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原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中医治疗
![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中医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2e5a36dc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e6.png)
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中医治疗痛经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症状之一,它困扰着很多很多女性,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中医上来讲,痛经是由于气滞血瘀、经血运行不畅或者着凉受寒引起,由于不同病因所致,痛经出现的具体症状也不尽相同,因此痛经分为很多种类,有气滞血瘀型、寒湿凝滞型、气血虚弱型、肝肾亏虚型,不同的类型由不同的治疗方法,接下来我们就具体来谈谈原发性痛经中寒凝血瘀型的中医治疗。
1.什么是原发性痛经呢原发性痛经是指在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的下腹部疼痛、坠胀、痉挛性疼痛,伴有腰痛或其他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严重者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
原发性痛经多发于年轻女性,受各种因素所影响,例如精神因素、心理压力或者经期进食生冷食物、饮食不规律缺乏适当的体育锻炼、有痛经家族史等,原发性痛经是不伴有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的月经期腹痛,如果不能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还出现一些严重并发症如面色发白、四肢冰冷甚至会出现晕厥等。
在中医妇科学中,痛经主要有两大病因,一是不荣则痛,如肾气亏损型、气血虚弱型;二是不通则痛,如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湿热瘀阻型;病机是充任气血运行不畅,冲任胞宫失于濡养而出现的痛经。
中医很早就对原发性痛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例如在《华佗神方》中写道:“妇人行经时,腹痛如绞,谓之痛经。
”这是最早对痛经下的定义。
在南宋陈自明的《妇人良方大全》认为:“痛经有因于寒者,有气郁者,有血结者。
”痛经的发生有虚有实,正如《景岳全书·妇人规》记载的:“经行腹痛,证有虚实。
” 实者则实由于气滞血瘀、寒凝气滞、湿热瘀阻导致的不通而产生的疼痛,虚者则由于肾气亏损、气血虚弱导致的不荣,子宫失于濡养产生的疼痛。
1.寒凝血瘀型的痛经有何临床表现呢在中医中,原发性痛经分为很多种类型,在之前的内容中也有提到过,本文主要是谈论寒凝血瘀型的痛经。
那么寒凝血瘀型的痛经有何特别的临床表现呢?首先,寒凝血瘀型痛经是实证,它是在经期中产生疼痛,拒按,疼痛性质为冷痛,月经量少、色黯,有血块,全身表现为寒症、血瘀证的表现,舌脉表现为舌黯苔白、脉沉紧,应该以散寒、化瘀、止痛的护治原则来进行治疗和护理。
中医讲堂:原发性痛经
![中医讲堂:原发性痛经](https://img.taocdn.com/s3/m/6e06d5ea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9.png)
中医讲堂:原发性痛经痛经为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引起的痛经。
中医学将此病称之为“经行腹痛”,认为本病多由劳伤气血,体质虚弱,气滞血瘀;或风寒之气外袭,伤及冲任等所致。
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绞痛,也可出现胀痛或坠痛。
有时疼痛放射到腰骶部、股内侧、阴道甚至肛门等处。
多在月经来潮第1~2日出现,一般于月经来潮前数小时即已感到疼痛,成为月经来潮之先兆。
月经开始时疼痛逐渐或迅速加剧,疼痛历时数小时,有时甚至2~3日。
疼痛呈阵发性,疼痛剧烈时患者脸色发白,出冷汗,全身无力,四肢厥冷,并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尿频、头痛等症状。
原发性痛经的治疗1 体针刺法取穴:关元、三阴交、十七椎。
辨证加减:气滞血瘀型加合谷、太冲、气海穴;寒湿凝滞型加命门、足三里;气血虚弱型加足三里、气海;肝肾亏损型加肾俞、肝俞、太溪、太冲。
操作方法:每次选用3~5穴。
针刺关元、气海,采用连续捻转的手法,务使针感向下传导,三阴交施以泻法;十七椎下可刺入1~1.5寸深,得气后快速捻转,使针感向小腹传导。
寒证、虚证者起针后在小腹部穴位施以艾灸,至皮肤红润;或在腹部穴位施以温针灸。
非发作期可隔日治疗1次,至月经来潮前3日,可每日治疗1次。
2 十七椎治痛经取穴:十七椎。
操作方法:此穴位于第五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消毒后,用毫针刺入一寸到两寸左右(深浅因人而异),得气后强刺激快速捻转手法行针,使针感向小腹传导,行针一分钟,留针十五分钟即可。
说明:此方法简便容易操作,要点是一定要快速捻转行针,强刺激,大部分一次见效,治愈率极高。
3 大陵穴治痛经取穴:大陵穴。
操作方法:从大陵穴进针平刺向指尖方向一寸左右。
快速捻转行针,留针十五分钟。
说明:此方法急则治标,通常可快速缓解,但治愈率不如十七椎。
中医医案——痛经(十一)
![中医医案——痛经(十一)](https://img.taocdn.com/s3/m/5c00bb44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c5.png)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当归四逆汤治愈痛经二例病案一:肖某,女,27岁。
初诊:1982年7月25日。
主诉及病史:反复经期腹部剧烈疼痛12年。
患者自15岁月经初潮起,每次经期少腹持续性剧痛。
痛时肢冷,汗出,面色苍白。
少腹及腰背胀痛,喜按,得温则舒;经量多,色紫暗,有瘀块;三日后疼痛逐渐减轻,一周左右干净。
诊查:舌质紫暗,边有瘀点,苔薄白,脉弦紧。
辨证:寒滞胞宫,寒凝血瘀。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处方:当归15g 肉桂8g 白芍20g 细辛10g 甘草10g 通草10g 大枣15g 香附20g 川芎12g二诊:服上方药5剂后,月经期仅有微痛。
守上方继服药3个周期,嘱其经前10天服药至经来,以巩固疗效。
随访半年,月经周期正常,经期疼痛消失。
病案二:童某,女,24岁。
初诊:1982年9月17日。
1主诉及病史:经期少腹剧烈疼痛10年。
患者自14岁月经初潮即开始痛经,逐渐加重。
近几年经期疼痛剧烈,需服止痛药方能缓解。
痛时肢冷,汗出,面色苍白,喜温喜按,得热痛减;经量多,色紫暗,夹有瘀块;月经提前四五天,经行后疼痛逐渐缓解,腹部压痛不明显。
诊查:舌紫有瘀点,脉沉弦。
辨证:寒客胞脉,瘀血阻滞。
治法:温经通络,散寒止痛。
处方:当归15g 肉桂8g 白芍20g 细辛10g 大枣15g 丹参20g 艾叶12g 通草10g 五灵脂10g嘱其在经前10天开始服药,直到月经来潮时停止。
二诊:患者复诊时云:“服药八剂后月经来潮,周期正常,无明显疼痛,经量、经色均正常、无瘀块。
”守上方继服药5剂,以善其后。
按语痛经不外虚实两大类。
根据龚老数十年的诊治体会,认为实证偏多,实证又多发于未婚女青年,其发病机理主要是寒滞胞脉、冲任失养。
临床以经期腹痛、腰痛、经血有瘀块等为主症。
月经周期多推迟,少数提前,出血量在正常范围,用温经散寒、活血止痛之当归四逆汤治疗,疗效肯定。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青春期原发性痛经验案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青春期原发性痛经验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86540a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37.png)
94 中国民间疗法 2022 年 4 月第 30 卷第 8 期
患者为青春期 女 性,于 初 潮 后 行 经 期 即 出 现 下 腹
痛,妇 科 B 超 见 卵 巢 囊 肿,
CA125 稍 超 出 正 常 范 围.
