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测试实验》实验报告 - DyTACN-Modal Modal
振动信号编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振动信号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振动信号编程的方法和技巧。
3. 熟悉振动信号处理软件的使用。
4. 培养编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振动信号是指由振动产生的随时间变化的信号。
在工程实际中,振动信号广泛应用于机械振动、土木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
本实验通过编程模拟振动信号的产生、处理和分析,以加深对振动信号的理解。
三、实验仪器与软件1. 电脑:用于编程和运行实验程序。
2. 振动信号处理软件:如MATLAB、Python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振动信号的产生(1)使用MATLAB或Python编写程序,生成一个简单的正弦振动信号。
(2)调整参数,观察信号的变化,如频率、幅度等。
2. 振动信号的时域分析(1)使用MATLAB或Python编写程序,对正弦振动信号进行时域分析。
(2)计算信号的时域统计特性,如均值、方差、均方根等。
3. 振动信号的频域分析(1)使用MATLAB或Python编写程序,对正弦振动信号进行频域分析。
(2)计算信号的频谱,分析信号的频率成分。
4. 振动信号的滤波处理(1)使用MATLAB或Python编写程序,对正弦振动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2)分析滤波后的信号,观察滤波效果。
5. 振动信号的合成与分解(1)使用MATLAB或Python编写程序,将多个正弦振动信号进行合成。
(2)对合成信号进行分解,还原原始信号。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振动信号的产生通过编程生成了一个频率为5Hz、幅度为5mV的正弦振动信号。
2. 振动信号的时域分析时域分析结果显示,信号的均值为0,方差为25,均方根为5。
3. 振动信号的频域分析频域分析结果显示,信号的主要频率为5Hz,无其他频率成分。
4. 振动信号的滤波处理通过滤波处理,将信号中的高频噪声滤除,提高了信号的信噪比。
5. 振动信号的合成与分解通过合成和分解,成功将多个正弦振动信号还原。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振动信号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振动试验测试报告
制表P repar
最大不得超过1微秒的信号瞬断,产品没有物料和特性伤害,插头高度5.89mm.
No discontinuities of 1 microsecond maximum. Shall remain mated and show no evidence of physical damage. Plug must meet 5.89mm.
试验项目Item 振动试验客户试验数量Q 'TY
试验编号制令单号
判定标准Requirements 将产品包装好放入纸箱放在振动台上进行振动。
振动频率10~55HZ之间变化,振幅0.4英寸,10-55-10HZ 为一个循环,3个相互垂直的轴向各扫频5次持续2小时
Subject mated plug and terminated jack to frequency range of 10 to 55
Hz with displacement amplitude of .014 (0.356mm) inch. Sweep cycles per direction shall be 5 in each direction of 3 axis which are mutually perpendicular planes for 2 hours .测试日期T est Date
试验料号P/N
振动试验测试报告
试验条件Procedure
判定Judgement■合格PASS □不合格FAIL
审核Approveled:
振动测试台 Vibation device
使用设备Device。
工厂振动测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振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振动不仅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还会对操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造成威胁。
为了确保工厂生产的安全和高效,本报告对工厂振动进行了系统测试,以了解振动源、振动传播路径以及振动对设备的影响,为振动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工厂振动产生的来源及传播路径。
2. 测量不同区域的振动强度和频率。
3. 分析振动对设备的影响。
4. 为振动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验设备与仪器1. 振动测试仪:用于测量振动强度和频率。
2. 激光测距仪:用于测量设备与振动源的距离。
3. 摄像头:用于观察振动现象。
4. 计算机软件: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实验方法1. 确定测试点:根据工厂布局,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测试点,包括振动源附近、振动传播路径上以及设备附近。
2. 测试振动强度和频率:使用振动测试仪分别测量各个测试点的振动强度和频率。
3. 测量设备与振动源的距离:使用激光测距仪测量设备与振动源的距离。
4. 观察振动现象:使用摄像头观察振动现象,记录振动形态和频率。
5. 数据处理和分析:将测试数据输入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振动源:通过测试发现,工厂振动的主要来源为机械设备运行、物料运输以及空气流动等。
2. 振动传播路径:振动主要沿地面、墙壁以及设备本身传播。
3. 振动强度和频率:不同区域的振动强度和频率存在差异,振动源附近振动强度较大,频率较高;振动传播路径上振动强度逐渐减弱,频率降低;设备附近振动强度较小,频率较低。
4. 振动对设备的影响:振动可能导致设备疲劳、磨损,甚至损坏。
长期处于高振动环境下,设备的使用寿命将大大缩短。
六、振动控制措施1. 优化设备布局:将振动源与设备保持一定距离,减少振动传播。
2. 使用减振设备:在振动源附近安装减振垫、减振器等,降低振动强度。
3. 改善物料运输方式:采用低速、平稳的运输方式,减少物料运输过程中的振动。
振动实验报告..
