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行为金融学(MBA)第六章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二)PPT课件
行为金融学培训教程(ppt 32页)
目录
行为金融学产生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市 场上各种异常现象的累积以及人们对 金融异常现象研究的日益重视,标准 金融理论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一批力 图解释金融市场实际行为的全新金融 理论逐渐兴起,行为金融理论就是其 中之一。
行为金融学两大理论基础
有限套利理论
基本观点
该理论认为现实 的套利活动需要 资金及承担风险, 在现实的金融市 场中,套利行为 不可能那么充分, 能够消除所有误 定价
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是指 人们经常受到 多数人影响, 而跟从大众的 思想或行为, 也被称为“从 众效应”
羊群效应的原因
封闭基金折价之谜
封闭式基金折价之 谜是指:封闭式基 金常常溢价发行, 但很快就在市场上 以大幅度折价进行 交易。
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单位市价—单位份额 资产净值)/单位份额资产净值。
反应过度
反应过度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在3~5年的 较长的时间间隔内,证券价格会对一直指向 同一方向的信息有强烈的过头反应。已有长 期利好消息的证券往往会被价值高估,但最 终高估的价格会回到平均价值上,随后的平 均收益也比较低;相反利空消息不断的证券 往往会被价值低估,但低估的价格最终也会 回到平均价值上,从而导致随后的收益也较 高。
行为金融学对其解释
1.噪音交易者 2.投资者情绪理论
行为资本价值观、社会地位、 生活方式、情绪波动都可能会影响资产的定价。
●效用特性(如风险、收益)和价值取向特性(如情绪) ●对成长股的追捧超越了理性
Shefrin和Statman(1994)在行为金融理论的框 架内提出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
行为资产组合理论
安全第一资产组合理论(Roy,1952)
行为金融学案例分析PPT课件
金融交易操作需要实行有效监控,投资者决策权应该相对分散,操作者不能随意 更指令。
第9页/共16页
— — 案例分析
第10页/共16页
1、天气与股票收益这两个相关性极弱的事件中,气候 对股票指数居然产生了显著影响。那么,气候是如何影 响股票指数的?
,而投入额外资金增大投资。 是,较普遍。 心理偏差中的过度自信,产生过度交易,一些投资者对自己的
信息处理能力和决策能力过度自信,他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做出交易决策。
第8页/共16页
3、怎样的决策程序和控制机制才能制约人们的这种心 理和行为?
先个体后集体的决策方式。该方式具有相对优势,恶性增资倾向最低,可较好的 会被沉没成本效应,框架效应,损失厌恶,心理账户和确定性效应。
“扳平症”,即长期的亏损使其 渴望账面能够扳平,只要不亏损 就感到满足了,如果能够扭亏为 盈则更加得意了,于是很容易丢 开这个股票。
如果买入后就出现盈利,投资者很 容易对这只股票产生很好的印象, 很容易跟踪和留恋这只股票。
第5页/共16页
— — 案例分析
第6页/共16页
1、事件发生后,陈久霖表示假如,在给我5000万美元, 我就翻身了,你怎么认为?
➢ 举例来说,好天气对投资者的心理情绪产生了一个正的影响,继而使其对股票 的预期变好,也就更愿意进行投资,这样股票的收益率也会由于投资的增加相应增 加。
第12页/共16页
3、这些影响又怎样导致了投资者的认知偏差,从而影 响其对股票的价格?
