滑,老师和家长都对他的情况感到担忧。
经过对小明进行问卷调查和心理测试后,发现他在学习厌恶者评定量表中得分较高,同时还表现出焦虑和自卑的倾向。
二、案例二小芳,一名大学生,虽然一直是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但最近却出现了对学业的厌倦情绪。
她经常抱怨自己所学的专业无聊,对未来的工作充满焦虑,甚至有失眠的情况发生。
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小芳逐渐表达了她对学业的抵触情绪,认为自己受到了外界学术压力和社会期许的影响,导致她对学习产生了厌恶情绪。
三、案例分析以上两个案例都体现了不同年龄段学生出现的厌学心理,表现出了对学习的抵触情绪,并出现了焦虑和情绪问题。
综合分析这两个案例的表现,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原因。
学业压力过大是导致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受到了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学业压力,导致他们产生了逃避学习的心理。
学习内容的无趣和对未来就业的焦虑也是诱发厌学心理的原因之一。
四、心理干预针对厌学心理,心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家长和老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选择,避免过分的学习压力。
学校和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多元化学习方式和兴趣培养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
对于已经出现厌学心理的学生,应该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的方式,引导学生调整学习心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帮助其重拾学习的热情。
五、结论厌学心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都可能会受到其影响。
一例厌学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文章(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文章类型:案例分析报告文章题目:一例厌学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姓名:身份证号:所在省市:所在单位:一例厌学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摘要:中学生刘某因学业压力引起焦虑抑郁情绪,并在错误认知的支配下停学在家,不愿上学。
咨询师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属厌学心理。
并运用合理情绪疗法,通过4次咨询使刘某基本恢复了心理健康。
刘某在咨询结束后自感状态良好,能正常上学,母亲的反映和心理测验结果均显示咨询效果良好。
一、一般资料1、求助者:刘某,男,13岁,初一学生,系独生子。
身高1.60左右,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史。
父母均为一般职员,大专文化,和奶奶同住,家族无精神病史。
2、身体状态:饮食正常,晚上迟迟不能入睡,早上起得晚。
3、社会功能:人际交往正常,但不愿去学校。
4、心理测验:1)SCL—90:总分:156,抑郁:2.1,焦虑:2.5,其余因子分均小于1.8。
2)SDS:标准分57; SAS:标准分62。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1、主诉:中学作业多,数学自己又听不懂,感到很有压力。
感到上学没意思,不想上学了,希望父母给他转学,到初中毕业时上个中专。
2、个人陈述:小学时感觉特好,上初中后不一样了,作业多,每天晚上要做作业,玩的时间也少。
上学压力大,不想上了。
真羡慕那些坏学生,没有压力。
我从小学同学那知道,我们学校比其他学校作业要多。
我们不会做的题老师从来不讲,她把答案给各个组长,让组长改我们作业,然后组长之间相互改。
数学完全听不懂,别人都能听懂,就我听不懂,我想我是学不好数学了。
小学时妈妈好让我学奥数,数学基础没打好。
我想现在就上中专学厨师,然后有工作,可以看自己喜欢的书。
历史、小说类的都喜欢。
我作文还可以。
历史没复习考了全班第一,同学们都挺震惊的。
在家就打打游戏听听歌,有时也挺无聊,觉得没意思。
心里难受了就出去转一下。
晚上睡不着,是在想“到底怎么办”,我妈说办不了初中毕业证,那我就想转学也行,反正不想去这个学校。
一例厌学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一例厌学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厌学是指:对于学习的内容或学习环境产生强烈反感、厌恶情绪的状态。
本文将介绍一位14岁男生的厌学案例,其进行了心理咨询,并在咨询师的帮助下成功克服了厌学心理。
主访人基本信息•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14岁•学历:初中一年级•就读学校:XX学校主访问题张三的家长反映,张三在上初中后,对于学习产生了极强的厌恶情绪,表现为抵触上课、听讲、自主学习等行为。
考试分数不尽如人意并且逐渐下降,导致家长对于孩子的心态和未来感到担忧,因此希望能够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咨询过程第一次咨询:情绪宣泄在第一次咨询过程中,张三主动表达了自己对于学习的厌恶情绪,对于上课及听讲十分反感,感觉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行动上也变得非常消极。
针对张三的状态,咨询师主要进行情绪宣泄、情绪倾诉和体验式咨询。
张三通过情绪宣泄让自己感受到咨询中的温暖和理解,同时也让自己有了情绪倾诉的渠道。
第二次咨询:厌学原因分析在第二次咨询中,咨询师会关注学生的厌学原因,明确问题所在。
