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主要成果和伟大意义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重要成功及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重要成功及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重要成功及重大意义摘要:一、引言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探索3.改革开放以来的创新与发展三、重要成功经验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2.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3.发展战略的正确指引四、重大意义1.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借鉴2.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3.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五、结论正文: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重要成功及重大意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回顾过去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总结重要成功经验,对于我们继续推进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重要成功经验以及重大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引言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进行了艰辛探索。

这一过程充满了曲折与困难,但党始终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努力。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成功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2.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探索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我们党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这一阶段也出现了诸如“大跃进”等失误,为后来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改革开放以来的创新与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我们党深刻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为社会主义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重要成功经验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2.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扶贫攻坚等方面,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

3.发展战略的正确指引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战略,为我国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一)提出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

毛泽东明确指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二)《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1956年4月,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讲话提出的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鉴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同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强调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了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出了从全体人民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提出了发展工业必须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工业化方针。

同年8月,毛泽东又提出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思想。

此外,毛泽东还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

1958年,他又提出要把对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2.周恩来的整顿——出现起色
1)背景: 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周恩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 中央日常工作。 2)措施: ①必须恢复各种规章制度;②重申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 3)成效: 经过近两年的调整和整顿,国家的经济工作出现起色。
1973年国民经济计划完成情况
工农业总产值 国家财政总收入 国民收入
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巨变




辛亥革命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 第一次 帝制,建立了资产 中华民国 阶级共和国。 新中国的 结束了中国的半 成立和社 第二次 会主义制 殖民地半封建的 社会历史 度建立 十一届三 我国进入社会主 第三次 中全会的 义现代化建设的 召开 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 第一次 党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开辟农村根据地, 以农村包围城市。 工作重心由乡村转 移到城市。 以经济建设为工作 重心。
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 第二次 利的前夕,在1949年的 七届二中全会上。
粉碎“四人帮”后, 第三次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上。
B
13山东)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 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 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 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
D
13安徽)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 岁。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 也大量增加。这主要取决于 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 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 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

毛概范围

毛概范围

毛概期末重点第五章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1956年4月,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3、同年9月召开党的八大4、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二、如何从整体上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总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虽然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犯过包括“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遭受了重大挫折,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在经济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仍然是巨大的。

从历史上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经过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才使党逐步掌握了中国革命的规律,领导革命取得成功。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经过了一个反复的探索过程,其间也经历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两次重大挫折,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20多年的曲折发展也深刻地教育了全党,为我们逐步掌握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前提和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就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三、(小题)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四、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是什么?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概括,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

这一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了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

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教训摘要:一、引言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1.理论创新2.实践探索3.激励后人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教训1.认识不足2.策略失误3.修正主义四、总结与展望正文: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教训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回顾过去初步探索的道路,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为我们今天继续前进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教训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1.理论创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党的领导集体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重要理论观点,如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发展阶段、发展战略等,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导。

2.实践探索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我们党积极开展各项实践活动,为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丰富经验。

例如,农业集体化、工业化、大三线建设等,都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的过程。

这些实践成果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3.激励后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展示了党和人民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精神风貌。

这一历程中的英勇事迹和伟大成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祖国的发展繁荣而努力拼搏。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教训1.认识不足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特点认识不足,导致在某些时期出现了盲目追求速度、急躁冒进的倾向。

这一教训告诫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稳步推进各项事业。

2.策略失误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党在某些时期采取了不当的策略,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严重损失。

这一教训要求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遵循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规律。

