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601-1996

合集下载

第一分册说明 08.26修编LN

第一分册说明   08.26修编LN

第一分册中低压架空线线路工程设计说明1 设计原则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科技进步,方便施工运行与维护。

2 设计范围2.1 10kV及0.4kV的绝缘导线架空线路。

2.2 10kV及0.4kV的裸导线架空线路。

3 设计依据GB 50061-2010《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14049-2008 《额定电压10kV架空绝缘电缆》GB 12527-2008 《额定电压1kV及以下架空绝缘电缆》DL/T5220-2005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601-1996《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131-2001《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DL/T499-2001 《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DL/T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5154-2002《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5219-2005《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DL/T5118-2000 《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国家能源局《农网改造升级技术原则》4 气象条件根据四川农村电网实际,本典设按三个气象区划分。

4.1 A气象区最低温度 -5°C最高温度 40°C最大风速 23.5m/s年平均温度 15°C覆冰厚度 5mm年雷电日 50A气象区主要对应地形较平缓,气象条件较好,人口密度较大,电力负荷较集中的农村及集镇地区。

4.2 B气象区最低温度 -10°C最高温度 40°C最大风速 27m/s年平均温度 15°C覆冰厚度 10mm年雷电日 50B气象区主要对应地形高差较大,气象条件较差,人口密度较小,电力负荷较分散或极分散的农村地区。

4.3 C气象区最低温度 -20°C最高温度 40°C最大风速 29m/s年平均温度 10°C覆冰厚度 20mm覆冰风速 15m/s年雷电日 50C气象区主要对应气象条件复杂,人口密度小,电力负荷较分散或极分散的农村地区。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绝缘子、金具及绝缘部件)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绝缘子、金具及绝缘部件)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绝缘子、金具及绝缘部件)1绝缘配电线路绝缘子应符合GBlOOO和GBlOOl的规定。

2低压绝缘配电线路采用的金具及绝缘部件,应符合DL/T464.1〜5的规定。

3中压绝缘配电线路紧凑型架设所使用的绝缘支架、绝缘拉棒应符合下列要求:3.1表面泄漏距离不小于370mm,IV级污秽区可适当加大泄漏距离。

3.2交流耐压42kV,Imin03.3绝缘支架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5,绝缘拉棒的破坏拉力不小于导线计算拉断力的90%o且绝缘支架及绝缘拉棒的破坏应力均应满足最大短路电动力的要求。

4不同电压等级、不同敷设方式的绝缘配电线路的绝缘子、金具及绝缘部件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4.1单根敷设的中压绝缘配电线路:a)直线杆宜采用针式绝缘子或棒式绝缘子;b)耐张杆宜采用一个悬式绝缘子和一个蝶式绝缘子或两个悬式绝缘子组成的绝缘子串及耐张线夹。

4.2紧凑型敷设的中压绝缘配电线路:a)直线杆应采用悬挂线夹;b)耐张杆承力钢绞线采用耐张线夹,绝缘导线采用绝缘拉棒及耐张线夹;c)档距中应采用绝缘支架。

4.3单根敷设的低压绝缘配电线路:a)直线杆应采用低压针式绝缘子、低压蝶式绝缘子或低压悬挂线夹;b)耐张杆应采用低压蝶式绝缘子、一个悬式绝缘子或低压耐张线夹。

4.4集束敷设、带承力线的低压绝缘配电线路:a)直线杆应采用低压悬挂线夹;b)耐张杆应采用低压耐张线夹。

4.5集束敷设、不带承力线的低压绝缘配电线路:a)直线杆应采用低压集束线悬挂线夹;b)耐张杆应采用低压集束线耐张线夹。

5绝缘配电线路的电瓷外绝缘应根据运行经验和所处地段外绝缘污秽等级选取,如无运行经验,应按附录D所规定的数值进行设计。

6绝缘子机械强度的使用安全系数,不应小于下列数值:——棒式绝缘子,2.5;——针式绝缘子,2.5;--- 悬式绝缘子,2.0;--- 蝶式绝缘子,2.5O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应按下式计算:Λ三77L (2)式中:T--一针式绝缘子的受弯破坏荷载,N;悬式绝缘子的Ih机电试验的试验荷载,N;蝶式绝缘子的破坏荷载,N;1..——绝缘子最大使用荷载,No7绝缘子的组装方式应防止瓷裙积水。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601—1996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esign technique requlationsfor overhead distribution lines with insulated conductors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6-06-06批准 1996-10-01实施前言随着我国城市电网改造工作的不断推进及城网建设的迅速发展,为满足城市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及电能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自90年代初以来在我国大中城市配电网络中普遍采用架空绝缘电线,原有SDJ206—87《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不能满足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的需要。

根据原能源部司局电供[1991]131号文,由全国电力系统城市供电专业工作网负责,电力工业部武汉高压研究所具体组织起草架空绝缘配电线路的设计规程。

本标准的编写结合了各地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的实践经验,经对有代表性的供电局(电业局)多次征求意见和广东、山东、武汉三次会议集中讨论而形成。

上海市区供电局王琼参加了第4章、第5章的编写,沈阳电业局何宗义参加了第6章的编写,大连电业局顾三立参加了第7章的编写,长沙电业局安岐参加了第8章的编写,重庆电业局赵有权参加了第9章、第10章的编写,武汉供电局李汉生参加了第11章、第12章的编写。

