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氰化物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合集下载

急性中毒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急性中毒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急性中毒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背景介绍急性中毒是指人体接触毒物后,在短时间内发生严重症状的一种突发疾病,其中包括化学品、医药、毒蘑菇等各种物质。

急性中毒事故对人的生命和健康会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现场处置非常关键,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救治伤者和清除污染源。

处置流程急性中毒事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现场处置方案,以下是一般处理流程:1.保护:在发现急性中毒事故时,第一步要进行人员保护。

对于事故发生的场所,要以快速而安全的方式撤离人员;对于着陆场等交通要道,要立即对交通进行管制,避免引起二次事故。

在撤离人员时要做好自我防护,避免进一步污染。

2.救治:救治极为关键,要由具有急救经验的医护人员进行现场救治。

救助着重点是保障伤者生命,使其体内毒物减轻或消除,对症救治,迅速恢复。

同时宜对伤者进行标本采集,留存以作为后期调查和分析。

3.排除:排除污染源是减小事故范围、避免二次伤害的必要环节之一。

人员远离事故源,关闭污染源的出口,互相配合,避免在排除过程中造成二次中毒事故。

应捕捉、封装、转移或焚毁物质,以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保障环境卫生和民众健康。

4.处理:处理事故本体是保证现场恢复和环境稳定的重要步骤之一。

事故后,要请环境保护专业人员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规定,制定恢复方案,采取合理的方法予以处理。

如清洗、浸泡、扫除、消杀等方式均可。

注意事项在急性中毒事故现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采用防护措施:在处理现场时,需要配备防护设施,以避免自己进一步受到污染;同时要配备防护用品,如面罩、手套等。

2.优先考虑应急救援:在事故现场不应追究责任,应优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现场人员安全,同时配合医护人员实施现场救治。

3.根据毒物性质调整救治方案:不同毒物造成的病症有所不同,应根据毒物的性质进行相应的救治,不能一概而论。

4.二次伤害的防范:由于急性中毒事故发生在一定的范围内,处理现场时需注意二次伤害的问题,如现场人员的中毒,污染物的再扩散等。

常见急症职业中毒损伤现场急救

常见急症职业中毒损伤现场急救

常见急症职业中毒损伤现场急救前言职业中毒是指在工作中长期接触某些有害化学物质或其他有害因素,导致身体产生疾病的一种职业病。

职业中毒往往会严重影响工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劳动能力,更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因此,在职业中毒损伤事故发生时,需要进行及时救治,才能减轻病人的伤害,甚至挽救生命。

本篇文档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职业中毒损伤现场急救方法。

氰化物中毒急救氰化物是一种剧毒物质,常见于金属加工、制药和化工等行业。

氰化物中毒是一种严重的急性中毒,需要迅速进行急救。

急救步骤1.立即将病人运离现场,迅速送往医疗机构;2.将口鼻蒙住,保持呼吸道通畅;3.在病人肌肉中注射亚硝酸银,促进血液的解毒作用;4.静脉注射25%硫代硫酸钠溶液,抑制氰化物的毒性;5.采用人工呼吸或氧疗等措施,维持病人的生命体征。

禁忌事项1.在氰化物中毒发作时,不要给予刺激性药物或补液治疗,以免加重病情;2.治疗氰化物中毒时,应特别注意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以免产生不良反应;3.若病情较重,应立即转运病人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特种毒物中毒急救特种毒物是一些极易吸收和蓄积的有机物质,常见于染料、医药和化工等领域。

特种毒物中毒也是一种严重的急性中毒,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

急救步骤1.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就诊,并向医生说明中毒病情;2.了解特种毒物所在区域的性质和情况,避免进一步污染;3.对于皮肤接触的特种毒物,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10%的碳酸钠或2%的肥皂水应急中和;4.对于吸入特种毒物的病人,应立即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并进行人工呼吸或氧疗;5.对于口服特种毒物的病人,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口腔,并进行肠胃洗浴等紧急处理。

禁忌事项1.在特种毒物中毒发作时,禁止让病人进食或喝水;2.在给特种毒物患者做人工呼吸时,一定要注意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以免加重病情;3.在特种毒物中毒急救中,切忌使用大剂量的救治药物,以免增加病人的毒性反应。

