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内容
《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基础应用教程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1.1课程的性质与作用计算机基础是理实一体化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知识性、技能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能够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进行简单的安全维护;熟悉Windows7、Word2010、Excel2010的基本功能并掌握其基本操作技巧;初步掌握应用PowerPoint2010制作简单的课件和贺卡,并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具备初步计算机操作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图像处理、flash动画制作等课程打下良好基础;本课程任务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初步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具备在计算机的单机和网络操作环境中使用能力,并对计算机安全维护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力求达到岗位技能和职业标准;2.课程目标1、职业关键能力目标1知道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2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应用领域,数的进位制和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以及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护;3全面掌握Windows7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和操作、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学会文件和文件夹的建立、复制、移动、删除等一系列操作,学会对磁盘的格式化等基本操作,学会使用回收站、剪贴板和控制面板,学会安装Windows2010操作系统4全面掌握Word2010的各项功能,菜单工具栏、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的使用;掌握文档的录入、编辑、排版操作,表格的制作和图文混排,样式和模板的使用以及邮件合并的操作;5全面掌握Excel2010的各项功能,菜单工具栏、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的使用;掌握数据的运算与输入,常用的工作表函数,公式的输入和公式中坐标的引用;学会制作图表,数据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建立数据透视表等操作,学会Excel2010在管理中的应用;6了解PowerPoint2010的各项功能,演示文稿的制作、超链接技术和放映;了解Windows 对多媒体的基本处理技术;7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组成和系统结构,INTERNET的基础知识,学会使用IE浏览器浏览网页,学会收发电子邮件,以及搜索信息、网络实时通讯、文件的下载等基本操作;2、职业专门能力目标1深入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2了解网络、数据库、多媒体技术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相关技术3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呈现的能力4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5培养学生信息化处理工作的意识和能力6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3、方法能力目标1具备良好的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2具备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制定计划的能力3具备查找资料和获取信息的能力4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3、课程内容1、预备知识学习本课程,学生必须对计算机有初步的接触,熟悉键盘和一些常用的软件,对网络有一定的了解和应用;2、核心内容课程重难点及课时分配如下表所示:教学要求:A—熟练掌握;B—掌握;C一了解技能要求:A—熟练掌握;B_掌握;C一了解4、学习情境本课程以Windows7+Office2010为主要学习工具,学习Windows7基本操作及对计算机进行基本设置,能熟练运用Office2010办公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和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的收集、沟通等工作,提高学生办公事务和信息化处理能力;本课程组织为6个模块,8个项目,通过完成每个项目,掌握相应的知识点;5、项目实施通过项目设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办公软件工具使用的熟练程度;通过安排项目教学,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每个项目安排4人左右,小组既是学习小组,也是工作小组;6、教学要求4.课程实施1、人员条件授课教师必须具备如下条件:①本科以上计算机相关专业学历,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相关知识,同时具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方面知识,对计算机一级大纲有一定的了解;②能够熟练运用Office2010办公软件;③较强的组织能力,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2、环境条件本课程需要一间高性能联网的计算机实训室,需满足每位学生一台电脑;配备液晶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软件、Office2010相关软件;5、教学组织与方法1、教学方法计算机基础课程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快,而且又是面向全校的公共基础课,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我们以项目任务实训为主线,以技能培养为目标来组织教学,我们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以下措施:(1)依托案例构建教学从现代办公应用的实际问题出发,精心选取典型案例,例如制作简历、排版、学生成绩统计分析处理、书香校园设计等;以若干个例为载体,构建完整的教学设计;(2)“教、学、做”融为一体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作,通过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明确课程目标;(3)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案例来源与生活但最终要应用于生活,为了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触类旁通,每次教学结束时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使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复习;2、教学手段1充分利用多媒体实训室和多媒体课件本课程的课堂讲授全部在实训室进行,便于使用投影设备,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发和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并含有动态演示,其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鼓励自主学习制作网络课件,并将教学大纲、教案、习题等同时上网开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可以缓解课程信息量增加与压缩授课学时之间的矛盾;3严格考评制度设计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习题作业,以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严格检查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反馈作业中反映的问题;采用定期模拟考试的方法及时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学习的动力;(4)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和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本课程网站资源,在网上开展教学活动,