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程】西方文明史课件--第一章 绪 论

合集下载

西方文明史导论课件01古代希腊精神

西方文明史导论课件01古代希腊精神

古希腊精神极度的诱惑与极度的克制之间动态的平衡目录一、为什么西方人总是“言必称希腊”二、希腊文化的特征三、希腊的遗产:对西方文明的影响四、对我们的启示1.希腊文化优秀,优秀的事物能完成时间、空间题材三个超越。

2.古典的自然主义同过于人为修饰的近代文明形成的巨大反差。

一、为什么西方人总是“言必称希腊?”一、为什么西方人总是“言必称希腊?”3 希腊文化的极性他们自称英雄,把一切都放到生与死的永恒天平上来称量。

古希腊的三本历史著作都是讲战争的。

荷马:公元前9-8世纪《荷马史诗》希罗多德:公元前484-425 《历史》修昔底德:公元前464-396,《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公元前431-404)荷马公元前9到8世纪一、为什么西方人总是“言必称希腊?”4 希腊人纯情,是自然主义者。

希腊的建筑、生活,都溶化在大自然之中。

5 希腊爱美。

美是分等级分内外的。

最后,美是必须独立的。

关于希腊人体雕刻的哲学解释。

6 世界上有四种动力观:生存、信仰、功利、理想主义。

希腊人属于最后一种。

一、为什么西方人总是“言必称希腊?”7 希腊喜欢进行抽象的思考,喜欢理性,强调生活的精度、广度、深度和强度。

8 希腊人守纪律,例如斯巴达人。

9 小结:这是从现代人的角度看希腊人,希腊真正的文化基础是英雄主义。

二、希腊文化的特征第一个特征:英雄主义1《荷马史诗》:友情和智慧2 斯巴达的英雄:体魄与力度3 雅典的英雄:美和文化二、希腊文化的特征第二个特征:爱文化文化(CULTURE)的原意就是培育。

1. 以艺术为例,希腊人对生命的热烈的爱。

文化从外在进入内心,再从内心进入“精神的太阳”。

2. 以神话为例:希腊神都是战斗英雄,中国神都是农业工程师。

西方人用武器吃饭,中国人拿树枝就餐。

猛兽崇拜与龙凤崇拜、十二生肖的比较。

3. 以伦理为例,幸福的观念:五种基本处境:物质、身体、社会、情感、文化需求。

4. 以哲学为例,苏格拉底(BC469-399)、柏拉图(BC427-347)、亚里士多德(BC384-322)二、希腊文化的特征苏格拉底(B.C.469--399)柏拉图(B.C.427-347)亚里士多德(B.C.384-322)希腊文化熔诗性和纪律性为一炉,体现出人的真性情,因此成为西方文化传统中的要素。

最新版西方文明史精品课件导论课件

最新版西方文明史精品课件导论课件

Stages of Social Evolution
Stage of civilization
Civilization & Culture
Western culture sometimes equated with Western civilization or European civilization, refers to cultures of European origin.
The Tigris River The Euphrates River Mesopotamia = Between-rivers

底格里斯河 幼发拉底河 (希腊语指) 两河之间的土地
Mesopotamia
4000-1000 B.C.E.
Tigris Euphrates
Mesopotamia, c. 4000-1000 B.C.E. (Bronze Age)
Cradle of Civilization
The The The The Fertile Crescent Mesopotamia Nile Valley Egypt Indus River India Yellow River China
Mesopotamian Civilization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西方文明史
Aspects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吕海彬
文 明
Civilization(英) Civilisation(法) Zivilisation(德)
civis-
citizen
2
—— Lewis H. Morgan Stage of savagery Stage of barbarism

西方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ppt

西方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ppt

一.智者运动的背景: 1.经济: 希腊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 2.政治:城邦民主政治发展,能较自由的独立思考
3.文化:
4.个人:
古希腊民主
会公 民 大
神话
寓言

诗歌
公元前7世纪以前希腊人的自然观:神主宰一切
美神维纳斯
智慧女神雅典娜
太阳神阿波罗
维纳斯和丘比特
奥林匹斯山——众神的家园
众 神 之 神 宙 斯
欧洲近代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文艺复习 肯定人,否定神。
宗教改革 因信称义,信仰自由。 启蒙运动 民主、平等、自由。
欧洲近代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文艺复习 实质:追求现世幸福。 宗教改革 实质:追求信仰自由。 启蒙运动 实质:建立政治民主政治。
什么是人文主义精神?
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2000级学生马加爵在 宿舍残忍杀害4名同学…… 2002年2月23日,清华大学电机系四年级学生刘 海 洋将硫酸泼向北京动物园的5只熊;2005年复旦 大学 研究生张亮虐杀30多只小猫……
完成四个解放—— 文艺复兴:把人从神权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宗教改革:把人从教权的控制中解放出来 启蒙运动:把人从王权的压迫中解放出来 科学革命:把人从自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欧洲近代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文艺复习 14、15世纪,反对神学思想 宗教改革 15、16世纪,反对天主教会 启蒙运动 17、18世纪,反对教会和专制主义
一.智者运动的背景: 1.经济: 希腊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 2.政治:城邦民主政治发展,能较自由的独立思考
3.文化:古希腊的宗教具有人文主义特点 广泛吸收、融合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 社会环境宽松,思想活跃,自主意识 文化具有统一性和普遍的多样性
阅读思考:
1.智者运动兴起的背景 (古希腊哲学为什 么会从探索物质世界到关注人类自身的发 展?) 2.什么是“智者”、“智者运动” (时间、 研究对象)?智者运动最主要的代表是谁? 有何主张? 3.如何理解智者运动的主张及其影响?

