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技巧(附1280例报告)
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方法,该方法通过腹腔镜技术,通过三个微小的切口进行手术操作,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的创伤和并发症,术后恢复快,效果好。
下面将对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在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详细介绍。
一、胆囊炎的临床特点急性胆囊炎是由胆囊黏膜的炎症引起的急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急性胆囊炎有可能发展为胆囊结石、胆囊壁坏死甚至脓肿形成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急性胆囊炎一旦确诊,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行开腹手术切除胆囊,该方法操作繁琐,创伤大,术后恢复慢,且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
而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则是一种更为先进的治疗方法,其优点在于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二、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操作及优势1. 手术操作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需要用到腹腔镜及各种手术器械。
在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全身麻醉。
医生首先在脐部或脐下方做一个1cm的切口,将腹腔镜引入腹腔,作为观察孔。
然后在脐与肋缘中间的正中线上做一个1cm的切口,用于放置工作孔。
最后在右腹部做一个2cm的切口,用于放置操作孔。
通过这三个微小的切口,医生可以进行胆囊切除及缝合等手术操作。
2. 优势(1)创伤小:由于手术切口非常微小,因此术后创伤小,术后疤痕也小。
(2)恢复快:术后疼痛轻,恢复快。
一般患者术后当天即可下床活动,1-2天后可进食,3-5天即可出院。
(3)术后并发症少:由于手术创伤小,术后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在治疗急性胆囊炎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据统计,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的成功率高达95%以上。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患者的胆囊情况,能够更加精准地进行手术操作。
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急性胆囊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常表现为右上腹绞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本文将对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详细介绍。
一、患者特点及临床表现急性胆囊炎是发生在胆囊黏膜和肌层的急性炎症,是胆囊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患者多为中老年女性,尤其是肥胖女性更易发病。
急性胆囊炎的典型症状包括右上腹绞痛、发热、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多样化,且症状可轻可重,有时甚至在无症状的情况下发现。
二、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步骤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可减少伤口感染、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首选。
其手术步骤主要包括:1.麻醉下仰卧位;2.对脐下切口进行腹腔镜引入;3.在右侧下腹部和脐外两处进行两个辅助孔的建立;4.使用腹腔镜器械进行胆囊解剖松解;5.应用血管夹和超声刀等器械进行胆囊切除;6.术末行腹腔冲洗引流、缝合切口及缝合皮肤;7.术后密切观察,完成手术。
1. 微创性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仅需三个小孔切口,切口长度不超过1.5cm,术后伤口疼痛轻微,术后恢复期缩短,术后疤痕小,美观度高。
相比于传统的开放式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感染风险大大降低。
2. 恢复快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术后恢复快。
患者术后可迅速恢复正常饮食和活动,一般术后1周即可出院。
相比于传统手术,术后的剧痛感较轻,患者对手术更容易接受。
3. 并发症少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少。
术后出血量少、胆漏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并且可以极大程度上保留胆囊解剖结构,降低胆管损伤的风险。
四、患者术后注意事项1.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在术后需密切观察术后情况,包括伤口愈合情况、术后疼痛状况、饮食情况等,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2. 饮食调理术后患者需遵医嘱合理饮食,少吃油腻、辛辣等易引起消化不良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增加纤维素的摄入。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手术步骤及学习要点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手术步调及学习体会之巴公井开创作1、全麻成功后取平仰卧位,惯例消毒铺巾,接镜及装置好光源(术者左侧),接好气腹(术者左侧),电钩线及吸引器(术者右侧),在脐下做一约1.5CM弧形切口,布巾钳两把对称提取,用1CM戳卡进入腹腔(也可以气腹针进入腹腔后注入气体压力至10-12MMHG后用戳卡进入),接气腹(压力设在12MMHG),扶镜手将镜子用碘伏擦拭后进入戳卡内直到腹腔内,探查腹腔内脏器的情况,直视下在剑突下做一长约1.5CM横行切口(肝缘韧带右侧左肝下缘),腹直肌旁正中做一长约1CM横行切口。
2、体位头高左倾位,术者左手持抓钳右手持电钩进入腹腔,扶镜手将胆囊放在正中央,(解剖清晰无粘连)将电钩顶住胆囊向头侧,抓钳抓住胆囊壶腹部(若一把不克不及抓住胆囊腹壶部就交替(分离钳也可以)直至胆囊壶腹部)视术中情况抓住胆囊展开胆囊三角(也纷歧定要抓住胆囊壶腹部),左侧抓钳向头侧展开坚持胆囊管与胆总管成垂直状态最好。
3、扶镜手在胆囊三角时期底座与肝脏平行,看外三角光源线向左边偏,看内三角时向右边偏,术者在胆囊三角切缘的选择:第一、在肝十二指肠内右侧隐约可见胆总管,胆囊管也可隐约可见,在胆总管上1CM进行分离。
第二、在胆总管不成见的情况下根据肝门右切迹(内右肝管、右肝动脉及门静脉右支)上缘分离。
