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因数与倍数 知识点归纳
《因数和倍数》知识点归纳知识点一、整除、因数、倍数的概念前提:整除、因数、倍数研究的对象都是非零整数,不考虑0这个特殊的存在。
1、在整数除法中,有两个整数a、b,如果a÷b的商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那么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 。
例、18÷6=3 。
则18能被6整除,或者可以说6能整除18 。
2、在整数除法中,如果两个数的商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因数又叫约数。
3、因数和倍数是互相依存的。
也就是说:①如果a是b的因数,那么b就是a的倍数。
②如果a是b的倍数,那么b就是a的因数。
例、18÷6=3 。
则18是6和3的倍数,6和3是18的因数。
知识点二、因数和倍数的性质1、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用这个数依次除以1、2、3、4、5…,如果该算式没有余数,那么算式中除数和商都是这个数的因数。
2、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用这个数依次乘以1、2、3、4、5…,所得的积都是这个数的倍数。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4、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5、一个数除了它本身以外,其它所有的因数之和等于它本身,那么这个数叫做完全数。
例1、6除了它本身之外的因数有1、2、3,而1+2+3=6。
所以6是完全数。
例2、28除了它本身之外的因数有1、2、4、7、14,而1+2+4+7+14=28。
所以28是完全数。
知识点三、2、3、5的倍数特征:1、如果一个数的个位上是0、2、4、6、8其中一个,那么这个数是2的倍数。
2、如果一个数的个位上是0或5其中一个,那么这个数是5的倍数。
3、如果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是3的倍数。
知识点四、奇数和偶数1、在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其它的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2、因为整数包括0,因此0也是偶数。
五年级下册重点知识归纳
五年级下册重点知识归纳一、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 因数与倍数。
-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如果a× b = c(a、b、c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a和b 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例如3×4 = 12,3和4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
-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 2、3、5的倍数特征:- 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 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 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 既是2又是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
- 质数与合数:-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例如2、3、5、7等。
-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例如4、6、8、9等。
-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 长方体和正方体。
- 长方体:-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 + 宽+高)×4。
-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 长方体的体积 = 长×宽×高,用字母表示V = abh。
- 正方体:-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完全相同;12条棱长度都相等;8个顶点。
-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 正方体的表面积 = 棱长×棱长×6,用字母表示S = 6a^2。
-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V=a^3。
- 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因数和倍数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易错点汇总一、倍数与因数的关系【知识点1】倍数与因数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不能单独存在。
例如:6是倍数、3和2是因数。
(×)改正:6是3和2的倍数,3和2是6的因数。
(1)若A÷B=C(A、B、C都是非零自然数),则A是B的()数,B是A的()数。
(2)如果A、B是两个整数(B≠0),且A÷B=2,那么A是B的,B是A的。
(3)甲数×3=乙数,乙数是甲数的()。
A、倍数B、因数C、自然数【知识点2】倍数因数只考虑正数,小数、分数等不讨论倍数、因数的问题。
例如:0.6×5=3,虽然可以表示0.6的5倍是3但是,0.6是小数是不讨论倍数因数问题。
因此类似的:因为0.6×5=3,所以3是0.6和5的倍数。
是错误的说法。
练习:(1)有5÷2=2.5可知()A、5能被2除尽B、2能被5整除C、5能被2整除D、2是5的因数,5是2的倍数(2)36÷5=7……1可知()A、5和7是36的因数B、5能整除36C、36能被5除尽D、36是5的倍数(3)属于因数和倍数关系的等式是()A、2×0.25=0.5B、2×25=50C、2×0=0【知识点3】没有前提条件确定倍数与因数例如:36的因数有()。
确定一个数的所有因数,我们应该从1的乘法口诀一次找出。
如:1×36=36、2×18=36、3×12=36、4×9=36、6×6=36因此36的所有因数为:1、2、3、4、6、9、12、18、36重复的和相同的只算一个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他本身。
例如:7的倍数()。
确定一个数的倍数,同样依据乘法口诀,如:1×7=7、2×7=14、3×7=21、4×7=28、5×7=35……还有很多。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概念及公式兴义市七舍镇七舍小学:陈兴艳因数和倍数1、我们说的因数和倍数指的是整数,不包括0,也不能说小数。
2、因数和倍数是相对的,不能单独说因数和倍数。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有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最小倍数=它本身。
4、a÷b=c(a、b、c都是整数),我们就可以说,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例10÷2=5,可以说10能被2整除,2能整除10)。
5、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和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判断奇数和偶数的依据是:是否是2的倍数。
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单数)偶数:是2 的倍数的数叫偶数。