常见化学品灼伤急救化学品灼伤是指皮肤或眼睛等部位接触一种有害化学物质后所引起的刺激性或腐蚀性损伤。

安全管理应急预案之氰化物应急处理指南

安全管理应急预案之氰化物应急处理指南

事故原因分析
设备老化、维护不善
很多历史事故是由于设备老化、维护不善导致泄漏,因此企业应 加强设备管理,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安全管理不到位
企业安全管理存在漏洞,安全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导致事故发 生。
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操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违规操作或误操作,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 原因。
事故教训与改进措施
04
氰化物事故的预防措施
安全管理制度
01
制定氰化物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和要求。
02
定期对氰化物储存和使用场所进行检查,确保符合 安全标准。
03
建立氰化物出入库登记制度,对氰化物的采购、运 输、储存和使用进行全程监管。
安全培训与演练
对员工进行氰化物安 全知识培训,提高员 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 能。
中毒症状与诊断
意识障碍
中毒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昏 迷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 致死亡。
其他症状
中毒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等症状。
呼吸困难
由于氰化物抑制呼吸酶,中毒 者会出现呼吸困难、急促等症 状。
循环系统症状
中毒者可能出现心率失常、血 压下降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 致心脏骤停。
中毒诊断
根据患者接触氰化物的病史、 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 结果,可以确诊氰化物中毒。
中毒急救措施
立即脱离中毒现场
紧急复苏
将患者迅速移至通风良好处,脱去污染的 衣物,用清水彻底清洗接触部位的皮肤。
若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进行 心肺复苏。
解毒治疗
支持治疗
尽早使用特效解毒剂,如亚硝酸盐、硫代 硫酸钠等,以拮抗氰化物的毒性作用。
加强设备管理
企业应加强设备管理,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及时更换老化设备,确 保设备安全运行。

氰化物应急处置预案

氰化物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3.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4. 《氰化物安全技术规范》5. 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地方性法规。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因氰化物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引起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事故风险分析1. 氰化物特性:氰化物具有剧毒,可通过吸入、摄入、皮肤接触等途径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2. 事故类型:氰化物泄漏、火灾、爆炸等。

3. 事故影响范围:事故可能对周边人员、环境、设施造成严重影响。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2. 现场指挥组: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的具体指挥和协调。

3. 救援队伍:负责现场救援和事故处理。

4. 医疗救护组:负责事故现场伤员的救治和转运。

5. 环境监测组:负责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的监测。

6. 信息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发布和宣传。

7. 后勤保障组:负责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后勤保障。

五、应急处置措施1. 事故报警:发现事故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2. 现场警戒:设置警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3. 人员疏散:组织周边人员迅速疏散至安全区域。

4. 现场处置:a. 隔离泄漏源,防止氰化物扩散;b. 采用合适的手段(如吸附、中和等)处理泄漏物;c. 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消除隐患。

5. 人员救援:a. 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b. 将伤员迅速转运至医院进行救治。

6. 环境监测: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确保环境安全。

7. 信息发布:及时向公众发布事故信息,避免恐慌。

8. 善后处理:a.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b. 对事故责任进行追究;c. 对受损设施进行修复。

六、应急物资及装备1. 防护用品:防毒面具、防护服、手套等;2. 救援设备:救援车、救援艇、救援绳等;3. 医疗救护设备:急救箱、担架、氧气瓶等;4. 环境监测设备:气体检测仪、水质检测仪等。

常见急性职业中毒现场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常见急性职业中毒现场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常见急性职业中毒现场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1、总则1.1目的: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各类突发中毒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1.2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卫生部《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订本技术方案。

1.3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时,卫生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的应急处置技术工作。

当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后,医疗卫生机构要在政府或现场指挥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对事故可能对健康带来的影响、危害进行快速评估,同时要根据医学救援力量,迅速落实具体救治方案。

2、现场调查与处理2.1现场调查的目的2.1.1确定造成急性职业中毒危害的物质;2.1.2对急性中毒原因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价;2.1.3向现场救援者及决策者提供救援建议;2.1.4对伤者进行现场急救并向临床工作者提出处理建议;2.1.5对公众、媒体提供建议;2.1.6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2出发前准备2.2.1信息资料收集,结合接到的报告内容收集有关急性职业中毒的文献,包括专业数据库、杂志、书籍和网上资料等,必要时可向有关专家请教;2.2.2检查应急调查包是否配备完好(快速检测仪器、采样装备、现场调查表、现场记录表、照相机、录音机等);2.2.3个体防护装备和通讯、交通工具;2.2.4拟订调查计划,确定调查组成员及负责人,安排现场调查工作的组织分工。

