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假说演绎法”的理解与拓展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热点题型(利用“假说—演绎法”解决生物变异实验探究题)

高中生物热点题型(利用“假说—演绎法”解决生物变异实验探究题)

解析
答案
2.果蝇为XY型性别决定,其与人的性别决定方式不同,果蝇是由受精卵中 的X染色体的数目决定雌性或雄性。如表为果蝇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及发 育情况。
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 XX、XXY XY、XYY
XXX、YO(没有X染色体)、YY XO(没有Y染色体)
发育情况 雌性、可育 雄性、可育 胚胎期死亡 雄性、不育
_X_D_Y__d或__X__dY__D_。
答案
审题关键 由题干可知,对野生纯合小鼠进行X射线处理,得到一只雄性突变型小鼠, 突变性状是由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突变产生的。则: (1)若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该突变型雄鼠与多只野生型雌鼠交配的子 代中雄性全为突变型小鼠。 (2)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该突变型雄鼠与野生型雌鼠的 基因型分别为XDY和XdXd,二者杂交所得子代中雄性全为野生型小鼠,雌性 全为突变型小鼠。 (3)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则该突变型雄鼠与野生型雌鼠的 基因型分别为XdY和XDXD,二者杂交所得子代中雄性和雌性全为野生型小鼠。
于_X_染__色__体__上__;
③如果A=0,B=_0_,说明突变基因为隐性,且位于X染色体上;
④如果A=B=
1 2
,说明突变基因为_显__性__(填“显性”或“隐性”),且位于
_常__染__色__体__上__。
(4)拓展分析:
如果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且突变后性状发生改变,则突变性
状 为 _显__性__性__状__( 填 “ 显 性 性 状 ” 或 “ 隐 性 性 状 ”) , 该 个 体 的 基 因 型 为
跟踪训练 1.(2018·合肥模拟)二倍体动物缺失一条染色体称为单体。大多数单体动物不 能存活,但在黑腹果蝇中,点状染色体(Ⅳ号染色体)缺失一条可以存活,而 且能够繁殖后代。请回答: (1)果蝇群体中存在无眼个体,无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无眼果蝇个体 与野生型纯合个体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假说演绎法孟德尔遗传定律

假说演绎法孟德尔遗传定律

假说演绎法孟德尔遗传定律一、假说演绎法的概念及特点假说演绎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推理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先提出一个假设,然后通过实验或观察来验证这个假设是否成立。

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相符,则可以得出结论,否则需要重新修正假设。

该方法的特点在于,它能够从已知事实中推断未知事实,并且能够通过实验来验证推断是否正确。

因此,假说演绎法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孟德尔遗传定律的背景孟德尔遗传定律是指19世纪末奥地利修道士格里戈尔·约瑟夫·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育种的研究所发现的遗传规律。

孟德尔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20世纪初才被重新发掘并得到广泛认可。

三、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内容1. 第一定律:同质性分离定律同质性分离定律指出,在杂交后代中,表现优势性状的基因会掩盖表现劣势性状的基因,但是这些劣势性状的基因并没有消失,而是以1:3的比例遗传给下一代。

2. 第二定律:分离定律分离定律指出,在杂交后代中,每个个体所携带的两个基因会在生殖过程中分开,只有一个基因能够遗传给子代。

3. 第三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指出,在杂交后代中,不同性状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之间的组合是随机的,并且每种组合出现的概率相等。

四、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意义孟德尔遗传定律为遗传学奠定了基础,并且对进化论、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意义。

它揭示了生物体内遗传物质(DNA)在遗传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且为人类认识和改变自身基因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结语孟德尔遗传定律是科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项发现,它不仅为我们揭示了生命最根本和最神秘的秘密,而且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

在今后的科学研究中,我们应该继续发扬孟德尔遗传定律所倡导的科学精神,不断探索未知领域,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假说 演绎 法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应用

 假说 演绎 法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应用

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应用摘要:假说—演绎法不仅仅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也是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理解客观规律的重要的科学探究方法。

假说—演绎法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相关知识,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关键词:假说—演绎法;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是形成和构造科学理论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

它的基本特点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对所获得的事实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首先提出某种作为理论基本前提的假说来,然后以假说作为出发点,逻辑地演绎出可由经验检验的结论,构成一个理论系统。

用这个理论系统解释和预见所研究的对象系统的各种现象,并用实验来进行检验和修正。

图为假说—演绎推理的逻辑关系。

图假说—演绎推理的逻辑关系近代科学到现代科学,以“观察(实验)—归纳”为主的方法逐渐让位给以假说—演绎为主的方法。

假说—演绎法不仅仅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也是学生认识客观事物,形成客观规律的重要的科学探究方法。

