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实践观对大学生的指导意义
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解
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解3、实践观的应用及意义:①区分马克思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
与旧唯物主义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原理是建立在科学的实践观的基础之上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及其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则是我们人类生存方式、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人类关于世界根本问题的认识基础。
没有这种实践观,唯物主义将蜕变成朴素的、直观的、机械的唯物主义。
②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我们在有目的有意思地改造世界时应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出发,学会既不轻视日常生活,又不沉溺于日常生活;既不命令群众,又不讨好群众;既不逃避现实,又不投机媚俗。
③马克思主义通过对实践,深刻而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即“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④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看见唯心主义历史观的错误。
唯心主义历史观看到了人的社会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活动,但同时又将它不恰当地加以夸大,以至于不能深入地探究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背后所隐藏的真正原因。
⑤有力的批判了自然主义历史观。
自然主义历史观把社会的本质归结为自然条件,即社会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或者把社会的本质归结为人的自然属性,它看到了自然条件或自然属性对社会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但又夸大了这种作用,夸大了社会与自然的同一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实践包括生产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活动等三个基本形式。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概念的科学规定和实践观点的确立,是实现哲学上伟大变革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即以实践为基础去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它们在对世界的理解和观察世界的视角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着重大缺陷。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视域下大学生社会实践
24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视域下大学生社会实践■刘 兵/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摘 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这一基础上,要重视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上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鼓励大学生在这一基础上,重视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实现自我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认识论 社会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当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当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清晰的认识当前社会实践的价值与意义,运用科学的方法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次理论实践,更是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活化的一个必经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联系首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能够帮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当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综合素养的培养过程当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高等院校的教育并不是完全的社会化,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虽然已经高度的接近社会当中成人的思想和观念,但是在于学习以及各种实践的过程当中,还是缺乏一些相关的经验。
因此,在综合素质培养过程当中,对于社会实践工具的运用,特别是在社会实践当中,运用自己在大学里面学习的知识,通过所从事的社会实践工作,发现自己潜在的能力以及所缺乏的能力短板,这是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和培养的一个重要过程。
从另一个角度上分析,社会实践,也能够帮助大学生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为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当中,人生的意义实际上是需要通过时间来证明的,人的价值是体现在其社会性上,所以在社会的实践过程里面,大学生同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能够进一步的运用自己的才华,让自己的知识面以及能力能够得到扩展,这本身就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过程。
包括很多大学生的创新理念,以及对于社会的认知,都是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够获得,在活动的过程当中,能够掌握到书本之外的知识和人生意义,这实际上也是其人生价值的体现,所以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指导下,更应该在实践当中学习,实践的过程当中践行这种科学理念的价值,才能够在劳动当中实现自我,实现人生的价值。
大学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观
大学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观大学生时代是我们人生的重要时期,是我们人生的转折点之一,是我们提高自身修养、增长学识、提升能力的关键时期,更是我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黄金阶段。
通过近半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武装头脑的必备武器,是培养人理性思维的绿色通道,同时,学习马克思主义有助于我们正确看待生活问题,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坚信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信仰,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它指导我们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对我们人生观、价值观的修正以及信仰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虽然马克思逝世100多年,马克思主义主义论不但没有过时,相反更是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大学生活也是影响颇深。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作为一名大学生,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的基本方法。
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坚持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地学习,走好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步,踏踏实实地学习每门专业学科。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阐述的“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统一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并且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因此在课上认真学习把握好自己,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该学习时就应该认真学习,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背离该阶段的学习要求:同时,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要灵活,举一反三,学会将理论运用于实践,防止和反对教条主义,对于书本知识我们不能照本宣科、简单地、机械地套用“本本”和字句,也不能停留在文章的表面意思,要深入文章内涵,真正理解掌握专业知识。
大学是我们中学理想终结的地方,我们在大学生活学习中偶尔会觉得迷茫,偶尔也会有挫败感、孤独、崇拜和缺乏激情,因此要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新的奋斗目标,人不可以不立志,我们应该在激情中实现我们的目标。
正确的积极地价值观对我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因此,在面对新的阶段,我们因该开始新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及学习意义
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是它却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影响了全世界。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既然要谈到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及学习意义,那么我认为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而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义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而从马克思主义如今的学习中要谈到的是对我们当代21世纪大学生现今的影响及意义。
我通过老师近些时间课堂上所讲的体会到马克思两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它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基于彻底唯物主义之上的辩证法。