西方文明史讲义

西方文明史讲义

西方文明史讲义第一章、绪论:人类文明之大势与泛地中海文明进化论的全球史观:维科、孔多塞、特莱帕。

马克思主义属此。

斯宾格勒、汤因比文化类型史观(文明形态说):反对文化有优劣并强调诸文明都不能避免“生命周期”。

四阶段:“起源、生长、衰落、解体”。

主要机制:由挑战——应战机制产生文明。

(吴宓书英文本《斯宾格勒之文化论》页边注:“成,住,坏,劫。

生,住,异,灭。

)(《西方的没落》The Decline of the West第2卷举出9个高等文化:(1)埃及文化;(2)巴比伦文化;(3)印度文化;(4)中国文化;(5)希腊罗马文化;(6)阿拉伯文化;(7)墨西哥文化;(8)西欧文化;(9)俄罗斯文化。

其实是八个:古典文化、西方文化、巴比伦文化、中国文化、埃及文化、墨西哥文化、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

西欧文化,即所谓的“浮士德”文化,也已步入绝境,将来起而代之的是俄罗斯文化。

“文化之灵”的假说。

每一种文化的历史,都只是文化之灵的一个发现、一个化身。

真正的文化之灵都具有宗教性,文化所表露的一切生命的形式,即各种艺术、礼拜、教理、形而上学及数学的形式世界、装饰艺术、诗歌、思想等,都有宗教性。

一切文化的本质是宗教的,因而一切文明的本质,便是伪宗教的。

进而区分“文化”与“文明”两个概念。

文化一发展到老年时代,便入于文明之死亡的绝境,没有哲学、艺术,剩下的只有一群野蛮人,从事于物质的扩张和帝国主义的发展。

)(以中国文化来说,先秦时代是文化时代,汉、唐、宋、明、清时代就是文明时代;以印度文化来说,吠陀时代是文化时代,佛教、印度教时代就是文明时代;以地中海文化来说,希腊时代是文化时代,希腊化、罗马时代就是文明时代;以中东文化来说,早期基督教时代是文化时代,回教时代就是文明时代;以美索布达米亚文化来说,苏美时代是文化时代,巴比伦、亚述时代就是文明时代;以埃及文化来说,古王国、中王国是文化时代,新帝国就是文明时代;以墨西哥文化来说,玛雅时代是文化时代,阿兹提克时代就是文明时代;以秘鲁文化来说,印加帝国以前的时代是文化时代,以后的就是文明时代了。

《近代西方文明》PPT课件

《近代西方文明》PPT课件

6.(2012·江苏单科·T13)“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
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 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
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材
料中的“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 表,其中一位是( A.彼特拉克 C.马丁·路德 ) B.莎士比亚 D.伏尔泰
7.(2013·乐山一模)下图所示名言中,“枷锁”的本质含义应 是( )
A.宗教压迫 C.法律制度
B.君主专制 D.自然理性
8.(2015·哈尔滨模拟)“人人皆有自主之权,人人皆平等。国
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
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也”——《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梁 启超这段话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哪些思想( ①天赋人权说 ③人民主权说 ②社会契约论 ④三权分立说 )
4、 [2013•安徽卷]“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 下图地图中白色区域的不断扩大,反映了( )
A.天主教的传播 C.罗马帝国的扩张
B.西方人眼中的世界 D.“日不落帝国”形成
5、 [2013•江苏卷] 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 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 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 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 )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A
3.(2011·海南单科·T13)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
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

西方文明史(第五章)第一章 课件[46页]

西方文明史(第五章)第一章 课件[46页]

IV. THE HELLENISTIC WORLD
• Urban life and culture • Alexandria • Hellenistic philosophy
• Cynics • Epicureans • Stoics
QUESTIONS FOR REVIEW
• What social and geographic factors shaped the Greek culture in the age of the Iliad and the Odyssey?
I. BEFORE CIVILIZATION
• Mesopotamia • The Nile • The Hebrew • The Assyrian Empire • The Babylonian Empire
• The origins of humankind • The Paleolithic era (Old Stone Age, ca. 600.000-10,000 B.C.E.) • The dominance of culture • Social organization, agriculture and religion
• The Etruscans formed the most powerful nation in pre-Roman Italy. They created the first great civilization on the peninsula, whose influence on the Romans as well as on present-day cultureis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Evidence suggests that it was the Etruscans who taught the Romans the alphabet and numerals, along with many elements of architecture, art, religion, and dress.

