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生物复习专题:遗传与进化
生物高考重难点遗传与进化
![生物高考重难点遗传与进化](https://img.taocdn.com/s3/m/6c41ddb5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27.png)
生物高考重难点遗传与进化遗传与进化是生物高考中的重难点内容,它们是生物学的基础,也是理解生命起源和发展的关键。
下面将分析遗传与进化这一主题下的一些重要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I. 遗传基本原理1. 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遗传物质是基因,它以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核中。
DNA的结构包括双螺旋结构和碱基配对规律,在遗传信息的传递中起着重要作用。
2. 基因的表达调控基因的表达调控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使得基因信息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转录因子、启动子和调控区域等分子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
3. 遗传信息的传递遗传信息是通过基因的传递实现的,它遵循着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着染色体的分离、重新组合和基因的随机分配等原理。
II. 遗传变异与进化1. 突变与变异突变是指DNA序列的改变,它是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
突变能够给物种带来新的遗传变异,同时也是进化的基础。
2. 遗传漂变遗传漂变是指由于种群内个体数量的随机变化而引起的基因频率的随机改变。
遗传漂变在小种群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它能够导致遗传多样性的减少甚至灭绝。
3.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它是指适应环境的个体具有更大生存和繁殖能力,从而能够将有利基因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自然选择通过筛选有利突变和淘汰不利突变,推动物种适应环境的变化。
4. 适应和进化适应是指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性变化,它能够使得物种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存活下来。
进化是适应的结果,它是物种逐渐改变和发展的过程。
III. 进化证据1. 生物化石生物化石是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它们记录了过去生物的存在和形态变化,是研究进化的重要证据。
2. 生物地理学生物地理学研究物种的地理分布规律,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动植物群落,可以揭示物种演化的过程和路径。
3. 比较解剖学与胚胎学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研究不同物种的形态结构和胚胎发育过程,揭示了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共同祖先。
完整版)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大全全解
![完整版)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大全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45d6741d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72.png)
完整版)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大全全解完整版)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大全全解引言生物遗传与进化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生物种群的遗传变异和进化过程。
了解生物遗传与进化对我们理解生物起源、多样性以及人类疾病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全面解析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研究。
基础知识1.基因与DNA: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储存在DNA分子中。
2.染色体与基因组:染色体是DNA分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可见形态,而基因组是某个生物所有基因的集合。
3.遗传物质的复制: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能够自我复制,确保遗传信息的传递。
4.遗传的规律性:遗传现象遵循一系列的规律,包括___的遗传规律、分离与自由组合的规律等。
遗传的分子基础1.DNA的结构:DNA由双螺旋结构组成,包括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
2.DNA的复制与转录:DNA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会复制,转录后形成mRNA,再通过翻译形成蛋白质。
3.RNA的结构与功能:RNA也是核酸,具有单链结构,包括mRNA、rRNA和tRNA等不同种类。
4.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通过多肽键连接而成,具有各种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遗传的规律与机制1.___的遗传规律:___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现象中的分离与重新组合规律。
2.遗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遗传物质在有性生殖中可以分离和重新组合,增加了基因的多样性。
3.突变与基因变异:突变是指DNA序列的突发性改变,是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
4.进化的基础:进化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和遗传变异积累的结果,包括自然选择、突变等。
进化的证据与机制1.古生物学证据:化石和化石记录揭示了地球生命演化的过程和时间。
2.比较解剖学证据:不同物种的生物结构比较可以揭示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3.生物地理学证据:不同地区的物种分布和分布模式可以反映生物的进化历程。
4.分子生物学证据:基因序列的比较揭示了不同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距离。
高考生物2024遗传与进化历年题目全集
![高考生物2024遗传与进化历年题目全集](https://img.taocdn.com/s3/m/1e3d874e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03.png)
高考生物2024遗传与进化历年题目全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细胞分裂的特点?A. 遗传物质的复制B. 有丝分裂C. 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D. 有丝分裂前期不同期数目不同2. 以下哪个是遗传的基本单位?A. 染色体B. 基因C. 细胞D. 有丝分裂3. 遗传的基本规律是什么?A. 孟德尔遗传法则B. 子代整体基因组变化C. 随机性D. 变异性4. DNA分子的结构中含有哪几种碱基?A. A、T、C、GB. A、T、C、PC. A、T、G、PD. A、Z、C、G5. 经常参与细胞分裂的是细胞的哪种器官?A. 核膜B. 核C. 线粒体D. 核仁6. 现代细胞分裂学最早确定的是细胞分裂的某个过程是怎样进行的?A. 有丝分裂B. 减数分裂C. 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D. 有丝分裂前期不同期数目不同7. 遗传信息的用途不包括什么?A. 遗传学研究B. 判定亲子关系C. 确定物种进化的程度D. 增强人类智力8. 哪个法则是在染色体动态过程中排斥、受精并育苗后都能得到保持的?A. 孟德尔第一法则B. 孟德尔第二法则C. 孟德尔第三法则D. 孟德尔第四法则9. 染色体是由DNA和什么组成的?A. 细胞质B. 蛋白质C. 核酸D. 水分10. 细胞分裂的功能是什么?A. 维持生物体的稳定性B. 增加DNA链长度C. 更新遗传信息D. 生成新的基因二、填空题1. 母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都是(1)细胞,(2)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与(3)细胞相同,染色体的形态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了(4)和(5)等变化。
2. 首次发现核与质官(细胞内的独立细胞器官)之间的染色体运动的是(6) 。
3. 遗传物质是指生物的染色体上存在的(7) ,它是规定生物遗传基础的一个分子。
4. 适当选用下表中的字母填空:% | A | T | G | C------------- |A | | | |T | | | |G | | | |C | | | |A上连接的是(8) ,T上连接的是(9) ,G上连接的是(10) ,C上连接的是(11) 。
生物高考重要知识梳理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
![生物高考重要知识梳理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be1dd939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4.png)