经询问得知,张三上初中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他觉得无法适应,并且对于上课的教育模式和课上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非常不满意。
这些因素引起了厌学情绪。
第三次咨询:问题解决在第三次咨询中,咨询师和张三一起分析了学习环境和自身的问题,明确了学生自身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和擅长的科目,并且赞扬了其优越的认知能力。
同时,鼓励张三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学习。
咨询师还给张三提供了几个学习方法,如如何认真听讲、笔记、做自测等方法,以此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目标,逐步摆脱厌学情绪,迎头赶上。
咨询效果在经历了三次咨询以后,张三的学习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成绩持续提升,同时也主动沟通和交流,客观、积极地参与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讨论中。
张三的母亲表示,她的儿子现在看起来自信开朗,在完成作业和学习上也更加自律。
通过张三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厌学的产生是因为学生对于学习环境和教育模式的不适应。
学校应该关注学习方式和课程设置,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度的提升,让学生学习成为一种愉悦的事情。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厌学(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李,男,16岁,某中学高一学生。
从小学习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和家长的喜爱。
然而,进入高中后,小李的学习成绩逐渐下滑,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出现了厌学的情绪。
他经常感到焦虑、疲惫,甚至不愿意去学校。
在家长的强烈要求下,小李接受了心理咨询。
二、案例分析1. 原因分析(1)学习压力:高中阶段,学习任务加重,小李难以适应。
面对大量的作业和考试,他感到压力巨大,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2)人际关系:小李性格内向,不善与人沟通,与同学、老师的关系紧张。
这让他感到孤独、无助,进一步加剧了厌学情绪。
(3)自我认知:小李在高中阶段,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对自己的期望过高,导致心理负担加重。
当现实与期望不符时,他产生了挫败感,进而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2. 心理健康问题(1)焦虑:小李经常感到焦虑,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害怕面对考试。
(2)抑郁:小李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情绪低落,甚至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3)自卑:小李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认为自己无法适应高中生活,从而产生自卑情绪。
三、心理干预措施1. 建立信任关系:心理咨询师与小李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让他感受到关爱和支持。
2.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小李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1)识别不合理信念:引导小李认识到自己对学习的过度担忧和不合理信念,如“我必须取得好成绩”、“别人都瞧不起我”等。
(2)重构合理信念:帮助小李建立合理的信念,如“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不是为了取悦他人”、“失败是成功之母”等。
3. 情绪管理:教授小李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帮助他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4. 人际关系改善:引导小李学会与人沟通,改善与同学、老师的关系。
(1)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小李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2)心理剧:通过心理剧,让小李在表演中体验和理解他人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
5. 自我认知提升:帮助小李树立自信心,正确认识自己。
(1)优势识别:引导小李发现自身的优点和特长,增强自信心。
厌学心理咨询案例
厌学心理咨询案例
小明,一个15岁的初中生,最近在学校表现出了明显的厌学情绪。
他的成绩
一直不错,但是最近却变得越来越不愿意上学,经常找各种借口请假。
他的家长非常担心,于是决定带他去心理咨询师那里寻求帮助。
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小明逐渐敞开心扉,讲述了自己的烦恼。
原来,小明
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他在学校里遇到了一些同学的欺凌和排挤,导致他对学校产生了厌恶情绪。
他觉得自己无法融入集体,也无法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和尊重,因此对学校产生了厌倦情绪。