振动与控制系列实验姓名:***学号:************电子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实验1 简支梁强迫振动幅频特性和阻尼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学会测量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的幅频特性曲线。
2、学会根据幅频特性曲线确定系统的固有频率f0和阻尼比。
二、实验装置框图图3.1表示实验装置的框图图3-1 实验装置框图图3-2 单自由度系统力学模型三、实验原理单自由度系统的力学模型如图3-2所示。
在正弦激振力的作用下系统作简谐强迫振动,设激振力F的幅值B、圆频率ωo(频率f=ω/2π),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式为:或 M F x dt dx dt x d M F x dt dx n dtx d FKx dt dx C dtx d M /2/222222222=++=++=++ωξωω (3-1)式中:ω—系统固有圆频率 ω =K/Mn ---衰减系数 2n=C/M ξ---相对阻尼系数 ξ=n/ωF ——激振力 )2sin(sin 0ft B t B F πω== 方程①的特解,即强迫振动为:)2sin()sin(0ϕπϕω-=-=f A A x (3-2)式中:A ——强迫振动振幅ϕ --初相位20222024)(/ωωωn M B A +-=(3-3)式(3-3)叫做系统的幅频特性。
将式(3-3)所表示的振动幅值与激振频率的关系用图形表示,称为幅频特性曲线(如图3-3所示):3-2 单自由度系统力学模型 3-3 单自由度系统振动的幅频特性曲线图3-3中,Amax 为系统共振时的振幅;f 0为系统固有频率,1f 、2f 为半功率点频率。
振幅为Amax 时的频率叫共振频率f 0。
在有阻尼的情况下,共振频率为:221ξ-=f f a (3-4) 当阻尼较小时,0f f a =故以固有频率0f 作为共振频率a f 。
在小阻尼情况下可得0122f f f -=ξ (3-5)1f 、2f 的确定如图3-3所示:MXCK一、实验方法1、激振器安装把激振器安装在支架上,将激振器和支架固定在实验台基座上,并保证激振器顶杆对简支梁有一定的预压力(不要超过激振杆上的红线标识),用专用连接线连接激振器和DH1301输出接口。
振动试验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振动试验作为一种重要的力学实验方法,在工程、航空、汽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振动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振动试验实习。
二、实习目的1. 熟悉振动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振动试验设备的操作技能。
3. 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内容1. 振动试验基础知识在实习过程中,我首先学习了振动试验的基本原理,包括振动类型、振动参数、振动系统等。
同时,了解了振动试验的常用方法,如自由振动试验、强迫振动试验、共振试验等。
2. 振动试验设备实习期间,我熟悉了振动试验设备的操作,包括振动台、传感器、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等。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设备的使用方法,如设备安装、参数设置、数据采集等。
3. 振动试验实验在实习过程中,我进行了多项振动试验实验,包括:(1)自由振动试验:通过自由振动试验,研究了不同频率、振幅和阻尼对振动系统的影响。
(2)强迫振动试验:通过强迫振动试验,研究了振动系统在不同激励频率和振幅下的响应。
(3)共振试验:通过共振试验,研究了振动系统在共振频率下的特性。
4. 数据分析在完成振动试验实验后,我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包括时域分析、频域分析等。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了振动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依据。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振动试验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振动试验技术。
2. 提高动手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熟练掌握了振动试验设备的操作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各种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
这使我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实习总结本次振动试验实习使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还对振动试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振动趣味物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振动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之一,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为了更好地理解振动的规律和特点,我们设计并完成了一项趣味物理实验,通过观察和测量,揭示了振动的有趣现象。
二、实验目的1. 观察振动现象,了解振动的传播和叠加规律。
2. 通过实验,验证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与振幅、周期之间的关系。
3. 探究不同振动系统在共振条件下的特点。
三、实验原理振动是指物体在某个特定值附近作往复变化的现象。
振动系统在受到周期性外力作用时,会产生受迫振动;在没有外力作用时,振动系统会保持原有的振动状态,即自由振动。
共振现象是指振动系统在特定频率下,振动幅度突然增大的现象。
本实验采用简单的振动系统,如弹簧振子、音叉等,通过改变振幅、周期等参数,观察振动系统的变化,并验证振动规律。
