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烟台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山东省烟台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高二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钟嵘很明显赞美“初发芙蓉”的美。
唐代更有了发展。
唐初四杰,还继承了六朝之华丽,但已有了一些新鲜空气。
经陈子昂到李太白,就进入了一个精神上更高的境界。
李太白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清真”也就是清水出芙蓉的境界。
杜甫也有“直取性情真”的诗句。
司空图《诗品》虽也主张雄浑的美,但仍倾向于“清水出芙蓉”的美:“生气远出”,“妙造自然”。
宋代苏东坡用奔流的泉水来比喻诗文。
他要求诗文的境界要“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即不是停留在工艺美术的境界,而要上升到表现思想情感的境界。
平淡并不是枯淡,中国向来把“玉”作为美的理想。
玉的美,即“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
可以说,一切艺术的美,以至于人格的美,都趋向玉的美:内部有光彩,但这是含蓄的光彩,这种光彩是极绚烂,又极平淡。
清代刘熙载的《艺概》也认为这两种美应“相济有功”,即形式的美与思想情感的表现结合,要有诗人自己的性格在内。
这条线索,一直到现在还是如此。
(摘编自宗白华《美学散步》)材料二:常言道:诗无达诂。
两千多年来,历代注家对《诗经》各篇主旨及文义的阐释多有不同。
骆玉明表示:“所谓‘诗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本身无法直译,一旦用白话文翻译出来就不可避免地损伤原文优美的意境,而读者常常先入为主地去用白话文来理解,这也未免暴殄天物。
”作家蒋勋也反对看白话注释的古诗,并认为《诗经》里的一些篇章是完全不用翻译的。
烟台市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烟台市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期末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
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
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髄。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
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
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
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
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
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对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
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猎的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
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
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一是接受,二是消融。
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
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
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
烟台市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烟台市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徐升国介绍,目前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目前日本人均每年阅读量为11 本左右,韩国为9 本左右,法国为8本左右,美国为7本左右”。
(摘编自2018年04月19日《人民日报》)材料二同样是电子产品消费大国,韩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的国民整体阅读量比我们高得多,在笔者看来,对于部分国民因沉迷手机电脑而减少阅读的情况,与其批评电子产品的“诱惑”,不如努力营造阅读的氛围,培养阅读的习惯,让读书也成为一件富有诱惑力的事。
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地铁里随处可见捧着书籍阅读的人,日本的地铁里很流行便于阅读的口袋书。