• 启发式认知偏差 人的认知过程包括算法和启发法: 算法是解决问题的精确步骤。如果一个问题 有算法,那么只要按照其规则进行操作,就能获得问题的解释。 启发法是凭借 经验的解题方法,也称之为经验法则或拇指法则
行为金融学 中央财经大学 6 5认知偏差 (6.1.1) 5.认知偏差PPT
行为金融学5. 认知偏差5. Cognitive bias主讲人:高言认知偏差(Cognitive bias)•解决问题的方法——算法(Algorithm)——启发法(Heuristics)•启发法是凭借经验的解题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简单笼统的规律或策略,对应着知觉系统的直觉判断,也被称为经验规则或拇指法则(rule of thumb)。
•El Farol Bar Problem ——W.B. Arthur•代表性启发(Representativeness)可得性启发(Availability)锚定(Anchoring & adjustment )——Kahneman & Tversky(1974)•代表性启发(Representativeness)如果你听到如下描述:“史蒂文是一个害羞、内向的人。
他乐于助人,但对人们和现实世界没有多大兴趣。
他的性格温顺严谨,喜欢井井有条,对细节有强烈爱好。
”则你认为史蒂文最可能从事下列哪种职业:农民、销售员、飞行员、图书管理员、医生?•代表性启发(Representativeness)人们倾向于根据观察到的某种事物的模式与其经验中该类事物的代表性模式的相似程度来进行判断的推理过程。
•代表性启发(Representativeness)可能产生的偏差 联合谬误(Conjunction fallacy)无法意识到简单概率(A发生的概率)和联合概率(A和B同时发生的概率)之间的区别。
A:小明第二天彩票中奖,他十分高兴。
B:小明第二天彩票中奖。
小明很高兴B: 小明彩票中奖A•代表性启发(Representativeness)可能产生的偏差 基率忽视(Base rate neglect)热手现象(hot hand):假设约翰是一个中等水平的NBA篮球运动员,去年的投篮命中率为10%,可今晚他手感很好,命中率为80%(10投中8)。
比赛进行到最后一刻,约翰所在的球队落后1分,在剩下的几秒里有机会再投一次。
行为金融学PPT课件
Company LOGO
2、来自经验研究的市场“异象”
(1)“赢者的诅咒”与“新股折价之谜” “ 赢者诅咒”:通常指在任何形式的拍卖中,赢得拍卖品的中标者出
价高于其他中标者,但可能对拍卖品估价过高,支付了超过其价值的价 格,从而赢得的拍卖品的收益会低于正常收益甚至为负。
Company LOGO
(二)行为金融学的历史发展阶段
1.早期阶段 • 19世纪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The Crowd”和查尔斯·麦基
的《大疯癫: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和全民疯狂》是两本研究投资市 场群体行为的经典之作; • 凯恩斯是最早强调心理预期在投资决策中作用的经济学家,他基于 心理预期最早提出股市“选美竞赛”理论和基于投资者“动物精神” 而产生的股市“乐车队效应”; • 普莱尔(Purrell)是现代意义上金融理论的最早研究者,在其《以 实验方法进行投资研究的可能性》 (1951)论文中,开拓了应用实验 将投资模型与人的心理行为特征相结合的金融新领域。 • 后来的保罗(Paul)、思诺维奇(Slovic)等人继续进行了一些人 类决策过程的心理学研究。
但行为经济学家发现,个人在对不确定的结果进行预期时,常常违反贝叶斯法 则和其他有关于概率的理论。例如,人们经常会使用短期的历史数据来预测不确定 的未来,并试图找出这些过去发生事件的代表(Representative)意义有多大。当他们 过分相信这些事件的代表性意义时,往往导致他们忽视这些近期事件的发生仅仅是 偶然产生、而并非符合他们建立的“模型”的事实。这种启发式思维(Heuristic Decision Processes)形成于人类与自然抗争的进化过程,在生活中的很多场合发挥着 重要的作用,比如它帮助人们迅速对信息做出反应以规避危险,但也可以严重的误 导投资者。
行为金融学_PPT课件
效用
效用函數
Ud Uc
0
MUa< MUb
‧D
‧B
(邊際效用遞增)
‧ A ‧C
期望財富
1
2
3
(萬元)
(三)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
过度自信与频繁交易 理性投资者会在最大化收益的同时最小化所承担的风险。 过度自信的投资者会错误判断它们所承担的风险的水平。
Barber and Odean 的研究发现,单身男性的投资组合风险
(波动率和Beta系数)最高,其次是已婚男性、已婚女性和单
身女性。
• 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可能不会很好地分散投资组合,因为他们非
常相信自己选择了正确的股票 。
• 自认为正确的投资者看不到对冲风险的必要。 • 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将在其认为会盈利的投资策略上投入大笔资