四、实验仪器与材料1. 弹簧振子:弹簧、悬挂钩、质量块等。
2. 音叉:钢制音叉、金属棒等。
3. 量角器:用于测量振动角度。
4. 秒表:用于测量振动周期。
5. 砝码:用于改变质量块的质量。
五、实验步骤1. 弹簧振子实验(1)将弹簧振子悬挂在固定钩上,调节质量块的质量,使弹簧振子处于静止状态。
(2)用手推动质量块,使弹簧振子产生振动。
(3)观察并记录振动幅度、周期等数据。
(4)改变质量块的质量,重复实验,观察振动系统的变化。
2. 音叉实验(1)将音叉放置在金属棒上,使音叉产生振动。
(2)用金属棒轻轻敲击音叉,观察并记录振动幅度、周期等数据。
(3)改变音叉的振动频率,重复实验,观察振动系统的变化。
(4)探究音叉在共振条件下的特点。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弹簧振子实验(1)当质量块质量较轻时,振动幅度较小,周期较长。
(2)当质量块质量增加时,振动幅度增大,周期缩短。
(3)当质量块质量达到一定值时,振动幅度突然增大,周期达到最小值,此时为共振现象。
2. 音叉实验(1)当音叉振动频率较低时,振动幅度较小,周期较长。
(2)当音叉振动频率较高时,振动幅度增大,周期缩短。
振动测试技术模态实验报告
研究生课程论文(2013-2014 学年第二学期)振动测试技术研究生:提交日期:2014 年 7月 10日研究生签名:学号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课程编号S0802013课程名称振动测试技术学位类别硕士任课教师教师评语:成绩评定:分任课教师签名:年月日模态试验大作业0模态试验概述模态试验( modal test)又称试验模态分析。
为确定线性振动系统的模态参数所进行的振动试验。
模态参数是在频率域中对振动系统固有特性的一种描述,一般指的是系统的固有频率、阻尼比、振型和模态质量等。
模态试验中通过对给定激励的系统进行测量,得到响应信号,再应用模态参数辨识方法得到系统的模态参数。
由于振动在机械中的应用非常普遍。
振动信号中包含着机械及结构的内在特性和运行状况的信息。
振动的性质体现着机械运行的品质,如车辆、航空航天设备等运载工具的安全性与舒适性;也反映出诸如桥梁、水坝以及其它大型结构的承载情况、寿命等。
同时,振动信号的发生和提取也相对容易因此,振动测试与分析已成为最常用、最基本的试验手段之一。
模态分析及参数识别是研究复杂机械和工程结构振动的重要方法,通常需要通过模态实验获得结构的模态参数即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振型。
模态实验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典的纯模态实验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多个激振器对结构进行激励,当激振频率等于结构的某阶固有频率,激振力抵消机构内部阻尼力时,结构处于共振状态,这是一种物理分离模态的方法。
这种技术要求配备复杂昂贵的仪器设备,测试周期也比较长;另一类是数学上分离模态的方法,最常见的方法是对结构施加激励,测量系统频率响应函数矩阵,然后再进行模态参数的识别。
为获得系统动态特性,常需要测量系统频响函数。
目前频响函数测试技术可以分为单点激励单点测量( SISO) 、单点激励多点测量( SIMO) 、多点激励多点测量 ( MIMO) 等。
单点激励一般适用于较小结构的频响函数测量,多点激励适用于大型复杂机构,如机体、船体或大型车辆机构等。
振动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振动测试技术实验报告2020-11-17目录实验一机械振动基本参数测量 (2)一、实验目的 (2)二、实验内容 (2)三、实验系统框图 (2)四、实验原理 (2)五、测量过程 (4)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4)实验二用自由衰减法测量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和阻尼比 (6)一、实验目的 (6)二、实验系统框图 (6)三、实验原理 (6)四、实验方法 (8)实验三用共振法测简支梁的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振型 (10)一、实验目的 (10)二、实验系统框图 (10)三、实验原理 (10)四、仪器参数设置 (12)五、实验步骤 (13)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13)七、思考题 (15)实验四用正弦扫频、随机和敲击激励测简支梁的频率响应函数 (16)一、实验目的 (16)二、实验系统框图 (16)三、实验原理 (16)四、实验方法 (19)五、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 (20)六、思考题 (21)实验五用锤击法测量简支梁的模态参数 (23)一、实验目的 (23)二、实验系统框图 (23)三、实验原理 (23)四、实验步骤 (26)五、实验结果和分析 (29)实验六用不测力模态分析法测量简支梁的模态参数 (31)一、实验目的 (31)二、实验系统框图 (31)三、实验原理 (31)四、实验步骤 (32)五、实验结果和分析 (33)实验一 机械振动基本参数测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其配套仪器的使用方法。
2、掌握电动式激振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特点。
3、熟悉简谐振动各基本参数的测量及其相互关系。
二、实验内容1、用位移传感器测量振动位移。
2、用压电加速度传感器测量振动加速度。
3、用电动式速度传感器测量振动速度。
三、实验系统框图实验设备及接线如图所示四、实验原理在振动测量中,振动信号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幅值可用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或加速度传感器来进行测量。