一、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能与其他一切哲学相区别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
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能很好的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他们在对世界的理解和观察世界的视角上存在着重大的缺陷。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
而且其本身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以理论为导向,立足于现实生活,解决发生在人们生活中那些实实在在的问题。
知行合一促新时期大学生成长成才——读《实践论》有感
知行合一促新时期大学生成长成才 ——读《实践论》有感发布时间:2022-09-01T02:39:10.662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9期作者:张梅[导读] 新时期大学生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如何正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张梅淄博职业学院山东淄博 255000)摘要:新时期大学生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如何正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关系着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大事,是大学生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毛泽东的《实践论》,不仅仅对当时中国革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且对当今高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教育也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实践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合一教育;途径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思想上呈现盲目性、开放性的特点,出现大学生主流价值的培养与精神信仰的塑造,与大学生本身已有的观点、态度、志向等有所冲突的现象。
高校如何造就大学生,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如习主席所言“在知行合一上下工夫”即完善知行合一教育,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从而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实践论》的基本思想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论述了的知和行的辩证关系,系统阐述了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批判了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两种党内长期存在的认识错误,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首先,《实践论》强调认识来源于实践。
文中指出:“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
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
”并指出人的认识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深华和发展,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
因此,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马克思主义原理对大学生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原理对大学生的影响引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思想体系,对社会发展和个体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为大学生,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对我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思想理论、社会实践和个人成长三个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原理对大学生的影响。
思想理论方面作为现代社会的大学生,我们需要具备较高的思想理论素养,以应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思想体系,为我们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首先,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这些观点告诉我们,社会是发展变化的,历史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
理解这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分析社会问题,把握社会发展方向。
其次,马克思主义提出了阶级斗争和生产力发展的理论。
这些理论告诉我们,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提高,而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器。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需要认识到社会问题的本质,从而为社会进步做出有益的贡献。
最后,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和目标。
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无阶级、无剥削的社会,为每个个体提供了充分发展的机会和平等的待遇。
这个理想鼓舞着我们奋发向前,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社会实践方面马克思主义不仅对我们的思想启迪有着重要作用,还要求我们将其融入到实际行动中。
作为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关注社会问题,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首先,马克思主义鼓励我们关注社会问题。
只有真正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和根源,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我们可以亲身感受社会的矛盾和不公,进而深入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马克思主义倡导大众参与社会事务。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不仅仅是观察者,更应该是改变者和创造者。
通过组织和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最后,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要关注工人阶级和弱势群体的利益。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关注劳动者的权益,关注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发展,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
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一是培养精神境界,“化理论为德性”,二是训练理论思维能力,即“化理论为方法”,归结到一点就是改造世界和实现自我,用中国传统哲学的话说就是“成物”和“成己”。
(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认识工具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于实践,又为实践服务,能从实践的沃土中不断吸取营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个开放的体系,随着科学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在同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中不断战胜对方、完善自己。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邓小平哲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xx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面向新世纪创造性运用唯物史观的重大成果,是在新的时代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他们在对世界的理解和观察世界的视角上存在着重大缺陷。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
(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增强我们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实践需要,在总结当时的自然科学的最高成果、批判地吸取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相比,具有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三个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最高抽象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指出人与世界的关系实质上是以实践为中介的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实践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
实践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科学的思想体系,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致力于解析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规律。
然而,理论只有通过实践验证和指导,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本文将探讨实践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并阐述实践观如何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在认识论上的地位,认为真理必须以实践为依据和检验。
只有通过实践的反复验证,理论才能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真理的把握才更加准确。
实践观指导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
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劳动是人类实践的最基本形式。
