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同一性(大学生心理健康作业)

合集下载

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概述

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概述

第16卷第4期Vol.16 No.4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Zhuhai City Polytechnic college2010年12月Dec.2010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概述王书(重庆教育学院,重庆 400067)[摘要] 自我同一性,也称自我统合,是青年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关键性阶段任务。

当代大学生因自我意识的成熟与周遭环境变迁,自我认同越发困难,易产生一些诸如焦虑、失落、无所适从、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困扰和行为问题。

这恰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在其心理素质的适应、发展与自组织功能上存在的不足。

因此,作为大学生健全心理素质培养的核心内容,从其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可塑性入手,引发教育心理研究者的长期关注与探索。

[关键词]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理论基础;相关研究自我同一性 (ego-identity)的概念源自埃里克森(Erik.H.Erikson)的同一性渐成说。

他提到,个体一生中要经历8个自我发展的关键性和转折性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殊的身心发展需要、任务与面临的社会心理问题,并且呈前后继承和开拓创新的上升态势,即“心理•社会的危机”。

其中,“固定于青年期末的同一性,对之前从婴儿期以来的过去所有单个同一性都起了概括的作用,并将之改造成一个独特而连贯性的整体。

”[1]这说明青年期自我同一性在个体人生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而研究与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帮助青年们顺利地完成发展课题,促进积极人格品质的形成。

一、理论基础(一)自我同一性的概念埃里克森认为“一个人的自我同一性即是自我认知的原则导向,自我情绪情感体验的信念化,自我调节的监控化和自我评价的固着化”。

这即是说,自我同一性不仅是一种自我体验,也包含了自我认识与自我调节的成分;是个体自我一致的心理感受。

这种一致,首先来自时空中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自身作为同一实体的存在感和意识”[2]。

其次它也意味着本文为重庆教育学院2009年院级科研课题项目成果。

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概述

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概述
成 的动 态 组 织 , 以探 索 ( xlr i ) 投 入 ( o m t n) 并 E po t n 和 ao Cm i t me 两 个 主 要 维 度 为 线 索 , 自我 同 一 性 概 念 操 作 化 , 立 了 自 将 建 我 同 一 性 状 态 ( t u ) 理 论 模 型 , 分 出 了 同 一 性 水 平 状 S ts 的 a 划 态 四 种 经 典 类 型 。在 这 里 , 索 是 指 在 达 到个 人 同 一 性 的 不 探

理 论 基 础
( ) 一 自我 同 一性 的概 念
的 集 大 成 者 。 他 认 为 同 一 性 是 一 种 自我 结 构 ( e —su — sl t c f r
埃 里 克 森认 为 “ 个 人 的 c我 同一 性 即 是 A我 认 知 的 一 a
t e , 由个人的驱力 、 u )是 r 信念 和生活 经历等 内在 自我建 构而
品质 的 形 成 。

受; 车文博认为 , 自我 同一性在精神分析 中既指 自我独 立性 、
连 续 性 和 不 变 性 的意 识 , 指 自我 具 有 一 定 集 团 和 成 员 之 间 又
共 同 的 连带 感 、 值 观 、 价 目标 追 求 等 。5( l l 马 西 亚 (a s E Ma i,9 6 被 称 为 自我 同 一 性 研 究 Jme. . r a 16 ) c
第 3 卷 第 3期 1 21 0 0年 9月
长春工业大学学 报( 教研究版 ) 高
J un l f h n c u nv r t o e h oo y Hi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d c t n Su yE io ) o ra o C a g h n U i s y f c n l ( g r u ai td dt n e i T g h E o i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危机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危机

