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册语文第8课短文两篇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8课《短文两篇》课件
合作研讨-《日》
3、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 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 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 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日》和《月》都 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 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 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 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 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最后让我们和着巴金的《日、月》和中国一起 感动吧: 我追求光明,追求人间的爱,追求 我理想中的英雄。结果我依旧得到痛苦。但是 我并不后悔,我还要以更大的勇气走我的路。 生的目标是什么?是丰富满溢的生命。一个 人的生命应该为他人放射,在必要的时候还应 该为他人牺牲……自我牺牲是人的天性,就像 植物不得不开花。 因为受到了爱,认识了爱,才知道把爱分给 别人,才想对自己以外的人做一些事情。把我 和这个社会联起来的也正是这个爱字,这是我 的全性格的根底。
《月》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苏轼]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合作研讨-《月》
1、月亮在文中带给的突出感觉是什么? 你是通过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你还能联 想到哪些古诗文的哪些诗句?
最突出的感觉是寒冷。譬如:“我望着 明月,总觉得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 子。”“月光冷的很”“望见落了霜的地上 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 的。”使人联想到,李白的“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苏轼的“高处不胜寒,起舞 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李商隐的“晓镜但 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等。
合作研讨-《月》
3、最后一句,请你发挥想像,猜 猜“她”看见了什么人的人影?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短文两篇》
《第8课短文两篇》教学目标:一、有情感地朗诵散文诗,明白得作品内涵;二、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期性和目的性,明白得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3、培育学生踊跃的文学试探和欣赏能力,能斗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观点;课前预备:一、搜集有关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的传奇;二、阅读了解巴金及其要紧作品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2003年11月25日,一个专门的日子。
世纪老人巴金度过了他的百岁寿辰,今天,咱们一路来学习他的散文《日·月》,算是对老人的迟到的问候。
题目课件飞入,由日、月,看到“明”字,你会想到什么呢?敞亮,光明…巴金在作品中是不是确实是想表达对光明的酷爱和追求呢?请大伙儿听读课文《日》。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讨论巴金在作品中是不是确实是想表达对光明的酷爱和追求呢?(用原文回答)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愿做人世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
而且,对飞蛾、夸父这两位光明的使者持佩服,怀念的态度。
看来,日球确实让咱们感受那喷薄而出的热情和希望。
三、阅读探讨《月》下面,咱们一路来体验月的细腻幽静吧。
千百年来,在月亮身上,人们寄托最多的是什么情思呢?——明月千里寄相思。
有诗歌为证:李白的“举头望明月,垂头思故乡”。
“ 碰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现在。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轼的“希望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的,一轮明月,两地相思。
所有行走异乡的游子,当他抬头一望,想念就会潮水般一泻千里。
那巴金对月亮的试探是不是仅仅停留于想念上呢?一、再读课文,提炼出作者对月亮的观点;——死了的星球,凉月,冷光,死的光。
既然,这是一个没有生机的星球,那什么缘故还有嫦娥奔月的传奇呢?巴金在文中给出了什么答案?想使已死的星球再生/想念着什么二、引用资料,阅读质疑《月》说到嫦娥奔月,咱们从小听说的故事是不是如作者所言:是要改变这冰凉的星球,使它再生呢?3、学生讲述嫦娥奔月的传奇要求:语言流畅简练4、教师点拨……看来,将嫦娥奔月的理由想象为嫦娥妄想改变这冰凉的星球,只是巴金的一家之言,那如此想,可不能够呢?上学期咱们是不是也学过类似的文章呢?即在某个对象身上给予一种特定的内涵,以抒发自己的个人理想。
语文: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8.巴金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和情感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3.进一步理解在散文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加强诵读,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体味、感悟、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领悟作者追求光明,赞美为追求光明和理想而不惜牺牲的精神。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品位文章诗化的语言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导学法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1.学生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读准字音,熟读全文;2.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有关日月的诗词,各准备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并作好简要分析;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日月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并为我们留下了不少文词兼美、意蕴悠远的古典诗文,请把你收集到的你最喜欢的诗词在全班交流。
二、交流古诗词分别请3——5名同学诵读他所收集到的诗词,并简述理由。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点评。
三、初读感知1.简介作者及历史背景背景简介:这两篇作品写于1942年,时间相隔一天。
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
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纷纷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胜利的到来。
