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常见的化合物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人教版):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 第1讲
第三单元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第1讲钠及其化合物复习目标1.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3.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考点一钠及其氧化物1.钠的物理性质金属钠是一种01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质地02柔软,是03热和04电的良导体;钠的密度比水的05小,比煤油的06大,熔点07低。
2.钠的化学性质从钠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知钠具有很强的01还原性:(1)钠与非金属单质(如O2、S、Cl2等)反应O2:024Na+O2===2Na2O(常温)△Na2O2(加热)032Na+O2=====S:042Na+S===Na2S(研磨爆炸)△2NaClCl2:052Na+Cl2=====(2)钠与水反应①化学方程式为062Na+2H2O===2NaOH+H2↑。
②与滴加酚酞的水反应的现象及解释操作现象原理或解释向一个盛有适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然后把一小块金属钠投入小烧杯中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07小钠熔成银白色小球反应08放热,钠的熔点较09低钠小球在水面上迅速到处游动钠与水反应剧烈,反应产生的10气体推动小球游动与水反应伴有“嘶嘶”的响声溶液变红有11碱性物质生成(3)钠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122Na +2H +===2Na ++H 2↑。
(4)钠与某些盐溶液反应:一般考虑钠先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 再与该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如:与CuSO 4溶液反应:132Na +2H 2O +CuSO 4===Cu(OH)2↓+Na 2SO 4+H 2↑。
与FeCl 3溶液反应:146Na +6H 2O +2FeCl 3===2Fe(OH)3↓+6NaCl +3H 2↑。
(5)与含羟基或羧基的有机物发生置换反应①与乙醇反应:152CH 3CH 2OH +2Na ―→2CH 3CH 2ONa +H 2↑。
②与丙酸反应:2CH 3CH 2COOH +2Na ―→2CH 3CH 2COONa +H 2↑。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烯烃的性质和反应
双键加成反应:烯烃中的碳碳双键可以与氢气、卤素单质等发生加成反应
氧化反应:烯烃可以被氧化生成酮或羧酸
聚合反应:烯烃可以发生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工业应用:烯烃在工业上广泛应用于合成橡胶、塑料、纤维等高分子材料
炔烃的性质和反应
05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烷烃的性质和反应
烷烃的反应:烷烃的主要反应是取代反应例如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甲烷和氯化氢。
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是指具有相同分子式但结构不同的现象例如正丁烷和异丁烷。
烷烃的物理性质:烷烃的熔点、沸点、闪点等物理性质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
芳香烃:含有苯环的烃类具有特殊的芳香性是许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原料。
烯烃:含有碳碳双键的烃类具有不饱和性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0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容易完全失去电子也不容易完全获得电子。
碳原子之间可以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形成稳定结构。
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单键、双键和三键等多种类型的共价键。
碳原子可以通过链状、环状和芳香族结构等多种方式连接形成复杂有机分子。
分子式的确定
元素分析法:通过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来确定分子式
摩尔定律:通过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密度来计算分子式
质谱法:通过测定有机化合物在质谱仪中的质量来推算分子式
红外光谱法:通过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来确定分子式
糖类:由多个碳原子和羟基组成的化合物如葡萄糖、果糖等。
酯类:由醇和酸通过酯化反应形成的化合物如乙酸乙酯等。
医用化学基础 第三单元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第三单元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案例导入小李最近总是感觉胃痛、胃灼热、反酸,药剂班的小华结合自己学过的药学知识,推荐他口服复方氢氧化铝片。
问题:1.复方氢氧化铝片主要成分是什么?2.为什么复方氢氧化铝片可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热、反酸等。
第一节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在目前发现的100多种元素中,非金属元素只有22种(包括6种稀有气体元素)。
它们虽然数量少,但存在广泛,是构成各种化合物的重要元素,在人们的生活和医药卫生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节将介绍卤素、氧、硫、氮等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
一、卤素及其化合物元素周期表第ⅦA族元素统称卤族元素,简称卤素,包括氟、氯、溴、碘、砹5种元素,它们性质相似,成为一族,其中,砹为放射性元素,在此不做讨论。
卤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易夺取1个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常表现为-1价,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一)卤素单质1.物理性质卤素单质均为双原子分子。
从上向下,随着卤素原子序数的递增,氟、氯、溴、碘单质的颜色逐渐变深;状态由气体转变为液体直至固体;熔、沸点逐渐升高,密度逐渐增大;Cl2、Br2、I2在水中的溶解度逐渐减小,卤素单质均易溶于乙醇、氯仿、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2.化学性质卤素表现出典型的非金属性,其非金属性随着卤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而按氟、氯、溴、碘的顺序依次减弱。