通过劳动,人们不仅改造了外在世界,也改造了自身的精神和意识。
因此,实践观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找到真理,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展壮大。
二、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源泉。
实践中的问题和矛盾不断推动着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例如,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深入总结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重要思想。
实践观还指导着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只有通过对实践中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分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路径。
实践观告诉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
三、实践是理论普及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为指导实践而产生和发展的。
实践并非只存在于专门领域或高级阶段,而是贯穿于社会各个方面的人类活动中。
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通过实践的普及和推广,使其成为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指南。
实践观告诉我们,要使人们真正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必须将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理论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只有在实际应用中,人们才能真正领悟到理论的重要性和价值。
四、实践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实践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发展的动力。
在实践中实现的新成就和新经验,将进一步推动理论的更新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与其他任何学说截然不同的一个显著标志。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本点,是一切理论的起点和落脚点,是检验理论的尺度和标准。
一、实践观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包括了丰富的内涵,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线。
实践观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历史实践观,是一种辩证唯物的认识论观点。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主张,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源泉,即认识是由实践产生的,而且是认识的目的地,即认识的实质是为了指导实践。
实践观是与改造社会现实的理论联系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强调,实践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实践的主体是人,人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认识客观世界,而且能够改造客观世界。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主张改造世界的实践是认识的实践和政治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一大特色就是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实践的基本规律。
二、实践观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不仅是理论上的问题,更是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实践张着,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
实践中的问题,思考口中的问题,而思考又指向实践。
实践观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不仅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还包括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等问题,是在各种历史时期,对中国和世界社会所有重大问题提出理论指导和治理问题的科学依据。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活动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活动,关键在于增强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作出贡献。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今天,只有不断深入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才能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活力和影响力。
论实事求是对大学生的指导意义
学院:金融学院专业班:经济学类(一)12-7班姓名:刘滢冰学号:201222380713论实事求是对大学生的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 其中,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我们党在七十多年革命和建设中确定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路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实事求是”四个字完整地表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体系。
“实事”是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是认识的对象和前提,“是”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是认识的结果和落脚点。
“求”,就是要求我们去探究,实事求是,以“求”为中介,从“实事”到“是”,超越事物的现象状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实际相结合。
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话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实事求是不仅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还包含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它不仅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上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我们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大学生对于这个社会而言是一个极其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在站在校园与社会的边缘,他们肩负着重任,他们是先进知识和科技的载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和接班人。
在大学生身上,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大学生应该做的是什么,我们不是空想家,父母也不会养我们一辈子。
他们提供给我们最好的机会,让我们丰满羽翼,让我们能够适应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我们来到这里立足点是学习知识、技能。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论文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概述: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显著、最基本的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最根本的标志,它贯穿于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环节。
把实践提升为哲学的根本原则是马克思的重要创造,他看到了实践作为人的本质的存在方式所具有的极其丰富的内容,赋予了实践以本体论的意义。
本文借鉴前辈观点,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容以及发展历程,总结了其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性作用。
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
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肯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不意味着认识无足轻重。
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理论是认识的高级形式,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理论的指导作用愈益明显,它往往走在实践的前面,指导这实践活动的进程。
咋社会历史运动中,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给为显著。
当然,理论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理论的作用则恰恰相反。
理论的作用只有掌握群众、最终通过群众的实践才能实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需要正确地理解已被实践所证实的理论的作用。
已被实践证明为正确的理论,对于人们的新的认识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并不能把它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因为它的正确性和适用范围最终都依赖于实践。
对于实践来说,它依然是第二位的东西。
实践的本质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的地位,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实践是人类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
科学实践观马克思
总结
通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于当代大学生自身成长, 可以有效的实现做学问与做人。理论思想与社会实践、宽广 知识和较强能力、技术素养与人文素养、健康身体与心理等 有机结合,实现自身和谐健康的成长,成为“理想远大、热 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 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 踏实地的人。
谢谢
请老师批评指正!
