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是我们中青年中医传人的责任樊蓥
孔令谦 中医文化传承者
孔令谦中医文化传承者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6年第5期本刊记者梁伟“医之活人,何分中西,其存心一也,愿努力发挥,以期理法臻于至善,达于全球,使病者有所依,必先从教育人才始。
”这是“中国四大名医”之一的孔伯华写给毛泽东信中的一段话。
多年之后,孔医堂创始人、孔伯华中医世家医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孔令谦依然将这句话牢记于心,学以致用。
孔令谦说:“中医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独特之处,在于‘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
从中医学本身来说,时代在变、气候在变、饮食结构在变、人也在变,处方用药也一定要根据这些实际问题而发生变化,这正是中医学有所继承、有所创新和发展的体现。
”儿时的一碗酸梅汤孔令谦祖上原籍山东曲阜。
据《孔子世家谱》载,其祖父孔伯华为孔子第74代孙。
而孔伯华的祖父孔宪高乃光绪八年进士,“既精于文,又精医理”。
孔伯华秉承家学,钻研医道,26岁时到了京城,任外城官医院医官之职。
民国初期,遭遇疫情,孔伯华亲身参与防治疫病,并与同仁编写了《传染病人种证治析疑》十卷书。
此后,孔伯华辞去官医院医官一职,在京悬壶应诊,并名噪京师。
到了上世纪中叶,孔伯华与萧龙友、汪逢春、施今墨被并称为“北京四大名医”。
孔伯华曾为毛泽东主席把脉诊病。
1955年,孔伯华逝世,周恩来亲自担任治丧委员会主任委员,亲往寓所吊唁。
1961年,孔令谦出生,虽然从未见过祖父,但是从家里摆放的祖父和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合影,他知道祖父是德高望重的名医,而父亲和伯父也常常用祖父制定的家训严格要求他。
说到对中医的启蒙教育,孔令谦直言不讳,他说:最初那是一种自豪和炫耀。
我不能说从小就喜欢中医。
幼时,家里总是有很多人找父亲看病,那时孔令谦关注的不是父亲怎么给别人诊疗,而是一些患者出于感谢会带来一些糖果等礼物。
他兴高采烈的拿着糖果去和院子里的小伙伴换弹球,而当有小汽车来接父亲出诊的时候,小伙伴们都会跑来围观,看父亲坐着小汽车远去的刹那,孔令谦幼小的心中充满了自豪。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擦亮中医文化瑰宝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擦亮中医文化瑰宝作者:商陆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9年第11期商陆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中医药博大精深,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燮理调平的“中和观”、养生防病的“未病观”,体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与统一。
助力飞天,航天英雄用中医保健;拔罐走红,奥运冠军青睐中医疗法。
植根于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中医药应用平和模式对抗疾病,走的是“坚盾”的路子。
伴随五千年的文化,中国始终把中医药事业摆在发展的战略位置。
2016年2月,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绘制了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的路线图。
2016年12月25日,习近平签署主席令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我国首部为传统中医药振兴而制定的中医药法诞生。
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中医药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更加凸显。
中医药的发展,在国际社会也占一席之地。
第七十二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首次将150条疾病和196条证候条目纳入传统医学章节。
前不久,国际权威期刊《肿瘤学前沿》杂志在线发表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研究成果,中医传统的针刺疗法可以为肿瘤化疗药导航,促进肿瘤局部药物浓度提升,针刺治疗肿瘤取得新进展。
这一最新研究成果,既证明了中医药的价值,也为中医药现代化增添了最新的注脚。
中医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也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中医药文化中的传承和发展
中医药文化中的传承和发展一、中医药文化的历史渊源中医药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据考证,早在商周时代,中国人就已开始使用草药治病。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药的奠基之作,记载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和理论,对中医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后,隋唐时期中医药学术达到了巅峰,不仅积累了大量医疗经验,还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唐代名医孙思邈编写的《千金方》更是成为了中医药治疗方剂的经典之作,流传至今。
宋明清时期,中医药文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明代永乐大典的编纂收录了大量医药知识,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清代时期,中医药学术继续繁荣发展,形成了著名医家鼎盛的局面,如吴昆、钱乙、张介宾等人都在中医药领域有着杰出的贡献。
同时,中医药文化也受到了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医学思想。
二、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需要一代一代医者去不断学习、总结和实践。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传承:中医药学是一门技艺高深的学问,传统的中医学习方式是师徒制。
师传徒、道传弟的传统模式,学生通过和师傅长期学习、实践,逐渐积累医疗经验和技术。
现代化的中医药教育模式多样化,既有传统的师徒制,也有学校教育和研究机构开展的培训项目。
2. 医书传世:中医药经典著作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
重要的医书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被视为医学宝典,传世至今。