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小明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并学会了如何应对。
心
理咨询师通过倾听、理解和引导,帮助小明建立了自信心,让他明白自己并不孤单,也不是无助的。
同时,心理咨询师还教给小明一些缓解厌学情绪的方法,比如通过参加兴趣班、和老师同学沟通交流、参加集体活动等,让小明逐渐找到了学校生活的乐趣。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小明的厌学情绪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他重新找回了
学习的动力,也逐渐融入了学校的集体生活。
他的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家长对他的变化感到非常欣慰。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厌学并不是孩子不愿意学习,而是一种心理问
题的外在表现。
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和老师应该引起重视,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心理咨询师能够通过专业的引导和帮助,帮助孩子找到问题的根源,并给予有效的解决方法,让孩子重新找回学习的动力和自信心。
总之,对于厌学心理问题,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爱,及时寻求
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帮助孩子走出困境,重新热爱学习,健康成长。
厌学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厌学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第一篇:厌学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厌学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一、个案的基本数据姓名:小X 性别:男出生日期:年龄:15岁外貌特征:身体发育正常,身材瘦小,皮肤偏黑,头发遮住眼睛,平时不太讲话,也没有特别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
二、研究目的1、我校高中生都是踏着最低录取分数线进校的,所以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学习习惯都不是很好,甚至学习态度也不端正。
因此如何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是我们老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帮助个案找到奋斗的目标,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三、个案背景资料1、家庭情况:父亲46岁,经营服装小店;母亲46岁,协助父亲开店。
父母因为做生意,家庭环境不错,所以薛小X从小衣食无忧,觉得生活没有目标,想要什么东西父母都可以满足他,所以学习对他来说既没兴趣又没有用处,因此有种“读书无用论”的想法。
加上父母也没有一定让他考上大学的想法,觉得只要高中毕业就好,然后继承家业,也是能养活自己的。
由此无论是孩子自己还是家长都没有重视学习,导致学生更没有上进心。
2、受教育情况:小X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习成绩属班级中等水平,在中考时以404分的成绩考入我校,当时录取分数线是400分。
据他自己所描述是发挥正常,所以入校成绩在班中排名也是中等,由于他性格内向不太喜欢与其他同学交流,所以从小学到高中都没有担任班干部的职务。
3、家长的期望:顺顺利利拿到高中毕业证书,找份工作养活他自己。
四、教师观察1、小X自进校以来,一直处在“被人遗忘的角落”,无论是班级活动还是同学间的聚会,他都很少参加,久而久之同学们和他的交流越来越少,他也越发的孤僻,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平日下课时见他不是发呆就是睡觉。
2、该生的个人自理能力较强。
我校是寄宿制高中,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个人卫生情况要求特别高,作息时间控制也是相当严格,而他对于这些都能完成的较快较好,从不拖班级或寝室的后腿。
3、小X上课的表现就差强人意了,虽然不和别人讲话,但是一上课他就没精神,眼神迷离,不一会就梦周公了。
心理咨询青少年心理问题案例分析之厌学
心理咨询青少年心理问题案例分析之厌学厌学是指孩子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不愿意主动去学习或者没有学习热情,给父母和老师带来困扰。
心理咨询的目的在于帮助青少年克服厌学问题,找到导致厌学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解决办法。
以下是一例心理咨询青少年厌学问题案例分析:案例背景:小明是一位初中生,自从上了初中,他开始出现明显的厌学和消极情绪。
成绩下滑、追求学习的热情消失不见,经常逃课或者上课走神,对老师的讲解也不太关注。
父母和老师对此非常担忧,希望通过心理咨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问题分析:1. 社交压力:小明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很高的期望,但在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时感到压力,导致出现厌学情绪。
2. 学习动机缺失:小明对于学习的目标和意义没有清晰的认知,缺乏自我驱动力,从而出现对学习的厌倦感。
3. 学习方法不当:小明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进一步加剧了他的厌学情绪。