生物高考重要知识梳理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考生物考试中的关键知识点。
本文将系统梳理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知识。
1. 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是指生物个体通过遗传物质的传递,将自己的性状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分子,包含了生物个体遗传信息的全部。
遗传物质通过生物的繁殖过程进行遗传,这是一种垂直遗传方式。
同时,生物个体还可以通过基因突变等方式获得新的遗传变异,进行横向遗传。
2.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因是遗传物质中的功能单位,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基因由DNA分子组成,包括了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和调控基因等不同类型。
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将遗传信息转化为蛋白质,并进一步决定了生物个体的性状。
3. 遗传的规律遗传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规律,其中最重要的是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基因的隐性和显性性状、分离定律以及自由组合定律等。
这些规律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对遗传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 基因突变和遗传多样性基因突变是基因组发生变化的过程,是遗传多样性产生的重要原因。
基因突变可以分为点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等不同类型。
这些突变导致了基因组的多样性增加,进而推动了进化的过程。
5. 进化的基本概念进化是生物种群随时间逐渐改变的过程,是生物多样性产生和物种形成的原因。
进化的基本力量包括遗传变异、选择和隔离等。
生物个体通过遗传变异产生新的性状,而选择则决定了适应环境的个体能够生存和繁殖的机会。
隔离是指生物种群之间的隔离,使得它们逐渐分化为不同的物种。
6. 进化的证据有许多的证据支持着进化论,其中最具有说服力的是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生物地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
化石记录展示了生物种群的演化历史,比较解剖学研究了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生物地理学揭示了物种分布的规律,而分子生物学则通过比较基因组和蛋白质序列,揭示了生物间的亲缘关系。
遗传与进化高考生物必备知识
![遗传与进化高考生物必备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643ec5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09.png)
遗传与进化高考生物必备知识进化论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而遗传学是进化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高考生物考试中,遗传与进化相关的知识点也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遗传与进化的一些重要知识,帮助高考生复习备考。
一、基因与遗传1. 基因的定义与构成:基因是指控制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功能DNA片段。
它由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组成。
编码区包含了编码蛋白质所需的DNA序列,而非编码区则发挥其他重要功能。
2. 遗传物质的特性:遗传物质具有稳定性、变异性和可复制性的特点。
稳定性保证了新生物体能够传承遗传信息;变异性使得群体内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可复制性使得遗传信息能够代代传递。
3. 遗传物质的复制:DNA的复制是生物遗传物质传递的基础。
复制过程中,DNA双链解旋后每条链作为模板合成新的互补链,最终得到两条与原DNA完全相同的分子。
4. 遗传物质的突变:突变是遗传物质变异和进化的重要源泉。
突变可以导致基因型和表型的变化,进而产生新的遗传特征。
突变可以分为点突变(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同义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倒位、倍复制和易位)等。
5. 遗传物质的表达:遗传物质的表达包括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转录是指DNA模板上的基因信息被转录成RNA分子,翻译则是RNA被转化为蛋白质。
遗传物质的表达是基因型与表型之间联系的桥梁,不同基因型可以产生不同表型。
二、遗传规律与遗传定律1. 孟德尔定律:孟德尔定律是遗传学的基础,包括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互作用定律。
分离定律说明了在杂交过程中一个性状的两个基因在单个个体中是独立分离的;自由组合定律说明了不同性状之间的基因是相互独立的;互作用定律说明了基因不仅与其他基因相互作用,还可能受环境的影响。
2. 确定染色体性别:人类的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
男性的染色体组成为XY,而女性的为XX。
受精卵中的精子带有X或Y染色体,卵子只能带有X染色体,当精子的Y染色体与卵子的X染色体结合时,形成的组合为XY,即男性;当精子的X染色体与卵子的X染色体结合时,形成的组合为XX,即女性。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https://img.taocdn.com/s3/m/8cbe004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b.png)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生物遗传与进化是高中生物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通过对遗传与进化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的起源、演化以及种群遗传的规律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开始,逐步展开具体的内容。
1. 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遗传是指物种的后代获得原始物种遗传信息的过程,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遗传的基本单位是基因,而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分子遗传物质。
进化是指物种在环境变化下逐渐发生的遗传、变异和适应等过程。
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体或种群。
2. 遗传的规律遗传的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和基因突变等。
(1)孟德尔遗传规律:通过对豌豆的研究,孟德尔提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即显性和隐性基因的分离与再组合。
(2)染色体遗传: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遗传物质位于染色体上。
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变化会引起遗传效应的变化。
(3)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遗传信息在基因水平上的突变,包括点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等。
3. 进化的机制进化的机制主要包括自然选择、突变、基因漂变和基因流动等。
(1)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从而使适应性状在种群中频率逐渐增加。
(2)突变:突变是新的遗传变异的产生,是进化中的重要机制之一。
突变可以是有利的、不利的或中性的。
(3)基因漂变:基因漂变是种群规模变小或隔离导致的随机遗传漂变,对遗传多样性的维持和增加有重要影响。
(4)基因流动:基因流动是指不同种群之间基因交换的现象,可以增加种群的遗传变异程度。
4. 遗传与进化的应用遗传与进化的研究在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通过了解物种的遗传背景和进化历史,可以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各种生物资源。
(2)疾病防治:通过遗传与进化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疾病的遗传机制,从而提高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水平。
(3)物种保护与恢复:通过遗传与进化的研究,可以了解物种的适应性和种群的遗传状况,为物种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核心知识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核心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f1db700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c0.png)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核心知识生物遗传与进化是高中生物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研究的是生物物种的遗传特征和演化过程。