包括网络课程学习、自主学习、课后复习、课件下载、作业提交、专题讨论、网上答疑等,使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方便地进行学习;6、教学材料1、学材与教材windows7、office2010职业技能培训教程主编:张瑜3、软件与网络需要安装Windows7操作系统、Office2010办公软件;7、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综合运用各种形成性评价方式;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采用上机测试开展性教学评价;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具体考试内容选择合适的题型和考试方式,创造条件全面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避免只重视知识记忆;要注意结合学生平时学习表现和过程性评价结果,改变单纯一次测验或考试为依据,评定学生一学期或整个学段学习情况的局面,适度加大过程性评价在期末成绩评定中的比重;2、考核内容3、考核方式本课程实施综合考评,注重考核学生掌握技能的水平,同时注重学习态度和最终成绩的关联,以全面综合地评定学生的能力;考核方式方法:1平时技能考核:布置课堂作业以及拓展实训项目,使学生能独立完成大部分的技能训练,小项目及活动的技能,均以个人为考核单位,在平时考核和记录;成绩包括学习态度及项目技能完成情况;占总成绩20%;2阶段考核:复杂的大项目,对学生进行分组,任务由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根据每个任务的完成情况,要求小组成员分别给出自评25%,组内互评25%,同时教师对任务小组的整体完成情况给出评价50%作为每位成员的共同分数;占总成绩20%;3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在学生期中和期末课程学习结束后,统一参加技能考试;期中成绩占总成绩2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40%;九、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组织课程教学相关教师在深入岗位调研和教学过程总结的基础上开发课程资源,包括电子教案、课件、试题习题集、教学微课视频;建立教学资源库,上传所有相关课程资源供相关老师和学生下载学习;依托“蓝墨云班课”教学平台,让学生能随时、随地进行预习、自学和复习,也更加方面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学和辅导;十、职业基本素养职业素质养成目标:1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树立诚信意识,锻炼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2通过项目法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项目的设计、管理和实施;3通过撰写方案设计报告,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习常用专业英语词汇的兴趣;4通过课外拓展训练,锻炼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简介本文档旨在为《计算机基础》课程制定一份标准,确保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
目标- 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熟悉常用的办公软件和互联网应用程序- 具备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理解计算机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基本概念- 能够解决常见的计算机故障和问题课程内容1. 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计算机的定义和分类- 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2. 计算机硬件- 中央处理器(CPU)和内存- 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 图形处理器和显示器3. 计算机软件- 操作系统和文件管理- 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4. 计算机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常见操作系统(如Windows、macOS、Linux)的安装和操作5. 办公软件和互联网应用程序- 常见的办公软件(如Microsoft Office)的使用- 互联网浏览器的基本操作和常用互联网应用程序的使用6. 计算机网络- 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区别和连接方式- 互联网的结构和常用协议7. 计算机安全和隐私保护- 计算机病毒和网络攻击的防范- 个人信息的保护和隐私权的意识8. 计算机故障和问题的解决- 常见的计算机故障和问题- 解决计算机故障和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评估方式- 学生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作业和项目成果- 考试或测试参考教材- 《计算机科学导论》- 《计算机组成与设计》- 《操作系统概念》- 《计算机网络》- 《信息系统安全与保密》以上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标准,旨在帮助学生打好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础,为深入研究和应用计算机科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是学习计算机的入门课。
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学习计算机的相关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现代文明必须具备的一种文化。
为了学生适应将来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今后工作的需要,本课程从应用出发,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介绍有关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办公自动化套件,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知识。
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里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编排图文并茂的文档,学会制作实用高效的电子报表和制作幻灯片,具备在网上获取信息和交流的能力,具有熟练地在网络环境下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具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2.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过程3.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并具有使用微机操作系统的基本能力4.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掌握字处理的基本知识,具有一种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能力5.掌握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具有使用电子表格的基本能力。
6.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
7.掌握计算机安全使用知识三、本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深度和广度本课程重点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过程。
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和DOS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基本操作。
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能够编排图文并茂的文档。
具有使用电子表格的能力。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机安全使用的知识。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和分工2.教材皆秀玲《计算机应用基础》出版社:电子出版社2002年版3.参考书曾秀玲《大学计算机基础习题与实验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05月第八、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主要包括: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典型材料,考试改革,用于以CA1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等。