西方文化概论第一章

西方文化概论第一章

2、希腊神话及其相互融合
• 早在希腊入侵者到来之前, 爱琴海上克里特文明就已 经有了自己的流传甚广的 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 有的随着克里特文明的毁 灭而消失了,另一些则在 迈锡尼时期与阿卡亚人的 神话、地中海世界的神话 和北方印欧语世界的神话 不断的冲突融合。
来 自 阿 卡 亚 神 话 的 希 腊 至 高 神 宙 斯
(二)城邦时代希腊宗教的基本特点
• 直觉的自然崇拜
对肉体的重视和崇拜甚于对精神 的关怀,这反映到宗教和神话中 就产生了与人同性同形的奥林匹 斯山诸神。
• 明朗的感觉主义
对现实生活的关注甚于对彼岸世 界的向往,把感性的现实生活看 的比灵魂的终极归宿更为重要, 这导致了奥林匹斯宗教几乎不具 有宗教气息
第一章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第一节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爱琴海文明在古代世界中的地理位置爱琴海文明在古代世界中的地理位置一爱琴文明的发展演化一爱琴文明的发展演化一米诺斯文明从历史渊源上来看西方文明最初的发源地可以追溯到位于爱琴海南端入口处的克里特岛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文化
第一节 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
(二)希腊神谱
在“黑暗时代”的末期, 将逐渐黯淡的克里特、迈锡 尼神话传说传给希腊人的主 要是赫西俄德的《神谱》和 荷马的两部史诗。他们通过 一种开创性的编纂整理工作, 把一个系统化了的美丽无比 的希腊神话世界呈现在走出 “黑暗时代”的希腊人面前。
赫西俄德的《神谱》
(三)神谱的文化学意义
第一,它通过神系的生殖原则反映了一种朴 素的宇宙起源论和自然演化观;反映希腊人 当时前科学、前哲学的思维方式。 第二,它蕴涵着一种以自我否定为动力的社 会进化思想,其背后是不出场的“命运”。
第二节 希腊城邦文化

西方文化史课件word文档

西方文化史课件word文档

西方文化史“西方文化”是指发端于古代希腊与古代罗马的那一支文化,以后这支文化在欧洲地区得到充分发展与演变,近代以后有传播到其他洲,最后其影响遍及世界各地区。

“西方文化史”即西方文化发生与演变的历史。

(西欧、北美)第一章西方文化的起源欧洲于公元前3000年代后半期在南欧的爱琴海地区出现了最初的奴隶制文明——爱琴文化,它成为现代西方文化的源头。

❖在爱琴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是现代西方文化的“基石”。

❖现代西方文化是掺杂了大量其他民族文化因素后形成的一种新文化。

(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

希伯来-犹太文化)一、欧洲史前文化❖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是指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之前的原始时代。

我们通过考古文物所了解到的史前原始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称为史前文化。

❖旧石器文化(时间、代表性的文化)❖新石器文化(主要特征、代表性的文化)二、爱琴文化❖从公元前3000年代的后半期到公元前12世纪,爱琴海区域(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带)出现了欧洲最早的奴隶制文明,并创造出了辉煌的青铜文化,即爱琴文化,亦称为克里特-迈锡尼文化。

❖爱琴文化的发现:(德)亨利·谢里曼、(英)阿瑟·伊文斯❖克里特文化❖迈锡尼文化克里特文化❖时间: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1250年,约1350年。

❖分期:1、早期——公元前2600-前2000年;铜器青铜器,原始公社制逐步解体;陶器2、中期——公元前2000年-前15世纪末;奴隶制国家,米诺斯王朝(前1700-前1450);建筑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陶器、青铜器、石器;线形文字A;宗教活动;航海业发达3、后期——前15世纪末-前1250年;衰落。

爱琴文化由以克里特文化为主转入以迈锡尼文化为主的时期。

迈锡尼文化❖文化中心:迈锡尼、梯伦、派罗斯❖特点:建筑;坟墓;线形文字B;贸易发达❖爱琴社会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和航海技术,为古希腊人所继承。

壁画和雕刻艺术、建筑方法到希腊古典时代得到了广泛发展。

【哈工程】西方文明史课件--第一章 绪 论

【哈工程】西方文明史课件--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文明的相关基本概念及起源,了解什么是文明史,掌握人类文明发展的阶段,了解西方文明的基础。

教学重点:文明的含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系统学时:2学时一、文化与文明(一)文化的概念在谈文化的概念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文化”一词的发展。

先看一下西方人对文化概念的讨论:古希腊作家曾经使用“tropos”(“样式”或“方式”、)、“ethos”(“气质”或“精神”)、“nomos”(社会地位的多样性与可变性)、“Paideia”(智力与教育)等词汇,分别表示古希腊人的文化观念。

这些名词的意义在后世西方历史的发展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阐发。

特别是“Paideia”一词,是最接近我们今天的文化概念的。

我们今天所用的英语和法语关于“文化”(culture)的单词源于拉丁语,也就是说,是在古罗马的时候出现的。

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人的文化遗产,在文化概念研究的演进上也是如此。

这一时期出现了后来“文化”一词的语言形式Cultura。

Cultura这个单词来自于拉丁语Colere,含有耕耘、培植的意思。

这种用法今天仍在“农业”(agriculture)和“园艺”(horticulture)两词中保存着。

古罗马雄辩家和政治家西塞罗(前106-前43)使用“文化”一词时已有了一个转移或比喻的意义。

他言及“智慧耕耘”(Cultura mentis)。

然而,在拉丁语中,这种用法是罕见的。

《牛津词典》把 1510年作为该用法在英语中首次出现的日期。

这个意义上的“文化”一词意味着为增进某种东西的质量所作的努力。

人们提到,“麦子的改良”,(The culture of Wheat)或“工艺的改进”(The culture of the arts)但还没人单独地说,“culture”。