医话医案 中国民间疗法
患者经活血通经方药治疗后,其血流动力学、盆腔循环
血盈亏、阴 阳 转 化 的 周 期 性 变 化 以 治 疗 原 发 性 痛 经.
功能、甲皱微循环等多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符合西医
如经前后期冲任气血偏盛,心肝气火偏旺,行经期重阳
以消炎镇痛为主的治疗原则 [21].
转阴,疏 利 气 血 时 勿 忘 兼 补 肾 阳;经 后 初 期 重 阳 转 阴,
激食 物,或 经 期 卫 生 疏 忽,感 染 湿 热 之 邪,湿 热 蕴 结 胞
期疗效 可 靠 等 优 势 [12G13]. 中 药 保 留 灌 肠 在 治 疗 盆 腔
瘀、湿热蕴结、气 血 虚 弱、肝 肾 亏 损 等
[
8]
示,青春期痛经的发作频率高、腹痛程度重的患者以气
滞血瘀证偏多
[
9]
学习压力负荷过重,忧思恼怒,郁结伤肝,肝失疏泄,冲
[
10]
所冲,新血与故 血 相 搏,所 以 发 痛.”因 此,青 春 期 原 发
性痛 经 病 因 为 虚 实 夹 杂,活 血 化 瘀 应 贯 穿 其 治 疗
.
经发作程度及下次痛经发作频率,此举亦符合中医“治
药至经期结束.虚证者可于月经将净或经净后加服补
炎、子宫腺肌症等妇科痛证方面疗效可观,采用中药保
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类.原发性痛经是指盆腔器官
葛根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
![葛根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https://img.taocdn.com/s3/m/ec11ba48551810a6f52486c7.png)
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辨为寒凝血瘀型。 中医治疗:以温经散寒,化瘀通络,
解痉止痛为治。方以葛根汤加减,药取葛 根30g,生麻黄10g,桂枝15g,白芍15g, 生姜10g,红枣12枚,炙甘草10g。6剂,每 日1剂,浸泡30分钟,水煎2次,共取药液 900ml,分早、中、晚3次温服。
二诊:服用6剂后,患者诉月经来潮第 1天经行通畅,经量增加,经色转红,小腹 疼痛明显减轻,其他症状也基本消失。嘱 其在下次来月经前服用葛根汤原方6剂,以 巩固疗效。
桂、小茴香,以温里止痛。 月经量少、血块多、色瘀黯者,加莪
术、川牛膝、红花,以活血化瘀。 腹胀、胸胁、乳房胀痛者,加延胡
索、青皮、川楝子,以行气止痛。 恶心呕吐甚者,加半夏、吴茱萸,以
降逆止呕。 手足冰凉、冷汗淋漓者,加制附子、
细辛,以温经散寒。 血虚夹滞者,加当归、醋香附、川
芎,以养血化滞。 气血虚弱者,加人参、当归、熟地、
黄芪,以益气补血。 肝肾亏损者,加山茱萸、山药、巴戟
天、熟地、枸杞子,以益肾养肝。
注重保健 注意卫生。经期可每晚用温开水擦洗 外阴,以淋浴为佳,避免盆浴或坐浴。卫 生巾、纸要柔软洁净,透气性好,并勤换 内裤。大便后要从前向后擦拭,以免脏物 带入阴道,引起阴道或子宫炎症。 劳逸适度。痛经时应卧床休息,保证 充足睡眠;痛经缓解后可适当活动,但应 避免过劳或剧烈运动。 保暖防寒。经期胞宫气血空虚,应注 意保暖,避免淋雨、游泳、用冷水洗头洗 脚、久坐冷地等。 饮食有节。宜进食清淡温和、富有营养 易于消化的食物,不吃生冷、辛辣、香燥伤 津之品。多喝开水,宜吃温性水果、蔬菜。 调控情绪。痛经患者肝气易郁,容易 忧思烦怒,以致气血逆乱,故应保持心情 舒畅,以有利于气血正常运行。■
(发稿编辑:吴王群)
活血通脉汤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
![活血通脉汤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https://img.taocdn.com/s3/m/c1526d77a26925c52cc5bffd.png)
针灸配合神阙穴敷药治疗 子宫脱 垂 2 O例
列 娟
中图 分 类 号 : 2 6 3 文 献标 志码 : R 4 . B 文 章 编 号 :0 4— 4 X(0 0 1 10 7 5 2 1 )0—10 0 8 6— 2 【 键词 】 子宫脱垂 关 艾灸 神阙穴敷药 针 刺
13 疗效标准 .
参照 《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 制定 。临床
I 摘要 】 目的 观察活血通脉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
床 疗效 。方 法 将 10例原 发 性痛 经 患者 随 机分 为 两组 , 0 治
痊愈 :症状与阳性体征消失 ,功能恢 复正 常,随访 3个月无复 发。显效 : 症状与阳性体征基本恢复正常 , 留患侧劳累后轻度 残 胀痛。好 转: 主要症 状与阳性体征好转 , 中等程度以上劳动后症
及时治疗 本病是关键 。
在推拿治疗过程 中, 手法宜稳 , 力量 宜均 , 角度宜准 , 切忌粗 暴过猛。 行矫 正手法前一定要注意充分放松肌肉, 顺其 自然借力 发力。同时指导患者做减轻疼痛 的运动 , 保持正 确的坐卧姿势 ,
以 期 达 到巩 固疗 效 , 防复 发 。 预 综 上 所 述 , 用 推 拿 治疗 产 后 骨 盆 环 损伤 综 合 征 , 程 短 , 应 疗
学 出 版 社 ,9 4:5 . 19 17
12 治 疗 方 法 .
