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期末复习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地理学期末复习讲义
一、单选题
1、社会的老龄化划分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老年人口增长的趋势,按国际通行的标准界定,人口老龄化是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即老龄化率达到7%并不断增加、而同时14岁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于30%并逐渐缩小的现象。
2、人口的发展类型(金字塔)
3种类型:No.1 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长期都高的结果(+); No.2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0); No.3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
3、中国城市划分的标准
国际上采用的指标一般为:(1)人口规模;(2)人口密度;(3)非农人口比重;(4)行政地位;(5)服务设施;(6)建筑物集聚程度等。
1955年我国第一个市镇设置标准公布;
1963年的调整提高了建制镇设置标准,并撤消了一批市建制;
1986年对设市标准又作了较大调整,除人口指标外,又增加了经济指标。目前,我国所采用的市镇设置标准是1993年重新调整和公布的。
设镇标准:县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总人口2万以上的乡,乡政府所在地非农人口和从事非农产业自理粮人口2000人以上,或占全乡人口20%以上;特殊地区可适当放宽(少数民族、人口稀少地区、矿区、物资集散、风景旅游、边境口岸等)。
设市标准:非农业人口数量(县级市,县城镇中≥8~12万;地级市,市区人口中>25万);国内生产总值(县级市全县≥6~10亿,地级市市区GDP>25亿);工业总产值及其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县级市≥60%~80% ,地级市>80% );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县级市>20% ;地级市市区>35%);财政收入(县级市≥60~80元/人,≥4000~6000万元;地级市>2亿;基础设
施水平(县级市,自来水普及率≥55% ~65%、道路铺装率≥50% ~65% 、排水系统较好);具有特殊行政、军事、外交、交通和经济意义的地区。
4、文化的类型
博格总结了目前全球文化的4个主要类型:
(1)达沃斯文化(Davos Culture)。国际商务文化。它可以被理解为全球企业精英所共同祟尚的高品位消费文化。电脑、手机等高科技产品,星级酒店、名牌服装、流利的英语。拥有西方的价值观、向往西方的生活方式。
(2)国际院系文化。以学术网络、非政府组织和跨国机构为主要渠道进行传播的。同样是一种精英文化,通过教育体系、法律体系和大众传媒网络渗透到全球的每—个角落。
(3)麦当劳文化。以美国的大众文化为主体的文化形式。美国的流行音乐、好来坞电影。以麦当劳为代表的美国快餐已经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消费群体是广大的普通市民,
(4)新教文化。起源于美国的新教成为多元和现代文化的载体,新教文化(Evangclical Protestantism)正在向全球传播。理性、世俗化、功利主义。
5、城市空间结构类型
①伯吉斯(Burgess)的同心环模式
同心圆模式提出了都市的一般生态模式。Burgess(1925)结合芝加哥个案调查結果提出。他认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以不同用途的土地围绕单一核心,有规则地从内向外扩展,形成圈层式的结构。这个结构是以城市中心区为核心,自内向外,有五个同心圆组成。
②霍伊特(Hoyt)的扇形模式
扇型模式是霍伊特(Homer Hoyt)在1939年提出。他认为,
中央商务区位于市中心,批发和轻工业区沿交通线从市中心
向外呈契状延伸,居住区的租金由低向高,高房租区沿一条
或几条交通干道从低房租区向郊区呈契状延伸。
(1)交通线的影响;
(2)定向惯性作用;
(3)功能区之间相互排斥性。
③哈里斯和厄尔曼(Harris&Ullman)的多核心模式
中心区往往不是一个圆圈形;不但一个都市的商业核心是多个的,而且其功能也是多核心。
4种因素:①有些活动需要特殊的设施或资源;②同样的活动往往聚集在同一地方;③引起相互冲突的不同性质的活动不宜聚集在同一地方;④有些活
动在金钱上无力与某些活动于同一地方争地盘,
只能选择都市边际处进行活动。由此出现了同一
都市的商业多核心、工业多核心、住宅多核心等
现象。
(1)单中心模式的打破。(2)不同功能区之
间的吸引或排斥作用。(3)地租理论(4)各功
能用地富有弹性。
1-中心商业区
2-批发业、轻工业区
3-低级住宅区4-中等住宅区
5-高级住宅区6-重工业区
7-卫星商业区8-近郊住宅区
9-近郊工业区
④美国现代城市结构模型
6、区位段落(详见第三章PPT)
(1)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①重要性:
社会化分工发展使得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脱离不开其它相关产业或部门的支持、高级生产要素的支持。
②构成:
产业集聚、基础设施、生产服务以及其它自然与人文环境等
③产业集聚—供货和相关行业的发展水平之影响
A、产业间紧密合作的可能
与供货商的地理邻近(还包括语言和文化背景相同)。--既有利降低成本,又为
紧密合作提供最好条件。比如,正式与非正式的交流、共同设计和开发
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等。
资源条件:资源的数量、质量。例如:原料产地+重要港口~美国东海岸的钢铁工业从海上获得委内瑞拉和利比亚等地的铁矿石;再如日本。
能源条件:煤、石油、天然气、水能和核能。随着长距离、低损耗的能源传输技术的发展以及工业对于能源利用形式的演进,能源对工业布局的影响逐渐减弱。但其对于一个国家工业整体发展影响依然十分重要,常转化为政治问题(中东问题)。
市场条件:市场需求是工业布局不可忽视的重要依据,对产业的发展具有导向和评判的作用,在工业布局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强。面向大众消费的制造业布局在消费品市场——人口密集的城市及其附近。为工业配套服务的中间制造业则布局在相应种类的工业中心。不同运输性能的产品对市场的空间依赖性不同(如鲜牛奶与衣服)。
劳动力条件:掌握熟练技能的廉价劳动力资源是影响工业布局的一个重要因素。地区劳动力技能优势的分化:瑞士人擅长精密仪器,日本的照相机等。因此,新兴工业的创办和布局尽量靠近拥有该技能劳动力集中的地区;廉价劳动力的影响:全球制造业基地的转移(欧洲——北美(环大西洋地区)——环太平洋地区)。交通条件:交通运输条件是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素;同时,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交通运输方式的替代,不断改变着其它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作用。
技术因素:技术进步使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发生变化,生产中的物耗及能耗不断降低,从而使空间布局更具弹性;出现新的工业布局指向,如临港型、临空型工业。技术进步扩大了原料资源的地域范围,增加了综合利用的可能性,使各区域的产业布局向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其它因素:集聚效应,环境条件,政策因素等。
7、人口地理学(不同省份性别差异)
人口性别结构受人口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主导)的双重制约。具体来讲,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性别结构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出生婴儿性别比:受胎性别比120左右,因死胎、流产几率男性大,出生性别比降至105左右。对男性的生育倾斜是一种生物学上的平衡。
两性死亡率或保存几率的差异:由于生理与社会许多因子影响,男性死亡率一般均高于同年龄段的女性,且越往高龄,差别越大。
人口的年龄结构:由于低年龄组性别比高于高年龄组,因此人口年龄结构对总人口的性别结构影响很大。
人口迁移:迁移人口的性别结构会影响迁入迁出地区的性别结构。
女性的大量漏报与补报问题可能是影响性别比的重要人为因素,甚至可能是决定性的。
如果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连续性升高,那么,总体人口性别比也应该逐步上升———即使上升的幅度很小,如果总体人口性别比不是连续性上升,那么是否意味着“人口出生性别比连续升高”的说法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