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论述题整理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第十二章简答题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武大2001研)(答案)2.为什么说GNP不是反映一个国家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北大1998研)(答案)3.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区别.(东南大学2003研;北大1999研) (答案)4.写出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GDP)之间的关系。

(北大2001研)(答案)5.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与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有何不同?为什么新住宅的增加属于投资而不属于消费?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入GDP之中?(武大2002研)(答案)6.说明在证券市场购买债券和股票不能看作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

(天津财大1999研)(答案)7.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北方交大2000研)(答案)8.下列各项是否计入GNP(国民生产总值)?为什么?(1)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旧车;(3)购买普通股票。

(复旦大学1995研)(答案)9.“GNP=C+I+G+(X-M)”的内涵.(武大2002研)(答案)10.简要评述国民收入核算中的缺陷及纠正。

(浙大1998研)(答案)11.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主要方法.(人行1998研)(答案)12.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方法。

(浙大1998研)(答案)13.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并不意味着计划储蓄总等于计划投资?(答案)14.试述GDP、GNP、NDP、NNP、NI、DI和NT几者之间的关系.(答案)15.储蓄—投资等式中的储蓄和投资与宏观经济均衡的投资和储蓄的区别.(答案)16.如何用支出法计算四部门经济的CDP?(答案)17.请推导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式。

(答案)第十三章问答题1.相对收入假说是如何解释“消费函数之谜”的?(北大1997研)(答案)2.试述相对收入假说中的“棘轮效应",分析这种效应对消费者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1.GDP是指一国境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

2.均衡产出是指经济社会收入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的有得支出的产出。

3.在索洛模型中,长期消费水平最高的稳态资本存量被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

4.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宁愿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资产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5.通货膨胀是指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持续上涨,导致整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1.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来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2.预防性动机是指为了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

3.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是指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下所产生的预算盈余。

4.总需求是指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总需求量。

5.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收入增量中用于增加消费支出的比例,或者增加1个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

3.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例,或者每增加1个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

4.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等时的产出,或者说是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5.通货膨胀是指经济社会中一定时期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水平持续上涨,包含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和持续上涨的特点。

6.投资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的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7.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量的比率。

8.总需求是指在特定价格水平下,生产部门愿意支出的产出总量,通常用产出水平表示。

这是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的定义。

9.总供给是指经济社会提供的总产量,即基于就业的基本资源(包括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所生产的产量。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与论述题第12章简短回答1。

宏观经济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武汉大学2001年研究)(答案) 2。

为什么国民生产总值不是反映一个国家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北京大学1998年研究)(答案)3。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差异(东南大学,2003年);北京大学1999年研究(答案)4。

写下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北京大学2001年研究)(答案)5。

经济学投资与股票和债券的个人投资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新屋的增加属于投资而非消费?为什么库存投资应该包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吴达2002研究)(答案)6。

这表明,在证券市场购买债券和股票不能被视为经济意义上的投资活动。

(天津财达1999年研究)(解答)7。

为什么企业债券的利息要计入国内生产总值,而政府债券的利息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北方交通大学2000年研究)(答案)8。

下列项目包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吗?为什么?(1)转移支付;(2)购买旧车;(3)购买普通股(复旦大学1995年研究)(答案)9年“国民生产总值= C+I+G+(X-M)”内涵(吴达2002研究)(答案) 10。

浅谈国民收入核算中的缺陷及其纠正(浙江大学1998年研究)(答案)11。

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主要方法(中国人民银行1998年研究)(解答) 12。

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方法(浙江大学1998年研究)(答案)113。

为什么储蓄和投资身份不意味着计划储蓄总是等于计划投资?(回答)14。

试着描述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NDP、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直接投资和北部地区之间的关系(回答)15。

储蓄投资方程中储蓄和投资的区别,以及宏观经济均衡中投资和储蓄的区别(回答)16。

如何用支出法计算四部门经济的综合生产总值?(回答)17。

请推断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和投资的同一性(回答)第13章问题1。

相对收入假说如何解释“消费函数之谜”?(北京大学1997年研究)(答案)2。

宏观经济学论述题

宏观经济学论述题

宏观经济学论述题论述题1、试分析平衡预算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及其区别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是指财政收入与支出相平衡,财政预算盈余等于零的思想.主要分为: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和充分就业平衡预算三种。