图1-2-1 测试系统框图动态信号采集器简支梁激振器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电荷放大器变换器计算机速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设振动位移、速度、加速度分别为x 、v 、a ,其幅值分别为B 、V 、A ,当sin()x B t ωϕ=-时,有sin()2v x B t πωωϕ==-+2sin()a x B t ωωϕπ==-+式中:ω — 振动角频率, ϕ — 初相角, 则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幅值关系为V B ω= 2A B ω=由上式可知,振动信号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幅值之间有确定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只要用位移、速度或加速度传感器测出其中一种物理量的幅值,在测出振动频率后,就可计算出其它两个物理量的幅值,或者利用测试仪或动态信号分析仪中的微分、积分功能来进行测量。
小学_感受震动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背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感受到震动,如地震、车辆行驶时的颠簸、机器运转时的振动等。
为了了解震动的基本原理,以及震动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我们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一次感受震动的实验。
实验目的1. 了解震动的基本原理。
2. 通过实验,感受不同震动的强度和特点。
3. 探讨震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实验器材1. 震动器2. 震动平台3. 振动传感器4. 计时器5. 记录本6. 笔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 将振动平台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
- 将振动传感器连接到振动平台,并确保连接牢固。
2. 实验阶段:- 打开震动器,调节震动力度,记录下不同震动力度下的振动数据。
- 让实验组成员分别站在振动平台上,感受不同震动力度下的震动,并记录下个人的感受。
- 使用计时器,记录震动平台在特定震动力度下持续震动的时间。
3. 数据分析阶段:- 分析不同震动力度下的振动数据,包括振动频率、振幅等。
- 对比实验组成员在不同震动力度下的感受,总结震动对人体的具体影响。
4. 实验总结阶段:- 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结果与分析1. 振动数据:- 在低震动力度下,振动频率较低,振幅较小。
- 随着震动力度的增加,振动频率和振幅逐渐增大。
2. 个人感受:- 在低震动力度下,实验组成员普遍感觉轻微的摇晃,但并不影响正常站立。
- 随着震动力度的增加,实验组成员开始感受到明显的摇晃,部分成员出现站立不稳的情况。
- 在高震动力度下,实验组成员普遍感觉不适,甚至出现眩晕、恶心等症状。
3. 数据分析:- 震动对人体的主要影响是平衡感和运动协调能力的下降。
- 震动强度越大,对人体的影响越明显。
实验结论1. 震动是一种物理现象,它可以通过振动平台等设备进行模拟和感受。
2. 震动对人体的平衡感和运动协调能力有显著影响。
3. 震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广泛,如地震预警、车辆减震等。
实验反思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小组深刻认识到震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振动测量的实验报告
振动测量的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使用振动传感器对不同振动源进行测量,了解振动信号的特点和测量方法,掌握实际振动信号的处理和分析技巧。
2. 实验装置和原理实验装置由振动传感器、信号调理器和示波器组成。
振动传感器可以将物体的振动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信号调理器可以对电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处理;示波器可以将电信号转化为可视化的波形图。
振动信号的频率可以通过示波器的设置进行调整,以便观察不同频率下的振动信号。
3. 实验步骤1. 将振动传感器固定在实验台上,并接上信号调理器。
2. 将示波器与信号调理器连接,确保信号传输畅通。
3. 打开示波器,在示波器上设置合适的时间基和电压基准,以确保波形信号清晰可见。
4. 将振动传感器放置在不同的振动源旁边,观察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振动信号波形。
5. 改变示波器的设置,调整不同的频率,观察波形信号的变化。
4.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来自不同振动源的振动信号,并记录了对应的波形数据。
通过对波形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 振动信号的幅值和频率之间存在一定关系,随着频率的增加,波形信号的幅值减小。
2. 振动信号的频率越高,波形信号越接近正弦波。
3. 不同振动源产生的振动信号具有不同的频率特征,可以通过观察波形图来比较不同振动源之间的差异。
5. 实验结果讨论本次实验通过振动传感器测量了不同振动源产生的振动信号,并对波形信号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振动信号的幅值和频率存在一定的关系,并且不同振动源产生的振动信号具有不同的频率特征。
这些结果对于振动信号的处理和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6.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振动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对振动信号的特点和测量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验证了振动信号的特性,并对实际振动信号的处理提供了指导。
在今后的研究和工程应用中,振动测量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振动测量实验报告
我在实验中担任数据记录和校正的工作。
对于实验的建议,增加一些定量分析的要求。