第三、胆囊三角炎症较重时紧靠胆囊壶腹部进行分离,在分离出胆囊管后判断三管关系。
4、分离胆囊三角:(首先电凝、电切调好暂不知)将三角浆膜(初学者)纵行切开小口,熟练时可直接用电钩烧断浆膜,电凝切断内外三角的浆膜(自觉内三角的浆膜更难切因为空间小、电钩向上难以控制,必须熟练操纵),在分离三角电钩分离组织应少量且可以看到电钩,先分离疏松的组织,致密的组织应先将电钩偏向右侧进入组织后轻微上下分离再转向左侧轻微上下分离(这样来可以更容易提取组织及防止损失后面的组织)向腹侧提取组织电钩离断,遇到条索状及上下有张力的东西一定要注意是否是血管及胆管应谨慎,因为胆管及血管变异很大,不需要特意寻找胆管及血管,逐步分离后自然而然的流露了胆管及血管,在流露胆囊管、胆总管及肝总管关系时就可以离断胆囊管(胆囊管向胆囊方向进入胆囊壶腹部可见象鼻征,再是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可见肝总管),胆囊动脉(有些有两支分前后两支)切断应看到血管是往胆囊方向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处理calot三角操作技巧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处理calot三角操作技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处理Calot三角操作技巧胆囊结石是我国常见的胆道疾病之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已成为胆囊结石的主要治疗方法。
Calot三角是胆囊周围局部解剖的一个重要标志,掌握其相关技巧对LC至关重要。
现将Calot三角处理技巧介绍如下。
1. 手术体位及切口选择患者取仰卧位,头高脚低(15°~30°),肝脏上移, Calot三角区间隙变窄,便于术者操作。
于肋缘下、剑突下或脐部作5~12cm 切口。
2. 建立气腹在脐孔处穿刺,注入CO2气体建立气腹,压力维持在1.4~2.0kPa (10~14mmHg)。
经剑突下穿刺置入套管针,从右肋缘下穿刺置入套管针,必要时在右肋缘下锁骨中线及腋前线分别穿刺1~2支套管针。
3. 胆囊三角识别在胆囊前壁穿刺,吸净胆汁后,于Calot三角区分别显露胆囊管、肝总管及胆总管,并观察三者之间的关系。
用分离钳或腹腔镜钩状器械识别胆囊管,并由此向上识别肝总管及胆总管。
在Calot三角区,三者之间的相对关系相对稳定,可据此进行手术操作。
4. 游离胆囊管以超声刀或分离钳轻轻向肝总管、胆总管方向游离胆囊管,显露胆囊管与肝总管、胆总管交角处,此处交角应大于150°。
若交角过小,则应调整肝门胆管结石的大小和数量,以获得足够的空间。
若交角过大,则应紧贴胆囊管寻找胆囊管。
5. 游离胆囊动脉在确认胆囊管后,沿胆囊管向肝总管、胆总管方向游离胆囊动脉。
在Calot三角区,胆囊动脉常与胆囊管伴行一段距离后分支,然后进入胆囊底。
因此,在Calot三角区寻找胆囊动脉时应注意其分支情况。
在确认胆囊管后,可于其左侧或下方寻找胆囊动脉。
在确认与肝总管、胆总管无关系后,将胆囊动脉切断并结扎。
若显露困难时,可将其夹闭后切断并缝扎。
6. 胆囊切除术在胆囊管、胆囊动脉双重结扎后,自胆囊底部向囊腔内注入美兰溶液以证实胆总管、肝总管、胆囊管的关系。
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引言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传统的治疗方式是通过开腹手术进行胆囊切除,但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已经成为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主流手术方式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一、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的手术优势1.微创手术,创伤小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创伤更小。
手术过程中只需在腹部进行3个小切口,减少了对腹部肌肉和其他组织的损伤,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患者恢复快。
2.视野清晰,操作精细腹腔镜手术通过腹腔镜摄像系统获得清晰的内窥视野,使医生能够清晰地观察患者的病变部位,并进行精细的操作。
这样既能减少手术风险,又能保留更多的正常组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由于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患者疼痛轻,术后恢复快,一般可以在术后1-2天就可以下床活动,而传统开腹手术需要较长的恢复期,住院时间长。
1.手术成功率高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胆囊及其周围组织,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因此手术成功率较高。
在医生的熟练技术操作下,大部分患者的胆囊疾病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
2.较少的并发症发生由于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创伤小,对周围组织伤害少,术后疼痛轻,因此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一项对比研究表明,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的开腹手术。
3.术后生活质量提高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患者可以迅速恢复正常的饮食和活动,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
由于创伤小,术后瘢痕较小,术后美观,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也有积极的影响。
三、临床研究实例为了验证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我们开展了一项临床研究,共选取了10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观察。
左侧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D O I : 1 0 . 1 5 9 2 6 / j . c n k i . i s s n 1 6 7 2— 6 8 8 x . 2 0 1 6 . 0 4 . 0 1 0
左侧 三孑 L 法腹 腔 镜 胆 囊 切 除术
金 建光 , 褚智杰, 孟元普 , 杨 成, 马鹏飞 , 张小博 摘 要 : 目的 探讨左 侧三 孔法 手术入 路在 腹腔镜 胆 囊切 除术 中 的临床 应 用 价值 。方 法 选 取 2 0 1 4年 1月
Te c h n o l o g y d u r i ng J a n u a r y 2 0 1 4 t o De c e mb e r 2 0 1 5. Th e c a s e s we r e a s s i g n e d t o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f l e t f 3 一 p o r t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e c t o f t h e l e t f 3 一 p o r t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c h o l e c y s t e c t 0 my ( L C)
