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及评价指标(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1.贯彻落实《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2.药学部门布局、设施和工作流程合理,管理规范,能为患者提供安全、及时、有效的药学服务。
3.建立突发事件药品供应与药事管理机制。
4.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
制定、落实药事质量管理规范、考核办法并持续改进。
5.建立临床药师制,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健全临床用药的监督、指导、评价制度,开展药物安全性监测、药物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监测和报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协助做好细菌耐药监测。
提供合理用药咨询服务,积极推广个体化给药方案。
6.加强处方管理,落实处方点评制度,提高处方质量,保障合理用药。
7.加强特殊药品的管理,包括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药品的购置、使用与安全保管。
8.不使用非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药学技术工作,不使用无批号、过期、变质、失效药品,不生产、销售、使用未经批准的制剂。
9.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药学部门服务满意。
(二)相关评价指标1.处方合格率≥95%。
2.药品帐物相符率100%。
3.处方调配差错率<1/__。
4.取药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
5.抗菌药物销售比率占全院药品销售≤25%。
6.药品报损率(按金额计):中成药与西药<0.2%,饮片<0.5%。
7.患者对服务满意度≥90%。
(三)质量考核标准项目质量考核内容及标准贯彻落实《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5分;无考核印证扣2分;《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2分。
组织与制度独立设置调剂室、药库(含中西药库及特殊药品库)、临1处未独立床药学室、信息资料室。
2分。
建立药学专业人员健康档案且检查项目符合要求。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考核标准
一、主要专业部门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95分)
(一)非手术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5分)
(二)手术科室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30分)
(三)门诊工作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0分)
(四)急诊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5分)
(五)重症监护病房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0分)
(六)感染性疾病科管理(13分)
(七)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0分)
(八)病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2分)
(九)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3分)
(十)药事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5分)
(十一)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5分)
(十二)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25分)
(十三)病案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5分)
(十四)介入诊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5分)
(十五)血液净化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2分)
二、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80分)。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质量考核标准

曹村镇卫生院医疗质量治理与持续革新方案质量考核标准考核方法和质量指标一、质量治理相关目标及相关评价指标〔一〕质量治理相关目标1.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平安的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全然标准与治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等。
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
2.门诊布局合理,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操纵要求。
3.有分诊、导诊效劳,落实首诊负责制和科间会诊制度。
4.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配置专业技术人员,落实一般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职责,提高门诊确诊能力,保障门诊诊疗质量。
5.标准门诊医疗文书,有书写质量监控措施。
6.制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提高快速反响能力。
7.开展多种形式的门诊诊疗效劳,满足患者不同就医需要,方便患者就医。
8.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报告制度。
〔二〕相关评价指标≥60%。
≥90%。
≥95%。
4.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效劳窗口等候时刻≤10分钟。
〔三〕门诊质量考核标准二、核心制度及其他重要制度三、临床合理用药四、医院感染治理七、病案治理八、患者平安目标治理医疗质量指标:过程操纵指标如下:1.门诊医师(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2)询咨询病史具体、物理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
(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标准、正确。
(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标准。
(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
(6)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
(7)处方书写合格。
(8)第二次就诊诊断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建议专科就诊;b.请上级医师诊视;c.收住院。
(9)第三次就诊诊断仍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收住院;b.患者拒尽住院需履行签字手续。
(10)按专科收治病人。
(11)按病情需要,注明特殊进院方式:车送或陪护。
2.病房住院医师(1)病人进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病理科)

晴隆县人民医院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与考核标准
病理科质量管理相关目标及相关评价指标
(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
1。
病理部门布局、设施、设备、工作流程和人员结构合理,管理规范,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2。
建立并执行病理质量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质量评价和改进工作,严格执行标本核对制度。
3。
病理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
4.提高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的诊断符合率。
病理切片、蜡块保存符合规定。
5。
环境保护及人员防护符合规定。
6.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病理部门服务满意。
(二)相关评价指标
1。
术中冰冻病理自送检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
2.尸检率≥15%。
3。
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病理科服务满意度≥90%.。
(输血科)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1]
![(输血科)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1]](https://img.taocdn.com/s3/m/289eb5ec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83.png)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及质量考核标准输血科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及相关评价指标(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1.落实《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
