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 名词解释 简答论述 自我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美:是自然界本身的美与和谐的特征在理论上的表现,包括理论美与实验美,通常以理论美为主。许多科学家都把科学研究过程当成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科学未知数的揭秘能使他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以致产生强烈的生理性变化。
美感:广义的美感是指人类的审美意识系统:审美能力、审美需要、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态度、审美感受等的总和;狭义的美感是指具体的审美感受,表现为主体在欣赏美的对象时的综合心理反映。
崇高:主要是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式、刚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以及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从而受到强烈的鼓舞,既而使人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提高、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优美:优美是指对象以其小巧、精致、秀丽等形式特征,给人以一种和谐、平静、舒畅的审美特征,它体现出对象与主体间的和谐统一,使人感到一种纯净的愉悦与美好,是一种令人心醉神迷的审美境界。
滑稽:主要是一种审丑的美学范畴。它通过对丑的嘲笑,来曲折表达正面的美的观念和理想。滑稽通常是以严肃的题旨为内容与荒唐的表现形式构成“悖谬”,从而引人发笑来嘲讽丑、鞭挞丑、征服丑,并显示实践主体的自尊自豪、优越胜利。
艺术美——即艺术中的审美现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艺术美就是人创造、提炼的结果,是高于自然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和确证。
形式美:指自然、生活、艺术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及其有规律的组合所具有的美.特点:1)具有装饰性 2)具有抽象性 3)具有象征性 4)具有独立性 5)具有时代性6)具有普遍性
想象——想象是人们在外在对象和事物的刺激下,在头脑中改造记忆中的表象从而创造新形象的精神活动过程。美的创造和欣赏都离不开想象。分为可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自然美,是指人所生存于其中的自然界事物的美。自然美的特征,在于自然性、形式性和变易性。
联想:联想是欣赏者由眼前的人事景的出发唤起昔日相关记忆。联想的3个要素:欣赏者、眼前的人事景、昔日相关记忆。联想的3种类型:接近联想、形似联想、对比联想,
简答题:
1、美育: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或情感教育。它是借助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培养人的正确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使人得到自由全面发展的特殊教育方式,1其特点是形象直观,自由愉悦,潜移默化。
2、审美批评:审美批评是审美对象(比如艺术美)和审美公众之间的桥梁,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活动基础上,理性地探寻审美对象的审美价值以及对审美公众的启迪意义。
另:审美批评是在审美欣赏经验基础上,以一定的审美价值意识为尺度,对审美对象所做的鉴赏、阐释和评价。它是理性(认知与伦理)参与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
审美批评的对象包括审美客体、审美创造者和欣赏者、审美价值意识,即审美文化。它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客观制约性与主观倾向性的融会;
2.欣赏因素与创造因素的兼有;
3.审美情感与科学理性的结合;
4.个性化的、全方位的审美评价。
3、审美趣味――指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审美能力和鉴赏力是趣味的内在方面,兴趣和品味是外在表现。
4、孔子的美学思想
◆美善不可分,甚至是同义语。
⏹“里仁为美”,和有仁德的人在一起,这样才能算是善的、好的人。(《里仁篇》)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颜渊》)帮助和赞成别人做好事,不帮助和不赞
同别人做坏事。“如有周公之才之美”(《泰伯》)即是有周公的才和美德。这里所谓
的“美”是和善、德一个意思,二者可以混同使用。
◆“尊五美、屏四恶”,其中的美也和善、德一个意思,可以共同使用。
5、柏拉图(前427-347)他提出: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他认为现实中的一切
事物的美都根源于“美的理式”,即“美本身”。它是使一切事物“成其为美的那个品质”。他认为理式是客观世界的根源,客观世界并不是真实世界,而理式世界才是真实世界。
他讨论了美的各种定义,温和的天气、漂亮的相貌,骏马,建筑,美食等;指出了美不是恰当,不是有用,不是善,不是视觉听觉产生的快感等等。(《大希庇阿斯篇》)
6、康德(1724—1804年)
❖ 1. 一种情感的判断。
❖ 2. 美具有没有目的而又合目的性的形式。所谓没有目的,即没有客观的目的,指不考虑对象的性质和用途,与概念、利害无关。形式则能引起主观的认识功能和谐的自由的活动,这又是合目的性。美作为合目的性形式,不存在于现实对象的形式本身,而是在于审美判断者的心境和快与不快的情感之中。
❖ 3. 康德认为这种快与不快的情感(美感)虽是个人的,但又具有必然的普遍有效性。
2)康德:美是“主观判断力说”,美是普遍的令人愉快的东西。他颠倒了因果关系,因为东西美才令人愉快,不是因为愉快才美。所以,美是一种趣味判断,具有无目的而有含目的的形式。当这种形式符合主观认识功能,引起他们和谐、自由的精神活动,产生了愉快,它才是美的
论述题
美和美感的关系:美感是主体对对象的美的反映,受对象审美潜能制约。2 美感又受到人的各方面条件的影响,体现了人的创造性,因而具有社会意义。3 美感离不开美,但比美的范围更广阔、更丰富、更复杂。美感是创造美的主观原因。4 美感与美都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在一般的审美感知中,人们对审美对象的鉴赏或许并不需要将对象本身的物理属性搞清楚。但是,如果不是以对于自然和社会生活的一定经验为前提,如果没有关于声、色、形的一般知识,就很难形成对美的整体感知。比如,方圆、明暗、对称、比例和完整等观念,就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这些内容已经深深渗透于感性之中。同时,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也会影响到对事物的审美判断。只有形成了具有深刻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智力建构,才能使人的审美感受、尤其是对社会美和艺术品的审美感受更加深人、更加强烈。
然而,认识活动毕竟不同于美感活动。在认识活动中,智力结构诉诸的对象是纯然科学的把握,是对现实世界的概念的认识。而美感活动则主要是人的情感结构直接观照对象,在对象中直观自身。比如,“对称”,在科学认识活动中,它指的是某个物体或图形相对于某点或直线来说,在大小、形状或排列上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一规律本身无所谓美丑。但是,在审美活动中,对称在感性现实中体现出来,就往往与和谐、平静的基调联系在一起,因此它引起美感。美感中的认识活动也不同于一般的认识活动,审美认识始终离不开形象,在美感活动中的思维,主要是对意象的概括,而并不像逻辑判断那样进行概念的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