科学实践观的内容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社会化的人类。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 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 2.新唯物主义哲学的功能是通过实践改造世界。新唯物主义的功能不仅在于正确的解释世界,即揭 示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性,而且在于改造世界,即指导无产阶级通过革命实践去改造世界,改变不 合理的旧制度,建设更加合理的社会制度。新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实践性,它既通过实践认识世界, 又通过实践改变世界。
直观反映论的缺陷。
第三部分 科学实践观对大学生的指导意义
指导意义
一:是科学发展观是作为我党在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总结过去20多年的教训和 经验提出来的,是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事关国家兴衰,作为民族和社会 的中坚--当代大学生理应掌握这一理念,把自身的和谐健康发展与国家的命运 紧密的结合起来。
二:是科学发展观中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同样是指导我们学习成长的有力武 器,可以使我们全面的审视自己,弥补缺陷,克服弱点,发扬优点,把自己塑 造成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以及国际竞争力、个性与 人格得到健全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https:/能事3/.w动 物w实地 的w践灭变.是b亡革i检l。世ib验界il真i的.c理活o的m动标/,v准同id。时e人o,/的B实【V认践微1识的D课正发r《4确展y科与1,学n否必7实,然5k归践推?根动观vd到社的_底会s创o只发立u有展r与c在与e发=实进展f践步5》中f,9才3从】a能而b证带2b明来1,新ed舍事f此e物f别的74无产0其生97他和2途旧4004adfe4d1
论马克思认识论中的实践观及其时代意义
论马克思认识论中的实践观及其时代意义【摘要】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引入实践,为唯物史观乃至崭新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生长点和立足点,而实践观点是贯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高度重视人及其实践活动,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真正关注人的现实生活的实践思维方式。
本文拟对马克思认识论中的实践观及其时代意义做一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马克思认识论;实践观;唯物主义1845年,马克思发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这是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因为在这里马克思引入了科学的实践观,从而为唯物史观乃至崭新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生长点和立足点,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由此初步创立,一种崭新的哲学体系在科学实践观基础上建立了起来。
1.批判旧唯物主义的实践观1.1关于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基督教的本质》是费尔巴哈阐释基督教本质和批判宗教神学的著作,但书中也明显暴露出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足。
费尔巴哈没有正确区分庸俗的实践观和人类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的本质区别,最终导致了对实践的贬抑。
费尔巴哈把人的活动理解为“理论的活动”和“实践的活动”两类,但他“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1],而贬低实践活动的作用。
并认为,“只有理论才揭开世界的壮丽”,“理论之立场就意味着与世界和谐相处……如果人仅仅立足于实践之立场,并由此出发来观察世界,而使实践的立场成为理论的立场时,那他就跟自然不睦”[2],可见,费尔巴哈非常重视理论的作用,而恰恰忽视了实践的作用,也就忽视了实践在认识和改造实践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故而理解为“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
因此,马克思说:“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
论“认识”与“实践”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
论“认识”与“实践”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摘要:马克思已逝世100多年了,但马克思主义从诞生到现在不但没有被人忘记,却日益深入省心。
当今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类的大学生在学校主要都是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但马克思主义却是所有大学生所必须学习的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到底为什么被人们这样看重,它对当代大学生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和作用呢?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所讲述的“认识”和“实践”方面,通过学习课本知识和查阅相关文献,分别论述了它们对大学生的作用、它们的联系以及它们的意义。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大学生认识实践意义正文:作为大学生,除了要在专业学科扎实知识和非专业领域充实自己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由于时代背景的变化,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也表现出自身的特点。
虽然政治状况和主流思想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但诸如诚信度降低,趋于功利化、庸俗化,尊师重道的风气逐渐淡化等思想道德问题也逐渐进入人们视野。
那么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在实践中认识事物本质,在认识下实践从而改造世界。
只有做到认识与实践相统一,我们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合格、优秀的大学生。
认识方面当代大学生在实践方面或许没有很好的条件,但在认识方面却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和影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要怎样的认识自身。
这又牵引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认识论。
因为只有认识了世界,才能有世界观,然后才引发了人生观从而认识自己。
同时,我们在中国古代哲学之中,也离不开一些对“认识”的观点。
比如孔子的“生而知之”,老子的“不出户,知天下”等名言。
先不论这些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理论,他们讲的都是一个“知”字。
也就是“认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说道:认识是人特有的现象。
人的认识活动是由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其中又说道: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相互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认识关系,即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时间关系,即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价值关系,即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及其对我们学习的启发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及其对我们学习的启发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这样阐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又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要求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从变化发展的实践出发。
(二)认识也影响实践,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正确认识即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克服错误认识,推动实践向前发展。
作为大学生,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专业课的学习上,上课、听讲座是我们学习的主要方式,而在多姿多彩的校园活动里,我们也有机会通过亲身体验来验证自己所学的知识。
如果说通过上课,我们可以直接得到对事物的认识,那么亲身的体验就可以说是一种实践,两者是紧密联系的。
我们所学习的学科知识,是有前人在实践中得到了启示并且从实践出发进行了漫长的学术的研究才得以慢慢积累的。
我们可能更多的时候是去被动地接受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这也是我们获得认识的捷径。