2.设立输血科,具备为临床提供24小时配血、供血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需要,无非法自采供血。
3.建立输血质量全程监控,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科学、合理用血。
4.制定、实施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5.落实临床用血申请、登记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完善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二)相关评价指标:1.开展成分输血比例≥90%。
2.输血适应症合格率≥90%。
(三)输血科质量考核标准项目质量考核内容及标准评分方法组织管理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输血管理工作会议;至少一次临床输血知识培训;输血科独立设置。
定期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考核并及时反馈或通报;1.查会议记录,缺一次扣5分;2.培训缺1次扣10分;3.查看资料,未开展考核或未向临床反馈或无书面通报扣10分;制度管理建立并落实相关制度;制定并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实行24小时供血服务;1.查看文件资料,每缺一项制度或1项规范或1项职责扣5分;2.检查相关工作记录本和现场观摩操作,发现有操作不规范现象扣5分;3.查值班、交接班记录本,输血科24小时内存在脱岗现象扣20分;合理用血建立临床输血申请、用血审核、会诊及受血知情同意(输血治疗同意率达100%)制度;全血和成份输注适应症-≥90%、成份输血率≥90%;保证库存血量(周用血量50%),满足临床需要;开展自身贮血、自体输血,有质量和安全保障条件和措施;输血科发血和输注时执行双核对、双签字;1.抽查输血病历,看输血申请、审核(主治以上医师审核,大量用血医务科是否审核),未规范填写输血申请或未履行审核手续每次扣10分;2.无输血指征每次扣20分;每次输血未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扣20分,填写不规范每次扣5分;输血记录不规范每次扣5分;输血完毕未将血袋条形码贴交叉单或不需交叉配血申请单上,每次扣5分;输血袋在24小时内未及时交回输血科每次扣5分。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是功能检查科室重要的工作内容,其目标是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确保疾病的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考核标准和评估体系。
一、目标:1.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水平。
这包括确保诊断准确性、治疗规范性、工作流程的高效性和服务质量的客观性等方面。
2.保障患者安全。
患者的安全是医疗服务的核心,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要使医疗服务更加安全可靠,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减少医疗风险。
3.提高诊疗效果和满意度。
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务实的治疗手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信任。
4.提高科室的竞争力和声誉。
良好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能提高科室的竞争力和声誉,增加患者的选择意愿,进而促进科室的发展。
二、质量考核标准:1.诊断准确性。
医疗质量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医生的诊断准确性。
通过比对病历和医学检查结果,评估医生的诊断水平,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
2.治疗规范性。
医疗质量考核还要关注医生的治疗规范性。
包括手术操作规范、药物使用合理与否、康复治疗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等。
通过对治疗方案的评估和患者康复效果的追踪,评估医生的治疗规范性。
3.工作流程的高效性。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还需要考核医疗服务的工作流程是否高效。
包括预约挂号的便捷性、检查等候时间的合理性、结果报告的及时性等。
通过对流程的测算和患者的反馈评估,评估工作流程的高效性。
4.服务质量的客观性。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还需要考核医疗服务的客观性。
即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手段,评估医生的服务态度、沟通能力、医疗费用合理性等方面,确保医疗服务的客观性。
三、质量改进措施:1.建立规范的病历记录体系。
加强对病历记录的监督和培训,确保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规范化病历记录内容和格式,加快病历填写进程,确保患者病历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非手术科室)(1)

晴隆县人民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与考核标准临床科室(非手术科室)质量管理相关目标及相关评价指标(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1.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定诊疗计划,并进行定期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
2.加强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和规范要求,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治疗安全、及时、有效、经济。
3.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加强护理管理。
4.规范治疗,合理用药,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其他药物治疗指导原则、指南。
5.有危重病人抢救流程,规范三级医师报告和职责,提高抢救成功率;严格并发症和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制度,不瞒报和漏报。
6.按手术诊疗管理有创诊疗操作。
7.开展重点病种质量监控管理。
8.实施“危急值”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二)相关评价指标1.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
2.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
3.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60%。
4.CT检查阳性率≥70%。
5.MRI检查阳性率≥70%。
6.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70%。
8.治愈好转率≥90%。
9.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10.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5%。
11.麻醉死亡率≤0.02%。
12.尸检率≥15%。
13.医院感染现患率≤10%。
14.医院感染现患调查实查率≥96%。
15.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
16.开展成分输血比例≥85%。
17.输血适应症合格率≥90%。
18.平均住院日≤12天。
19.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3天。
20.病床使用率85—93%。
21.病床周转次数≥19次/年。
22.药品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例≤45%。
2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率100%,培训合格率≥90%。
24.已出院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90%。
(三)质量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质量指标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质量指标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考核标准. 考核办法•质量指标一. 医学影像专业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标准项目分值基本要求缺陷内容扣分标准得分一. 质量管理(20) 81.科主任负责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落实“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内容要求,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制度,制定科室质量控制标准,定期进行质量评价,体现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建立完善的影像信息管理系统1.科主任不了解全面质量管理内容或不清楚科室质量管理重点,对质量存在问题的改进缺乏计划性2.缺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制度3.缺科室质量控制标准4.缺定期进行质量评价的记录5.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未按PDCA循环开展有效质量管理活动6.科室质量存在问题改进力度不够,相同质量问题重复出现无改进7.未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111112132.每月召开1次科室质量与安全工作会议,每半年召开1次临床科室联席会,内容要体现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有记录1.未按规定召开科室质量与安全工作会议或临床科室联席会2.缺改进工作措施及督办记录3.未体现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11143.制定全员培训计划,有业务学习年度计划,有记录,突出“以患者为屮心”的服务理念,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全过程1.缺全员培训计划2.缺业务学习年度计划3.员工对总体质量监控指标与持续改进的措施4.缺培训记录111154.制定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计划,做到知识不断更新。