下面将介绍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的核心知识。
一、遗传基础知识1. 遗传物质:DNA和基因是生物遗传的基础,DNA是所有生命体遗传物质的载体,而基因是DNA上的遗传信息单元,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
2. 遗传规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定律。
包括隐性和显性遗传、分离和自由组合、完全显性等规律。
二、基因和染色体1. 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型是指个体拥有的基因组合,而表现型是基因型在相应环境下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
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2. 染色体和遗传:染色体是细胞核中DNA的一种有序排列形式,不同的物种拥有不同数量和形态的染色体。
染色体通过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的复制和分离,实现了基因的遗传。
三、遗传变异和突变1. 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指个体间存在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差异。
它是自然选择和进化的基础,使个体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
2. 突变:突变是DNA序列发生突然而持久的改变,是遗传变异的一种重要形式。
突变可以是有害的、中性的或有利的,对演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遗传与进化1. 进化的证据: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学、比较解剖学、分子生物学等多种证据都表明了生物已经经历了演化过程。
2. 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指出适应环境的个体将更有机会生存和繁殖,从而将有利基因逐渐传递给后代,推动了物种的演化。
3. 进化速率和模式: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有的物种进化缓慢,有的物种进化快速。
进化可以呈现出渐进性、平衡性、分支性和突变性等不同模式。
五、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1. 遗传工程:遗传工程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改变生物的基因组成,以获得特殊的功能或性状。
常见的遗传工程技术包括基因克隆、转基因等。
2.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利用生物体、细胞和分子等生物材料,开展实验室研究或工业生产的技术手段。
例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7f6ac3f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ab.png)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一、遗传的基本原理1. 遗传物质:DNA是生物遗传的基础,它由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组成的双螺旋结构,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编码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2. 遗传的基本单位:基因是DNA上特定的DNA片段,携带着控制特定遗传特征的信息。
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表达为蛋白质,进而决定生物体的性状。
3. 遗传的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配对定律。
它们揭示了基因在遗传中的传递和表现规律,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遗传的表现形式1. 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型是个体基因的组合,它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表现型是基因型在外部环境作用下的表现,是个体可观察到的性状。
2. 隐性和显性:隐性基因是指在杂合子中不表现出来的基因,只有在纯合子中才能表现出来;显性基因是指在杂合子和纯合子中都能表现出来的基因。
3. 顺式和杂合性:顺式是指同一基因对的两个等位基因相同,杂合是指同一基因对的两个等位基因不同。
杂合性体现在个体表现型的变异程度上,可以为进化提供变异的基础。
三、遗传的模式1. 基因的多态性:同一位点上存在不同等位基因的现象称为基因的多态性,是种群遗传变异的基础。
2. 基因的突变:基因突变是指遗传物质发生永久性的变异,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突变是进化的基础,通过不断积累和选择,种群可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3. 染色体的遗传: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它通过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保证基因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传递。
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都会影响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4. 遗传的性别差异: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人类的性别决定机制为XY型。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了个体的性别和性状的遗传方式。
四、进化的基本概念1. 进化的概念:进化是指生物种群在长时间内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遗传和形态上的变化。
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和演化的根本原因。
2. 适应和选择: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它通过选择适应环境的个体和基因,推动物种朝着适应性更强的方向演化。
高考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
![高考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07aa39f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33.png)
高考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和领域,也是高考生物科目中的重要考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考生物遗传与进化的知识点,包括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分子基础、进化的概念和证据等内容。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简称孟德尔定律)和多基因遗传规律。
1.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是指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总结出来的遗传定律,包括:(1)单因素性状的遗传:对于单一性状,在杂交中,表现优势的称为显性性状,被掩盖的称为隐性性状;后代的表现符合1:2:1的分离比例。
(2)自由组合和独立遗传:不同基因在杂交中的组合遵循自由组合和独立遗传规律,互相之间相互独立。
(3)性状的分离和重新组合:通过自交或杂交,性状进行分离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组合。
2. 多基因遗传规律多基因遗传规律是指多基因控制一个性状的遗传现象。
在多基因遗传中,表型呈连续变化的性状称为连续性状,如身高、体重等;表型呈几个离散类别的性状称为离散性状,如血型、眼睛颜色等。
二、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主要是指DNA和基因的相关知识。
1. DNA的结构和功能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内携带遗传信息的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
其功能主要包括:储存遗传信息、复制遗传信息、转录生成mRNA和调控基因表达等。
2.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因是DNA上的一个编码区段,负责编码特定的蛋白质或RNA。
基因由外显子(编码区)和内含子(不编码区)组成。
基因的功能包括:决定遗传特征、调控生物体发育和代谢活动等。
三、进化的概念和证据进化是生物种群和物种遗传特征逐渐改变的过程,是生物多样性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1. 进化的概念和驱动因素进化的概念包括:物种起源和多样性的形成。
进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有自然选择、突变、基因流和遗传漂变等。