计算机基础 教案(完整版)
《计算机基础》教案《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计算机基础及应用(文)课程标准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文科)课程编号:07010101总学时数:120学时(第一学期90学时(理论36学时,实验34学时,自主上机20学时),第二学期30学时自主上机)学分:7学分(第一学期4学分,第二学期3学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全院新生一年级的必修公共基础课程。
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具备在计算机的单机和网络操作环境中使用应用程序的能力,并对计算机安全维护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必须全面扎实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软件工程基础知识、数据应用基础知识及其相应技能,并通过国家一级MS Office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试。
在教学中突出本科教育的特点,以掌握技术应用为第一要素使学生“学其所用,用其所学”,同时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学会协作,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融“教、学、练”为一体,强化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的教育,确保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教学具体要求是:1.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分类、特点和功能,掌握Win 7基本操作、文件和文件夹概念和管理操作、程序管理和应用。
2.了解Word 2010、Excel 2010、PowerPoint2010的各项功能、菜单工具栏、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的使用。
掌握Word 2010文档的录入、编辑、排版操作,表格的制作、图片插入和图文混排的操作。
掌握Excel 2010数据的运算与输入、常用的工作表函数的应用、公式的输入和公式中单元格的引用;学会制作图表,数据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建立数据透视表等操作。
掌握PowerPoint2010演示文稿视图的使用、幻灯片的制作、文字编排、图片和图表插入及模板的选、幻灯片插入和删除、演示顺序的改变、幻灯片格式的设置、幻灯片放映效果的设置、多媒体对象的插入等操作。
计算机基础教程内容
计算机基础教程内容
计算机基础教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计算机数制转换方法和数据在计算机中的编码。
2. 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基本概念。
3.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硬件组成和系统维护。
4. 利用Windows资源管理器进行文件和文件夹管理的方法。
5. 利用Windows控制面板完成各项系统设置的方法。
6. 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现形式。
7. 常见图形图像文件、音频文件和视频文件的格式和常用媒体软件的使用方法。
8. 数据通信的概念、通信信号的原理、通信模型、通信介质等基础知识。
9. 数据传输模式的分类及其相关概念,数据交换常用的三种方式,以及常用的通信系统。
此外,计算机基础教程还会涉及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如Windows、Linux等,以及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使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此外,计算机基础教程也会涵盖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基础知识和使用方法,如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
这些内容都是为了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计算机,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水平和应用能力。
中职十四五计算机应用基础
中职十四五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职十四五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
一、课程内容中职十四五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计算机硬件基础:学习计算机的组成结构、主要硬件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例如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等。
2.操作系统基础:学习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常用操作技巧,例如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启动、关机等。
3.办公软件应用:学习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和演示文稿软件等。
掌握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和信息展示的基本技能。
4.互联网应用:学习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常用应用技巧,包括浏览器的使用、电子邮件的发送与接收、网页设计等。
5.多媒体应用:学习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包括图像处理、音频处理和视频处理等。
培养学生的多媒体创作和编辑能力。
6.网络安全基础:学习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防范措施,了解计算机病毒、网络钓鱼、黑客攻击等网络安全问题,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二、学习目标中职十四五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目标如下:1.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正确连接、设置和维护计算机设备。
2.熟练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技巧,能够独立进行计算机的日常使用和维护。
3.熟悉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够完成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和信息展示等基本任务。
4.了解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巧,能够安全、高效地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和资源共享。
5.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像处理、音频处理和视频处理等多媒体创作。
6.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防范措施,能够识别和应对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
三、学习方法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学习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介绍计算机的课程内容
介绍计算机的课程内容
计算机课程内容因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和学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算机课程内容:
1. 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构成、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计算机软件的应用等。
2. 操作系统:介绍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种类和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3. 办公软件:包括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演示文稿软件(如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的使用。
4. 网络技术:介绍网络的概念、功能、分类、IP地址、域名系统等,以及