2.3现场调查2.3.1到达急性职业中毒现场后,应与事件处理现场负责人联系,获取配合。

若现场尚未得到控制,应根据获悉的资料和调查到的资料,立即就事件 a.现场控制措施、b.中毒患者人数统计、c.检伤以及 d.急救处理、e.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f.现场隔离带设置、g.人员疏散等提出建议。

并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开展调查。

调查人员要在正确的个体防护下开展工作。

若中毒事件已经得到控制,应先了解中毒事件概况(时间、地点、中毒人数、救治情况),再进行现场勘查。

常见急性职业中毒现场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常见急性职业中毒现场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常见急性职业中毒现场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1、总则1.1目的: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各类突发中毒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1.2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卫生部《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订本技术方案。

1.3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时,卫生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的应急处置技术工作。

当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后,医疗卫生机构要在政府或现场指挥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对事故可能对健康带来的影响、危害进行快速评估,同时要根据医学救援力量,迅速落实具体救治方案。

2、现场调查与处理2.1现场调查的目的2.1.1确定造成急性职业中毒危害的物质;2.1.2对急性中毒原因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价;2.1.3向现场救援者及决策者提供救援建议;2.1.4对伤者进行现场急救并向临床工作者提出处理建议;2.1.5对公众、媒体提供建议;2.1.6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2出发前准备2.2.1信息资料收集,结合接到的报告内容收集有关急性职业中毒的文献,包括专业数据库、杂志、书籍和网上资料等,必要时可向有关专家请教;2.2.2检查应急调查包是否配备完好(快速检测仪器、采样装备、现场调查表、现场记录表、照相机、录音机等);2.2.3个体防护装备和通讯、交通工具;2.2.4拟订调查计划,确定调查组成员及负责人,安排现场调查工作的组织分工。

2.3现场调查2.3.1到达急性职业中毒现场后,应与事件处理现场负责人联系,获取配合。

若现场尚未得到控制,应根据获悉的资料和调查到的资料,立即就事件 a.现场控制措施、b.中毒患者人数统计、c.检伤以及 d.急救处理、e.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f.现场隔离带设置、g.人员疏散等提出建议。

并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开展调查。

调查人员要在正确的个体防护下开展工作。

若中毒事件已经得到控制,应先了解中毒事件概况(时间、地点、中毒人数、救治情况),再进行现场勘查。

常见急性化学药品中毒的抢救应急预案

常见急性化学药品中毒的抢救应急预案

常见急性化学药品中毒的抢救应急预案
(一)发现中毒者,立即报告医生并组织抢救。

(二)根据中毒的不同途径采取不同的措施清除毒物。

1.吸入中毒者立即脱离中毒环境,移至空气清新处。

2.皮肤黏膜接触者应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3.口服中毒者,立即进行洗胃、反复清洗直至澄清为止,危重患者即应先进行抢救。

(三)根据接触者的毒物应用特效解毒药物。

1.有机磷中毒者应用复能剂和阿托品。

2.亚硝酸盐中毒者应用亚甲蓝。

3.急性乙醇中毒者应用纳洛酮。

4.氟乙酰胺中毒者应用乙酰胺。

5.氰化物中毒者应用亚硝酸钠一硫代硫酸钠等。

(四)对于病情危重者应立即采取相应抢救措施。

(五)对症支持治疗。

(六)密切观察患者中毒症状的改善,解毒药物的反应及患者的神志、面色,呼吸血压等情况的变化,并及时做好记录。

(七)积极做好中毒者的健康教育以及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措施,防止中毒再发生。

卫生院急性中毒应急预案

卫生院急性中毒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卫生院内发生的急性中毒事件,确保患者生命安全,降低中毒事件对公共卫生的影响,提高卫生院应急处理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卫生法》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5. 《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卫生院内发生的各类急性中毒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有机磷农药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急性乙醇中毒、氟乙酰胺中毒、氰化物中毒等。

四、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卫生院急性中毒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决策及组织实施应急处理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中毒患者的抢救、转运和后续治疗。

(2)环境监测组:负责现场及周边环境空气、水源、土壤等中毒物质浓度的监测。

(3)信息报告组:负责收集、汇总、分析中毒事件相关信息,及时上报。

(4)宣传引导组:负责对中毒事件进行宣传报道,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和处理中毒事件。