2. 进化的证据进化的证据包括: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细胞结构和生物化学、生态位和类似结构等方面的证据。
这些证据表明物种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通过进化而形成的。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遗传与进化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遗传与进化](https://img.taocdn.com/s3/m/f7e5d667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f.png)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遗传与进化遗传和进化是生物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演化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遗传和进化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遗传基础、遗传变异、进化驱动力和进化模式等方面。
一、遗传基础1.DNA是遗传物质,携带了生物所有的遗传信息。
DNA由四种碱基组成,包括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
2.DNA通过转录作用形成mRNA,随后再通过翻译作用形成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物体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物质。
3.基因是DNA的一个片段,负责编码蛋白质的合成。
一个基因通常对应一个蛋白质。
4.基因型和表型分别指代个体的基因组和表现形态。
基因型决定了表型。
二、遗传变异1.突变是遗传变异的基础,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突变。
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改变,染色体突变是指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
2.突变可分为点突变和染色体突变。
点突变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错移突变。
3.突变的发生可以是自然产生的,也可以是人为引起的。
4.突变会导致基因型的改变,从而影响个体表型的特征。
三、进化驱动力1.自然选择是进化的重要驱动力,由达尔文提出。
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2.适者生存导致了适应性进化,个体和种群的适应性增强。
3.环境因素的改变会导致选择压力的变化,从而影响物种的进化方向。
4.遗传漂变是另一个进化驱动力,是随机的。
四、进化模式1.适应性进化是物种对环境适应而产生的进化,表现为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的改变。
2.平衡进化指种群基因频率保持稳定的状态,而不发生明显的变化。
3.接合和选择导致了群体频率的变化,是进化的重要机制。
4.种群形成、分化和灭绝是进化的重要模式。
物种的形成是指群体之间的遗传隔离逐渐加强,最终形成新的物种。
5.进化速率是指物种在一定时间内产生新变体和进化的速度。
进化速率会受到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遗传和进化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理解生物多样性和演化有着重要意义。
2023高考生物:《生物学》必修2 遗传与进化知识点
![2023高考生物:《生物学》必修2 遗传与进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536093f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31.png)
2023高考生物:《生物学》必修2 遗传与进化知识点1.豌豆做遗传学材料的优点:豌豆是雌雄同株(两性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豌豆花较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
生长周期短,繁殖快,后代多。
2.对分离现象或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假说)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③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5.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分离定律)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彩球的组合有 3 种,各组合类型之间的数量比理论上应为DD:Dd:dd = 1:2:1。
6.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7.同源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联会时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8.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
联会后的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以交叉互换。
9.减数分裂Ⅰ的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10.减数分裂Ⅰ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1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
12.减数分裂Ⅱ的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13.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稳定性的是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4.、萨顿假说:假说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推理方法:类比推理法;假说依据:基因和染色体在行为上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5.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实验者:摩尔根;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果蝇眼色杂交实验结论: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在染色体上16、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17.人类红绿色盲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是: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②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必患病。
生物高三必备遗传与进化重点知识梳理
![生物高三必备遗传与进化重点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c55e6e6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90.png)
生物高三必备遗传与进化重点知识梳理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们研究的是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及其演化机制。
了解遗传与进化的重点知识,对于高考生物考试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遗传与进化领域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帮助高三生复习备考。
一、遗传与进化基本概念1. 遗传是指性状在后代之间传递的现象,它是由基因决定的。
2. 进化是种群遗传组成的长期变化过程,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
二、遗传与进化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是指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发现了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的现象。
主要包括:- 单性状遗传规律:孟德尔通过分析豌豆纯合和杂合的个体后代比例,总结出了一对性状只能表现出一种形式的定律,即等位基因呈隐性-显性关系。
- 多性状遗传规律:孟德尔通过多个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与分离,得出了独立性状的遗传规律。
2. 确定遗传规律的分子基础二十世纪初,科学家分别发现了染色体、基因和DNA的关系,为遗传学提供了新的分子解释。
3.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进化的重要机制,它主要包括:- 适应性: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适应性优良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后代。
- 接续变异:物种存在基因的变异,通过基因的变异和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型,为进化提供了遗传变异的基础。
- 生存竞争:资源竞争引起了个体间的生存竞争,只有适应性强的个体才能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