患 者 俯 卧 位 ,术 者 以 常 规 手 法 松 解 患 侧 骶 髂
关节周 围的肌 肉及软组织 ,重点松 解肌 肉痉挛条索状 结节 区 域 。() 1后错位 : 患者俯卧位 , 术者站于患侧 , 一手 向下压住患侧 骶髂关节处 , 一手托住患肢膝前部 , 患肢伸直 , 术者两手对抗用
妇科中医痛经病案范文
![妇科中医痛经病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c22996e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ac.png)
妇科中医痛经病案范文一、初诊。
# (一)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小李,女,22岁,是一名大学生。
这姑娘长得眉清目秀的,就是被痛经这个“小恶魔”折磨得够呛。
# (二)主诉。
每次月经来潮时腹部疼痛难忍,已经持续了3年多啦。
就像有个小锤子在肚子里不停地敲,痛得她小脸煞白,直冒冷汗。
# (三)现病史。
这姑娘说啊,月经周期还算比较规律,大概28 30天来一次。
但是每次月经前一天就开始肚子疼,疼痛主要集中在下腹部,是那种阵发性的绞痛,严重的时候还会伴有恶心、呕吐的情况。
她只能躺在床上,抱着热水袋,吃止痛片来缓解。
止痛片刚开始还管点用,后来效果也越来越差了。
这几年为了这痛经,学习都受到影响了,考试的时候要是赶上痛经,那可真是雪上加霜。
# (四)既往史。
身体还算比较健康,没有什么重大疾病史。
不过小时候体质有点弱,经常感冒。
# (五)舌脉。
我一看她的舌头,舌质淡红,舌苔薄白。
再一把脉,脉象弦紧。
这舌脉的情况啊,就像是身体在给我悄悄“告密”,告诉我她体内气血不畅,寒邪比较盛呢。
# (六)辨证。
根据她的症状、舌脉这些情况,我判断这是寒凝血瘀型痛经。
就好比冬天里的小河被冻住了,气血在身体里运行得不通畅,堵在那儿就疼起来了。
# (七)治法。
既然是寒凝血瘀,那咱们就得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 (八)方剂。
我给她开了少腹逐瘀汤加减。
这少腹逐瘀汤啊,就像是一支专门对付寒凝血瘀的“特种部队”。
里面的小茴香就像一把小火把,能把寒邪驱散;蒲黄、五灵脂这对组合呢,就像两个勤劳的小工匠,把瘀血一点点地化掉;再加上当归、川芎这些活血养血的药材,就像给身体的气血注入活力,让它们欢快地流淌起来。
具体的方子是:小茴香10g、干姜6g、延胡索10g、没药6g、当归10g、川芎10g、肉桂3g、赤芍10g、蒲黄10g(包煎)、五灵脂10g、益母草15g。
一共开了7剂,让她每天一剂,分两次服用,在月经前一周开始喝。
二、二诊。
# (一)治疗效果。
过了一段时间,小李又来找我了。
痛经治疗案例分析
![痛经治疗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05232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b1.png)
痛经治疗案例分析1.原发性痛经案陈某,女,18岁,学生。
因经来小腹疼痛2年,于1999年6月30日初诊。
自述月经15岁初潮,30天左右一至,经期5~6天,量中等。
开始经来小腹疼痛轻,近两年经行下腹疼痛渐进性加重,经行当日胀痛明显,痛而拒按,持续1~2天,经色黯红,有小血块,随经血增多,血块流出疼痛减轻。
正值高中学业,常学习至深夜,感体倦乏力,纳谷不香,心烦易怒,每至经前数日乳房胀痛,胸胁胀满。
曾服过当归丸、痛经丸等,经行腹痛症状减轻不显,常因疲劳或情绪不好致经行腹痛加重。
舌黯胖,苔薄,脉细弦。
末次月经1999年6月9日。
中医诊断:痛经。
西医诊断:原发性痛经。
辨证分型:肝郁气滞,气虚血瘀。
治疗法则:疏肝理气,益气活血,调经止痛。
选用方剂:逍遥散加味。
处方用药:黄芪15g,党参15g,白术12g,北柴胡12g,当归15g,川芎15g,生地15g,鸡血藤15g,白芍15g,香附15g,延胡索15g,乌药15g,煨姜6g,薄荷(后下)6g,桃仁12g,炙甘草6g。
10剂,水煎内服,每日1剂,每日3次,每次200mL。
嘱其少食生冷,注意休息和情绪的调理,如经来仍将中药服完。
二诊(1999-07-15):上方服8天月经来潮,经行小腹疼痛减轻明显,经前数日胸胁乳房疼痛等症状有改善。
仍疲乏纳呆,因住校煎药不便,香砂六君丸服至经前1周,改服一诊方药。
三诊(1999-08-16):香砂六君丸调理后饮食精神都有好转,月经1周前来潮,血块减少,小腹疼痛症状已不明显,5天干净。
嘱按上法调理一个周期。
按:患者正值高中,学习压力大,疲劳伤气,气虚而血虚,久致气血不足,血虚不养肝,肝失条达,情志不疏,出现体倦乏力,纳谷不香,心烦易怒,每致经前数日乳房胀痛,胸胁胀满;气血亏虚,气滞血瘀,瘀滞胞宫“不通则痛”,致经行痛而拒按,经色黯红,块下痛减。
如《张氏医通》云:“经行之际……若郁怒则气逆,气逆则血滞于腰腿心腹背肋之间,遇经行时则痛而重。
原发性痛经中医认识浅解
![原发性痛经中医认识浅解](https://img.taocdn.com/s3/m/47e868ba65ce05087632139b.png)
原发性痛经主要是由于妇女在行经期间受到各种 致病 因素
的影响,导致气血不和 、运行不畅,冲任郁阻 ,胞宫经血流通
受阻,以致 “不通则痛”,或冲任、胞 宫失于濡养 ,“不荣则痛 ”
【 。
而实际在临床观察痛经 患者 以实证为多,即使是虚证,也多
为虚中夹实 ,单纯虚证并不多见【5】。因此 ,究其发病因素及病理
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 的痛经 ,表现为月经期疼痛 ,常呈 痉 挛 性 ,集 中在 下腹 部 ,其 他 症状 包 括 头 痛 乏力 、头 晕 、恶 心
呕吐、腹泻 、腰腿痛 。原发性痛经在青少年期多见,常发生于
月经初潮 6~12个月后、初建立排 卵周期时 ,流行病学调查表 明其发病率在 30%-90%t 。]。中医称之为 “经行腹痛 ”。
中图分类号 :R271.1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860(2013)09-0064-02 【摘 要 】 原发 性痛 经 (Primary.dysmenorrhoea)是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在青少年期多见,流 行 病学调 查表 明其发 病率在 30% ̄90%。本文主要探 索该病 中医病 因病机 、深化辨证认 识,为其治疗提供 更好 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 词 】 原 发 性 痛 经 ; 病 因 病机 ;治 则 治 法 [Abstract] Primary-dysmenorrhoea is functional dysmenorrhea in reproductive organs without orga nic disease,often Occurs in junior.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showed incidence rate of 30% ̄90%.In this paper,the disease pathogenesis and mechanism were
温经祛瘀止痛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验案及其应用探析
![温经祛瘀止痛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验案及其应用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0874d5d5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9a.png)