通过对经典著作的学习和研究,可以帮助医者更好地理解中医药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医疗水平。
3. 临床实践: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还需要医者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通过实践,医者可以检验自己的理论是否正确,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
医者还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医德”,做到仁心、仁术和仁术相结合,真正为患者着想。
4. 学术研究: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还需要不断进行学术研究,拓展医学视野,提升学术水平。
医者应该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研究领域,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不断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535号(医疗体育类310号)提案答复的函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535号(医疗体育类310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21.09.06•【文号】国中医药提字〔2021〕68号•【施行日期】2021.09.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535号(医疗体育类310号)提案答复的函国中医药提字〔2021〕68号杨宇飞委员:您提出的《关于以民间形式开展全球中医古籍解读研发工作,纳入“十四五”纲要和中医发展专项规划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一、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充分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将中医药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中医药古籍不仅对传承中医学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更是现代中医药科技创新和学术进步的根基。
2016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明确提出“将中医古籍文献的整理纳入国家中华典籍整理工程,开展中医古籍文献资源普查,抢救濒临失传的珍稀与珍贵古籍文献,推动中医古籍数字化,加强海外中医古籍影印和回归工作”。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加强典籍利用,编撰中华医藏,制定中医药典籍名录,建立国家中医药古籍数字图书馆,实现数字化、影像化记录”等重点任务。
“十四五”规划建议,在第33项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
2021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发布《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要“改善一批中医药院校、科研机构的中医药古籍保护条件,提高利用能力”。
二、支持对中医药宝库精华的挖掘和保护工作(一)加强对中医典籍精华的筛选和挖掘,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
【五色豆贴五输穴疗法】
【五色豆贴五输穴疗法】教师简介张德超,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硕士毕业。
师从中国针灸名家丶全国教材主编孙国杰教授。
张德超出身于国医世家,幼承庭训,技承岐黄,家学渊源。
其父张思楠为中国第一代针灸感应电疗机发明人,曾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嘉奖。
「虎父无犬子」,张德超自幼习文弄武,精通音律,善良而又富有灵性,随父上武当山,进神农架采药出诊,故对认药炮制疗疾,无一不精。
长大后,再经过医学院一番专业训练,成为一名良医,行医足迹遍及中国丶澳门丶巴西丶美国等。
在来自世界各地的患者中,创下了不少治愈疑难杂症的传奇。
在美国,他用针灸和独家秘制的“龙凤膏”,让47岁的不孕顽症白人妇女生下健康宝宝。
我们美国中医针灸师在海外行医碰到一些非常抗拒和怕痛的病人。
往往借助一些其他的方法,最好的办法就是外治法。
那我那么在五输穴上进行治疗,是一个又简便,又能提高疗效,而且并没有恐惧心理的一种好办法,特别是对于儿童他们更乐于接受,而且没有痛苦,而且觉得很有趣。
在这方面我运用中医要同气相求五行原理运用五色豆豆,也包括珍珠对穴位进行按压敷贴。
收到了很好的疗效。
大家都知道,12条经脉都分布有五输穴,阴经五个阳经六个。
井、荥、输(原)、经、合。
而心(心包)肝脾肺肾,包括表里经脉。
按照五色来分配。
心属于红色⋯如此类推你选择用的哪一条经络做治疗,就选用和他们属性相同的颜色,另外,阴经井穴从木开始,而阳经的井六由金开始。
那么就是说每一条经的五输穴,又有五行,又可以分成五色。
这样就给了我们即有规律可循又可以灵活变换,根据理、法、方、穴,的处方布穴,每两个小时,每个穴位按压三到五十下。
力度可以让他们自己掌握,略感酸麻肿痛就可。
豆豆在病人身上至少可以保留一天。
系增加疗效。
又没有多少痛苦。
此种方法,也可以用于日常大家的养生保健,美容去斑譬如足三里为土经中土的土穴,用黄豆。
合谷用白豆,内关䃼心血通心脉用红豆等。
灵活掌握运用。
而且按压时,省时省力,可以代替部分针灸的疗效。
弘扬中医药文化 振兴中医药事业
弘扬中医药文化振兴中医药事业作者:成健来源:《中文信息》2018年第09期中图分类号:K89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9-0-01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医药学源远流长。
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与疾病作斗争中形成的医学科学,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汲取了儒释道的精华,蕴涵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具有科学与人文双重属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提出了“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最深厚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并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中医药发展进行全面谋划和系统部署,明确了新形势下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为新时代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一、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习总书记在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这一论述凸显了中医药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替代的关键地位,全新、明确地界定了中医药学在中华文化复兴新时期的特殊作用。