i n t r a o p e r a t i v e b l o o d l o s s a n d i n j u r y o f b i l e d u c t ,c o mf o r t d e g r e e o f o p e r a t o r ,o p e r a t i v e c o n v e r s i o n r a t e ,
c h o l e c y s t i t i s a n d p o l y p u s )we r e c o l l e c t e d f r o m t h e F i r s t Af il f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He n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体会
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体会发表时间:2014-01-13T16:04:50.9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3期供稿作者:熊敬文宋兴华刘剑锋[导读]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手术方式。
熊敬文宋兴华刘剑锋(四川省乐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外二科 614218)【摘要】目的:探讨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的临床应用及可行性和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患者行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108例患者痊愈出院。
98例行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获得成功。
7例中转四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3例中转开腹。
无胆管损伤、胆瘘、出血等并发症,1例穿刺孔感染,换药后痊愈出院。
结论:三孔法LC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关键词】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3-0348-0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手术方式。
国内已普遍开展。
为了进一步减少损伤,我院在完成较大量四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基础上,2010年10月~2012年11月采用三孔完成108例,效果理想。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08例,男46例,女62例。
年龄18~80岁,平均50.5岁。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96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9例,胆囊息肉样病变3例。
有阑尾手术史11例,剖宫产史24例。
合并高血压病18例,糖尿病7例。
1.2 手术方法本组病例均在全麻下完成手术。
术前不置尿管,有5例术中发现胃胀气明显,影响术野而安置胃管减压。
术毕拔除。
脐下缘或上缘切口10mm作为第一孔,直接穿刺法建立CO2气腹,压力10~13mmHg(1mmHg=0.133kPa) ,经10mm trocar置30°腹腔镜,探查腹腔。
第二孔位于剑突下2~3cm,皮肤切口10mm,用10mm trocar 从肝圆韧带右侧右肝下缘平面置入,作为主操作孔,放入主操作器械(电钩、分离钳),然后探查胆囊位置、大小及粘连情况。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手术步骤及学习要点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手术步骤及学习要点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手术步骤及学习体会1、全麻成功后取平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接镜及安装好光源(术者左侧),接好气腹(术者左侧),电钩线及吸引器(术者右侧),在脐下做一约1.5CM弧形切口,布巾钳两把对称提取,用1CM戳卡进入腹腔(也可以气腹针进入腹腔后注入气体压力至10-12MMHG后用戳卡进入),接气腹(压力设在12MMHG),扶镜手将镜子用碘伏擦拭后进入戳卡内直到腹腔内,探查腹腔内脏器的情况,直视下在剑突下做一长约1.5CM横行切口(肝缘韧带右侧左肝下缘),腹直肌旁正中做一长约1CM横行切口。
2、体位头高左倾位,术者左手持抓钳右手持电钩进入腹腔,扶镜手将胆囊放在正中央,(解剖清晰无粘连)将电钩顶住胆囊向头侧,抓钳抓住胆囊壶腹部(若一把不能抓住胆囊腹壶部就交替(分离钳也可以)直至胆囊壶腹部)视术中情况抓住胆囊展开胆囊三角(也不一定要抓住胆囊壶腹部),左侧抓钳向头侧展开保持胆囊管与胆总管成垂直状态最好。
3、扶镜手在胆囊三角时期底座与肝脏平行,看外三角光源线向左边偏,看内三角时向右边偏,术者在胆囊三角切缘的选择:第一、在肝十二指肠内右侧隐约可见胆总管,胆囊管也可隐约可见,在胆总管上1CM进行分离。
第二、在胆总管不可见的情况下根据肝门右切迹(内右肝管、右肝动脉及门静脉右支)上缘分离。
第三、胆囊三角炎症较重时紧靠胆囊壶腹部进行分离,在分离出胆囊管后判断三管关系。
4、分离胆囊三角:(首先电凝、电切调好暂不知)将三角浆膜(初学者)纵行切开小口,熟练时可直接用电钩烧断浆膜,电凝切断内外三角的浆膜(自觉内三角的浆膜更难切因为空间小、电钩向上难以控制,必须熟练操作),在分离三角电钩分离组织应少量且可以看到电钩,先分离疏松的组织,致密的组织应先将电钩偏向右侧进入组织后轻微上下分离再转向左侧轻微上下分离(这样来可以更容易提取组织及避免损失后面的组织)向腹侧提取组织电钩离断,遇到条索状及上下有张力的东西一定要注意是否是血管及胆管应谨慎,因为胆管及血管变异很大,不需要特意寻找胆管及血管,逐步分离后自然而然的暴露了胆管及血管,在暴露胆囊管、胆总管及肝总管关系时就可以离断胆囊管(胆囊管向胆囊方向进入胆囊壶腹部可见象鼻征,再是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可见肝总管),胆囊动脉(有些有两支分前后两支)切断应看到血管是往胆囊方向走。
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1. 引言1.1 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挑战急性胆囊炎是胆囊的急性炎症,常见于胆结石引起的胆固醇类胆固醇结石或胆泥阻塞胆总管所致。
急性胆囊炎患者常表现为右上腹部剧烈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痛苦和危险。
在治疗急性胆囊炎的过程中,存在诸多挑战。
急性胆囊炎患者常因疼痛和恶心呕吐等症状影响饮食,导致体力下降,免疫功能下降,增加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
急性胆囊炎可能出现并发症,如胆囊穿孔、脓胆囊等严重情况,需要及时处理,否则会危及患者生命。
对于一些有合并疾病的患者,例如糖尿病、心脏病等,治疗也需要更加综合和谨慎的考虑。