常见网络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5. 数据库技术: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等,以及数据库的设计、查询和管理等操作。
6. 编程语言:介绍各种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控制结构、函数等,以及编写程序的流程和方法。
7. 算法与数据结构:介绍常见的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树、图等)和算法(如排序、查找、递归等)的实现和应用。
8.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以及机器学习算法的原理和应用等。
9. 多媒体技术:介绍数字图像处理、数字音频处理、数字视频处理等方面的技术,以及多媒体应用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10. 系统安全与防护:介绍计算机系统安全的概念、威胁和防护措施,以及常见网络安全协议的应用和维护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计算机课程内容,具体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会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段而有所不同。
(完整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性质:公共必修2.课程学时与学分:48学时,2学分3.适用专业:全校各院、系各专业二、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是公共必修课程,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继续学习其他计算机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而设置。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本使用、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应用、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安全基础知识、Internet基本应用、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及应用。
课程内容以计算机基本操作为基础,重点介绍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三、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该门课程,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能够熟练地应用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并初步具备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计算机课程和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技能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一)熟悉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熟悉计算机的典型应用领域。
(二)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
(三)熟练掌握中文、英文(键盘)输入方法。
(四)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等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
(五)熟悉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安全基础知识,掌握因特网(Internet)的基本应用。
(六)了解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及其基本应用。
四、教学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分类、性能及其应用领域2.计算机中常用的数制和数据的基本单位3.计算机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基础4.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5.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和各部件的功能6.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类和软件层次关系第二章Windows操作系统【教学内容】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2.Windows工作界面和基本操作3.利用Windows进行文件和文件夹管理4.程序管理、磁盘管理和控制面板第三章Word字处理软件【教学内容】1.Word工作界面和基本操作2.文档的编辑和排版3.表格的制作和修改4.文档的图文混排5.页面设置与打印第四章Excel电子表格软件【教学内容】1.Excel工作界面和相关基本概念2.工作簿、工作表的基本操作3.数据的输入和编辑4.工作表的格式化5.公式与函数的使用6.数据的图表化7.数据管理与分析8.工作表的打印第五章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件【教学内容】1.PowerPoint工作界面和基本操作2.演示文稿外观的设计3.幻灯片的制作4.演示文稿动画效果的设置5.演示文稿的放映、打包与打印第六章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安全【教学内容】1.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2.计算机局域网的基础知识3.Internet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4.网络安全基本常识5.计算机病毒的基础知识第七章多媒体技术基础【教学内容】1.多媒体的基础知识2.数字图像技术3.数字音频技术4.数字视频技术5.数据压缩技术五、学习过程设计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设计“学前操作水平摸底测试—因材施教,课堂理论与实践结合—夯实基础、典型应用案例驱动—实践并解决问题,课后自主完成综合设计—提高能力”的学习过程。
《计算机基础(公共课)》—课程标准
《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计算机基础英文名称:The Basic Knowledge of Computer课程编号:学时数:学分数:适用专业:全校文科类专业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程一、课程学习目标该课程是我校文科类专业计算机系列课程中的第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使用技能,熟练地运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进行各种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及相关领域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
课程学习目标如下:1.熟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基础及应用方面的有关知识;2.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及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熟练使用互联网;3.了解计算机的应用与发展,学习计算思维,培养信息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4.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及相关领域问题的能力。
课程学习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二、课程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1.1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1.2 采用电子教案,PPT课件,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1.3 采用实例教学。
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应用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4 采用互动式教学。
课内讨论和课外答疑相结合。
1.5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上资源,预习、巩固与提高所学知识。
2.作业根据各章节的情况,每章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包括练习题、思考题等,完成这些作业需要的知识覆盖课堂讲授内容。