中医药学在理论层面强调“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不仅将人体内部脏腑经络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强调人体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体现了中华文化道法自然、和合致中的哲学智慧;中医药学以阴阳平衡的生命观、阴阳失调的疾病观与阴阳调和的治疗观,反映了中华文化“阴阳中和”的核心价值;中医药学“治未病”、“存正气”的预防保健思想,体现了中华文化防患于未然的危机意识;中医药学“大医精诚”、“医乃仁术”的医德思想体现了中华文化仁爱慈善、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中医药文化又以“阴阳中和”为核心价值,而“阴阳中和”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正和谐”相契合。
哲学社会科学助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现实价值与学术进路
哲学社会科学助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现实价值与学术进路第一篇范文自古以来,中医药就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医药的发展却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为这一问题的解答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有力的支撑。
现实价值首先,哲学社会科学有助于深入挖掘中医药的内涵。
中医药学是以整体观、动态观、辨证观为核心的理论体系,这与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不谋而合。
通过运用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药的核心理念,揭示其内在的科学性。
其次,哲学社会科学为中医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支持。
在传承中医药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
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如比较研究、历史研究、逻辑分析等,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审视中医药,为其创新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此外,哲学社会科学还为中医药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全球范围内,中医药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通过运用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医药的魅力,推动其在国际上的传播与发展。
学术进路一是加强中医药哲学研究。
中医药哲学是中医药学的灵魂,深入研究中医药哲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医药的核心价值观。
此外,中医药哲学的研究还可以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启示。
二是推动中医药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例如,中医药与生物科学、信息科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可以为中医药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是重视中医药人文关怀的研究。
中医药强调“以人为本”,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
通过研究中医药人文关怀,我们可以为现代医学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视角,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四是加强中医药教育改革。
在中医药教育中,应注重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第二篇范文当我们将视野转向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时,一个问题油然而生:如何让这一古老学问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答案是:借助哲学社会科学的力量。
这个民族的中医
这个民族的中医
作者:张曼菱《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28日15版)
妙手回春
我们每个人都与中医有“瓜葛”。
眼下的“90后”“00后”,显然很在乎那些情人节、圣诞节,但他们也不会忘记板蓝根。
但凡幼时“上火”,或是如今喜欢吃烧烤,长辈总会令他们吃几片板蓝根化解,以免嗓子发炎,酿成病症。
而往上数几代人,大都有被中医救治的经历。
我是感恩中医的,中医曾救活弱小无助的我。
我和家人都不知道那位郎中的姓名,但那一块“妙手回春”的匾额,今生是挂在我的心里了。
我父母自由恋爱结合,喜得爱女,然不到一岁,婴儿患上急症,民间叫“抽风”。
小人儿痛苦抽搐,口吐白沫,十分危重。
父母都是“新派”人物,立即抱着我送往法国人在昆明开办的甘美医院。
后来我看史料,西南联大的教授们是“非到疑难重症时,才进这家医院不可”的,因为它收费高昂,床。
中医在当代中国:多元与综合_记录
《中医在当代中国:多元与综合》读书随笔目录1. 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 (3)2. 中医的历史发展 (4)2.1 起源与古籍 (5)2.2 不同朝代的演变 (7)2.3 近代和当代的发展 (8)3. 中医的理论体系 (9)3.1 阴阳五行理论 (10)3.2 脏腑经络理论 (11)3.3 治养护理原则 (12)4. 中医的实践应用 (14)4.1 诊断方法 (15)4.2 治疗手段 (16)4.3 养生和康复 (17)5. 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 (18)5.1 科研合作 (20)5.2 临床实践 (21)5.3 教育与培训 (22)6. 中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4)6.1 传承与创新 (25)6.2 标准化与国际化 (27)6.3 政策与法律支持 (28)7. 中医在当代中国的多元发展 (29)7.1 地域特色 (31)7.2 流派差异 (32)7.3 政策导向 (34)8. 综合与展望 (36)8.1 中医与其他传统医学的比较 (36)8.2 中医的未来发展趋势 (38)8.3 个人思考与建议 (40)1. 内容概要《中医在当代中国:多元与综合》深度探究了中医在当今中国面临的新挑战与机遇,分析了其在多元化世界中的生存之道和发展趋势。