套利的前提是完全竞争市场和存在可替代的资产。 套利行为是保证市场有效和市场均衡的条件。
套利限制一:基本面风险
大量证券没有完全的替代组合,使 得即使证券价格出现偏差,套利者 也无法进行无风险对冲交易。基本 面的风险消除不可能。
套利限制二:噪声交易者风险
绝大噪声交易者是短视的 噪声交易者心里无法预期,若噪声交易
(一)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
理性人使用边际分析方法,通过比较边际收益和边际
成本的大小进行决策;
理性人是自私的,单方面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理性人的决策不受道德影响; 理性人作为决策主体不仅指单个消费者或投资人,也
包括家庭、企业以及其他组织等主体。
行为金融理论(ppt)
心理账户理论解释了人们在投资决策中为什么会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例如对特 定资产或投资组合的过度关注或忽视。
心理账户理论还解释了人们在面对不同来源的资金时,为什么会表现出不同的风险 偏好和投资行为。
代表性启发理论
市场波动与投资者心理的关系
4 详细描述
市场波动与投资者心理的关系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研究方法
传统金融学主要采用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方 法,而行为金融学则结合了心理学、社会学 等学科的研究方法,注重实验、案例和实地 研究。
实践应用
传统金融学强调资产定价和风险管理的科学 性和准确性,而行为金融学则更注重投资者 心理和行为对市场的影响,为投资者提供更 加实际的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建议。
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历程
策略来获取超额收益。
02
惯性策略
投资者对信息的反应不足,导致过去表现好的股票在未来继续表现良好,
这为投资者提供了惯性策略。
03
成本平均策略
投资者对风险的反应过度,导致在市场下跌时大量抛售股票,而在市场
上涨时又未能及时买入。因此,成本平均策略可以帮助投资者在长期内
降低风险。
行为金融学对投资风险的影响
详细描述
行为金融学理论指出,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常常受到心理偏差的影响,如过度自信、代表性启发等。这些偏差可 能导致投资者对风险和收益的评估出现偏差,进而影响投资决策。例如,某投资者在市场上涨时过于自信,可能 过度买入,而在市场下跌时又过于恐慌,可能过度卖出。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投资案例分析
总结词
投资者情绪对市场的影响
早期阶段
1.行为金融学专题PPT课件
1951年,布鲁尔(O.K.Burell)的实验,以及随后巴曼 (Bauman)和斯诺维奇(paul slovic)著作的出现, 都呼吁关注投资者非理性的心理,更加明确地批评了金 融学科片面依靠模型的治学态度,指出金融学与行为学 的结合应是今后金融学发展的方向。
1979年,Kahneman和Tversky发表文章《前景理 论:风险状态下的决策分析》,为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奠 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成为重要的里程碑。随后, Kahneman、Slovic和Tversky又出版了著作《不确定 性下的判断:启发式与偏差》,研究了人类行为与投资 决策经典经济模型中基本假设相冲突的三个方面:风险态 度、心理账户和过度自信,并将观察到的现象称为“认 知偏差”,至此行为金融的理论框架基本形成。
我国对于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始于90年代末,目前只是刚刚 起步,主要是进行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比较研究、行为 金融学的实证研究等,有待进一步发展。
(二)行为金融学的内涵
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
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行为金融学是通过分析投 资者各种心理特征,研究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及其对资 产定价的影响,力图揭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决 策规律的一门学科。
一、行为金融学的起源与作用
(一)行为金融学的起源
19世纪Gustave Lebon的《群体》和Mackey的《非 凡的公众错觉和群体疯狂》是两本最早研究投资市场群体 行为的经典之作。
