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陈共)第十二章 公债-精品文档
公共经济学第12章 赤字、公债与财政政策
第一,发行公债可以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可以充分运用社会资金,从而减轻经济周期波动。
第二,通过公债,政府可以广泛吸收、有效集中社会上的小额游资用于政府投资,从而有助于整个 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三,公债是调节金融市场运行状况的有效手段。
2.公债对经济的消极影响
首先,在金融市场上资金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挤出效应排挤了一部分私人投资。
• 公债期限结构是指不同期限的公债在公债总额中的构成比例。较为合理的公债期限结构,应 是短期、中期、长期公债并存的结构,避免某一期限的债务过于集中,增加还本付息压力。美 国1970年短期国债占49%,中期占33%,长期占14%,各种期限都有。 • 2.公债持有者结构
• 公债持有者结构,即“公债资金来源结构”,指在公债中不同性质的承购主体持有公债的构 成比例。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应根据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需要,适当考虑公债发行成本,来 选择适当的公债持有者结构。 • 3.公债利率结构 • 公债利率结构是指不同利率水平的公债在公债总额中的构成比例。
14
12.2.4 公债负担与限度
• 2.公债的适度规模
公债的适度规模,是指公债规模处于这样一种数量状态下,该状态使公债的积 极影响达到最大化,即能使公债的净正面效应达到最大化的公债规模。
• 衡量内债适度规模的主要指标为: • (1)公债对债务人负担的衡量——国债依存度。国债依存度是指当年国债
发行额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例。 • (2)公债对纳税人负担的衡量——国债负担率。国债负担率是指公债累计
(2)金融性。从金融投资的角度看,公债和其他债券,都是一种能在未来带来收益流的金 融资产,因而具有投资价值和市场价格。但公债与其他债券的不同之处在于,公债是以国家信用 为依据的,是以政府的未来税收为偿还保证的,因而是所有有价证券中信用风险最低的,被称为 无风险的“金边债券”。公债收益一般都享有免税优惠。公债无(信用)风险,公债利率往往成 为市场基准利率,并成为其他金融资产定价的依据。
第12章公债(公共经济学-华南农业大学,熊名奇)
准确反映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债务债权关系的、 负有不可取消的、必须偿还的显性债务形成的 风险。 隐性风险是指政府承担的隐性债务形成的风险。
23
四、衡量公债风险与负担的指标体系
1.衡量公债风险与负担的微观指标体系 衡量公债风险与负担的微观指标体系主要有
第12章 公债
第一节 公债理论 一、公债的概念及特征 1、公债的概念 公债是一国政府以债务人身份向国内外取得收入
所形成的债务,它是弥补财政收支差额的一种方 式和途径。 理解:
(1)公债的债务主体是公共部门,包括中央政府和地 方政府。
(2)公债所筹集的是财政资金,是政府财政收支的特 殊形式。
14
二、公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公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取决于公债的发 行、流通和偿还是否引起货币流入流出 中央银行。
15
三、公债对社会产出的影响
(一)社会产出的意义 社会产出定义为投入资源和生产效率的
函数,即: P=(R,E) 公式中,R为投入资源,E为生产效率,
这两个都是自变量,P为社会产出,是因 变量。同时,P随R和E的的增加而增加, 随它们的减少而减少。 1.生产效率不变而生产投入增加的情况 2.生产投入不变而生产效率提高的情况
R=T+D
显然,举借公债的直接效益应是形成政府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量。 设该财政收入增量为△R,则比较上面两个公式,可以得到:
△R=D
11
2.公债对今后年度财政收入的影响 设R为财政收入,Y为国民收入,在Y大于零的
区间内,R可以表示为Y的函数,即有: R=F(Y) Y=f(D,a1,a2,…) 其中,D为公债,a1、a2等分别为其他经济变量。
(完整word版)财政学-习题集及答案(陈共)(2)(word文档良心出品)
财政学习题集第1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二、填空1、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垄断、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外部效应和公共产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等。
2、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
3、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政府决策失误、寻租行为、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4、公共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5、财政的基本特征包括: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
6、财政的基本职能是: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7、根据国际惯例,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处于0.3~0.4 之间被称为合理区间。
8、国际收支平衡指的是一国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维持经常性项目收支的大体平衡,包括进出口收支、和无偿转移收支。
9、自马斯格雷夫于1959年出版的《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研究》首次引入公共经济学概念,随后冠以公共经济学的著作得以陆续出版。
四、不定项选择1、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A、国防B、花园C、教育D、桥梁2、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准公共物品:A、国防B、花园C、教育D、桥梁3、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A、垄断B、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C、收入分配不公D、经济波动4、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A、立法和行政手段B、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C、财政手段D、强制手段5、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A、政府决策失误B、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C、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D、寻租行为6、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包括:A、历史性B、非排他性C、非竞争性D、单一性7、财政的基本职能是:A、资源配置职能B、调节收入分配职能C、组织生产和销售职能D、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8、财政的特征包括:A、阶段性与公共性B、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C、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性D、历史性9、完整的市场体系是哪几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A、家庭B、企业C、政府D、中介10、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有:A、划清市场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B、规范工资制度C、加强税收调节D、通过转移支出第2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二、填空1、提供公共物品来满足公共需要有两个系统:一是市场,二是政府。