诊断医师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要进行事先培训,有代表科室特色及水平的技术项目。
有本科工作统计数据资料,有与院外先进水平比较的项目1.无人员知识更新继续教育内容2.缺乏代表科室特色及水平的技术项目3.缺本科工作统计数据资料4.无与院外先进水平比较的诊治项目5.新技术新业务未进行事先培训&诊断医师学历不符合要求111 0.51 0.5二工作规范(50) 51.有常规.急诊的医学影像专业检查服务项目清单,能够提供24h急诊服务,专业设置及设备能够满足临床工作需要1.缺科室检查服务项目清单2.缺急诊服务项目清单3.不能提供24h急诊服务4.不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111262.有报告签发制度,有复核制度,能够按规定时间•中文形式出具正确报告。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是现代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目的是通过专业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相关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
医疗机构需要确保医疗过程中不发生意外事件和意外事故,保证患者的安全。
2.提高医疗服务的效果和效率。
医疗机构需要有效地组织医疗资源,合理利用医疗设备和人力资源,提供高效、高质的医疗服务。
3.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医疗机构需要提供便捷的预约和就诊方式,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医疗服务的可获得性。
4.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
医疗机构需要确保患者在医疗过程中能够得到持续的医疗服务,包括术后康复、复诊等。
在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中,还需要考核一些具体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以评估医疗机构的绩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质量考核标准:1.治愈率和有效率。
对于一些疾病,医疗机构需要确保治愈率和有效率达到一定水平,以证明医疗服务的效果。
2.不良事件发生率。
医疗机构需要及时记录和报告不良事件,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和改进,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3.患者满意度。
医疗机构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从而评估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
4.医疗质量评估指标。
通过使用一些评估指标,如病情转归、并发症发生率等,来评估医疗质量的好坏。
5.医疗过程指标。
通过监测和分析医疗过程中的指标,如手术时间、药物使用量等,来评估医疗过程的合理性和效率。
6.科室间协作。
医疗机构鼓励科室间的合作,建立和谐的工作氛围,以确保患者得到全面、连续的医疗服务。
以上是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的一些例子。
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结合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适合自身的质量目标和考核标准,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从而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影像科)

晴隆县人民医院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与考核标准
影像科质量管理相关目标及相关评价指标
(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
1.贯彻落实《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等。
2.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符合医院功能任务要求,满足临床需要,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查服务。
3.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实行质量控制,开展临床随访,定期进行质量评价。
4.保证医学影像资料质量,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
5.环境保护、操作人员与患者个人防护达到标准要求。
6.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医学影像部门服务满意。
(二)评价指标:
1.大型设备检查项目自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48小时。
2. CT检查阳性率≥70%。
3.MRI检查阳性率≥70%。
4.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70%。
5.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医学影像部门服务满意度≥90%。
二、医院感染管理
三、患者安全目标管理。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
及质量考核标准
病理科
一、质量治理相关目标及相关评判指标
〔一〕质量治理相关目标
1.病理部门布局、设施、设备、工作流程和人员结构合理,治理规范,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2.建立并执行病理质量治理制度,定期开展质量评判和改进工作,严格执行标本核对制度。
3.病理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
4.提高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的诊断符合率。
病理切片、蜡块储存符合规定。
5.环境爱护及人员防护符合规定。
6.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病理部门服务中意。
〔二〕相关评判指标
1.术中冰冻病理自送检到出具结果时刻≤30分钟。
2.尸检率≥15%。
3.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病理科服务中意度≥90%。
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配套制度、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配套制度、考核标准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医疗质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
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是提高医疗质量的核心途径,通过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机制,不断优化医疗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患者安全。
为了进一步改进我国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制定本方案。
二、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一)明确医疗质量管理目标1. 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率。
2. 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3. 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4. 提高医疗服务满意度,改善患者体验。
(二)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1. 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监督、评估和改进医疗质量管理政策及措施。
2. 设立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对医疗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3. 设立医疗质量改进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医疗质量改进项目。