假说—演绎法相对于观察—归纳法对于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创新能力、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都有很好的作用。

一、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要求及体现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设计思路”部分,阐述“遗传与进化”模块的教学价值时指出,该模块有助于学生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在新课标中分为了解、理解、应用三个水平要求,其中属于应用水平的仅有两项,一项是“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另一项是“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在课程标准必修二模块的前言部分,还特别指出要让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索生物生殖、遗传和进化奥秘的过程”,可见引导学生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是必修二模块的重要任务之一。

必修二教材中涉及假说—演绎方法的内容还有: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方式的提出与证实(第页,沃森和克里克提出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假说,年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证实了dna是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的),整个中心法则的提出与证实(第—第页)以及遗传密码的破译(第—第页)等内容。

理性思维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理性思维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理性思维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为学生学习生物知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学习中不仅掌握知识内容,也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尤其是理性思维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本文先就高中生物教学假说演绎法的应用程序以及应用要点简要阐述,然后就假说演绎法的应用措施详细探究。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是在提出假说的过程中,演绎出推论,在实验检验和修正中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那么,什么是假说—演绎法?在提出假说的基础上,如何演绎出推论,发展思维呢?1.“假说—演绎法”的提出与内涵“假说—演绎法”的思想源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

“假说—演绎法”经过不断地演变和凝炼,最终以概念的形式出现在高中生物教材。

在教材中“假说—演绎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将“假说—演绎法”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理性思维,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2.假说—演绎法”与传统探究的对比分析传统探究过程的基本流程是: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传统探究过程虽然能够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但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探究流程,比如学生提出问题后就开始设计实验,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学生一直沿着固有的思维开展探究活动,思维和推理能力没有得到发展,导致思维创新不足,科学思维能力较为薄弱。

而“假说—演绎法”的实施流程是:观察实验过程→在分析中提出问题→逐步提出假说→解释实验现象→设计并演绎→实施实验→得出结论。

对比分析可知,“假说—演绎法”是在实验过程中生成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出假说,假说不是在实验现象出现后提出的,而是在分析实验过程中逐步提出的,并且要运用假说逐步解释实验过程。

“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实践2013-08一、方法介绍“假说—演绎法”是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得出的预期结果。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证明假说是错误的。

其基本思路简要表示如下: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演绎推理→预期结果→根据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是否一致,判断假说是否正确→得出结论(即正确的假说)。

二、“假说—演绎法”应用举例素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其中DNA 是遗传物质的发现史是“假设—演绎法”一次成功的应用。

案例如下:1.提出问题20世纪2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首先向这一观点提出挑战的是艾弗里,而艾弗里的实验又是在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斯的实验基础上进行的。

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进行转化实验:(1)无毒性的R 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小鼠不死亡;(2)有毒性的S 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小鼠死亡;(3)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注射到鼠体内,小鼠不死亡;(4)无毒性的R 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 细菌混合后注射到鼠体内,小鼠死亡。

格里菲思的结论:第(4)组实验鼠体内可分离出有毒性的S 型活细菌,推测已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

在此基础上,1944年美国的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改进了格里菲斯的实验:(1)从S 型活细菌中提取得到DNA 、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2)将上述提取得到的DNA 加入已培养了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上出现了有毒性的活的S 型细菌菌落和无毒性的活的R 型细菌菌落;(3)将上述提取得到的蛋白质或多糖加入已培养了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上只出现了无毒性的活的R 型细菌菌落;(4)将上述提取得到的DNA 先与DNA 酶混合一段时间后,再加入已培养了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上只出现了无毒性的活的R 型细菌菌落。

高中生物研究方法

高中生物研究方法

高中生物研究方法高中生物教材(新课标)生物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一、假说—演绎法1、方法解释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2、典例分析孟德尔用豌豆做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在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记载和进行数学统计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杂种后代中出现一定比例的性状分离,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子二代出现不同性状自由组合现象。

他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而提出假说,并对性状分离现象和不同性状自由组合现象作出尝试性解释。

然后他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用以检验假说,测交实验不可能直接验证假说本身,而是验证由假说演绎出的推论,即:如果遗传因子决定生物性状的假说是成立的,那么,根据假说可以对测交实验结果进行理论推导和预测;然后,将实验获得的数据与理论推导值进行比较,如果二者一致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如果不一致则证明假说是错误的。