(1)与金属反应:卤素与金属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
氟和氯可与所有金属反应;溴和碘可与除贵金属以外的大多数金属反应,但反应较慢。
(2)与氢气反应:卤素都能与氢气直接化合,生成卤化氢(HX ),但反应的剧烈程度及生成卤化氢的稳定性按氟、氯、溴、碘顺序依次减弱。
卤化氢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如在标准状况(0Ⅶ,101.3kpa )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500体积的氯化氢。
卤化氢的水溶液称为氢卤酸,其中氢氯酸俗称盐酸。
除氢氟酸是弱酸外,盐酸、氢溴酸、氢碘酸都是强酸,均具有酸的通性,酸性强弱顺序为氢氟酸<盐酸<氢溴酸<氢碘酸盐酸是最常见的氢卤酸,属于挥发性强酸。
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及练习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方程、反应速率常数、活化 能等概念,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测定反 应速率。
化学平衡
平衡常数、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 原理等,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原理理解 和预测化学反应的进程。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有机化合物
烃(烷烃、烯烃、炔烃、芳烃等)、醇、醚、醛、酮、羧酸等有机化合物的结 构、性质和制备方法。
有机化学的练习题
• 题目: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有机化学的练习题
答案:D
解析:A.苯与溴水不反应也不互溶,苯使溴水褪色是发生了萃取,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B.苯不能使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错误;C.苯不含碳碳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C错误;D.苯的密度比 水的密度小,与冷水混合后会浮在水的上层,故D正确。故选D。
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影响因素
反应速率受温度、压力、催化剂、反应物浓度等因素影响。
有机化学的反应机理与合成路线
反应机理
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是指反应过程中 各步的详细变化,包括反应物的活化、 中间体的形成等。
合成路线
合成路线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有机化学 反应将原料转化为目标产物的过程。
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的练习题
• 题目:对于可逆反应 A(g) + 3B(g) ⇌ 2C(g) + 2D(g),在不同 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
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的练习题
答案:D
解析: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则A. $frac{1}{3}$;B. $frac{1}{2}$;C. $frac{1}{4}$;D. $frac{1}{1}$,显然D中比值最大,反应速率最快,故选 D。
专题4 第三单元 铁、铜及其化合物
10.铁与水蒸气反应,通常有以下两种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装置一
装置二
(1)装置二中湿棉花的作用为_提__供__水__蒸__气___。
(2) 实 验 完 毕 后 , 取 出 装 置 一 的 少 量 固 体 , 溶 于 足 量 稀 盐 酸 , 再 滴 加 KSCN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试解释原因:F__e3_O__4+__8_H__+_=_=_=_F_e_2_+_ _+__2_F_e_3_+_+__4_H_2_O_、__2_F_e_3_+_+__F_e_=_=_=_3_F__e2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该方法是先在装置Ⅰ中产生FeSO4溶液,并利用产生的H2排尽整个装置 中 的 空 气 , 待 检 验 H2 的 纯 度 后 , 再 关 闭 止 水 夹 K , 利 用 产 生 的 H2 把 FeSO4溶液压入装置Ⅱ中与NaOH溶液进行反应。
专题精练
1.用下列方法可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用 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还需加入_稀__硫__酸__、__铁__屑___。 (2)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_加__热__煮__沸___的方法。 (3)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 插 入 FeSO4 溶 液 液 面 下 , 再 挤 出 NaOH 溶 液 。 这 样 操 作 的 理 由 是 _避__免__生__成__的__F_e_(_O_H__)_2与__氧__气__接__触__而__被__氧__化__。
在少量Cl2中燃烧生成FeCl2 (4)Fe分别与氯气、盐酸反应得到相同
的氯化物 (5)Fe3O4中Fe的化合价有+2价和+3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课题三元素(第二课时)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2.新课内容:
(1)单质:介绍单质的定义、特性,举例说明常见单质。
(2)化合物:介绍化合物的定义、特性,举例说明常见化合物。
(3)氧化物:介绍氧化物的定义、特性,举例说明常见氧化物。
3.练习与巩固:
(1)让学生书写常见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化学式。
例如:进行铁丝燃烧实验,让学生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而理解氧化物的概念。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1)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对比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特性,加深对三者之间区别的认识。
(2)运用归纳法,帮助学生总结常见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化学式和命名规则。
(3)采用任务驱动法,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在化学反应中的转化关系。
4.小组合作,促进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例如:让学生分组讨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分类方法,并汇报讨论成果。