(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双数)6、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质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判断质数和合数的依据是:根据因数的个数。
一个质数只有两个因数,一个合数至少有两个因数。
7、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一个自然数除了质数还有合数,还有1。
8、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一位数是2,既是奇数又是偶数的最小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5。
9、100以内质数表: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11、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奇数中最小的合数是9,所有的偶数中只有一个质数是2,其它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12、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因数与倍数》(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因数与倍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因数与倍数》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因数与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更复杂数学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整数的认识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和求法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来建立对因数与倍数概念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能够应用因数与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来建立对因数与倍数概念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教学素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通过PPT展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
然后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巩固对因数与倍数概念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次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和求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倍数与因数的关系》知识点易错点汇总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倍数与因数的关系》知识点易错点汇总一、倍数与因数的关系【知识点1】倍数与因数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不能单独存在。
例如:6是倍数、3和2是因数。
改正:6是3和2的倍数,3和2是6的因数。
练习:×5=40,和是的因数,是和的倍数。
因为36÷9=4,所以是和的倍数,和是的因数。
在18÷6=3中,18是6的,3和6是的。
在14÷7=2中,能被整除,能整除,是的倍数,是的因数。
若A÷B=c,则A是B的数,B是A的数。
如果A、B是两个整数,且A÷B=2,那么A是B的,B 是A的。
判断并改正:因为7×6=42,所以42是倍数,7是因数。
因为15÷5=3,所以15和5是3的因数,5和3是15的倍数。
是因数,15是倍数。
甲数除以乙数,商是15,那么甲数一定是乙数的倍数。
甲数×3=乙数,乙数是甲数的。
A、倍数B、因数c、自然数【知识点2】倍数因数只考虑正数,小数、分数等不讨论倍数、因数的问题。
例如:0.6×5=3,虽然可以表示0.6的5倍是3但是,0.6是小数是不讨论倍数因数问题。
因此类似的:因为0.6×5=3,所以3是0.6和5的倍数。
是错误的说法。
练习:有5÷2=2.5可知A、5能被2除尽B、2能被5整除c、5能被2整除D、2是5的因数,5是2的倍数÷5=7……1可知A、5和7是36的因数B、5能整除36c、36能被5除尽D、36是5的倍数属于因数和倍数关系的等式是A、2×0.25=0.5B、2×25=50c、2×0=0【知识点3】没有前提条件确定倍数与因数例如:36的因数有。
确定一个数的所有因数,我们应该从1的乘法口诀一次找出。
如:1×36=36、2×18=36、3×12=36、4×9=36、6×6=36因此36的所有因数为:1、2、3、4、6、9、12、18、36重复的和相同的只算一个因数。
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教材解读
但是,考虑到以后研究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如果不排 除0,很多问题无从讨论。例如,如果把0考虑在内,任意两个自然 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0,这样的研究缺乏实际价值。因此,为了避免 不必要的麻烦,教材指出本单元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 0)。有了这一规定,教学时就不必处处强调“大于0”。在学习负数 之前,学生说“整数”或“自然数”都是可以的。
例1让学生运用质数的概念找出100 以内的所 有质数。教材通过学生的对话介绍了两种操作 方法。其中依次划去每个质数本身之外的所有 倍数的方法,叫作“筛法”,它是数论中有广 泛应用的一个初等方法。
请输入标题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1.重视概念的形成过 程。
2.让学生自主选择方 法,制作质数表。
在本单元中,2、5、3的倍数特征及判断方法,100以 内的质数表,以及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等,都是比较典型的 适合小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课题。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 尝试,让他们经历从举例考察到分析综合,从猜想到验证 ,最后归纳总结的过程,从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5
04 处理好概念教学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关系
申明:只可使用,不可出售, 或者出租、出借、转让。
人教版数学 五年级下册
因数和倍数
教材解读
主讲人:XX 2024.XX.XX
1
2
目录
3
4
5
PART 01
内容分析
1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2.1 因数和倍数的认识(1)课件(共20张PPT)
作业1:完成教材相关练习题。 作业2:完成练习题。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精编教学PPT课件
例如,12÷2=6,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和6的倍数。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精编教学PPT课件