4. 家庭环境影响:家长对小明的学习给予过多的干预,让他感受到了压力,无法自主地进行学习,进而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解决方案:1. 建立积极学习氛围:家长和老师可以与小明进行积极沟通,鼓励他通过努力和进步来评价自己的学习,并与他分享学习的乐趣,为他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2. 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帮助小明认识到学习对他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使他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努力的动力。
3. 提供适合的学习方法:与小明一起探索适合他的学习方法,例如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培养他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 减少干预和压力:家长要给予小明适当的自主学习空间,减少对他学习的干预和过多的期望,以形成自我学习的动力。
预期效果:经过心理咨询师的指导和家长、老师的支持,小明的厌学情绪逐渐得到缓解。
他开始主动去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并且渐渐恢复了对学习的热情。
在家长和老师的鼓励下,他的学习成绩也开始有了明显的提升。
结语:心理咨询在帮助青少年解决厌学问题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厌学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享
厌学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享大多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一定程度的艰难和挫折,其中之一就是对学习产生厌恶甚至抗拒的情绪。
这种厌学现象不仅给学生自身带来困扰,也给教师和家长们带来了不小的头疼。
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这些厌学的学生走出困境,心理辅导在这个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
背景介绍李明(化名)是一位初中二年级的男孩,他平时表现积极活泼、善于交流,在班级中也颇受同学和老师们的喜欢。
然而,在过去几个月里,李明逐渐变得沉默寡言,并且对上课提问不愿搭理。
他对于完成作业也漠不关心,甚至经常忽略老师的纪律要求。
由于这样的变化引起了教师和家长们的关注,李明被推荐进行了心理辅导。
问题分析在与李明进行初步接触后,心理辅导师发现他并没有认真思考自己良好表现背后可能存在的原因,而是寄希望于象征性地改变一下自己的学习环境来解决问题。
这种不负责任、消极的态度表明李明已经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需要辅导者通过与他沟通找到根源。
案例分享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心理辅导师通过与李明的多次交流得知,他平时学习基础一直很扎实,并且在班级竞赛中也有过出色的表现。
但是,在最近几个月里,由于班级成绩逐渐提高和其他同学夸奖所带来的不断压力,让李明产生了彷徨和迷茫。
情感支持针对李明的情感困扰,心理辅导师首先给予了他有效的情感支持。
辅导师鼓励李明相信自己并放下必须立刻取得成就的强迫想法。
同时,在适当引导下,让他向教师和家长们倾诉内心真实感受,并积极寻求帮助和支持。
认知重构紧接着,在有效地增加理解和信任之后,心理辅导师引导李明开启了认知重构的过程。
首先,辅导师与他一起回顾过去取得的成功经历,并提醒他这只是成长过程中的一小部分挫折,不应该否定整个学习历程。
其次,辅导师让李明意识到完美主义思维模式对于自身学习产生的压力和焦虑。
目标设定为了帮助李明走出厌学困境,心理辅导师和他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目标。
目标包括:1.调整自己对于学习成绩和竞争的期望;2.积极寻求家长和老师们的支持与沟通;3.培养合理科学的时间管理和学习计划。
一例中学生厌学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中学生厌学心理治疗案例报告摘要:本校初中男学生靳某,语文课堂在全体学生面前受到教师的指责,内心受到伤害,产生了厌学心态。
我作为班主任经过收集靳某的基本资料,与靳某及家人商定了阶段性的治疗目标,我主要运用认知疗法、系统脱敏法等方法进行心理治疗,效果明显。
一、基本情况靳某,男,16岁,汉族,八年级学生,与父母同住。
父亲经营一家农副产品加工厂,家庭美好和睦。
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独生子,足月顺产,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
六岁上学前班,深得老师们喜爱。
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团结同学,尊敬老师,各方面表现都好,在老师和家长眼里是好学生、好孩子。
身体健康,未患过重大疾病。
二、个案主体描述。
在1个月前的一次上课思想开小差,被语文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因答非所问惹得同学们听后哄堂大笑,被老师严厉批评,当时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脸涨红,心怦怦乱跳。
放学回家后收拾书包看到语文课本及作业本时,就感觉紧张害怕、心发慌,隔一日上语文课时,出现心慌胸闷,出虚汗,老师让同学送回家,父母看此情况十分不放心,带其到医院检查,各项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
此后只要提起与上语文课有关的事就很不舒服,情绪低落,感觉气不够用,如果不去上语文课,则一切如常。