5.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1)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2)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提问:“为什么铁会生锈?铜会变绿?火柴燃烧时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现象与化学物质有什么关系?”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请学生回顾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3.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特性、分类方法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转化关系。
(二)讲授新知
(3)举例:水(H2O)、二氧化碳(CO2)、硫酸(H2SO4)等。
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课件】(正式稿)
阅读表格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粒子种类 质子 中子 电子 质量(kg) 1.6726×10-27 1.6749×10-27 质子质量的1/1836
1、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很小,但比电子大很多, 电子的质量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 中在原子核上。
2、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跟相对原子质量标准 (1.66×10-27Kg)相比较得出,质子和中子 的相对质量均约等于1。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一、分子和原子
分子(原子)具有哪些基本性质?
⒈ 分子(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⒉ 分子(原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温度越高,分子(原子)运动速率越快。
⒊ 分子(原子)间是有间隔的。 4. 同种分子(原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 性质不同。
区 别 联 系 注 意
在化学变化后,分子变成了新 的分子。
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 大小、性质都不变。 原子是构成分子的粒子,也是 直接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分子由原子构成பைடு நூலகம்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要大些。但不能笼统认为 分子比原子大。
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
分子的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几种分子的模型
⑶ ⑴ ⑵ 如: ⑴1个水分子(H2O)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H) 原子构成; ⑵1个氧分子(O2)由2个氧原子(O)构成; ⑶1个氢分子(H2)由2个氢原子(H)构成。
例:电解水
O
H
O
H
通电
H
H
H
O
O
H H H
重新 组合 H H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分子和原子一、分子1、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自然界中大多数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就越快。
(3)、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气态>液态>固态。
(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
如冰、水共存物实际为纯净物,因为其中的构成粒子只有一种——水分子;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的混合体为混合物。
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键是把握“物质的种类”或“分子的种类”是否相同。
4、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水蒸发是发生了物理变化,而水分解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
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水分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分子变了,生成的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具有水分子的化学性质。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组成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二、原子1、原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3、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原子的基本性质:(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2)、原子同分子一样,也是时刻不停地做高速的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能量越大,运动速度就越快。
(3)、原子之间也有一定的间隔。
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心,带正电,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呈电中性的中子构成的。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又称核电荷数)等于核内的质子数。
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原子核所带的电量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原子作为一个整体不显电性。
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原子结构模型图2、不同原子,核电荷数不同、核内质子数不同。
3、构成原子有三种粒子:质子、中子、电子。
高三化学 新教材 新理念 新设计总复习指导(理科)第三单元 元素化合物
第三单元元素化合物【复习建议】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学习的主干内容,是学生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的基础与素材。