我们通过学习获得的这种知识是总结前人的实践经验来得到的结晶,而在我们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以后,在理论知识的支撑和指导下,我们可能就有能力自己进行后续的实践了。
通过这种实践,我们可以自己去验证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是否科学,并且为我们专攻的学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因为,只有不断地积累实践经验,才能够更好的推动认识的发展,使学科的知识继续更新和完善。
认识与实践是统一的,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
作为学生的我们,为了更好地学习,更高效地组织所学习的知识,应该努力将认识和实践联系起来。
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先努力学习学科的知识,形成正确的认识,让这种认识指导我们进行实践活动,之后再通过实践活动去努力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
因此,我想不论我们在学习什么专业的知识,在广泛阅览各类著作的同时,我们都应该去参加实践的活动。
如果有机会,我们应该到相关的实务工作岗位上去感受、去观察我们所学的知识是怎样在实际的问题中得到应用的。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你学习、生活的指导意义体现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你学习、生活的指导意义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你学习、生活的指导意义体现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其后由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完善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在中国几代领导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后,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大学里面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程,我觉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对我们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以下几点指导意义:第一、指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一个人的世界观制约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言行.而纵观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各种消极、糟粕的世界观肆意横流。
若没有良好的引导语与指导,科学的世界观将会被打压得不得翻身。
,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一名良师益友,它能帮助我学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使我在学习、生活中受益.也指导我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
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的根本态度和看法。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教我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会我怎样积极做人,教我明确人生的价值,不自暴自弃,要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负责。
第二、帮助认清客观规律和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相反的,人的意识活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规律的支配。
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跟消灭。
规律恩格斯说,意识是地球上“美丽的花朵”,它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创造性,更具有指导实践跟改造客观世界、指导和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而想要积极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就必须尊重规律。
现在处于学生阶段的我们,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第三、监督做好实践工作,做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中表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当代中国,就是一切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
浅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的价值
浅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源泉,
只有把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实践才能不断升华和发展。
在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实践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基础。
实践是能够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活动,是认识世界的最高标准和起点,也是改变世界的根本动力。
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将
理论同具体的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世界,更加准确地把握世界的发展规律。
其次,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实践不断地推动知识和技术的进步,促
进社会各个方面的改革和发展。
通过实践的探索和实验,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
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方向。
第三,实践是检验理论正确性和有效性的基础。
理论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只能通过实践
的检验来证实。
只有把理论的普遍规律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才能更
好地检验理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第四,实践是推动人类事业发展的历史动力。
在人类历史上,始终是实践推动理论的
发展和进步。
实践不断地推动思想和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推动人类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强调了实
践在认识论和发展论上的重要性和地位。
只有不断探索实践的道路、灵活运用实践的方法,才能推动实践向着更加广阔的方向发展,不断实现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的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它是一个相对真理。
它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辩证法和唯物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组成部分,实践概念是它的基础。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时代的思想智慧,在每个经济市场条件下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功能。
1、反思功能。
反思既是对思维对象的反复思考,又是对思维本身的反身思考。
反思首先是反复思考,是对思维对象的再思、三思、多思。
反思具有反复思维和反身思维的双重含义,是思维之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辩证统一。
2、概括功能。
哲学是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性的理论反映,在概括各方面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了哲学意义上的包括人在内的世界图景。
3、批判功能。
马哲以一种批判的态度对人与世界现实关系作出评价。
要改变世界,就必须对现存世界持批判的态度,在对现实的批判中确立作为现实之否定形态的理想,再通过实践把理想转变为新的现实。
辩证法意义上的批判不是消极的否定。
4、预测功能。
哲学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引导着我们从现在走向未来。
它可以从大体上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发展趋势。
哲学的预测不同于具体科学的预测,它更带有宏观整体性、综合性、概括性的特点。
再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人生观就是在马哲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社会所尽的责任和所作的贡献。
努力为人民服务,无私把自己的一切智慧和力量贡献给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生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人生观的核心。