价值观与行为的不一致
价值观多元化
大学生接触到的信息和价值观更加多元,可能导致他们的价值观与 行为不一致。
价值观冲突
大学生可能面临多种价值观的冲突,如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自由 与责任等,这种冲突可能导致他们在行为选择上犹豫不决。
行为与价值观的统一
大学生需要努力实现行为与价值观的统一,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自己的 价值观。
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
未来规划不明确
许多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和生 活规划并不明确,这种不确定 性可能导致他们感到迷茫和不
安。
人生目标缺失
一些大学生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 这使得他们在面对选择时感到困惑 和失落。
对失败的恐惧
大学生担心自己未来的失败和挫折 ,这种恐惧可能导致他们过于谨慎 ,不敢冒险尝试新事物。
的社会氛围,减少对大学生的压力和不良影响。
提供就业指导和支持
0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社会应该提供就业指导和支持,帮助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
作,减轻就业压力。
优化网络环境
03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应该加强对不良网络内容
的监管和打击,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个人自我调整与成长计划
增强自我认知
大学生应该通过自我反思和认知,了解自己 的优点和不足,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
心理学因素
如自尊心、自信心、自我 评价等,可能影响个体对 于自我形象的认知与构建 。
危机的影响
心理压力
自我同一性危机可能导致 个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 理压力,影响其心理健康 。
人际关系
自我同一性危机可能导致 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 不自信、逃避等行为,影 响其人际关系。
学业表现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对自我同一性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从 而促进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两者相互作用的途径:自我同一性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中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实践中的相互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通过引导大学生探索自我同一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 时,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促进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05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和发展 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 究
研究方法与样本选择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访谈、文献综述
数据收集:通过线上和 线下方式进行,确保数
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样本选择:大学生群 体,涵盖不同年级和
专业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 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
析,如SPSS等
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
数据分析方法:描 述性统计、相关性 分析、回归分析等
资源共享:家长和学校可以共享资源,如心理咨询师、心理测评工具等,为大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可以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07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深入研究自我同一性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探讨自我同一性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制
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 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个 体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自
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因此对自我同一性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为促进其心理健
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自我同一性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
自我同一性对大学生学业发 展的影响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综述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综述
互作 用的产物。
展并没 有 随 着 年 龄 和教 育 程 度 的发 展 而 有线 性 提 高 的趋 势。 L 3 J 该研究发现大一和大 四大学生是 自我同一 性水平 下降 较明显的时期 ,这 可能是 因为大一新生对环境的不适应 ,大 四学生对 于即将到来 的毕业焦虑造成的。这也意味着达到 t l 我同一性 的形成地 位并不等 于 自我 同一性发展的完成 ,遇到 新的危机 时 ,有可 能发生倒退 。 这 与王树青等人研究结果有相符之处 ,他们 的测量结果
调查 。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与父母之问如果可 以 自由开放地
进行交流 ,可 以使学生更多地处于获得和早 闭状态 。 【 5 J 反之 ,
可能 会 更 多 地 处 于 扩 散 状 态 。
自埃里克森提 出 自我同一性 的理论之后 ,有不少心理学
凌辉等人 的研究 中,发现中国的父母对儿子 、女儿 的教
念 、研 究 工 具 和 相 关 因 素 的研 究 来 进 行 综 述 。


自我 同一 性 的 概 念
同一 性这 一 概 念 是 由美 国精 神 分 析 学 家 埃 里 克 森 于 1 9 4 6年 引入 心 理学 。在他 所创 立 的人 格 发 展 阶段 理论 中 , 他认 为 ,自我同一性是 由生物 、心理 和社会文 化三种因素交
了四 种 同一性状态 : ( 1 )成就 型同一性 ; ( 2 )延缓 型同一 性 ;( 3 )排他型同一性 ;( 4 )弥散型同一性。 [ ] 对 自我同一 性过 程 的测 量 ,较常 用 的有 B a l i s t r e r l 等人 ( 1 9 9 5 )编 制 的 自我 同一 性 过程 问 卷 ( E I P Q)和 B e r z o n s k y

自我同一性量表

自我同一性量表

同学:你好!为更好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动态,特进行此调查,恳请配合我们的调查工作。

1回答无对错和好坏,务必诚实作答;
2在符合自己情况的句子后的相应数字上划∨
3答案仅作科研之用,严格保密,不写姓名;
性别(男\女);专业性质(文\理);年级(大二大三大四);家庭(城市\农村).
非常不符合是1,比较不符合是2,有点不符合是3,有点符合是4,比较符合是5,非常符合是6
A 我正在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1 2 3 4 5
B 我没有特别热衷的事情 1 2 3 4 5
C 我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自己的希望与追求 1 2 3 4 5
D 我没有/想干什么的确切想法 1 2 3 4 5
E 我至今没有自主地对有关自己的事做出过重大决断 1 2 3 4 5
F 我曾认真深思过!考虑过自己是怎样的人,该做些什么 1 2 3 4 5
G 对于按父母或周围的人所期待的方式做事,我不曾感到有什
1 2 3 4 5
么疑问
H 我以前曾对自己持有的人生观失去过自信"" 1 2 3 4 5
I 我正在努力探求我所能投身的事情"" 1 2 3 4 5 J 我能适应环境,并可以随机应变 1 2 3 4 5 K 可能的选择并认真地考虑这些问题"" 1 2 3 4 5 L 我不认为自己这一生能做什么有意义的事"" 1 2 3 4 5。