元素化合物知识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逐渐提高,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深层次考查能力的趋势日趋明朗,而这部分知识内容繁杂、零碎、分散,不易系统掌握和灵活运用,因而,在复习时寻找科学可行的复习方法将零散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整理成较为有序,又便于记忆和掌握的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总体策略为:复习元素族要:立足点、发展线、编织网,类比推理,形成体系。
复习同类物质要:典型引路、对比分析构建框架、整体记忆。
复习化学方程式要:书写程序化、思考全面化。
复习典型物质要:联系基本理论、存在、用途、制备和转化。
复习零星知识要:相关相似、归类整理。
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元素化合物知识虽然内容繁多,但其中有许多内容和化学基本理论紧密联系,因此要恰当而顺其自然地利用基本理论指导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复习。
(2)加强对常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书写的规范性。
(3)注意一些特殊性质及反应,有助于解无机推断题或无机框图题。
(4)关注与环保有关的物质及与生产、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重要物质,了解化学与能源、环境、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社会热点问题,感悟知识的价值,提高应用常见元素化合物相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题一金属及其化合物【课标要求】1.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2.知道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知识梳理】一、碱金属1.碱金属元素结构特点(1)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次外层电子数为2或8。
(2)递变性:由Li-Cs,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增大。
2.碱金属单质物理性质(1)相似性:①都是银白色金属(铯略带金色)。
②密度小(锂是密度最小的金属)。
③熔点低,硬度小。
④能导热、导电。
浙江专用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学案
第三单元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考点分布]考点一 硫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学生用书P57]1.硫单质(S)(1)存在形态⎩⎪⎨⎪⎧游离态: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化合态:主要以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2)物理性质硫单质俗称硫黄,是一种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 2;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单斜硫、斜方硫等。
(3)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硫单质的化学性质按要求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S ⎩⎪⎪⎪⎨⎪⎪⎪⎧与金属反应⎩⎪⎨⎪⎧⎭⎪⎬⎪⎫Cu :2Cu +S=====△Cu 2S Fe :Fe +S=====△FeS 表现氧化性与非金属反应⎩⎪⎨⎪⎧O 2:S +O 2=====点燃SO 2,表现还原性H 2:S +H 2=====△H 2S ,表现氧化性与强氧化剂反应(如浓硫酸):S +2H 2SO 4(浓)=====△3SO 2↑+2H 2O ,表现还原性与热的强碱反应(如NaOH 溶液):3S +6NaOH=====△2Na 2S +Na 2SO 3+3H 2O ,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2.二氧化硫(SO 2) (1)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是大气污染物之一;易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溶解约40体积SO 2。
(2)化学性质按要求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SO 2⎩⎪⎪⎨⎪⎪⎧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与H 2O 反应:SO 2+H 2OH 2SO 3与NaOH(足量)反应:2NaOH +SO 2===Na 2SO 3+H 2O氧化性(如与H 2S 溶液反应):SO 2+2H 2S===3S ↓+2H 2O 还原性⎩⎪⎨⎪⎧O 2:2SO 2+O2催化剂△2SO 3氯水:Cl 2+SO 2+2H 2O===2HCl +H 2SO4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等有机色质褪色生成不稳定 的化合物3.三氧化硫(SO 3)SO 3在标准状况下为无色、针状晶体,能与水反应:SO 3+H 2O===H 2SO 4,放出大量的热;SO 3是酸性氧化物,它跟碱性氧化物或碱都能反应生成硫酸盐。
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三单元第4讲铜及其化合物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教案新人教版
第4讲铜及其化合物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一、铜及其化合物1.单质铜(1)物理性质:紫红色固体,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热性和导电性。
(2)化学性质a.常温下,铜在干燥的空气中性质稳定,但在潮湿的空气里会被锈蚀,在其表面逐渐形成一层绿色的①。
有关化学方程式为②。
b.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铜在空气中加热:③;铜丝在硫蒸气中反应:④。
2.铜的重要化合物(1)Cu2(OH)2CO3的名称为⑤,是铜绿、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受热分解可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CO2↑+H2O;可溶于稀硫酸,离子方程式为Cu2(OH)2CO3+4H+2Cu2++CO2↑+3H2O。
(2)黑色氧化铜在高温下分解为红色的Cu2O,化学方程式为4CuO2Cu2O+O2↑。
(3)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为白色的硫酸铜粉末,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CuSO4+5H2O。
(4)红色的Cu2O与稀硫酸反应,溶液变蓝,同时生成红色的单质铜,离子方程式为Cu2O+2H+Cu+Cu2++H2O。
二、不同活动性金属的性质三、金属矿物的开发和利用1.金属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态除了⑥、⑦等极少数金属外,绝大多数金属以⑧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
在这些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都显⑨价。