孟德尔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观察现象→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3、其他实例(1)DNA复制方式的提出与证实;(2)中心法则的提出与证实;(3)遗传密码的破译;(4)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总结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和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定律。

★二、类比推理法1、方法解释类比推理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而在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

与归纳和演绎不同的是,类比是从特殊到特殊、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2、典例分析美国科学家萨顿观察蝗虫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时发现,孟德尔所说的遗传因子(基因)的分离过程和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过程非常相似。

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之间明显的平行关系,提出假说: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也就是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假说——演绎法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假说——演绎法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假说——演绎法摘要】假说——演绎法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方法,其思路为: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检验假说→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关键词】生物教学;假说——演绎法【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120-02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是生物教学在新课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学大纲对此要求层次高,许多学生感到假说——演绎法很抽象。

如何引导学生领悟假说——演绎法?首先应使学生弄清楚其定义:指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假说——演绎法的思路表现为: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检验假说→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区别归纳法和演绎法:前者是从特殊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推理形式和思维方法,后者是从一般到特殊,根据一类事物都有的一般属性、关系、本质来推断该类中的个别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关系和本质的推理形式和思维方法。

二者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

从近代科学到现代科学过程中,以观察——归纳为主的方法逐渐让位给以假说——演绎为主的方法。

这是因为现代科学从总体上来说,已经不是处在经验材料的收集阶段,而是处于高度的理论概括和演绎的阶段。

其次,教学过程中应紧紧结合高中生物必修2教材中的几个案例来讲解假说——演绎法。

案例1:孟德尔做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亲本杂交实验中,发现F1表现一致,F2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的现象,提出对分离现象解释的假说: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演绎推理的过程: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接近1∶1,最后通过具体测交实验检验假设,从而得出分离定律。

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
(在黑板上演示相关故事)若把黑板当作生态系
统,黑板的“一部分”看作是“生物群落”,那么“另一部
分”可代表哪个成分?
(无机环境)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35-0087-02
2017 年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将原必修 3 三
《稳态与环境》的单元内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纳入
了选择性必修 1《生物与环境》模块。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
动》的教学,既渗透着“结构决定功能”的生命观念,又承
载着模型构建的科学思维。课程标准对此也做出了指
在最近几年的理综高考试题中,遗传类型的题目出
现率比较高,难度和分值也较大,逻辑性强,注重考查学
生的理性思维,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
养。而在实际考查中发现,多数学生不知道该从何下手
解决此类型题,得分率不高。因此,笔者以高考试题为
例,运用假说—演绎法构建该类题型的解题思维模型,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生物复习的效率和遗传
实验的学习,理解和掌握了假说—演绎法,反过来,学生
运用假说—演绎法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整个实验的思
路、操作步骤和结论。下面笔者选取孟德尔的一对相对
性状豌豆杂交实验来阐述假说—演绎法在实验教学中
的具体应用。
实验选取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高茎豌豆与矮茎豌
豆)进行杂交,观察现象:杂交得到的 F1 代豌豆全为高
中学教学参考
2019·12 中旬
2019·
86
比为 l∶1,推理无误。得出结论:假说与实验结果完全一
致,假说成立。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除豌豆杂交实验外还有很多经
典的实验,例如果蝇杂交实验、DNA 半保留复制实验及

“假说演绎法”对高中生物高考的重要性探究

“假说演绎法”对高中生物高考的重要性探究

“假说演绎法”对高中生物高考的重要性探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假说演绎法”对高中生物高考的重要性。

在阐述了“假说演绎法”和高中生物高考的意义。

在正文部分分别从假说演绎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在高中生物学习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以及对生物实验设计的指导和在生物学习中的启发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结论部分总结了假说演绎法对高中生物高考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如何更好地运用假说演绎法备战高中生物高考的建议。

通过对假说演绎法在生物学习中的多方面探讨,可帮助高中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提高应试能力,为高考取得更好的成绩提供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假说演绎法、高中生物、高考、应用、作用、重要性、实验设计、启发、备战、总结、运用。

1. 引言1.1 什么是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是科学推理的一种方法,也称为演绎推理。

它通过从一般原理性假设出发,推导出具体的实验结论或预测。

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思想是建立一个假说,然后根据这个假说推导出一系列可能发生的事件或结果,并通过实验或观察来验证这些推论是否符合事实。