旋转实验,我做得比较少,这差不多是我第二次做关于旋转的实验,对于旋转的理论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非常感谢助教的帮助和指导。
七、实验原始数据
周期: ,与输入信号一致。
输入信号与振动信号置于同一图中,观察
容易发现,两者频率相同,但是存在一个相位差。
3.观察转子的运动轨迹
置于x-y坐标下,观察李萨如图,得到:
4.观察输入振动的频谱图
频谱图如下:
测量得到频率约为10Hz。
由前面的测量结果,可以算出输入信号和振动信号的频率为: 。测量得到的频率与该计算得到的频率存在偏差,可能原因是示波器的测量精度导致。当然,也有可能是噪声的影响。
实验一、转子振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测量进行饶轴转动时的基本动力学特征
二、实验内容
1.观察旋转机械子运动特点
2.使用电涡流传感器测量转子振动
3.利用示波器测量转子运动轨迹和频谱
三、实验装置
电涡流传感器是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的位移传感器。它具有较宽的使用频率范围(DC~1.0kHz)。因此特别适合于测量转子轴的振动、静偏摆、油膜厚度、轴心轨迹等机械量,也可用于其他对象的静态和动态位移的测量。
四、实验原理
动力学方程
容易解得,
轴心轨迹方程为:
五、实验步骤
1、检查接线,特别注意传感器电源压的极性,安装位置,电机源连接等。
2、启动电机,观察转子运情况。
3、采用示波器测量转子运动轨迹,振频谱特性。
4、输出振动测量数据用于事后分析。
六、实验结果
1.转动信号
输入信号为正弦波;其周期为,
振动测量实验报告
振动测量实验报告振动测量实验报告一、引言振动是物体在固有频率下做周期性的往复运动。
振动测量是工程领域中常见的实验,用于研究物体的振动特性以及对其进行分析和控制。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测量和分析,探究不同物体的振动特性,并掌握振动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装置和方法本实验使用了一台振动测量仪器,该仪器由振动传感器、信号采集模块和数据处理软件组成。
首先,将振动传感器安装在待测物体上,并连接至信号采集模块。
然后,通过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三、实验一:自由振动实验在自由振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个简单的弹簧振子作为待测物体。
首先,将弹簧振子拉伸至一定长度,并释放,记录振子的振动周期和振幅。
然后,通过数据处理软件绘制出振子的振动曲线,并计算出其固有频率和阻尼比。
实验结果显示,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为T=2π√(m/k),其中m为振子的质量,k为弹簧的弹性系数。
通过测量,我们得到了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并计算出了其固有频率。
同时,我们还观察到振子的振幅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这对于分析振动系统的能量耗散和阻尼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四、实验二:强迫振动实验在强迫振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个悬挂在弹簧上的质量块作为待测物体。
首先,将振动传感器安装在质量块上,并通过数据处理软件记录振动信号。
然后,通过改变驱动频率,观察质量块的振动响应,并绘制出频率-幅值曲线。
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的驱动频率下,质量块的振动幅值存在明显的变化。
当驱动频率接近质量块的固有频率时,振动幅值达到最大值,即共振现象发生。
通过分析频率-幅值曲线,我们可以确定质量块的固有频率,并进一步研究共振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五、实验三:阻尼振动实验在阻尼振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个带有阻尼装置的振动系统作为待测物体。
首先,通过改变阻尼装置的参数,调节阻尼比的大小。
然后,通过数据处理软件记录振动信号,并绘制出阻尼振动曲线。
实验结果显示,当阻尼比较小时,振动系统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振动。
实验室震动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实验室震动分析实验日期: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实验室振动台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一、实验目的1. 了解震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实验室振动台的使用方法。
3. 通过实验,分析不同振动条件下的震动特性。
二、实验原理震动分析是研究物体在受到周期性或非周期性外力作用下的动态响应过程。
本实验通过实验室振动台对物体进行振动,利用传感器采集震动信号,通过分析信号,得到物体的振动特性。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室振动台2. 传感器3. 数据采集器4. 个人电脑5. 振动实验样品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振动实验样品放置在振动台上,确保样品与振动台接触良好。
2. 连接仪器:将传感器固定在样品上,将传感器输出端连接到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器与个人电脑连接。
3. 设置实验参数:根据实验需求,设置振动台振动频率、振动幅度等参数。
4. 开始实验:启动振动台,使样品进行振动,同时启动数据采集器,记录震动信号。
5. 数据分析:将采集到的震动信号导入电脑,利用振动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6. 实验结束:关闭振动台,整理实验器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振动频率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样品在不同振动频率下的振动特性。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样品的振动幅度逐渐减小,振动速度逐渐增大。