本标准用于指导架空绝缘配电线路的设计,本标准与DL/T602—1996《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程》配套使用。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电网,农村电网也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电力工业部安全监察及生产协调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全国电力系统城市供电专业工作网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电力工业部武汉高压研究所、东北电管局、上海市区供电局、武汉供电局、重庆电业局、大连电业局、长沙电业局、沈阳电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项昌富、徐德征、康应成。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供电设施建设规范(草稿)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供电设施建设规范(草稿)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供电设施建设规范(草稿)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河南省电力公司二○一二年五月目录1 概述1.1适用范围1.2编制目的1.3编制原则1.4编制依据2 新型农村社区供电设施建设总体原则2.1电网规划2.2 中压配电网2.3 配电室设置原则与基本要求2.4 配电变压器2.5 无功补偿2.6 低压配电网2.7 电缆通道2.8电杆2.9计量装置2.10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2.11 电压监测2.12 防雷和接地3 新型农村社区典型供电模式及技术要求 3.1 多层(4-6层)、低层(2-3层)及联排社区 3.2 中高层(7-9层)社区3.3 高层(9-22层)社区附件图例1 概述1.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河南省区域内新型农村社区供电设施建设。

1.2编制目的规范新型农村社区供电设施建设标准,提高安全运行水平、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1.3编制原则1.3.1 新型农村社区供电设施建设规范应符合国家能源、环保政策和电网技术发展方向,体现“合理、先进、可靠、节能”原则。

1.3.2 新型农村社区供电设施建设规范应具有适用性,兼顾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负荷特性的城镇发展需求。

1.4编制依据1.4.1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1.4.2 《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DL/T499-2001)1.4.3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DL/T5131-2001)1.4.4 《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DL/T5118-2000)1.4.5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T12325-2003)1.4.6 《新农村电气化标准体系》(国家电网农…2007‟326号)11.4.7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2006版10kV配电工程分册)1.4.8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2006版10kV和380/220V配电线路分册)1.4.9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考评管理办法和标准》(国家电网农…2006‟517号)1.4.10 《新农村电气化村典型供电模式》(国家电网农技…2007‟35号)1.4.11 《河南电网发展技术及装备原则》(河南省电力公司…2009版‟)1.4.12 《10千伏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220-2005)1.4.13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601-1996)1.4.14 《电能计量柜》(GBT16934--1997)1.4.15 《电压监测仪订货技术条件》(DL500-1992)1.4.16 《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国家标准》(GB/T4623—2006)1.4.17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农村安装运行规程》(DL/T736-2000)1.4.1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1.4.19 《河南省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技术原则》(豫发改能源[2010]1811号)1.4.20 《国家电网公司小城镇典型供电模式》(国家电网农[2010]1591号)1.4.21 《河南省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规范(试行)》(豫电农[2010]655号)1.4.22《组合互感器》(GB/T17201-2007)21.4.23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448-2000)1.4.24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1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通用要求》(DL/T698.31-2010)1.4.25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2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厂站采集终端特殊要求》(DL/T698.32-2010)1.4.26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3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专变采集终端特殊要求》(D12T698.33-2010)1.4.27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4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公变采集终端特殊要求》(DL/T698.34-2010)1.4.28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5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低压集中抄表终端特殊要求》(DL/T698.35-2010)1.4.29 《单相智能电能表型式规范》(Q/GDW355-2009)1.4.30 《三相智能电能表型式规范》(Q/GDW356-2009)1.4.31 《智能电能表功能规范》(Q/GDW354-2009)1.4.32 《智能电能表信息交换安全认证技术规范》(Q/GDW365-2009)31.4.33《河南省电流公司电能计量装置标准化配置典型设计》(豫电营销[2011]1221号)2 新型农村社区供电设施建设总体原则2.1电网规划2.1.1新型农村社区供电设施建设应结合本地区电网总体规划,依据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批复规模,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适当超前,外部供电工程应一次建设到位。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变压器台和开关设备)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变压器台和开关设备)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变压器台和开关设备)1配电变压器台应设在负荷中心或重要负荷附近,且便于更换和检修设备的地方,其配电变压器容量应考虑负荷的发展、运行的经济性等。

2下列电杆不宜装配配电变压器台:a)转角杆、分支杆;b)设有中压接户线或中压电缆的电杆;c)设有线路开关设备的电杆;d)交叉路口的电杆;e)低压接户线较多的电杆。

3柱上式变压器台宜安装315kVA及以下变压器。

315kVA以上的变压器宜采用室内布置或与其它高低压元件组成箱式变电站布置。

4柱上配电变压器台的底部距地面高度不应低于2.5m。

安装变压器后,配电变压器台的平面坡度不大于l∕100o5柱上配电变压器的一、二次进出线均应采用架空绝缘线,其截面应按变压器额定容量选择,但一次侧引线铜芯不应小于16mm2,铝芯不应小于25mm)变压器的一、二次侧应分别装设熔断器,一次侧熔断器的底部对地面的垂直高度应不低于4.5m;二次侧熔断器的底部对地面的垂直高度应不低于3.5m各相熔断器间的水平距离:一次侧不应小于0.5m,二次侧不应小于0.2m。