而在国内一些城市,地铁里低头划拉手机成了一种时尚,书报亭之类的城市文化却日渐式微,有谁若拿出本《人间词话》来读,竟有些格格不入的尴尬,这难道正常吗?阅读需要氛围,这个氛围的营造,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否则,长此以往,阅读将越来越难以走出“仅仅说起来重要”的泥沼。
(摘编自2018年04月23日《中国青年报》)材料三“真正的好书不会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是书没有做好。
”商务印书馆(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营销中心主任何光宇表示,商务印书馆把出版传世精品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注重夯实自身最擅长的领域,比如中外学术经典、传统文化典籍、语言文字类等。
而随着数字阅读的兴盛,在提供优质内容方面,数字阅读出版企业也责无旁贷。
掌阅创始人张凌云表示:“数字阅读企业更要坚持正版内容,坚持弘扬和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坚持关注青少年的成长,积极践行推广全民阅读的社会责任。
”(摘编自2018年04月23日《光明日报》)材料四中国青年报:农村阅读推广方面还需要哪些努力?魏玉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农村其实是有阅读需求的,现在很多农村地区有农家书屋,但书屋管理者对阅读推广活动的理解及重视度不够,没有整体的政策安排、统一的资金保障。
2023学年烟台市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详析
2023学年烟台市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
我们的文明之所以会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汉字是不容忽视的核心因素之一。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突出表现在汉字的延续性上,汉字超越了传统与现代的界限,一直使用至今。
这个文字系统虽然在形体上有所变化,但其内部深层结构从未发生根本的改变,所记录的语言古今一脉相承,所形成的文献丰富而连续。
一个能读古书的现代人,如果打开2000多年前西汉人抄写的古书,阅读障碍很小,这在全世界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
日本知名学者白川静在20世纪70年代初曾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文化就是汉字文化,汉字所具备的各种特质,给中华文化添上了浓烈的色彩。
”中国地大物博,方言有很多种,民族语言也有很多种,统一的文字构筑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的重要基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就下令实行“书同文字”的政策,保证了政令的传达和思想文化的统一。
秦朝之后,汉字又经历了漫长的字体演变。
虽然天下分合、朝代更替,但汉字作为通用文字的传统再未动摇。
历史上,进入中原地区的少数民族大都会主动拥抱汉文化,学习汉字。
南北朝时期,为了让拓跋鲜卑融入中原文化,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将汉语确立为官方语言,要求学汉语、用汉字、穿汉服,对促进民族融合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华民族不是单纯的人种血缘的融合,而是文化认同的实体,汉字在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烟台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烟台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8分)1. (2分)(2017·深圳模拟)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精悍高亢菲薄殒身不恤B . 喋血浸渍叱骂前扑后继C . 神秘蹒姗祈祷苒苒升起D . 急燥鞭笞寒暄黯然泣下2. (4分) (2020高一下·银川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共有学问的人,其实就是一个善于辨别是非者,这就是我们所谓的鉴别力。
但若一个人想有鉴别力,那么必须先有独立的判断力,不被一切社会的、政治的、文学的、艺术的或学院式的诱惑所动。
一个人在成人时,他的四周必有的诱惑,如名利诱惑、政治诱惑、宗教诱惑等。
当一个心理分析家告诉我们,便秘症引起暴躁的性情时,凡有识力者对之,只可。
当一个人错误时,不必因震于他的大名,或震于他的高深学问,而对他有所畏惧。
因此识和胆是相关联的,中国人每以胆与识。
而据我们所知,()这种人决不肯盲捧一个的诗人。
他如真心钦佩一个诗人时,他必会说出他饮佩的理由,这就是依赖着他的内心判别而来的;他也决不肯盲排一个名震一时的画派,决不肯盲从一个流行的哲理,或一个时髦的学说,不论他们有着何等样的大名做后盾。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琳琅满目付之东流相提并论风靡一时B . 林林总总付之东流同日而语名噪一时C . 林林总总付之一笑相提并论名噪一时D . 琳琅满目付之一笑同日而语风靡一时(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但若一个人想有鉴别力,那么必须先有独立的判断力,不为一切社会的、政治的、文学的、艺术的或学院式的诱惑所动。