2. 振动幅度分析:在相同振动频率下,分析样品在不同振动幅度下的振动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振动幅度的增加,样品的振动速度和加速度也随之增加。
3. 振动响应分析:分析样品在振动过程中的响应特性,包括振动速度、加速度和位移。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低频振动下,样品的振动响应较小;在高频振动下,样品的振动响应较大。
4. 振动稳定性分析:观察样品在振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包括振动幅度、频率和相位。
实验结果表明,在振动过程中,样品的振动幅度、频率和相位保持稳定。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实验室振动台的使用方法,了解了震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振动实验报告1
振动实验报告1实验⼀振动系统固有频率的测试⼀、实验⽬的:1、学习振动系统固有频率的测试⽅法;2、学习共振动法测试振动固有频率的原理与⽅法;3、学习锤击法测试振动系统固有频率的原理与⽅法;⼆、实验原理1、简谐⼒激振1)幅值判别法在激振功率输出不变的情况下,由低到⾼调节激振器的激振频率,通过⽰波器,我们可以观察到在某⼀频率下,任⼀振动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幅值迅速增加,这就是机械振动系统的某阶固有频率。
这种⽅法简单易⾏,但在阻尼较⼤的情况下,不同的测量⽅法得出的共振动频率稍有差别,不同类型的振动量对振幅变化敏感程度不⼀样,这样对于⼀种类型的传感器在某阶频率时不够敏感。
2)相位判别法相位判法是根据共振时特殊的相位值以及共振动前后相位变化规律所提出来的⼀种共振判别法。
在简谐⼒激振的情况下,⽤相位法来判定共振是⼀种较为敏感的⽅法,⽽且共振是的频率就是系统的⽆阻尼固有频率,可以排除阻尼因素的影响。
A.位移判别共振将激振动信号输⼊到采集仪的第⼀通道(即X 轴),位移传感器输出信号或通过ZJY-601A 型振动教学仪积分档输出量为位移的信号输⼊到第⼆通道(即Y 轴),此时两通道的信号分别为激振信号为:位移信号为:共振时,,X 轴信号和Y 轴信号的相位差为p / 2,根据利萨如图原理可知,屏幕上的图象将是⼀个正椭圆。
当w 略⼤于n w 或略⼩于n w 时,图象都将由正椭圆变为斜椭圆,其变化过程如下图所⽰。
因此图象图象由斜椭圆变为正椭圆的频率就是振动体的固有频率。
B.速度判别共振将激振信号输⼊到采集仪的第⼀通道(即X 轴),速度传感器输出信号或通过ZJY-601A 型振动教学仪积分档输出量为速度的信号输⼊到第⼆通道(即Y 轴),此时两通道的信号分别为:激振信号为:速度信号为:共振时,,X 轴信号和Y 轴信号的相位差为p / 2。
根据利萨如图原理可知,屏幕上的图象应是⼀条直线。
当w 略⼤于n w 或略⼩于n w 时,图象都将由直线变为斜椭圆,其变化过程如下图所⽰。
振动测量实验报告册(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振动测量原理,掌握振动测量方法。
2. 学会使用振动测量仪器,如加速度计、速度计等。
3. 了解振动信号分析技术,包括频谱分析、时域分析等。
4. 分析实验数据,掌握振动特性,为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振动测量是通过测量振动体的位移、速度或加速度等参数来描述振动现象的过程。
常用的振动测量方法有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
1. 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振动体的位移、速度或加速度等参数,直接获得振动信息。
如使用加速度计、速度计等。
2. 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振动体的其他参数,如振动频率、振幅等,间接获得振动信息。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振动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不同频率、振幅的振动信号。
2. 加速度计:用于测量振动体的加速度。
3. 速度计:用于测量振动体的速度。
4. 振动分析仪:用于分析振动信号,如频谱分析、时域分析等。
5. 激光测距仪:用于测量振动体的位移。
6. 实验台架:用于固定振动信号发生器和振动测量仪器。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熟悉实验原理、仪器操作,了解实验注意事项。
2. 连接实验电路:将振动信号发生器、加速度计、速度计等仪器连接到实验台架上。
3. 调整实验参数:设置振动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振幅等参数,确保振动信号符合实验要求。
4. 测量振动参数:启动振动信号发生器,记录加速度计、速度计等仪器的输出信号。
5. 分析实验数据:使用振动分析仪对振动信号进行分析,如频谱分析、时域分析等。
6. 实验结果处理:整理实验数据,绘制实验曲线,分析振动特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整理:将加速度计、速度计等仪器的输出信号进行整理,包括时间、频率、振幅等参数。
2. 实验曲线绘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加速度-时间曲线、速度-时间曲线等。
3. 频谱分析:使用振动分析仪对振动信号进行频谱分析,确定振动频率、振幅等参数。
4. 时域分析:使用振动分析仪对振动信号进行时域分析,观察振动波形、相位等参数。
振动测量实验
实验二振动测量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2.了解差动变压器零点残余电压补偿方法。
3.了解差动变压器测量振动的原理和方法4.了解压电传感器测量振动的原理和方法二、基本原理:1.变压器由一只初级线圈和二只次线圈及铁芯组成,根据内外层排列不同,有二段式和三段式,本实验采用三段式结构。
当传感器随着被测体移动时,由于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的互感发生变化促使次级线圈感应电势产生变化,一只次级感应电势增加,另一只感应电势则减少,将两只次级反向串接,就引出差动输出。