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F e b .2024,V o l .32N o .3җ基金项目: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项目(2021A -077)通信作者:王新斌,E -m a i l :380692935@q q.c o m 第一作者:王蓉,E -m a i l :827770813@q q .c o m 温经祛瘀止痛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验案及其应用探析җ王蓉1,沈雪2,张怡1,王丽丽1,章宪慧1,王新斌1(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2.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商丘476000)ʌ摘要ɔ 该文浅述运用温经祛瘀止痛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辨治思路,并举验案1则㊂笔者认为,虽然在临床上原发性痛经的病因病机有很多种,但总体可分为寒凝血瘀证㊁气滞血瘀证㊁湿热蕴结证㊁肝肾亏损证㊁气血虚弱证5种类型㊂原发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少女或尚未生育的年轻女性,发病多与熬夜㊁过食生冷㊁冒雨涉水等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且以寒凝血瘀型为主㊂祛瘀温经汤是在代表方剂少腹逐瘀汤基础上加减形成的经验方,用以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显著疗效㊂ʌ关键词ɔ 原发性痛经;经行腹痛;寒凝血瘀型;温经祛瘀止痛法;祛瘀温经汤;少腹逐瘀汤中图分类号:R 249;R 271.11 文献标识码:B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4.0322痛经是临床常见妇科疾病,中医亦称 经行腹痛 ,是指女性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周期性痉挛性的疼痛,可因剧痛而引起晕厥,疼痛亦可放射至腰骶部㊁肛门㊁阴道㊁股内侧,同时伴有恶心呕吐㊁腹泻及头晕乏力等其他不适,症状严重者可影响其日常生活㊁工作及学习,常需服用止痛药来缓解[1]㊂痛经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其中原发性痛经(p r i m a r y d ys m e n o r r h e a ,P D )没有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多见于月经初潮后6~24个月的青春期少女或尚未生育的年轻女性[2];继发性痛经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㊁子宫腺肌病㊁子宫肌瘤㊁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引起,常见于育龄期女性[3]㊂当今社会在不断进步,各类电子产品层出不穷,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饮食多元化,很多年轻人生活作息㊁饮食习惯不规律,痛经愈发年轻化及常态化㊂痛经不仅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对其日常工作㊁学习㊁社交等产生很大的影响,进而引起患者情绪㊁心理状态的变化,如产生焦虑㊁抑郁㊁暴躁不安等不良情绪,生活质量降低㊂P D 的发病率较高,在45%~95%不等,但很多年轻女性认为,痛经是经期不可避免的反应,如果疼痛能够被忍受,则不寻求医疗帮助,也有5%~14%的女性因痛经症状严重而不得不停止工作[4]㊂目前,西医治疗P D 仅以止痛为主,疗效短㊁易反复发作,且毒副作用大㊂中医在临证时,四诊合参,审证求因,辨别痛经发生的时间㊁部位㊁性质及疼痛程度,明确痛经的病因病机,对证用药,标本同治,具有治疗优势㊂笔者通过归纳总结临床治疗案例,发现年轻女性痛经大多与其有熬夜㊁过食生冷㊁冒雨涉水等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且以寒凝血瘀证为主㊂近年来,很多运用中医药治疗寒凝血瘀型P D 的研究出现,为深入研究该病病因病机和探寻有效的预治方法奠定了基础㊂笔者运用温经祛瘀止痛法治疗寒凝血瘀型P D 取得显著疗效,现将辨治思路及验案分享如下㊂1 病因病机月经病发生的基础病机是脏腑功能失常㊁气血失调,从而导致冲㊁任二脉损伤㊂‘金匮要略㊃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最早记载痛经,指出: 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㊂ 可见,血瘀是痛经的重要病机㊂‘诸病源候论㊃妇人杂病诸候㊃月水来腹痛候“首次提出月经来潮出现腹痛的表现,为研究P D 的病因病机奠定了理论基础㊂‘景岳全书㊃妇人规“描述了痛经的常见病因: 经行腹痛,证有虚实㊂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㊂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㊂ ‘傅青主女科“对痛经的论述也颇多,并补充了肝郁化火㊁寒湿㊁肝肾亏损为患的病因病机㊂除此之外,外因即外在之邪,也是诱发及加重痛经的主要因素㊂关于风寒,‘诸病源候论“描述为 风冷之气 ,‘圣济总录㊃妇人血气门“描述为 寒气所客 ,‘傅青主女科㊃调经㊃经水忽来忽断时疼时止“指出 经水由二经而外出,而寒湿满二经而内乱,两相争而作疼痛㊂ ‘沈氏女科辑要“认为: 若风邪由下部而入于脉中,亦能作痛㊂ 风㊁寒㊁湿等外在之邪,可出现单独致病,亦可合并出现,导致痛经㊂关于痛证,古代医家也有诸多认识㊂‘素问㊃举痛47 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2月第32卷第3期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F e b .2024,V o l .32N o .3论“言: 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㊂ ‘妇人大全良方“曰: 寒气客于血室,血凝不行,积血为气所冲,新血与故血相搏所以发痛㊂ 由此可见,寒邪凝滞血室,不通则痛㊂明㊃张介宾在‘质疑录“中强调 凡属诸痛之虚者,不可以不补也 ,提出 不荣则痛 的病机理论㊂总之,痛证的病机可归纳为 不通则痛 与 不荣则痛㊂痛经的病位在子宫㊁冲任,与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息息相关,但总归以 不通则痛 或 不荣则痛 为主要病机㊂通过辨证论治,痛经可分为寒凝血瘀证㊁气滞血瘀证㊁湿热蕴结证㊁肝肾亏损证㊁气血虚弱证5种类型㊂虽然P D 的临床证型有多种,但以寒凝血瘀证最为常见㊂当机体外感寒邪㊁邪气内伏,或贪食生冷㊁脾胃虚寒,外寒客于冲任,与血相互搏结,以致胞宫㊁冲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发为痛经;脾胃虚寒,阳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气血凝滞更加壅盛,不荣则痛,发为痛经㊂李家琦[5]选取182例P D 患者,对其证候特点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发现P D 以实证居多,其中寒凝血瘀证患者有107例,占比最高㊂孟迎迎[6]通过分析有关P D 的文献,探讨P D 的常见中医证候,最终在涉及12545例病例的96篇文献中获得P D 的主要证候要素为血瘀与寒㊂由此可见,寒凝血瘀是P D 的关键病因病机,也在临床中较为常见㊂杜雅斌等[7]对纳入的141篇P D 文献研究分析,发现寒凝血瘀证出现频次为71次,占比最高,且方剂频数最高的相关证型也为寒凝血瘀证㊂2 治法治则痛经病位在胞宫,与冲㊁任脉密切相关,变化在气血㊂经期及经期前后,胞宫㊁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此时邪气内伏或经血素亏,导致胞宫㊁冲任的气血运行不畅,表现为 不通则痛 ;或先天气血不足,胞宫㊁冲任失于濡养,则 不荣则痛 ㊂痛经的治疗,应分清标本缓急㊁证候主次,分阶段治疗㊂经期重在调血理气止痛以治标,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明察病位,分清寒热㊁虚实,在气㊁在血,及时缓解㊁消除疼痛;非经期重在辨证求因以治本,以调理胞宫㊁冲任二脉气血为主,或补气,或活血,或散寒,或清热,或补虚,或泻实㊂此外,临证时还需结合患者月经期㊁量㊁色㊁质,伴随症状,以及舌㊁脉象等综合分析,根据症状对疾病作出诊断,特别要注意不同证型的典型症状㊂笔者在临床辨证论治时发现,寒凝血瘀证在青少年P D 患者中占大多数,主要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经血量少,色黯有块,伴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暗,苔白,脉沉紧;主要病机为寒客胞宫,血为寒凝,瘀滞冲任,血行不畅[8]㊂‘妇人大全良方“言: 寒气客于血室,血凝不行,结积血为气所冲,新血与故血相搏,所以发痛㊂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运用少腹逐瘀汤治疗少腹瘀血,指出该方具有温经散寒㊁化瘀止痛之功㊂方中干姜㊁肉桂㊁小茴香为君药,其性辛热温通,偏于温经散寒止痛㊂寒散血行,冲任㊁子宫气血调畅,疼痛自然消除㊂臣药为蒲黄㊁五灵脂,取失笑散之意,可散结止痛,活血化瘀㊂延胡索㊁川芎㊁没药重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㊂此外,当归为阴中之阳药㊁血中之气药,配合赤芍以活血补血,行滞调经㊂全方共奏活血祛瘀㊁温经止痛之功㊂因此,笔者根据该病的基本病机,本着温经散寒㊁化瘀止痛的治疗大法,总结多年临诊经历,反复斟酌,最终在少腹逐瘀汤基础上加减形成祛瘀温经汤,用之治疗寒凝血瘀型P D ,屡获良效㊂3 验方分析祛瘀温经汤组成:当归㊁小茴香㊁乌药㊁干姜㊁肉桂㊁橘核㊁荔枝核㊁细辛㊁醋没药㊁黑顺片㊁白芍㊁白术各10g ,藁本㊁醋延胡索各15g ,香附12g ㊂方中,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止痛;小茴香㊁干姜㊁肉桂㊁黑顺片皆为辛热温通之品,偏于温经散寒止痛;附子(黑顺片)能上助心阳㊁中温脾阳㊁下补肾阳,‘本草汇言“称其 乃命门主药 ;干姜入心㊁脾㊁肾经,正如‘本草求真“所云: 干姜,大热无毒,守而不走,凡胃中虚冷,元阳欲绝,合以附子同投,则能回阳立效,故书有附子无姜不热之句㊂ 所以附子㊁干姜常相须为用㊂然肉桂味甘而大热,散寒止痛力强,还能引火归原㊁温经通脉,为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不可或缺之物㊂小茴香常与肉桂同用治疗肝经受寒所致少腹冷痛,或冲任虚寒所致痛经㊂在痛经的治疗方面,‘傅青主女科“主张肝肾同治,重视调肝,遣方用药独到,效果突出,为后世医家所遵循㊂延胡索 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醋制可加强止痛之功;没药则偏于散血化瘀㊂乌药㊁橘核㊁荔枝核㊁香附均为理气药,此类药物辛香行散,味苦能泄,温能通行,可通过疏通调畅气机达到散结㊁止痛之效㊂气血调畅,疼痛自然消除㊂乌药入肺㊁脾㊁肾经,能治三焦57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2月第32卷第3期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F e b.2024,V o l.32N o.3寒凝气滞所致疼痛,而香附疏肝理气,善调经止痛,为妇科调经之要药,故二者合用治疗痛经㊂细辛㊁藁本为发散风寒药㊂细辛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温,味辛,归肺㊁肾㊁心经[9-10]㊂‘伤寒杂病论“记载含有细辛的方剂有19首[11]㊂众所周知,细辛有 用量不过钱 之说,但在用于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清肺排毒汤中细辛含量达6g[12-14]㊂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在祛瘀温经汤中细辛用量为10g时,能够更好地达表入里,散寒止痛,缓解痛经,且并无毒副作用㊂白术被前人誉为 补气健脾第一要药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则能推动血液运行,血行不瘀则能缓解痛经㊂诸药相配,全方共奏活血祛瘀㊁温经散寒之功㊂此方在临床应用时可随症加减用药,如适当加入相应的止痛药以加强止痛之功;如寒甚者加艾叶㊁吴茱萸散寒止痛;气滞者选加川楝子行气止痛;血瘀者加三棱㊁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热者加牡丹皮㊁黄芩清热凉血㊂除此之外,还应特别注意治疗的用药时机㊂寒凝血瘀型P D患者常易感寒邪,而致中焦虚寒,或寒邪积聚胞宫,导致瘀血阻滞,行经之时经血不畅,故而痛经㊂在治疗时,应提前干预和治疗,给予温经祛瘀止痛法,经前5d开始服药,以助经血畅通,故能在行经之时缓解疼痛㊂4病案举隅患者,女,24岁,未婚,2021年11月13日初诊㊂主诉:经行腹痛11年,加重伴腹泻3年㊂现病史:患者13岁月经初潮,初潮时即行经腹痛,近3年痛经加重伴腹泻,平素月经规律,月经周期26~28d,经期5~ 6d,经色暗红伴有血块,经量中等,经前1周乳房胀痛,腰酸背痛㊂常于行经第1日开始出现下腹部坠胀冷痛,每遇寒冷,疼痛加重,得温稍可缓解,痛经时还伴有面色苍白㊁冷汗淋漓㊁恶心呕吐㊁四肢冰凉等不适症状,于月经第3日上述症状方可有所缓解,乃至每次行经时都需服用止痛药来缓解疼痛,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日常工作㊁学习㊂现为求进一步治疗,前来就诊㊂刻下症:末次月经2021年10月20日,既往月经规律,饮食尚可,喜食冷饮,睡眠一般,小便正常,2~ 3d排便1次,大便稍干,舌淡紫伴有瘀斑,略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紧㊂辅助检查示:妇科彩超未见明显异常㊂西医诊断:P D㊂中医诊断:痛经,寒凝血瘀证㊂治以温经散寒通脉,活血化瘀止痛㊂处方:当归㊁小茴香㊁乌药㊁干姜㊁肉桂㊁橘核㊁荔枝核㊁细辛㊁醋没药㊁黑顺片㊁白芍㊁白术各10g,藁本㊁醋延胡索各15g,香附12g㊂水煎,于经前5d开始服药,每日1剂,早晚分两次温服㊂服药期间忌食寒凉㊁辛辣刺激之物,平时多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着凉㊂2021年12月10日二诊:患者自述服药后月经提前2d,于2021年11月17日来潮,经色暗红,仍有大量血块排出,痛经症状稍有缓解,腰骶部酸痛㊁下腹部坠胀及腹泻症状较前减轻,睡眠尚可,无其他不适㊂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遂调整处方用药,原方加醋三棱㊁醋莪术各10g,继续于经前5d开始服用至行经之时㊂煎服法同前㊂2022年1月9日三诊:患者自述痛经症状较前2次明显好转,经色鲜红且血块明显减少,下腹部坠胀感㊁腹泻症状亦明显减轻,腰骶部酸痛消失㊂治疗有效,嘱患者于经前继续服用二诊方5剂㊂2022年2月11日四诊:患者行经期下腹部仅稍有疼痛及坠胀感,但不影响日常生活,综合评估患者目前病情,可停止治疗,嘱患者平时多注意保暖,少食寒凉之品,适当运动㊂按语:本例患者平素过食生冷㊁作息不规律㊁经前及经期不注意自身调护,脾胃虚寒与外感寒邪积聚,客于胞宫,血得寒则凝,以致瘀阻冲任,血行不畅,发为 不通则痛 和 不荣则通 ,辨证为寒凝血瘀型P D㊂寒邪内盛,阻遏阳气,故而出现面色苍白㊁冷汗淋漓㊁四肢冰凉㊂从散外感风寒㊁补脾胃虚寒㊁畅气血运行3个方面共同调理㊂方中,小茴香㊁干姜㊁肉桂㊁黑顺片温经散寒止痛;细辛辛温走窜,达表入里,可散肺与足少阴肾经风寒,与藁本合用,散寒止痛,缓解痛经;乌药㊁橘核㊁荔枝核㊁香附疏通调畅气机;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止痛;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专治一身上下诸痛;没药则偏于散血化瘀;白术健脾益气,推动血液运行,血行不瘀则能缓解痛经;白芍养血调经,柔肝止痛,肝气疏则疼痛消㊂二诊时,患者经色暗红,仍夹有大量血块,故二诊处方加用三棱㊁莪术活血化瘀,通则不痛㊂经二诊后,患者自述痛经及伴随症状得到明显缓解,遂三诊继续巩固当前治疗㊂经过3个周期的治疗后,患者痛经症状基本消失,综合评估患者目前病情,可停止治疗,嘱患者平时多注意保暖,少食寒凉之品,适当运动㊂67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2月第32卷第3期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F