希望能够像其他同学一样正常学习,求助我帮助他克服对上语文课的厌烦心理。
班主任观察: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发现,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
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自如,但在谈到上语文课的事情时,情绪明显焦虑。
家长反映:靳某从小活泼外向,讨人喜欢,但自尊心比较强,接受不了别人的批评。
自从被语文老师批评后,一提起上语文就不高兴,身体不舒服,能在家学习。
根据心理测试和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但由于个人感情受挫,情绪不稳定,导致外部环境适应不良,学习成绩下降。
一例中学生厌学心理咨询案例报告1
一例中学生厌学心理治疗案例报告摘要:本校初中男学生靳某,语文课堂在全体学生面前受到教师旳指责,内心受到伤害,产生了厌学心态。
我作为班主任通过收集靳某旳基本资料,与靳某及家人商定了阶段性旳治疗目旳,我重要运用认知疗法、系统脱敏法等措施进行心理治疗,效果明显。
一、基本状况靳某,男,16岁,汉族,八年级学生,与父母同住。
爸爸经营一家农副产品加工厂,家庭美好和睦。
经具体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独生子,足月顺产,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
六岁上学前班,深得老师们爱慕。
上学后学习成绩始终较好,团结同窗,尊敬老师,各方面体现都好,在老师和家长眼里是好学生、好孩子。
身体健康,未患过重大疾病。
二、个案主体描述。
在1个月前旳一次上课思想开小差,被语文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因答非所问惹得同窗们听后哄堂大笑,被老师严肃批评,当时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脸涨红,心怦怦乱跳。
放学回家后收拾书包看到语文课本及作业本时,就感觉紧张胆怯、心发慌,隔一日上语文学时,浮现心慌胸闷,出虚汗,老师让同窗送回家,父母看此状况十分不放心,带其到医院检查,各项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
此后只要提起与上语文课有关旳事就很不舒服,情绪低落,感觉气不够用,如果不去上语文课,则一切如常。
但愿可以像其他同窗同样正常学习,求助我协助他克服对上语文课旳厌烦心理。
班主任观测: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发言声音清晰,意识清晰,接触交谈发现,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旳求助规定。
从进入征询室到论述完毕,都体现得比较自如,但在谈到上语文课旳事情时,情绪明显焦急。
家长反映:靳某从小活泼外向,讨人喜欢,但自尊心比较强,接受不了别人旳批评。
自从被语文老师批评后,一提起上语文就不快乐,身体不舒服,能在家学习。
根据心理测试和对临床资料旳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但由于个人感情受挫,情绪不稳定,导致外部环境适应不良,学习成绩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中学生厌学心理咨询案例报告1 一例中学生厌学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潘曲平发表于:xx-11-18 17:47:33,点击:758,评论(0)一例中学生厌学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单位:华光集团姓名:何芳摘要:孙xx,女,15岁,初中三年级学生,因不愿去上学,在家一个月,前来咨询。
既往无重大疾病史。
性格内向,自卑。
学习刻苦,但感觉太累。
有想通过唱歌实现自己发展的想法。
为家中独女,父亡,与母亲一起生活。
SDS:标准分61分,SAS:标准分53分。
略显抑郁。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经过四次心理咨询后,恢复正常上课,适应环境能力增强,人际交往开始改善。
一、一般资料孙xx,女,15岁,初中三年级学生。
独女,体态正常,无重大疾病史。
10岁时,父亲因车祸死亡。
母亲原是纺织工人,初中文化,四年前下岗,现在在一个体企业工作,母女俩在一起生活,无老人同住。
家族无精神病史。
求助者从小性格温和、内向。
小学阶段勤奋好学、品学兼优,学习成绩优良,曾经是班级前三名。
进入初中后,感到学习有点累,从初一下学期,学习成绩有所下降,虽不算太差,但自己觉得不如以前,对自己很不满意,所以更加努力地学习,成绩基本稳定。
到初三后,物理、化学课开设以来(该学校初中四年制),更觉压力增大。
期中成绩中等,自己觉得不好,有不上学的想法,母亲知道后,及时与班主任联系,共同开导、做工作后,消除了不上学的念头,坚持了下来。
春节后开学时,又不愿上学,经家长、老师劝说,断断续续上了两周,以后不再上学,劝说无用。
不上学在家这段时间,主要做的事就是看电视,母亲安排的家务活也能帮着干,但与母亲的交流很少主动。
最近,母亲发现她看的电视多是文艺节目,并且常拿着某普通中等艺术的招生宣传资料看,母亲问时,她说想去学唱歌,也许将来能有出息。
母亲觉得不现实,劝说又无效,就带其前来咨询。
心理测验结果:1、抑郁自测量表:标准分61分。
2、焦虑自测量表:标准分53分。
二、主诉求助者称“自己很想学习好,可成绩一般,学习太累了,压力太大。
学习不好总觉得没希望,对不起母亲。
”“也许学唱歌将来能有出息。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母亲主诉:孩子总说学习太累,感觉压力大,觉得自己学不好,不愿意上学,只想通过学习唱歌将来好有出息。
孩子言语较少,但母女见能正常沟通。
班主任及同学反映:性格内向,不主动与人交往。
情绪低落,成绩不如以前,有厌学情绪。
咨询师观察到,求助者衣着朴素、整洁。
情绪低落,不愿讲话,头始终低垂,有问能答,反应正常,但回答问题语言较少、声音偏低,自卑。
四、评估与诊断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性格内向,自卑,有抑郁情绪。