6熔断器、避雷器、变压器的接线柱与绝缘导线的连接部位,宜进行绝缘密封。

7熔断器应选用国家定型产品,并应与负荷电流、运行电压及安装点的短路容量相配合。

8配电变压器的熔丝选择宜按下列要求进行:a)容量在100kVA及以下者,一次侧熔丝额定电流按变压器容量额定电流的2~3倍选择。

b)容量在100kVA以上者,一次侧熔丝额定电流按变压器容量额定电流的1.5~2倍选择。

c)变压器二次侧熔丝(片)按二次侧额定电流选择。

9中压绝缘配电线路在下列地区宜装设开关设备:a)较长的主干线或分支线;b)环形供电网络;c)管区分界处。

设备与绝缘导线的连接部位应装设专用绝缘罩。

10在配电线路上装设电容器时,应按有关行业标准的规定执行。

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架空配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架空配电线路(以下简称配电线路)的设计必须全面地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并积极慎重地采用新设备、新材料,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第1.0.2条本规程适用于城镇10kV及以下新建配电线路;原有配电线路的大修和改造;与城镇配电线路相连接的农用配电线路;临时配电线路的设计。

第1.0.3条配电线路不应采用两线一地制配线方式。

第1.0.4条配电线路分为高压(1kV至10kV)配电线路和低压(1kV以下)配电线路。

第1.0.5条配电线路的设计应符合城镇的总体规划,确定导线截面应与配电网络发展规划相协调。

如无配电网络规划的地区,导线截面宜按十年用电负荷发展规划确定。

第1.0.6条配电线路的路径和杆位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与城镇规划相协调,与配电网络改造相结合;二、综合考虑运行、施工、交通条件和路径长度等因素;三、不占或少占农田;四、避开洼地、冲刷地带以及易被车辆碰撞等地段;五、避开有爆炸物、易燃物和可燃液(气)体的生产厂房、仓库、贮罐等;六、避免上起交通和机耕的困难。

第1.0.7条主干配电线路的导线布置和杆塔结构等,应考虑便于带电作业。

第1.0.8条配电线路大档距的设计,应符合《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DJ3的规定。

第二章气象条件第2.0.1条配电线路设计所采用的计算气象条件,应根据当地的气象资料(采用10年一遇的数值)和附近已有线路和运行经验确定。

如当地气象资料与附录一典型气象区接近,宜采用典型气象区所列数值。

第2.0.2条配电线路的最大设计风速值,应采用离地面10m高处、10年一遇min平均最大值。

可无可*资料,在空旷平坦地区不应小于25m/s,在山区宜采第3.0.7条配电线路不应采用单股的铝线或铝合金线。

高压配电线路不应采用单股铜线。

第3.0.8条在对导线有腐蚀作用的地段,宜采用防腐型导线或采取其它措施。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导线排列)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导线排列)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导线排列)
1分相架设的中压绝缘线三角排列、水平排列、垂直排列均可,中压绝缘线路可单回架设,宜可以多回路同杆架设。

集束型低压架空绝缘电线宜采用专用金具固定在电杆或墙壁上;分相敷设的低压绝缘线宜采用水平排列或垂直排列。

2城市中、低压架空绝缘线路在同一地区同杆架设,应是同一区段电源。

3分相架设的低压绝缘线排列应统一,零线宜靠电杆或建筑物,并应有标志,同一回路的零线不宜高于相线。

4低压架空绝缘线台区中的路灯线也应是架空绝缘电线,低压路灯绝缘线在电杆上不应高于其它相线或零线。

5沿建筑物架设的低压绝缘线,支持点间的距离不宜大于6m。

6中、低压架空绝缘线路的档距不宜大于50m,中压耐张段的长度不宜大于1km。

7中压架空绝缘配电线路的线间距离应不小于0.4m,采用绝缘支架紧凑型架设不应小于0.25m。

8同杆架设的中、低压绝缘线路,横担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和导线支承点间的最小水平距离见表3。

表3同杆架设的中低压绝缘线路横担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和导线支承点间的最小水平距离m
9中压架空绝缘电线与35kV及以上线路同杆架设时,两线路导线间的最小垂直距离见表4。

表4中压架空绝缘电线与35kV及以上线
10中压架空绝缘线路的过引线、引下线与邻相的过引线、引下线及低压线路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0.2mo
中压架空绝缘电线与电杆、拉线或构架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0.2m。

11低压架空绝缘导线与电杆、拉线或构架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0.05m。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程DL+T602—1996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程DL+T602—1996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程DL+T602—1996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程 DL/T602—1996 Erection and acceptance regulations for overhead distribution lines with insulatedconductors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1996-06-06 批准 1996-10-01 实施前言随着我国城市电网改造工作的不断推进及城网建设的迅速发展,为满足城市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及电能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自 90 年代初以来在我国大中城市配电网络中普遍采用架空绝缘电线,原有 GBJ232—8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不能满足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的需要。

根据原能源部司局电供〔1991〕131 号文,由全国电力系统城市供电专业工作网负责,电力工业部武汉高压研究所具体组织起草《架空绝缘配电线路的施工及验收规程》。

本标准的编写结合了各地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的实践经验,经对有代表性的供电局电业局多次征求意见和广东、山东、武汉三次会议集中讨论而形成。

广州供电局谭金超参加了第 3 章的编写,南京供电局王兴绪参加了第 4 章、第 5 章、第 6 章的编写,丹东电业局孟庆杰参加了第 7 章的编写,兰州供电局王仲谋参加了第 8 章的编写,北京供电局黄海波参加了第 9 章、第 10 章、第 11 章的编写。