三、人类遗传与进化1.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赤道地区,经过长期的环境适应和遗传演化,逐渐分散到世界各地。
2. 人类的遗传病由于人类遗传变异的积累,导致了一些遗传性疾病的发生。
如地中海贫血、血液凝块症等。
3. DNA检测与人类分类通过对人类基因组的研究,科学家发现人类可以根据基因差异进行分类。
现代DNA检测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的分类更加准确和精细化。
四、生物进化的证据1. 古生物学证据通过对化石的发现与研究,揭示了生物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化历程,如恐龙的灭绝和哺乳动物的进化。
2024高考生物重点遗传与进化历年考题总结
![2024高考生物重点遗传与进化历年考题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4acfb17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9c.png)
2024高考生物重点遗传与进化历年考题总结高考生物考试中,遗传与进化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涉及到基因的传递、突变、基因频率的变化等知识。
通过总结历年高考考题,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考点的重点内容和解题思路,为备考提供指导。
本文将针对2024高考生物考试的遗传与进化考点,进行历年考题的总结。
1. 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1)某校高考题:对于个体内部来说,遗传的基本概念是什么?提取题意:个体内部遗传的基本概念。
思路分析:个体内部的遗传主要涉及到基因的传递和表达。
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通过遗传物质DNA在细胞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传递。
基因通过编码和操纵蛋白质的合成,决定着个体的形态和功能。
2. 遗传的规律与模式(1)某校高考题:湿鸟翅色有黑和白两种。
黑翅鸟配对后代全黑,白翅鸟配对后代全白,黑白翅鸟配对后代黑翅鸟和白翅鸟的比例为1:1,试说明白翅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
提取题意:湿鸟翅色的遗传。
思路分析:通过观察黑翅鸟、白翅鸟、黑白翅鸟的配对后代,可以得出结论:黑翅鸟和黑翅鸟配对后代全黑,白翅鸟和白翅鸟配对后代全白,黑白翅鸟配对后代黑翅鸟和白翅鸟的比例为1:1。
根据这些观察结果可以判断,白翅是显性性状,黑翅是隐性性状。
3. 进化与自然选择(1)某校高考题:人口过剩、资源有限、要使适应环境的种群的繁衍受到限制。
某种部分有较好亲子关系的动物通过繁殖的方法将较多的后代留存在后代中,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这种现象为()。
A.适应B.自然选择C.变异D.进化提取题意:动物根据亲子关系进行繁殖,以适应环境变化的现象。
思路分析:根据题目中所描述的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动物通过选择繁殖的方式,将较多的后代留存下来,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这种现象正是自然选择的表现,因此答案为B.自然选择。
4. 遗传与进化的应用(1)某校高考题:南方某种花卉,花型、花色多样,传统的育种方法很难得到满意的结果,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北方某种花卉中特定基因的颜色转移到南方花卉中,得到了新的优良品种。
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与进化真题深度解读
![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与进化真题深度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3d5b94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1e.png)
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与进化真题深度解读高考是每个学生都经历的一次重要考试,生物科目作为其中一项科目,对于学生们来说也是一道难题。
在2024年的高考生物考试中,生物遗传与进化是一个重要的章节,下面将对该真题进行深度解读,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知识点。
首先,本次考试涉及到的主要内容是生物遗传与进化。
生物遗传是研究生物个体内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而进化则是研究物种的起源、发展和变化。
这两个部分是密切相关的,遗传是进化的基础,而进化则推动了遗传的变化。
本真题中,第一部分是选择题。
选择题作为高考生物考试的常见题型,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在解答选择题时,学生们需要注意仔细阅读题干和选项,理解题意,分析选项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做出正确的选择。
同时,选择题也是一个学生考试复习备考过程中检验思维逻辑和解题能力的环节。
第二部分是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和解答题。
在填空题中,学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填写正确的答案。
填空题对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对知识点的理解要求较高,考生需要熟悉相关的概念和规律。
解答题则需要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综合运用和分析,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解释和论证。
在解答非选择题时,学生要注意对语句的组织和表达的准确性。
文章结构要清晰,段落间要有过渡,逻辑严谨。
另外,在解答题的过程中,如果涉及到某个实验或实例,要学会分析数据、计算概率、运用相关的统计学知识等,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对于生物遗传与进化这个知识点来说,除了掌握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外,还需要理解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例如,在进化中,遗传变异是演化的基础,而天然选择则是推动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的关键。
了解这些应用和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的知识点。
总的来说,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与进化真题考查了考生对生物遗传与进化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解答这道题目的关键在于掌握基本的遗传和进化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具体的实例中。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们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训练,加强对生物遗传与进化的理解和应用,提升解题的能力。
生物高考生物中的遗传与进化知识要点归纳
![生物高考生物中的遗传与进化知识要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528d0bb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14.png)
生物高考生物中的遗传与进化知识要点归纳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生物考试中的重点内容。
这篇文章将对生物高考中的遗传与进化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一部分知识点。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定律:包括单性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优势定律。
2. 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单位,位于染色体上。
3. 表型和基因型:基因型决定表型,包括纯合子和杂合子。
4. 顺式遗传:指同一基因座上的两个等位基因遗传的规律。
二、基因的分离和连锁1. 随机联会规律:在出现自由组合异常时,可以通过随机联会规律来解释。
2. 基因连锁:指两个或多个基因位点位于同一染色体上,遗传连锁的程度与距离相关。
三、遗传变异1. 突变:指遗传物质发生永久性的改变。
2. 基因重组:指染色体间的交换和染色体内的基因重排。
3. 染色体突变:包括染色体畸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化。
4. 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
5. 突变的原因:包括自然突变、诱变剂引起的突变和辐射引起的突变。
四、进化的基本概念1. 进化:指物种在遗传和适应性方面的长期积累和逐渐改变。
2. 演化:指物种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进化的过程。
3. 自然选择:指环境中适应性强的个体相对于适应性弱的个体更有生存和繁殖的机会。
4. 适应:指物种对于环境的一种逐渐调整和改变。
5. 同源异形:指一类物质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互不相同的形态。
五、进化推动因素1. 突变和遗传重组:提供了基因变异和基因重组的遗传材料。