e b .2024,V o l .32N o .35 小结寒性凝滞,易使气血津液凝结㊁经脉阻滞不通㊂正因为有一身阳气的温煦推动,所以全身气血津液才会畅行不息,周而复始㊂一旦阴寒之邪侵犯,损伤阳气,则会出现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㊂此外,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㊂不管是外感寒邪,还是阴寒内盛,都会使血液凝涩而运行不畅,不通则痛㊂正如‘医林改错㊃积块“言: 血受寒则凝结成块㊂ 寒凝则血瘀,继而不通则痛㊂笔者认为,P D 多发生于青少年时期,且以寒凝血瘀证为主㊂由于当今社会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各种数码产品层出不穷,餐饮业的飞速发展,熬夜㊁过食生冷㊁穿衣单薄㊁生活压力过大等成为痛经的主要元凶㊂因此,在服用祛瘀温经汤治疗期间,还应嘱咐患者忌食生冷之物,注意保暖尤以少腹部为主,适当运动,学会调节情绪,缓解生活压力带来的焦虑及抑郁情绪㊂总之,从防止脾胃虚寒与外感寒邪积聚胞宫入手,运用温经通脉㊁化瘀止痛与调畅情志之法防治痛经,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㊂参考文献[1]F O X M C ,K L I P P I N GC ,N G U Y E N A M ,e t a l .A p h a s e 2b m u l t i c e n t e r ,r a n d o m i z e d ,d o u b l e -b l i n d ,p l a c e b o -c o n t r o l l e dc l i n i c a l t r i a lt oe v a l u a t et h ee f f i c a c y a n ds a f e t y o fv a g i n a l r i n g sc o n t a i n i n g n o m e g e s t r o la c e t a t e o r e t o n o ge s t r e la n d 17β-e s t r a d i o l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f w o m e n w i t h p r i m a r y d y s m e n o r r h e a [J ].C o n t r a c e p t i o n ,2019,99(2):125-130.[2]I T A N IR ,S O U B R AL ,K A R O U TS ,e t a l .P r i m a r y d y s m e n o r r h e a :p a t h o p h y s i o l og y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u p d a t e s [J ].K o r e a nJ F a m M e d ,2022,43(2):101-108.[3]金莹,郭红燕,贺豪杰,等.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非手术识别方法探讨[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5,15(3):201-204.[4]P R O C T O R M ,F A R Q UHA RC .D i a g n o s i s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o f d ys m e n o r r h o e a [J ].B M J ,2006,332(7550):1134-1138.[5]李家琦.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13):47-49.[6]孟迎迎.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候分布的现代文献研究及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症状分布的临床研究[D ].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7]杜雅斌,闫文双,赵翠萍,等.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现代文献研究[J ].中国民间疗法,2021,29(10):76-79.[8]潘兆兰,童娟娟,郑兰,等.基于循证医学的中医治疗痛经文献研究[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8):1094-1096.[9]胡万福,李玲,华玉玲,等.‘伤寒卒病论“中细辛使用分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0,29(18):9-10,13.[10]聂安政,赵雪睿,朱春胜,等.细辛用药沿革与合理用药思考[J ].中草药,2018,49(23):5719-5723.[11]周蓉蓉,张理云.细辛在经方中应用配伍规律探析[J ].河南中医,2021,41(2):196-200.[12]王巧琳,孙龙飞,赵明芬,等.清肺排毒汤在新冠肺炎气阴两虚证患者恢复期治疗中的应用[J ].中医学报,2021,36(5):910-914.[13]王月,陈立,郑玲,等.清肺排毒汤联合常规治疗对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J ].中成药,2021,43(3):656-659.[14]邵建柱,郭杏林,宋斌,等.从 方阵 角度探讨 清肺排毒汤 组方思路[J ].吉林中医药,2021,41(3):301-303.[15]聂安政,茹庆国,付智慧.细辛水煎液抗炎镇痛作用研究[J ].中医药信息,2021,38(7):40-42.(收稿日期:2022-10-04)[编辑:周荣荣]җ基金项目:河南省2023年科技发展计划科技攻关项目(232102310455):高银丹,E -m a i l :772035708@q q.c o m 第一作者:张恒,E -m a i l :z j z yz h h @126.c o m 麦粒灸治疗胰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案җ张恒1高银丹2(1.河南省职工医院,河南郑州450002;2.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南郑州450004)ʌ摘要ɔ 该文分享1则采用麦粒灸治疗胰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的病案,通过麦粒灸激活机体的防御机制,调节紊乱㊁低下的免疫功能,达到调气和血㊁扶正固本㊁调理阴阳的作用,从而缓解癌因性疲乏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㊂ʌ关键词ɔ 癌因性疲乏;虚劳;气虚血瘀;胰腺癌术后;麦粒灸中图分类号:R 249 文献标识码:B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4.0323癌因性疲乏是由于癌症及相关治疗导致患者产生77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2月第32卷第3期。
痛经医案
![痛经医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7694b8700abb68a982fbbc.png)
姚寓晨:
治痛方药宜温而不燥,宜和而不过极:治疗方 药偏温,忌大苦大当寒归,10顺应川气芎血6 生白理芍,15可避免 滞气凝血之弊;药失性笑平散和15,配桃伍仁得10 当,丹补参益10勿 过于滋腻,理气勿香过附于10刚燥元,胡活10血勿过于戕伐 ……避免五味过极茺。蔚理子气1不0 伤阴,化瘀不伤正
梅九如:
气血虚弱(缺)
不节、产育过多等因素,导
气滞血瘀(7)
致气血亏虚,运行迟滞所引
寒凝血瘀(7)
起。据临床体会,虚性痛经
湿热蕴结(缺)
的发病机制,必因虚而夹滞,
二、疑难病案:
方能产生痛的症状。若单纯
气血亏虚,胞宫虚寒;脾肾的两气虚虚;或血虚,一般不大表
肝肾阴虚夹瘀; 血虚气滞现,为痰痛瘀,互而结多表;现为麻木不
– 第一用药宜偏温,因经血亦得温则行,通则不 痛。
– 第二宜选既能理气化瘀又可止痛的药物可缓解 子宫痉挛收缩的作用。
– 第三配合使用镇静安神药物。
• 非经期,侧重于治本,辨证求因。 • 此外保持精神愉快,少食生冷,刺激食物
,避免游泳、淋雨、洗冷水澡、过劳等, 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 经期治标常选相应的止痛药配于方中以助止痛:
蔡小荪:
主张“求因为主,止痛为辅”。认为痛经病大多 系经血排出障碍,瘀滞不畅引发疼痛。 ……治以“ 通法”为主,以当归、牛膝、香附、延胡索、丹参 、白芍各9g,川芎、红花各4.5g为基本方。以养 血通络为大法,养血以四物汤温养,使血得温而行 ;通络以牛膝、香附、丹参、红花理气活血, …… 更喜加桂枝辛温通散以增药力。
3、分期治疗:
班秀文 分阶段调治痛经,经前防痛,以活血为主; 经期治痛,以调和气血为主;经后调养,以补 益气血为主。
1.原发性痛经中医诊疗方案
![1.原发性痛经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0b5a1f0066f5335b812106.png)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原发性痛经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发布,2002年版)。
(1)病史:伴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以小腹疼痛为主证史。
(2)临床表现:腹痛多发生在经前1-2天,行经第1天达高峰,可呈阵发性、痉挛性,或胀痛伴下坠感,严重者可放射到腰骶部、肛门、阴道、股内侧;甚至可见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等,一般不伴有腹肌紧张或反跳痛。
(3)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第七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病史:伴随月经周期规律发作的下腹部疼痛史。
(2)临床表现:①青春期多见,常在初潮后1-2年内发病;②疼痛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天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通常位于下腹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③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
(3)妇科检查:排除生殖器官器质性疾病。
(二)证候诊断1.寒凝血瘀证主症:①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②经血有瘀块。
次症:①经色紫黯;②月经推后或量少;③面色青白;④肢冷畏寒。
舌脉:舌质黯,或有瘀斑、瘀点,苔白,脉沉紧。
2.气滞血瘀证主症:①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②经血有瘀块,块下痛暂减。
次症:①经色紫黯;②经血量少,行而不畅;③经前乳房胀痛;④胸闷不舒;⑤心烦易怒。
舌脉: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弦。
3.湿热瘀阻证主症:①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灼痛;②经色暗红,质稠或夹较多黏液。
次症:①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②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③低热起伏;④小便黄赤。
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4.肾气亏虚证主症:①经期或经后1-2天内小腹绵绵作痛;②腰骶酸痛。
次症:①经色黯淡,量少质稀薄;②头晕耳鸣;③面色晦暗;④健忘失眠。
中医医案——痛经(六)
![中医医案——痛经(六)](https://img.taocdn.com/s3/m/5610b31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ba.png)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辨证治愈痛经两例病案一:吴某,女,20岁,未婚。
初诊:1983年6月24日。
主诉及病史:自月经初潮至今,每于经期腹痛甚剧,已达7年,平时经常头昏倦怠,纳差浮肿,腰酸痛,白带多。
14岁月经初潮,周期为26至60天,经期7天,量多,开始呈淡红色,以后呈咖啡色,有瘀块,经前2天胸乳腰腹胀痛。
上月用逍遥散加味数剂,经前诸症得解。
诊查:就诊时正值经期,此次月经提前5天于6月22日来潮,量多色暗有血块,腹痛腰痛,下肢酸痛,伴头昏倦怠、心慌气短、恶心欲吐,纳差心烦,渴不欲饮。
舌红苔白厚腻,脉软滑数(100次/分)。
辨证:证属脾虚血瘀,痰热中阻。
治法:治宜活血祛瘀,清热化痰益气。
方用生化汤加味。
处方:当归15g 川芎9g 桃仁9g 炙甘草6g 姜炭6g 益母草15g 牛膝9g 艾炭9g 丹皮9g 炒栀子9g 竹茹9g 半夏9g 陈皮9g 茯苓15g 太子参15g 3剂二诊:6月27日。
服前方药后,经血减少,色转淡红,腹痛呕吐已止,仍头昏倦怠胸闷,腰痛腿软,口干心慌。
口唇苍白,舌红苔转薄黄,脉沉软。
继守上方加减。
处方:当归15g 川芎9g 桃仁9g 甘草6g 姜炭6g 牛膝9g 续断9g 杜仲9g 藿香9g 郁金9g 3剂三诊:7月6日。
月经已净1周,纳食转佳,仍头昏倦怠,目眩耳鸣,心悸气短,嗜睡多梦,渴不欲饮,眼睑及下肢轻度浮肿,腰酸痛,带下色白量多。
舌红苔薄,脉沉软,尺弱(90次/分)。
此属脾肾两虚,水湿不化。
治宜健脾除湿,补肾止带。
处方:党参12g 白术12g 茯苓皮15g 甘草3g 陈皮9g 大腹皮9g 生姜皮9g 桑白皮9g 杜仲12g 续断9g 寄生15g 煅牡蛎30g 5剂四诊:7月20日。
服上方药后,浮肿近愈,头昏气短,目眩耳鸣均未作;月经提前3天于7月19日来潮,量较前为少,色红有小块,腰腹仅有微痛,小腹略有坠胀,伴倦怠心慌。
自拟活血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130例
![自拟活血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130例](https://img.taocdn.com/s3/m/60f42ec84028915f804dc2dc.png)
期调血止血痛以治标 , 平时辩证求 因而治本 [ ]如因虚致 4, 痛者 , 当补为通 ; 因瘀而不通者 , 以行血逐瘀为主 , 经为血所
自拟 活血 逐瘀 汤治 疗原 发 性痛 经 1 O例 3
胡 先 芳
( 汉中镇 巴县中医院妇科 , 陕西
汉中,2 60 7 30 )
【 摘要】 目的 : 自拟活血逐瘀汤治疗原发生性痛经的临床疗效。 观察 方法 : 10 将 3 例诊断为原发性痛经 ( 经现代 医学检查
排除盆腔器质性病变 ) 的患者 , 自拟活血逐瘀汤( 』 、 、 自芍各 1 、 用 当f 川苔 酒 1 2 蒲黄 、 g 玉灵脂 、 、 炮姜 延胡索 、 柴胡酋、 牛膝 、 怀 炙
[ 申白浪. 2 I 分型辩治原发性痛经 的临床体会 口. j 湖南 中医杂志.