财政学(陈共)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复习与思考1.学习财政学为什么要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说起?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二者共同构成社会资源配置体系。
而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政府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所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学习财政学和研究财政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
不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难以说明为什么有市场配置还要有政府配置,政府配置有什么特殊作用,政府配置的规模多大为宜,政府采取什么方式配置资源等。
什么是市场?完整的市场系统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
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构成市场系统的一个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
比如,政府为市场提供诸如基础实施、教育和社会保障之类的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同时从市场采购大量的投入品和办公用品。
但政府又是一个公共服务和政治权力机构,具有与市场不同的运行机制,因而在市场中又具有特殊功能和特殊的地位,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
因此,为了说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先从没有政府的市场系统说起,这时市场只有两个主体,即家庭和企业。
2.什么是市场失灵?答: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
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统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
3.参考图1—1,思考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作用。
答:西方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一种新型的政府-市场观,认为现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指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政府和市场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图1-1说明了有政府介入的市场,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
图 1-1 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图我国在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一个简明的概括:“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财政学 第十二章-PPT精品文档
(4)承购包销方式 • 承购包销指由政府与国债承销人或承销团签订公债 承购包销合同,将国债统一售出,再由承销者自行发售 的方式。适用于最终承受对象不确定的国债。 (5)公募招标方式 • 这是一种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公开招标发行国债的方 式。 • 其基本作法是在财政部的主持下,由认购者对预定 发行的国债利率或价格进行投标; • 投标后主持者对投标情况按报价高低进行排列,利 率由?低到高,票面价格由?高到低,按顺序选定认购者, 直到达到所需发行的数额为止。
• ( 3 )偿债率 = 当年国债还本付息额 / 当年财政收 入总额×100%
– 国际上一般把水平控制在10%以内
• 二、国债制度要素 (一)国债的发行 1、国债发行数额的确定 国债发行规模的确定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财政收支差额
弥补财政收支差额的三种传统作法:
A、动用历年财政结余(一女二嫁);
• 3、国债发行价格 (1)平价发行:政府债券按票面价值出售,到期 时既还本又付息。 (2)折价发行:政府债券以低于票面价值的价格 出售,到期时只还本不付息,折价部分相当于提 前支付的利息。 • (3)溢价发行:政府债券以高于票面价值的价 格出售,到期按票面值还本,同时支付高于市场 利率的利息。(一般不会采用)。 •
第十二章
第一节 国债原理
国债和国债市场
第二节 国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 第三节 我国债务负担率及债务依存度的分析 ★
第四节 国债市场及其功能★ 第五节 政府直接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
第一节 国债原理
一、国债及其种类、结构和负担 二、国债制度要素
一、国债及其种类、结构和负担 (一)国债的含义 国债,又称公债,即公共债务,是政府为 了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或解决正常财政收入 的不足,以信用形式筹集资金而形成的债务。 (二)国债的性质? 以政府为债务人的特殊货币信用关系。 (三)公债的特点 1、有偿性 2、自愿性 3、灵活性
lec 12公共债务
▪ 用叠代模型进行分析可能更加合理 ▪ 假定人口由数量相同的老、中、青三代
人组成,每代持续20年,20年内每个人 收入固定为12000元
财政学 第十二讲
11
表4 叠代模型
财政学 第十二讲
12
内债负担与外债负担的差异
1. 勒纳(1948)认为内债只是本国居民 间的相互清算,不是真正的债务负担。 外债则不同,负担者是本国居民,受 益人是外国人。
2. 内债可以用通胀手段来降低或减轻, 外债则不受此影响。
3. 外债负担的特殊性还在于其真实负担 受到汇率变动的影响。
财政学 第十二讲
13
衡量公债规模的指标(p229)
1. 公债依存度
=当年公债收入/当年财政支出(10~20%) • 反映财政支出对公债收入的依赖程度
2. 公债负担率
=当年公债余额/当年GDP(60%为警戒性) • 反映一国经济总量对未偿付公债的总体负担
9
公债负担的三种情形
3. 代际负担问题
• 勒纳(1948)认为,内债不会给后代人造 成负担,后代人只是相互欠债。
• 偿还债务实际是后代人之间的收入转移,整 体而言没有变化
• 外债则不同,后代人必须承担负担,因为他 们的整体消费水平下降了
财政学 第十二讲
10
代际负担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 界定一代人的合理方法,是指出生时间 大致相同的人,
能力
3. 公债偿债率
=当年还本付息额/当年财政收入(7~15%) • 反映政府财政的债务清偿能力
财政学 第十二讲
14
财政学 第十二讲
5
表2 公众持有的美国联邦政府债务
财政学 第十二讲
《财政学》第四版(陈共)课后习题答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docx