2. 自然选择:通过筛选有利于生存和繁殖的个体来推动进化。
3. 随机漂变:指在物种较小的群体中由于机会和偶然因素导致基因频率的随机改变。
4. 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推动种群分化和物种形成。
5. 地理隔离:导致物种分化和隔离产生不同的生态位。
六、人类的进化1.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包括人类的起源、人类与灵长类的关系、人类的早期演化和人类智力的进化。
2. 文化进化:人类文化在不断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对人类进化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6f6c3ef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3.png)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总结生物遗传与进化是高中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到生物种群的基因传递、变异、适应和进化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对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遗传基本概念1.1 人类基因组人类基因组是人类所有基因的集合,它位于人类细胞中的细胞核内。
人类基因组由核糖核酸(DNA)组成,DNA由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组合而成。
1.2 遗传物质的复制DNA的复制是指分子水平上的遗传物质自我复制过程。
它是遗传信息传递的基础,使得细胞的遗传信息得以传递给下一代。
1.3 基因与等位基因基因是控制个体性状的遗传物质,它以一定方式组合着,形成了个体的遗传性状。
等位基因是指在同一基因位点上的不同表现形式。
二、遗传规律2.1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与总结,得出了一组遗传规律,即孟德尔遗传规律。
这些规律包括了显性和隐性基因、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两个原则。
2.2 中和交叉中和交叉是指两个在同一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互换,从而达到基因的重新组合,增加遗传的多样性。
2.3 随性别遗传随性别遗传是指一些性状的表现受到个体的性别差异所影响。
常见的例子包括人类的性别决定和果蝇的眼色。
三、基因突变与变异3.1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或基因片段中的DNA序列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了遗传信息的改变。
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和倒位突变等。
3.2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或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常见的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缺失、染色体重复、染色体倒位、染色体易位和染色体数目异常等。
四、自然选择与进化4.1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适应环境的有利个体能够更好地生存和繁殖,从而使有利的遗传特征在种群中逐渐积累的过程。
自然选择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4.2 适应与进化适应是指个体通过遗传和学习等方式,使自身适应环境的过程。
进化是指种群遗传组成发生长期变化的过程。
遗传与进化高考知识点
![遗传与进化高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a3f597b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51.png)
遗传与进化高考知识点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的两个重要分支,是高考生物学科目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从个体的遗传信息到物种的进化历程,遗传与进化穿插贯通,构成了生物多样性与进化论的重要基础。
一、遗传遗传是指生物通过下一代继承某些特定的生理、形态、结构、和行为特征等的现象。
从染色体水平到基因水平,遗传有许多复杂的机制和规律。
在遗传的基础知识中,有一些知识点是高考中经常考察的,比如:1. 染色体的结构和遗传规律:染色体是生物基因组的主要组成部分,染色体有一定的结构或象征性的特征。
染色体中的基因遗传规律包括常染色体基因和性染色体遗传规律。
2. 基因和基因型:基因是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分子单元,基因型则是指个体中某个性状基因的一组等位基因。
3. 遗传变异和进化:遗传变异是外部环境和内部基因组的影响下,生物发生遗传变化的现象。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进化是遗传变异与自然选择的结果。
4. 典型的遗传例子:比如孟买长颈鹿的颈长现象,蒙古族人的蓝眼睛现象,以及苍蝇的眼色变异等。
二、进化生物进化是漫长的自然伦理的过程,在长时间的演化过程中,多种生物产生了许多分支,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生物进化应不断地适应环境变化。
常见的生物进化知识点包括:1. 生物进化的基础: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与环境变化相适应,尤其是生物可以进化新的性状和生命特征。
2. 进化的机制:经典进化机制包括自然选择、基因漂移和基因流。
3. 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演化史的记录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4. 生物的迁移和分化:生物物种的迁移和分化直接影响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隔离是分化的一个重要机制。
同一物种栖居在不同区域,因地域隔离而形成不同的分支。
三、遗传与进化的关系从个体的遗传信息到物种的进化历程,遗传与进化紧密联系,并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与进化论的基础。
1. 遗传机制与进化过程:遗传机制中的遗传变异提供了自然选择的材料甚至是基础。
环境演化的压力和适应的方向直接影响着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方向,因此进化过程也是在遗传机制的驱动下完成的。
新高考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课本原文重要概念识记
![新高考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课本原文重要概念识记](https://img.taocdn.com/s3/m/0b4e2c3f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65.png)
20-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1. (必修2 P2) 自花传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3. (必修2 P3) 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4. (必修2 P4) 孟德尔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5. (必修2 P4) 人们将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
6. (必修2 P5) 孟德尔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7. (必修2 P5) 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8. (必修2 P5)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运用到的科学方法叫做假说-演绎法。
21-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1. (必修2 P12) 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 (必修2 P13) 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了一个新名字,叫作“基因”,并且提出了表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3. (必修2 P13)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作等位基因。
4. (必修2 P13) 人类的白化病是一种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2-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 (必修2 P18) 减数分裂Ⅰ的主要特征是同源染色体配对,即联会;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以发生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2. (必修2 P19) 在减数分裂前,每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最后形成四个精细胞。