1.2 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的介绍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微创手术方法,用于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
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美观等优点。
在这种手术中,医生通过小切口在腹部插入腹腔镜和手术器械,利用腹腔镜在内部观察患者的情况,然后进行胆囊切除操作。
通常情况下,医生会在患者的脐部及两侧再做两个小切口,分别用于插入腹腔镜和手术器械,完成手术。
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可以更清晰地观察患者的胆囊情况,较少损伤周围组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恢复较快,通常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出院。
这种手术方法在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在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评估手术操作步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及处理方法,总结术后护理的重点和注意事项,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随访结果,为进一步促进该手术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提高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
三孔法腹腔镜阑尾胆囊联合切除术临床疗效分析
三孔法腹腔镜阑尾胆囊联合切除术临床疗效分析【摘要】三孔法腹腔镜阑尾胆囊联合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微创手术技术,本文旨在评估其临床疗效。
在术前准备部分,患者应接受全面评估和相关检查;手术过程中,医生应熟练操作,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术后管理包括密切观察和规范化护理。
并发症分析可帮助提高手术安全性和质量,疗效评价则是评判手术效果的重要指标。
根据临床数据分析,三孔法腹腔镜阑尾胆囊联合切除术在治疗胆囊结石和急性阑尾炎患者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继续探索手术技术的改进和并发症的预防,提高手术治疗水平。
该手术技术在临床实践中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三孔法腹腔镜手术、阑尾、胆囊、联合切除术、临床疗效、术前准备、手术过程、术后管理、并发症、疗效评价、临床效果、未来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三孔法腹腔镜阑尾胆囊联合切除术是一种结合了单孔腹腔镜和传统腹腔镜手术技术的微创手术方式。
通过在脐部及腹腔下方各增加一个切口,能够同时完成阑尾切除和胆囊摘除等手术,减少了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三孔法腹腔镜手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对三孔法腹腔镜阑尾胆囊联合切除术进行临床疗效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指导,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三孔法腹腔镜阑尾胆囊联合切除术在临床实践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其在治疗阑尾炎及胆囊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三孔法腹腔镜阑尾胆囊联合切除术的术前准备工作,探讨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前评估的重要性。
2. 描述三孔法腹腔镜阑尾胆囊联合切除术的手术过程,评估手术操作的技术难度和安全性。
3. 探讨术后管理策略对手术患者的恢复和并发症发生的影响,为术后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4. 分析三孔法腹腔镜阑尾胆囊联合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及发生率,评估手术的安全性和风险。
5. 对三孔法腹腔镜阑尾胆囊联合切除术的疗效进行评价,总结手术的临床效果和患者的预后。
三戳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体会
三戳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体会苏永林,段明松,王逸涛【关键词】三戳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因其创伤小、痛楚轻、美观且康复快等优势,已被人们承认和同意。
国内开展已进入普及时期,但是其操作技术均系采纳经典的四戳孔法。
咱们在经典的四孔法行LC取得必然体会的基础上,于2005年8月至2020年8月采纳改良三戳孔法持续对680例患者行LC手术,旨在探讨该技术临床应用可行性、平安性和其应用价值,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一样资料本组患者共680例,男252例,女428例,年龄16~81岁,平均43岁。
术前均经肝胆系统超声检查明确诊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560例,胆囊息肉71例,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49例。
手术方式 520例患者采纳持续硬膜外麻醉,160例患者采纳全身麻醉。
取仰卧位,腹壁戳孔采纳改良三戳孔法:第一戳孔(10 mm 穿刺套管)是在脐上缘,用作腹腔镜观看孔;第二戳孔(10 mm穿刺套管)位于剑突下方约2 cm,由此置入分离钩、手术剪、施夹器等器械,为术者右手的主操作孔;第三孔(5 mm穿刺套管)是在右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点右下方约2 cm处,由此置入无创伤牵引钳。
术者右手操作手术,左手持胆囊牵引钳显露术野;助手把持腹腔镜和协助器械进出腹腔。
结果全组患者中660例成功实施了三孔LC,中转四孔法16例,开腹胆囊切除4例。
中转四孔法缘故:麻醉欠佳腹肌不松、胆囊三角区脂肪堆积、急性胆囊炎胆囊粘连、大网膜过量致三角区显示不清和肝萎缩胆囊变位。
开腹缘故为:胆囊动脉出血及胆囊三角冰冻样粘连,解剖不清。
本组无严峻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手术时刻9~80 min,平均30 min。
患者均在术后3~5天出院,随访患者情形良好。
2 讨论三戳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优势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平安解剖出胆囊三角处的各类结构,识别出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及胆囊动脉的走向是顺利完成手术的关键。
通常LC是在腹壁上穿刺四个小孔进行手术,其中有一小孔是由助手置入器械协助显露术野,牵开肝脏和更好地显露Calot三角。