B . 但一个人若想有鉴别力,那么必须先有独立的判断力,不为一切社会的、政治的、文学的、艺术的或学院式的诱惑所动。
C . 但一个人若想有鉴别力,那么必须先有独立的判断力,不被一切社会的、政治的、文学的、艺术的或学院式的诱惑所动。
烟台市2020-2021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烟台市2020-2021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高二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进入 21 世纪以来,敦煌石窟的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
由于 20 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大规模的敦煌石窟图录不断推出,学术界较容易查阅敦煌石窟艺术的内容;同时,随着交通和旅游设施的改善,到敦煌石窟进行实地考察有了更好的条件,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敦煌石窟研究的行列中。
敦煌石窟研究的成果也呈现与日俱增的态势,在一些领域形成了总结性的成果,另一些领域则出现了开拓性的重要成果。
在石窟考古和美术史研究方面,出现了开拓性的成果。
以樊锦诗为代表的文物工作者经过十数年的努力,完成了《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 266~275 窟考古报告》,不仅对洞窟内容做了详尽而客观的记录,而且在敦煌石窟的考古研究上具有多方面的突破,在洞窟中的主题内容考订以及时代的推断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同时采用数字化扫描等最新科技进行测绘图的制作,参考 C14 探测技术进行年代分析,体现了考古学与科技的结合。
按敦煌研究院的计划,全部敦煌石窟的考古报告将会编撰成 100 册。
在敦煌学已发展了一百多年之后,石窟本体的考古报告虽然才完成了第一部,反映了其艰巨性,但毕竟经过长期探索,形成了一定的规范,为今后的石窟考古研究开辟了道路。
此外,以笔者领衔的团队编撰的《敦煌石窟美术史(十六国北朝)》,意在以美术史学的方法对敦煌一千多年的美术进行系统研究,特别是对美术风格、样式及其源流的深入研究,揭示敦煌美术发展的脉络及其艺术史的意义。
山东省烟台市高二下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精校】.doc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是由活生生的人创造的。
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在从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活动时必定伴随着一定的心理活动。
恩格斯指出:“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
”俄国理论家普列汉诺夫也指出:“历史科学不能把自己局限成一个社会经济解剖学,没有一件历史事实的起不能用社会经济说明;没有一件历史事实不为一定的意识状况所引导、所伴同、所追随。
”因此,史学不仅要阐述人们过往活动的内容,也应该揭示伴随这些活动的心理状况。
心理史学正是基于此而兴起的史学新领域。
从20世纪初期起,不少中外学者都提出了“新史学”的思想,比如美国的鲁滨孙、中国的梁启超,他们都主张突破史学原的界限,与包括心理学在内的其他学科建立联系。
但直到弗洛伊德关于达·芬奇心理分析的著作、埃里克森关于马丁·路德和甘地心理分析的著作问世,心理史学才算正式诞生。
美国心理史学的兴起是在20世纪50—60年代,70年代达到高潮。
70年代以后,法国的心态史学相继而起,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学者和著作。
80代以后,心理史学的相关著作陆续传入我国,对我国史学界产生了不小影响。
心理史学能够在我国落地生根,也与当时国内史学界的情况有关。
改革开放以,我国史学发生了整体性变化,其中一个特征就是从以政治史为中心转向以社会史为中心。
社会史尤其是社会文化史的研究需要特别关注人,不能只看到社会的变化而看不到人的变化。
烟台市重点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
烟台市重点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今年4月开始,黄海浅滩区开始出现零星漂浮绿藻,这已是黄海浒苔绿潮连续11年暴发了;进入6 月,同时又出现了马尾藻金潮和米氏凯伦藻赤潮,黄海“三潮"齐发。
其出现的原因很复杂,从大的方面 来说有两方面:一是海水富营养化,二是全球气候变化。
哪种因素起到的作用更大目前尚不清楚,但是人 类活动导致海水富营养化的责任不可推卸。
除了 “彩潮”来袭,“海洋PM2.5”也是海洋环保一大劲敌。
微塑料和海漂垃圾被称为“海洋里的 PM2.5”。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超过800万吨塑料被遗弃在海洋,占海洋垃圾的80%,这一趋势如果持 续下去,预计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的总重量将超过鱼类总和。