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

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

充分就业平衡预算是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

这类平衡预算思想的本质仍是机械地追求收支平衡,是一种消极的财政政策思想。

功能财政思想是一种积极的权衡性财政政策或补偿性财政政策,指政府不要考虑平衡,而且要考虑整个经济活动水平。

财政政策要保证社会经济处于持续增长的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状态。

功能财政的预算应是一种不平衡预算,在财政政策的目标和手段方面应有更大更多的灵活性。

两者的共同点是,目的均是为了设法使经济保持稳定。

区别是,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强调的是财政收支平衡,以此作为预算目标,或者财政的目的,这等于从根本上否定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和干预作用。

而功能财政思想则不强调这点,强调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标是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2、简述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其对经济影响成因①供求夹杂推进说,是将供应和需求两个方面因素综合起来,认为通胀是由需求拉动和成本推进共同起作用而激发的。

②需求拉动通胀,指总需求超过总供应所激发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

③成本推进通胀,指物价水平上升是由生产成本的提高而推动的。

④结构性通胀,在没有需求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影响1)通货收缩的收入分配效应:通货收缩有利于利润收入者不利于工资收入者;不利于债权人而有利于债务人;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

2)通货收缩的财产分配效应:财产净值的变动情况会因财产的货币价值与债务的变动情况而增加或削减。

3)通货收缩的资本配置效应:激发资本的重新配置,那些在通货收缩期间价格快于成本上升的行业将得到扩张;而价格上升慢于成本上升的行业会相应收缩;由于各行业产物和劳务的价格与成本的上升每每是自觉的,因而扰乱了价格系统,激发资本配置的失调,降低全部国民经济效力。

宏观经济学简答、论述题精华

宏观经济学简答、论述题精华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理解时应注意哪几个方面?答: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同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这一定义有以下几方面的意思: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

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是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生产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5)GDP 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

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2. 写出五个基本的国民收入总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答:(1)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是指一国范围内一年中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总价值。

(2)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即国民生产总值的简称,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NP是按照国民原则来计算的,而GDP是按国土原则来计算的。

两者的关系是:GDP=GNP 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益。

(3)NDP(Net Domestic Product),即国内生产净值的简称,是指GDP扣除折旧的部分,即NDP=GDP-折旧。

(4)NNP(Net National Product),即国民生产净值的简称,在实物形态上,国民生产净值是社会总产品扣除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后的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及增加后备的那部分生产资料。

在价值形态上,国民生产净值等于国民生产总值(GNP)与资本折旧之差。

(5)NI(National Income),即国民收入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等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货币值之和。

它与GDP的关系为: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给企业的补助金(6)PI概括了一个社会所有人的总收入,表示个人从各种来源得到的收入总和。

《宏观经济学》常考的25个论述题

《宏观经济学》常考的25个论述题

《宏观经济学》常考的25个论述题
1如何用支出法计算四部门经济的国民生产总值?
2试述凯恩斯以前“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基本内容及论点,并进行简要评论。

3试导出凯恩斯以前“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总供给曲线,这一曲线的政策含义是什么?
4概述消费函数的基本内容,并进行分析和评论。

5概述投资函数的基本内容,并进行分析和评论。

6试剖析简单凯恩斯模型的基本观点。

7何为内在稳定器?说明它对缓和经济波动的作用。

8概述加速原理,并进行分析和评论。

9什么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0试说明通货膨胀的种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11论述宏观货币政策及其手段。

12宏观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3试评析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

14在西方有哪些对付通货膨胀的方法?
15投资为什么对国民收入具有乘数作用?乘数在经济中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16试导出凯恩斯模型的总需求曲线,并说明其政策含义。

17试评述IS—LM模型。

18在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中,有保证的增长率、实际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有什么联系和区别?19评述乘数和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模型。

20评述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21评述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22说明宏观经济政策在执行中的困难。

23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职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24试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效果。

25试用IS—LM模型分析货币政策效果。

宏观论述题整理

宏观论述题整理

一、国民收入核算1、两种核算体系的主要区别(SNA、MPS)?解:1、理论基础不同:SNA遵循西方经济学,MPS遵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2、核算内容(范围)不同,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三产业是否核算。