1936年,凯恩斯基于心理预期最早提出股市的“选美 竞赛”理论和“空中楼阁”理论,强调心理预期在人们投 资决策中的重要性,认为证券价格决定于投资者心理预期 所形成的力。
2、行为金融学对理性人假设进行修正
经济学理论一般认为:人是“经济人”。其含 义是:(1)人是有理性的;(2)利己是人的本性; (3)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只有在与他人利益的协 调中才能实现。从根本动机与各种逻辑上讲,可以 把经济人分为两种表现类型:利他主导型和利己主 导型,但在分析具体经济问题时则往往假设经济主 体的目标或效用函数的主要内容是自私自利。所以 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实际上有两层含义,更基本的 含义是理性人,更常用的含义是自利人。
行为金融学 第6章 决策中的心理偏差与偏好
实验:咖啡杯拍卖
• 第1组(卖者):给了他们咖啡杯后,在 0.25-9.25美元的价格范围内, 愿意以其 中多少价格出售杯子
• 第2组(买者):刚开始没有拥有咖啡杯, 然后询问他们愿意在以上范围内多少价格 购买杯子
• 第3组(选择者):刚开始没有拥有咖啡 杯,然后给出一系列从低到高的价格,让 参与者在咖啡杯与按不同价格给出的一笔 现金之间进行选择
后悔厌恶的特征
01 胁迫情形下采取行动所引起的后悔比非胁迫情形下的后 悔要轻微
没有做引起的后悔比做了错误的行动引起的后悔要轻 02 微 03 个体需对行动的最终结果承担责任情形下引起的后悔比 无需承担责任情形下的后悔要强烈
PPT版权归本书作者所有,侵权必究
后悔厌恶理论示图
PPT版权归本书作者所有,侵权必究
1
2
3
信念坚持, 以至在决策 失误时不断 扩大损失。
PPT版权归本书作者所有,侵权必究
6.5
禀赋效应
PPT版权归本书作者所有,侵权必究
禀赋效应
• 禀赋效应是与损失厌恶相关联的现象 • 人们放弃所拥有物品的痛苦大于得到物品所带来的喜悦,
因而在定价方面,同一种物品的卖价高于买价,这种现象 被称为“禀赋效应”
PPT版权归本书作者所有,侵权必究
双曲线贴现模型
• 用来描述人们的时间偏好的递减率
PPT版权归本书作者所有,侵权必究
本章小结
• 人们在判断和决策的过程中,存在心理偏差与偏好。 • 心理偏差有心理账户、从众行为、过度自信、证实偏差等。 • 心理偏好有后悔厌恶、模糊厌恶、熟悉偏好、时间偏好等。
PPT版权归本书作者所有,侵权必究
“愿意”(46%) “不愿意”(54%)
行为金融学专题课件
市场的有效、价格的理性。然而行为金融学则认为,
证券的市场价格并不只由证券的内在价值决定,在很
大程度上还受到投资者主体行为的影响,即投资者心
理与行为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决定及其变动具有重大影
响,投资者是非理性人,情绪与认知偏差的存在使投
资者无法做到理性预期和效用最大化,并且其非理性
行为将导致市场的非有效性,资产价格偏离其基本价
PPT文档演模板
行为金融学专题课件
2、启发式偏差
人们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般可分为:算式法和启发法。 算式法是解决问题的一套规则,它精确地指明解题的步骤。 如果一个问题有算式法,那么只要按照其规则进行操作,就能 获得问题的解。 启发法是凭借经验的解题方法,是一种思考上的捷径,是 解决问题的简单、通常是笼统的规律或策略,也称之为经验法 则。人们一般在如下四种情况下,倾向应用启发法解决问题: (1)当我们没有时间认真思考某个问题时; (2)当我们负载的信息过多,以至于无法充分地对其加工时; (3)当手中的问题不十分重要,以至于我们不必太过思虑时; (4)当我们缺乏做出决策所需的可靠的知识或信息时,我们更
• (二)行为金融学的内涵
•
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心理学、行为学、社
会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行为金融学是通过分
析投资者各种心理特征,研究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及其
对资产定价的影响,力图揭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
和决策规律的一门学科。
•
标准金融学在投资者心理与证券市场效率上
所持的观点是投资者是理性人,投资者的理性会保证
激的主观反映。经济刺激是经济行为产生的必要条件,而
非充分条件。经济行为不仅是经济刺激的直接映射,其间
还包括一系列的中介变量,如个人目标、价值观念、期望、
人大行为金融学(MBA)课件第五章判断与决策中的认知偏差(二)资料教程
人们因自身条件与习惯偏好,选择不同的观察背景和 知觉重点会引起认知结果上的差异。
§3 认知中心理偏差的影响
影响选择性知觉的因素:
• 认知性因素:预期,先前的经验,信念等。 • 激励性因素:个体的欲望、情绪等。
选择性知觉的特点:
§3 认知中心理偏差的影响
(三)框定效应(框架依赖)引起的偏差