12÷2=6 第 20÷10=2 一 30算式中,还有谁 是谁的因数?谁是 谁的倍数?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精编教学PPT课件
12÷2=6 第 20÷10=2 一 30÷6=5 种 21÷21=1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精编教学PPT课件
1.把符合条件的数填入相应的热气球里。 (选自教材P7 T1)
1、2、3、4、 6、9、12、 18、36
1、2、3、4、5 、6、10、12、 15、20、30、60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精编教学PPT课件
2. 填空题。 (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 整 )数而没有 (余数 ),我们就说,除数是被除数的( 因数 ) 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 )。 (2)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 )的,不能单独存在。 (3)12÷4=3,我们就说 4 和 3 是 12 的( 因数 ), 12 是 4 和 3 的( 倍数 ) 。
知识提炼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
数,那么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被除数是除 数的倍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精编教学PPT课件
小试牛刀
下面的4组数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选自教材P5 做一做)
4和24
26和13
4是24的因数 24是4的倍数
13是26的因数 26是13的倍数
你发现因数和倍数之间有什么 关系?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精编教学PPT课件
《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因数和倍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因数和倍数的基本概念。因数是一个数能够整除另一个数的数,而倍数则是一个数的整数倍。它们在数学运算和问题解决中起着重要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了解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如何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以及如何计算两个数的公倍数。
解决方法: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理解;
(2)质数与合数的判断;
难点:学生在判断质数与合数时,可能会忽略1和本身这两个因数;
解决方法:强调质数的定义,指导学生通过分解质因数的方法进行判断;
(3)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难点: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以及求解过程中容易出错;
在讲授重点和难点时,我特别强调了因数和倍数的寻找方法,以及质数与合数的判断。通过举例和对比,我发现学生们对这些难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但同时,我也发现自己在讲解过程中可能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思考过程。今后,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他们在讨论中提出了许多有趣的观点,也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可能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公式概念总结
五年级数学下册概念公式一、旋转、平移时针旋转1小时是30度二、因数与倍数1、如果a×b = 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a、b就是c的因数,c就是a、b的倍数。
比如:2×6 = 12 。
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特征: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如:4,6,15,49都是合数三、长方体的认识、表面积、体积和容积1.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 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 12条棱可以分为三组:4条长,4条宽,4条高2. 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有8个顶点,12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长宽高都相等)3. 公式: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长+宽+高)×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 棱长×124. 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作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2)(⨯⨯+⨯+⨯=h b h a b a S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作它的表面积,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266a a a S =⨯⨯=5.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cm 3),立方分米(dm 3),立方米(m 3)。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大约一个指尖的体积)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大约一个粉笔盒的体积) 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1 m 3=1m ×1m ×1m 1 dm 3=1dm ×1dm ×1dm =10dm ×10dm ×10dm =10cm ×10cm ×10cm =1000dm 3 =1000cm 3概念: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一)——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找一个数的因数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9÷7≈ 2.71
(保留两位)
观察这些算式,把它们分分类
探究新知
第一类 12÷2=6
第二类 9÷5=1.8
21÷21=1
26÷8=3.25
20÷10=2 63÷9=7 30÷6=5
19÷7≈2.71 .
2÷3= 0.6
第一类中所有算式的商都是整数 第二类中所有算式的商都是小数
计算下列各题
复习
商 除数 被除数
探究新知
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63÷9=7 63是9和7的倍数 9和7是63的因数
30÷6=5 30是6和5的倍数 6和5是30的因数
可以说6是因数30是倍数吗? 不能,因数与倍数相互依存 必须说谁是谁的倍数 谁是谁的因数
练一练
下面的四组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4和24
24÷4=6 商是整数没有余数 所以4是24的因数
12÷2= 6 .