2 0 . () 0 6 0 82 6: — 1 4 6
[】 元恺.中医妇科学 [ 2版 .上海 :上 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 . 3罗 M]
20 5 — 4 O 0.3 5
需要服止痛药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 )无效 l ; 5例( 服药 1 个
学 学 报 , 0 .4: 5 2 6 () 9 0 7 3
10例患者 中, 3 临床治愈 7 1例( 服药一个疗 程后腹痛 及其他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 随访 1 年以上未复发 )好转 2 ; 7
例( 服药 1 个疗程 后 , 腹痛明显减轻 , 其他伴随症状大部分 消失 )有效 1 ( ; 7例 一个疗程后 , 腹痛减轻 , 其它症状好转 ,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cefd5ad561252d380eb6ec8.png)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痛经是青春期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
痛经以其较高的发病率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治疗上尚无满意的疗法。
中医治疗本病临床有显著疗效,应用中医药治疗本病日益引起医学界的关注。
1 病因病机现代中医认为,其病因有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脏腑功能失调等,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经期或经期前后受到致病因素的干扰,体质因素的影响,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导致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不通则痛, 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1]。
总之寒凝血瘀是痛经的主要病机[2],治疗以温经散寒,化瘀止痛为大法。
另有医家认为本病实多虚少 ,常为气滞、血瘀 ,寒凝相挟为病,互为因果[3]。
2 诊断与辨证分型2.1 诊断2.1.1 诊断标准:妇女在经期或经前经后(1周以内)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为主症,伴有其它不适,以至影响工作及生活。
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
多发于月经初潮后2~3年的青春期少女或未生育的年轻妇女[4]。
2.1.2 临床表现: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经前12小时;行经第一日疼痛最剧,持续2-3日缓解;疼痛程度不一,重者呈痉挛性;部位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
痛时伴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甚至昏厥或虚脱。
妇科检查无异常情况[5]。
2.2 辨证分型临床多分虚实两类,以实证多见。
实证:气滞血瘀、寒湿凝滞。
虚证:气血虚弱、阳虚内寒、肝肾虚损。
一般痛在经前、经期多属实,痛在经后多属虚;疼痛剧烈拒按多属实,隐隐作痛喜揉喜按多属虚;得热痛减多为寒,得热痛增多为热;痛甚于胀,伴血块排出不畅者多为气滞;绞痛、冷痛者属寒,灼痛者属热 [6]。
3 治疗方法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报导很多,其疗效已被临床证实。
归纳为以下六种:3.1 辨证分型法此法根据四诊所见,分为若干证型进行治疗。
欧阳惠卿[6]将其分为四型:气滞血瘀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八珍汤加味治疗原发性痛经108例
![八珍汤加味治疗原发性痛经108例](https://img.taocdn.com/s3/m/8cae6bc7da38376baf1faedf.png)
4 2
医学科技 20 0 2年 9月 第 3期
八 珍 汤 加 味 治 疗 原 发 性 痛 经 18例 0
王 秀英
( 四川 省人 民医 院 中医科 , 都 成
6 07 ) 10 1
关 键词 : 原发 性 痛经 ; 珍 汤 八 中图分 类 号 : 2 1 1 R7. 文献 标 识码 : C
9 例, 1 已婚 者 1 7例 ; 生 育 者 15例 、 未 0 已生 育 者 3
例 ; 纯经 前 痛者 9 、 前 及经 期痛 者 8 单 例 经 4例 、 经期 及 经后 痛者 1 5例 ; 痛属 重 度者 2 疼 7例 、 中度 7 6例 , 轻 度 5例 ; 滞 血 瘀 型 1 气 5例 、 凝胞 宫 型 1 寒 3例 、 湿 热 蕴积 型 1 2例 、 血 不 足 型 5 气 7例 、 肾 阴 虚 型 1 肝 1
摘
要: 目的 : 讨 5 5 m 脉 冲染料 激 光 治疗蜘 蛛 痣 临床 效 果 及 不 良反 应 。 方 法 : 用 5 5 m 探 8n 采 8n
脉 冲 染料 激 光 治疗 仪 , 用 2 m 或 5 光 斑 手 术 器 , 量 密 度 5~8/ 中心 突 出点 用重 叠脉 选 m mm 能 jm , c 冲、 围单 脉 冲全 部 复盖 照射 , 周 以见 到 鲜红 色扩 张毛 细血 管 变为 褐 色为止 。术后 1 ~2月复诊 , 未 如 完全 治愈 则再 重 复 治疗 一 次。结 果 : 本组 10例病 人 , 均经 12次 治疗 , 8 平 . 痊愈 14例 , 6 有效 1 5例 , 总有 效 率 9 .% , 94 随访 2年无 一例 复 发 。不 良反 应 中,0例 出现 暂 时性 色素 沉 着 , 暂 时性 色素 l 5例 脱失, 半年后 全 部 自行 恢 复 , 例 曾 多次硬 化 注射 后 的 病人 , 用 激 光 剂 量 治 疗 后 创 面延 缓愈 合 。 1 常 全部 无 永久 性 色素 改 变及 新 增瘢 痕 等 副作 用。结 论 :8n 脉 冲染料 激光 治 疗蜘蛛 痣 疗效 高 , 全 5 5m 安 有 效 , 作 简便 ; 治愈 疾病 的 同 时 , 最 大程度 地保存 美容 效果 。 操 在 能
良方温经汤结合循时调周法治疗原发性痛经验案
![良方温经汤结合循时调周法治疗原发性痛经验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19cf6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37.png)
良方温经汤结合循时调周法治疗原发性痛经验案
张晓林;朱颖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2024(32)9
【摘要】原发性痛经是临床妇科常见病。
痛经患者多因经期未重视保暖,使寒邪侵扰胞宫,阳气受损,寒凝血瘀,瘀阻冲任,血行失畅,不通则痛,发为痛经。
临床多见寒凝血瘀证,经期使用良方温经汤加减,以温经散寒、化瘀止痛,血行通畅则疼痛减轻;非经期以锦丝样带下、末次月经时间及基础体温图变化为主要用药参考,使用循时调周法,顺应月经周期的节律,以助患者阴阳转化顺利,祛寒化瘀止痛。
该文分享良方温经汤结合循时调周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医案1则,以供临床借鉴。
【总页数】3页(P95-97)
【作者】张晓林;朱颖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1.9
【相关文献】
1.王小红主任应用温经汤治疗妇科病验案
2.艾灸结合加味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3.温经汤化裁治疗月经病验案5则
4.艾灸结合加味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5.温经汤治疗妇人腹痛验案一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温经汤治疗痛经
病案:刘某,女,23岁,2013年10月13日。
主诉:经行腹痛数年。
病史:13岁初潮,既往月经规律,经行腹痛近10年,经期小腹剧痛,痛甚恶心呕吐、便溏,经血色紫黯有块;畏寒肢冷,腰部冷痛,面色青白。
末次月经09月28日,经量如常,血行4天。
舌黯脉沉紧。
初诊:末次月经9月28日,经量如常,血行4天。
现畏寒肢冷,腰部冷痛,面色青白。
舌黯,脉沉紧。
西医诊断:原发性痛经
中医诊断:痛经
辨证审机:寒凝血瘀,冲任壅滞。
治法:温经散寒,祛瘀止痛。
方药:温经汤加味
当归15克白芍15克党参20克肉桂5克吴茱萸15克半夏15克麦冬15克元胡15克杜仲20克仙灵脾15克乌药15克枳壳15克甘草10克。
水煎服,日一剂,早晚饭后服用。
二诊:2013年11月10日末次月经:10月29日,痛经诸证
愈,经量如常,血行4天,舌黯脉沉。
自拟方用:
当归15克白芍15克党参20克阿胶10克肉桂5克吴茱萸15克半夏15克麦冬15克元胡15克锁阳20克乌药15克川芎15克甘草10克。
水煎剂,日一剂,早晚饭后服用。
按语原发性痛经的患者主要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肾气未充。
本病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
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痛经发作。
正如《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内,损冲任之脉,……其经血虚,受风冷,故月水将来之际,血气动于风冷,风冷与血气相击,故令痛也。
”经期感受寒邪,或过食寒凉生冷,寒客冲任,与血搏结,以致气血凝滞不畅,经时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更加壅滞,“不通则痛”,故使痛经。
治疗上以“通”为用,临证治疗肾虚寒凝型原发性痛经常用金匮温经汤加减,酌加杜仲、巴戟天、锁阳等补肾之类中药以固本。
在治疗痛经时善用元胡、乌药以加强行气散寒止痛之功。
诸药相伍,温经散寒以活血,补养冲任以固本,则瘀血去而血脉通,月经调而病自除。
该患服上药后,痛经诸证愈。
另外特别重视服药期间,常嘱患者经前5-7天开始服药,连服7天,使通则不痛。
本医案摘自《黑龙江省名中医医案精选》,P405,王秀霞医案。
王秀霞,1939年生,黑龙江省及全国名老中医、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世界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
早年师从名老中医于盈科先生8年。
哈尔滨市百年风采女性。
诊治妇科疾病重肝脾肾,固正气,以“治未病”理念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