大学新生自我同一性及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大学新生自我同一性及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2010 年 广 东 省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课 题 (2010ZY007 );
暨南大学 2009 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 。 通讯作者 : 曾庆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1 年
第 19 卷
第 4期
· · 547
1.2.2
SCL-90 症状自评量表 该量表有 90 道题目 ,
2
2.1
[8]
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 。 结果见表 1 。
2.2
大学新生自我同一性及适应状况分析 对不同性别 、 是否独生子女 、 内招与外招新生的
自我同一性及适应状况进行比较 , 结果见表 2 。
表1 不同类别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 #$ %& ’( )*+, 注 :* 表示在 0.05 水平上显著 ,** 表示在 0.01 水平上显著 , 下同 。
【基 金 项 目 】
1
1.1
对象与方法
被试 广 州 某 大 学 2010 级 新 生 3325 人 , 有 效 被 试
3206 人 。 其中男生 1565 人 , 占总人数 48.8% , 女生 1642 人 , 占 51.2% ; 独生子女 1161 人 , 占总人数 36.2% , 非独生 子女 2045 人 , 占总 人数 63.8% ; 内招 生 ( 中 国 大 陆 内 地 学 生 )2456 人 , 占 总 人 数 76.6% ,
#! # ! ##
"" "" "" "" "" !# "" #""

“自我同一性”资料文集

“自我同一性”资料文集

“自我同一性”资料文集目录一、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冲突中潜存的青少年问题二、高中生羞怯、自我同一性与学校适应的关系三、大学生成人依恋与自我同一性对其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影响及团体干预研究四、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时间管理倾向与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五、大学生人际压力与抑郁、自我同一性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心理资本的调节作用六、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冲突中潜存的青少年问题在青少年时期,个体面临着许多挑战和转折,其中最核心的便是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可能会遇到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在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冲突中潜存的青少年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是青少年时期的核心任务。

它涉及到个体对自我认知、自我价值和个人目标的探索和确认。

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可能会面临一系列挑战,如对未来的迷茫、对自我价值的质疑以及对个人目标的模糊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他们在面对人生选择时犹豫不决,影响他们的发展和成长。

同时,青少年也面临着角色混乱的冲突。

随着他们逐渐从家庭走向社会,他们需要扮演更多的角色,如学生、朋友、恋人、子女等。

这些角色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压力和困扰。

例如,他们可能需要在学业、兴趣和家庭责任之间取得平衡,这需要他们具备较高的自我调节能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和帮助:提供心理辅导:学校和家庭可以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

心理辅导可以帮助他们应对自我同一性发展中的困惑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培养自我调节能力:青少年需要学会自我调节,以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鼓励他们参加有益的活动、培养良好的习惯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

促进社会支持:青少年需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和鼓励。

家庭成员应该与他们保持积极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大学生心理健康02(自我意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02(自我意识)
❖ 整合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健全的大学生,应该是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相协调一致的人;
❖ 自我肯定:自我意识健全的大学生,应该是能积极自我肯定 、积极进取、有积极内省意识的人;
认识你自己
二、塑造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途径与方法 ❖ (一)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
1.用“比较法”认识自己
合理运用比较策略:综合比较、适当的向 下比较。
❖ 案例研究:你在想什么?
认识你自己
0
研究计划 食物
电视与广播 一般想法 对话 人物 自己 休闲活动
杂事与家庭 时间
没想什么 工作
2
4
6
2.6 4.5 5.1 5.3 5.4
8
10
12
14
16
7.9 8
9.6 11 11.1
14.4 15.1
( Csikszentmihalyi & figuski,1982 )
认识你自己
❖3. 用“评价法”认识自己
认识你自己
你在意别人的评价吗?
认识你自己
活动:多角度自我描述
❖ 第一步,认真仔细地想一想,用尽量多的形容词描述自己,要忠实于自 己的内心;(20个我是谁)
❖ 第二步,他观自我的描述,描述父母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老师眼 中的我、恋人眼中的我、兄弟姐妹眼中的我;
认识你自己
一个学生的咨询信件摘录
老师,您好! 我现在很苦恼,刚刚进入大学,我特别希望自 己能够拥有新朋友,但是我身边的同学大部分来自 市区,他们见多识广,而我来自一个小山村,他们 聊的话题我很多都插不上嘴,而且我也发现自己很 孤陋寡闻,为了不让别人看到我真实的水平,我以 沉默来回避,越是这样,我也越来越难融入他们中 间去,现在我感觉自己特别孤单。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人格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人格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人格的相关研究作者:韦蔚,崔滢,庞玉静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4年第9期韦蔚,崔滢,庞玉静(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江苏南京210000)摘要:目的:探讨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人格之间的关系。