晚至1852年,清教徒纽曼使用了“精神耕耘”(mental culture)或“智力耕耘”(intellectual culture),而仍不单独使用“文化”(culture)。

西方文明史课件--哥特建筑的几个名词解释

西方文明史课件--哥特建筑的几个名词解释

哥特建筑的几个名词解释它们都是哥特式时期产生的结构作法,而且体现哥特建筑艺术成就的代表。

骨架券:先说拱券,两个柱子上(或者两面平行的墙)可以做一个半圆形的拱券,用来承受屋顶的重量,拱券是古罗马时期出现的,它的意义在于能将屋顶的跨度做的很大。

同时由于是半圆形券,拱的高度就是跨度的一半。

然后说“尖拱”,拱的形状不是半圆,而是由两段弧拼在一起,有两个圆心,弧的交点就成为一个尖点,是拱的最高点。

它的好处在于拱的高度不受跨度的限制,在力学上也是更合理的。

而哥特时期出现的骨架券,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四个柱子上做双圆心尖券,四条边和两条对角线上各做一道尖拱。

屋顶的石板架在这六道券上。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减少了券脚的推力,也简化了施工。

飞扶壁:扶壁顾名思义,就是扶持墙壁的意思。

就是为了平衡拱券对外墙的推力,而在外墙上附加的墙或其他结构。

就是说中间的拱对墙有向外的推力,而扶壁是将墙向内推。

在离外墙一段距离的地方做柱子,在这个柱子和外墙间做一道拱券,用拱券来产生向内的推力。

一般在柱子的上方还会砌上尖塔。

平时看到的哥特教堂的侧面会有许多高的尖塔,塔与中间的建筑(中厅)间有许多弧(券),这就是飞扶壁。

飞券:和抵御中舱拱顶的侧推力有关。

罗曼教堂中舱拱顶的侧推力是由舷舱的拱顶来平衡的,而舷舱拱顶的外向侧推力由厚厚的外墙来抵御。

哥特主教堂拱顶用了肋架券之后,侧推力集中到了墩子头上,因此只要在墩子头上来平衡它们就可以了。

加以拱顶减薄和使用尖券,侧推力也小得多了。

于是,哥特主教堂采用了最有特色的结构方法,就是用飞券来抵住中舱墩子头。

飞券立足于大厅的外侧,以一个扁扁的柱墩形式垂直升到一定高度,然后向中舱的墩子头架起半个券,把侧推力传递过来,用扶壁的重量和基础抵消。

中舱拱顶的侧推力不再由舷舱的拱顶来负担,中舱可以大大高于舷舱,在高出于舷舱拱顶的侧面开从墩子到墩子的大面积的窗子,中舱得以摆脱了罗曼教堂的阴暗和压抑而满足市民们新的审美要求。

西方文明史ppt课件

西方文明史ppt课件

;.
14
Portuguese Empire
• Its biggest colony was Brazil • Brazil had perfect spoil for agriculture,
had wood (brazil wood), sugar, and gold. • Portuguese brought African slaves and used natives as labor • Justified conquest of Brazil with Christianization of the people
;.
12
The Philippines
• In the mid-16th century, Spaniards settled some of the many islands in the Philippines, which were named in honor of Spanish King Philip II. This photo shows a village on northern Luzon, the largest island and the second settled by Spain.
• Modern colonialism started with the Age of Discovery. Portugal and Spain discovered new lands across the oceans and built trading posts. For some people, it is this building of colonies across oceans that differentiates colonialism from other types of expansionism.

(完整word版)西方文明史讲解要点1

(完整word版)西方文明史讲解要点1

Part I The Ancient Near EastChapter 1 The Origins of Western Civilizations第一章主要介绍两个东西,一是新石器时代的革命性变化及其对文明产生的重大意义,二是前两千年之前的两个古老文明:苏美尔(包扩其继承者阿卡德和旧巴比伦文明)和埃及文明。

在这个时期,这两个区域文明之间联系不多;在整个近东地区,虽有征战,但却没有大规模的帝国主义。

时间表:400万年前人类出现200万年前使用工具的人类出现40,000 B.C.E. Upper Paleolithic Age,岩洞壁画出现11,000 B.C.E Paleolithic 与Neolithic的分界,“冰河时代”结束。

.8500 B.C.E. 定居农业社会的出现6500-3000 B.C.E. 出现村庄3300-2500 B.C.E. 出现书写3100 B.C.E. 出现城市1 石器时代人们采集和狩猎。

没有携带积累起来的财富的手段,贫富和等级差别也许不存在,也许亦无明显的社会分工。

2 新石器时代的革命从公元前11,0000年开始的巨大变化:生产食物,半定居与定居的生活,短途与长途贸易,由此带来更稳定、更复杂的社会,社会分工复杂化,出现了地位与阶级的差别,最终产生了城市。