2÷3= 0.6
20÷10= 2
Hale Waihona Puke 9÷5= 1.830÷6= 5
26÷8= 3.25 63÷9= 7
21÷21= 1
19÷7≈ 2.71
(保留两位)
观察这些算式,把它们分分类
第一类 12÷2=6 21÷21=1 20÷10=2 63÷9=7 30÷6=5
在整数除法中 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 那么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 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1 2 3 5 10 15 18 30 36
10÷2=5 商是整数没有余数 所以2和5是10的因数 10是2和5的倍数
10÷1=10 商是整数没有余数 所以1和10是10的因数 10是1和10的倍数
因数与倍数知识点
因数与倍数知识点因数:如果一个整数A能被另一个整数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
如:12÷2=6,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
倍数:一个数的倍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倍数是1,最大的倍数是它本身。
如:4的倍数有12……。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如:7的因数有7。
关系: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8的数都是2的倍数。
如:134是2的倍数,因为134的个位上是4中的一个数字。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如:785是5的倍数,因为785的个位上是0或5中的一个数字。
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如:492是3的倍数,因为4+9+2=15是3的倍数。
质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
如:7是质数。
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
如:8是合数。
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几个质因数的积的形式,叫做分解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的方法:试除法;求商法;求辗转相除法;短除法;综合除法。
倍数和因数是数学中两个非常基础的概念,它们在整数除法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复习课件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以便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倍数的定义:一个数A能被另一个数B整除,则称A是B的倍数。
例如,10是5的倍数,因为10除以5没有余数。
因数的定义:一个数A能被另一个数B整除,则称A是B的因数。
例如,2和5都是10的因数,因为10除以2和10除以5都没有余数。
最大公因数: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能够同时整除它们的最大的正整数。
例如,12和15的最大公因数是3。
最小公倍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所有公因数的最小倍数。
例如,6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18。
找准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使用辗转相除法找最大公因数,使用两数乘积除以最大公因数找最小公倍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
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和倍数》各位评委、专家老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教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5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
下面我拟从教材、教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等方面说说本课的教学构想。
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教师指正。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与学生学情方面《因数和倍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重要内容之一。
因数与倍数,是在学生之前学习掌握了自然数、整数乘除法及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数与代数知识的拓展扩充,又为后续学习公倍数、公因数、公约数、分数约分、通分等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同时,学生具一定的观察、分析等逻辑思维能力,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大量具体乘除法算式的直观观察、实践操作探究,分析和归纳推理,发现构建新知。
(二)教学目标分析基于以上教材分析理解和新课程标准要求与学生经验、认知基础水平,结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落实“四基”、发展增强“四能”要求,我将本课教学目标整合定位(确立)如下: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意义与特征,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数的集合思想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兴趣与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为: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难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理解因数与倍数的特征。
二.教法分析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有效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合作与帮助者,通过教学活动;同时教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知识点整理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知识
点整理
1. 因数:数a能整除数b,即b能被a整除,我们就称a是b的因数,b是a的倍数。
例如,2是4的因数,4是8的倍数。
2. 倍数:如果一个数b能被另一个数a整除,那么我们就说b是a的倍数。
例如,6
是3的倍数,12是6的倍数。
3. 最大公因数:两个或多个数公有的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数称为最大公因数。
常用的求
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有列举法、因数组合法和质因数分解法。
4. 最小公倍数:两个或多个数公有的倍数中最小的一个称为最小公倍数。
常用的求最
小公倍数的方法有列举法和因数组合法。
5. 质数:大于1的整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没有其他因数的整数称为质数。
例如,2、3、5、7等都是质数。
6. 基本定理:每个大于1的自然数,要么本身就是一个质数,要么可以唯一地写成几
个质数的乘积。
这就是数学中的基本定理。
7. 互素:两个或多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我们就说这些数互素。
8. 约分:利用最大公因数来缩小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使其成为最简分数的运算就
叫做约分。
9. 分数的化简:使分子和分母互为整数倍数,并且最大公因数为1的运算叫做分数的
化简。
10. 分数的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比较,可以先通分,然后比较分子的大小。