2.默读全文要求:学生根据历史背景初步了解文章主旨,形成自己的见解(最好能形成书面文字);找出文中的优美句段并加以简要说明;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作上符号。
3.朗读(1)找两位同学分别朗读《日》《月》两短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读后教师可根据情况范读引导,力求贴近作者当时的感情,以便学生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
(2)同学自读(3)课内朗读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读得最好的短文或段落进行诵读,师生共同点评(4)分组朗读全文四、探讨交流本文是一篇课内自读课,重在培养学生的自读习惯、方法和能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短文两篇(日
第 8 课《短文两篇 (日,月)》导学练测【字词综合运用】( 1)注音旸谷( yáng)撮( cuō)皓月( hào)姮娥( héng)(2)形似字差别(3)多音字辨析(4)解词大张旗鼓:形容气势宏伟,阵容浩荡。
撮:量词。
皓月:光亮的月亮。
天台:晒台。
【要点句子剖析】( 1)“飞蛾”为何值得赞叹?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许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
(2)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此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严寒世界吗”?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会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热忱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自己的神往,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盖。
(3)“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作者在前方已经用了好多语言描绘自己在月光中冷清的感觉,于是在这里才会说出这句话,他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神往和渴求,与前方所写的《日》有了相通的地方。
( 4)为何作者在《月》的末端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因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能够改变月光的冰凉,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重生而奔月的。
固然作者用的是疑问的语气,可是在姮娥的身上,作者也寄望了自己的人品理想。
(5)《日》和《月》,固然风格不一样,但作者的思想感情倒是一以贯之的,不论是扑向灯火的飞蛾,仍是渴死在旸谷的夸父,仍是希望能够用自己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姮娥,他们都代表着一种力,一种向上的、不卑不亢的力,是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课文背景知识】( 1)作家作品巴金, 1904 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
现、今世有名文学家。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复仇》《将军》等短篇小说集和《龙·虎·狗》等散文集。
(2)文学知识什么是要点词语,如何理解要点词语的含义?所谓要点词语,是指那些能够点明或示意文章中心,表达作者思想感情,表现作者写作目的的字、词、句。
三维学方:八下语文第八课《短文两篇》
8、短文两篇定向思维疏导〔学习标准〕1、了解课文内容,贯通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
2、了解神话传说“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
3、强化诵读,体会巴金散文作品的美感。
4、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
〔语言积累〕1、释词皓月:明亮的月亮。
露台:晒台。
旸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
旸,日出。
轰轰烈烈:形容气魄雄伟、声势浩大。
凭栏:依栏。
2、赏句①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
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赞美飞蛾扑火是为追求光和热的壮举,这真是一种新而独到的思考角度。
②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此句很有哲理,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③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夸父的行为也是值得赞美的,他同样是为了追求光和热而献身的。
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会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
〔篇章解读〕《短文两篇》是巴金建国前创作的散文诗。
它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日》表现作者热情洋溢的一面,在那个“没有了光和热”,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日球”,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表现了作者对真理的追求。
《月》则表现作者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赞颂姮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妄想”改变“月”这个冰冷的星球。
姮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
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巴金的散文诗《日》和《月》,虽然风格不同,内容有差异,但都是以朴素无华的文字,借景喻人,以情点“睛”,哲理的思考与诗意的描绘水乳交融,崇高的美学理想给人以启迪和教诲。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 短文两篇教案(新人教版)
8 短文两篇教学目的1、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哲理2、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教学重点、难点1、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2、理解作品的主题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点字注意旸.谷(yáng)一撮.灰(cuō)晧.月(hào)姮.娥(héng)浸.(jìn)二、导入新课,简介作者1、让学生讲“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的故事引入新课。
2、作者简介: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
现当代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短篇小说《复仇》《将军》《神鬼人》等,散文集《海行集记》《还魂草》等等。
三、朗读课文,初步体会作品的主题四、精读《日》学生朗读《日》一文。
思考:文章按怎样的思路展开的?如何理解作品的主题?(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这篇散文诗仅仅250余字,却浓缩着丰富的感情,它像一团火,炙烤着读者的心灵。
开头两段,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形象化,先是赞美飞蛾,因为它是为追求光和热而被灯火烧死的,接着又怀念夸父,因为它是为追赶日影而渴死畅谷的。