本标准用于指导架空绝缘配电线路的施工及验收,本标准与 DL/T 601—1996《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配套使用。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电网,农村电网也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B、附录 C 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电力工业部安全监察及生产协调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全国电力系统城市供电专业工作网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电力工业部武汉高压研究所、东北电管局、南京供电局、丹东电业局、广州供电局、兰州供电局、北京供电局。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一、前言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常用的一种输电方式,具有传输距离远、成本低等优点。

本文将从设计原则、线路选择、线路参数计算、杆塔选型等方面详细介绍架空绝缘配电线路的设计技术规程。

二、设计原则1. 安全性: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安全因素,避免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2. 经济性:在保证安全前提下,尽可能减少造价;3. 可靠性:确保线路能够正常运行,不出现故障;4. 美观性:考虑到环境美观和社会形象等因素。

三、线路选择1. 电压等级:根据供电范围和负荷情况选择合适的电压等级;2. 线路类型:根据地形条件和供电要求选择合适的导线型号;3. 路径选择:根据地形条件和供电要求选择合适的线路路径。

四、线路参数计算1. 导线截面积计算:(1) 根据负荷计算所需导线截面积;(2) 考虑导线散热和电流冲击等因素,适当增加导线截面积;(3) 根据导线的材料和型号选择合适的截面积。

2. 杆塔高度计算:(1) 根据导线跨越距离和地形条件计算杆塔高度;(2) 考虑到线路的安全性和美观性等因素,适当调整杆塔高度。

3. 线路间隔计算:(1) 根据导线截面积、电压等级和地形条件等因素计算线路间隔;(2) 考虑到导线弧垂、风荷载等因素,适当调整线路间隔。

五、杆塔选型1. 杆塔结构:根据地形条件和供电要求选择合适的杆塔结构;2. 材料选择:根据环境条件和使用寿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材料;3. 防腐处理:考虑到使用寿命,对杆塔进行防腐处理。

六、施工要点1. 施工前必须进行现场勘查,确定好线路路径、杆塔位置等参数;2. 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3. 施工结束后必须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线路正常运行。

七、验收标准1. 线路参数符合设计要求;2. 杆塔选型符合要求,施工质量符合要求;3. 线路安装质量符合要求,线路能够正常运行。

八、结语本文从设计原则、线路选择、线路参数计算、杆塔选型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架空绝缘配电线路的设计技术规程。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在电力系统中,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如同电力输送的“高速公路”,将电能安全、稳定地输送到千家万户和各个用电场所。

为了确保架空绝缘配电线路的设计科学合理、安全可靠,制定一套严谨的设计技术规程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架空绝缘配电线路的基本构成。

它主要由导线、绝缘子、杆塔、金具、拉线等部件组成。

导线是输送电能的“主角”,其材质、截面积和型号的选择直接影响线路的输电能力和电能损耗。

绝缘子则起到绝缘和支撑导线的作用,要能承受电压并防止电流泄漏。

杆塔负责支撑导线和绝缘子,其类型和高度需根据线路所经过的地形、跨越情况等因素来确定。

金具用于连接和固定导线、绝缘子等部件,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在设计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时,路径选择是一个关键环节。

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地形地貌、交通条件、周边环境、与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安全距离等。

尽量避开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如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带,以及易燃易爆场所。

同时,要为线路的施工和运维提供便利,减少线路的转角和跨越次数,降低施工难度和成本。

导线的选择是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要根据线路的输送容量、电压等级、气象条件等因素来确定导线的型号和截面积。

对于负荷较大的线路,应选用截面积较大的导线,以减少电阻损耗和电压降。

同时,还要考虑导线的机械强度和耐腐蚀性,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绝缘子的选择也不容忽视。

根据线路的电压等级和污秽程度,选择合适类型和数量的绝缘子。

在污秽严重的地区,应选用防污型绝缘子,以提高线路的绝缘水平。

杆塔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其承受的荷载,包括导线和绝缘子的自重、风荷载、冰荷载等。

根据不同的地形和跨越情况,选择合适的杆塔类型,如直线杆塔、耐张杆塔、转角杆塔等。

同时,要确保杆塔的基础稳固,能够承受各种外力的作用。

金具的设计和选用要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其强度要满足线路运行的要求,并且要便于安装和维护。

在架空绝缘配电线路的防雷设计方面,要根据当地的雷电活动情况,合理设置避雷线、避雷器等防雷装置。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电杆、拉线和基础)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电杆、拉线和基础)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电杆、拉线和基础)1架空绝缘配电线路的杆塔分为直线杆型、耐张杆型和混合杆型三类。

直线杆型包括直线杆、直线转角杆;耐张杆型包括耐张杆、转角杆和终端杆;混合杆型包括T 接杆、十字杆、电缆杆等。

直线转角杆杆的转向不宜大于15o O2绝缘线路一般采用水泥杆,条件不允许时亦可采用铁塔和钢管塔。

3各种电杆,应按下列荷载条件进行计算:a)最大风速、无冰、未断线;b)覆冰、相应风速、未断线;c)最低气温、无冰、无风、未断线(适用于转角杆和终端杆)。

4耐张杆和T接杆应考虑断线情况,采用下列荷载进行计算:a)在同一档内断两相导线,无风、无冰(适用于分相架设单回或多回线路);b)在同一档内断一根承力索,无风、无冰(适用于用承力索架设单回或多回线路),断线情况下,所有导线张力均取导线最大使用张力的70%,所有承力索张力均取承力索最大使用张力的80%o5配电线路的钢筋混凝土杆,应尽量采用定型产品,电杆构造的要求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6钢筋混凝土杆的强度计算,应采用安全系数计算方法。