在生物学中,假说演绎法被广泛运用于科学研究和实验设计中,帮助科学家提出新假说、验证现有假说,并推动科学的发展。

在高中生物高考中,假说演绎法的运用可以帮助考生理清思路、准确解题,提高解题的逻辑性和科学性。

了解和掌握假说演绎法对于高中生物学习和高考备战至关重要。

通过对假说演绎法的深入理解和实践运用,高中生物考生可以更好地应对高考考试,取得更好的成绩。

1.2 高中生物高考的重要性在高中生物高考中,假设演绎法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高考是学生十二年义务教育的收官之作,也是选拔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而生物学作为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考察意义。

高中生物高考不仅考察学生对生物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更注重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理解能力、实验技能和推理思维的培养。

而假说演绎法作为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方法,对高中生物高考的准备具有重要意义。

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应用论文

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应用论文

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中生物新课程也在不断更新。

作为一门科学的学科,生物学中的研究方法也在逐步改善和完善。

假说演绎法是一种常见的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它使用科学方法来检验与现象或问题有关的假说或猜想。

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应用,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本质和知识。

本文将探讨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什么是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是一种科学方法,旨在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改善和验证现有科学理论。

这个方法通常由以下三个步骤组成:1.制定假设:研究人员提出一个或多个解释现象的假说。

2.设计实验:研究人员设计和执行了一个实验来测试这些假说。

3.分析数据:研究人员收集并分析实验数据,以确定假说是否被支持或抵制。

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应用生物实验生物实验是高中生物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使用假说演绎法,高中生物学教育中的实验可以更加系统地设计和执行,从而加深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理解。

例如,生物老师可以使用假说演绎法来探究细胞膜对物理和化学因素的响应,以及对生物体的生存和繁殖的影响。

另一个例子是研究人员使用假说演绎法来测试一种药物对特定疾病的疗效。

生物研究生物学不仅仅是实验室中的实验和实验,它还涉及广泛的领域,需要探索和理解自然世界的各个方面。

假说演绎法可以用于生物研究,从而促进生物学的发展。

例如,一名生物学家可以使用假说演绎法来理解和探究动物行为背后的生物学机制。

特别是在现代生物科技的活跃发展中,使用假说演绎法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信息学和生物技术的进展和发展。

假说演绎法的优势指导学生思考生物学是涉及多学科知识的一个复杂学科,它需要学生能够处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

使用假说演绎法,可以帮助学生开展系统性的思考和学习。

此外,假说演绎法的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和重要性。

深化学生的理解生物学不仅仅是理论性的学科,学生还需要掌握相应的实验和研究技能。

高中生物假说演绎法5个步骤

高中生物假说演绎法5个步骤

高中生物假说演绎法5个步骤嘿,同学们!今天咱来唠唠高中生物里超重要的假说演绎法的 5 个步骤呀!这第一步呢,就像是给一个神秘故事开个头。

咱得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呀!比如说,看到果蝇的某种奇怪行为,或者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某个特别之处,这时候你就得在心里打个问号啦,这到底是咋回事呢?这就好比你走在路上,突然看到一只会唱歌的小鸟,你肯定会好奇,哎呀,它咋会唱歌呢?接着第二步,那就是大胆提出假说啦!这可需要点想象力和勇气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你得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想出一个可能的解释。

就像你觉得那只会唱歌的小鸟,是不是吃了什么神奇的果子才有这本事呀!这假说不一定对,但没它可不行。

第三步呢,就是演绎推理啦!根据你的假说,去推测一些还没发生的事情。

比如说,如果你的假说成立,那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应该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这就好像你说那小鸟吃了神奇果子会唱歌,那再给它吃一个,它会不会唱得更好听呢?然后第四步,那可是要动真格的啦,做实验验证!把你推测的那些事情在实际中去试试看。

这就好比你真的给那小鸟又喂了一个神奇果子,看看它到底会不会唱得更好听。

如果实验结果和你推测的一样,那恭喜你,你的假说很可能是对的哟!要是不一样,那也没关系,咱再回去好好想想,改进假说。

最后一步,得出结论!经过实验的检验,你就可以确定你的假说是不是靠谱啦。

这就像是你终于搞清楚了那小鸟唱歌的秘密,是不是特有成就感呀!同学们,假说演绎法就像是我们探索生物世界的一把钥匙呀!它能让我们从一个个小小的疑问出发,通过大胆假设、细心推理、认真实验,最后找到真相。

这多有意思呀!想象一下,要是没有假说演绎法,我们怎么能发现那么多生物的奥秘呢?我们怎么能了解基因的传递规律,怎么能知道生物的进化历程呢?所以呀,一定要好好掌握这个方法,它会让你的生物学习变得超级有趣,也会让你对这个奇妙的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呢!加油吧,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在生物的海洋里畅游,用假说演绎法开启一扇扇神秘的大门!。