其输出电势则反映出被测体的移动量。
2.由于差动变压器二只次级线圈的等效参数不对称,初级线圈的纵向排列的不均匀性,二次级的不均匀、不一致,铁芯B-H特性的非线性等,因此在铁芯处于差动线圈中间位置时其输出电压并不为零。
称其为零点残余电压。
3.压电式传感器由惯性质量块和受压的压电片等组成。
(观察实验用压电加速度结构)工作时传感器感受与试件相同频率的振动,质量块便有正比于加速度的交变力作用在晶片上,由于压电效应,压电晶片上产生正比于运动加速度的表面电荷。
三、实验所需部件:音频振荡器、差动放大器模板、压电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实验模块、移相器、相敏检波器、滤波模板、数显单元、低频振荡器、示波器、直流稳压电源。
四、实验步骤:1、根据图2-1,将差动变压器装在差动变压器实验模板上。
图2-1差动变压器电容传感器安装示意图2、在模块上按图2-2接线,音频振荡器信号必须从主控箱中的Lv端子输出,调节音频振荡器的频率,输出频率为4-5KHz(可用主控箱的频率表输入Fin来监测)。
调节输出幅度为峰-峰值Vp-p=2V(可用示波器监测:X轴为0.2ms/div)。
图中1、2、3、4、5、6为连接线插座的编号。
接线时,航空插头上的号码与之对应。
当然不看插孔号码,也可以判别初次级线圈及次级同名端。
判别初次线图及次级线圈同中端方法如下:设任一线圈为初级线圈,并设另外两个线圈的任一端为同名端,按图2-2接线。
振动测量实验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振动测量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振动测量仪器的使用。
3. 通过实验,学会分析振动信号,获取振动数据。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振动测量是研究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的周期性运动。
本实验采用磁电式传感器进行振动测量,通过测量振动信号的频率、幅值和相位等参数,分析振动特性。
磁电式传感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振动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通过放大、滤波等处理,得到振动信号的基本参数。
实验中,振动信号通过传感器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送入示波器显示,同时通过数据采集卡采集振动信号,进行进一步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磁电式传感器2. 放大器3. 示波器4. 数据采集卡5. 振动平台6. 电源7. 连接线四、实验步骤1. 连接实验电路,包括传感器、放大器、示波器和数据采集卡。
2. 将传感器固定在振动平台上,确保传感器与振动平台紧密接触。
3. 打开电源,调整放大器增益,使示波器显示的振动信号幅度适中。
4. 采集振动信号,记录数据。
5. 分析振动信号,计算频率、幅值和相位等参数。
6. 关闭电源,整理实验器材。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 振动信号频率:通过测量振动信号的周期,计算频率。
实验结果为 f = 50 Hz。
2. 振动信号幅值:通过测量振动信号的峰峰值,计算幅值。
实验结果为A = 1.5 V。
3. 振动信号相位:通过测量振动信号的初相位,计算相位。
实验结果为φ = 30°。
4. 振动特性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振动信号的特性,如周期性、幅值稳定性等。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符合理论预期,振动信号的频率、幅值和相位等参数能够准确测量。
2. 通过实验,掌握了振动测量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3.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1)传感器与振动平台接触不够紧密,导致振动信号采集不稳定。
(2)放大器增益设置不合理,导致振动信号幅度过大,影响数据采集。
振动测试技术模态实验报告
研究生课程论文(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振动测试技术研究生:提交日期:2014年7月10日研究生签名:1模态试验大作业0 模态试验概述模态试验(modal test)又称试验模态分析。
为确定线性振动系统的模态参数所进行的振动试验。
模态参数是在频率域中对振动系统固有特性的一种描述,一般指的是系统的固有频率、阻尼比、振型和模态质量等。
模态试验中通过对给定激励的系统进行测量,得到响应信号,再应用模态参数辨识方法得到系统的模态参数。
由于振动在机械中的应用非常普遍。
振动信号中包含着机械及结构的内在特性和运行状况的信息。
振动的性质体现着机械运行的品质,如车辆、航空航天设备等运载工具的安全性与舒适性;也反映出诸如桥梁、水坝以及其它大型结构的承载情况、寿命等。
同时,振动信号的发生和提取也相对容易因此,振动测试与分析已成为最常用、最基本的试验手段之一。
模态分析及参数识别是研究复杂机械和工程结构振动的重要方法,通常需要通过模态实验获得结构的模态参数即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振型。
模态实验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典的纯模态实验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多个激振器对结构进行激励,当激振频率等于结构的某阶固有频率,激振力抵消机构内部阻尼力时,结构处于共振状态,这是一种物理分离模态的方法。
这种技术要求配备复杂昂贵的仪器设备,测试周期也比较长;另一类是数学上分离模态的方法,最常见的方法是对结构施加激励,测量系统频率响应函数矩阵,然后再进行模态参数的识别。
为获得系统动态特性,常需要测量系统频响函数。
目前频响函数测试技术可以分为单点激励单点测量( SISO)、单点激励多点测量( SIMO) 、多点激励多点测量( MIMO)等。
单点激励一般适用于较小结构的频响函数测量,多点激励适用于大型复杂机构,如机体、船体或大型车辆机构等。