SNA不仅计算物质产品,而且计算劳务产品,包括生产性劳务和非生产性劳务,而MPS只核算物质产品和生产性劳务,不核算非生产性劳务。

3、核算方法不同:SNA只核算最终产品的价值或核算各部门的增加值(没有重复计算);MPS核算个部门价值。

2、两种核算方法的主要区别(支出法、收入法)?解:(一)支出法支出法又称为最终产品法。

它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将一个国家在一年内消费者所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支出进行加总,来计算该年内全社会所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可以写成:GDP=C+I+G+(X-M),其中C为居民消费支出,I为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G为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X为出口,M为进口。

在运用支出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为了避免重复计算,所相加的一定要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是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或劳务,或者说是扣除了生产各个阶段上重复计算后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是在以后的生产中作为投入品的那些产品和劳务。

在计算最终产品的产值时,也可以运用增值法,即只计算在生产各阶段上所增加的价值。

(二)收入法收入法又称要素所得法,这种方法是从收入角度出发,将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相加起来,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和企业家才能所得到的利润相加起来计算国民收入,然后再从国民收入中推算出国民生产总值。

用要素所得法计算应为: GNP = 要素收入+ 间接税+折旧=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折旧。

以上两种方法是从不同角度对国民生产总值进行计算的,从理论上说所得出的结果应该完全一致。

支出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最后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数字应以它为标准。

超全宏观经济学重点 含简答论述题

超全宏观经济学重点 含简答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中间产品:指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用于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商品和劳务。

资本深化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超过资本广化或人均储蓄在与补充原有资本折旧和配备新工人后)而导致人均资本上升的情况。

第一章导论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

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

奥肯定律: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发现失业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负相关关系,这被称为奥肯定律。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国民收入会有什么影响?答:仅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个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可以获得利息收入,从而使个人财富增加;但从整个经济来说,个人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经济萧条,对整个经济来说是坏事。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核算是估计某一时期生产的既定的国民收入总量。

政府购买:一、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重要指标:1、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 GDP)):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范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NP GNP GNP)):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净值(NDP)NDP)和国民生产净值(NNP):最终产品价值扣除资本折旧。

4、国民收入(、国民收入(NI NI NI)):是一国居民在物品与劳务生产中获得的总收入。

5、个人收入(、个人收入(PI PI PI)):是居民和非公司企业得到的收入。

6、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DPI)):是家庭和非公司企业在完成对政府的义务后剩下的收入。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第十二章简答题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武大2001研)(答案)2.为什么说GNP不是反映一个国家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北大1998研)(答案)3.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区别。

(东南大学2003研;北大1999研) (答案)4.写出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GDP)之间的关系。

(北大2001研)(答案)5.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与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有何不同?为什么新住宅的增加属于投资而不属于消费?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入GDP之中? (武大2002研)(答案)6.说明在证券市场购买债券和股票不能看作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

(天津财大1999研)(答案)7.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北方交大2000研)(答案)8.下列各项是否计入GNP(国民生产总值)?为什么?(1)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旧车;(3)购买普通股票。

(复旦大学1995研)(答案)9.“GNP=C+I+G+(X-M)”的内涵。

(武大2002研)(答案)10.简要评述国民收入核算中的缺陷及纠正。

(浙大1998研)(答案)11.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主要方法。

(人行1998研)(答案)12.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方法。

(浙大1998研)(答案)13.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并不意味着计划储蓄总等于计划投资?(答案)14.试述GDP、GNP、NDP、NNP、NI、DI和NT几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15.储蓄—投资等式中的储蓄和投资与宏观经济均衡的投资和储蓄的区别。

(答案)16.如何用支出法计算四部门经济的CDP?(答案)17.请推导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式。

(答案)第十三章问答题1.相对收入假说是如何解释“消费函数之谜”的?(北大1997研)(答案)2.试述相对收入假说中的“棘轮效应”,分析这种效应对消费者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论述题

宏观经济学论述题

宏观经济学论述题从需求和总供给角度分析四部门宏观经济均衡?答:宏微观经济学是国家教委规定的财经类专业十门核心课程之一。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宏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宏微观经济学所运用的基本分析方法,以作为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

下面逐章介绍各章的要求以及应该掌握的基本内容。

(其中带“*”号的内容为重点内容)。

第一章导言本章介绍宏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本章的重点包括:*(1)稀缺性、选择的含义,以及这两个概念与经济学的关系。

(2)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问题。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4)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

(5)实证分析方法中假设与理论的关系。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本章是全书的重点章之一,介绍价格的形成及其对经济的调节。