五、应急响应程序1. 发现中毒事件后,立即启动本预案,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 应急指挥部迅速组织现场救援组、环境监测组、信息报告组、宣传引导组开展工作。

3. 现场救援组对中毒患者进行抢救,同时联系救护车将患者转运至医院。

4. 环境监测组对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评估中毒物质浓度,采取措施控制污染。

5. 信息报告组收集、汇总、分析中毒事件相关信息,及时上报。

6. 宣传引导组对中毒事件进行宣传报道,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和处理中毒事件。

七、应急处置措施1. 对中毒患者进行现场急救,包括心肺复苏、吸氧、洗胃、清除毒物等。

2. 对中毒患者进行转运,确保患者安全抵达医院。

3. 对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评估中毒物质浓度,采取措施控制污染。

4. 对中毒患者进行后续治疗,包括解毒、对症支持治疗等。

5. 对中毒事件进行调查,查找原因,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氰化物中毒应急处置

氰化物中毒应急处置

急性氰化物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凡能在空气中或人体组织内释出氰离子(CN—)的氰化物都可引发急性中毒。

急性氰化物中毒是指短时刻内接触较大量氰化物后引发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 概述
氰化物可分为无机氰化物(统称为氰类)和有机氰化物(统称为腈类)。

无机氰化物多为白色、略带苦杏仁味的晶体或粉末,多易溶于水;有机氰化物多为无色液体。

氰化物多为高毒或中等毒性化合物(附件1)。

氰化物可经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黏膜吸收进入体内。

接触氰化物的常见机会有:化工生产过程中生产氰化物或用氰化物作为原料制造药物、染料、合成有机树脂等;电镀行业如镀铜、镀铬等;采矿业(提取金、银、锌等);塑料、尼龙等高分子聚合物燃烧产物。

2 中毒事件的调查和现场处理
现场救援时首先要确保工作人员安全,同时要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或减少公众健康受到进一步伤害。

现场救援和调查工作要求必须2人以上协同进行。

氰化物中毒应急处理措施

氰化物中毒应急处理措施

氰化物中毒应急处理措施
氰化物中毒应急处理措施
皮肤接触:应立即脱丢受污染衣着,用流动的清水冲洗或用5%硫代硫酸钠水溶液对受污染皮肤浸泡10—20分钟,有条件的可以进行温水淋浴。

安排专人监护,一旦出现中毒症状,立即就医进行药物治疗。

眼睛接触:应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的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分钟,感到眼睛不适或中毒症状应立即就医。

吸入:由呼吸道吸入氰化钠,应迅速脱离现场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呼吸通畅。

如呼吸困难采取供氧措施;如呼吸停止,做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食入:误食氰化物。

饮足量的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水溶液或50%硫代硫酸钠水溶洗胃,进行药物治疗、立即就医。

急性化学中毒事故处置实施方案

急性化学中毒事故处置实施方案

急性化学中毒事故处置实施方案
在应对急性化学中毒事故时,迅速的处置是至关重要的。

首要任务是迅速将事故现场的人员疏散至安全地带,并确保自己的安全。

紧接着,立即通知应急救援部门前来处理事故,同时采取措施控制事故发展,防止事故扩散。

接下来,应立即进行事故现场的初步评估,了解中毒人员的情况和中毒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应迅速向中毒人员提供必要的急救措施,包括清除中毒人员体表和呼吸道上的有毒物质、维持呼吸通畅、给予氧气等支持治疗。

同时,应根据中毒人员的症状和体征迅速确定中毒的类型和程度,判断中毒人员的病情严重程度,以便制定相应的救治方案。

随后,将中毒人员尽快转移到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在转运过程中,应确保中毒人员的生命体征稳定,并密切观察中毒人员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救治方案。

在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应根据中毒人员的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监测,确保中毒人员的康复。

同时,应当进行事故的调查和分析,查明事故的原因和责任,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对于事故处理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化学中毒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此外,还应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应对化学中毒事故的意识和能力,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第 1 页共 1 页。

急性化学中毒事故处置实施方案(二篇)

急性化学中毒事故处置实施方案(二篇)

急性化学中毒事故处置实施方案一、可能引起急性化学中毒事故的原因引起急性化学中毒事故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危险化学品储藏中发生渗漏、标识模糊不清、稀释过程引发的,演示实验过程和学生实验过程中引发的,违反实验操作规则等原因。