2.金属冶炼的实质使金属化合物中的金属离子⑩电子被为金属单质的过程:+ne-M。
3.金属冶炼的一般步骤4.金属冶炼的方法(1)热分解法冶炼金属如:2HgO2Hg+O2↑,2Ag2O4Ag+O2↑。
用热分解法冶炼金属的特点:金属元素的金属性,金属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其金属离子得到电子,该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稳定性。
(2)热还原法冶炼金属①焦炭还原法。
如:C还原ZnO、CuO,其化学方程式依次为C+2ZnO2Zn+CO2↑,C+2CuO2Cu+CO2↑。
②一氧化碳还原法。
如:CO还原Fe2O3、CuO,其化学方程式依次为3CO+Fe2O32Fe+3CO2,CO+CuOCu+CO2。
化学有机化合物
化学有机化合物化学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原子与氢原子和其他原子(通常是氧、氮、硫、磷等)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是化学中一类重要的物质,广泛存在于生物体、石油和煤炭中。
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化合物可以根据它们的结构特征和功能进行分类。
最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根据碳原子的数目和结构类型。
1. 根据碳原子的数目,有机化合物可分为以下几类:a) 甲烷类化合物:只包含一个碳原子。
例如,甲烷(CH4)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b) 乙烷类化合物:包含两个碳原子。
例如,乙烷(C2H6)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c) 烷烃类化合物:含有多个碳原子,所有碳原子通过单键连接。
例如,丙烷(C3H8)和正戊烷(C5H12)。
d) 烯烃类化合物:含有一个或多个碳-碳双键。
例如,乙烯(C2H4)是一种常见的烯烃。
e) 炔烃类化合物:含有一个或多个碳-碳三键。
例如,乙炔(C2H2)是一种常见的炔烃。
2. 根据结构类型,有机化合物可分为以下几类:a) 饱和化合物:所有碳原子都通过单键连接,没有含有双键或三键的碳原子。
例如,烷烃类化合物属于饱和化合物。
b) 不饱和化合物:至少有一个碳原子通过双键或三键连接。
例如,烯烃类和炔烃类化合物属于不饱和化合物。
c) 环状化合物:分子中存在一个或多个环状结构。
例如,环己烷(C6H12)是一种常见的环状化合物。
二、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机化合物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 物理性质:a) 沸点和熔点:有机化合物的沸点和熔点通常较低,因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
但是,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这些性质也会增加。
b) 溶解性:许多有机化合物在非极性溶剂中较容易溶解,而在极性溶剂中溶解性较差。
例如,烷烃类化合物在非极性溶剂如正己烷中溶解度较高。
2. 化学性质:a) 燃烧:有机化合物通常是可燃的,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例如,烷烃类化合物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热和光。
b) 氧化还原反应:许多有机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性质。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知识要点1、电解水实验现象是:1、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正极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V 正极:V 负极=1:2)。
2、正极管内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管内气体可以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
证明正极得到氧气,负极得到氢气, 结论是:1、水是由氧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水 通电 氢气+氧气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V 正极:V 负极<1:2的原因可能是:1、氧气比氢气较易溶于水;2、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可能有部分氧气与电极发生了氧化反应。
2、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的水>0℃的水>冰>水蒸气。
水是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而不是混合物、单质。
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3、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氢气、氮气、液氧、臭氧、硫磺、白磷、红磷、水银、汞、铁水等。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
即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都是纯净物。
4、氢气和氧气主要性质比较: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上有小水珠生成。
据此,可发现氢气具有的性质是可燃性;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氧气 点燃 水;利用这一性质可作燃料,其突出优点是放热多;无污染;原料丰富。
不纯的氢气点燃可能会爆炸,所以在点燃氢气之前必须验纯。
检验氢气纯度时,试管口向下移近火焰,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H 2检验纯度时,听到爆鸣声,这时可A .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再收集,目的是:使试管中可能燃着的氢气熄灭,防止收集时发生爆炸。
B .换一支试管再收集。
收集H 2方法常有两种:① 排水法②向下排空气法。
H 2的用途有:作燃料;冶炼某些金属等。
5、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基本性质是:分子的体积、质量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考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考点总结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考前总结第六单元自然界的水考点1水的组成水的电解实验实验装置:实验现象:(1)正、负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2)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所收集大小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检验:(1)将负极试管所撷取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气体能燃烧呈淡蓝色火焰,说明是氢气;(2)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正极试管中的气体,能而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文字表达式:通电水氢气+氧气H2OH2O2实验结论: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⑵水在通电的条件下所,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氢气和氧气。