市场经济就是以价格调节为中心的经济,这一章正是说明市场经济运行的,所以.非常重要。

本章的重点包括:(1)需求的含义与需求规律。

*(2)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3)供给的含义与供给规律。

*(4)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的区别。

*(5)均衡价格的含义。

*(6)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供给价格弹性,弹性理论的应用*(7)供求规律。

(8)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9)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10)蛛网模型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本章是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通过这种分析可以加深理解需求定理。

本章的重点包括:*(1) 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2)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3)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

*(4) 消费者均衡(数学表达及图示)。

*(5) 边际替代率*(6) 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7) 收入消费曲线、Engel曲线、价格-消费曲线。

*(8) 价格效应的分解图示,商品的分类第四章企业和生产理论本章是对生产者行为的分析,通过这种分析可以加深理解供给定理。

本章的重点包括: (1) 企业及其目标*(2) 短期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及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3) 长期生产函数(等产量线的含义与特征、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的含义、两种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数学表达与图形) (4) 规模报酬与规模经济的含义与原因,范围经济第五章成本理论本章仍然是分析生产者的行为.所分析的是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宏观)论述题

西方经济学(宏观)论述题

第九章1.为什么说在经济萧条时,凯恩斯主义很受欢迎,而在充分就业时,货币主义很“时髦”?答题要点:(1)说明凯恩斯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2)用IS-LM模型或AD-AS模型来说明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观点(3)结合图型说明为什么在经济萧条下,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是很有效的而货币主义的管理政策是无效的;结合图型说明在充分就业时,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无效而货币主义的政策是极其有效的。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题目1、用IS-LM模型简要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答:(1)IS曲线是描述物品市场均衡,即I=S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2)两个市场同时均衡,即I=S,L=M时,两条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国民收入和利息率。

(3)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比如政府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在LM曲线不变条件下,国民收入增加,利息率上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在IS曲线不变条件下,国民收入增加,利息率下降。

2、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分析“节俭的悖论”。

答:在两部门经济中,储蓄增加将会导致国民收入减少,储蓄减少能使国民收入增加,这是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由此得出一个自相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经济萧条,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是坏事;增加消费或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来说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社会却是好事。

这就是所谓的“节俭的悖论”。

3、国民收入决定的三种模型有何内在联系?答:(1)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是建立在价格水平不变、利率不变的前提下,用乘数理论来解释财政政策的效应。

该模型对产出决定和政策效应的分析实际上总需求分析。

(2)IS-LM模型保持了价格水平不变的假设,在此基础上引入货币因素,从而分析利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问答题与论述题

宏观经济学问答题与论述题

1.简述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2.简述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3.简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4LM 曲线有哪三个区域,各区域分别是怎样形成的?5试述凯恩斯理论的基本内容。

6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有哪些?7财政制度内在稳定器的内容。

8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9货膨胀是如何分类的?10理通货膨胀有哪些方法?11析结构性通货膨胀及其原因?12货膨胀对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13通货膨胀的原因?14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

对此应该如何治理?15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内容16乘数--加速模型的基本思路五、论述题1.试结合IS-LM模型论述货币政策效果。

2.论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

1.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额,是一个地域的概念;国内生产净值NDP是指国内生产总值扣除折旧后的余额,即NDP=GDP—折旧;而国民收入NI是指一国生产要素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从生产中所获得的全部收入,狭义NI=NDP—间接税。

个人收入PI,是指经过收入再分配后的国民收入,PI=NI-公司留存利润-公司所得税+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是指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之后的余额,即DPI=PI-个人所得税2.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是一个地域的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是一个国民概念。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GNP=GDP+本国居民在国外的收入。

3.名义GDP是指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 是指用从前某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最终产品的市场各年的产出总水平,势必包含虚假信息,因为GDP是价值指标,其变动可能只是由于价格变化因素引起的,所以,为了准确地逼近各年的总产出水平,就必须剔除GDP统计中价格因素的影响,即去计算实际GDP。

宏观经济学论述题

宏观经济学论述题

论述题:1 什么是总需求—公供给模型?运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不同对付通货膨胀的政所产生的效果[答案]: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把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结合在一起来说明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

假定政策目标是使价格水平下降, 采取压抑总需求的方法, 不仅使价格水平下降了, 而且国民收入也减少了, 引起经济衰退。

采取刺激总供给的方法, 价格水平下降了, 国民收入也增加了, 促进经济繁荣。

因此, 在资源充分利用的情况下, 后者比前者对对付通货膨胀更有效。

2 请运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结合总供给曲线的不同情况分析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