二、预防办法1、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制定管理和实验操作规则,并配备专人管理,对危险化学品实行专人、专柜、加锁的措施。

2、加强对学生实验课的规范教育。

3、加强实验课前对化学用品、实验设备的检查与维护,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处置程序一旦发生急性化学中毒事故,应遵循以下程序处理。

1、一旦发生事故,立即向学校报告,学校领导应立即赶到现场,同时在第一时间向教育局有关部门报告。

2、启动应急处理小组:(1)做好现场抢救,落实现场抢救人员,减轻中毒程序,防止并发症,争取时间,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2)做好现场疏散工作,控制事故势态的扩大。

(3)及时向上级报告,并做好告知家长工作。

(4)做好家长安抚工作和其他学生及家长思想工作,控制事态,维持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进行,并及时做好随访工作。

3、现场抢救:(1)气体或蒸汽中毒,应立即将中毒者移到新鲜空气处,松解中毒者颈、胸钮扣和裤带,以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并要注意保暖,毒物污染皮肤时应迅速脱去污染的衣服、鞋袜等物,用大量清水冲洗,冲洗时间15--___分钟。

(2)经口中毒者,毒物为非腐蚀性者应立即用催吐的办法,使毒物吐出,现场可压迫舌根催吐。

(3)对于中毒引起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人工呼吸法(口对口呼吸):患者仰卧,术者一手托起患者下颚并尽量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捏紧患者鼻孔,术者深吸气后,紧对患者的口吹气,然后送开捏鼻的手,如此有节律地、均匀地反复进行,每分钟吹14--___次。

吹气压力视患者具体情况而不同。

一般刚开始吹气时吹气压力可略大些,频率稍快些。

10--___次后逐步将压力减少,维持胸部升起即可。

心跳停止者立即做人工复苏胸外挤压。

急性化学中毒事故处置实施方案

急性化学中毒事故处置实施方案

急性化学中毒事故处置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急性化学中毒事故处置一、前期准备1.组建应急救援小组:由安全主管、医务人员、消防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等组成。

2.制定应急预案:明确急性化学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置流程和方法。

3.培训与演练:提前开展化学品事故处置培训和演练,提高救援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二、应急响应1.发现事故:及时发现化学中毒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紧急报警:及时向有关部门报警,并提供详细的事故信息和地点。

3.现场评估:派遣专业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详细评估,了解事故的性质和规模,并制定处置方案。

4.确保安全:采取安全隔离措施,封锁事故现场,防止事故扩散。

三、救助与治疗1.急救措施:救助人员应迅速判断中毒症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保持通气通畅、进行心肺复苏等。

2.转移受害者:将受害者迅速转移到安全区域,并保持其生命体征稳定。

3.医疗救治: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与医院联系,做好接诊准备。

4.隔离废物处理:对可能带有毒性的废物进行隔离和妥善处理,防止进一步的事故和污染。

四、事故调查与分析1.调查事故原因:组织专业人员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2.整理事故资料:整理事故相关资料,包括现场照片、记录、事故报告等,为事故的技术分析和事故责任追究提供依据。

3.技术分析:运用现代化学分析技术等手段对事故现场进行进一步分析,确定事故中所涉及的化学物质和污染范围。

五、后期处置与防范1.事故处理:对事故现场进行彻底清理,防止二次污染和事故复发。

2.污染物处置:按照相关环保要求,对事故现场的污染物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对周边环境和生态造成影响。

3.事故评估:对事故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为后续的赔偿和相关调查提供依据。

4.防范工作:总结经验教训,加强事故预防和安全管理措施,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六、信息发布与社会稳定1.信息发布:及时向社会公布事故发生的情况、救援进展以及可能的影响。

急性一氧化碳氨中毒氰化物有机磷甲醇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急性一氧化碳氨中毒氰化物有机磷甲醇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一氧化碳(CO)是一种窒息性气体。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指较短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吸入较大量一氧化碳后,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 概述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嗅、无刺激性的气体,比空气稍轻。