⑶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注意: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考点2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如水(H2O)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如铁由铁原子构成。
物质构成分子:如水(H2O)由水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混合物(多种物质)分类单质: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如:H2、O2、Fe、S等纯净物(一种元素)(一种物质)氧化物(两种元素,一种是氧元素)H2O,CuO,CO2化合物:酸(多种元素)碱考点3分子⒈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原子粒子。
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可以保证但不能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整体表现一起才表现上去,单个分子不能表现。
⒉分子的基本性质⑴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⑵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⑶分子在不停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用⑵⑶性质可表述一些物理现象,如热胀冷缩、分子扩散、熔化物质三态变化、气体压缩等。
⑷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5)在中同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简记:正氧一负氢二考点4原子⒈概念:粒子中才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常见的化合物
(氧化物、酸、碱、盐)
3.1氧化物
1、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
2、氧化物可以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
3、CO2、SO2、CaO、CuO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CO2、SO2,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CaO、CuO。
4、写出下列方程式:
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H2O+CO2→H2CO3,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O2通入NaOH溶液中CO2+2NaOH→Na2CO3+H2O。
CO2通入澄清石灰水Ca(OH)2+ CO2→CaCO3↓+ H2O,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
5、写出下列方程式:
CaO和水CaO+ H2O →Ca(OH)2,现象是放出大量热,
CaO CaO +2HCl→CaCl2+H2O。
3.2酸
6、定义: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两部分组成的一类化合物。
7、分类:酸按照是否含氧可以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
按照与酸根结合的氢原子数分为一元酸和二元酸等。
写出下列酸的类别,例如H2SO4二元含氧酸,H2CO3二元含氧酸,HNO3一元含氧酸,H2S二元无氧酸,HCl一元无氧酸,CH3COOH一元含氧酸,H3PO4三元含氧酸。
8、写出下列酸的化学式或名称,H2SO4硫酸,碳酸H2CO3,HNO3硝酸,盐酸HCl。
9、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在空气中产生白雾,这是因为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HCl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
浓盐酸露置一段时间后,盐酸的质量将减轻,浓度会减小。
稀盐酸挥发性比浓盐酸弱,不产生白雾。
10、酸的化学通性(五条)
(1)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2)能与碱(或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这种由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被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3)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_;金属必须满足的条件是活动性比氢强。
(5)能与某些盐(或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的酸和盐。
11、盐酸可清除铁锈和水垢,制造氯化物、药剂、染料、塑料等。
12、稀硫酸可清除铁锈,精炼石油和制造化肥、火药、冶炼金属等。
3.3碱
13、定义:碱是由金属元素(或铵根)和氢氧根组成的一类化合物。
14、分类:碱按照其溶解性可以分为可溶性碱和难溶性碱。
NaOH、KOH、Ca(OH)2、Ba(OH)2、NH3˙H2O、Fe(OH)3、Cu(OH)2、Mg(OH)2中属于可溶性碱的是NaOH、KOH、Ca(OH)2、Ba(OH)2、NH3˙H2O,属于难溶性碱的是Fe(OH)3、Cu(OH)2、Mg(OH)2。
15、写出下列碱的名称或化学式,氢氧化钾KOH,NaOH氢氧化钠,氢氧化钙Ca(OH)2,NH3· H2O 氨水。
16、氢氧化钠是易溶(易溶/可溶/微溶/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溶于水中会放出大量热。
露置在空气中易吸收水蒸气而发生潮解,这个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17、氢氧化钠的俗称为烧碱、火碱、苛性钠。
18、氢氧化钙是微溶(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溶于水的白色粉末,溶于水形成的澄清溶液称为澄清石灰水。
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降低。
19、氢氧化钙的俗称为熟石灰、消石灰。
20、碱的化学通性(四条)
(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无色酚酞变红色;
(2)碱能与酸反应,生成_盐和水;