方法:对459名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本科生进行了加藤厚自我同一性地位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的调查。

结果:1.大学生在自我同一性地位各维度表现出现在的自我投入愿望最高,其次是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最后是过去的危机。

2.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尺度的现在的自我投入愿望和将来的自我投入愿望两个维度与SCL-90的8个维度,EPQ的P、N、L维度均显著负相关,与EPQ的E维度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等因素存在显著相关。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心理健康;人格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9—0008—03本文为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党建思政与高教管理研究重点课题(项目编号:SZ201309ZD)。

收稿日期:2014—04—10自我同一性的概念是由德裔美国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于1963年首创,并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等领域。

Kovel认为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概念是20世纪系统描述人类发展的最有影响的概念之一。

[1]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在不同的层面来使用以强调不同的问题。

同一性有时指结构,有时指过程,有时指主观经验,有时指功能,有时指个体独特的意识感,有时指经验连续的潜意识追求。

[2]大学生是处于青年末期的一个特殊群体,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确立期。

大学时代正是埃里克森所说的自我同一性确立的重要时期。

[3]健康的心理状况对大学生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发展都至关重要。

相关研究表明,自我同一性作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格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自我同一性(大学生心理健康作业)

自我同一性(大学生心理健康作业)

自我同一性(大学生心理健康作业)关于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通过阅读一些描述自我同一性的论文,我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它的相关内涵,结合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想表达一下对它的理解。

一、何为“自我”?痴迷于各种悬疑惊悚电影的我,无意中从一部大卫?林奇导演的心理题材的电影《穆赫兰道》中得知了弗洛伊德先生及他著名的性心理学说。

他相当于是我的第一位心理思想启蒙老师,因为在之前我一直都是自己摸索。

他把人格结构划分成“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本我”即本着原始欲望、不计后果来行事的我的潜意识,“超我”即严格遵守道德规范加以行事的我的意识,并称“自我”是本能冲动和超我需求之间的传递者,是本我和超我压迫的产物。

换句话说,“自我”是“本我”欲望和“超我”压制衡量在一种稳定状态下所呈现出的结果(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产物)。

这是我之前的认识,而直到最近,另一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思想给了我新的启发。

与弗氏观点不同的是,他认为“自我”在人格划分中是一个独立且相当有力的部分。

它把人的发展动机从潜意识层面上升到意识层面,然后结合人的过去经验和现在经验等加以控制(貌似它和“超我”结合为一体了)。

如果说,弗氏观点中的“自我”比较被动,那么这时的“自我”就比较主动了。

对于上述两个观点,我并不想说我赞同哪一方,或反对哪一方,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我只能说,两者下的“自我”都是约束“本能欲望”的有着各种规则的正常人。

二、何为同一性?我认为是理想中的自我和现实中的自我之间达到一种同一,即两者在各方面差不多一致,没有太大差距。

而这个“自我“包括三种:1、作为个体的”自我“,它是在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一时空中,对“自己是谁”、“自己还是原来的自己”、“自己自身是同一实体的存在”等问题的主观感觉或意识。

它重视主观的意识体验,强调内外部的整合及自身内在的不变性和连续性。

2、以社会性存在确立的自我,也就是被社会认可自己、所确立的自我形象,如“我是中国人”、“我是学生”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自我意识)单元习题与答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自我意识)单元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在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中,本我遵循的是()。

A.现实原则B.快乐原则C.道德原则D.健康原则正确答案:B2、关于自我意识的结构,从内容上划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

A.自我监控B.社会自我C.心理自我D.生理自我正确答案:A3、查尔斯·库利提出了()概念。

A.现实的我B.镜中的我C.理想自我D.健康自我正确答案:B4、谁认为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和防止社会角色的混乱是青年期的发展任务?()A.弗洛伊德B.马西亚C.埃里克森D.威廉·詹姆斯正确答案:C5、埃里克森认为“自我统合-角色混乱”的心理危机存在于()阶段。

A.青年期B.成年期C.中年期D.老年期正确答案:A6、大学生自我意识常见偏差中,具有自我中心、狂妄自大、自我膨胀、孤芳自赏特征的人,是()。

A.虚荣B.从众C.自卑D.自负正确答案:D7、正确认识自我的比较法中不包含哪一种?()A.向上比较B.向下比较C.相似比较D.向外比较正确答案:D8、在乔韩窗口理论中,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的部分叫做()。