具体来说,冰河时代结束。

在富饶的新月地带(the Fertile Crescent)动物北移,猎物减少;气候变化,有利于野谷物的生长,人类又发明了存储的方法并开始播种,从而实现了生产食物(managed food production)。

村庄出现,两个考古典型:Jericho和Catal Hüyük。

农产品的剩余推动了社会分工:贸易,手工业,统治阶级,战争。

3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发展Ubaid Culture:其特征是灌溉系统和神庙Urbanism in the Uruk Period (4300-2900) :城市国家(以Uruk最为著名)的出现标志着文明的开端。

【哈工程】西方文明史课件---第二章 古希腊文明

【哈工程】西方文明史课件---第二章  古希腊文明

第二章古希腊文明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希腊文明的发展阶段和特征,爱琴文明的主要文明成就和特色,了解雅典和斯巴达城邦的历史。

教学重点: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系统学时:4学时人类文明从起源于西亚、北非和东亚后,逐渐汇流并扩大影响范围。

这种交流和融合,使文明更为多样化,也进一步增添了文明的内容,使文明变得更丰满、更多彩、更生动,更具生命力.最后这种文明的汇流,在地中海造就了新的文明——希腊文明,人类文明达到新的高峰。

古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主要来源之一,西方人整个思想体系和文化模式基本上都出自于古代希腊。

古希腊文化是现代西方文化的“基始”.全部现代欧洲的文化,乃至一部分欧洲以外的文化,也都是在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基础成长起来的。

古代希腊文化,是世界文明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就其范围和内容来说,博大精深,多姿多彩。

一、希腊文明的曙光:克里特和麦锡尼文明1、地理和基本分期(1)地理:在埃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交界处,有一片辽阔而美丽的海域,这就是世界最大的内陆之海:地中海.这片海域被欧洲、亚洲和非洲三大洲所环绕,它为沿岸的人提供了天然的通道,商品和思想通过它在各民族中沟通和交流.在海的东端是巴尔干半岛,隔着爱琴海与小亚西亚遥遥相望。

巴尔干半岛的南端濒临爱琴海的地方被称为希腊,在此成长起希腊文明.不过古代的希腊文明圈不局限于希腊半岛,它包括整个爱琴海,及其沿海地区,小亚细亚沿海部分也包括在内。

图:古代希腊地图,红色虚线为古代希腊的疆界.爱琴海碧海蓝天之间,岛屿星罗棋布,岛与岛之间常常仅一箭之遥,人们即使驾驶小船也能在这片海域航行,而不会有太大的危险。

人们从埃及和新月沃地将知识和思想传播到这些岛屿上,传播到希腊半岛和爱琴海沿岸的小亚西亚地区.希腊半岛气候宜人,雨水充沛,阳光普照,夏无暴暑,冬无严寒。

不过,人的生活光凭这些还是不够的.希腊半岛没有大河,没有太多肥沃的耕地,平原和山地间隔,许多大小山脉将半岛分割得零零碎碎。

西方文明课件

西方文明课件
林 其子矮子丕平即位
斯堪的纳维亚的维金人和匈牙利的马扎尔人侵 入
休·加佩成为法兰克王 奥托为日耳曼和萨克森王 波伊提乌《哲学的慰籍》 爱因哈特《查理曼生平》
西方文明课件
伊斯兰世界
伊斯兰:顺服真主 穆斯林:已顺服者 630年,穆罕默德创教 倭马亚王朝,穆阿维叶(602-680)迁都大马士革 阿拔斯王朝,762年迁都巴格达 塞尔柱突厥帝国,萨拉丁(1137-1193),阿尤布王
人类的历程
西方文明课件
艺术风格
美索不达米亚风格 埃及风格 希腊风格
亚该亚风格 古典风格 希腊化风格
罗马风格
共和国风格 帝国时代风格
西方文明课件
中世纪
500年至1500年,分为三个阶段
中世纪初期:500-1000,频繁的蛮族入侵和 政治混乱,文明岌岌可危,勉强幸存
中世纪中期:1000-1300,稳定而文化鼎盛
录》
新柏拉图主义
普罗提诺(205-270)
法学
-450年,《十二铜表法》
西方文明课件
犹太教与基督教
希伯来人在迦南(2000-1500),与喜克索同宗 希伯来人在埃及(1500-1250) 希伯来人回迦南(1250-1020),摩西十诫 统一的王国(1020-926)以色列王国
扫罗、大卫、所罗门
苏格拉底革命
○ 苏格拉底(470-399):天地万物之中存在着一种永恒的 道德和思想的秩序,美德即知识
○ 柏拉图(427-347),理念是存在的本原,《理想国》 ○ 亚里士多德(384-322),万物皆有目的
西方文明课件
希腊化时代
亚历山大帝国解体(323-307)
安提柯,塞琉古,托勒密三分天下
古典 悲剧
埃斯库鲁斯:《俄瑞斯忒亚》 索福克利斯:《安提戈涅》、《奥狄甫斯王》 欧里庇得斯:《特洛伊妇女)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科学发展的历程2西方文明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科学发展的历程2西方文明