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是正确实现人生价值的思想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人生观不可或缺的内容。
要树立和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人生观,提高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自觉性,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
概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内容及其理论意义
1.概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内容及其理论意义①基本内容马克思将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形成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化网络虚拟社会的形成,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在内涵、形式、特征等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其次,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它规定了社会生活的基本状况,当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引起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变化,但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问题,危及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更要通过实践来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
因此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生活,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②理论意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反作用。
正是从实践论出发,马克思指出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应从真正现实的人从感性的活动本身从实践出发去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实践中人虽然创造着自己的生活,但人无法超出自己的历史发展提出的问题,更谈不上解决了超出自己历史阶段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要求我们,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坚持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提升认识,发展认识。
2.试举两例说明矛盾的同一性及其方法论意义主观和客观的矛盾是人类实践活动中的最普遍、最根本的矛盾,是人类世界形成和发展的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实践观对大学生的指导意义摘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它贯穿于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环节。
离开了实践,就不能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哲学史上实现的伟大变革,就不能科学地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
本文阐述了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认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当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大体内涵,最后阐述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关键字:大学生认识论实践观社会实践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开展,大学生能力建设逐渐成为高校培养教学目标的重点之一。
辩证的唯物认识论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检验书本知识的必要选择,是学以致用的客观要求,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必经之路。
现如今,大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就业率等问题成为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但大学生依然是一个将来建设国家的主力军团,所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素质刻不容缓,如果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利用假期进行必要的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非常有利。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内容、基本特征、基本形式1、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即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级阶段和科学形式。
是关于认识的本质、来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理论。
其基本原理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即实践论。
它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认为认识从实践中产生,随实践而发展,认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践,认识的真理性也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证明;认为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辩证过程;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物质与精神、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多次反覆;社会实践的无穷无尽决定了认识发展的永无止境。
2、基本特征:a.(物质性)唯物主义实践观与唯心主义实践观的区别;b.(直接现实性)实践与认识的区别;c.(主观能动性)人的实践活动与生物消极适应活动的区别;d.(社会历史性)实践是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
3、基本形式:物质生产;社会关系;科学实验及精神生产实践.认识(反映论、能动性、创造性)①、(能动的反映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a.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原则,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揭示出人的认识所具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特征;c.强调能动性和反映性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②、(能动性)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就是主体获取并加工、处理客体信息的过程,需要发挥人的信息选择机制和信息重构机制的作用.③、(创造性)人的认识不仅仅是客观事物的“摹本”,并且为改造客观事物提供“蓝图”。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容、基本特征和主要形式1、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有两方面含义:(1)实践的一般本质——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物质的性质和形式,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2)实践的特殊本质:实践又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并把人的目的、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2、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实践是客观的物质的活动。
实践的要素、过程和结果都是客观的;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具有目的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这种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也是实践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而是社会活动,并受着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3 、实践的基本形式:a.生产实践。
也就是处理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活动,即物质生产活动。
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前提。
b.社会关系实践。