在人们形成认知时,其所面对的背景、对事物 的描述和表现方式都会影响到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 判断。
事物的形式(form)当被用来描述决
策问题时常称之为“框定”(frame)。
“框定独立”(framing independence)指问题 的形式与人们的判断和行为无关 。
“框定依赖”(framing dependence) 指判断 与决定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 特殊的框定 。
§3 认知中心理偏差的影响
1、定义 框架依赖:就是指人们会因为情境或问题表达
的不同,而对同一事物表现出不同的判断或偏好
(受到了表达方式的引导),从而做出不同的选择。
§3 认知中心理偏差的影响
• 背景依赖偏差很难克服 • 改变背景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选择性知觉偏差
§3 认知中心理偏差的影响
§3 认知中心理偏差的影响
(2)对比效应(contrast effect) 对比效应是指事物与背景之间的对比越明显,事物越
容易被感知。比如,轮廓清晰的图形更容易成为被感知 的对象。又比如,鹤立鸡群。
温度识别、颜色识别和重量识别的知觉判断通常会存 在对比效应。
韦伯定律:我们的细胞会对刺激做出反应,当我们连续集中注意 力于某事物时,我们的注意力在递减。
投资者的认知偏差与行为偏差
§1 过度自信与频繁交易
投资者的认知偏差与行为偏差
一、过度自信与频繁交易
51%
53%
73%
85%
投资者的认知偏差与行为偏差
一、过度自信与频繁交易
频繁交易对投资收益不利
交易成本高
买(卖)错股票
➢ 交易成本高
Barber and Odean(2000):1991-1996年, 78000 个样本账户,分析周转率与投资组合汇报之间的关系。 将样本按照交易频繁程度分为五个组。最低一组平均周 转率每年为2.4%;最高一组250% 。扣除手续费成本之 后的净回报率表现出明显不同,差距约为7%。
投资者的处置效应是一个心理问题,“多数人都需要进行心理 训练或治疗”。
处置效应与财富 ➢理性人决策:财富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 ➢处置效应有损投资者财富 • 错误的买卖行为导致的低收益 • 税收(资本利得税)损失
投资者的认知偏差与行为偏差
§2 后悔厌恶与处置效应
关于处置效应的检验 很多研究都已经显示投资者的行为与处置效应一致。
l 企业甚至政府部门都会通过经济意义上的会计账户 来进行资金的核算。
l 个人通常使用心理会计账户来处理事情,即在我们 的头脑里,会分别为不同用途的资金(或资产)建 立不同的账户,并通过心理预算来使每个心理帐户 的成本与收益相匹配,这种账户被称之为心理账户。
投资者的认知偏差与行为偏差
§4 心理账户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假设你手头上没有现金,现在打算买入一只股票的话你 必须卖出正持有的两只股票中的一只。假设你持有的股票A 的浮动盈利率为20%,而股票B目前的浮动亏损率为 50%, 你会怎么做呢?
投资者的认知偏差与行为偏差
§2 后悔厌恶与处置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心理账户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举例
• 今天晚上你打算去看一部电影,票价是200元,在你马
上要出发的时候,发现把价值200元的饭卡弄丢了。你 是否还会去看这场电影呢?
• 假设你昨天花200元钱买了一张今天晚上的电影票,在
你马上要出发的时候,突然发现把电影票弄丢了。如果 想去看电影,就必须再花200元钱买张票,你是否还会 去看这场电影呢?
二、记忆的适应性与投资行为
为避免认知失调,我们会产生记忆的适应性(一致性)。
我们大多数人对于不喜欢的事实都视而不见。虽然事 实就摆在我们眼前,置于我们鼻子底下,堵在我们喉咙里— —但我们还是不承认它。
——美国哲学家 Eric Hoffer 投资者总是希望相信他们的投资决策是正确的。在相反 的事实面前,大脑的防护机制会过滤掉反面的信息,并改变 对过去决策的回忆,导致投资者很难客观评价他们的投资是 否符合既定的投资目标。
§5 代表性思维与熟识性思维对投资组合的影响
§6 投资者群体行为和投资者情绪
§3 投资经历、记忆与行为偏差
一、经历影响决策
过去的经历或结果通常会影响人们以后的风险决策。
• 初生牛犊不怕虎 •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3 投资经历、记忆与行为偏差
一、经历影响决策
不同投资经历对投资风格的影响
5.11% 6.22% 4.62%
3.4%
高估(%)
超常收益高估值 收益率高估值
§4 心理账户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一、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
企业甚至政府部门都会通过经济意义上的会计账户 来进行资金的核算。