本书首先梳理了中医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演变历程,澄清了中医与西医的关系,并探讨了中医在社会和文化中的定位。
随后,作者着重关注了以“多元与综合”为主题的研究,探讨了中医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包括临床治疗、健康管理、预防保健等。
通过对案例分析、理论探讨以及社会实践研究的结合,作者展现了中医在当代中国蓬勃发展的新态势,并提出了中医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向。
本书还对中医面临的诸多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例如知识传承、学术规范、技术革新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为中医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valuable insights。
《中医在当代中国:多元与综合》是一部既富有理论深度,又贴近现实的学术著作,为理解和把握当代中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
中医药在抗疫中的传承
中医药在抗疫中的传承
自新冠病毒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中国抗击疫情的特色之一。
中医药在抗疫中的传承非常重要。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这些文化中的传承已经持续了几千年。
在抗疫中,我们看到了祖传的中药方和中医诊疗技能的重要性。
许多中医师和草药医生被派往一线进行医疗救治,他们具有独到的临床经验和技能,这些技能对现代医学也有一定启发作用。
此外,中医药以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依据中医药草药在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病情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继承中医药文化,准确诊断并应用中药,使用经方和中成药,以及采用针灸疗法,都是中医药在抗疫中起作用的重要方式。
在李文亮医生的去世引起关注之后,中医药面临公信力危机,但事实上,中医药在抗疫中的表现让人们看到了其重要贡献。
中医药代表着中国传统医学的优秀传统,它要继承和创新,以满足现代社会的医疗需求。
抗击疫情是一场全民战争,也是一场文化战争。
中医药在抗疫中的传承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也需要更多的专业研究和理论创新的支持。
相信有了中医药的支持,我们可以更快更好地战胜疫情,也能将中医药文化传承下去。
中医药英文图书出版实践与思考——以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走出去”图书出版为例
《科技传播》57作者简介:周玲,中级职称,人民卫生出版社,研究方向为中医药图书出版、中医英语翻译等。
中医药英文图书出版实践与思考——以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走出去”图书出版为例周 玲摘 要 中医药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国际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
中医药“走出去”、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中医药“走出去”出版提供更好的内容支持。
人民卫生出版社通过加快中医药国际化标准教材建设和原创精品专著出版、整合中医药“走出去”资源、深化国际合作等实践,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 英文版中医药图书;实践与思考;中医药“走出去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1)280-0057-03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近年来,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医药主动走出国门,逐渐获得了世界各国民众的认同。
然而,与中医药服务产业在全球的快速发展相比,承载中医药文化精髓的英文版著作的出版和传播则较为缓慢,产生重大国际影响力的著作较少,与我国不断加快的中医药“走出去”步伐不匹配。
究其原因,与国内外文化背景、语言、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导致的图书未能有效传递中医药文化精髓、不能引起广泛共鸣有关,也与中医药国际化出版专业人才缺乏,走出去渠道不通畅有关。
中医药“走出去”出版应在中医药国际交流和传播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中医药“走出去”提供更好的内容支持[1-3]。
人民卫生出版社(以下简称“人卫社”)从2005年开始实施中医药“走出去”战略,至今已出版了中医药外文版图书及相关产品300余种,在中医“走出去”出版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4]。
下文以人卫社中医“走出去”图书出版为例,谈一谈笔者对英文版中医药图书出版的实践和思考。
1 坚持标准为先,筑牢发展根基中医药走出国门,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中医药名词术语的规范化。
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的医学,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对于同一名词术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不同的译法。
坚定中医药自信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和振兴发展答案-2024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公需课答案