成人急性吸入中毒剂量约为600mg/(m3·10min),或240mg/(m3·3h);吸入最低致死剂量约为5726mg/(m3·5min)。

一氧化碳通过呼吸道吸取进入人体。

接触一氧化碳的常见机会有:炼钢、炼焦等冶金生产;煤气生产;煤矿瓦斯爆炸;氨、丙酮、光气、甲醇等的化学合成;使用煤炉、土炕、火墙、炭火盆等;煤气灶或煤气管道泄漏;使用燃气热水器;汽车尾气;使用其他燃煤、燃气、燃油动力装备等。

2 中毒事件的调查和现场解决现场救援时一方面要保证工作人员安全,同时要采用必要措施避免或减少公众健康受到进一步伤害。

现场救援和调查工作规定必须2人以上协同进行。

2.1 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进入一氧化碳浓度较高的环境内(例如煤气泄漏未得到控制的事故现场核心区域,或者现场快速检测一氧化碳浓度高于1500mg/m3),须采用自给式空气呼吸器(SCBA),并佩戴一氧化碳报警器,防护服无特殊规定;进入煤气泄漏事故现场周边区域,未开放通风的生活取暖、汽车尾气等中毒事件现场,须使用可防护一氧化碳和至少P2级别的颗粒物的全面罩呼吸防护器,并佩戴一氧化碳气体报警器;进入已经开放通风的生活取暖、汽车废气等现场时,对个体防护装备无特殊规定。

现场处置人员在进行井下和坑道救援和调查时,必须系好安全带(绳),并携带通讯工具。

现场救援和调查工作对防护服穿戴无特殊规定。

医疗救护人员在现场医疗区救治中毒病人时,无需穿戴防护装备。

2.2 中毒事件的调查调查人员到达中毒现场后,应先了解中毒事件的概况。

现场调查内容涉及现场环境状况,气象条件,生产工艺流程,通风措施,煤炉、煤气灶、燃气热水器及其他(燃煤、燃气、燃油)动力装备以及煤气管道等相关情况,并尽早进行现场空气一氧化碳浓度测定。

急性化学中毒应急处置技术

急性化学中毒应急处置技术

案例分享和总结建议
1. 工业企业中化学品泄漏事故案例 2. 化学实验室中毒事故案例 3. 急性化学中毒预防和处置总结建议
分享实际案例,梳理事故发生原因、应急处置过 程和教训。
介绍典型的化学实验室中毒事故,并总结应对措 施。
提供预防和应急处置的实用建议,以避免中毒事 故的发生。
3 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扑

严格按照指南中的操作规 程,避免误操作导致事故 扩大。
中毒现场处理注意事项
保护自己
• 迅速远离有害物质。 •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减
少暴露风险。
保护他人
• 切勿擅自处理,及时联 系急救人员。
• 将中毒者带至通风良好 的地方等待医疗支持。
寻求专业帮助
• 拨打急救电话,告诉他 们有关中毒的详细情况。
• 配合医护人员的指导和 处置。
中毒预防和应急处置的措施
1
预防措施
加强化学品安全培训,提高中毒风险意识。定期检查和维护化学品储存设施等。
2
应急处置措施
建立健全中毒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救援演练。提供救设备和药品等必需品。
3
事故分析和总结
对中毒事故进行全面分析,并总结经验教训,以完善应急处理和预防措施。
中毒分类
分为化学品接触性中毒、气体吸入性中毒、食 物中毒和毒性物质内服中毒等不同类型。
中毒症状
中毒症状因化学物质的不同而异,常见的症状 包括呼吸困难、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
现场化学品扑救
1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戴好手套、护目镜和防护 服,避免暴露于有害化学 品。
2 寻找合适的灭火剂
根据化学品的性质选择合 适的灭火剂进行扑灭,确 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急性化学中毒应急处置技 术

抗氰药物注射应急演练预案

抗氰药物注射应急演练预案

一、预案背景随着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氰化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氰化物中毒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如不及时救治,患者将迅速死亡。

为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的1. 提高应急处置队伍的实战能力,确保在发生氰化物中毒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治。

2.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应急响应机制,提高应急处置水平。

3. 加强对氰化物中毒患者的救治,降低中毒死亡率。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发生的氰化物中毒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工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氰化物泄漏事故;2.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氰化物中毒事件;3. 交通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氰化物中毒事件;4. 其他氰化物中毒事件。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由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等组成,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 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队伍由医疗、公安、消防、环保、卫生监督等部门组成,负责现场救援、救治和转运工作。