这是作者思想感情形象化的表白,他所歌颂的是追求光和热的态度,是为了得到光和热不怕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飞蛾和夸父的形象,是作者思想性格的真实写照。
三、四两段,对追求光和热的献身精神正面展开议论,指出了生命是可贵的,但为了追求光和热应该不怕牺牲,并且还指出追求光和热的目的是为了给人间争得光明与温暖。
这里渗透着进步的价值观、生死观,言简意赅,发人深思。
第五段,作者又进一步明确地表示自己决心。
自己愿作人间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飞向日球,失去知觉,化为灰烬,在所不惜。
这是作者庄严的宣言,具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热情洋溢,感情奔放是巴金作品的突出特色,《日》一文便是凝聚着炽烈的热情的佳作。
作者歌颂了不顾一切追求光明的精神,表露出不可遏制的为真理而勇于献身的思想,表达了为国家、为人民发光、发热,直到烧成恢烬的决心和意志。
语文初二下人教新资料第8课(短文两篇)课文分析与教学建议
语文初二下人教新资料第8课(短文两篇)课文分析与教学建议课文分析〔一〕综述:《短文两篇》〔《日》《月》〕是巴金建国前创作的散文诗。
它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日》表现作者热情洋溢的一面,在那个“没有了光和热”,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日球”,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表现了作者对真理的追求。
《月》那么表现作者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赞颂姮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妄想”改变“月”那个冰冷的星球。
姮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
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盼望和信念。
〔二〕分析:在《日》中,作者写道:“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而在《月》中,作者又有了如此的话,“我明白死了的星球是可不能发出热力的。
月的光是死的光。
”思考这两句话,事实上两者之间有着极大的关联,从这两句话,能够看出作者对人生、对自我的一些想法。
尽管是两篇不同的文章,一篇写日,一篇写月,但看看写作时间,仅仅只是一天之隔。
同时将文章联系起来看,表达的内容是一致的。
自古以来,日基本上光明、盼望的象征,特别多人都曾经歌颂过太阳,但巴金虽写的是日,意却不在此,他在文章开篇首先写的是“飞蛾”,一种渺小不漂亮的生物,然而它“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
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为此,“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谷”,从飞蛾到夸父,从渺小到伟大,他们基本上为了光明,为了一种热量,而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
那个地方的飞蛾和夸父差不多不仅仅是简单的生物和远古神话中虚无飘渺的人物,巴金重新赋予了他们一个新的内涵。
而人也要像他们那样,应该“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尽管“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真实含义,这才是作者所要追求的理想人生。
而那个人间“没有了光和热”,也只是“黑暗的寒冷世界”。
第8课《短文两篇》精品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doc初中语文
第8课《短文两篇》精品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doc初中语文【课型】精读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明白得〝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2、积存有关日月的诗词。
3、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明白得作品内涵;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包蕴着哲理。
4、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明白得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1.对比阅读、分析«日»、«月»。
2.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适应和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摸索和观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感情的诵读全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2、结合历史背景,明白得作者对人一辈子、对生活的一种期望和信念。
【教学重点】1.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2.明白得〝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教学难点】结合历史背景,明白得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白得作品的主题。
【教学方法】诵读法、体验法【教学预备】多媒体、【教学课时】二课时【指导思想】1、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明白得力。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
3、通过创写句子的模式来教学课文【教学设想】阅读文学作品,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力和明白得力,并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诱发学生对课文的不同明白得,并鼓舞他们表达出来,老师在这中间起一种引导和点拨作用,适值巴金老人百岁寿辰之际,引导学生对文学做一点积极的摸索、质疑、探究,也确实是一份专门的贺礼吧。
【课前预备】1、搜集有关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的传奇;2、阅读了解巴金及其要紧作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旸(yang2)谷一撮(cuo1) 灰皓(hao4 )月妲(heng2) 娥2.讲明以下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露台:晒台。
旸yang2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点。
第8课《短文两篇》全套教案+图片+音频(人教新课标初二下)嫦娥奔月doc初中语文
第8课《短文两篇》全套教案+图片+音频(人教新课标初二下)嫦娥奔月doc初中语文
传奇,专门久专门久往常,天上有十个太阳,地上到处是猛禽怪兽。
老百姓备受煎熬。
天神羿带着妻子嫦娥下凡,他射下了九个太阳,消灭了猛禽怪兽,老百姓安定下来。
尽管羿为百姓立了大功,却因杀死了天帝的亲小孩──太阳,被贬为凡人。
嫦娥为此天天与他吵架。
无奈,羿历尽千辛万苦向西五母求来了长生不老药。
羿快乐地把药交给嫦娥,并告诉她:〝两人吃了能够长生不老,一个人吃了能够升天成仙。
〞一日,自私的嫦娥趁羿外出打猎,就偷偷吞吃了全部药。
嫦娥尽管成了仙,却只能向清冷的月宫奔去,永久不敢见人了。
语文八年级下册人教新课标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6