图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过程
图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过程
导读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步⼀步解析,你会发现LC就是这么简单!
初学者⽤四孔法会更容易上⼿,但简单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门级腔镜⼿术,即使⽤三孔法难度也很低,在缺⼈⼿的基层医院很有优势。
1、在脐部做第⼀个切⼝插⼊套管,放⼊摄像头
2、在上腹部做其余三个切⼝,插⼊套管
3、找到胆囊,⽤夹钳抓起来
4、剥离脂肪,显露两⼤重要结构------胆囊管和胆囊动脉
5、夹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并剪断
6、开始把胆囊从肝脏后⽅剥离下来
7、动作轻柔进⾏,直⾄完全剥离胆囊
8、把胆囊装进这个⼩袋⼦,从上腹部的切⼝取出来
9、最后,看看胆囊结⽯长什么样吧
来源 | 医学界外科频道。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全程技巧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全程技巧来源:博医时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有潜在危险性的手术,除了做好术前准备外,术中同样需要步步为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胆道外科常用的手术,分为顺行性(由胆囊管开始)切除和逆行性(由胆囊底部开始)切除两种。
今天主要了解LC术的主要适应症和操作步骤。
第1步腹部常规消毒,铺无菌手术巾。
沿脐窝下缘做弧形切口,约10mm长,若下腹有过手术,可在脐上缘切开以避开原手术瘢痕,切开皮肤。
·第2步在脐部气腹针处用巾钳将腹壁提起,用10mm套管针穿刺,第1次穿刺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是腹腔镜中较危险的一个步骤,要格外小心。
·第3步将套管针缓慢地转动,用力均匀地进针,进入腹腔时有一个突然阻力消失的感觉,打开封闭的气阀有气体逸出,此即穿刺成功。
连接气腹机以保持腹腔内恒定压力。
·第4步然后将腹腔镜放入,在腹腔镜的监视下进行各点的穿刺。
一般在剑突下2cm穿刺放入10mm套管以备放电凝钩、施夹器等器械;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2cm或腹直肌外缘和腋前线肋缘下2cm各用5mm 的套管针穿刺以放入冲洗器和胆囊固定抓钳。
·第5步这时人工气腹和准备工作已完成。
由于制造气腹和第1次套管针穿刺可误伤腹腔的内大血管和肠管,且术中不易发现。
近来不少人改为在脐部开一小口,找到腹膜,直接把套管针放入腹腔充气。
气腹制造成功后,开始手术操作。
手术的分工各医院有不同的习惯,我们由术者掌握胆囊固定抓钳和电凝钩,负责手术的全部操作,第1助手掌握冲洗器负责冲洗吸引及协助手术野的暴露;第2助手掌握腹腔镜使手术野始终显示在电视屏幕的中央。
·第6步用抓钳抓住胆囊颈部或Hartmann囊,向右上方牵引。
最好将胆囊管牵引与胆总管垂直,以便明显区分两者,但注意不能把胆总管牵引成角。
用电凝钩把胆囊管上的浆膜切开,钝性分离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分清胆总管和肝总管,因该处离胆总管较近,尽量少用电凝,以免误伤胆总管。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操作注意事项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操注意事项1 麻醉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以保证充分的腹肌松弛,建立和维持稳定的气腹。
2病人体位及手术人员站位病人取平卧位,置入trocar后,采取头高脚低、向左倾斜15~30度体位,以使内脏器官组织向下、左方倾斜,充分暴露Calot三角。
术者及扶镜者站于病人的左侧。
如果有第四孔,将增加一名助手立于病人的右侧。
监视器置于病人头侧右方。
3 穿刺孔的位置传统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多采用三孔法或四孔法。
就传统腹腔镜而言,trocar的位置往往可能会决定一次手术的成败。
以往描述trocar的位置多以体表解剖标志为主,但手术时需要因人而异,因此以腹腔镜下腹内脏器为定点更为合适。
A(观察孔):一般位于脐部,用10mm trocar建立。
采用Veress针建立气腹是安全标准的方法,必要时可以逐层开放建立穿刺孔。
置入trocar后,必要时可用巾钳夹持trocar周围的皮肤,缩小切口,防止漏气。
B(主操作孔):一般选在剑突下,用5mm/10mm trocar建立。
临床上选择的部位为剑突下镰状韧带右侧,平肝脏下缘水平线处。
注意点:(1)穿孔时不要习惯性的偏向病人脚侧,以免后面操作别扭;(2)当采用三孔法行LC时,该点的选址可以适当略微上移,这样可以利用右手分离钳的杆身抬起肝脏,使得在暴露前角时更为容易;(3 )注意选择的施夹钳的型号,如果选用加大型钛夹时,有时可能需要10mm的trocar通道。
C(辅助操作孔):以5mm trocar建立,一般选在右侧肋缘下锁骨中线处,临床操作时通常选择在肋缘下正对胆囊底处。
D(第二辅助孔):以5mm trocar建立,一般选在右侧腋前线肋缘下,临床操作时通常选择气腹建立后肋缘下气体、内脏器官交界点稍上方。
注意点:该孔不宜离C孔太近,否则器械容易打架,辅助暴露效果不佳。
4 手术操作主要步骤4. 1 获取“第一印象”进人腹腔后,不要忙于其它操作,应首先明确重要解剖标志之间的关系。
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胆囊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其中急性胆囊炎是最常见的胆囊疾病之一。
急性胆囊炎的发病原因复杂,可以是胆囊内胆汁淤积、细菌感染、胆囊结石等因素导致的,而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对于急性胆囊炎患者,胆囊切除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而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一、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的手术原理和操作技术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腹腔镜在腹壁上开三个小孔分别用于放置镜头、工作通道和引流管,然后在腹腔内进行手术操作。
术中首先将胆囊解剖松解,找到囊肝动静脉进行处理,然后将胆囊的囊壁与肝组织分开并找到胆囊管,进行结扎、切断,最后将胆囊完整切除。
在手术操作过程中需要十分小心谨慎,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结构,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二、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得到了广泛认可。
相比传统开放手术,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疤痕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提高了患者的手术治疗体验和生活质量。