毛概4-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毛概4-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9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了 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也遭到严重 挫折,造成严重后果,留下深刻教训。
第一,必须把马克
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 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 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 展生产力。
4
第三,必须从实际
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 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 求成。
改革开放 继往开来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就是 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 代中央领导集体艰辛探索社会 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 基础上进行的。
7
1966年首次导弹核试验成功
1967年首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首颗人造卫 星上天
1973年,首台百万次集成电路 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5年,袁隆平等研制的籼型杂交水 稻通过鉴定,在全国大面积推广 8
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于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 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1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于巩 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促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本章小结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后,党对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艰 辛探索,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又经历了严重曲折。这一探 索具有重要意义,也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党在这一艰辛探索中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 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意义和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意义和经验教训
丰富了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丰富了世界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对于推动世界社会 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意义和经验教训?
经验教训
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方向和前 进动力
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中 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和道路选择
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 断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意义和经验教训?
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只有坚持科学发展 4 观,才能保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性和可持
续性,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只有坚持群众路线, 5 才能真正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保证社 会主义事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支持 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只有坚持独立 6 自主的原则,才能保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自主 性和创造性,实现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只有坚 7 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保证社会主义 事业的正确理论指导和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意义和经验教训?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这条路线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 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明确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即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提出了社会主义场经济理论
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明确了市场 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强调国家对市场的引导和调控。 这一理论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

四、考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成果及其意义可能的命题角度与例题例题1:“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试分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其意义。

答案要点:(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第一,提出了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从而向全党提出了进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伟大任务。

第二,正确回答了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工作,以及提出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基本方针。

第三,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中国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的论断。

第四,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

第五,提出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及建设的主要内容,提出“两个务必”。

第六,最重大的成果是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确认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以及正确处理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成为中国改革的理论依据;正确处理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如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努力克服官僚主义,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和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下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等,在今天对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指导意义。

专题五 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教训

专题五 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教训

35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 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指出党和 全国人民今后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 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总的来 说,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是中国共产党 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对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探索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37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 • 讲话提出了社会主 义社会基本矛盾的 学说和社会主义社 会两类不同性质的 社会矛盾的学说。 这个讲话成为对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探 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38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主要内容
第一,生产关系和生产 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 之间的矛盾仍是社会主义 社会的基本矛盾。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还 存在两类性质不同的矛 盾,这就是敌我矛盾和 人民内部矛盾。 第三,正确处理人民内
22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苏联肃反运动
1934年12月1日, 列宁格勒州委书 记谢尔盖· 基洛夫 遇刺身亡
按照秘密警察档案仅在1937 年至1938年一年中斯大林本 人就签署了681692人的处决。 被害人的总数至今为止不明
23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以苏为鉴,开始提出若干中国政治文明 建设的新的指导方针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 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 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 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 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 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 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 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2、党带领全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开 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政治、文化等 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 例:10年新修铁路 8000公里,全国除西 藏外,各省、市、自治 区都有了铁路,宁夏、 青海、新疆等第一次通 了火车。
1958年洛阳拖拉机厂生产 出第一批拖拉机
1959年试制成功的中国第 一台大型快速通用数字计 算机
• 制订出一整套具体路线和具体政策,毛泽东开创了 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初步建立了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培养 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为改革开放新 时期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在毛泽东领导下,我们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 外交方针,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1976年毛泽 东逝世时,中国同11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外交关 系,恢复了在联合国和安理会的席位,突破了中美 之间长期对抗的局面,确立了中国在国际上政治大 国的地位,为中国以后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 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 1、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过程。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领导中 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创建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又探 索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践的第二 次结合。苏共二十大后,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 指出现在中国处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要求 “进行第二次结合”,强调“在结合上下功夫”, “努力找出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 道路”。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此进行了艰辛探索, 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
•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 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以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除此而外,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作用还有许多方面: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和《论十大关 系》等著作,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领导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主持制定的 1954年《宪法》,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保证;毛泽东提出 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又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教训,纠正了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贯彻 执行总路线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

专题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理论成果

专题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理论成果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资本主义社 会的基本矛盾是根本不同的,它是非对抗性 的矛盾,而不是对抗性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经过社会 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2)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 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
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 法也不同。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 的问题。因此,对前者要采用专政的方法,对后者要 采用民主的方法。
二、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 《中共八大政治报告》1956年9月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7年2月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阐述了国内的十大关系 , 即: (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目的和意义,是 为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向自然界开战,发展 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巩固社会主义新制度,建 设社会主义新国家。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关于经济建设方针 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关于教育和科学 关于知识分子工作
三、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比较正确的趋向:党积累了一些比较正确的实践经验。 错误的发展趋向:主要是指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大
跃进”,反右派的扩大化。 1966-1976年开始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
由于对社会主义认识不清,社会生产力 发展缓慢,“文化大革命”时发生停滞和倒 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一、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以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积极理论成果。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形成了以《论十大关系》为代表的积极理论成果,为我们改革开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我国“三大改造”完成以后,即开始了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在探索过程中,一方面,我们积极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毛泽东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