A.公开的我B.盲目的我C.秘密的我D.未知的我正确答案:B9、心理学家阿特金森说,人的行为动机有两大类:一是力求成功,一是避免失败。

显然,这很符合我们的常识。

然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还会“害怕成功”,这种情结叫做()。

A.约拿情结B.俄狄浦斯情结C.水仙花情结D.自我设限正确答案:A10、心理学家到一个学校对一个班的小学生做了智力测验,然后心理学家从全班学生中随机抽了三名学生,告诉老师说这三名学生是高智商人才。

半年之后,实验结果是:这三个学生的成绩长进很大,远远超过其他同学的进步。

这叫做()。

A.马太效应B.从众效应C.期望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D.蝴蝶效应正确答案:C二、多选题1、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身心状态的察觉和认识,包括认识自己的()。

A.意识状况B.生理状况C.心理特征D.自己与他人和周围世界的关系。

2023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试题库及答案(新版)

2023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试题库及答案(新版)

2023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试题库及答案(新版)一、单选题1.自我同一性的建立是()人格发展、心理适应的重要基础。

A、幼儿园B、小学生C、中学生D、大学生参考答案:D2.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埃里克森B、费斯廷格C、马斯洛D、班杜拉参考答案:C3.在五年级的一节体育课中,进行50米快速跑训练。

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了男女各两组进行分组练习,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在练习前提出了要求,即男女两对中没有战胜各自对手的,要做俯卧撑五个。

练习一开始学生还为了比赛中胜负争论,如谁抢跑了,谁跑的时候脚踩线了等等,练习几次后,学生出现不协调的因素。

“老师,太不公平了,我要求换人。

”一名男生指着身旁的同学叫嚷着,一脸的懊丧,他的叫嚷得到全班大多数“失败者”的附和,原来与他比赛跑的是校田径队的集训队员,他虽几经努力都以失败而告终,自信心受到不小打击。

教师问:“你认为与谁比,公平?"“我要和他比”面对教师的提问,学生迅速做出了回答与选择,指着身后一名小胖子并脸上带着一丝“坏笑”,于是“失败者们”纷纷提出换人要求,一时间就乱作一团。

教师对学生们说:“如果是比赛,你能因为对手的强大而要求调换对手或拒绝比赛吗?""不能"。

学生的回答是坚决的。

“什么是虽败犹荣?相信大家都懂,能与强者同场克技是一种荣耀,什么是强者,就是困难面前不低头,永不言败,即使明知是失败的结果,也要冲上去与之争个高低,这才是强者。

”听完老师的话,那些要求换对手的学生不再言语了。

那名学生又一次输了,他一边做俯卧撑一边说:“我就不信赢不了你”……。

(1)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这名男同学将失败归因于()A、自己不努力B、50米跑太难C、对手太强D、身心状态不好E、外界环境干扰参考答案:C4.通常情况下,我们更可能和住的近的人成为朋友,这体现的是人际吸引的()。

A、容貌吸引B、熟识吸引C、相似性吸引D、邻近性吸引参考答案:D5.这个阶段,家长应该采取的措施最正确的是()。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人格特征及亲子依恋的关系探究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人格特征及亲子依恋的关系探究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人格特征及亲子依恋的关系探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以及与父母的亲子依恋关系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将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和亲子依恋关系的理论基础、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和对策等方面进行探究。

一、理论基础自我同一性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松提出,指个体在自我认同和自我评价上对于自己及其所属社会和文化的稳定态度。

该理论认为,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是一个跨越整个人生不断发展的过程,主要经历身份困惑、身份探索、身份承诺等阶段。

亲子依恋是由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提出的,指婴幼儿与主要照顾者(通常是母亲)之间及日后与父母之间表现出的情感联系。

鲍尔比将亲子依恋分为安全依恋、焦虑依恋和回避依恋三种类型,提出该依恋关系对个体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研究现状许多研究发现,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与亲子依恋关系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自我同一性成熟和稳定的大学生,往往表现出较为安全和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反之,自我同一性不成熟和不稳定的大学生,则更容易出现焦虑和回避的亲子依恋模式。

一些研究还发现,父母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支持和鼓励,可以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和评价,从而改善亲子依恋关系。

三、影响因素1. 社会环境:社会文化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和亲子依恋关系有着重要影响。