该手术还可减少感染风险,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带来更加安全和可靠的治疗效果。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可以帮助患者快速康复。
三、患者术后恢复和注意事项在接受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后,患者需要严格遵守医嘱,按时完成术后康复指导。
术后患者需要密切关注饮食习惯,避免摄入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以免导致胰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患者需要遵医嘱定期进行复查,确保身体状况良好。
术后患者需要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促进身体的康复和健康。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验与技巧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验与技巧腹腔镜技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段,效果理想,安全性明显高于开腹式手术。
即便如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仍存在一定的潜在危险,为最大程度提高安全性,不仅要做好相关的术前准备,在手术过程中还要掌握一定的经验技巧,规范操作,才能有效保证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规范操作经验①构建气腹首先进行腹部消毒,麻醉起效后,沿着脐窝下端做一1cm长度的切口,通过这个切口进入气腹针,成功穿刺后开始构建气腹,使腹腔压力逐渐增加至12mmHg-13mmHg,再将1cm套管针插入,这是进入腹腔镜的入口。
腹腔镜进入后,通过腹腔镜观察患者的腹腔,以及胆囊情况及与周边组织的关系。
②建立操作孔在剑突下方约1cm的位置作1长度1cm的横切口,将1cm的套管针由此进入,这是主要的操作孔。
之后在右侧锁骨中线、肋缘下方1cm位置做约5mm长度的切口,将5mm的套管针由此进入,这是胆囊抓钳的进入口。
在右侧腋前线、肋缘下方的位置做1个约5mm的切口,5mm的套管针由此进入,这是一个辅助操作孔,帮助暴露更多的手术视野。
③胆囊三角的处理如果胆囊和腹腔中的内脏器官存在粘连,应以海绵棒进行钝性分离。
在确保可以有效分辨胆总管、胆囊管以及肝总管后,通过电凝钩在剑突下方的主操作孔进入,并仔细将浆肌层切开,之后朝着胆总管进行钝性分离,以充分将胆总管、肝总管以及胆囊管暴露出来,有效判断这几个组织的解剖关系,在此基础上得以通过电凝钩有效剥离胆囊管,注意不要把周边组织如胆总管给灼伤。
在距离胆总管约3mm-5mm的位置采用钛夹钳把胆囊管夹闭,并将其切断。
在胆囊三角内侧进行钝性分离,找到胆囊动脉,确定无误后,通过钳子将胆囊动脉夹断。
④胆囊剥离将胆囊颈部提起来,距肝约5mm的位置仔细将胆囊从胆囊床位置切除,并利用电凝对胆囊床渗血进行处理。
检查好确保腹腔没有出血、以及胆管和其他器官损伤后,将胆囊及腹腔镜等手术设备从操作孔取出。
⑤缝合切口将CO2放出,使气腹消除,缝合手术切口,因创伤较小可以创可贴闭合。
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
R s a c .2 1 ,1 (6 1 2 1 3 ee rh 0 2 0 2 ): 0 — 0
【 b tat A s cl bet e T vs gttr l e o p rs pe h l yt t y o aue h l ytii api t n a e to s I r op a r O jc v : i et a e h e m t d aao oi e o cs c m r ct c o est l a o l . h d : o si l i on i eh e o s h i e e e o f e isn p c i v u Me n u h t
Th e lsM eho pa o c pi ole se t m yf rAc t olc sii ZHAO r eHoe t d La r so cCh e y t co o u eCh e y tts/ Yan -mi g, LIYo -m i . Chi s n r in e c l n ng ngf l ne ea d Fo eg M dia
c mp e e o lt d LC, 2 pai n swi a l l d e u r un n e e e a h so , e t a p t ie d c le i l n 1 c s s g l l d e r ns e s o o it l , 2 t t t g lb a d r s r o di g s v r d e ins x r he a i b l u ti g b e i a e , a l a d rt a v r e c l n fsu a e h c l b c s s o a i n r o e a i e p t oo i a x mi a i n r v a e a l l d e a c n ma l p r t myTh o t p r t e h s ia t y o - a s a e fr p d i ta p r t a h l g c le a n t e e l d g lb a d r c r i o a a o o . e p so e a i o p t ls a f3 5 d y ,wi o t c l ni v o v t u o o c, h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三孔操作的体会(附380例报告)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三孔操作的体会(附380例报告)
王荣寅;王屯;李海峰;李际辉
【期刊名称】《淮海医药》
【年(卷),期】2005(023)005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三孔法胆囊切除术的价值.方法对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囊息肉行腹腔镜三孔法胆囊切除术380例的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32 min,平均住院时间3.5 d,无手术死亡率及其他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三孔法胆囊切除术省时间,节省人力,由术者1人操作,其自身2只手操作更为协调.
【总页数】2页(P345-346)
【作者】王荣寅;王屯;李海峰;李际辉
【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233000;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233000;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233000;上海市长海医院,普外科,2004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7.4;R616.2
【相关文献】
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三孔操作的几点体会 [J], 蔡逊;张兆林
2.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分析(附320例报告) [J], 刘咸圣;赵小蓉;汤华刚
3.三孔操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30例体会 [J], 牛钢