[答案]: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把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结合在一起来说明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分析是必须考虑到总供给曲线的不同情况。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总需求的变动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 只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同方向变化;短期总供给曲线, 总需求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同方向变化, 但不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

3 什么是IS-LM模型?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的影响。

[答案]:是说明货币市场和物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决定的模型。

当财政支出增加即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 从而总需求增加时, 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引起国民收入增加, 利息率上升;反之亦然。

4 请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使用的必要性。

[答案]: 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是国民收入增加, 利息率上升, 而利息率上升不利于国民收入的进一步增加, 这时再配合以扩张的货币政策(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在增加国民收入的同时, 降低利息率, 从而有效刺激经济,5论述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答案]: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供求混合推动的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货币数量引起的通货膨胀;预期的通货膨胀;惯性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题库44论述题

宏观经济学题库44论述题

12.作图并说明①画出IS -LM 模型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均衡图。

②说明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解决什么经济问题。

③解释其机制。

④分析陡峭的LM 曲线使财政政策不太有效的原因。

(上海理工大学2004研)答:①如图4.18所示。

rLME 1(r 1,Y 1)E (r 0,Y 0) IS 1ISY图4.18 扩张性财政政策IS 和LM 是经济社会最初达到产品和货币市场均衡时的状态。

E 点是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状态,对应的利率和收入分别为r 0,Y 0。

当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后,IS 曲线向右移动到IS 1,其与LM 曲线产生新的交点E 1,即新的均衡状态,对应的利率和收入分别为r 1,Y 1。

可见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之后,利率和收入都增加了。

②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可以解决经济社会中存在的总需求不足问题,抑制经济衰退。

③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税来实现。

其中政府指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当社会总需求不足时,政府可以提高购买支出水平,如举办公共工程,直接增加社会整体需求水平,以此同衰退进行斗争。

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

当总需求不足时,政府提高转移支付水平,从而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水平,使整个社会的总需求水平上升。

税收是政府强制、无偿地从个人、企业手中取得的财政收入。

在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减少税收,对消费者来说,其可支配收入增加,进而提高消费需求;对于投资者来说,减税意味着更高的投资回报率,所以也使投资需求增加。

社会总需求因此增加。

④在图4.19中,有一条斜率逐渐变陡的LM 曲线,即LM 曲线有三个区域,一般说来,在经济萧条,收入和利率较低时,LM 曲线较平缓,财政政策效果就较大,而在收入水平较高,接近充分就业水平时,LM 较陡峭,财政政策效果就较小,表现在图中,政府支出同样增加 G ,使IS 曲线右移同样距离,即IS ,到IS 2的水平距离和IS 3到IS 4的水平距离是相同的,但国民收入增加的情况1y 2y 明显大于3y 4y 。

宏观论述题

宏观论述题

宏观论述题1.自2010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经连续3次调高法定准备金率,4月份以后又提高了商品房贷款的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同时,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2010年财政预算显示,2010年我国的财政预算赤字首次超过了万亿人民币。

(1)根据IS-LM模型和总供求模型图示这些政策对IS曲线、LM曲线、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影响。

(2)讨论这些政策措施对GDP,物价水平,房地产行业,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结构构成,国民收入分配方面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答:按照凯恩斯主义的观点,通过改变政府的收支水平以及经济中的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总支出水平,从而影响就业、价格总水平、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运行目标。

实践中,表现为财政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节。

财政政策是政府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

财政政策通过变动政府的收支,对国民收入产生乘数作用,进而达到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

财政政策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

当经济的总需求不足时,失业增加,政府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等措施刺激总需求。

反之,当总需求过高时,出现通货膨胀,政府则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

货币政策的实施也是逆经济风向的。

货币政策手段主要有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和变动法定准备率等。

具体地说,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减少,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减少;反之,降低贴现率,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行为。

变动法定准备率也能够改变经济中的货币数量。

随着经济中货币量的改变,影响了经济的总需求水平,进而达到影响国民收入,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国民收入核算1、两种核算体系的主要区别(SNA、MPS)?解:1、理论基础不同:SNA遵循西方经济学,MPS遵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2、核算内容(范围)不同,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三产业是否核算。