原子论思想
德谟克利特 物质最小的颗粒是原子,原子不可分割。 运动是原子的属性。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
约前460——前377)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著名医生,欧洲医学奠基人,古希腊医师,西方医学奠基人。提出“体液(humours)学说”,他的医学观点对以后西方医学的发展有巨大影响。卒于公元前377年,享年八十三岁。
为什么曾经是那样强大的雅典会日渐衰落,连遭败绩呢?苏格拉底认为祸根就是雅典的民主政体。在这种制度下,未受过教育的、容易冲动的群众抽签轮流执政,一些政客、阴谋家肆意挑拨离间,群众受他们的影响,随意举荐、罢免甚至处死统治者和将军,其结果是祸国殃民。苏格拉底为了这些“高论”,把性命都搭上了。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派处死。
第一章 科学发展的历程 ——西方文明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姓名
汇报日期
1古罗马帝国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
西方文明起源概述
CONTENTS
1
一、腓尼基 (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6世纪)
ONE
腓尼基是古代一个城邦国家,原意是“穿紫红色衣服的人”,因为他们擅长用海贝中提炼的紫红色染料染衣服,并大批出口致富。所以他们以航行事业和经营贩运奴隶而闻名于世。
字母文字演进表
腓尼基文化的最大成就是发明了22个腓尼基字母,它使拼音文字逐渐推广到古代各民族之中。
古代希腊人又在腓尼基字母基础上创造了希腊字母。罗马人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拉丁字母,后来分化为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英文、德文等等。
2
刻有最古老拉丁文字的石柱
ONE
二、古希腊 (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相当于我国春秋战国秦汉时期)
01
毕达哥拉斯定理

【哈工程】西方文明史课件--第四章 中世纪

【哈工程】西方文明史课件--第四章 中世纪

基督教会在中世纪欧洲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原因:
第一,蛮族入侵后,造成的政治和思想上的真空; 第二,基督教在西欧统治地位的确立与封建主最初的 支持是分不开的。 第三,基督教会自身的组织完善,教士的隐修制度对 强化基督教体制起了突出的作用。
4、东西教会的分裂
• 君士坦丁一世迁都拜占庭埋下了东西教会大分裂 的伏笔。 •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成东西两部分时,基督教 也分为东部教会和西部教会两大支。 • 公元7世纪末,罗马的拉丁教会和君士坦丁堡的希 腊教会在礼仪和教义上的分歧加剧。 • 9世纪后半期,“佛提乌分裂”。 • 1054年弥格耳分裂,基督教正式分裂为罗马公教 (天主教)和希腊正教(东正教)。
从1189年开始到1192年结束,被称为“三王东征”。 这次远征也以失败告终。
法国国王腓力二世
埃及阿尤布王朝的 红胡子腓特烈 第一位苏丹
英格兰国王 狮心理查
2、十字军东征的过程
1202年,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服一些法国骑士进行第四 次东征。攻占扎拉后,这次十字军东征完全变了味。 1204年占领了君士坦丁堡。
二、西欧中世纪早期的封建制度和教会制度 • • • • 西欧中世纪的开端 西欧中世早期的封建制度的形成及其特征 骑士制度 教会制度
(一)西欧中世纪的开端
(1)法兰克王国的发展
法兰克王国第一任国王 墨洛温王朝创立者克洛维
(1)法兰克王国的发展
今 日 法 国 疆 域
Hale Waihona Puke (1)法兰克王国的发展8世纪上半期,掌握墨洛温王朝实权的宫相、 加洛林家族的查理· 马特(Charles Martel,即 “锤子”查理之意)实行采邑制(即封建领主 制),培植自己的势力。
圣 本 笃
·
(2)教区

中世纪西方文明 复旦 世界文明史课件

中世纪西方文明 复旦 世界文明史课件

夏特尔大教堂
兰斯大教堂
亚眠大教堂
• 中世纪中后期教会的变化
– 红衣主教的出现 – 现实生活开始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 信仰与社会 – 道德权威
• 谬误没有权利——镇压“异端”
– 迫害阿尔比派 华尔多派 – 宗教裁判所
• 十字军东侵(1096-1270)
早期的衰退
• 意大利
– 东哥特人 – 伦巴底人
采邑只限于终身享用,不得世 袭
• 层层分封
– 国王-公爵、伯爵、侯爵— 子爵、男爵
民族国家的初步出现
• 国土的统一
– 与地方贵族的斗争
• 民族意识的萌生
– 英法百年战争
具有符号及象征意义的贞德 (Jeanne d’Arc)
• 贵族的衰败与王权的强大 • 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型 • 德、意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
世俗权威与 教会权威
合作与利用
– 496年克洛维改信基 督教
• 丕平献土 • 查理大帝与教会
双方的斗争
– 格里高利与亨利第四 – 腓特烈·巴巴罗萨、腓特烈
二世、奥古斯都·腓力、美 男子腓力 – 英诺森三世、英诺森四世、 卜尼法八世 – 阿维农之囚
封建庄园
• 古罗马的渊源 • 随着分封而出现的 • 庄园经济的自己自足性
商业的复兴与行会
• 国际贸易
– 意大利商业的繁荣 – 佛兰德尔
• 本地贸易
– 行会 – 商人行会与手工业行会
中世纪的社会与生活
• 封建贵族 • 骑士制度的产生 • 庄园的农民 • 城市的复兴 • 资产者(Bourgeois)的出现 • 城市居民的生活
经院哲学
• 理性与信仰的一致、哲学为神学服务 • 逻辑推理 • 浓厚的伦理色彩 • 托马斯·阿奎那 《神学大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文明的相关基本概念及起源,了解什么是文明史,掌握人类文明发展的阶段,了解西方文明的基础。