3. (必修2 P21) 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主要区别是: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Ⅰ进行不均等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叫作次级卵母细胞,小的叫作极体。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4342d80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67.png)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归纳总结遗传与进化是高中生物学中重要的内容,涉及到生物的传代和演化过程。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对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遗传1. 遗传物质DNADNA是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由核酸分子构成。
它负责传递和储存生物的遗传信息。
2. 遗传基本规律- 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单倍型和双倍型、等位基因、显性和隐性基因、基因分离律、自由组合律等。
- 染色体理论:遗传物质DNA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的数量和结构决定了遗传的规律。
3. 基因和基因型基因是决定个体性状和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基因型指个体在基因上的基因组合。
4. 遗传性状的表现形式包括显性遗传、隐性遗传、不完全显性遗传、共显性遗传等。
第二部分:进化1. 进化理论- 达尔文进化论:强调物种适应环境的能力决定了生存和繁殖的机会,从而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 遗传变异理论:生物个体之间存在遗传变异,有利的变异能够在自然选择中获得优势。
- 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遗传变异的来源,推动了生物的进化。
2. 进化过程- 自然选择:环境选择性压力导致有利适应环境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从而逐渐改变物种的性状。
- 随机漂变:小种群中的遗传变异会因为偶然事件的影响而扩大或弱化,导致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变化。
- 复制隔离:物种在不同环境下繁殖,逐渐发展成不同种类。
3. 证据支持- 古生物化石:古生物化石记录了生物进化的历史。
- 比较解剖学:不同物种的解剖结构显示共同祖先和进化的关系。
- 分子生物学证据:通过比较DNA、RNA和蛋白质的序列,了解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第三部分:遗传与进化的关系1. 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基础- 遗传变异提供了进化的物质基础,为物种适应环境提供了基因基础。
- 变异对进化的驱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进化是由遗传机制推动的- 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决定了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分离和重组方式。
- 遗传机制导致了基因型的变化,从而影响个体性状的进化。
生物高考要点总结遗传与进化理论概述
![生物高考要点总结遗传与进化理论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2f80ee8a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52.png)
生物高考要点总结遗传与进化理论概述遗传与进化理论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考生物考试中的重点考点。
通过对遗传与进化理论的总结,可以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以下是对高考生物遗传与进化理论要点的总结概述。
一、遗传基础1. 遗传物质DNA:双螺旋结构、碱基对应规则、DNA复制。
2. 基因与染色体:基因的定义、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基因突变、染色体的结构和性状遗传。
二、遗传规律1. 孟德尔遗传规律:自由组合定律、隔离定律、分离定律。
2. 非孟德尔遗传: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多基因遗传、基因互作和多基因互制。
三、分子遗传学1. DNA的复制与修复:半保留复制、DNA修复机制。
2. 转录与翻译:RNA的合成、遗传密码、蛋白质合成。
四、进化理论1. 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种群适应。
2. 突变与变异:突变的起源和类型、变异的影响。
3. 进化证据:生物地理分布、化石记录、解剖结构比较、生化遗传学证据。
五、进化的方式1. 大规模进化:擦肩效应、势头效应。
2. 小规模进化:基因漂变、基因流动、非随机交配、自然选择。
六、物种起源与多样性1. 物种形成:隔离机制、适应机制、基因流动与基因分隔、擦肩效应与势头效应。
2. 物种多样性:物种演化树、分类系统。
七、生物进化与人类1. 人类起源:人类起源与进化、人类与灵长类的关系。
2. 进化与健康:进化与人类疾病、进化医学。
通过对遗传与进化理论的概述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学中这一知识点的关键内容和重点考点。
掌握好遗传与进化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相关规律,对于高考生物的备考和解题非常重要。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在生物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高考生物复习专题:遗传与进化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给小鼠注射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均不死亡B.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子代噬菌体中也有35S标记C.用烟草花叶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用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离心后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2.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之间最可能相同的是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B.磷酸二酯键的数目C.脱氧核苷酸的种类D.(A+T)/(G+C)的比值3.下图中字母代表正常细胞中所含有的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可以表示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的四倍体西瓜的体细胞的基因组成B.②可以表示果蝇体细胞的基因组成C.③可以表示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的基因组成D.④可以表示雄性蜜蜂体细胞的基因组成4.下列有关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双链DNA分子中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 DNA的一条单链上相邻的碱基A与T之间通过氢键连接C.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的结合保证了DNA分子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D. DNA分子两条链反向平行5.原核生物某基因原有213对碱基,现经过突变,成为210对碱基(未涉及终止密码子改变),它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与原蛋白质相比,差异可能为( )A.少一个氨基酸,氨基酸顺序不变B.少一个氨基酸,氨基酸顺序改变C.氨基酸数目不变,但顺序改变D. A;B都有可能6.在黑腹果蝇(2n=8)中,缺失一条点状染色体的个体(单体,如图所示)仍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若两条点状染色体均缺失则不能存活。
若干这样的黑腹果蝇单体相互交配,其后代为单体的比例为()A. 1B. 1/2C. 1/3D. 2/37.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因一定位于染色体上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决定了基因的多样性和特异性D.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8.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
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150g和270g.现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中重量为190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A. 3 / 64B. 5 / 64C. 12 / 64D. 15 / 649.人类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如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过程需要DNA聚合酶的参与B.②过程一般在血浆中进行C.与③对应的tRNA由3个碱基组成D.该基因的编码链为图中GTA所在的链10.如图为核苷酸链结构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构成一个完整核苷酸的是图中的a和bB.各核苷酸之间是通过化学键③连接起来的C. DNA连接酶可连接断裂的化学键③D.若该链为脱氧核苷酸链,从碱基组成上看,缺少的碱基是T11.某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A 、a控制,基因型AA的植株表现为人花瓣,Aa的植株表现为小花瓣,aa的植株表现为无花瓣。