SNA不仅计算物质产品,而且计算劳务产品,包括生产性劳务和非生产性劳务,而MPS只核算物质产品和生产性劳务,不核算非生产性劳务。

3、核算方法不同:SNA只核算最终产品的价值或核算各部门的增加值(没有重复计算);MPS核算个部门价值。

2、两种核算方法的主要区别(支出法、收入法)?解:(一)支出法支出法又称为最终产品法。

它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将一个国家在一年内消费者所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支出进行加总,来计算该年内全社会所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可以写成:GDP=C+I+G+(X-M),其中C为居民消费支出,I为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G为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X为出口,M为进口。

在运用支出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为了避免重复计算,所相加的一定要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是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或劳务,或者说是扣除了生产各个阶段上重复计算后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是在以后的生产中作为投入品的那些产品和劳务。

在计算最终产品的产值时,也可以运用增值法,即只计算在生产各阶段上所增加的价值。

(二)收入法收入法又称要素所得法,这种方法是从收入角度出发,将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相加起来,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和企业家才能所得到的利润相加起来计算国民收入,然后再从国民收入中推算出国民生产总值。

用要素所得法计算应为: GNP = 要素收入+ 间接税+折旧=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折旧。

以上两种方法是从不同角度对国民生产总值进行计算的,从理论上说所得出的结果应该完全一致。

支出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最后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数字应以它为标准。

如果用其它方法计算所得出的数字与支出法计算所得出的数字不一致,则按支出法计算得出的数字进行调整。

3、国民收入核算中存在的主要缺陷?解:1、民收入核算中“非市场”的产品没有被得到统计2、由于价格的扭曲和差异,使得同类国民收入指标难以精确的进行国际比较3、国民收入指标不能说明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和成本4、国民收入指标不能准确反映人们从产品和劳务的消费中得到的福利情况二、国民收入决定1、写出国民收入决定的恒等公式,并加以分析说明。

(为何必须满足恒等公式,不等会如何?)解:恒等式:总需求=总供给,投资=储蓄。

对于两部门经济,总需求(总支出)为:Y=C+I; 总供给(总收入)为Y=C+S,所以C+I=C+S, 即I=S。

对于三部门经济,总需求(总支出)为:Y=C+I+G; 总供给(总收入)为Y=C+S+T, 所以C+I+G=C+S+T, 即I=S+(T-G),T表示政府净收入,(T-G)可以看成政府储蓄,所以该公式也就表示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的总和)和投资的恒等。

对于四部门经济:总需求(总支出)为:Y=C+I+G+X;总供给(总收入)为Y=C+S+T+M, 所以C+I+G+X=C+S+T+M,即I=S+(T-G)+(M-X),(M-X)可以代表外国对本国的储蓄,所以该公式也就表示储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外国对本国的储蓄)和投资的恒等。

如果投资不等于储蓄,即:当投资〉储蓄时,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即社会产品供不应求,厂商为了增加利润会增加投资,从而国民收入Y增大,继而储蓄增加,总供给增加,最终达到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均衡状态。

当投资〈储蓄时,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即社会产品供大于求,厂商产品就会出现积压,从而导致库存增加。

为了适应市场,企业就会减少生产,从而国民收入Y减小,继而储蓄减少,总供给减少,最终达到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均衡状态。

2、用三个不同的模型说明国民收入是怎样决定的。

解:(1)Y—E模型:①两部门经济的总需求:居民消费、企业投资需求。

均衡的产出可表示为:Y=C+I,这里,消费和投资是居民、企业实际想要有的消费和投资,即意愿消费和意愿投资量,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

②如果发生了实际产出大于市场实际需要的情况,则二者的差额就成为非意愿存货投资(非计划存货投资)。

这部分存货投资不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但它是国民收入核算中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产出= 计划支出(需求) + 非计划存货投资③均衡的产出是指和计划需求相一致的产出。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支出与计划产出正好相等,即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零。

均衡产出是与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

即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若用 E 表示支出,y 代表收入,则经济均衡的条件是:E= Y 在均衡条件下,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投资;同时,生产创造的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储蓄。

经济均衡的条件是 E = Y ,(2)IS-LM模型:①IS曲线描述的是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y与利率r的组合点的轨迹。

②LM曲线描述的是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y与利率r的组合点的轨迹。

③IS-LM 模型则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即同时达到投资(I)=储蓄(S),货币需求(L)=货币供给(M)时,国民收入y与利率r决定的模型。