4. 医疗救治组医疗救治组由医疗机构、专业医护人员组成,负责中毒患者的救治工作。

5. 后勤保障组后勤保障组由企事业单位、社区等部门组成,负责应急物资、交通、通讯等保障工作。

五、应急响应流程1. 事件报告发生氰化物中毒事件后,事发单位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中毒人数、救治情况等。

2. 应急响应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开展救援工作。

3. 现场处置现场处置包括以下内容:(1)现场隔离:对中毒区域进行隔离,防止中毒范围扩大。

(2)人员疏散:将中毒区域附近人员疏散至安全地带。

(3)事故调查:调查事故原因,查找责任人。

(4)救治伤员:医疗救治组对中毒患者进行救治,包括吸氧、洗胃、解毒等。

4. 信息发布应急指挥部应及时向公众发布事件信息,包括事故原因、救治情况、防范措施等。

急性化学中毒应急处置技术

急性化学中毒应急处置技术

接触途径:皮肤直接接触有毒物质
02
常见物质:化学溶剂、农药、重金属等
03
症状:皮肤红肿、疼痛、起泡、溃烂等
04
处理方法:立即脱去污染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及时就医。
呼吸系统症状
呼吸困难:中毒者可能出现 呼吸急促、气喘等症状。
A
胸痛:中毒者可能出现胸痛、 胸闷等症状。
C
B
咳嗽:中毒者可能出现咳嗽、 咳痰等症状。
6
药物治疗:根据中毒物质和患者症状,
使用相应的解毒药物进行治疗
7
辅助治疗:保持患者呼吸通畅,维持 生命体征稳定,预防并发症
8
心理支持:关注患者心理状况,提供心 理支持和安慰,减轻患者焦虑和恐惧
加强安全教育
01
定期进行安全 教育培训,提 高员工安全意

02
制定并执行安 全操作规程, 确保员工按照
规范操作
定期检查设 备,确保设 备安全可靠
加强个人防 护,穿戴防
护用品
加强培训, 提高员工安 全意识和应 急处置能力
06
配合医生进行 后续治疗
解毒治疗
1
确定中毒物质:了解中毒物质的性质和
毒性,以便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2
催吐:对于口服中毒患者,尽快进行
催吐,减少毒物吸收
3
洗胃:对于口服中毒患者,进行洗胃, 清除胃内残留毒物
4
导泻:对于口服中毒患者,进行导泻, 加速毒物排出
5
血液净化:对于严重中毒患者,进行
血液净化,清除血液中的毒物
04
化学气体中毒:如苯、甲 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
06
放射性物质中毒:如氡气、 钚等放射性物质
食入性中毒

常见急性职业中毒现场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常见急性职业中毒现场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常有急性职业中毒现场卫生应急处理技术方案1、总则目的:提升医疗卫活力构应付各种突发中毒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理能力。

依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件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卫生部《职业病危害事故检查办理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营救应急方案》等法律、法例的规定,制定本技术方案。

合用范围:本方案合用于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时,卫生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的应急处置技术工作。

当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后,医疗卫活力构要在政府或现场指挥部门的一致协调下,对事故可能对健康带来的影响、危害进行快速评估,同时要依据医学营救力量,快速落实详细救治方案。

2、现场检查与办理现场检查的目的确立造成急性职业中毒危害的物质;对急性中毒原由和危害程度进行评论;向现场营救者及决议者供给营救建议;对伤者进行现场急救并向临床工作者提出办理建议;对民众、媒体供给建议;防备近似事件再次发生。

出发前准备信息资料采集,联合接到的报告内容采集有关急性职业中毒的文件,包含专业数据库、杂志、书本和网上资料等,必需时可向有关专家讨教;检查应急检查包能否装备完满(快速检测仪器、采样装备、现场检查表、现场记录表、照相机、录音机等 ) ;个体防备装备和通信、交通工具;拟定检查计划,确立检查构成员及负责人,安排现场检查工作的组织分工。

现场检查抵达急性职业中毒现场后,应与事件办理现场负责人联系,获得配合。

若现场还没有获得控制,应依据获悉的资料和检查到的资料,立刻就事件 a. 现场控制举措、b. 中毒患者人数统计、 c. 检伤以及 d. 急救办理、 e. 营救人员的个体防备、 f. 现场隔绝带设置、 g. 人员分散等提出建议。