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学中的应用总结

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学中的应用总结

教学实践新课程NEW CURRICULUM一、“假说演绎法”的定义和步骤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假说演绎法”的定义可以拆解如下:根据实验现象或者结果提出由此引发的问题,然后通过推理和想象对问题作出大胆的假设,相当于提出一个假说,根据假说内容推理另一个实验的结果,相当于得出一个推论。

再通过实验检验推论的正确性。

如果实验结果与推论相符,则证明得出的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假说演绎法的步骤总结如下:(1)观察实验,发现问题;(2)提出假说,解释问题;(3)演绎推理,实验验证;(4)总结规律,得出结论。

二、遗传学实验中假说演绎法的应用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孟德尔在做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合理利用了假说演绎法。

根据假说演绎法的步骤,总结如下:(1)观察实验,发现问题。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孟德尔根据实验现象和结果提出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遗传性状在杂种后代中按一定的比例(3∶1)分离呢?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提出了为什么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以及性状类型的比例为什么是9∶3∶3∶1的问题。

(2)提出假说,解释问题。

孟德尔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对相应的现象及问题作出了相应的解释,也就是提出了假说(参照人教版必修2教材第5页和第10页的内容)。

(3)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根据已经提出的假说,对另一些实验结果进行预测或者推理。

孟德尔根据假说推理出了测交实验的结果,推导出结果是高茎∶矮茎=1∶1以及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1∶1∶1;后来通过实验得出实际结果高茎∶矮茎的比值接近1∶1,从而证明由假说推出的结论是正确的,间接证明假说是正确的。

(4)验证假说,得出结论。

当然,一个假说的正确性还需要很多实验结果予以支撑,后来孟德尔又选取多对相对性状做杂交实验,得出了相近的结果,从而证实了假说的正确性。

最后,孟德尔的假说最终发展为遗传学两大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假说演绎法及其应用

假说演绎法及其应用

假说演绎法及其应用高考生物考查时,实验与探究能力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1.假说演绎法的内容•定义: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其结论相符,就说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2.假说演绎法的应用•激素调节的发现原有观点:胃酸→神经→胰腺→分泌胰液实验现象:(1)稀盐酸→小肠腔内→胰腺分泌胰液(2)稀盐酸→血液中→胰腺不分泌胰液(3)切断小肠神经,只留血管:重复(1),结果相同现象解释(假说):沃泰默:该神经反射十分顽固,微小神经难以剔除斯他林、贝里斯:化学调节……在盐酸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物质,该物质通过血液到达胰腺,引起胰腺分泌。

•DNA复制方式的提出与证实;•遗传密码的破译;•以及整个中心法则的提出与证实;都是“假说一演绎法”的案例3.运用假说演绎法解题例题 2 从一个自然果绳种群中选出一部分未交配过的灰色和黄色两种体色的果蝇,这两种体色的果蝇数量相等,每种体色的果蝇雌雄各半。

已知灰色和黄色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有果蝇均能正常生活,性状的分离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

现用两个杂交组合:灰色雌蝇×黄色雄蝇、黄色雌蝇×灰色雄蝇,只做一代杂交试验,每个杂交组合选用多对果蝇。

推测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以此为依据,对哪一种体色为显性性状,以及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这两个问题,做出相应的推断。

•解题思路:(1)理清条件:自然种群、灰雌×黄雄、黄雌×灰雄、一代杂交;(2)明确问题:推测F1;显性性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or常染色体?(3)作出假设:①黄显,常染色体②黄显,X染色体③灰显,常染色体④灰显,X染色体(4)演绎推理:如果①,则自然种群中两个杂交组合的基因型分别为:(aa)灰雌×黄雄(A_) (A_)黄雌×灰雄(aa)↓↓结果:F1:黄多于灰,且不论黄体色还是灰体色,雌雄比例相等(5)得出结论::若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中都是黄色个体多于灰色个体,并且体色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则黄色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利用“假说-演绎”法发展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利用“假说-演绎”法发展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利用“假说 -演绎”法发展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假说-演绎”法是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分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中首先提出的一种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

它的基本特点是:对某个实验结果或生产、生活现象分析并提出问题,提出的假说通过推理和想象来解释,基于假说进行演绎推理,最终通过设计实验来检验该假说是否成立。

简而言之,“假说-演绎”法包含四部分内容(见图1):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得出结论。