(摘编自《半月谈》2017年第18期)材料二:■ 2015 年■ 2016 年(摘编自《2016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湖、海湾等 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净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 的现象。
2016年,全国近岸海域平均富营养化指数(E )为0.98。
材料三:当前,我国海洋治理体系构建正处于关键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国际上看,2015年9月联合国 大会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海洋和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利用列为重要组成部分。
虽 然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核心的国际海洋秩序体系原则上明确各国可通过和平协商方式解决利益冲突 和矛盾,但海上溢油、跨界污染、新型污染物、海洋酸化和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已成为挑战海洋秩序发展的 难点。
从国内来看,海洋经济发展面临转型与结构性调整,正进入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深化阶段。
资源 能源约束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科技革命、海洋权益维护,公民权利意识觉醒等对加快构建现代化海 洋治理体系提出了迫切要求。
山东省烟台市第四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烟台市第四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21分)黄河入海流李康美冰雪融化成水滴,水滴聚成了河流,一滴一滴的水珠,竟然汇成了滔滔流淌的大河,在人类生活的舞台上,大自然才是最伟大的导演。
我曾经去过青海高原,虽然未到黄河真正的发源地,但流经的河水也是幼年的黄河。
那里的黄河清澈见底,甚至一直到兰州,都还算不上波澜壮阔。
在宁夏虽有了波澜壮阔的味道,但是同样算不得汹涌澎湃。
实际上,黄河也有着自己的成长过程,如果说它是一条主动脉,那么,依附着它壮大着它的,还有许许多多的支动脉或者叫做毛血管。
在我们渭南的土地上,黄河就形成了一个典型的奇特景观:在那个人称“三河口”的地方,渭河和洛河几乎同时注入了黄河,从而使黄河一下子变得那么地浩淼。
很早以前,我总以为渭河和洛河在临汇入黄河时,都会因为落差,而腾起冲天的水雾,并且是波浪翻卷,发出日夜不息的水与水的冲击声。
后来,我多次去过“三河口”,遗憾的是,它们似乎永远保持着一种十分友好的姿态,从未听见过哗哗的冲击声,甚至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进行了短暂的倾诉后,又一同相依相偎向东而去。
前年去山东,驱车看遍了胶东旁边的大海,我突然想到,任何东西都可能有着生命的尽头,世界上的每一条大河都会注入大海,最终也就在大海中消亡了。
河流和大海的交汇,也是河流的荣耀。
回程经过山东东营市,我们竟然异口同声地要去看看黄河的入海口。
真该看一看,终年冰雪的喜玛拉雅,人迹罕至的青藏高原,那里冰雪融化成的一滴一滴水珠,到头来却仍然在这里融入了海洋,巍然屹立的世界屋脊,竟然以水为使者,贯穿了中国的土地,再通过海洋,和世界连为一体,飞溅起自己的声音。
还应该包括我们的渭河、洛河,尽管它们在“三河口”之后就已经隐名埋姓,默默无闻地随着黄河的水流涌动,但是黄河能注入大海,它们的动力功不可没。
在黄河的入海口,如果用心感觉,也可以闻见家乡的气味。
烟台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烟台市2019-2020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语⽂试题(有答案)2019-2020学年度第⼆学期期末学业⽔平诊断⾼⼆语⽂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务必将⾃⼰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的答案标号涂⿊。
如需改动,⽤橡⽪擦⼲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现代⽂阅读(35分)(⼀)现代⽂阅读Ⅰ(本题共5⼩题,19分)阅读下⾯的⽂字,完成下⾯⼩题。
材料⼀:钟嵘很明显赞美“初发芙蓉”的美。
唐代更有了发展。
唐初四杰,还继承了六朝之华丽,但已有了⼀些新鲜空⽓。
经陈⼦昂到李太⽩,就进⼊了⼀个精神上更⾼的境界。
李太⽩诗:“清⽔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从建安来,绮丽不⾜珍。
圣代复元古,垂⾐贵清真”。
“清真”也就是清⽔出芙蓉的境界。
杜甫也有“直取性情真”的诗句。
司空图《诗品》虽也主张雄浑的美,但仍倾向于“清⽔出芙蓉”的美:“⽣⽓远出”,“妙造⾃然”。
宋代苏东坡⽤奔流的泉⽔来⽐喻诗⽂。
他要求诗⽂的境界要“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即不是停留在⼯艺美术的境界,⽽要上升到表现思想情感的境界。
平淡并不是枯淡,中国向来把“⽟”作为美的理想。
⽟的美,即“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