并在保证安全的状况下展开检查。

检查人员要在正确的个体防备下展开工作。

若中毒事件已经获得控制,应先认识中毒事件概略 ( 时间、地址、中毒人数、救治状况 ) ,再进行现场勘查。

现场勘探包含认识现场环境状况、生产工艺流程及有关资料,在现场对可疑毒物进行浓度检测并采集样品留实验室剖析( 现场空气或其余样品的毒物浓度即使已被稀释也应测定,并记录详细时间,留做评估使用)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氰化物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凡能在空气中或人体组织内释出氰离子(CN—)的氰化物均可引起急性中毒。

急性氰化物中毒是指短时间内接触较大量氰化物后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 概述
氰化物可分为无机氰化物(统称为氰类)和有机氰化物(统称为腈类)。

无机氰化物多为白色、略带苦杏仁味的晶体或粉末,多易溶于水;有机氰化物多为无色液体。

氰化物多为高毒或中等毒性化合物(附件1)。

氰化物可经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黏膜吸收进入体内。

接触氰化物的常见机会有:化工生产过程中生产氰化物或用氰化物作为原料制造药物、染料、合成有机树脂等;电镀行业如镀铜、镀铬等;采矿业(提取金、银、锌等);塑料、尼龙等高分子聚合物燃烧产物。

2中毒事件的调查和现场处理
现场救援时首先要确保工作人员安全,同时要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或减少公众健康受到进一步伤害。

现场救援和调查工作要求必须2人以上协同进行。

2.1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
调查和处理经呼吸道和皮肤途径中毒的事件现场时,如现场出现昏迷/死亡病例或死亡动物,或者现场快速检测空气中氰化氢浓度高于50mg/m3,必须使用自给式空气呼吸器(SCBA)和A 级防护服,并佩戴氰化氢气体报警器;进入已经开放通风,现
场快速检测空气中氰化氢浓度低于50mg/m3,须选用可防含B类气体和至少P2级别颗粒物的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参见GB 2890-2009),C级以上防护服、化学防护手套和化学防护靴,并佩戴氰化氢气体报警器。

调查和处理经口途径中毒事件时,一般不必穿戴个体防护装备。

现场采集可疑中毒食品样品时,须穿戴工作服、防颗粒物口罩、乳胶或化学防护手套。

现场救援人员给皮肤污染氰化物中毒病人洗消时,应选用可防含B类气体和至少P2级别颗粒物的全面型呼吸防护器、C级防护服、化学防护手套和化学防护靴。

医疗救护人员在现场医疗区救治中毒病人时,一般不必穿戴个体防护装备。

2.2中毒事件的调查
调查人员到达中毒现场后,应先了解中毒事件的概况,然后进行中毒事件相关场所、人员等调查工作,并及时向中毒事件指挥部提出收集并封存所有可疑中毒食品以及其他可能导致本次中毒事件物品,事件现场控制措施(如通风、切断危害源等)、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现场隔离带设置、人员疏散等方面的建议。

2.2.1 中毒事件相关场所的调查
经呼吸道和皮肤途径中毒事件的调查内容包括中毒现场环境状况、气象条件、通风措施、生产工艺流程、防护条件、接
触人员情况等。

经口途径中毒事件的调查对象为中毒事件涉及的食品生产、加工至食用整个过程的各个场所,调查内容包括食品加工过程(包括使用的原料和配料、调料、食品容器、使用的工具),食品的分装、储存条件等。

2.2.2中毒事件相关人员的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中毒病人、目击证人及其他相关人员。

调查内容包括了解中毒事件发生经过,中毒人员的接触时间、地点、途径以及物质种类,中毒人数、姓名、性别、工种,中毒的主要症状,中毒事件的进展情况、已经采取的紧急措施等。

同时,还应向临床救治单位进一步了解相关资料(如抢救过程、临床治疗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对现场调查的资料作好记录,进行现场拍照、录音等。

取证材料要有被调查人的签字。

2.3 中毒样品的快速检测
现场空气中氰化氢的测定,推荐使用便携式氰化氢检测仪的方法(附件2)。

当疑似氰化物中毒时,可使用对-邻试纸法现场快速定性检测食物、呕吐物、胃内容物中的氰化物(附件3)。

有条件可使用茚三酮比色法现场定量测定白酒、粮食和水中的氰化物(附件4)。

2.4 中毒事件的确认和鉴别
2.4.1 中毒事件的确认标准
同时具有以下三点,可确认为急性氰化物中毒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