财政学学习指导目录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与财政 (4)财政职能 (8)财政支出结构与规模 (12)财政支岀效益分析 (17)购买性支出 (22)转移性支出 (27)财政收入结构与规模 (33)税收原理 (36)税收制度 (44)国有资产收益 (49)第| 一章国债 (54)第十二章财政决策 (59)第十三章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 (64)第十四章财政平衡 (72)笫十五章财政政策 (75)第一章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与财政—单选1,现代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运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因而被称Z为(C) A市场过程B现代生产C市场经济D社会经济2,某一个体单位从事其经济活动对其他个体单位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是指(A)A外部效应B外部作用C经济作用D经济活动3,三元经济系统指:家庭,政府和(B)A要素市场B企业C商品市场D社会4,用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称为(B)A公共商品B公共产品C公共服务D社会产品5,收入分配的主体是(D)A社会B银行C税收D政府二,多选:1,政府的经济作用表现在(ABD)A融入并影响现代经济的运行过程B利用国家权力干预经济运C强制干预微观经济立体的活动D实施宏观调控2,导致政府失灵的原因有(ACD)A内部性B外部性C垄断性D政治性3,公共产品特征(BC)A非盈利性B非排他性C非竞争性D非垄断性4,财政的要索(ABCD)A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B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国民收入C财政分配形式是实物形式,力役形式,价值形式D财政分配的口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5,公共财政的特征(ABCD)A公共性B非盈利性C法治性D民主性6,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是(ABCD)A在市场上有众多的买者和卖者B各种资源都能够自由地通过市场转移C生产者和消费者具冇完全信息D生产者所提供的同种产品是同质的三,简答1,什么是市场失灵及市场失灵的表现答: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经济能够依靠口身的力量进行调节,达到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状态•但是,在一些领域或场合,市场机制木身并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而在另外一些领域或场合,市场机制即使能够充分发挥,也无法达到符合整个社会要求的资源配置结果.这些问题是市场经济口身所无法克服的a有缺陷,一般统成为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而: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某一个体单位从事其经济活动对其他个体单位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但并不因此而承担相应的成木费用支出或从屮分享好处.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具冇公共消费或集体受益的物品与劳务•诸如国防,社会治安,公共设施,公共环境保护等,都是典型的公共产品.市场垄断•当某一行业的产量达到相对较高的规模时,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的趋势,从而就会形成垄断.不完全市场•在现实的市场体系屮,有些环节带有明显的残缺特征•这种情形主要发生在以下市场领域:保险市场,资本市场,互补市场.不完全信息•但从现实看,尽管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a己所需的信息,却无法得到完全足够的信息.收入分配不公•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限制和影响,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自然禀赋方面存在的差异,同吋,也由于人们的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劳动技能,劳动能力等冇所不同,使得利润,工资等收入并不能完全取决于竞争条件卜•的要素价格.结果,经济效率越高,往往伴随着越不公平的分配.显然,这是市场自身的力量难以改变的.宏观经济的失衡•山场经济稳定运行的基本条件之一是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但是,由于市场经济内部各种矛盾的相互交织,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总是在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的关系中循环发展的.2,公共产品的分类及其提供方式答:根据公共产品的特征,可以将公共产品划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由于公共产品的性质并非完全相同,因此,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也不一样•其基本原则是:纯公共产品由政府提供,准公共产品则要同时借助于政府和市场的力量共同提供.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对它的需要或消费是公共的或集合的•如果由市场捉供,每个消费者都不会自愿掏钱去购买,而是等待他人去购买,自己则免费搭车.在这种情况下,公共产品提供不能由私人去完成,而只能作为政府的责任•対于许多准公共产品而言,采取由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协同提供的方式则更加切实口j行的.3,阐述财政的内涵.答:财政是为了实现国家的职能,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并以国家为主体,借助于政府的预算收支,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集中性分配的形式.对此,我们可做如下理解:财政是一个分配范畴.国家财政是分配环节内的一种形式,特别是在再分配过程中, 它是一种主要的分配形式.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所谓国家为主体,是指国家在财政分配屮居于主导地位.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社会产品•在国民收入中既劳动者的必要价值,也包含剩余产品价值•这为财政分配对象的确立提供了基础.财政分配的形式与一定的经济形态相联系.财政分配采取什么形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有关.财政分配的口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国家拥有两大基木职能,即社会管理职能和经济管理职能,就要求通过国家依靠政治权利,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因此,财政分配就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需要.财政分配的过程主要依靠政府预算收支来实现.政府预算是国家经过政治和法律程序确定的财政分配规则和标准,是财政进行集中性分配重要标志.4,我国发展公共财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答:(1)发展公共财政的必要性:第一,发展公共财政有利于解决财政职能的混乱现象.我国财政模式必须走出原來的生产建设型模式,积极转向公共财政模式,并按照弥补市场失灵的原则,重新界定财政活动的范围,避免政府及其财政对正常的和正当的市场活动进行干预•这有利于把我国财政建设成功能完整,高效率运行的财政.