若实验结果与预期实验结果相同,则说明该假说成立;如果实验结果和预期实验结果不相同,则说明该假说不成立。

图1 “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和流程“假说-演绎”法是科学家进行科研的探究方法之一,也是学生形成科学思维和探究某种科学规律的重要方法。

相对于观察—归纳法对于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创新能力、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都有很好的作用。

基于“假说-演绎”法的教学实施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2节《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一课中介绍了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最终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这是一个遗传学经典实验,不仅为基因在染色体上提供了实验证据,也为学生后续学习伴性遗传奠定了基础。

下面采用“假说-演绎”法进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教学,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以此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一、观察实验,提出问题教师提供资料:1909年,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从他们自己培养的黑腹果蝇的原种中发现了第一个他成为“例外”的一只白眼雄果蝇。

他牢牢抓住这个“例外”用它做了一系列精巧设计的实验。

图2 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交遗传图解将这只白眼雄蝇和它的红眼姊妹杂交(见图2),学生很容易得到以下结论:①实验结果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果蝇的红眼和白眼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②全为红眼,说明红眼为显性性状,用“W”表示;白眼为隐性性状,用“w”F1表示。

在这个实验中,最引人注意的一点是:隐性的白眼性状只在雄蝇中出现,所有的雌蝇都是红眼。

“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以“探究DNA复制的方式”为例

“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以“探究DNA复制的方式”为例

“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以“探究DNA复制的方式”为例摘要本文以“探究DNA复制的方式”为例,引导学生借助“假说—演绎法”的科学研究方法,逐步还原DNA复制方式的探究历程。

让学生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探寻科学本质,提升演绎与推理的科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 DNA复制假说—演绎法科学思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高中生物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新课标中也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演绎与推理能力的要求[1]。

在生物学等科学领域探索中,“假说—演绎法”常被广泛应用。

1 假说—演绎法的内涵“假说一演绎法”是指在观察、实验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并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预测实验结果,再通过实验来检验。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推理的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本文以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3节“DNA的复制”中DNA复制方式的探究过程为例,开展演绎推理,逐步建构“DNA分子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这一重要概念,并为发展学生归纳与演绎等科学思维搭建脚手架。

2 基于假说—演绎法的教学过程2.1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学生观看“3·21” 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搜救视频,并阅读相关资料: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搭建了遇难者身份识别DNA专项比对工作平台,采集132名机上人员生前DNA样本和亲属DNA样本。

在进行比对时,需大量的DNA,专家组会利用PCR技术扩增DNA,PCR技术实质就是DNA复制。

教师创设问题:DNA是怎样精确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呢?设计意图:以热点情境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同时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存在的实质性价值,引起学生主动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社会问题,助力社会责任的落实。

假说—演绎法的详解及其应用

假说—演绎法的详解及其应用

刘清华乌鲁木齐市长沙路18号金剑桥学校提要:这篇文章针对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内容运用到的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进行了的梳理和归纳,在讲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及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时运用其方法能使学生印象深刻,系统的掌握这些内容,并能在解题时运用这种方法。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一)、(二)以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三节课都是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指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是错误的。

这就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必修二中在讲解基因分离定律时用的就是假说—演绎法,但课本在论述时有点支离破碎,很多学生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对这种方法不是很理解,在做题的时候也不懂得去运用,下面我就这个问题四个步骤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并举例如何运用假说—演绎法解题。

一、通过《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讲解假说—演绎法根据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孟德尔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表现为高茎。

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比例为3:1。

用其他一对相对性状做实验也出现了同样的结果。

看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不是偶然的,是什么原因导致遗传性状在杂种后代中按一定的比例分离呢?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孟德尔在观察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假说: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决定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用D和d表示。

而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由于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永远是纯合子。

这样,亲本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产生的配子只有一种:D。

矮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产生的配子也只有一种:d。

这样,D和d结合,产生的子一代的基因型是Dd,D对d有显性作用,F1全部表现为高茎。

F1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从而形成两种比例相同的雄配子D、d;两种比例相同的雌配子D、d。

高中生物教学中假说――演绎法

高中生物教学中假说――演绎法

高中生物教学中“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科学方法之一,对于落实“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课程理念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本人对“假说―演绎法”学习、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假说――演绎法”概述1.“假说―演绎法”的基本内涵“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是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形成推论),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推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证明假说是错误的。

科学假说是科学理论发展的思维形式,是人们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以已经掌握的科学原理为指导,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经过一系列的思维过程(往往要运用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类比及想象等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对已有的经验材料进行加工),预先在自己头脑中作出的假定性解释。