可以说,⼀切艺术的美,以⾄于⼈格的美,都趋向⽟的美:内部有光彩,但这是含蓄的光彩,这种光彩是极绚烂,⼜极平淡。
清代刘熙载的《艺概》也认为这两种美应“相济有功”,即形式的美与思想情感的表现结合,要有诗⼈⾃⼰的性格在内。
这条线索,⼀直到现在还是如此。
(摘编⾃宗⽩华《美学散步》)材料⼆:常⾔道:诗⽆达诂。
两千多年来,历代注家对《诗经》各篇主旨及⽂义的阐释多有不同。
骆⽟明表⽰:“所谓‘诗读百遍其义⾃见’,诗歌本⾝⽆法直译,⼀旦⽤⽩话⽂翻译出来就不可避免地损伤原⽂优美的意境,⽽读者常常先⼊为主地去⽤⽩话⽂来理解,这也未免暴殄天物。
2020年山东省烟台市蓬莱第三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年山东省烟台市蓬莱第三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1-3题。
甲: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
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
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为“敲”。
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于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
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
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
“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
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一个和尚。
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来独往,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幅胸襟气度。
“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来应门。
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
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
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
“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
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人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中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如果他想到“推”字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头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的“推敲”。
乙: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这几句诗并不好,只是他对作诗非常认真,一个字都不放过,要反复研究,这种精神还是可取的。
对于用“敲”字还是用“推”字,韩愈认为“敲”字好。
2020-2021学年山东省烟台市第十三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山东省烟台市第十三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到3题(共9分,每题3分)当下,“文化复兴”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
但若问及文化复兴“到底要复兴什么”,恐怕还真有不少人回答不出来。
无疑,谈文化复兴首先要有“文化”,倘若从来一直没有“文化”,又何谈复兴?其次还要考虑,即便有文化,如果这种文化已经中断或早已消逝,也难以谈得上复兴。
就此而言,中华民族是有资格谈文化复兴的,虽然其始终处于盛而衰、衰而盛的坎坷链条之中,却顽强地保持着文化的连续性。
其实对于“复兴什么”的回答,关键取决于怎样理解文化的内涵。
前苏联著名社会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把文化一分为三:器物层面,即生产、生活工具层面;组织层面,即社会、经济、政治等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即人的伦理、价值取向层面。
若将文化作如是观,那么我们可以知晓,就器物与制度层面而言,我们无需复兴,因为它们早已湮灭于历史的进程中。
因此,我们无需复兴诸如独轮车、犁、耙等器物工具,也无需复兴古代的分封制、科举制等组织制度。
这样看来,文化复兴就自然聚焦于精神、价值层面了。
《周易?系辞》可谓最早对文化进行定义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主要指的就是精神、价值。
客观地讲,影响中华民族进程的学说可谓派别纷争、群雄并起。
横向看,先秦有儒、道、墨、法、农、阴阳等诸子争鸣,宋代有心学、理学之并列;纵向看,有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明清朴学等,思想纷呈。