坚定中医药自信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和振兴发展2024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公需课答案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黄帝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药理论体系正式形成。
(A)A.对B.错2.“健康管理”的概念是现代才提出来的。
(B)A.对B.错3.《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全世界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撰的成药标准。
(A)A.对B.错4.()4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颁布,自该年10月1日起施行。
它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的中医药行政法规。
(A)A.2003年B.2005年C.2010年D.2015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1条规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确立了中医药等传统医药的法律地位。
(B)A.1978年B.1982年C.1988年D.1993年6.2015年11月15日,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发言中指出,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
(A)A.十B.十一C.十二D.十三7.2014年5月21日,主席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次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地区安全问题,又要统筹谋划如何应对各类潜在的安全威胁,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B)A.三B.四C.五D.六多选题: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工作重点包括()等。
(ABCDE)A.切实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B.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C.全面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D.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E.积极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作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制度安排,包括(ABCE)。
A.中医诊所备案B.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C.医疗机构传统工艺制剂备案D.经典名方增加注册流程E.自种、自采中药材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大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其具体措施有(ABCDE)。
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解密中医答案
解密中医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1 . (单选题)习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A .瑰宝B .钥匙C .智慧D .实践2 . (单选题)中医药文化强调的是宏观认知和整体认知,体现在()A .没有细节B .没有眼见为实C .没有数据D .以上都是3 . (单选题)工具书对文化的解读有()种之多A .120B .140C .160D .1804 . (单选题)三分法将文化分为()A .物质文化B .制度文化C .精神文化D .以上都对5 . (单选题)中医药文化的核心是什么()A .思想观念B .认知思维C .行为准则D .以上都是6 . (单选题)中医药文化是指中国人对生命、健康和疾病所持有的()的概况A .智慧成果和实践活动B .认知路径和思维模式C .文学艺术和风俗习惯D .价值观和世界观7 . (单选题)天人恒变的含义是指自然界与人永远处于()A .固定模式B .不断变化之中C .统一的整体D .以上都是8 . (单选题)中医药理论的特色包括()A .天人合一B .象思维C .道法自然D .以上都是9 . (单选题)中医药文化的第四大优势在治疗方面是:()A .以养护生B .以不变应万变C .以人为本D .以简驭繁10 . (单选题)中医药的文化自信必须是建立在()的基础上A .文化自觉B .学术自尊C .可靠的疗效D .学术自强。
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融合了千百年的智慧与经验,一直以来被广大人民
所信任和依赖。
它以自然的观察和细致的辨证为基础,强调“治未病”,注重调整人体内
部的阴阳平衡,促进健康并治疗疾病。
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医药面临着一些问
题与挑战,并需要进行传承与发展,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中医药的传承是保护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任务。
通过传承中医药理
论和实践经验,我们能够深刻理解中医药的原理和疗效,让更多的人受益。
传承中医药还
有助于保护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中医药的发展需要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
中医药注重整体
观察和个体辨证,综合运用中草药、针灸、拔罐等疗法,对慢性病和亚健康状态有一定的
疗效。
与此中医药还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和临床验证,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并为现代
医学提供更多的疗法选择。
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还需要加强教育和培训,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专业人才。
通过建立
中医药的职业教育体系和继续教育机制,培养具备扎实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医务人员,提高整个中医药服务体系的质量。
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它需要我们保护和弘扬中医药的价值
和精髓,同时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以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健康。