就其组成而言,包含已知事实和推测性假定两种基本成分。

假设通过这两种成分的搭配明确问题解决途径,在条件与结果之间建构设想。

假说是通向科学理论的必要环节。

科学研究和科学理论的主要任务是试探性地对已有的经验和事实作出解释,并对未来的经验和事实提出预测。

作为一种正确的假说,不仅能够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还应必须能够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

即除了解释性条件,还必须有预见性条件。

如果由假说作出的科学预见得到实际的证实,那么就标志着假说已经转化为理论。

就假说能否解释已知事实与能否预见未知事实相比而言,后者是假说具有真理性的更有力的证明,当然更能作为假说是否能转化为理论的鲜明标志。

假说必须经过科学实践的检验才能发展为科学理论。

观察、实验所检验的常常不是假说本身,而是假说的推论,即从该假说中逻辑地推导(演绎)出来的描述个别现象或事件的推论。

当然,对假说的实践检验过程是很复杂的,不能单靠一两个实验来说明问题。

2.“假说――演绎法”的作用就思维过程的方法论而言,观察――归纳和假说――演绎都是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从近代科学到现代科学,以观察(实验)――归纳为主的方法逐渐让位给以假说―演绎为主的方法。

什么是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的推理方法

什么是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的推理方法

什么是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的推理方法假说演绎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那么你对假说演绎法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假说演绎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假说演绎法的概述假说演绎推理,实质上是一种解释归纳推理,即通过归纳得到的结论只能是一个假说,这个假说的合理性有多大,即归纳所得结论的可靠性有多大,需要接受事实的检验。

如果假说能够合理地解释已知的或可预测的经验事实,则假说的确证度就增大。

假说演绎推理与溯因推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假说演绎推理是在溯因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溯因推理,在已知的事实E和科学原理(如果H,那么E)的基础上推测出结论(假说)H以后,如何确定这个假说(结论)的可靠性呢?这就需要从假说H得到确证。

因此,溯因推理是一种发现(假说)的方法,假说演绎推理则是一种验证(假说)的方法。

假说演绎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前提并不蕴涵结论。

前提真,结论未必真。

从推理形式来看,它不符合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无论是某一个事实E与实验的结果相符合,还是一系列的事实(E1,E2…EN)与观察实验的结果相符合,逻辑上都不能必然地断定结论(假说)H是真实的。

如医生给病人诊断后提出假说:该病人患有肺炎。

在此基础上,医生进一步演绎出病人有发烧、咳嗽、呼吸困难等现象,尽管这些现象可能都是事实,但并不能必然地得出病人患有肺炎的结论,因为存在这些现象的病人也可能患有别的疾病。

因此,假说演绎推理结论(假说)只能是某种程度的确证。

科学史上,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归纳——演绎方法,可看作假说演绎法的雏型。

亚里士多德主张,科学家要从被解释现象中归纳出解释性原理,然后再从包含这些原理的前提中,演绎出关于这个事实的原因的知识。

反映必然性知识的科学就是通过演绎组织起来的一组陈述。

其后。

中世纪英国经验论经院哲学家罗吉尔·培根进一步发展了假说演绎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果蝇杂交,获
得F1;
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为基因突变;
I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Ee
ee
e
高中生物“假说-演绎法”的理解与拓 展(共2 8张PPT )
解题思路如下:(假设演绎法的应用) 1.提出假说(把结论作假说); 2.正向推理(据结论推结果); 3.反向回答(将结果作现象)
实施具体的实验过程,判
验证 断实验预测是否正确
结论
高中生物“假说-演绎法”的理解与拓 展(共2 8张PPT )
判断假说是否成立,得出 规律或定理。
不管哪种性状为父本,进行种植 后,两种性状之比为1:1
归纳得出孟德尔第一定律,又 称分离定律。
高中生物“假说-演绎法”的理解与拓 展(共2 8张PPT )
参考答案: 方案一:①EE ②I.灰体:黑檀体=3:1 方案二:①Ee ②I.灰体:黑檀体=7:9
II.灰体:黑檀体=4:1 II.灰体:黑檀体=7:8
高中生物“假说-演绎法”的理解与拓 展(共2 8张PPT )
高中生物“假说-演绎法”的理解与拓 展(共2 8张PPT )
2、社会生活
案例 现象 假说 演绎 验证 结论
案例分析
某人到一餐馆就餐,回来后拉肚子
他断定是餐馆不卫生导致食物中毒,因此在朋友圈和多 个微信群里吐槽并谩骂,反映餐馆食物有毒。
高中生物“假说-演绎法”的理解与拓 展(共2 8张PPT )
步骤 现象 问题 假说 演绎 验证 结论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
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
高中生物“假说-演绎法”的理解与拓 展(共2 8张PPT )
辨析:下列说法哪些属于孟德尔提出的假说?
(1)纯种高茎与矮茎杂交,子一代都是高茎 没有矮茎; 否 (2)孟德尔让F1与隐形纯合子豌豆杂交种植;否 (3)从豌豆粒色分析,黄色与绿色之比为3:1;否 (4)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形性状的现 象称为性状分离。 否 (5)每个遗传因子决定着一种特定的性状。 是 (6)针对两对遗传因子,受精时遗传因子的 组合形式有9种。 是
果蝇与黑檀体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黑檀体果蝇。
出现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
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现有基因型为EE、Ee和
ee的果蝇可供选择,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
其原因。(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
型配子活力相同)
实验步骤:①用该黑檀体果蝇与基因型为