④一方面,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加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影响,利率则有货币市场供求决定,也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了;另一方面,产品市场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即货币市场的均衡受到产品市场的影响。

因此,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要分析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决定,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建立一个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模型,即IS-LM模型。

(3)AS-AD模型① AD曲线(总需求曲线),描述的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函数关系。

所谓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

以横轴表示总需求,纵轴表示价格水平,AD曲线一般向右下倾斜,这是因为: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一方面,会使得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均衡利率上升,抑制了投资与消费,总需求下降;另一方面,会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出口相对价格的提高,从消费下降出口减少,总需求下降。

② AS曲线(总供给曲线),描述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与社会总供给之间的函数关系。

所谓总供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

根据理论基础的不同(如劳动市场上的价格是否出清,工资是否具有粘性等)可分为长期总供给曲线(古典经济学派)与短期经济学派(凯恩斯学派)。

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与潜在产出的直线,认为财政和货币政策只会带来价格的上涨,而不能影响实际产出。

短期总供给曲线则向右上倾斜,且认为财政和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③AS-AD模型是将AD曲线与AS曲线结合起来,说明宏观经济运行中产量和价格水平的决定和宏观经济的波动。

如可以运用AS-AD模型说明宏观经济波动中短期的萧条、高涨和滞胀状态以及长期中的充分就业状态,同时可以得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资本边际效率MEC的变动趋势及原因。

解:资本的边际效率是使得预期收益现值之和等于资本品价格的贴现率,它反映了厂商增加投资的预期利润率。

通俗而言,资本边际效率是指厂商计划一项投资时预期可赚得的按复利方法计算的利润率。

MEC取决于预期的未来收益R和购置投资资产的成本C。

由于资本边际效率I=(收益R-成本C)/成本C=净收益/成本,所以资本边际效率是一个百分率,可以直接与利息率相比较。

资本的边际效率是不断递减的,意味着厂商增加投资时预期利润率递减。

引起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投资的不断增加必然会引起资本品供给价格的上升,而资本品供给价格的上升意味着成本增加,从而会使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下降;2、投资的不断增加,会使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增加,而产品数量增加会使其市场价格下降,从而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也会下降。

2、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

解: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出于三种动机:①交易动机:为从事日常的交易支付,人们必须持有货币;②预防动机:又称谨慎动机,持有货币以应付一些未曾预料的紧急支付;③投机动机: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本损失或增加资本收益,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持有货币。

在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中,由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均与商品和劳务交易有关,故而称为交易性货币需求(L1)。

而由投机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主要用于金融市场的投机,故称为投机性货币需求(L2)。

而货币总需求(L)等于货币的交易需求(L1)与投机需求(L2)之和。

对于交易性需求,凯思斯认为它与待交易的商品和劳务有关,若用国民收入(Y)表示这个量,则货币的交易性需求是国民收入的函数,表示为L1=L1(Y)。

而且,收入越多,交易性需求越多,因此,该函数是收人的递增函数。

对于投机性需求,凯恩斯认为它主要与货币市场的利率(i)有关,而且利率越低,投机性货币需求越多,因此,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表示为L2=L2(i)。

但是,当利率降至—定低点之后,货币需求就会变得无限大,即进入了凯恩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

这样,货币需求函数就可写成:也就是说,货币的总需求是由收入和利率两个因素决定的。

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中,当货币需求发生不规则时会出现所谓的“流动性陷阱”,它是凯恩斯分析的货币需求发生不规则变动的一种状态。

凯恩斯认为,一般情况下,由流动偏好决定的货币需求在数量上主要受收入和利率的影响。

其中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递增函数;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所以,货币需求是有限的。

但是当利率降到一定低点之后,由于利息率太低,人们不再愿意持有没有什么收益的生息资产,而宁愿以持有货币的形式来持有其全部财富。

这时,货币需求便不再是有限的,而是无限大了。

如果利率稍微下降,不论中央银行增加多少货币供应量,都将被货币需求所吸收。

也就是说,利率在一定低点以下对货币需求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这就像存在着一个大陷阱,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都落入其中,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试图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降低利率的意图就会落空。

3、影响IS曲线平移和斜率变化的因素各有哪些?并分析说明。

解:IS曲线的含义: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r与国民收入y之间关系(反反向变化)的曲线。

因为Y=C+I+G+NX,所以影响IS曲线平移的因素有:自发性消费、自发性投资、政府支出、及净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