只有在传承中发展,中医药
才能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坚定中医文化自信 推动中医药事业繁荣兴盛
品格 ,作为优秀 的文化资 源,中医文 化是 中华传 统 深入 研究 和 防治重 大 疾 病 的攻 关 ,充 分 发 挥 中 医药
文 化 的杰 出典范 ,是 弘 扬 我 国优 秀 传 统 文 化 的 重要 在慢 性病 、疑 难 杂 病 方 面 的 诊 治 优 势 ,拓 展 中医 药
载体 ,承载着我 国传统 文化 的核心理念。习近平总 应用 空 间 ,提 升 中 医药 的 防 治水 平 。要 完 善 中 医师
第 二 ,加强 中 医 药 传 承 创 新 ,彰 显 中医 文 化 魅
要 战略举 措 ,是 习近 平新 时代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义 思 力 。中 医药几 千年 的发 展 史 ,使 中医 药 学这 门起 源
想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 。 习总 书记 认 为 ,文化 是 一 个 于临 床实 践 的科 学 ,逐 渐 形 成 了 临 床 疗 效 确 切 、用
时 代 中 国特 色社会 主 义思 想 ,沿 着 习总 书 记 指 引 的 其 临床经 验 ,分 析 其 思辨 特 点 ,从 多 角 度探 索 ,寻 求
方 向 ,就 能构 筑 中 国精 神 、中 国价值 、中国力量 。
中医药创 新 的有 效 途径 。要继 承 中医 药理 、法 、方 、
中医文 化是 中华 文化 的一 部 分 ,且 具 有 独 特 的 药理 论及 特有 的技 术 方法 ,开 展 中 医药 基 础理 论 的
文 化 自信 ,是坚 持 中华 文 化 自信 不 可 或 缺 的 。而从 式 和 中医 医疗 服 务 模 式 创 新 ,努 力 发 掘 中医 特 色 ,
坚 定 文化 自信 、坚定 中 医文 化 自信 的 高度 来 认 识 加 充 分释 放 中医药健 康 服 务 的 潜力 和 活 力 ,推 动 中 医
2022继续教育练习——中医
2022继续教育练习——中医保守患者医密的最重要的理由是:答案:患者享有保守医密的权利下面关于医经、经方溯源的说法正确的是()答案:《伤寒杂病论》是经方派的代表著作,首重医术,临床学根基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及管理对策,不包括()答案:完善和加强医疗机构的安保措施闭经的治疗原则是答案: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泻而通之下列各项,属闭经寒湿凝滞证临床表现的是答案:月经停闭,小腹冷痛拒按桂枝汤不包括()答案:柴胡案例研究的缺点是()答案:具有高度的主观性对闭经的论述,最早见于答案:《黄帝内经》( )是遵守同一科学规范的科学家所组成的群体。
答案:科学共同体黄禹锡案发生于()答案:2004年《伤寒杂病论》中临床常用()温肺化饮以治咳喘答案:小青龙汤治疗闭经气滞血瘀证,推荐的方剂是答案:血府逐瘀汤在医疗实践中,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最起码医德情感是()答案:同情外科救治中的护患沟通技巧不包括()答案:注意外在美Thomas.vieary医生对外科医生强调哪四个方面()答案:有学识;是专家;要灵巧;要态度好寒湿之患中,表现为“阻滞经络气血,则出现下腹冷痛、宫寒不孕、带下清稀量多”,属于()答案:寒湿客于冲任、胞中在小青龙汤的临证运用中,“妇人霍乱呕吐”出自()答案:《千金方》医疗技术损害责任的适用范围是()答案:在诊断、治疗过程中因医疗技术上的过错给患者造成人身损害临床常见()证,即可用桂枝汤答案:以上都是寒湿辨证常见舌脉有()答案:以上都是医生经常接触的有害因素不包括()答案:恶劣天气卫生技术人员:是指按照国家有关()的规定取得卫生技术人员资格或者职称的人员。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答案:草案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包括()答案:以上都是由于法律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要求医疗机构“举证倒置”,这种情况下,()至关重要答案:急救护理文书的质量温肺化饮兼解表治上焦寒湿证中,用小青龙汤加减,下面说法错误的是()答案:先煎诸药,后水煮麻黄,汤成温服医务人员违反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规定义务,但未造成患者人身损害,患者请求医疗机构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法院应当()答案:不予支持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病人的道德权利的是()答案:支持医学科学发展的权利我国科研诚信监管部门科技部负责()答案:自然科学领域质谱法用电场和磁场将运动的离子按它们的()分离后进行检测的方法答案:质荷比病历资料封存后医疗纠纷已经解决,或者患者在病历资料封存满()年未再提出解决医疗纠纷要求的,医疗机构可以自行启封答案:3就诊时医生询问患者的与疾病有关的个人隐私问题属于医生的哪项权利:答案:询问隐私权侵权行为包括几个要件:答案:四个固本止崩汤治疗崩漏的适应证候是答案:脾虚证人体内部的统一性是怎么实现的()答案: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的作用实现的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指明为外寒里饮证,这种情况单纯用发汗治疗,非但表不会解,而且还会出现许多变证,其中水饮内停、膀胱气化失司则()答案:小便不利,少腹满继发性痛经的常见临床表现不包含答案:带下量多,外阴瘙痒小青龙汤是由麻黄汤去杏仁加芍药,再加()组成答案:以上都是紧张为()答案:头脑、身体和情绪处于焦虑和不安的状态一般来说,下列信息中不属于病人医密的是:答案:患者患病机理岭南沿海之地,确以寒湿居多,原因为()答案:以上都是《规则》监管对象是()答案:科研诚信案件民法典第1219条规定,医务人员应及时向患者()医疗风险答案:具体说明崩漏的诊断依据是答案: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严重紊乱正确的医德良心观认为:答案:医德良心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一小儿女患,11岁。
智慧树知到《中医药文化》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医药文化》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首届全国中医药院校技能大赛——中医知识技能大赛举办时间和地点是()A:2014 年大连B:2014 年南京C:2015 年大连D:2015 年南京E:2015 年上海正确答案: 2014 年南京2、()年 7月 1日,《中医药法》的正式颁布施行标志我国首部中医药法诞生。
A:2016B:2017C:2018D:2015E:2014正确答案: 20173、时贤王锡民先生在《中医药与亚健康》撰文说道:“亚健康”的概念与《黄帝内经》中的“未病”概念大致相同。