那么到底要复兴哪一派或者哪一段?事实上,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文化复兴,既非哪一段,也非哪一派,而主要是复兴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优秀民族精神,复兴的是无数先哲的经历史过滤沉淀下来的智慧精髓。
概括起来,我们的文化复兴至少应主要包含以下诸方面:自强不息、革故鼎新的创造精神;厚德载物、有容乃大的包容品质;崇尚团结、维护统一的优良传统;天人合一、物我共存的生态理念;协和万邦、和平相处的政治智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的用人之道;仁爱、中庸的处世智慧;空灵、中和的艺术精神。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第一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第一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材料二:诗歌作为语言的艺术,既不能舍弃语言,又不应被概念和逻辑性所局限,这就要有特殊的处理办法,诗歌因此又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最起码的一点,在形式上,诗歌要分行。
古典诗歌过去是可以不必分行的,那是因为古典诗歌在形式上具有鲜明的节奏性,不分行也等于分了行。
分行也好,节奏也好,都是为了有利于摆脱散文与生俱来的逻辑性和连续性,使语言中感性的因素得以自由地浮现出来,这也就是诗歌语言的飞跃性。
节奏是富于跳跃感的,它有利于诗歌语言的飞跃,从日常的语言中萌发出特殊的语言,捕捉到我们日常语言中所难以捕捉到的新鲜感受。
唐诗在诗歌语言上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那些为语法而有的虚字都可以省略,因为这些虚字都没有什么实感,省略了就更有利于飞跃。
古典诗歌的语言越是具有这一特征,也就离开散文越远,这也就是“诗化”的过程。
诗化而自然天成,一点也不别扭,这标志着古典诗歌语言的真正成熟。
诗的语言因此才更灵活、更有弹性,一瞬间便能捕捉住新鲜的印象。
古人谈画竹,“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作诗也是如此,“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感受是瞬息万变的,诗的语言也必须具备这种飞跃性。
这是诗歌语言的能力问题,有了这种能力,才有表现的自由。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捕捉到新鲜的感受,完成艺术上的充分表现。
现在再回头来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中的“见”字,一本又作“望”,那么究竟哪个好呢?当然是“见”字好。
因为“望”是连续地做了两件事,采菊与望山,而“见”是从东篱采菊直接飞跃到南山,从隐居的局部生活中飞跃到归隐的终身行止,其所以“悠然”,不正是无愧于平生吗?南山是陶渊明生活中朝夕与共的,看一眼不过是家常便饭,但今天的南山是不待看而来了,倏然映入眼帘,不期然地面对面,仿佛如同初次的相会,因而别有天地。
这便是语言的飞跃所带给人的新鲜印象与无尽的言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春烟台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钟嵘很明显赞美“初发芙蓉”的美。
唐代更有了发展。
唐初四杰,还继承了六朝之华丽,但已有了一些新鲜空气。
经陈子昂到李太白,就进入了一个精神上更高的境界。
李太白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清真”也就是清水出芙蓉的境界。
杜甫也有“直取性情真”的诗句。
司空图《诗品》虽也主张雄浑的美,但仍倾向于“清水出芙蓉”的美:“生气远出”,“妙造自然”。
宋代苏东坡用奔流的泉水来比喻诗文。
他要求诗文的境界要“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即不是停留在工艺美术的境界,而要上升到表现思想情感的境界。
平淡并不是枯淡,中国向来把“玉”作为美的理想。
玉的美,即“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
可以说,一切艺术的美,以至于人格的美,都趋向玉的美:内部有光彩,但这是含蓄的光彩,这种光彩是极绚烂,又极平淡。
清代刘熙载的《艺概》也认为这两种美应“相济有功”,即形式的美与思想情感的表现结合,要有诗人自己的性格在内。
这条线索,一直到现在还是如此。
(摘编自宗白华《美学散步》)材料二:常言道:诗无达诂。
两千多年来,历代注家对《诗经》各篇主旨及文义的阐释多有不同。
骆玉明表示:“所谓‘诗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本身无法直译,一旦用白话文翻译出来就不可避免地损伤原文优美的意境,而读者常常先入为主地去用白话文来理解,这也未免暴殄天物。
”作家蒋勋也反对看白话注释的古诗,并认为《诗经》里的一些篇章是完全不用翻译的。
蒋勋说,如《氓》的白话译文:“流浪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匹来换丝,不是真心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