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

”1956年2月的苏共二十大揭露了苏联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阴暗面和苏联模式的弊端,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使中国共产党人重新审视过去几年从苏联学来的东西。

对此,毛泽东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针对当时苏联的情况,毛泽东认为,我们要独立思考,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

另一方面,毛泽东总结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

毛泽东的调查研究,从1956年2月14开始,到4月24日结束。

共听取国务院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还有国家计委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汇报,实际听报告的时间为43天。

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1956年4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报告,报告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报告提出了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关系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改革过于集中的计划体制的逐步构想,要求中央向地方分权和扩大企业自主权。

2018版第四章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成果

2018版第四章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成果


西
苏联

民 波兰

罗马尼亚
毛泽东说:在建国初期,“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 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他说:“这在当 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 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毛泽东曾试图改变 照搬照抄苏联的做法,提出“以苏联为鉴”,总结自己 的经验,积极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就是标志。 思考:为什么在这时毛泽东要提出“以苏联为 鉴”,进行自己的探索呢?
2.中国共产党人在经济建设和经济管理方面没有经验, 只能仿效苏联,拿来再说。
3.采纳苏联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西方国家对新中 国进行包围封锁,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对外政策的结 果。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原因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将进入全 面的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党面临如何在中 国这样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课 题。 国情: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发展极不 平衡→全新的课题: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问题:选择了苏联模式。毛泽东后来回忆:这是
必要的,联的大力援助下全面展开的。 1952年8月,为争取苏联对“一五计划”援助,周恩 来率团访苏。期间,苏联共派遣3000多名专家,带来 的资料重量达600多吨,共完成156个重点工程项目。
2.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自斯大林逝世后,在苏联发 生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事件,使人们看到苏联社会主义建 设并非完美无缺。尤其是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揭露和批 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及其严重后果,第一次揭露了苏 联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阴暗面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缺点错误, 使人们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许多问题,不能不重新思考。 通过对斯大林所犯错误的思考,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实践 经验的总结,促使中国共产党人不能不重新考虑苏联社会 主义模式的利弊得失,不能不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重 新加以审视。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以苏联为鉴戒”, 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便更加明确 了。 以苏联为鉴戒,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适合中国情 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就是《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指导 思想。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解析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解析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一项崭新课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

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后来的实践表明,照抄照搬苏联模式不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1952-1957)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相联系的,也是同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联系的。

他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

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仿效对象“苏联模式”暨“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1. 含义:指苏联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 形成背景:起始于20 年代中期斯大林上台执政,完成于斯大林执政晚期。

3. 特点: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领域高度集权。

1)政治专权于中央(最高领导人);2)经济高度计划,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优先发展重工业,重、轻、农的发展秩序,牺牲农业和轻工业。

3)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失调(重积累、轻消费)中共党内30年代到50年代有一句名言:“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如何对待苏联经验?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会议闭幕前一天深夜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做秘密报告《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全盘否定斯大林。

在这个报告中,赫鲁晓夫把以前口口声声称为“父亲”、“慈父”的斯大林指责为“暴君”、“刽子手”、“独裁者”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者”,使整个世界震惊,给国际共运带来了严重的思想混乱。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
《论十大关系》是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
调动积极因素
1)
1)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的关系(开辟与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2)沿海工业同内地工业的关系(开辟与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3)经济建设同国防建设的关系(开辟与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中国经济建设若干方针) 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政治生活和思想问题生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 7)党和非党的关系(政治生活和思想问题生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 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政治生活和思想问题生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 9)是非关系(政治生活和思想问题生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 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政治生活和思想问题生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
正确认识处理矛盾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5)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社会矛盾学 说。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 民内部矛盾,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矛 盾。
2)
毛泽东关于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 特别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的思 想,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它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 社会各种矛盾,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创造了有利于生 产力发展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局面,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 据。它以完整的理论形态、独创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的理论宝库。
周 恩 来
提出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 具有关键性作用等观点。
陈 云
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陈云的“三个主体, 三个补充”的思想
领域
地位 主体 国家经营和集体经 营 计划生产 国家市场 补充 个体经营 自由生产 自由市场