A:对B:错正确答案:对4、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介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持社会办中医,截至 2017 年 9 月中医类诊所已达()个。
A:58 万B:28 万C:18 万D:52 万E:58 万正确答案: 58 万5、民族医药健康产业区的建立方式有()。
A:丝绸之路经济带B: 中国—东盟( 10+1)C:澜沧江—湄公河对话合作机制D:大湄公河次区域等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E:大澜沧江区域合作机制正确答案: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国—东盟(10+1), 澜沧江—湄公河对话合作机制, 大湄公河次区域等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6、“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是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的。
A:对B:错正确答案:对7、《唐· 新修本草》是中国古代由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
A:对B:错正确答案:对第二章1、中国古代医学最早记载见于甲骨文A:对B:错正确答案:对 2、迄今所知最早的医事制度见于《周礼》。
A:对B:错正确答案:对3、掌管治疗万民的疾病”职责的是医师。
A:对B:错正确答案:对 4、《周礼》中的“医师”是医学技术的权威人士。
A:对B:错正确答案:对 5、翰林医官院北宋后期作为国家最高医药管理机关。
A:对B:错正确答案:对第三章 1、被世人称为“医圣”的医家是(A:扁鹊B: 华佗C: 张仲景D:孙思邈正确答案: C2、我国现存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是()A: 《针灸甲乙经》B: 《明堂孔穴针灸治要》C:《针灸资生经》D: 《针灸大成》正确答案: A3、被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誉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的是以下哪本著作?()A: 《四库全书》B: 《本草纲目》C:《天工开物》D:《齐名要术》正确答案: B4、钱乙首创了以下哪些特殊的观察方法?()A: 目内证B: 面颊证C:耳上证D:面上证正确答案: AD5、 1973 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两种古代经脉的文献,即“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是我们中青年中医传人的责任
樊蓥(美国华盛顿美京中医院)
在我们的老师周仲瑛教授八十岁华诞的时候(也是我本人博士毕业十周年),母校将有隆重的纪念活动和相关学术交流,我本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到场,十分抱歉。
周老师给我们学生(或者说弟子)的最大财富是什么?个人认为学术固然是重要方面,更为重要的可能是他不懈奋斗的精神。
过去梨园弟子有师承“形似”和“神似”之说,“神似”无疑是比“形似”更为重要。
个人认为,中医学在当前和今后的日子里形势相当严峻,从老一辈手中接过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的旗帜,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是我们中青年中医不可推卸的责任。
今天在庆祝老师八十寿辰的时候,本应该谈谈轻松的话题,但我个人认为作为周老的学生和弟子,需要更加努力啊!
从鸦片战争以来,继承和发展发祥于中华民族的中医药便成了中医人的集体焦虑,一代接着一代,不但没有减轻,似乎日益加重。
怎样才能使中医药得到更好的传承,是值得思考的。
1、不敢一日忘怀恩师周仲瑛教授的言传身教
1.1.中医临床第一
我是在70年代就知道周仲瑛先生的,当时他是江苏省中医院暨南京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内科主任医师和行政副院长(如果记忆有误,请原谅)。
我当时是身患慢性肾炎痼疾在另一位德高望重的肾科中医师邹云翔处就诊,在候诊间隙,得知周仲瑛先生每周都坚持在肝病和疑难症专家门诊出诊。
看到他行政事务如此繁忙,仍然坚持中医的临床医疗不禁肃然起敬,当然当时我是一个十几岁的孩童,无缘同他相识。
后来又得知他当时主持学院的中医内科学的教学,在编撰《中医内科学》教材方面更是一丝不苟,别具特色(在我们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不知大家有否体会,这是一本充满心血之作啊);他在医院主持中医院医疗工作的时候,更是带领全院坚持中医药应用率,能中不西,先中后西,这在中医特色日渐式微的潮流中无疑是中流砥柱。
在我上中医学院的时候,周仲瑛先生任南京中医学院院长,使我有机会近一点距离观察他--无论工作如何繁忙,他总是坚持中医临床,以至不离第一线;在我毕业,又在基层工作近十年再回到母校,在周老师身边读中医内科博士的时候,使我几乎零距离地和他相处,我能感受到的是周老师对于中医临床的无比重视,周老师有大量的科研、教学工作,自己每周有至少四天在临床!他把其他工作安排占据了他大部分业余时间。
要知道当时他已经七十岁,工作的负荷要高于我们三十多岁的青年。
他要求我们不管其他学业、工作再忙,也一定要有两个半天跟师临诊。
为了提高我们的临床水平,他要求我们不仅要有完整的随师抄方病案记录,每个月要交一篇完整的病案论文。
他要求我们,作为他的学生,中医临床本领要过硬,看病不行,谈不上中医传承。
我至今把临床当作生命中的重要部分,也许正是得到周师正传吧。
1.2.科研并重
“中医药科研”是在新形势下对中医学提出的新要求。
其实质是一则为中医药的安全和有效性提供明确的证据,揭示中医药的愈病机理(以个人理解,这实际上是中医学对西医学的医生、学者,以及当今普通大众进行的生硬翻译;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也就是应用“少林拳”的理论和方法来解析“太极拳”的机理),二则为治疗某些急证、疑难病多提供一种有别于西医学的选择。
这对于中医学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诚然,某些所谓的科研,实际上并没有很好的反映中医学的实际,也就是在有“中医学”到“西医学”的翻译(中西医结合的一个重要方面)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翻译不到家的(这也可能是中医学者对于有些“中西医结合”反感的原因之一),但由于中医学的当代尴尬处境--中医已经基本失去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基础,当今大众基本上是学西方数理化成长起来的,为了求生存、求发展,不得不自觉和不自觉地提供这种翻译。
所以尽可能正确和完整地翻译中医学,积极寻求机遇并与高水平的西医同道合作成了迫切需要。
在大多数中医医师、学者视科研为畏途的时候,周仲瑛教授身先士卒,带头搞科研,并数十年如一日,不仅自己搞,还带动身边老师、学者、学生一道搞;不仅在本院搞,还联络许多医院和研究机构一道搞。
当然,这一切是在干好医疗、教学、行政的同时进行的,这要花费多少额外的工作量啊!