按激励力性质的不同,频响函数测试分为稳态正弦激励、随机激励及瞬态激励三类,其中随机激励又有纯随机、伪随机、周期随机之分。
振动测试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振动测试实验报告篇一:振动实验报告l机械振动实验报告1.测量简支梁的固有频率和振型1.1实验目的用激振法测量简支梁的固有频率和固有振型。
掌握多自由度系统固有频和振型的简单测量方法。
1.2实验原理共振法测量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
共振是指当激振频率达到某一特定值时,振动量的振动幅值达到极大值的现象。
本次试验主要利用调整激振频率使简支梁达到位移振动幅值的方法来测量简支梁的一阶,二阶以及三阶固有频率以及从计算机上读取其当时的振型!1.3实验内容与结果分析(1)将激振器通过顶杆连接到简支梁上(注意确保顶杆与激振器的中心线在一直线上),激振点位于简支梁中心偏左50mm处(已有安装螺孔),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端分别与功率放大器和数据采集仪的输入端连接,并将功率放大器与激振器相连接。
(2)用双面胶纸(或传感器磁座)将加速度传感器A粘贴在简支梁上5#测点(实验时固定不动,用于与其他测点比较相位),将加速度传感器连接,将电荷放大器输出端与数据采集仪的输入端连接。
(3)将信号发生器和功率放大器的幅值旋钮调至最小,打开所有仪器电源。
打开控制计算机,打开做此次试验所需的测试软件,进入页面设置好各项参数。
通过调节激振频率,观察简支梁位置幅值振动情况。
可以通过放在简支梁上的装有一定量塑质小球的小型透明容器直观的观察里面小球的振动情况,小球振动越厉害,也就说明简支梁振动的位移幅值越大;还可以通过分辨简支梁在不同激振频率下的发出的振动声音,声音越大,说明振动幅值越大!(4)通过(3)中的方法,可以测量出在简支梁在某一激振频率范围内的振动幅值,则此激振频率就是我们需要测量的一阶,二阶以及三阶固有频率,在测出固有频率的同时将计算机上画出的各阶振型的图像保存,以便结果的分析。
(5)在完成所有的试验内容之后,通过记录下的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的结果。
所得的实验结果如下:测得的简支梁的一阶、二阶以及三阶的固有频率为?=35.42hZ,?=131.54hZ,?3=258.01hZ。
《振动测试实验》实验报告 - DyTACN-Modal Modal
实验名称
使用动态信号分析仪测试结构的频率响应函数
姓名
学号
同组实验者
指导教师
实验日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二○一一年
一、
1.了解动态信号分析仪的功能,掌握动态信号分析仪的使用
2.掌握使用动态信号分析仪以随机激励测量结构频率响应函数的方法
3.掌握使用动态信号分析仪以锤击激励测量结构频率响应函数的方法
sx1201123王小二三班01doc振动测试实验实验报告掌握从频率响应函数中读取结构近似模态参数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图仔细观察试验设备并将下列原理图中的测试仪器正确连线使用虚拟动态信号分析仪测量结构频率响应函数随机激励电脑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激振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使用35670动态信号分析仪测量结构频率响应函数随机激励使用35670动态信号分析仪测量结构频率响应函数锤击激励加速度传感器35670动态信号分析仪sourceinput35670动态信号分析仪sourceinput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激振器振动测试实验实验报告详述使用35670动态信号分析仪随机信号激励测量双简支梁频率响应函数时设置的主要参数并给出具体数值
四、实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据
1.请绘出一条试验得到的典型频响的相频图与幅频图
图4测得的典型频率响应函数
2.记录以下数据
近似固有频率:第1阶Hz,第2阶Hz,第3阶Hz。
近似振型数据:
阶次
测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幅值
相位
2
幅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仔细观察试验设备,并将下列原理图中的测试仪器正确连线)
图1使用虚拟动态信号分析仪测量结构频率响应函数(随机激励)
图2使用35670动态信号分析仪测量结构频率响应函数(随机激励)
图3使用3562.叙述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你认为试验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注意事项?
四、实验数据
1.请绘出一条试验得到的典型频响的相频图与幅频图
图4测得的典型频率响应函数
2.记录以下数据
近似固有频率:第1阶Hz,第2阶Hz,第3阶Hz。
近似振型数据:
阶次
测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幅值
相位
2
幅值
相位
3
幅值
相位
3.绘制第2和第3阶振型图
五、实验分析
1.请比较使用35670动态信号分析仪分别进行随机激励和锤击激励时参数设置的异同点,并说明原因。
1.详述使用35670动态信号分析仪(随机信号激励)测量双简支梁频率响应函数时设置的主要参数,并给出具体数值。
2.分析仪的缺省采样点数为1024点,根据你所设置的分析频率范围,换算出采样时间 、采样间隔 和频率分辨率 。
3.若要提高双简支梁第1阶固有频率的测量精度,可以改变哪个参数?给出具体数值。
4.详述使用35670动态信号分析仪(力锤激励)测量双简支量频率响应函数需设置的主要参数,并给出具体数值。
《振动测试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使用动态信号分析仪测试结构的频率响应函数
姓名
学号
同组实验者
指导教师
实验日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二○一一年
一、
1.了解动态信号分析仪的功能,掌握动态信号分析仪的使用
2.掌握使用动态信号分析仪以随机激励测量结构频率响应函数的方法
3.掌握使用动态信号分析仪以锤击激励测量结构频率响应函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