概论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教案

概论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教案
肯定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视频】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另外,强调加强人民民主专政,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大力反对官僚主义;
重申坚持以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大会着重提出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资料】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对斯大林的批判
1、斯大林破坏法制;
2、斯大林搞个人崇拜;
3、斯大林肃反扩大化,性格暴躁,杀人如麻;
4、斯大林对战争毫无准备,靠地球仪指挥战争;
5、斯大林对农民剥夺过多;
6、斯大林在南斯拉夫问题上有错误。
【案例】波兹南事件
【案例】匈牙利十月事件
毛泽东指出,苏共20大反对斯大林,我们自己要从中得到教训。毛泽东认为最重要的教训就是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本国国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
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等
(1)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
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过程中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作了有益的探索,他提出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我国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2)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①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
②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因此,对前者要采用专政的方法,对后者要采用民主的方法。

概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教案

概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教案
【资料】我国建国初期照抄苏联模式,在恢复国民经济、保证重点建设和保障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五”期间,正是运用这种体制,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提供156个工业项目的援助;50年代苏联和东欧向中国派出12000多名专家;6000多名中国留学生赴苏联学习。
1953年斯大林逝世。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作了秘密报告,揭露了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他的个人崇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随即发生了动荡。如何对待斯大林、如何对待苏联经验的问题,尖锐地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
如何借鉴苏联经验:《论十大关系》
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阐述了国内的十大关系 ,即:
(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产业结构问题 ;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生产力布局问题 ;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经济体制问题 ;
肯定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视频】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另外,强调加强人民民主专政,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大力反对官僚主义;
重申坚持以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大会着重提出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改革开放以后党的思想和理论奠定认识基础。
授课内容
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意义

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意义

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意义目录-[引言](#引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初步探索的重要意义](#初步探索的重要意义)引言社会主义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任务。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入手,分析初步探索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懈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再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进行了农业合作化运动,探索出农村初级社会主义道路。

随后,在大力发展重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上,我国开始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956年,举行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运动,提倡学术繁荣和思想解放,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提供了广泛的思想支持。

进入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探索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受到了严重干扰和扭曲。

然而,文化大革命过后,中国共产党通过总结经验教训,重新确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大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开放政策,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这一理论不仅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指明了方向,还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初步探索的重要意义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拥有广泛的人口基数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可以更好地适应中国人民的需要,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实现国家独立和自主发展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使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状态走向独立和自主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主要成果和伟大意义
摘要: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主要成果
1.政治成果
2.经济成果
3.文化成果
4.社会成果
二、伟大意义
1.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奠定基础
2.为全球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经验
3.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4.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正文: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主要成果和伟大意义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这些成果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全球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主要成果,并分析了其伟大意义。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主要成果
1.政治成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政治成果表现在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巩固无
产阶级专政、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等方面。

我们党成功进行了土地改革、国营经济改革等一系列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方向。

2.经济成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济成果体现在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工业化建设的启动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的建立等方面。

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我国顺利开展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为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同时,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使亿万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3.文化成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文化成果表现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等方面。

我们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提出“双百”方针,鼓励文艺创作,推动文化事业繁荣。

同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弘扬民族精神。

4.社会成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社会成果体现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全面发展。

我们党致力于改善民生,全面开展义务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在社会保障方面,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为全体人民提供基本保障。

二、伟大意义
1.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奠定基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
路,为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为全球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经验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为全球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世界各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都可以从我国的探索中得到启示和借鉴。

3.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这一理论成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4.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成功,使全体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总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主要成果和伟大意义,为我们党继续领导人民开展伟大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和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