第二,发展公共财政冇利于促进各个经济主体的公平竞争•财政按照公共性方向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财政政策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的待遇和服务.生产经营如何决策,屈于企业t己的事情,财政所要做的就是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无论哪一种类型的企业,只要是合法经营,都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也都是需要鼓励和保护的. 第三,发展公共财政冇利于加快我国财政的民主化和法治化建设•毋庸讳言,在整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财政完全处于人治的环境z卜••改革开放以來,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民主化和法治化进展,财政的人治局而冇所改观,但情况仍然不容乐观•税收减免的随意化,资金分配的暗箱操作,纳税人对口身权利的漠视,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阻力,都有待我们通过建立公共财政模式逐步加以解决.⑵发展公共财政的口J能性: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这使得财政制度的转变直接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Z上的公共财政的框架Z屮•在这一背景下,吸收,借鉴西方财政理论,发展我国公共财政己成为可能. 四,论述:分加阐述国家分配论和公共财政论的基本观点,并比较二者的异同.答:(1)国家分配论的基本观点国家分配论是关于国家财政的本质观•它是我国财政学界在20世纪50年代末60 年代初,创立并逐步完善的一种财政学说,长期以来,对我国财政理论体系的建立作除了重要贡献•其基木观点包括:财政的产生问题•财政是在出现了国家之后才产生的,国家的存在和实现其自身职能需要耗费一定的物质资料,但国家口身又不生产.所以,国家就依靠口身的权力,强制的,无偿的占冇一部分社会产品,来满足自身职能的需要•从而在整个社会产品的分配中,独立出一种由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利直接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这就是财政.财政与国家的关系.财政与国家相依为命,共存共荣.财政的基本要素.国家是分配主体,社会的剩余产品是分配对象,满足其自身职能是分配目的,至于分配形式,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实物和力役,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是货币形式.财政的本质•分配即为其本质.(2)公共财政论的基本观点公共财政是植根于西方市场经济土壤屮的财政学.财政的起因•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场经济能够依靠口身的力量进行调节,达到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状态•但是,在一些领域或场合,市场机制木身并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而在另外一些领域或场合,市场机制即使能够充分发挥,也无法达到符合整个社会要求的资源配置结果•这些问题是市场经济口身所无法克服的a有缺陷,一般统成为市场失灵.为解决市场失灵,政府必要直接干预,财政作为干预重要手段必要介入其中.财政的对象•财政活动的对象是为市场经济屮的家庭和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即广义上的公共产品.财政的目的•公共需要指的是社会公众对于公共服务的需要•对于具备共同消费性质的公共服务来说,它是难以通过市场机制得到冇效供给的,但以为社会公众所必需,这就需要由非市场的力量,通过非私人经济的活动来提供•由此,满足公共需要的职责是财政活动的口的.财政决策•公共产品的冇效供应是建立在个人效用和偏好的基础之上的,经过选民公决或议会投票程序,将他们各口对于公共产品的欲望和偏好反映出來,从而为政府捉供公共产品的预算决策分析捉供依据•由于个人z间对于公共产品的偏好总或多或少存在着矛盾和偏差,公共选择在公共决策中优为重要.⑶国家分配论和公共财政的比较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既冇区别,也冇共性•首先,国家分配论解答财政在本质上是什么的问题,它适用于所有财政的类型•而公共财政论是从财政运行模式或类型的角度解剖财政,具体说是对特定时期或特定经济体制下财政模式的解答•因此, 两者之间属于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公共财政只是国家财政在特定历史阶段,即市场经济阶段存在的类型,它不否定国家财政•其次,公共财政论看起来只是给出了财政运行的基本特征和形式,没冇像国家分配论那样明确国家对财政的决定性作用,指出国家是财政分配的主体•但实际并非如此•因为公共财政论强调的重点在于国家与公共利益具有一致性,不能离开国家谈公共财政分配,也不能离开公共需要谈国家作用.公共财政不仅不否定国家的主体地位,而且更加重视国家权力的完整性, 不允许肢解财政分配,分散国家应该统一掌握的必要财力•无疑,这将有助于而非不利于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第二章财政职能一,单选题1,财政职能以政府与(B)的关系为基本立足点.A居民B市场C社会D税收2,判断资源配置优劣的标准是(C)A福利最大化B利润最大化C帕累托最优DGDP最大化3,可就业人口的就业率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比例是指(D)A低失业B高就业C消灭失业D充分就业4,提高财政配置工具的使用效率主要方法是(C)A降低政府开支B提高经济建设资金C降低税收成本D加快资金循环二,多选题1,市场失灵可以分为(ABC)A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失灵B市场在收入分配方面的失灵C市场在监督方面的失灵D市场在宏观方面的失灵2,国民收入分配包括两个基木的层次(BC)A工资分配B初始分配C再分配D福利分配3,经济增长用(ABCD)衡量A GNPB GDPC 人均GNP水平D 人均GDP水平4,经济活动的两个准则是(CD)A赢利准则B守法准则C公平准则D效率准则5,在正确认识和处理收入差距与效率关系时,应注意(AB)A收入差距的扩大应建立在要素分配的基础上B收入差距要适度C共同富裕D允许非法暴富6,经济稳定包括(ABD)A充分就业B物价稳定C经济持续增长D国际收支平衡7,国际收支逆差导致(AC)A该国外汇储备减少B该国外汇储备增加C木国货币对外币汇率下降D木国货币对外币汇率上升三,简答:1,亦什么实现或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需要市场和政府的二元机制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自然主要靠市场.因为从总体上说,市场配置是冇效率的,也可以说迄今还没有比市场更有效率的配置机制.然而,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也存在着失灵,垄断,信息不充分,外部性与公共物品的存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领域难以独善其事,还必须依靠政府的作用來弥补市场的失灵•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卜•资源配置的机制应该是市场和政府共同发挥作用的二元机制.其屮,市场在其屮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则在市场失灵领域发挥补充作用,二者共存互补,共同承担起优化资源配置的责任.2,简述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区别.答:收入分配的公平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项内容.所谓经济公平是指在收入分配中根据在收入创造过程中要素的贡献来决定收入分配的一种准则.没冇贡献要素,没冇资格参与分配,捉供的要素多,收入多,捉供的要素少,收入少.