”与原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一比,味道全无。
所以,蒋勋说诗是没有办法翻译的。
骆玉明认为,《诗经》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元典”。
他说,“元典”就是一个民族在它的文化特征形成时期出现的具有标志性的经典,可能这些元典本身非常简单,但后人在学习、阐释、研究这些书时会不断加入一些内容,实际上就是把本民族的核心价值灌注在一些经典当中,这就成为塑造一个民族的文化面貌、塑造一个民族精神和灵魂的东西。
本民族的经典著作,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一种信仰,人们彼此依从的不证自明的信仰。
比如《世说新语》中记载,人们在清谈时,一方如拿经典著作里的话来论证的话,对方就会不再辩驳了。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说诗经“思无邪”,也就是说它的情感表现都是正当的,没有偏邪的东西。
《诗经》是庄重的、从容的、优雅的、本真的,堪称“中国人的精神和美学家底”。
(摘编自夏学杰《中国人的精神和美学家底》)材料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
作为体现中华民族集体审美意识精华的中华美学精神,其形成、发展和完善的最主要途径,也就是文艺审美活动即文艺作品的创作、欣赏和传播。
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神血脉,也是中华美学精神最为坚实的构成,是中国文学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
纵观中外文学史,不论各国作家创作出怎样的文学作品,他们的写作都与本国的文学传统血肉相连,其作品都渗透着本民族的美学精神。
正如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脚下赖以生存的土地一样,作家的文学写作,也很难离开传统美学精神的观照。
所以,能够达到高原、高峰的中国文学,应该写出我们伟大民族和平而不保守、中庸而不平庸、深沉而不失热情的性格,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复兴而奋勇抗争、自强不息的精神,用深沉壮阔的笔触缔造一个内涵丰厚的东方审美王国。
毋庸讳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学与中国文化传统尤其是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导致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出现了某些问题和误区。
匡正这方面的偏差,正当其时,也刻不容缓。
有人认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西式写作”得到了进一步认可与强化。
但事实上,以莫言、陈忠实、贾平凹、王安忆、苏童等为代表的当代作家,不仅受到了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更从中华传统美学思想体系中获得了诸多滋养,从而创造了以中国经验为根本的文学硕果。
莫言是公认的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有所借鉴的作家,但他自己曾多次提到,他的文学创作其实深受自己母亲和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影响,这也构成了他的小说世界的民族骨骼与血肉。
没有后者,他的小说可能变得艰涩陌生,难以卒读。
比如莫言的《檀香刑》讲述了清末山东半岛发生的一起民间反殖民主义的惨烈斗争,小说中的三个主要人物——赵甲、钱丁、孙丙分别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刑罚文化、官场文化、民间文化的隐性内涵。
这三个隐性文化层面反映和折射着民族性格中的某些内在元素。
由此而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事实,不但不会阻止,反而更加促进新世纪中国作家们做出集体反省,重新反思“当代文学的民族性”“当代文学与文学传统及美学精神的关系”“当代文学如何走向世界”这样的命题。
对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关涉到民族精神、民族风格、民族气派在文艺领域的具体体现,应当成为当代文艺创作的重要遵循。
当然,我们不仅需要用文学语言表现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而且需要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对传统文学革故鼎新,建立新的文学秩序,绘制新的文学版图。
在叙述角度、抒情方式、描写手段及结构组成上,应该有新的创造,从而在世界文学的洪流中创造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新的辉煌。
(摘编自周思明《当代文学与中华美学精神》)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与工艺美术境界的雕饰美相比,“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还注重表现人的思想情感,因而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的共同追求。