因感觉学习压力太大而不愿意上学,持续时间一个月。
不上学在家时情绪较好,谈话反应正常,无躯体不适。
结合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史、精神病家族史排除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心境障碍等。
该求助者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最终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五、咨询目标的制定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家长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善抑郁情绪,改善交往,恢复正常学习和生活状态。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改变认知方式,完善求助者个性,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模式,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认知行为治疗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回避学习、抑郁及人际关系不和谐。
造成这些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求助者对社会认知的偏差和不合理造成的。
由于对学习的错误认知,导致对学习的不适应,进一步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感到前途渺茫,从而产生另寻出路的想法。
加之求助者性格内向,导致抑郁,兴趣减退,促使其封闭自己,进而影响到认知,使其心理和行为的异常强化,形成恶性循环。
只要从根本上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认知,就能使其心理和行为改变,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2、双方的责任、义务:(1)求助者的责任:a.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b.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c.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2)求助者的权利:a.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b.有权利了解治疗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c.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d.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e.对治疗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求助者的义务:a.遵守咨询治疗机构的相关规定;b.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治疗方案;c.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4)咨询师的责任:a.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b.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c.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如有例外情况,要给予说明。
(5)咨询师的权利:a.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b.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c.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6)咨询师的义务:a.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b.遵守咨询治疗机构的相关规定;c.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治疗方案;d.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每次60元。
心理测验收费:抑郁自测量表:20元焦虑自测量表:20元七、咨询过程咨询阶段大致分为:(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2)心理帮助阶段;(3)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第一次目的:(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了解基本情况。
(3)抑郁与回避行为的临床评估,有关心理测验。
(4)确定主要问题,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过程:(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进行摄入性谈话,详细了解病史,收集来访者资料。
(3)心理测验:SDS、SAS(4)将测验结果反馈给家长及孩子,并进行初步问题分析。
(5)布置咨询作业:在家每天主动跟母亲交流不少于30分钟。
第二次目的:(1)加深咨询关系。
(2)明确诊断,与求助者讨论建立咨询目标。
(3)认知行为干预。
方法:会谈、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过程:(1)反馈咨询作业;基本顺利完成,初步感觉到主动交流带来轻松心情。