普通钢筋混凝土杆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7;预应力混凝土杆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8。

混凝土及钢材的设计强度应符合SDJ3的规定。

7需要接地的普通钢筋混凝土杆,应设置接地螺母。

接地螺母与主筋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杆时,其主筋不应兼作接地引下线。

8转角杆的横担,应根据受力情况确定。

一般情况下,15°以下转角杆,可采用单横担;15。

〜45。

转角杆,宜采用双横担;45。

以上转角杆,宜采用十字横担。

转角杆宜可不用横担,导线垂直单列式。

9配电线路的金属横担及金属附件应热镀锌。

横担应进行强度计算,选用应规格化,铁横担的最小规格见附录E。

附录E:铁10拉线应采用镀锌钢绞线,其强度设计安全系数应不小于2,最小规格不小于35mm2oH拉线应根据电杆的受力情况装设。

拉线与电杆的夹角宜采用45°,如受地形限制,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30°。

DL-T602—1996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程

DL-T602—1996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程

DL-T602—1996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程DLT6021996Erection and acceptance regulations for overheaddistribution lines with insulated conductors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发布随着我国城市电网改造工作的不断推进及城网建设的迅速发展,为满足城市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及电能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自90年代初以来在我国大中城市配电网络中普遍采用架空绝缘电线.原有GBJ232—8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不能满足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的需要。

根据原能源部司局电供[1991]131号文,由全国电力系统城市供电专业工作网负责,电力工业部武汉高压研究所具体组织起草《架空绝缘配电线路的施工及验收规程》。

本标准的编写结合了各地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的实践经验,经对有代表性的供电局(电业局)多次征求意见和广东、山东、武汉三次会议集中讨论而形成。

广州供电局谭金超参加丁第3章的编写,南京供电局王兴绪参加了第4章、第5章、第6章的编写,丹东电业局盂庆杰参加了第7章的编写,兰州供电局王仲谋参加了第8章的编写,北京供电局黄海波参加了第9章、第10章、第11章的编写。

本标准用于指导架空绝缘配电线路的施工及验收,本标准与DL/T 601—1996《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配套使用。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电网,农村电网也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电力工业部安全监察及生产协调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全国电力系统城市供电专业工作网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电力工业部武汉高压研究所、东北电管局、南京供电局、丹东电业局、广州供电局、兰州供电局、北京供电局。

1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项昌富、徐德征、康应成。

本标准委托电力工业部武汉高压研究所负责解释。

前言1 范围2 引用标准3 器材检验4 电杆基坑5 杆塔组装6 拉线安装7 导线架设8 电器设备的安装9 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10 接户线11 工程交接验收附录A(标准的附录) 承力接头连接绝缘处理示意图附录B(标准的附录) 导线钳压示意图及压口尺寸附录C(标准的附录) 导线液压顺序示意图2Erection and acceptance regulations DLT6021996for overhead distribution lines with insulated conductors1本规程规定了架空绝缘配电线路器材检验、施工技术要求,工程验收规则。

架空配电线路及设备技术标准

架空配电线路及设备技术标准

《架空配电线路及设备运行规程》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本规程适用于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及其设备的运行。

第1.0.2条运行单位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根据地区和季节性特点,做好运行、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缺陷,预防事故发生,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降低线损和运行维护费用,为用户提供优质电能而努力。

第1.0.3条配电线路应与发电厂、变电所或相邻的维护部门划分明确的分界点。

分界点的划分,各地应根据当地情况,制订统一的规定。

与用户的分界点划分,应按照“全国供用电规则”执行。

第1.0.4条为了保障配电网络的安全运行和便于调度管理,在供电部门所管辖的配电线路上一般不允许敷设用户自行维护的线路和设备,如需要敷设时,必须经供电部门同意,并实行统一调度,以保安全。

第1.0.5条各级供电部门可以根据规程规定,制订玠?场运行规程。

第二章防护第2.0.1条配电线路及设备的防护应认真执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

第2.0.2条运行单位要发动沿线有关部门和群众进行护线和做好护线宣传工作,防止外力破坏,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缺陷。

第2.0.3条配电线路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距离应符合“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的要求。

修剪树木,应保证在修剪周期内树板与导线的距离符合上述规定的数值。

第2.0.4条当线路跨越通航江河时,应采取措施设立标志,防止船桅碰线。

第2.0.5条配电运行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下列事项可先行处理,但事后应及时通知有关单位:一、修剪超过规定界限的树木。

二、为处理电力线路事故,砍伐林区个别树木。

三、清除可能影响供电安全的收音机、电视机天线、铁烟囱或其它凸出物。

第2.0.6条运行单位对可能威胁线路安全运行砠??各种施工或活动,应时行劝阻或制止,必要时应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提出防护通知书。

对于造成事故或电力设施损坏者,应按情节与后果,予以处罚或提交公安、司法机关依法惩处。

第三章架空配电线路的运行第一节巡视、检查、维护第3.1.1条为了掌握线路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缺陷和沿线威胁线路安全运行的隐患,必须按期进行巡视与检查。