4.三孔与四孔操作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J], 阮颖彦
5.三孔操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500例报告) [J], 蔡逊;张兆林;汪训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48例报道
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48例报道目的:探讨三孔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中的运用。
方法:总结248 例三孔法LC临床资料,对其手术指征、方法及相关并发症进行分析。
结果:本组采用三孔法LC顺利完成245 例,3 例中转开腹;术后漏胆1例、十二指肠损伤1例,均治愈。
结论:三孔法LC较四孔法LC减少了创伤,在熟练掌握腹腔镜手术的基础上,针对性实行三孔法LC是安全可行的。
标签: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操作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成为外科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方法,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
由于三孔法LC更能体现微创的特点,也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欢迎[1]。
选取2007年1月~2008年10月实行三孔法LC 245 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48 例中,男112 例,女136 例,年龄14~82 岁,平均43 .5岁。
胆囊息肉25例,胆囊结石223例。
胆囊结石患者中,急性胆囊炎49 例,其中胆囊颈部结石嵌顿15例、胆囊积脓4例、坏疽性胆囊炎3例;慢性胆囊炎174例,其中胆囊萎缩10 例。
手术时间最短15 min,最长110 min,平均40 min。
1.2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全麻、反屈氏体位(reverve trendelenbury position,RT)、气腹压维持在14 mmHg下采用三孔法LC,即在常规LC基础上减少右腋前线肋缘下戳孔(D孔)。
术者经剑突下主操作孔和右锁骨中线肋缘下辅助孔完成整个胆囊切除过程。
按常规方法解剖Calot三角,采用金属钛夹处理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剥离胆囊,电灼胆囊床及腹腔冲洗后取出胆囊。
视术中情况,选择性放置腹腔引流管。
2 结果本组采用三孔法LC完成245 例,3例中转开腹手术1例因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分离胆囊三角时出现镜下难以控制的出血;1例因为镜下证实为Mirizzi综合征Ⅱ型,开腹行胆囊切除、胆总管修补;1例因胆囊严重萎缩,整体解剖不清,开腹行胆囊次全切手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14JournalofChinesePhysician,November,2005,Vol7,No11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技巧(附1280例报告)尹新民,周海兰,吴金术(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湖南长沙410006)【摘要】为探讨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技巧,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处理技能。
本文回顾性总结分析近3年来施行的1280例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阐述术者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处理的经验体会。
结果发现1280例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除1例中转四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外,其他均成功完成,无1例发生副损伤及并发症。
随着腹腔镜技术提高和经验积累,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不仅可行,而且将成为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主要方法之一。
腹腔镜;三孔法;胆囊切除[关键词]历经十多年的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LC)已成为胆囊切上撑肝缘,要“一器二用”,既要切割分离,同时又要上撑肝缘便除的主要方法,四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也成为常规经典手术方于显露术野和保持切割界面张力。
在作胆囊管结扎时,没有助式。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提高和经验积累,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手牵拉胆囊或上撑肝缘,结扎时往往难以一次到位,先不要把除逐渐兴起。
本院在四孔法基础上开展了三孔法,现将线结一次到位扎紧,看清是否到位(距胆总管2002-<0.5cm),没有04~2005-06行三孔法LC1280例,现报告如下。
到位,用操作钳将未扎紧线结向内侧推移到预结扎部位,再拉 1 资料与方法紧结扎线作外科结,一般近端作双重结扎。
三孔法LC和常规LC处理原则一致,正确无误处理胆囊三角是手术的关键。
要1・1 一般资料病例1280例,女768例,男512例,年龄8~防止肝外胆管损伤和预防出血。
一般在“三管一壶腹”解剖原92(中位年龄49.52)岁;慢性结石性胆囊炎590例,急性结石性则下,可避免和减少胆道损伤。
如果肝外胆道解剖变异,供血胆囊炎252例,亚急性结石性胆囊炎77例,胆囊息肉361例,切途径异常和胆囊三角自身的病变影响Calot三角结构,使该区除方式:顺行法784例,逆行法312例,顺逆结合184例;丝线结[1]外科处理复杂化。
因此,不能盲目追求“三管一壶腹”的解扎胆囊管及胆囊动脉197例,其他患者均采用钛夹处理。
[2]剖关系,这样并不增加损伤胆管的机会,相反则更安全。
作1・2 手术方法全麻下在脐轮上缘做10mm弧形切口,插入者主张胆囊三角解剖宜先打开胆囊管后外侧浆膜,当胆囊颈后气腹针充CO气体,压力12~14mmHg后拔针,通过该切口穿2外侧浆膜与肝的附着被彻底分离后,胆囊壶腹区后方已空虚,入10mm直径trocar,置腹腔镜观察腹腔内的情况,确认可行LC胆囊管轮廓后外侧部分可显露出来,根据胆囊管走向继续辨清后在剑突下及锁骨中线右肋下2~3cm分别作10、5mm切口,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关系,只要胆囊管后外侧轮廓被显露出上下左右相应调整穿刺孔位置),在内镜监视下(若胆囊异位,[3]来,则术中损伤胆总管机率就会很小;再打开胆囊三角前浆穿入相应trocar,插入相应器械。
摇床头高足低20~30º,左斜膜,用电凝勾背将脂肪组织向左推开,紧靠壶腹分离不能推动约15º。