在进行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科研工作中,周老师带队深入高淳疫区,亲自指导临床工作,在西医药基础治疗的同时应用中药救治病员,使得该病的病死率大幅度下降。
为患者谋得福利,同时也为中医药学增添了荣誉。
为保证科研质量,周仲瑛教授所选择的科研合作伙伴是最好的。
我们可以看到,周老所做只有三件事:第一是临床,第二是科研,第三是传帮带、培养中医事业接班人。
1.3.身处逆境,不忘振兴中医
身处逆境,是指我们当今所处的大环境对于中医不利,这与中国当今在世界上的处境有关。
中国在与世界接轨的口号下(迫于西方压力、并且很多人自身头脑里是安装的是西方的“操作系统”),中国在疾速“西化”,应用某些西方的教条来“规范”、“衡量”中医学成了时髦。
中医正处在存亡的一个重要时刻。
虽然国家已经在宪法里保证了中医发展的条件,并且花大力气在各地建立了众多的中医院,建立了中医的培养基地。
但是,在思想西化、使中医弟子可能成为中医掘墓人的同时,更大的危机是所谓的市场竞争机制,扼杀中医的存在—中医的医疗技术,长期被低估,临床的价格远远低于西医;西医依赖新的理论、新的技术,可以申报极高的价格,而中医的价格维持在多年前的价目或者较低水平;大量的“洋药”、合资药、各种药厂新药,大量以回扣促销,医生开西药、中成药可以得到的“报酬/奖励”居然比工资高出几倍。
这完全可能把中医辨证施治开中药饮片挤垮。
周老和许多前辈一样,为中医药的生存不懈努力,到处呼吁。
中医药有今天,南京中医药大学有今天,离不开周老和众多前辈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
2、中医传人当自强
我们这代中医,已经处于承前启后的当口。
我个人以为,如果要当好接班人,应该注意几点:
2.1 中医人要自强
要有牺牲精神,甘于奉献。
宁愿少拿几个钱,不要尽开西药、成药,老老实实为病人做点实事,拿出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看家本领—中医学解决病人的病痛。
在浮躁的氛围里想办法沉下心来好好做点中医学问。
好好地接过医教研工作。
2.2 中医要翻译
中医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群众基础,当今西化的群众已经不能理解中医。
中医存在有一个与群众脱离的现实问题。
应该大力开展中医药普及工作,国内虽然有中医进行过尝试,但总体效果不太理想。
普及原汁原味的中医学对于日渐西化的群体可能日益困难;原汁原味的中医也许只能留给中医传人了。
对于大众,特别是高层决策者、“高级”学者(比如某些“院士”)、西医同道,怎样使他们正确了解、理解中医,用他们听得懂、感兴趣的语言来阐述中医,无疑是最重要的课题。
这必须依赖翻译工作。
重要的是利用系统的科研,并且融会贯通,汇通中西医、加以通俗表达。
今天的中医界呼唤像张景岳那样的才子。
南京中医药大学以往开创当代中医教科书、《中华本草》编撰先河,可否在这个方面开一代新风?
2.3 中医人要开拓
中医的生存有赖于改善大环境,要发挥医疗、教学、科研之外的能力。
要政策、搞建言,给政府出谋划策,万分重要。
有争取才能有发展,不能固步自封。
过去我们有些人对所谓“政治名医”非常感冒,其实这些政治名医对于中医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
我们也要有经济头脑,天津的石学敏教授、石家庄的吴以岭医师就是榜样。
有专长就要开拓,把它发扬光大。
可以开医院,建专科,搞药厂。
我们也要走出去,到西医发达的国家去,传播中医药。
到那里去做中医事业可能比国内有些地方更容易。
国外的中医事业发展了,对于国内的中医事业也有促进作用。
日本曾经取缔了中医(汉方医),美国兴起中医热(实际上是针灸热)后,日本也把中医“‘解冻”了,就是证明。
发表外文的中医论文或书籍也是对中医事业的贡献。
(本文仅属交流文稿,不对之处,请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