架空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架空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DL/T 602-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发布1996-06-06发布 1996-10-01实施前言随着我国城市电网改造工作的不断推进及城网建设的迅速发展,为满足城市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及电能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自90年代初以来在我国大中城市配电网络中普遍采用架空绝缘电线,原有GBJ232—8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不能满足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的需要。

根据原能源部司局电供[1991]131号文,由全国电力系统城市供电专业工作网负责,电力工业部武汉高压研究所具体组织起草《架空绝缘配电线路的施工及验收规程》。

本标准的编写结合了各地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的实践经验,经对有代表性的供电局(电业局)多次征求意见和广东、山东、武汉三次会议集中讨论而形成。

广州供电局谭金超参加了第3章的编写,南京供电局王兴绪参加了第4章、第5章、第6章的编写,丹东电业局孟庆杰参加了第7章的编写,兰州供电局王仲谋参加了第8章的编写,北京供电局黄海波参加了第9章、第10章、第11章的编写。

本标准用于指导架空绝缘配电线路的施工及验收,本标准与DL/T 601—1996《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配套使用。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电网,农村电网也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电力工业部安全监察及生产协调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全国电力系统城市供电专业工作网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电力工业部武汉高压研究所、东北电管局、南京供电局、丹东电业局、广州供电局、兰州供电局、北京供电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项昌富、徐德征、康应成。

本标准委托电力工业部武汉高压研究所负责解释。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架空绝缘配电线路器材检验、施工技术要求,工程验收规则。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额定电压6~10kV(中压)和额定电压1kV及以下(低压)架空绝缘配电线路的施工及验收。

第一分册设计说明

第一分册设计说明

第一分册配电变压器工程19设计说明1 设计原则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运行维护方便、科技进步。

2 设计目的使全省配电变压器台区(简称配变台区)、箱式变电所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和箱式变电所工厂化。

3 设计依据DL/T599-1996《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DL/T5118《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国家电网公司《公司系统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SDJ206-87《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范、技术规程》SDJ5-79《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DL/T601-1996《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602-1996《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4 配变台区、箱式变电所种类形式4.1配变台区:3种台型、3种杆型4.2箱式变电所:A型、B型、C型5 适用范围5.1本典设适用于四川省一般正常环境(四川省0级气象区)县城电网设计,未考虑高海拔因素,但应结合地震区的特殊措施。

5.2配电变压器容量200~315KV A。

206 主要设计材料选择:6.1配电变压器采用S9及以上系列的低损耗变压器。

6.2高压跌落式熔断器选用可带负荷分合RW8-10C/200及以上型号。

6.3低压刀熔开关选用GWR1-0.5/600型。

6.4配电变压器低压配电装置采用:6.4.1计量:三相四线(380V/220V)电子式有无功组合电能表,具有RS-485通讯接口,月任意时刻自动冻结电能量功能。

6.4.2 MRM无线抄表数据终端。

6.4.3电容器:自动补偿,容量按7~10%确定配置。

7 安全保护7.1变压器高低压装设氧化锌避雷器。

7.2接地电阻≤4欧。

7.3配电变压器高低接线端及配电装置接线端安装绝缘护套。

7.4配变台区高低压引线采用绝缘线。

7.5为加强配变台区稳定度,台区电杆采用φ190-12~15米电杆。

8 其他说明本典型设计为保持图面清晰,各种图形中未严格按比例制作,实施过程中,应以图示标注的尺寸为准。

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完整

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完整

. . . . . 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架空配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架空配电线路(以下简称配电线路)的设计必须全面地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并积极慎重地采用新设备、新材料,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第1.0.2条本规程适用于城镇10kV及以下新建配电线路;原有配电线路的大修和改造;与城镇配电线路相连接的农用配电线路;临时配电线路的设计。

第1.0.3条配电线路不应采用两线一地制配线方式。

第1.0.4条配电线路分为高压(1kV至10kV)配电线路和低压(1kV以下)配电线路。

第1.0.5条配电线路的设计应符合城镇的总体规划,确定导线截面应与配电网络发展规划相协调。

如无配电网络规划的地区,导线截面宜按十年用电负荷发展规划确定。

第1.0.6条配电线路的路径和杆位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与城镇规划相协调,与配电网络改造相结合;二、综合考虑运行、施工、交通条件和路径长度等因素;三、不占或少占农田;四、避开洼地、冲刷地带以及易被车辆碰撞等地段;五、避开有爆炸物、易燃物和可燃液(气)体的生产厂房、仓库、贮罐等;六、避免上起交通和机耕的困难。

第1.0.7条主干配电线路的导线布置和杆塔结构等,应考虑便于带电作业。

第1.0.8条配电线路大档距的设计,应符合《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DJ379的规定。