一些发达国家的研究发现,在个体主义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更倾向于追求个性和独立,亲子依恋关系可能相对薄弱;而在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更注重家庭和亲子关系,亲子依恋关系可能更加紧密。

2. 家庭教养方式:研究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和亲子依恋关系有着显著影响。

温暖支持、尊重个体和严厉规范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成熟和稳定,也有利于形成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

3. 个体心理特征: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心理素质、人际关系等因素也会影响其自我同一性和亲子依恋关系。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研究综述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研究综述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研究综述文竹[1]陈永玲[2]([1]东北电力大学吉林·长春132012;[2]东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24)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13)36-0174-02摘要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是大学生自我和人格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本文对近几年国内的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心理健康、情绪、人格发展等多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整理和阐述,并对未来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展望。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理论研究方法Review on the Research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Self -i 鄄dentity //Wen Zhu [1],Chen Yongling [2]Abstract University students'self-identity is a key factor in the process of university students'personal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interprets relevant research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self-identity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e-motion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and proposes several prospects on future research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self-identity.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self-identity;theory;research methods 1自我同一性理论发展1.1自我同一性概念解析自我同一性(self-identity )是一个与自我、人格和人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心理学概念。

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

十年来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综述张卉(陇东学院教育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摘要:通过文献综述法从自我同一性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确立和发展的因素方面,综述了近十年来我国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的现状,整理相关自我同一性的测量。

以期引起人们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与思考。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理论中国分类号:G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自我同一性”(self-identity)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其“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

他认为个体一生要经历8个自我发展的关键性转折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殊的身心发展需要。

在这一过程中埃里克森更强调青春期的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已引起心理学、教育学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

大学生正处在从青少年向成年人过度的阶段,他们要经历生理、认知以及社会角色各方的重要变化。

这些变化使大学生重新对自我进行审视,整合自己过去的经验,认识自己发展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更好的适应、把握当前的变化。

而研究与教育的目的就在与帮助青年们顺利完成发展课题,促进积极人格的形成。

国内的学者对于大学生自我同一的确立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取得了十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于影响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因素进行了研究。

如网络与大学生同一性的关系。

五大人格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关系。

心理健康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关系。

这些研究使得人们更多的了解了自我同一性,人们开始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投入更多的关注,这为以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但是,对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研究相对比较局限。

本人对于自我同一性的概念、相关理论做出了阐述、揭示了研究现状、探究了原因、分析了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取向展望等。

1 自我同一性的概述自我同一性的内涵同一性(identity)几乎是当代社会科学无所不在的概念,它编及哲学、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政治科学、社会学、人类学和历史学。

自我同一性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启示

自我同一性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启示

自我同一性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启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们在面临毕业后选择职业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同一性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自我同一性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自我评价、价值观念和兴趣特长等方面的了解和认同,是个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自我同一性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启示进行探讨。

一、自我同一性的概念自我同一性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西·马塞林提出的,他认为,自我同一性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自我评价、价值观念和兴趣特长等方面的了解和认同。

自我同一性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在心理学上属于发展心理学的范畴。

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受到家庭、社会、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个体的成长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

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心理健康、人生发展、社会交往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自我同一性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性1. 清晰个人定位自我同一性有助于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清晰自己的个人定位。

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一个人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念等方面,这样才能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没有清晰的认识和定位,那么就很难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和规划。

自我同一性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做出更加符合个人发展需求的职业规划。

2. 提高职业适应性自我同一性有助于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中提高自己的职业适应性。

一个人对自己的了解和认同程度越高,就越容易适应不同的职业环境和工作要求。

因为他们清楚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职业发展中就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迎接挑战,避免职业转换和迷茫。

而没有清晰的自我同一性的人往往容易在职业生涯中迷失方向,无法快速适应职场环境,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