教学重点:文明的含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系统学时:2学时一、文化和文明(一)文化的概念在谈文化的概念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文化”一词的发展。

先看一下西方人对文化概念的讨论:古希腊作家曾经使用“tropos”(“样式”或“方式”、)、“ethos”(“气质”或“精神”)、“nomos”(社会地位的多样性和可变性)、“Paideia”(智力和教育)等词汇,分别表示古希腊人的文化观念。

这些名词的意义在后世西方历史的发展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阐发。

特别是“Paideia”一词,是最接近我们今天的文化概念的。

我们今天所用的英语和法语关于“文化”(culture)的单词源于拉丁语,也就是说,是在古罗马的时候出现的。

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人的文化遗产,在文化概念研究的演进上也是如此。

这一时期出现了后来“文化”一词的语言形式Cultura。

Cultura这个单词来自于拉丁语Colere,含有耕耘、培植的意思。

这种用法今天仍在“农业”(agriculture)和“园艺”(horticulture)两词中保存着。

古罗马雄辩家和政治家西塞罗(前106-前43)使用“文化”一词时已有了一个转移或比喻的意义。

他言及“智慧耕耘”(Cultura mentis)。

然而,在拉丁语中,这种用法是罕见的。

《牛津词典》把 1510年作为该用法在英语中首次出现的日期。

这个意义上的“文化”一词意味着为增进某种东西的质量所作的努力。

人们提到,“麦子的改良”,(The culture of Wheat)或“工艺的改进”(The culture of the arts)但还没人单独地说,“culture”。

晚至1852年,清教徒纽曼使用了“精神耕耘”(mental culture)或“智力耕耘”(intellectual culture),而仍不单独使用“文化”(culture)。

在十八世纪的法国,象沃弗纳格(Vauvenargues)和伏尔泰这样的学者,开始在法语中赋予“文化”一词以全新的意义。

对他们说来,“文化”意指训练和修炼心智(或思想,亦或趣味)的结果和状态,应当注意,不是指植物。

很快这词就被运用于形容某一位受过教育的人的实际成就:良好的风度、文学、艺术和科学。

所有这些都被称为“文化”,被认为是通过教育能够获得的东西。

在十八世纪末的德国,在赫尔德(J.G.Herder,德国历史哲学家,1744-1803)和他的同代人里,我们也初次见到这种现代用法。

对赫尔德来说,文化是一个社会走向开化概念。

它意味个人的完善,或者发展他自己的过程中取得的工艺、技术和学识。

但是,在这些造诣中现已既包括了生活中的智识方面,又包括了其技艺方面。

他已认识到不同的民族在总体上可以对“文化”作出不同的贡献;或者,他们甚至可能是“并没有相同的文化”。

然而,直到十九世纪中叶,“改进”和“发展”这样的内涵才开始脱落出来。

在克莱姆这位人类学奠基人的著作中,文化仍存有着“发展”这种涵义的痕迹,但克莱姆的文化概念现在看来已非常接近现代的概念了,他把“文化”定义为“习俗、工艺和技巧;和平和战争时期的家庭生活和公共生活,宗教、科学和艺术”。

(古斯塔夫·克莱姆:《普通人类文化史》,莱比锡,1843,第1卷,第21页)。

对“文化”的概念作出经典解释的是英国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泰勒(Edward.B.Tylor,1832-1917),他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任何能力和习惯。

”泰勒之后,尽管许多学者对他的定义作了修正和补充,似乎始终都未能超出泰勒将文化作为一个复杂的整体的基本观念。

1952年,两位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A.L.Kroeber)和克拉克洪(C.Kluckhohn)合写了一本书:《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探讨》,列举了从1871年至1951年达八十年间关于文化的定义,竟有 161种之多。

从克罗伯和克拉克洪的时代以来,这种争论非但没有停息,而且更加频繁地在发展着,关于文化的定义,恐怕也在相应地增加吧。

据专家考证,“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

“文”和“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象传》:(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西汉以后,“文”和“化”方合成一个整词,如“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说苑·指武》),“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文选·补之诗》)。

这里的“文化”,或和天造地设的自然对举,或和无教化的“质朴”、“野蛮”对举。

因此,在汉语系统中,“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本属精神领域之范畴。

随着时间的流变和空间的差异,现在“文化”已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成为众多学科探究、阐发、争鸣的对象,大致上能够被人们指认为文化的东西无非是三个方面:第一,首先被列入此中的是人类活动的重要部分:宗教、政治、经济、艺术、科学、技术、教育、语言、习俗等等。

任何当代的对于特定民族的文化描述都会包涵其中的一部分,如果不是它的全部的话。

如果我们考察这些字眼背后的实在,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我们所涉及的主要是行为模式,人类行动的方式。