第二章气象条件第2.0.1条配电线路设计所采用的计算气象条件,应根据当地的气象资料(采用10年一遇的数值)和附近已有线路和运行经验确定。

如当地气象资料与附录一典型气象区接近,宜采用典型气象区所列数值。

第2.0.2条配电线路的最大设计风速值,应采用离地面10m高处、10年一遇min平均最大值。

可无可*资料,在空旷平坦地区不应小于25m/s,在山区宜采用附近平坦地区风速的1.1倍,且不应小于25m/s。

第2.0.3条电杆、导线的风荷载,应按下式计算:式中W--电杆或导线的风荷载(N);C--风载体型系数,采用下列数值:环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杆…………………………0.6矩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杆…………………………1.4导线直径<17mm……………………………………1.2导线直径≥17mm……………………………………1.1导线覆冰(不论直径大小)…………………………1.2F--电杆杆身侧面的投影面积或导线直径与水平挡距的乘积(m2);υ--设计风速(m/s)。

DLT601-1996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LT601-1996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规程DL/T 601-1996前言随着我国城市电网改造工作的不断推进及城网建设的迅速发展,为满足城市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及电能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自90年代初以来在我国大中城市配电网络中普遍采用架空绝缘电线,原有SDJ206—87《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不能满足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的需要。

根据原能源部司局电供[1991]131号文,由全国电力系统城市供电专业工作网负责,电力工业部武汉高压研究所具体组织起草架空绝缘配电线路的设计规程。

本标准的编写结合了各地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的实践经验,经对有代表性的供电局(电业局)多次征求意见和广东、山东、武汉三次会议集中讨论而形成。

上海市区供电局王琼参加了第4章、第5章的编写,沈阳电业局何宗义参加了第6章的编写,大连电业局顾三立参加了第7章的编写,长沙电业局安岐参加了第8章的编写,重庆电业局赵有权参加了第9章、第10章的编写,武汉供电局李汉生参加了第11章、第12章的编写。

本标准用于指导架空绝缘配电线路的设计,本标准与DL/T602—1996《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程》配套使用。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电网,农村电网也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电力工业部安全监察及生产协调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全国电力系统城市供电专业工作网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电力工业部武汉高压研究所、东北电管局、上海市区供电局、武汉供电局、重庆电业局、大连电业局、长沙电业局、沈阳电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项昌富、徐德征、康应成。

本标准委托电力工业部武汉高压研究所负责解释。

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架空绝缘配电线路、变压器台、开关设备和接户线设计的技术规则。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额定电压为6~10kV(中压)和额定电压为1kV及以下(低压)架空绝缘配电线路工程设计。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附录)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附录)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附录)附录A典型气象区典型气象区见表A1。

附录B导线的性能参数Bl铝线的性能参数见表Bl。

2.弹性系数适用于导线受力在15%〜50%导线计算拉断力时。

B2铝合金线的性能参数见表B2。

注:1.铝合金线根据其所含合金成分不同而最终弹性系数有差别,故可在此范围内选择。

2.弹性系数适用于导线受力在15%〜50%导线计算拉断力时。

B3铜线的性能参数见表B3。

注:1.弹性系数值的精确度为±3000N∕mm2;2.弹性系数适用于导线受力在15%〜50%导线计算拉断力时。

附录C架空绝缘电线长期允许载流量及其校正系数Cl低压单根架空绝缘电线在空气温度为30C时的长期允许载流量见表CUC2低压集束架空绝缘电线的长期允许载流量为同截面同材料单根架空绝缘电线长期允许载流量的0.7倍。

C3IokV、XLPE绝缘架空绝缘电线(绝缘厚度3.4mm)在空气温度为30C时的长期允许载流量见表C2o允许载流量参照绝缘厚度3.4mm,IOkV、XLPE绝缘架空绝缘电线长期允许载流量。

C5IOkV集束架空绝缘电线的长期允许载流量为同截面同材料单根架空绝缘电线长期允许载流量的0.7倍。

C6当空气温度不是30℃时,应将表C1、表C2中架空绝缘电线的长期允许载流量乘以校正系数K 其值由下式确定:式中:Io—实际空气温度,℃;Zi——电线长期允许工作温度,PE、PVC绝缘为70℃,XLPE绝缘为90℃。

按上式计算得到的不同空气温度时的校正系数见表C3。

表C3架空绝缘电线长期允许载流量的温度校正系数注:LfO——实际空气温度,C;2.K——PE、PVC绝缘的架空绝缘电线载流量的温度校正系数;3.K2——XLPE绝缘的架空绝缘电线载流量的温度校正系数。

附录D架空线路污秽分级标准架空线路污秽分级标准见表DI附录E铁横担的最小规格铁横担的最小规格见表El附录F弱电线路等级一级一一首都与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及其相互间联系的主要线路;首都至各重要工矿城市、海港的线路以及由首都通达国外的国际线路;由邮电部指定的其它国际线路和国防线路。

DLT601-1996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LT601-1996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规程DL/T 601-1996前言随着我国城市电网改造工作的不断推进及城网建设的迅速发展,为满足城市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及电能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自90年代初以来在我国大中城市配电网络中普遍采用架空绝缘电线,原有SDJ206—87《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不能满足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的需要。

根据原能源部司局电供[1991]131号文,由全国电力系统城市供电专业工作网负责,电力工业部武汉高压研究所具体组织起草架空绝缘配电线路的设计规程。

本标准的编写结合了各地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的实践经验,经对有代表性的供电局(电业局)多次征求意见和广东、山东、武汉三次会议集中讨论而形成。

上海市区供电局王琼参加了第4章、第5章的编写,沈阳电业局何宗义参加了第6章的编写,大连电业局顾三立参加了第7章的编写,长沙电业局安岐参加了第8章的编写,重庆电业局赵有权参加了第9章、第10章的编写,武汉供电局李汉生参加了第11章、第12章的编写。