B. 鉴于历代注家对《诗经》各篇的主旨和文义见仁见智,可能误导读者,因此有的学者对用白话文翻译《诗经》持有异议。
C. 随着民族核心价值注入,原本全都非常简单的元典成为塑造民族文化面貌、民族精神和灵魂的经典,进而成为一种信仰。
D. 中华美学精神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有赖于文艺审美活动,当代文艺创作应当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时代重任。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 将绚烂与平淡的完美融合作为艺术美、人格美的审美标准,高度契合了我们自古以来对玉的有光彩且又含蓄的审美认定。
B. 材料一列举了文学史上诸多大家的美学观点,粗略而有代表性地展现了中华美学对艺术形式与思想情感有机融合的追求。
C.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传统美学精神继承而走了弯路,现在需要修正偏差回归正途。
D. 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应摒弃西方文学思潮影响,注重表现民族精神、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创造体现中国经验的文学硕果。
3. 下列说法中,可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A. 冷静观察今日西方艺术的嬗变,其间不乏受中华美学精神影响的启悟,足见中华美学精神强大的生命力,及其对整个人类审美思维发展的重要影响。
B. 文学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
C. 作家要从中华文化思想道德精髓和中华美学审美风范中汲取营养,将其渗进作品肌理中,创作出富有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D. 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志高则其言洁,志大则其辞弘,志远则其旨永。
如是者其诗必传,正不必斤斤争工拙于一字一句间。
4. 材料三在阐述中国美学精神对本民族作家作品的巨大影响作用时,却以公认深受西方文学思潮影响的莫言为例来加以论证,试结合选文简要说明这样写的合理性。
5.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中华美学精神”的特征。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的运动会[日本]岛田洋七我在佐贺的第八次运动会临近了。
对打算“初中毕业后一定要和母亲一起生活”的我来说,这是在佐贺的最后一次运动会。
上初中以后,我每年必定写信给母亲,跟她说:“今年一定要来看我的运动会。
”今年我也不抱什么希望地写了信,想不到母亲回信说:“今年会去看,我很期待。
”我看到信时,还以为哪里搞错了。
好几次做过这样的梦,我怀疑这是梦,还捏捏脸颊看是不是做梦。
是真的呢。
母亲给外婆的信上也说要来佐贺。
想到母亲真的要来看运动会,我就忍不住想绕整个佐贺跑一圈。
第二天早上,我慎重地把信放进书包,然后上学去。
第一节是社会课,我当然又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打开有花纹的信笺。
“德永,那是什么?”“我妈妈的来信。
”“哦?”老师很感兴趣地看着我的信。
“什么?要来看运动会……”“啊,老师,不要再看啦。
”我假装不高兴地收起信不让老师看。
我不厌其烦地每节课都拿出信来看看。
就像展示蜡笔和钉鞋一样,我向大家炫耀着。
我总是想听大家说:“太好了!德永。
”初中运动会的重要项目是长跑比赛。
男子组的路线是出校门,沿着护城河绕一圈,经过城内,再回到学校,全长七公里,十分吃力的赛程。
可是这在每天辛苦练习棒球的我们眼中,不算什么。
实际上我连续两年都拿了冠军,但因为今年觉得非拿冠军不可,稍微感到一点压力。
越接近运动会,我越担心那天会不会感冒,会不会拉肚子。
脑子里老是浮现这些无谓的妄想,这在我很少有。
结果,我既没有感冒,也没有拉肚子。
但是遇到更糟糕的状况——我等了又等,预定运动会前一天该到的母亲一直没来!“她说会早早做完工作搭火车来,一定是晚了,没赶上火车,明天早上就会来,别担心,去睡吧!”外婆催我上床,可是我一点也睡不着。
迷迷糊糊中看到母亲来了,醒来发觉是梦,非常失望。
我又迷迷糊糊地梦见运动会都结束了,母亲还是没来,醒来发觉是梦以后,反倒摸着胸口松一口气。
就这样反反复复,似睡非睡,折腾到天亮。
外婆去上工时,我站在河堤上等母亲来。
火车早上从广岛出发,应该不会那么早抵达,可我就是无法安心地躺在床上。
到了上学时间,我满心不安,但还是不死心。
母亲清清楚楚地在信上写着“会去看”,我相信她一定会来。
到了下午,比赛进行到长跑项目。
我站在起跑线后,还在观众群中搜寻母亲,可是到处也不见母亲的踪影。
长跑比赛开始了。
我按照自己的步调轻松起跑,骑摩托车做先导的是棒球队的田中老师。
我跑了一二十分钟后,呼吸开始有点急促,同时拉开和后面那群人的距离。
这个比赛在当地很有名,即使自家子女没有参赛,还是有很多人沿途观看。
“那孩子跑得好快。
”“真的好快。
”我听到这些声音。
我和第二名离得很远,每分每秒地只想着向前跑。
如果不这样,我就会想还没有来的母亲,可能影响我的速度。
我的心跳加速。
长跑路线也经过外婆家前面。
马上就到我们家了。
“怦、怦、怦、怦”,我的心脏都快震破了。
我想快点通过家门前,母亲一定在那里!不,我不想到达那里,我不想失望!两种心情在我心中交杂。
马上就到我们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