他们拜神、和政治权力作斗争、买卖货物、绘画等等,所有这些行为都能被称作为文化。

第二、精神和情感方面的,涉及观念、知识、信仰、规范、价值和其他一些通常不能称为行为的东西。

我们在上面所提到的人类行动中的某些部分也可以被认为包含着一些特征,这些特征严格说来并不是行为。

例如,宗教既包括宗教活动,也含有宗教信念和宗教体验。

同样,科学既包括知识的成果,也包括获得知识的行动。

至少,这部分非行为类型的文化可以被称为思想和情感模式。

它们是内在“精神”活动的特性。

第三,还有一种对象物,学者们时常称其为“文化”,或更特殊一些,称其为“物质文化”。

有一些作为人类活动产物的物品,如工具、武器、罐子、建筑、艺术作品等等。

出于显见的理由,只有考古学家、人类学博物收藏家才对这些东西大感兴趣。

“人工制品”是另一个经常用来形容它们的通用词。

指出这一些对我们框定“文化史”或“文明史”的内容很有帮助。

文化定义中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文化的社会性。

文化实际上是人们行为方式的总和,但这种行为方式不是心理学和生理学上的行为方式,比如,临饥欲食,受挫而怒,这种行为就不能称为“文化”;再譬如,一个人先穿左右鞋中的哪一只,这是件无关紧要的事。

如果一些个人有规律地作一事或另一事,我们就视之为一种私人爱好或个人癖好。

但是,我们社会中的全体,或相当接近于全体的人都把钮扣钉在衣服的右爿,这就是我们的一个文化特征了;还有对于“人工制品”来说,研究这些物品的文化学者所关切的并不是它们的物理——化学结构。

人工制品所以引起人们的兴趣,只是因为含有制作和使用它的人们的行为。

文化定义发展到今天还分成广义和狭义两种。

前者将人类所创造的一切都视为文化,它扩及到人类整个活动方式及其成果的总和,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等各方面的内容;后者仅指精神领域,包括人们的精神生活、精神现象以及精神过程等。

而“文化史”、“文化研究”和“文化事业”等实际运用上大部分情况采用的狭义的文化定义。

从目前文化讨论的情况来看,文化概念已逐步形成在总体上具有模糊性,而在具体运用上却日益趋向于清晰化的趋势。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文化”的定义中,基本形成了以下的共识: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现实存在,具有和人类本身同样古老的历史。

人类从“茹毛饮血,茫然于人道”(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的“植立之兽”(《思问录·外篇》)演化而来,逐渐形成和“天道”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人道”,这便是文化的创造过程。

在文化的创造和发展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而文化便是人和自然、主体和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

这里的“自然”,不仅指存在于人身之外并和之对立的外在自然界,也指人类的本能、人的身体的各种生物属性等自然性。

文化的出发点是从事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进而也改造自身即实践着的人。

人创造了文化,同样文化也创造了人。

举例言之:一块天然的岩石不具备文化意蕴,但经过人工打磨,便注入了人的价值观念和劳动技能,从而进入“文化”范畴。

因此,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成果体现,既反映在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更反映在人类个体和群体素质(生理和心理的、工艺和道德的、自律和律人的)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由此可见,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二)文明的含义西语“文明”一词,英语为Civilization,法语为Civilisation,德语为zivilisation,都源于拉丁文的Civis(citizen,公民),18世纪出现于欧洲,意思是城市的居民。

在古代罗马,共和国和帝国时期,公民是和“野蛮人”相对的概念。

其实,这个思想在古希腊就存在。

如亚里士多德就认为,文明的生活就是城邦的生活,“蛮族”没有城邦,故没有文明的生活。

其本质含义为人民和睦的生活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

中国古代典籍《尚书•舜典》:“濬(浚)哲文明,温恭允塞”,孔颖达等疏曰:“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

濬(浚),深;哲,智;允,信;塞,充实。

其实,这里的文明还不是一个词。

在古汉语中,文=纹,明=日+月。

“经天纬地”,“天”可以指时间,“地”可以指空间。

“经天纬地”可以解释成人类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创造。

“明”本指明亮,是指物质上的。

但是,我们可以解释为心灵上的明亮,和人的愚昧相对。

它和现在“文明”的定义是否一致呢?“文明”的概念和“文化”的概念究竟有什么关系和区别?主要有三种观点,或三种取向:(1)认为“文明”和“文化”可以作为涵义相近或等同的两个概念。

在西方,许多人通常把"文明"和"文化"视为对偶词或同源对似词。

十分有趣的是,在法语中,culturel 这一形容词既可译为"文化的",也可译为"文明的"。

确切地说,法语并不存在"文明"的形容词形式,它只是借用了"文化"的形容词形式。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实证主义盛行的法国和英、美,人们注重揭示的是文化的既成状态(诸如,"社会生活"、"社会福利"、"社会契约"、"市民社会"等)所偏重的是文化的物质化、形态化特征,而非其生命性、创造性特征,他们在表述"文化"的社会学概念(它们主要涉及政治、法律、经济、教育和社会生活等内容)时,常常使用"文明"这个词来代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