按这样一种规则进行分配是符合经济公平准则的•所谓社会公平是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至于什么是社会认口J的收入差距,取决于社会普遍接受的价值标准或道德伦理观念•显然,收入差距过大,两极分化与收入差距过小乃至平均主义都不是社会公平准则所不能接受的.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是两种不同的公平准则,区别在于二者的着眼点和目的存在明显区别•经济公平着眼于分配的规则或分配过程的公平合理.社会公平着眼于分配的结果,强调收入分配的结果要能为社会所接受;经济公平的目的是分配的效率, 因为只有以按要素贡献为依据进行分配,才能调动人们要素投入的积极性,才有助于捉高效率•而社会公平的目的是要缓解社会不同阶层因收入差距带来的孑盾,追求社会的稳定发展.3,正确理解充分就业.答:止确理解充分就业的概念,应注意以卜•几点:第一,经济学中的就业,是指一切用t己的劳动来维持自己生活的活动.也就是说,个体经营活动,在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工作以及从事农林牧副渔活动等,均属就业.在我国多数人的传统观念中,只有列入国家招工计划的就业才算就业,这种观念已经过吋,是不正确的;第二,在总人口中总有一部分人是没有工作能力的,在法定就业年龄之下与法定就业年龄之上的人11显然屈于没有工作能力者的范畴.因伤残,疾病和其他原因而不能止常工作的人口也应视为无工作能力•这部分人口不是可就业人口,没冇工作不能算作失业;第三,充分就业不是指可就业人口百分之百的就业.因为在有工作能力的人口屮存在一部分因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等原因而不愿意工作,或者有工作能力且愿意工作但不主动寻找工作的人口•同时,社会经济结构是在不断调整变化的,与此相应,就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在调整就业结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部分人口暂时脱离工作岗位,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之后,这部分人口会重新就业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就业结构也不断变化,因而在任一时点上,社会总有一部分人处在失业状态•上述的自愿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在任何国家或社会都是不可避免的, 更不能说明宏观经济运行存在问题•所以,从经济稳定的角度,充分就业不等于百分Z百的就业,而是指可就业人口实现了比较高的就业比率,例如在95%左右.4,区别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答: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不同的概念.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的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加,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其人均水平来衡量•发展比壇长的含义要广•它不仅意味着产出的增长还包括随着产出增长而带來的产出与收入结构的变化,以及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的变化•在一般国家的表现就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比重下降,而制造业,公用事业,金融贸易,建筑业等二三产业的比重上升,随之就业结构发生变化,教育程度和社会文化水平逐步提高. 简言之,发展是一个通过生产的不断增长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要的概念,包括消除贫困,失业,文盲,疾病和收入分配不公等现象•一国要最大程度地提高本国国民的社会经济福利,不仅要注重经济增长,更要追求经济发展.5,阐述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总体上是一种既统一乂矛圧的关系. 其统一性体现在:一方面,经济公平木身就内含着效率原则,因为按要素贡献分配可以促进人们劳动和投资的积极性,可以促进财富的壇长;另一方面,效率也内含着社会公平原则,因为如果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率的利用和配置,社会财富的增长可以为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捉供较大的余地和奠定物质基础.但是,在两者实现过程中,乂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矛盾•因为收入分配上差距的拉大,有助于效率的提高,但差距过大,则可能超过低收入阶层的容忍能力,无疑会伤害社会公平的原则.因此,政府在经济方面的责任,就是通过完善经济体制并运用包括财政在内的政策手段达到公平与效率的基木协调.四,论述:1,论述财政三职能及其各自的实现方式.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资源配置职能及其实现方式资源配置是指为满足人们的需耍,将冇限的资源在各种可能的用途间进行分配和组合,并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地区结构.资源配置职能的实现方式:(1)合理确定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即确定财政资源占社会整体资源的比重,实现社会资源在民间部门和政府公共部门间的合理配置.(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出结构也就是财政资源内部的配置比例•如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比例以及购买性支出内部的配置比例等.(3)合理运用财政投资,税收,补贴等多种手段调节和引导民间资源的合理配置•未被财政集屮的民间资源的配置原则上属于市场机制作用的范围•当市场本身的配置冇效率时,各种财政政策工具应保持中性,不干扰市场机制的运行•当市场木身的配置效率不高时,可考虑采用非屮性的财政政策手段进行调节,促进民间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⑷ 提高财政配置工具的使用效率•财政配置的基本工具是税收和财政支出•提高财政配置工具的使用效率,就税收而言,主要是降低税收成木•一是要降低税收的超额负担,使税收对市场配置资源效率的负面影响最小化;二是要降低税收的征收成本和纳税成本.就财政支出而言,就是要努力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收入分配职能及其实现方式收入分配是指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国民收入,按一定的方式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之间的分割•国民收入分配形成流量的收入分配格局和存量的财产分配格局.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方式:(1)合理界定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与范围. 原则上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凡屈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英职•⑵改进和完善行政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制度•行政和事业单位的职工未对牛产过程直接提供要素,因而未参与国民收入的初始分配•其收入要由财政再分配来解决•一方面,要解决职工工资水平问题,即工资水平要适度•另一方面,要解决工资制度的规范问题.凡应纳入工资范围的收入都应计入工资总额,取消各种明补和暗补,捉高工资的透明度.(3)加强税收调节.