花瓣颜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基因型为RR和Rr 的花瓣是红色,rr的为黄色。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白交,则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A.子代共有9种基因型B.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的比例为1/3C.子代共有6种表现型D.子代的红花植株中,R的基因频率为2/312.低磷酸脂酶症是一种遗传病,一对夫妇均正常,他们的父母均正常,丈夫的父亲完全正常,母亲是携带者,妻子的妹妹患有低磷酸脂酶症。
这对夫妇生育一个正常孩子是纯合子的概率是()A. 1/3B. 1/4C. 6/11D. 11/1213.同种生物的染色体是相对恒定的,这是由下列哪项生理过程决定的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B.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14.某种猫有直耳和翻卷耳两种表现型,下列各组的交配组合中能确定两种表现型中的显隐性关系的是A.一只直耳猫和一只翻卷耳猫交配,子代中一半为直耳猫一半为翻卷耳猫B.一只直耳猫和一只直耳猫交配,子代中全为直耳猫C.一只翻卷耳猫和一只翻卷耳猫交配,子代全为翻卷耳猫D.一只翻卷耳猫和一只翻卷耳猫交配,子代中有一只直耳猫15.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n=10)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
以物理撞击的方法使F1在减数分裂时整套的染色体分配至同一个配子中,再让这样的雌雄配子结合产生F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甲和乙能进行有性杂交,说明它们属于同种生物B. F1体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其染色体组成为2N+2nC.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则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D.物理撞击的方法导致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为二倍体16.下图为色盲患者的遗传系谱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B.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C.Ⅱ4与正常女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D.Ⅱ4与正常女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17.一对夫妇生的“龙凤”双胞胎中一个正常,一个色盲,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A. X B Y、X B X bB. X b Y、X B X bC. X B Y、X b X bD. X b Y、X b X b18.假基因是一种与功能基因(正常基因)有相似序列,但失去原有功能的基因。
下图表示真核生物体细胞内假基因形成的两种途径。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假基因与正常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差别较大B.假基因能通过复制遗传给子代细胞或个体C.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假基因将很快被淘汰D.与原DNA序列相比,途径②获得的DNA序列比途径①获得的DNA序列更相似19.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下列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者都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B.二者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C.艾弗里的实验设置了对照,赫尔希与蔡斯的实验没有对照D.二者都诱发了DNA突变20.在某一个人群中,已调查得知,隐性性状者为16%,问该性状不同类型的基因型频率是多少?(按AA 、Aa、aa顺序排列)A. 0.36,0.48,0.16B. 0.48,0.36,0.16C. 0.16,0.48,0.36D. 0.16,0.36,0.38二、非选择题21.烟草是雌雄同株植物,却无法自交产生后代。
这是由S基因控制的遗传机制所决定的,其规律如下图所示(注:精子通过花粉管输送到卵细胞所在处,完成受精)。
(1)烟草的S基因分为S1. S2. S3等15种,它们互为__________,这是__________的结果。
(2)如图可见,如果花粉所含S基因与母本的任何一个S基因种类相同,花粉管就不能伸长完成受精。
据此推断在自然条件下,烟草不存在S基因的__________个体。
(3)将基因型为S1S2和S2S3的烟草间行种植,全部子代的基因型种类和比例为:__________。
(4)研究发现,S基因包含控制合成S核酸酶和S因子的两个部分,前者在雌蕊中表达,后者在花粉管中表达。
传粉后,雌蕊产生的S核酸酶进入花粉管中,与对应的S因子特异性结合,进而将花粉管中的rRNA降解,据此分析花粉管不能伸长的直接原因是缺少__________,无法合成__________。
(5)自然界中许多植物具有与烟草一样的自交不亲和性,这更有利于提高生物遗传性状的__________,为__________提供更丰富的原材料,使之更好地适应环境。
22.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
利用雌雄同株的野生型青蒿(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8),通过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可培育高青蒿素含量的植株。
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1)假设野生型青蒿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则野生型青蒿最多有种基因型;若F1代中白青秆、稀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3/8,则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该F1代中紫红秆、分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
(2)四倍体青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青蒿,低温处理野生型青蒿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推测低温处理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杂交后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3)从青蒿中分离了cyp基因(题图为基因结构示意图),其编码的CYP酶参与青蒿素合成。
①若该基因一条单链中(G+T)/(A+C)=2/3,则其互补链中(G+T)/(A+C)=。
②若该基因经改造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CYP酶,则改造后的cyp基因编码区无(填字母)。
③若cyp基因的一个碱基对被替换,使CYP酶的第50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成缬氨酸,则该基因突变发生的区段是(填字母)。
23.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其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细眼(R)对粗眼(r)为显性。
下图是雄果蝇M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1)果蝇M眼睛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
(2)欲测定果蝇基因组的序列,需对其中的________条染色体进行DNA测序。
(3)果蝇M与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个体杂交,子代的雄果蝇中既有红眼性状又有白眼性状。
(4)果蝇M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________和________不遵循自由组合规律。
若果蝇M与黑身残翅个体测交,出现相同比例的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后代,则表明果蝇M在产生配子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基因重组,产生新的性状组合。
(5)在用基因型为BBvvRRX e Y和bbVVrrX E X E的有眼亲本进行杂交获取果蝇M的同时,发现了一只无眼雌果蝇。
为分析无眼基因的遗传特点,将该无眼雌果蝇与果蝇M杂交,F1性状分离比如下:①从实验结果推断,果蝇无眼基因位于________号(填写图中数字)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F1果蝇为材料,设计一步杂交实验判断无眼性状的显隐性。
杂交亲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