短文两篇巴金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感悟力和理解力2、抓关键词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象征手法的运用(重点)3、把握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情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无数人咏叹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
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
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巴金(1904~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
早年在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学习,后赴法国巴黎学习。
回国后长期从事著译。
曾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
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家>、中篇小说<憩园>和随笔集。
其散文思想深刻,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三、听听读读,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文章四、整体感知1、课文中包含了哪两个神话传说?对这两个人物的行为你是怎么看的?2、在《日》中,作者并没有具体描绘太阳,却去写“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且对飞蛾、夸父进行了高度评价,这与太阳有关吗?明确:日是光明和希望的象征,而飞蛾和夸父的行为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3、飞蛾扑火,夸父追日,嫦娥奔月,这三者是不是有相似之处呢?明确:从飞蛾到夸父,一个渺小,一个伟大,他们都是为了追求光明而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嫦娥奔月也是为了某种理想。
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为了自己的追求,百折不挠,在所不惜!五、合作探究:1、《日》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明确:作者以飞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热,象征志士仁人的为祖国轰轰烈烈献身,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2、月亮在文中带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你能联想到哪些古诗文的哪些诗句?明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冰冷譬如:“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望着明月,总觉得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月光冷得很”“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使人联想到,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高处不胜寒”等.3、你觉得作者写嫦娥奔月的故事用意何在?•“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么?”这是一个句式,改成陈述句是:•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不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人教新课标版八、短文两篇【教学思路】阅读文学作品,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诱发学生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并鼓励他们表达出来,老师在这中间应起一种引导和点拨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①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②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思考和欣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③能够进行积累的迁移,培养想象创新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作品内涵。
②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③运用联想与想像,扩写、续写、创写句子,来欣赏、感悟《日》。
④通过自主合作、对比阅读,来欣赏、感悟《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体会《日》《月》所表达的作者热情洋溢和细腻幽静的思想感情。
②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理想及价值的取向。
【教学重、难点】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②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蛾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④通过创写句子的模式来教读课文。
【教法】①创设情境法②疑读法③议读法【学法】①小组竞赛法②想象法③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课时】两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读准字音,熟读全文;了解巴金的创作经历;搜集有关日月的故事,各准备一篇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作好简要分析。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如写作背景,“夸父逐日”、“姮娥奔月”的故事以及“飞蛾扑火”的种种理解等,以便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故事导趣。
1、三分钟讲故事比赛:“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等。
2、学生简单讲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目的:设置情境,引发联想)3、是否有所启发?有何感悟?(目的:学会自主思考,找寻答案)二、欣赏朗读:1、自由朗读(音准、节奏)2、同桌朗读(初步评价感情把握)3、教师范读三、深入感知:1、感知作者,了解文章背景。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 短文两篇》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位文章诗化的语言。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蛾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品位文章诗化的语言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导学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收集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的故事
2、了解巴金的创作
3、了解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全班齐读
(二)整体感知
1、作者为什么有与众不同的观点,去赞美飞蛾和怀念夸父呢?从文章可找到答案吗?
2、我们该如何理解文中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
烈烈的死。
请联系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谈谈你的想法。
(三)探究
1、题目是《日》,可作者并没有具体描绘太阳,却去写飞蛾扑火和夸父逐日,并且是赞赏他
们。
这与太阳有关系吗?