税收是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 通过个人所得税可以调节个人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使之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差距范围内;通过开征消费税,选择对奢侈品和贵重消费品课税,可以调节高收入者的实际可支配收入•通过遗产税和赠与税可以调节个人财产分布等・(4)改进和完善财政转移性支出制度.转移性支出制度在公平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主要是针对低收入阶层,老龄人口,失业人口等社会弱势群体•保证这些人口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是财政再分配的责任•在这方面,政府需要依托财政建立和完善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险制度等.经济稳定与发展及其实现方式经济稳定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一种理想状态,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多重含义.财政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实现方式:(1)完善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发挥财政制度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自动稳定器”作用・”自动稳定器”是指那些能随经济形势的变化自动发生作用(即不需政府主动采取行动),而缩小社会总供需差距,缓解经济波动的财政制度的总称•口动稳定器是政府实现经济稳定的第一道防线.(2) 根据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变化情况,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需的平衡•上述口动稳定器的作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对制度设计和实施效果等因素的影响•同吋,税收和转移支出需求的影响是间接的,乘数效应较小•因此自动稳定器熨平经济波动的作用是冇限的,特别是社会总供需严重失衡和经济剧烈波动时,单靠制度的口动作用更是难以扭转局面.因此,要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还要审时度势,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3)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的I■办调与配合.财政与货币政策在实现经济总量平衡方面互有短比应该相互配合,避免相互制肘和矛盾的情况发生•另外,在国际收支方面,财政政策述应注意与汇率政策的相互协调.(4)利用投资,补贴和税收等政策手段,促进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I•办调和高级化•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而临基础”瓶颈”的制约,政府一方而可通过财政扩大对基础产业的投资,另一方面还可利用税收,补贴等财政杠杆诱导非政府部门对基础产业的资金投入•同吋,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财政应提供多方面的政策支持・(5)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稳定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方面保证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的适度规模,大力提高文教, 科研,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项支岀的增长幅度;同时,完善社会保障度,为经济增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基础环境,使经济增长和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避免出现某些发展屮国家曾经出现的”有增长而无发展”或”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现象.2,论述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协调途径.答:公平是与收入分配相联系的概念.公平实际上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种含义.经济公平讲求的是要素投入与要素收入相对称,是市场分配的原则,也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社会公平则是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阶层所能接受的范围内.效率属于生产力的范畴•效率这一•概念在经济学中包括两种含义:资源的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其中,对个别企业而言,能够实现在一定的资源投入条件下产出最大化或在一定产出前捉下的投入最小化,显然是冇效率的.一般把企业个别生产的效率称之为生产效率•而在给定生产效率的基础上,整个社会资源显然还有一个在各种产詁(或曰生产不同产品的企业)间的合理配置问•这个层面的效率,我们称之为资源配置效率,简称”配置效率”.如。
财政学(陈共)第十二章公债
• 轮次偿还法
指政府按公债券号码的一定顺序分次偿还的方法。
• 抽签偿还法
指政府通过定期抽签、确定应清偿的公债的方法。
• 一次偿还法
指国家定期发行公债,在公债到期后,一次还本付息。
29
公债偿还资金的来源
• 预算直接拨款
是政府从预算中安排一笔资金来偿还当年到期公债的本息。
• 预算盈余偿还
17
其它分类方法
• • • • 按发行主体可分为中央公债和地方公债; 按公债计量单位可分为实物公债和货币公债; 按公债用途可分为生产性公债和非生产性公债; 按有无利息和利息支付方式划分,可分为有息公 债、有奖公债等。
18
二、公债的发行
公债发行条件
• • • • 公债发行额 公债期限 公债的发行价格 公债券的利率
30
第三节 公债市场
一、公债的发行市场 二、公债的交易市场 三、公债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的关系
31
一、公债的发行市场
公债的发行市场,是指以发行债券的方式筹 集资金的场所,又称为公债的一级市场。 公债的发行市场没有集中的具体场所,是无 形的观念上的市场。 公债的发行市场由公债发行者政府、投资人 和中介人构成。
指以政府预算盈余资金作为偿清资金来源的做法。 前提是政府预算有盈余,不具实践价值。
• 发行新债、偿还旧债法
即从每年新发行的公债收入中,提取一部分来偿还旧债的本息。 容易使政府陷入恶性的债务循环之中。
• 建立偿债基金
是政府每年从预算收入中拨出一定数额的专款,作为清偿债务的 专用基金。为偿还债务提供了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
9
四、公债的性质
就公债的特性看,它是一种虚拟的借贷资本 就公债的本质看,它体现一定的分配关系, 是一种“延期的税收”
陈共 public finance 12-PPT课件
2.公债与企业债券
发行公债是政府用于经济建设、弥补财政赤字和宏观调
控的需要;企业债券的发行则是企业生存或投资的需要。 信用基础的不同:公债凭借的是政府信用;而企业债券则
相对薄弱。
3.公债与税收
存在的依据不同:税收凭借的是行政权力,具 有强制性和无偿性;公债凭借的是政府国家信用, 必须承担还本付息的义务。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泰国 印度 巴基斯坦
国债负担率(%)
40.7 34.0 17.6 28.1
8.5 1.2 46.0 5.4 48.2 44.2
我国国债依存度分析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00 2019
方法 53.8 56.1 55.7 60.4 61.3 58.9 45.8 1
(二)国债的结构
合理的公债结构对减轻债务负担和避免还债 高峰有重要意义
国债结构
(1)国债的期限结构:短期化和多样化并存.