高中生物“假说-演绎法”的理解与拓 展(共2 8张PPT ) 高中生物“假说-演绎法”的理解与拓 展(共2 8张PPT )
否 否
高中生物“假说-演绎法”的理解与拓 展(共2 8张PPT )
高中生物“假说-演绎法”的理解与拓 展(共2 8张PPT )


高中生物“假说-演绎法”的理解与拓 展(共2 8张PPT )
1、摩尔根果蝇实验 (阅读教材必修二P28-29)
高中生物“假说-演绎法”的理解与拓 展(共2 8张PPT )
1、摩尔根果蝇实验
(1)现象 (2)问题
细心的摩尔根发现无论在亲代还是子二代中 白眼的果蝇总是雄性的,于是提出问题:“为什 么果蝇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和性别相联系?”
(3)假说
(4)演绎 (5)验证 (必修二教材P29)
为什么F1全是高茎?为什么F2又出 现矮茎?为什么两者之比是3:1?
根据现象推测可能的原因
假说
生物性状由遗传因子控制,体细胞内 遗传因子成对出现,形成配子时遗传 因子分离,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从假设的命题出发,运用逻
演绎
辑的规则,导出另一命题的 过程,是一种思维过程。
测交实验,F1与隐形纯合子杂交 后,性状之比应该为1:1
(6)结论
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 的等位基因,从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2、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阅读教材必修二P52-53)
步骤
具体内容
问题 假说 演绎 验证
DNA是如何进行复制的?是半保留复制,还是全保留复制 呢?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半保留复制的设想,新合成的每个DNA 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
总结:假说的形式有——文字、图解等;同样演绎的 形式也有文字、图解等。
高中生物“假说-演绎法”的理解与拓 展(共2 8张PPT )
假说
演绎
高中生物“假说-演绎法”的理解与拓 展(共2 8张PPT )
二、思维拓展
高中生物“假说-演绎法”的理解与拓 展(共2 8张PPT )
高中生物“假说-演绎法”的理解与拓 展(共2 8张PPT )
高中生物“假说-演绎法”的理解与拓 展(共2 8张PPT )
高中生物“假说-演绎法”的理解与拓 展(共2 8张PPT ) 高中生物“假说-演绎法”的理解与拓 展(绎法”的理解与拓 展(共2 8张PPT )

高中生物“假说-演绎法”的理解与拓 展(共2 8张PPT )
(阅读教材必修二P4-7)
高中生物“假说-演绎法”的理解与拓 展(共2 8张PPT ) 高中生物“假说-演绎法”的理解与拓 展(共2 8张PPT )
高中生物“假说-演绎法”的理解与拓 展(共2 8张PPT )
步骤
原理分析
现象
实验现象
根据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问题
例解
纯种高茎与矮茎杂交,F1自交获得 F2,F1只有高茎,F2高茎与矮茎之 比为3:1
高中生物“假说-演绎法” 理解与拓展
一、概念理解
1、什么是“假说-演绎法”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 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并根据假说进 行推理演绎,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 确的。反之, 则证明假说是错误的。”
必修二P7
2、知识溯源——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
以含有15N标记的大肠杆菌转移至含有14N的普通培养基中, 第二代离心后应该出现三条DNA带。
Meselson和Stahl的实验结果与预期完全一致,试管中共出 现了三条DNA带。
结论 DNA的复制是以半保留方式进行。
“假说-演绎法”的思维模式
三、方法运用
1、习题解答
【例题2】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灰体纯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