本标准用于指导架空绝缘配电线路的设计,本标准与DL/T602—1996《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程》配套使用。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电网,农村电网也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电力工业部安全监察及生产协调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全国电力系统城市供电专业工作网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电力工业部武汉高压研究所、东北电管局、上海市区供电局、武汉供电局、重庆电业局、大连电业局、长沙电业局、沈阳电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项昌富、徐德征、康应成。

本标准委托电力工业部武汉高压研究所负责解释。

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架空绝缘配电线路、变压器台、开关设备和接户线设计的技术规则。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额定电压为6~10kV(中压)和额定电压为1kV及以下(低压)架空绝缘配电线路工程设计。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架空绝缘配电线路、变压器台、开关设备和接户线设计的技术规则。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额定电压为6~10kV(中压)和额定电压为1kV及以下(低压)架空绝缘配电线路工程设计。

3 总则
3.1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的设计应与城市的总体规划相协调。

如无地区配网规划,导线截面宜按20年电负荷发展规划确定。

3.2 下列地区在无条件采用电缆线路供电时应采用架空绝缘配电线路:
a)架空线与建筑物的距离不能满足SDJ206要求的地区;
b)高层建筑地区;
c)人口密集,繁华街道区;
d)绿化地区及林带;
e)污秽严重地区。

3.3 低压配电系统宜采用架空绝缘配电线路。

4 气象条件
4.1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所采用的气象条件,应根据当地的气象资料(采用10年一遇的数值)和附近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

如当地的气象资料与附录A典型气象区接近,宜采用典型气象区所列的数值。

4.2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的最大设计风速值,应采用离地面10m高处、10年一遇10min平均最大值。

如无可靠资料,在空旷平坦地区不应小于25m/s。

在山区宜采用附近平坦地区风速的1.1倍,且不应小于25m/s。

4.3 电杆、绝缘导线的风荷载按下式计算:
W = 9.807CFv2/16
式中:W—电杆或绝缘导线的风荷载,N;
C—风载体型系数,采用下列数值:
圆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杆,0.6;
矩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杆,1.4;
绝缘导线外径小于17mm,1.2;
绝缘导线外径不小于17mm,1.1;
绝缘导线覆冰(不论直径大小),1.2;
F—电杆杆身侧面的投影面积或单根绝缘导线外径、集束线外切圆直径与水平档距的乘积,m2;
v—设计风速,m/s。

4.4 绝缘配电线路设计冰厚,应根据附近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

如无资料,除第Ⅰ气象区外,见附录A。

5 导线
5.1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所采用的导线应符合GB12527、GB14049的规定。

供计算的导线性能参数见附录B。

5.2 绝缘导线及悬挂绝缘导线的钢绞线的设计安全系数均不应小于3。

(☆强制性条文☆)5.3 绝缘导线截面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5.3.1 应结合地区配电网发展规划选定导线截面,无配电网规划城镇地区的绝缘导线设计最小截面见表1。

表1 无配电网规划城镇地区绝缘导线设计最小截面mm2
a )中压绝缘配电线路,自供电的变电所二次侧出口至线路末端变压器或末端受电变电所一次侧入口的允许电压降为供电变电所二次侧额定电压(6、10kV )的5%;
b )低压绝缘配电线路,自配电变压器二次侧出口至线路末端(不包括接户线)的允许电压降为额定低压配电电压(220、380V )的4%
5.4 校验导线的载流量时,PE 、PVC 绝缘的导线的允许温度采用+70℃,XLPE 绝缘的导线的允许温度采用+90℃。

绝缘导线载流量的参数数据见附录C。

5.5 三相四线制低压绝缘配电线路的最小零线截面见表2。

单相制的零线截面,应与相线截面相同。

(☆强制性条文☆)
25.6 悬挂绝缘线的钢绞线的自重荷载应包括绝缘线、钢绞线、绝缘支架质量及200kg 施工荷重。

钢绞线的最小截面不应小于50mm 2。

(☆强制性条文☆) 5.7 绝缘导线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强制性条文☆)
5.7.1 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向的导线及无承力线的集束线严禁在档距内连接。

5.7.2 在一个档距内,每根导线不应超过一个承力接头。

5.7.3 接头距导线的固定点,不应小于500mm 。

5.8 绝缘导线的应根据计算确定。

导线架设后塑性伸长率对弧垂的影响,宜采用减少弧垂法补偿,弧垂减少的百分数为: ---铝或铝合金芯绝缘线,20%; ----铜芯绝缘线,7%~8%。

6 绝缘子、金具及绝缘部件
6.1 绝缘配电线路绝缘子应符合GB1000和GB1001的规定。

6.2 低压绝缘配电线路采用的金具及绝缘部件应符合DL/T464.1~5的规定。

6.3 中压绝缘配电线路紧凑型架设所使用的支架、绝缘拉棒应符合下列要求: 6.3.1 表面泄漏距离不小于370mm ,Ⅳ级污秽区可适当加大泄漏距离。

6.3.2 交流耐压42kV ,1min 。

6.3.3 绝缘支架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5,绝缘拉棒的破坏拉力不小于导线计算拉断力的90%。

且绝缘支架及绝缘拉棒的破坏应力均应满足最大短路电动力的要求。

(☆强制性条文☆) 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