(2)国债持有者结构:即投资人结构. 机构投资者(各种证券中介机构、养老保险基金、 基金管理者和银行)、个人及外国投资者。
(3)国债利率(收益率)水平结构:主要受市场 利率或银行利率、政府信誉以及社会资金供求的 影响。
不是由他的当前收入或现期收入决定, 而是由他的持久收入决定。 所谓持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预期的、 有获取保障的、稳定的长期性收入。
前提(P:永久;t:暂时) (1)y=yp+yt, c=cp+ct
(2)cp=byp, b为消费倾向 (3)暂时消费与暂时收入无关,暂时收入用于
所组织的财政收入的性质和来源不同:税收收 入来源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公债收入主要来源 于社会闲散资金。
陈共《财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债和国债市场【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国债和国债市场12.1复习笔记一、国债原理1.国债的含义及其产生和发展(1)国债的含义政府举借的债务称为国债或公债。
通常将中央债称为国债,地方债称为公债。
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以国家信誉为担保,通常被称为“金边债券”。
(2)国债的产生与发展2.国债的种类、结构和负担(1)国债的种类①以国家举债的形式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国家借款和发行债券。
②以筹措和发行的地域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内债和外债。
③以债券的流动性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可转让国债和不可转让国债。
④以发行的凭证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凭证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
(2)国债的结构国债的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性质债务的互相搭配,以及债务收入来源和发行期限的有机结合。
①应债主体结构,应债主体结构实际上就是社会资金或收入在社会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格局,即各类企业和各阶层居民各自占有社会资金的比例。
②国债持有者结构或应债资金来源结构,国债持有者是各应债主体即各类企业和各阶层居民实际认购和持有国债的比例,又可称为国债资金来源结构。
③国债期限结构,以偿还期为标准,国债可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长期国债和永久国债。
(3)国债负担和限度国债负担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①认购人负担,国债作为认购者收入使用权的让渡,这种让渡虽是暂时的,但对认购者的经济行为会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国债发行必须考虑认购人的实际负担能力。
②政府负担,即债务人负担。
借债的过程也就是国债负担的形成过程,所以,政府借债要考虑偿还能力,只能量力而行。
③纳税人负担,不论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如何,效益高低,还债的收入来源最终还是税收。
④代际负担,国债不仅形成一种当前的社会负担,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向后推移,形成代际负担。
国债的限度一般是指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额度或指国债适度规模问题。
衡量国债绝对规模的指标有三:①历年累积债务的总规模;②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③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
孙宇 财政学第12章 公债-精选文档97页
1.1 公债的特点
自愿性
公债的发行和认购建立在认购者自愿的基础上。 是否认购、认购多少,完全由认购人自主决定。
有偿性
政府举借公债,到期必须还本付息。
灵活性
公债的发行与否、采用何种方式发行、发行多 少,一般由政府视具体情况而定,既不具有时 间上的连续性,也不具有发行数额上的固定性。
11
公债的限度
指公债规模的最高额度或公债的适度规模问题。
公债规模的评价指标
财政偿债能力指标
衡量政府对国债的还本付息能力。
社会偿债能力指标
衡量全社会对国债负担的承受能力。
12
财政偿债能力指标
债 债务务依依 存度存 当 度 中年 央国 财债 政发 支 1行 出 0% 0额
19
英国新剑桥学派的罗宾逊(Robinson, J.)反对 凯恩斯主张的赤字财政政策。
她认为庞大公债的存在对经济是不利的, 一切税收都会产生反常现象和不满情绪, 发生有害的副作用,假如为支付公债和利 息面大量征税,就很难实现征税的其他目 标。
20
1.5 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争论
李嘉图等价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
居 居民 民偿偿债债 率居 率 当民 年储 国蓄 债存 发款 行 1余 0额% 0额
14
1.4 公债理论的发展
从早期较流行的公债有害的观点,再到后 来承认公债有利有弊的两重理论,直至凯 恩斯主义盛行时代的公债无害论,人们对 于公债范畴的认识不断加深,对公债的评 价也变得更为客观。
15
18世纪英国的休漠(Hume, D.)认为,“如果 不消灭公债,公债必然消灭国家”,他主 张政府任何时候都不应举债。
《财政学第十二章》课件
3 评价标准
财政政策的评价标准包括 经济增长率、就业率、通 胀水平、收入分配等多个 方面。
国际财政政策ຫໍສະໝຸດ 概念国际财政政策是各国之间合作与协调的财政措施, 旨在推动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形式
国际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贸易政策和金融 政策等手段进行实施。
实施方式
国际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国际合作、经济援助、多边 协议等方式进行实施。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
1. A Book on Fiscal Policy by John Smith 2. Fisc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ractice by Jane Doe
相关文章
1. "The Role of Fiscal Policy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James Johnson
《财政学第十二章》PPT 课件
财政学第十二章 PPT课件大纲 一、引言 - 什么是财政学 - 财政政策的重要性 - 本章内容概述
财政政策的概念与内涵
定义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节 财政收入和支出,以达到宏 观经济管理的目的。
目标与功能
财政政策的目标包括促进经 济增长、调节收入分配、推 动社会发展等,并具有调节 作用。
分类
财政政策可分为扩张性政策、 紧缩性政策和中性政策。
财政政策的实施方式
1
财政补贴政策
2
通过给予企业或个人补贴,刺激经济发
展,推动特定产业的发展。
3
税收政策
公共经济学第十二章公债的运用与管理讲课文档
第十七页,共63页。
• 例如:1655年,荷兰议会设立了一笔“偿债基金”,专门偿 还公债和债券,但却不受投资者欢迎,因为“含泪收回本金 的那些人却不知如何处置这笔钱,不知道如何为这笔钱再找 到一个如此安全,容易生息的去处。”
第七页,共63页。
• 伊利莎白女王执政期间, 节俭度日,力图维持财政 平衡,但其晚年因同西班 牙作战欠下一笔巨债。
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与 英国都铎海军的大海战