个人通常使用心理会计账户来处理事情,即在我们 的头脑里,会分别为不同用途的资金(或资产)建 立不同的账户,并通过心理预算来使每个心理帐户 的成本与收益相匹配,这种账户被称之为心理账户。
由于大奖心理账户的存在,有些彩民错误地认为购买彩 票是一种投资。
当大奖心理账户突然消失时就会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 由此引发彩民心理焦虑。
2007年12月,重庆一男性彩民因受亿元巨奖消息的刺激,幻
想自己中得亿元大奖而兴奋过度,精神失常。在殴打妻子后将2岁
和12岁的儿子从8楼抛下,造成小儿身亡,大儿重伤,其本人随后
§4 心理账户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心理账户说明人在金钱面前是非理性的,是很主观的,并不 具有其所宣称的理性。
➢比如同样是100元,是工资挣来的,还是彩票赢来的,或者 路上捡来的,对于消费来说,应该是一样的,可是事实却 不然。
➢在人们心里,会把辛苦赚来的钱,和意外获得的钱放入不 同的帐户内。人们会将辛苦赚来的项目报酬有严谨的储蓄 和投资计划,但是对意外获得的钱却有不同的态度。
行为金融学
2020/8/21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第六章 投资者的认知偏差与行为偏差二
§1 过度自信与频繁交易 §2 后悔厌恶与处置效应 §3 投资经历、记忆与行为偏差 §4 心理账户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4 心理账户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心理账户的特点: (1)每一项资金(资产)都被放入一个心理账户,该
账户包含着进行相应决策的成本和收益(效用)核算。 (2)各个心理账户通常是独立的、被分割的。 (3)人们通过心理预算来使每一个心理帐户的成本与
收益相匹配。
在进行决策时,个体通常并不权衡全局进行考虑,而是在心 里无意识地把一项决策分成几个“心理账户”,对于每个心 理账户人们会有不同的决策。
§3 投资经历、记忆与行为偏差
总结: • “赌场的钱”效应使投资者在赚钱之后更愿意买入风险大的股
票;
• “尽量返本效应”使很多交易最终都是赔钱的交易; • “蛇咬效应”会使投资者害怕再次进入市场。 对于一个新股民来说,很容易产生这种现象:“赌场效应”——
“尽量返本效应”——“蛇咬效应”。
§3 投资经历、记忆与行为偏差
➢其实,一个人名下的钱,并不依据它的来源有了性质上的 区别。
§4 心理账户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因此,心理帐户的存在使个体在做决策时往往会违背一些简 单的经济运算法则,做出许多非理性的消费或投资行为。
极端案例:彩民的大奖心理账户
大奖心理账户是彩民购买彩票时有意或无意中形成虚拟 的、非现实的大额金钱账户。
结尾的投资经历给人的感觉更好一些。
为了避免认知失调带来的心理痛苦,投资者的大脑将会过滤
掉或减少负面信息。
§3 投资经历、记忆与行为偏差
Goetzmann and Peles(1997)对投资者的记忆信息进行了研究:
询问两组投资者(建筑师组和受过良好教育的投资专业人士组) 两个问题:
(1)你去年的收益率是多少? (2)你跑赢市场多少?
也跳楼身亡。
§4 心理账户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二、心理账户对个体决策的影响机制
心理帐户对个体决策行为的影响机制表现为以下几个心理效 应:非替代性效应、沉没成本效应、交易效用效应。 (1)非替代性(non-fungibility)效应
所谓非替代性效应,是指个体会把资金划分到不同心理账户, 而每个心理账户中的资金都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用途,彼此之间不 能替代。 (2)沉没成本(sunk cost)效应
在赚了钱之后感觉是在玩赌场的钱,同时进一步加重 其过度自信的程度,就愿意冒更大的风险——“赌场 的钱效应” 。
失败者并不总是回避风险,人们通常会抓住机会弥补 损失——“尽量返本效应”。
在经历了亏损之后感觉受了伤害,人们会变得不愿冒 风险——“蛇咬效应”。
§3 投资经历、记忆与行为偏差
在经过长期的牛市行情后人们会产生“赌场的钱效应”,而 在经历下跌行情后,投资者会产生“尽量返本效应”,因此继续 投资的冲动不会立即消除。即虽然股价已脱离价值或者趋势也已 明显转变,在股市的一波大回调之后总会有一波有规模的反弹, 几乎每次的股市逆转的形态总是以M头出现。
§3 投资经历、记忆与行为偏差
人们的记忆通常具有适应性,即记忆是对事物和情感的感知,而
并不能做到对事情进行客观记录。源自痛苦的经历越久远,记忆中该经历的痛苦程度会越低 • A公司股票至今经历了一个缓慢的下跌过程;B公司的股票
最近短时间内突然急速下跌。投资者可能会对B公司的股票 过分悲观一些。
• 快乐的投资经历也类似:那些有着很高的快乐峰值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