牵拉胆囊,显露胆囊三角及肝门结构;电凝勾先解剖的结缔组织至肝脏脏面,Calot三角内结缔组织切割要求由浅Calot三角后外侧,再解剖Calot三角前浆膜,游离胆囊管、胆囊入深,少量、薄层,避免“挖洞”,充分敞开胆囊三角,管状结构必动脉,分别上钛夹或4#丝线结扎后剪断,顺行或逆行剥离胆囊须先加保护,跟踪追迹,看清走行方向,入肝者必须予以保留。
床,胆囊床电凝止血,摇平体位,冲洗创面,吸净冲洗液,经脐或避免过多向肝总管方向解剖,分离胆囊管不能过长,为看清其剑突下切口取出胆囊,脐部、剑突下切口皮内缝合一针,切口胶汇合处,宜解剖胆囊管下缘与胆总管外夹角,而不是在胆囊三胶合皮肤。
手术由术者及持镜者完成手术。
角内过多向内侧分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走行胆囊三角内 2 结果侧的异位右肝管损伤。
胆囊管与胆总管关系难以确认时,可远本组1280例,除1例胆囊切除下因检查发现胆囊管过长,离胆总管纵形切开胆囊颈浆肌层,于黏膜外层进行剥离至颈管进一步处理胆囊管时,胆囊管后方动脉出血而中转四孔LC,其部;胆囊管过短(<0.5cm),不要过分牵拉胆囊,不要轻易上钛他均三孔完成手术。
手术时间10min~1h40min,平均夹,以防胆总管成角而损伤胆总管,最好予以丝线结扎胆囊管。
25.25min,无中转开腹,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时[4]对每一例“过长的胆囊管”更应警惕是否有胆总管的可能;间(5.16±1.67)d。
排除胆总管、低位汇合的右肝管,才可上钛夹切断。
胆囊切除 3 讨论中的复杂病理状况,如急性、亚急性胆囊炎或胆囊颈结石嵌顿三孔法LC较常规四孔法LC创伤更小,更美观。
由于三孔Calot三角,类似于Mirrizi综合征I 型的病理改变、肝十二指肠法缺少一穿刺孔和助手,术中显露较常规LC困难,完全靠术者韧带充血水肿、胆囊管解剖变异、Calot三角脂肪堆积,胆囊周围自行显露,给术者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客观要求术者必须技严重粘连等。
Calot三角解剖基本技术并无特别要求,但要正确术娴熟,才能保证三孔法既快又好地顺利完成,避免或减少术辨别Calot三角位置,需要借助于固定的组织结构如胆囊三角中不应有的意外损伤。
三孔法LC区别于四孔法LC主要在于区淋巴结、Winslow氏孔辨别Calot三角。
在胆囊三角结构欠清术野暴露方法,三孔法LC无需助手操作上撑肝缘以显露胆囊的情况下,作者认为,在打开浆膜后,尽可能不用或少用电凝勾三角和保持切割界面张力,而主要依靠术者主操作器械绝缘杆1515中国医师杂志 2005年11月第7卷第11期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Y端侧吻合的体会(附53例报告)崔安明,徐步青,刘训龙(解放军第八五医院分院外科,上海200235)【摘要】本文介绍用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Y端侧吻合术治疗食管中段和贲门癌53例。
除1例食管中段和贲门双源癌行颈部吻合外,其余病例均行弓下吻合术。
腺癌48例,鳞癌4例,鳞、腺双源癌1例。
全组病例无死亡,无吻合瘘等严重并发症。
随访49例3个月至3年6个月,肿瘤转移死亡26例,其余病例均良好。
食管空肠Roux-Y 端侧吻合全胃切除;[关键词]本院自1982-04~2004-06用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术通常采用食管空肠端端吻合。
空肠断端供血不良,易导致局-Y端侧吻合术治疗食管中段和贲门癌53例。
现报告如下。
部组织坏死、线结脱落,局灶性感染,引起吻合口瘘。
有报[1~3]1 资料与方法道,食管空肠端端吻合口瘘发生率最高达44%。
食管空腔端侧吻合有下列优点:远端封闭,空肠切断后,⑴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9例,女14例。
年龄29~78岁。
除距封闭端5cm处空肠系膜血管分枝完全保留,保证吻合口有充1例食管中段和贲门双源癌行颈部吻合外,其余病例均行弓下分血供,从而可有效地预防吻合口瘘。
空肠壁剪口可略大于⑵吻合术。
腺癌48例,鳞癌4例,鳞、腺双源癌1例。
肿瘤2cm×食管断口,吻合口食管切面稍倾斜,有利于吻合口通畅,并由于4cm16例,6cm×10cm27例,>6cm×10cm10例。
食物通过时有一定弯曲,不会导致倾倒综合症。
全组病例术后1・2 手术方法右侧卧位,左上腹切斜口。
探查肿瘤浸润情均行钡餐透视检查,未见吻合口狭窄。
空肠近端吻合口距食⑶况。
凡能根治者沿其第7肋间或第7肋床向上延长切口入胸管空肠吻合口40cm以上,能保证食物潴留足够时间,以便消腔。
食管下段、全胃、大小网膜、脾、胰包膜及区域淋巴结整块化。
食管空肠端侧吻合口处有一定角度,能保证食物缓慢通切除。
关闭十二指肠。
提起空肠上段距屈氏韧带8~10cm处过,且不会导致返流性食管炎。
全组病例均无返流性食管炎症切断、结扎系膜第二、三枝血管弓,切断管肠,近端备用,远端关状。
此方法操作简便。
一般医院可施行,只要操作正确可避⑷闭,然后将远端空肠自结肠后提至胸腔。
将食管后壁与空肠前免远期并发症。
壁距封闭端5cm处,用1号线做间断褥式浆肌层缝合5针。
在距第一层缝线0.5~0.7cm处切开食管后壁和空肠前壁,食管参考文献与空肠做全程层间断缝合。
斜行剪除食管,全层缝合前壁内层,最后食管肌层和肠浆肌层间断缝合。
空肠封闭段或缝合一 1 杨林,张大为,张汝刚.全胃切除在贲门癌治疗中的地位[J].中华胸针固定于侧胸壁。
距食管空腔吻合口约40cm处再行空肠1993,9:229-230心血管外科杂志,Roux-Y端侧吻合。
2 徐乐天,李留琛,朱信忠,等.经胸全胃切除术治疗贲门胃底癌[J]. 2 结果中华外科杂志,1992,30:44-45全组病例无死亡,无吻合瘘等严重并发症。
随访49例随 3 HaLLsseyMT,ALLumWH,Roginskic,etal.Pallialivesurgeryfogas-访时间3个月~3年6个月,肿瘤转移死亡26例,死亡率为triccancer[J].Cancer,1998,62:440-44253.1%,其余病例均良好。
[收稿日期:2004-10-12]3 讨论贲门癌扩大根治性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Y端侧吻合~~~~~~~~~~~~~~~~~~~~~~~~~~~~~~~~~~~~~~~~~~~~~~~~而直接应用左弯分离钳寻找组织间隙加以钝性分离,这种操作更为简便省时,但要特别注意分离钳的分离方向及力度,避免参考文献撕裂胆囊动脉、肝总管、异位右肝管。
在分离胆囊颈管下方粘 1 陈训如,毛静熙,周正东,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处理胆囊三角87例连时,应紧贴胆囊颈分离,膜性粘连可直接推扒开,尽可能避免.实用外科杂志,1993,13:435-436体会[J]应用电凝勾,以免十二指肠灼伤。
按照上述原则及操作程序, 2 陈训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影响显露Calot三角的因素及其对策本文无1例发生肝外胆管,右肝动脉及十二指肠损伤,无1例[J].肝胆外科杂志,1993,3(3):6-8中转开腹。
三孔放LC适应证理论上与四孔法LC是一致的,开 3 吴金术主编.临床胆石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展之初,宜选择结构清楚较为单纯的病例。
随着经验不断积累23:502和技术提高,再选择复杂的病例,但必须强调,由于客观条件的 4 张能维,陆少美主编.普外科腹腔镜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限制,如术者技术局限,术中情况不允许等,则应从安全角度考版社,1998,104虑及时中转四孔法或开腹手术,不可一味追求三孔法的成功率[收稿日期:2005-07-21]而使病人遭受不应有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