大学生心理学作业习题

大学生心理学作业习题

第一章心理与心理学⏹1、什么是心理学?⏹2、简述心理学的主要派别?⏹3、你希望通过学习心理学解决什么问题?⏹4、你认为学习心理有何意义?第二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1、什么是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2、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3、如何才能保持心理健康?第三章大学生的自我意识⏹1、何谓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特点是什么?⏹2、试分析自己的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3、大学生应怎样认识自我与接纳自我?⏹4、如何发挥人所特有的自我教育的能动性去塑造自我与超越自我?第四章大学生的人格⏹1、什么是气质?如何分类?如何看待自己的气质?⏹2、什么是性格?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如何?⏹3、大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健全人格?第五章大学生的能力⏹1、智力的结构有哪些?⏹2、大学生创造素质的培养需要注意哪些方面?⏹3、大学生如何进行潜能开发?第六章大学生的情绪⏹1、大学生的情绪特点有哪些?⏹2、如何控制消极情绪,合理宣泄?⏹3、如何保持良好的情绪?第七章大学生的意志♦1、什么是意志?♦2、意志品质有什么特征?♦3、如何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第八章大学生的学习心理⏹1、什么是艾宾浩斯曲线?这一发现对我们的学习有何启示?⏹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有什么关系?⏹3、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障碍有哪些?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第九章大学生的适应心理⏹1、什么是应激理论?如何有效应对压力?⏹2、大学生适应中的心理问题有哪些?⏹3、你认为自己有哪些心理困惑或适应不良问题,如何调适?第九章大学生的挫折心理⏹1、是挫折?分析自己遭遇的挫折和感受以及自己是如何对待的?⏹2、你认为大学生活中常见的挫折源有哪些?⏹3、今后将如何有效地承受和应对可能出现的挫折?第十一章大学生的交往心理1、什么是人际交往?人际交往的功能是什么?2、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有哪些?3、人际交往的原则是什么?大学生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第十二章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第十三章大学生的职业心理●1、气质、性格与能力与择业的关系如何?●2、大学生在择业中要有哪些心理准备?●3、在择业中如何调整心理,迎接挑战?。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原因及应对策略大学阶段是个体发展和确立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时期。

建立积极的自我同一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对大学生出现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原因进行了探析,并对促进大学生确立自我同一性提供了建议。

标签: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应对策略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大学阶段正处于人毕生发展中的成年早期。

这个时期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定位的作用,决定着个体终身发展方向。

从受成人保护的青少年,到需要承担各种社会责任和义务的青年人,大学期间个体发生着巨大的社会角色转变。

埃里克森认为,成年早期发展的主要任务是确立自我同一性,指个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空中对自己内在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的主观感觉和体验,以及他人所知觉到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

青年人会在大学时期接触到不同的人,了解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尝试着选择,再检验一下是否符合自己。

当自我意识发生矛盾时,经过自我调节在新的水平上达到一致,如此循环往复,最终确立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意味着个体形成了较为稳固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格健全发展,对于自己有着比较清晰的认识,可以很好地将自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统和起来,有自己的理想,对未来的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

一、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原因1.主观方面1.1 自我意识中的矛盾步入大学前,学生学业繁重,无暇去充分思考关于自我的问题,而大学期间学生有了更多时间进行自我探索。

个体意识的“自我”分为两个方面:其一,主观自我和客观自我。

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客观而真实的自我常常处于一种不一致的状态。

如果大学生无法良好的调节,很可能会产生过度自满或自卑的情绪,使他们无法正确的认识自己。

其二,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有些大学生从未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做过考虑,每天只是消极度日。

还有些大学生自视甚高,目标定的过高,最后却无法实现,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和失败感。

对现實不满却又无法改变,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巨大差异使之产生自我冲突,从而出现自我否定、拒绝接纳自我、过分怀疑自我的倾向。

大学生心理健康平时作业

大学生心理健康平时作业

大学生心理健康平日作业姓名:学号:专业:问题一: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智力正常。

这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因此衡量时,关键在于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效能:即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二是情绪健康。

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

包括的内容有,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

三是意志健全。

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

意志健全者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作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和言而有言行,而不是行动盲目、畏惧困难,顽固执拗。

四是人格完整。

人格指的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即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

一是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

五是自我评价正确。

正确的自我评价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和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做到自知,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摆事实正自己的位置,既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于别人而自傲,也不以某些方面低于别人而自惭,面,能够自我悦纳,喜欢自己,接受自己,自尊、自强、自制、自爱适度,正视现实,积极进取。

六是人际关系和谐。

良好而深厚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

其表现为。

乐于与人交往,既有广泛而深厚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自明,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取人之长工补己之短,宽以待人,乐于助人,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交往动机端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
通过阅读一些描述自我同一性的论文,我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它的相关内涵,结合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想表达一下对它的理解。

一、何为“自我”?
痴迷于各种悬疑惊悚电影的我,无意中从一部大卫•林奇导演的心理题材的电影《穆赫兰道》中得知了弗洛伊德先生及他著名的性心理学说。

他相当于是我的第一位心理思想启蒙老师,因为在之前我一直都是自己摸索。

他把人格结构划分成“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本我”即本着原始欲望、不计后果来行事的我的潜意识,“超我”即严格遵守道德规范加以行事的我的意识,并称“自我”是本能冲动和超我需求之间的传递者,是本我和超我压迫的产物。