(3)碱溶液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碱溶液能与某些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的碱和盐。
21、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用于精炼石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22、氢氧化钠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与空气中CO2反应变质。
其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是CO2+2NaOH→2Na2CO3+H2O。
有久置于空气中的烧碱固体,请分析其可能的组成NaOH、Na2CO3或Na2CO3。
23、用消石灰可以降低土壤的酸性,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Ca(OH)2+ H2SO4→CaSO4+ 2H2O。
24、用消石灰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可以配制波尔多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Ca(OH)2+ CuSO4→CaSO4+ Cu(OH)2↓。
波尔多液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Fe+ CuSO4→FeSO4+ Cu。
25、用熟石灰可以粉刷墙壁,一段时间后墙壁变硬而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Ca(OH)2+ CO2→CaCO3↓+ H2O。
26、用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CO2气体,产生的现象为石灰水变浑浊,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Ca(OH)2+ CO2→CaCO3↓+ H2O。
3.4盐
27、盐是由金属元素(或铵根)和酸根两部分组成,是酸碱中和反应的产物。
28、盐按照所含酸根的种类分为含氧酸盐和无氧酸盐。
盐按照其组成可以分为正盐、酸式盐等。
Na2SO4、Na2CO3、NaCl、NH4HCO3、NaHCO3、CaCO3、CuSO4、FeSO4中属于含氧酸盐的是Na2SO4、Na2CO3、NH4HCO3、NaHCO3、CaCO3、CuSO4、FeSO4,属于无氧酸盐的是NaCl,属于正盐的是Na2SO4、Na2CO3、NaCl、CaCO3、CuSO4、FeSO4,属于酸式盐的是NH4HCO3、NaHCO3。
29、写出下列盐的化学式,硫酸钠Na2SO4,硫酸铜CuSO4,碳酸钠Na2CO3,碳酸氢钠NaHCO3,硫酸亚铁FeSO4。
30、石灰石和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
碳酸钙是难(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溶于水的白色粉末。
31、工业制备
....CaO和CO2的化学方程式CaCO3→CaO+CO2↑(条件高温)。
32、盐的化学通性(五条)
(1)部分盐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如Na2CO3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紫色石蕊变蓝色;
(2)盐能与稀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酸;
(3)盐溶液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新的盐和碱;
(4)盐溶液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新的盐和金属;
(5)盐溶液能与盐溶液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
33、两种化合物通过交换成分的方式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这类反应称为复分解反应。
通式为:AB + CD →AD+CB。
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反应物一般都为溶液(有酸参与除外)且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34、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般情况下没有明显的外观现象,通常用酸碱指示剂来指示反应的发生,也可以用pH试纸或pH计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变化来证明。
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35、碳酸盐的检验方法为取样,加稀盐酸或稀硫酸,若产生气泡,说明其为碳酸盐。
硫酸盐的检验方法为取样,加硝酸钡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说明其为硫酸盐。
盐酸盐的检验方法为取样,加硝酸银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说明其为盐酸盐。
36、鉴别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盐酸和稀硫酸,方法:取样,分别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的溶液为硫酸,无现象的溶液为盐酸。
写出方法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BaCl2+ H2SO4→BaSO4↓+ 2HCl
37、鉴别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氢氧化钠和澄清石灰水,方法一:取样,分别通入少量CO2气体,产生浑浊的溶液为澄清石灰水,无现象的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写出方法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Ca(OH)2+ CO2→CaCO3↓+ H2O。
方法二:取样,分别加入少量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为澄清石灰水,无现象的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写出方法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Ca(OH)2+ Na2CO3→CaCO3↓+ 2NaOH。
38、有一瓶无色溶液,可能含有NaCl、Na2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检验的一般顺序是:先Na2CO3,再Na2SO4,最后NaCl。
39、大部分碱不溶于水,可溶性碱有NaOH、KOH、Ca(OH)2、Ba(OH)2、NH3˙H2O。
常见的难溶性碱有Fe(OH)3(颜色红褐色)、Cu(OH)2(颜色蓝色)、Mg(OH)2(颜色白色)。
40、盐类物质中钾盐、钠盐、硝酸盐、铵盐,全部可溶。
常见的难溶性碳酸盐有Ag2CO3(颜色白色)、CaCO3(颜色白色)、BaCO3(颜色白色)。
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盐有BaSO4(颜色白色)、AgCl(颜色白色)。
常见的微溶的盐有CaSO4、Ag2SO4。
化学方程式(第三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