以上是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因数与倍数 讲义
因数与倍数知识点一、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思考:观察以下两组式子,它们分别有什么特征?10÷5=2 15÷2=7 (1)16÷2=8 15÷10=1 (5)28÷7=4 15÷10=1.5第一组第二组1、在整数除法中,有两个非0整数a、b,如果a÷b的商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那么我们就说a能被b(),也可以说b能()a 。
例1、10÷5=2 。
则()能被()整除,或者可以说()能整除()。
2、在整数除法中,如果两个数的商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
因数又叫();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
例2、10÷5=2 。
则5和2都是10的(),10是5和2的()。
3、因数和倍数是互相依存的。
也就是说:①如果a是b的因数,那么b就是a的()。
②如果a是b的倍数,那么b就是a的()。
例3、2是10的因数,则10是2的倍数。
4、饮料厂要把70瓶纯净水包装起来批发给超市,厂里只有下面三种包装盒。
选哪种包装盒能正好把纯净水包完?为什么?知识点二、找因数的方法1、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是列举法:用这个数依次除以1、2、3、4、5…,如果该算式没有(),那么算式中除数和商都是这个数的因数。
例1、18的因数有()。
例2、20的因数有()。
分析:分析:18÷1=18 20÷1=2018÷2=9 20÷2=1018÷3=6 20÷4=518÷6=3 20÷5=418÷9=2 20÷10=218÷18=1 20÷20=1思考:上述方法得一个一个数来试,那如果我们要求100的因数,岂不是很麻烦?怎么改进我们的算法呢?2、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改进方法:用这个数依次除以1、2、3、4、5…,直到()在()中出现,我们就可以停止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的内容以及练习二的第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情景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自然数之间存在着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初步理解倍数和倍数的含义。
2、通过学习,使学生有条理、清晰地说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3、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看《熊出没》吗?(出示画面)这部电视主要讲得是谁?(熊大和熊二)它们是什么关系?(兄弟关系)那么老师和同学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师生关系)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不仅人与人存在的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的关系。
今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两个自然数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图知道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关系,为理解因数与倍数存在着关系打下基础】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投影出示例1。
1、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9个算式,把它们进行分类,可以怎样分?说说你的理由。
(分小组讨论,师巡回指导)
2、展示交流。
生:老师,我们这组是根据商的特点,把这些算式分成三类。
第一类为结果是整数的,第二类为结果是小数且能除得尽的,第三类为结果是带有余数的。
师:你们组的同学观察得真仔细,分类也很明确,很棒。
还有没有不同的分类?又该怎样分?
生:老师,我们组把这些算式分成了两类。
我们也是按商的特点去分。
一类为结果是整数的,另一类为结果不是整数的。
师:你们组的同学也观察得很仔细,分类也很明确,真聪明。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除数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例如,12÷2=6我们就说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
12
÷6=2,可以说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师:同学们想一想,在第一类的算式中,你能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小组内互相说说并观察思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思考、探索、归纳、概括的能力】
生:在20÷10=2中,20是倍数,10和2是因数。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说得对吗?
生:不对,我们应该说20是10的倍数,10是20的因数。
师:你说得真好,因为在说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中,我们应该说清楚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而不能只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因为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是独立存在的。
所以,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只研究非0的自然数,什么是非0的自然数呢?(如1,、2、3、4、5、6……)
三、巩固练习。
1、数学书第5页的“做一做”。
下面的4组数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4和24 26和13 75和25 81和9
2、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36÷9=4,所以36是9的倍数。
()
(2)5.7是3的倍数。
()
(3)48是倍数,3是因数。
()
(4)5.5÷5=1.1, 5是因数。
()
3、如果a×b=c(a、b、c均为非0的自然数),那么()是()的因数,()是()的倍数。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要我们注意的?(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梳理、概括能力)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条件:①整数除法
②商是整数并且没有余数
倍数:被除数是除数(商)的倍数。
因数:除数(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关系: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教学反思:
在导入中,我利用现阶段学生身边熟悉的相关的情境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通过观察例题上的除法算式,采用小组合作进行自主探究,根据其中的特点进行分类,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为探究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有效的把新旧知识连贯在一起。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直观感知,让学生自主学习体验知识的过程,从而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初步建立“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这样,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引出了新知识,减轻难度,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