是处理和变革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实践,即人类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在阶级社会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
c.精神文化创造实践。
首先包括科学实验,它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专门为认识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活动。
此外,艺术和教育活动也属于以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为直接目的的精神文化创造实践。
三、马克思主义中的认识与实践1、认识的本质与结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指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指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西红柿原产于美洲,但当地人一直怀疑它有毒,取名狼桃而不敢吃。
直到18世纪法国有位画家抱着献身精神,决定尝试一下。
据说,这位画家在吃时,就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
但画家不但没死,反而第一个品尝了西红柿的美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认识来源于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这种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a.认识只能来自社会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第一,认识是根据实践的需要产生的。
人的认识活动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为解决和完成实践提出的问题和任务而产生的。
人成为认识主体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改造客观世界活动的需要;客观存在的事物也是由于实践的需要,作为实践改造的对象,才逐一地成为认识的客体。
毛泽东说:“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毛泽东的这段名言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第二,认识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但客体本身不可能自动地反映到人脑中来,客体只有成为实践活动的对象,才能成为认识的对象。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表明,认识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实践,是实践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才推动认识由浅入深、由片面向全面发展。
第一,实践不断地给认识提出新课题,提供经验材料,实践的需要推动着人们去研究和解决这些课题,实践规定了认识发展的方向。
第二,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一方面,实践的发展不断揭示客观世界的越来越多的特性,为解决认识上的新课题积累越来越丰富的经验材料;另一方面,实践又提供日益完备的物质手段,不断强化主体的认识能力。
第三,实践的发展,锻炼和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
人类智力的开发,是受着实践发展水平制约的。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如果认识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不用它来指导实践,这种认识就失去了价值;而实践也需要科学理论来指导,没有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
实践只有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才能自觉实现改造世界。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
从实践中获得的认识,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以及正确的程度如何,只能靠实践来检验。
一般来说,凡是在实践中被证实了的,达到预期成果的认识则是正确的;否则,就证明认识同客观外界的规律性不相符合或不完全符合。
一句话,认识正确与否,要靠实践来检验。
四、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大学生生活的中指导意义1、社会实践利于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不是完全的社会化,实践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让大学生们更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从实践中学习新的知识,通过所从事的工作,一方面发现自身潜在的能力,另一方面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综合能力往往是一个学生在社会交往,社会适应多方面能力的体现,在与社会的交流中,已有的能力得到锻炼,大学生对自己缺陷也有所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在以后的发展中为社会需求做好准备。
2、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认识人生意义大有裨益。
大学十分重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会安排老师给同学们准备各种各样的实习,工程学院的金工实习,人文学院的礼仪培训,农学院的农事训练等等,体现了华农充分认识了解实践对学生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各个学院的社团组织举行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也充分提高了学生认识实践,参与实践的能力,而我在加入过的组织科技创新也创业联合会中,也亲身体验和了解到实践对大学生的重要性,科联会组织各类创业比赛,科技创新研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找自己的才能也不足。
学生在活动中学到了书本之外的知识和人生意义,这也是价值观的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要在实践中学习马克思主义,弘扬民族精神,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有文化有纪律,社会实践正是这些优良精神品质的试验方式,学生可从中体会劳动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对学生的价值追求,政治文化信仰都将有影响。
3、大学生社会实践意义在于能够推进其职业生涯的建构。
目前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只是急于找到一份工作,而对于生涯发展意识、生涯决策能力、自我价值认知、职业定位等却一无所知,导致了不少“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出现。
这显然与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初衷更是相去甚远。
要培养合格的人才,这就有必要以社会实践为方法入手,推进大学生职业规划进程。
在我大一的时候上的职业规划课程中了解到。
首先,通过行进中的社会实践,大学生个体可以逐步建立与发展一个适当的自我概念,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选择与生活方式,实现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大批学生外出参加实习,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社会的需求,结合自身条件,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其次,人生规划中的关键是合理职业定位。
定位准确,才能使规划实用有效,否则,规划制订得再好也无法变成现实。
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将在以活生生的职业环境中,进行正确的判断,科学的规划人生;认知自身的能力、兴趣、个性等,以及明确个人的职业价值,有利于未来将个人追求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因此,对于一名标准的大学生来说,要兼顾地做到做好这两点,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我们都要以国家的建设为己任,在学习中自觉地严格地要求自己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以此武装自己。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这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我们在自己的专业课及公共文化课的学习当中,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要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勇于质疑,努力学好理论知识。
社会实践是当代大学生自我完善、尽快成长的必经之路。
离开了社会实践,就谈不上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更谈不上发明创造。
总之,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对学生自己来说是有益的,对自己综合素质的测评,对以后的学习自身素质的养成都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以后在社会上的作用不容忽视,社会实践让学生们渐渐走入职业化道路,亲身感受到职业人士的行为生活习惯,为将来参加工作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