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疾病的分类、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一九章出血性疾病的分类、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诊断
关键词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凝血障碍纤溶筛选试验诊断试验
第一节出血性疾病的分类
人体正常止血机制包括血管、血小板、凝血系统和抗凝血系统以及纤溶系统的参与和协调。止血机制的异常引起出血性疾病,也导致血栓性疾病。这是止血机制两个相反方向异常产生的所谓“低凝”和“高凝”状态的不同临床疾病。一些疾病或病理生理过程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骨髓增殖性疾病等既可以出现出血症状也可以同时发生血栓形成。
出血性疾病种类很多,根据参与止血机制的系统可分为血管因素的异常、血小板因素的异常、凝血系统的异常以及纤溶系统的异常。依据功能异常和引起这种异常的发病机制分类最为理想。血小板质和量的异常,以及先天性凝血因子异常常可根据这个原则分类。但非血小板性紫癜这组疾病的发病机制了解有限,因其临床表现的相似性和基本是小血管的异常有时被称作血管性紫癜。血管性血友病是血管内皮细胞和骨髓巨核细胞合成的vW因子异常所致、是与凝血因子缺乏不同的疾病,但仍分在凝血系统异常疾病中。因子Ⅻ缺乏、血管舒缓素原缺乏和高分子量激肽原缺乏没有明显的出血倾向,但因凝血试验异常也归入凝血系统异常疾病类。抗凝血系统的缺陷如: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肝素辅因子Ⅱ,纤溶酶原激活剂(PA),纤溶酶原等的缺失,以及活化蛋白C抵抗均易引起血栓形成,将在有关章节叙述。
一、血管因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一)、透壁性压力梯度增加引起的紫癜
急性:瓦尔索尔氏、咳嗽、呕吐、分娩、举重、吸入性紫癜。
慢性:静脉郁滞、高空。
(二)、微循环和支持组织机械完整性降低
1、老年性紫癜
2、单纯性紫癜(女性挫伤后青紫综合征)
3、糖皮质激素过量:柯兴综合征、局部皮质激素
4、维生素C缺乏
5、结缔组织异常:爱一唐(Ehlers-Danlos)综合征、弹性假黄瘤
6、淀粉样变化浸润血管
7、Melas综合征(线粒体脑病、乳酸中毒和中风)
(三)、血管损伤性紫癜
1、物理性:损伤、难产、人为紫癜、昏迷大疱(Coma bullae)
2、紫外线辐射:阳光灼伤性紫癜、日光性紫癜
3、感染性:细菌、霉菌、病毒、立克次体、寄生虫
4、栓塞性:感染性微生物、动脉粥样栓子(胆固醇晶体栓子)、脂肪栓子、肿瘤栓子、钙化防卫(皮肤血管钙化)
5、变态反应及/或炎症:血清病、过敏性紫癜、自身红细胞过敏、DNA过敏、暴发性紫癜、药物性紫癜、色素紫癜性皮疹、接触性皮炎、坏疽性脓皮病,内脏炎症性疾病、婴儿急性出血性水肿、胶原脉管病、系统性脉管炎、超敏性脉管炎(包括药物性脉管炎)、感染性脉管炎、围新生物脉管炎
6、血栓形成DIC,香豆素性皮肤坏死、肝素引起皮肤坏死、蛋白C或S缺乏、暴发性紫癜、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7、中毒:化学物质、节肢动物咬伤
(四)、异常蛋白质血症引起的紫癜
1、冷球蛋白血症
2、巨球蛋白血症
3、冷纤维蛋白原血症
4、λ-轻链血管病
(五)、毛细血管扩张的疾病
1、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2、“瘀点状”樱桃红血管瘤
3、CREST综合征(钙化性筋膜炎、雷诺现象、指趾硬皮病、毛细血管扩张。为硬皮病的一种亚型)
4、慢性光化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5、慢性肝病
6、艾滋病引起毛细血管扩张
7、妊娠相关的毛细血管扩张
8、运动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
(六)、其他:新生物、精神性紫癜、家族性地中海热、卡波西肉瘤、髓外造血、匐行血管瘤、原发性皮肤病。
二、血小板因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一)、血小板量的异常
1、血小板减少
⑴、血小板生成减少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①遗传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Fanconi贫血,先天性伴畸形无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May- Hegglin异常,Alport综合征变异型;性联遗传:Wiskott- Aldrich 综合征;其他单独报道的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如Murphy-Soki-Gardner综合征。
②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浸润(肿瘤、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结核等);骨髓抑制药物;辐射;巨核细胞再生障碍;病毒感染(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影响血小板生成的药物(包括酒精);营养缺乏(维生素B12、叶酸、缺铁?)。
⑵、主要因非免疫性血小板破坏增强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①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②妊娠,③感染,④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Kasabach-Merrit syndrome),⑤药物引起,⑥蛇咬伤,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⑧严重烧伤,⑨湍流血循环(心肺旁路、严重主动脉狭窄等)。
⑶、主要因免疫性血小板破坏增强引起的血小板减少: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成人;儿童。②HIV感染;③周期性血小板减少;④药物引起血小板减少;⑤肝素引起血小板减少;⑥输血后紫癜。
⑷、主要因血小板分布异常引起的血小板减少:①脾功能亢进;②降温。
⑸、主要因血小板丢失引起的血小板减少:①出血;②体外灌注;③血液透析。
⑹、其他: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2、血小板增多
⑴、原发性:①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②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
⑵、继发性(反应性):①恶性疾病,②慢性炎症性疾病,③急性炎症性疾病,④急性失血,⑤铁缺乏,⑥溶血性贫血,⑦脾切除、其他手术,⑧对药物的反应,⑨运动反应,⑩血小板减少后恢复,⑾婴儿维生素E缺乏。
(二)、血小板质的异常
1、遗传性
⑴、血小板糖蛋白(GP)的异常:①GPⅡb/Ⅲa异常(血小板无力症);②GPIb,Ⅸ和Ⅴ的异常(巨大血小板综合征);③GPIb异常(血小板型假vWD);④GPⅠa/Ⅱa异常;⑤GPIV异常;⑥GPVI异常;⑦CD43(Wiskott-Aldrich综合征)。
⑵、颗粒异常:①δ贮存池缺乏症;②α-颗粒缺乏症(灰色血小板综合征);③α-δ-贮存池缺乏症。
⑶、异常血小板凝血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