(2)肯定她的这种感觉,并进一步分析人际交往在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重大作用。
(3)教会求助者身心松弛训练。
(4)布置咨询作业:a放松训练:每天至少一次,每次20分钟。
b主动找一、二位要好的同学进行交谈。
c搜集资料并寻找答案:学习成绩好坏能决定人的一生命运吗?第三次目的:(1)学会合理评价。
(2)加强师生、同学、亲子交流。
(3)增强信心。
方法:会谈、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过程:(1)反馈咨询作业:a找同学交流后,有轻松感和亲近感。
肯定她的感觉并帮助进一步树立信心。
b通过资料及思考,初步认识到文化课成绩重要,但不是成功的唯一因素。
强化这一认知,树立“合理观念”。
(2)再一次放松训练。
(3)布置咨询作业:a继续放松训练。
b主动与班主任联系,交流思想。
第四次目的:(1)巩固咨询效果。
(2)增强信心。
(3)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认知行为治疗一例中学生厌学心理治疗案例报告摘要:本校初中男学生靳某,语文课堂在全体学生面前受到教师的指责,内心受到伤害,产生了厌学心态。
我作为班主任经过收集靳某的基本资料,与靳某及家人商定了阶段性的治疗目标,我主要运用认知疗法、系统脱敏法等方法进行心理治疗,效果明显。
一、基本情况靳某,男,16岁,汉族,八年级学生,与父母同住。
父亲经营一家农副产品加工厂,家庭美好和睦。
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独生子,足月顺产,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
六岁上学前班,深得老师们喜爱。
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团结同学,尊敬老师,各方面表现都好,在老师和家长眼里是好学生、好孩子。
身体健康,未患过重大疾病。
二、个案主体描述。
在1个月前的一次上课思想开小差,被语文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因答非所问惹得同学们听后哄堂大笑,被老师严厉批评,当时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脸涨红,心怦怦乱跳。
放学回家后收拾书包看到语文课本及作业本时,就感觉紧张害怕、心发慌,隔一日上语文课时,出现心慌胸闷,出虚汗,老师让同学送回家,父母看此情况十分不放心,带其到医院检查,各项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
此后只要提起与上语文课有关的事就很不舒服,情绪低落,感觉气不够用,如果不去上语文课,则一切如常。
希望能够像其他同学一样正常学习,求助我帮助他克服对上语文课的厌烦心理。
班主任观察: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发现,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
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自如,但在谈到上语文课的事情时,情绪明显焦虑。
家长反映:靳某从小活泼外向,讨人喜欢,但自尊心比较强,接受不了别人的批评。
自从被语文老师批评后,一提起上语文就不高兴,身体不舒服,能在家学习。
根据心理测试和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但由于个人感情受挫,情绪不稳定,导致外部环境适应不良,学习成绩下降。
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观察以及了解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器质性精神障碍,重症精神病。
求助者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
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1、被老师批评后引发的情绪不良(抑郁倾向)。
2、学习适应力不良。
3、回避态度。
三、原因分析求助者16岁,是处于青春期的男孩,自尊心比较强,心灵容易受到伤害,且内容容易泛化。
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呵护,形成了我是最好的,别人不能批评我的错误认知。
经历剌激强度较大的负性生活事件,自信心严重受挫。
心理原因:1、个性因素:追求完美,自我要求高。
2、错误观念,认为自己不应该受到别人的批评,一旦老师批评自己就受不了,感觉糟糕至极。
3、对现实问题的误解或错误评价:担心上语文课后不会回答老师的问题,害怕同学们取笑。
4、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被老师批评的事情一直困扰着自己。
四、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1、咨询目标: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善不良情绪,消除求助者对语文课的厌烦,增强学习兴趣,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运用放松技术或积极的自我对话,以降低焦虑水平,改变其完美主义的认知模式;增强其自信心。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挫折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
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2、咨询方案的定制: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系统脱敏法。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外在表现为害怕上语文课,内在却是由于完美主义倾向和缺乏自信等认知因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