第八页,共63页。
• 斯图亚特王朝早期的两位君王 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因在财 政上更是捉襟见肘,入不敷出, 与国会争斗不已,结果酿成全 面统治的危机。
第二十三页,共63页。
• 南海泡沫事件(South Sea Bubble)是英国在1720 年春天到秋天之间发生的一次经济泡沫,它与密西 西比泡沫事件及郁金香狂热并称欧洲早期的三大经 济泡沫,经济泡沫一语即源于南海泡沫事件。
第二十四页,共63页。
• 1637年郁金香狂热 • 在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东西。1637年
第二十页,共63页。
• 1693年,英国政府与国会首次确立了采用政府长期借贷的原 则。1694年4月,政府以8%的利率发行120万英镑的公债,并 将认购者组成了一个被称为“英格兰银行董事公司”(即英格 兰银行)的 股份公司。结果大获成功,在11天内公债就全部 被认购一空。它的第一份认股人名单是由国王和王后领衔。
第十一页,共63页。
•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国家除了税收制度之外,还必须建立 一个有效率的借贷制度,两个制度合二为一方能成为完整的近代国 家财政体系。这种借贷制度的成功取决于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 要有相当有效率的借贷机构,一个是要在金融市场维持政府的‘信 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它分类方法
• • • • 按发行主体可分为中央公债和地方公债; 按公债计量单位可分为实物公债和货币公债; 按公债用途可分为生产性公债和非生产性公债; 按有无利息和利息支付方式划分,可分为有息公 债、有奖公债等。
18
二、公债的发行
公债发行条件
• • • • 公债发行额 公债期限 公债的发行价格 公债券的利率
24
公债的发行方式
• 公募法 • 包销法 • 公卖法
• 清政府于发行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公债——息 借商款。 • 旧中国的公债带有明显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点。 • 新中国建立以后,政府发行公债可分为三个时期
20世纪50年代的公债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期的公债 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的公债
7
三、公债存在的条件
公债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
12
第二节 公债制度
一、公债的种类 二、公债的发行 三、公债的偿还
13
一、公债的种类
按发行期限划分
• 短期公债
指发行期限在一年之内的公债,又称为流动公债。
• 中期公债
指发行期限在1-10年之内的公债。
• 长期公债
指发行期限在10年以上的公债。还包括永久公债或无 期公债。
3
第一节 公债概述
一、公债的基本概念 二、公债的起源和发展 三、公债存在的条件 四、公债的性质 五、公债的作用
4
一、公债的基本概念
公债是政府以债务人身份取得的一种收入。
• 公债是各级政府借债的统称。中央政府的债务称 为中央债,又称国债;地方政府的债务称为地方 债。 • 公债是政府收入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有偿性和 自愿性特点。 • 公债是政府信用或财政信用的主要形式。 • 公债是政府可以运用的一种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
• 公债总是与国家的职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 早期的公债主要是财政困难的产物。 • 随着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和国家职能的不断扩大, 要实现国家干预经济、调节经济的职能,就有必 要借助公债这个重要工具。
8
公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充裕的闲置资金是发行公债的物质条件。 • 金融机构的发展和信用制度的完善是发行公债必 须的技术条件。 • 公债的存在和发展还必须与商品货币经济下的社 会意识观念相适应。
5
二、公债的起源和发展
国外公债的起源与发展
• 公债在奴隶社会就已经开始萌芽了。 • 在封建时代,政府发行的公债具有规模较小、制 度不完整等特征。 • 公债大规模地发展,是在资本主义时期。
从支出需要看 从发行条件看 从利益分配角度看 从经济理论和财政实践看
6
公债在我国的起源与发展
• 指公债利息与本金的比率。 • 决定因素
市场利率水平 政府债信 公债的期限 社会闲置资金数量 认购者的接受程度等
23
公债的其他发行条件
• • • • • • • 公债的票面金额和编号 公债的名称与发行目的 公债的发行对象 发行与交款时间 还本付息的方式 公债经销单位 债券流动性的规定等
14
按发行地域划分
• 国内公债
政府在本国的借款和发行的债券为国内公债,简称内 债。
• 国外公债
政府向其他国家的政府、银行或国际金融组织的借款, 及在国外发行的债券等,为国外公债,简称外债。 国外公债的发行和还本付息都要使用外汇。
15
按公债是否可以自由流通划分
• 上市公债
可以在债券市场上出售、并且可以转让的公债,称为 上市公债。
• 从经济的角度看,公债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 是政府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节积累与消费,促进两者比例关系合理化。 调节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调节金融市场、维持经济稳定。 调节社会总需求,促进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包括供求关 系总量和结构上的平衡。
当国家财政一时支出大于收入、遇有临时急需时,发行公债尤其 是短期的国库券,比较简捷,可济急需。 从长远看,公债还是筹集建设资金的较好形式。
• 不上市公债
不可以转让的公债,称为不上市公债。
16
按举债形式划分
• 契约性借款
政府和债权人按照一定的程序和形式共同协商,签订 协议或合同,形成债权债务关系。 具有手续简便、成本费用较低的优点。但借款范围受 到限制,不具有普遍性。
• 发行公债券
即向社会各单位、企业、个人的借债采用发行债券的 形式。 具有普遍性,应用范围较广。是公债的主要形式。
9
四、公债的性质
就公债的特性看,它是一种虚拟的借贷资本 就公债的本质看,它体现一定的分配关系, 是一种“延期的税收”
10
五、公债的作用
理论界的两种认识
• 反对公债存在和发展的观点
古典经济学派
• 主张大力发展公债的观点
现代凯恩斯学派
11
公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从财政角度看,公债是财政收入的补充形式,是弥补财 政赤字、解决财政困难的最可靠、最迅速的手段。
第十二节 公债制度 第三节 公债市场 第四节 公债管理
2
引言
本章首先从公债的定义入手,系统介绍公债 的起源和发展、公债存在的条件、公债的性 质、公债的作用等基本理论; 接着简要描述公债的种类、发行与偿还制度; 然后讨论公债的发行市场、交易市场以及二 者的关系; 最后介绍内债和外债的管理问题。
19
公债发行额
• 指发行多少数量的公债。 • 影响因素
财政资金需求 市场承受能力 政府信誉 债券种类等
20
公债期限
• 从公债发行日起、到还本付息日止的这段时间, 称为公债期限。 • 受制因素
政府使用资金的周转期 市场利率的发展趋势 流通市场的发达程度 投资人的投资意向等
21
公债的发行价格
• 其发行价格受证券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可能等 于也可能大于或小于面值。 • 按照面值发行的,称为平价发行,前提是公债利 率与市场利率相仿,甚至略高于市场利率。 • 低于面值发行的,称为折价发行,到期后发行者 按债券面额偿还本息。 • 高于面值发行的,称为溢价发行。
22
公债券的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