2、本文的月亮给我们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
冷。
3、既然月的光是死的光,作者在末尾处为何引用姮蛾奔月的传说?(对照《日》比较)
(四)拓展延伸
(五)小结
(六)作业布置。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8 短文两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短文两篇》将乐四中彭美芳一.教材分析巴金的《短文两篇》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两篇充满意趣的散文诗,写于1941年,正值八年抗战期间,作者“醉翁之意不在酒”,反弹琵琶,借“飞蛾”“夸父”“嫦娥”这些意象寓示对光明、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体现了作者对那些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为理想而献身的仁人志士的高度赞美。
这两篇散文诗篇幅短小,却浓缩着丰富的感情,它像一团火,炙烤着读者的心灵。
教学本文的重点就是使学生感受和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探讨性。
二.教学目标本课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从了解神传说故事入手,感受巴金笔下日月的特点,通过理解作者的个性解读,明白作者写作的良苦用心和人生追求,从说读到品读到议读到拓展写作,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学会运用象征手法。
1.学情分析鉴于八年级学生对散文诗有一定的认知,教学中应做到放手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对课文内容进行朗读评述,发表自己的看法。
鉴于学生们深层次阅读感悟能力薄弱,在讲解主旨突破重难点时,要鼓励学生结合写作背景,大胆表述,不要拘泥于文字本身,拓展延伸,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透过文字,结合背景,理解作者的个性解读,捕捉作者在特殊的年代内心的情感律动。
学生能讲述文中的神话故事,理解其内涵深意,并能个性解读寻常事物,用多情的笔,抒写心灵之声!3.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运用提问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让学生在朗读、说读、品读、议读中理解作品的内涵深意,领悟作者对人生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并学会个性解读寻常的事物,激起心灵之声。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对传说故事内涵深意的理解和分析,结合背景,领悟特殊年代里,作者对人生的一种希望,信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评述故事传说,品评关键语句,培养对散文诗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2.教学难点:充分展开想像,理解作者对人生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学会运用象征手法四.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赞美教学反思《日》《月》是著名作家巴金写的两篇散文诗,这节课先通过拆字游戏,激发想象,激趣导入,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读音更准确,并深入了解、感受课文,欣赏文章的铿锵之美和幽深细腻之美。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说课稿:第8课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日》体现巴金激情洋溢的一面。
作者没有具体描绘日,也不像常见的文学作品一样歌颂日。
全文由客观赞美飞蛾、夸父努力逐“日”,即追求光和热的行为,转到渴望自己变成飞蛾的主观抒怀,感情层层递进,给人鼓舞和启迪。
而《月》集中体现巴金细腻幽静的一面。
“月”没有像自古吟月诗词文那样寄托思人、思乡之情或成为赞美对象,而是具体描述月光中清冷感受。
作者在忧郁沉重的心情下展现月光清冷的意境,结尾借“嫦娥奔月”传说,表达远离寒冷、黑暗和死亡的理想,传达追求光明的心声,在突转中给人希望。
从两文大略看出巴金散文的创作风格:热情洋溢,坚韧向上,常借意象言情言志,并能旧中出新,从看似不经意的描述中给人启迪和教诲。
“日“月”是寄寓作者情感的形象,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也是能给人温暖和光明的两种意象。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场谷、一撮灰、妲娥、皓月”等字词。
2.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涵的哲理。
3.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作品内涵。
2.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使学生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借日月所表达的热情洋溢和细腻幽静的思想感情。
2.思考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
三、教学重、难点1.加强诵读,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意义。
3.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意。
突破方法:《日》和《月》是两首很有感情的散文诗,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文章诵读起来有一种音韵的美感。
教学中引导学生诵读,理解课文的主旨,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点拨文意,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讨论环境,诱发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并鼓励他们表达出来。
四、教学方法1.课前准备法:学生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读准字音,熟读全文;通过各种渠道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下册语文第8课短文两篇
对于语文的学习,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初二下册语文第8课《短文两篇》的内容以供大家学习。
初二下册语文第8课《短文两篇》原文:
日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
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山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么?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
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
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7月21日
月
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么?
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
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吧,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
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
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
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
月的光是死的光。
但是为什么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么?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
面影吧。
初二下册语文第8课《短文两篇》练习题: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3分)
《夸父逐日》选自,《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它们都是 (体裁)。
二、解释加点字词(15分)
1、逐走( )
2、入日( )
3、河、渭不足( )
4、北饮大泽( )
5、弃其杖( )
6、化为邓林( )
7、昔者( )
8、怒而触不周山( )
9、地维绝( )10、故日月星辰移焉( )( ) 11、地不满东南( )
12、故水潦尘埃归焉( )( ) 13、天柱折 (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2分)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2、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3、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4、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四、简答。
(15分)
1、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答:此情节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以、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力。
2、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3、《共工怒触不周山》体现了共工怎样的精神?
答:“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4、“夸父逐日”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5、请写出三个著名的神话故事名称。
例:盘古开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