(三)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政策及措施1. 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医疗质量管理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2. 制定医疗质量改进计划,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3. 制定医疗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对医疗质量进行定期评估。
(四)加强医疗质量监控与反馈1. 建立医疗质量监控系统,对医疗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2. 建立医疗质量反馈机制,及时向临床科室和相关人员反馈医疗质量情况,促进医疗质量改进。
3. 定期分析医疗质量数据,发布医疗质量报告,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五)加强医疗质量培训与教育1. 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质量管理的认识和能力。
2. 开展医疗质量教育,强化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意识,提高医疗质量水平。
三、医疗质量管理配套制度(一)医疗质量管理制度1.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制度: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政策及措施,监督、评估和改进医疗质量管理。
2. 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制度:设立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对医疗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评价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评价考核标准1、手术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评价标准
备注:满分为140分
2、非手术科室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标准
总分:100分
3、急诊医学科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标准
5、医学检验科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标准
6、药剂科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标准
7、血液透析室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标准
8、医学影像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标准
9、输血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标准。
ICU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与质量考核标准(重症监护室)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及质量考核标准重症监护室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及相关评价指标(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1.重症监护病房布局合理,人员、设备、设施配备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科间紧密协作,保障诊疗工作需要。
2.建立健全重症监护病房质量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3.医务人员实行岗位准入管理,强化理论和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4.严格执行患者入、出重症监护病房标准。
5.加强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及MRSA等特殊感染病人的隔离。
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感染实行监控。
6.加强运行病历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和岗位职责,规范全程管理,严密观察、及时处理患者病情变化,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二)相关评价指标1.患者入、出重症监护病房标准(三)重症监护室质量考核标准质量考核内容及标准评分方法质量管理相关目标1. 重症监护病房布局是否合理,布局不合理每处扣 5 分;2.人员、设备、设施配备是否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科间紧密协作,设施设备不适用,每件扣 5 分;保障诊疗工作需要。
3.是否建立健全重症监护病房质量管理制度,未建立制度扣 5 分;4.是否组织实施相关制度。
未组织实施扣 10 分;5.医务人员是否实行岗位准入管理资质不符合要求,每人次扣10 分;6.是否进行强化理论和技能培训;未进行理论和技能培训,每人次扣 5 分;7.考试考核是否合格。
考试考核不合格,每人次扣 5 分;8.是否制定患者入、出重症监护病房标准;无标准扣 5 分;9.是否严格执行标准。
不符合标准,每人次扣 3 分;10.加强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及 MRSA等见医院感染项。
特殊感染病人的隔离。
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感染实行监控。
11.是否制定运行病历监控与管理制度;无制度职责扣 5 分;12.病情变化观察是否及时病情变化观察不及时每次扣 5分;13.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是否小于 80%。
(门诊)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及质量考核标准门诊部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及相关评价指标(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1.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等。
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
2.门诊布局合理,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
3.有分诊、导诊服务,落实首诊负责制和科间会诊制度。
4.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配置专业技术人员,落实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职责,提高门诊确诊能力,保障门诊诊疗质量。
5.规范门诊医疗文书,有书写质量监控措施。
6.制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7.开展多种形式的门诊诊疗服务,满足患者不同就医需要,方便患者就医。
8.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报告制度。
(二)相关评价指标1.普通门诊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医师比例≥60%。
2.合格病历率≥90%。
3.处方合格率≥95%。
4.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
(三)门诊质量考核标准质量考核内容及标准评分方法质量管理相关目标1.门诊布局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
一处布局不合理扣2分;2.是否有分诊、导诊服务;无分诊、导诊服务每项扣2分;3.是否落实首诊负责制违反首诊负责制一次扣30分;4.是否落实科间会诊制度。
科间会诊执行不到位一次扣10分;5.是否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配置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合理扣2分;6.是否按规定设置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未按规定设置专科、专家门诊扣5分;7.是否落实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职责;职责不到位扣10分;8.门诊诊断与住院诊断符合率是否低于95%。
每低于一1%扣5分;9.是否违反门诊会诊或收入院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考核标准
血透室
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及相关评价指标
(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
1.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符合医院功能任务要求,布局合理。
2.有质量管理制度落实措施保障安全。
3.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程序,有完整的监测记录与应急管理预案。
4.血液透析机与水处理设备符合要求。
5.透析液的配制符合要求,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透析液细菌及内毒素检测达标。
(二)相关评价指标
(三)血透室质量考核标准
二、核心制度及其他重要制度
三、临床合理用药
四、临床用血
五、医院感染管理
六、患者安全目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