换句话说,“自我”是“本我”欲望和“超我”压制衡量在一种稳定状态下所呈现出的结果(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产物)。

这是我之前的认识,而直到最近,另一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思想给了我新的启发。

与弗氏观点不同的是,他认为“自我”在人格划分中是一个独立且相当有力的部分。

它把人的发展动机从潜意识层面上升到意识层面,然后结合人的过去经验和现在经验等加以控制(貌似它和“超我”结合为一体了)。

如果说,弗氏观点中的“自我”比较被动,那么这时的“自我”就比较主动了。

对于上述两个观点,我并不想说我赞同哪一方,或反对哪一方,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我只能说,两者下的“自我”都是约束“本能欲望”的有着各种规则的正常人。

二、何为同一性?
我认为是理想中的自我和现实中的自我之间达到一种同一,即两者在各方面差不多一致,没有太大差距。

而这个“自我“包括三种:
1、作为个体的”自我“,它是在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一时空中,对“自
己是谁”、“自己还是原来的自己”、“自己自身是同一实体的存在”等
问题的主观感觉或意识。

它重视主观的意识体验,强调内外部
的整合及自身内在的不变性和连续性。

2、以社会性存在确立的自我,也就是被社会认可自己、所确立的
自我形象,如“我是中国人”、“我是学生”等。

3、一种“感觉”。

这相当于“感到身体很舒适”、“清楚自己在干什么”的
感觉。

简单的来说,就是到底你是个有着灵魂和思想的人或者仅是一个没有自知或意识的行尸走肉之间的差别,如果你能把两者结合起来,那就达到了同一。

三、自我同一性的确立
埃里克森先生把自我和同一性结合起来,提出了“自我同一性“的概念。

而且他认为只有当这三种自我同一性的意识在自己心中确实产生的时候,才称作自我同一性形成或确立。

而就我的自我同一性的确立与否,我能说我现在已经达到了前两条的要求。

首先,我发现了自己是谁,找到了我的意识,知道我想做什么,我该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

其次,从最近与社会的广泛接触中(各
类兼职和无偿献血),我突然发现:原来我也是社会中的一员,我也会经历求职、工作、跳槽、赚钱,救助的各种看似司空见惯实却陌生的生活。

也许是我离现实真的太远,一直躲在父母及学校的温室里不肯走开。

而面对自己目前的角色——大学生,我深深地体会到它的单薄和无助,它形如一个美丽的皮囊,但却没有实质,没有内涵,或者说,它的内涵太浅,它的实质太少,根本没理想中的那么美丽。

同时这又引发了我对自己真正进入社会中的角色的众多思考,我知道我的方向,所以一定会尽全力朝着它努力。

四、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影响因素
埃里克森的同一性发展理论中包含四种同一性状态:
1、同一性扩散:是指个体既没有体验危机(也就是说,个体还没
有探求有意义的选择),也没有自我投入。

换句话说,他们不仅没有对职业和理想选择作出决定,而且对这些问题很少表现出兴趣。

2、同一性早期完成:是指青少年做出了自我投入,但是没有体验
危机。

当父母以权威的方式把义务传递给青少年时,往往会产生这种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青少年没有足够的机会去独立的探索不同的人生道路、意识形态以及自己的职业。

3、同一性延缓:是指青少年正处于危机之中,但是没有给予他们
责任或义务,或者对他们的责任只是进行了模糊规定。

4、同一性形成:是指青少年已经体验了危机,并且也进行了积极
投入
年少的青少年主要处在同一性扩散、同一性早期完成以及同一性延缓这三个时期,而家庭、同伴、学校以及工作环境等是影响青少年同一性形成的重要背景因素。

对于我来说,家庭因素占了很大的比例。

简单的说:我们家和《百年孤独》描绘的布恩蒂亚家族的人差不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事,但却不会分担,每个人都很孤独,但却不会述说,每个人都渴望被爱,却不懂怎么去爱,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却忘了开始的付出。

但我还是找到了我的同一。

因为我还有信仰,我信佛,仅仅是信他的爱人与舍得思想。

然后对于伙伴、学校和工作环境,我觉得在我的同一性建立起来的过程中,它们并没有起什么大的作用。

因为我还是比较有主见,有思想的一个人,不会轻易受外界的影响。

所以主要是家庭和信仰。

PS:以上是我的一些肤浅理解,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请老师您慷慨指教。

学生:***
学号:2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