课程教学方法与课程学习目标的对应关系三、课程教学的内容、重点和难点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2学时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况,熟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数制与编码知识。
本章教学重点:数制与编码,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计算机基础》是一门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后续学习和工作中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分类、特点和应用领域。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3)熟悉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4)掌握办公软件(如 Word、Excel、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
(5)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应用。
(6)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和防范措施。
2、能力目标(1)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进行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基本操作。
(2)能够运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和演示文稿制作。
(3)能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交流沟通和资源共享。
(4)能够具备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数字化生存能力。
三、课程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分类、特点和应用领域。
(2)数制与编码,包括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
(3)计算机系统组成,包括硬件系统(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和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2、操作系统(1)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和分类。
(2)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如桌面管理、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3、办公软件(1)Word 文字处理软件,包括文档的创建、编辑、排版、打印等操作。
(2)Excel 电子表格软件,包括表格的创建、数据输入与编辑、公式与函数的应用、图表制作等操作。
(3)PowerPoint 演示文稿软件,包括演示文稿的创建、编辑、动画效果设置、放映等操作。
4、计算机网络(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分类和拓扑结构。
(2)网络协议和 IP 地址的概念。
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大全
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大全一、计算机科学基础课程1.计算机组成原理该课程主要探讨计算机硬件组成、存储器的工作原理、指令系统、控制器、输入输出系统等计算机硬件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数据结构是存储、组织数据及操作数据的方法,而算法则是解决问题的步骤,该课程主要介绍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教授一些基本的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实现方法。
3.离散数学该课程主要研究离散结构及其其中的数学内容,主要包括集合论、图论、布尔代数、逻辑推理等。
该课程为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基础课程。
4.操作系统该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概念、原理、结构及其相应的应用,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设备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5.计算机网络该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原理、协议、体系结构、网络管理和安全问题等内容,以及网络通信技术包括网络互连、数据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应用,为计算机网络应用开发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计算机语言与编程课程1.C语言作为一种最早被应用于计算机开发领域的语言,C语言的学习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该课程主要介绍C语言基本语法、数据类型、语言结构、文件操作等内容。
2.C++语言C++是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与C语言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更强调面向对象编程的特性。
该课程讲授C++面向对象的特性及其语言的应用,如对象的定义、继承与多态、文件操作、重载、模板等。
3.Java语言Java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具有跨平台、简单、高效、安全的特点,用于网络上的分布式环境中。
该课程主要介绍Java编程语言基本语法、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及其应用,包括图形用户界面、多线程编程、网络编程等内容。
4.Python语言Python语言是一种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的编程语言,其特点是简洁易读、易学易用。
本课程主要讲授Python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格式、控制结构和函数以及面向对象的编程概念,以及Python在Web应用、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应用。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描述:《计算机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成,熟悉计算机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工作原理,并能够初步掌握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同时,本课程还将通过实验和实践环节,帮助学生建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掌握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原理和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4.掌握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5.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1计算机的定义和基本特征1.2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1.3计算机的分类和性能指标2.计算机硬件系统2.1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2.2处理器和存储器2.3输入输出设备2.4主板和总线3.计算机操作系统3.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3.2操作系统的分类和发展历程3.3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方法4.常用应用软件4.1办公类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4.2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4.3多媒体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5.计算机编程基础5.1编程语言的分类和选择5.2程序的设计思路和方法5.3常用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数据类型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示范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
2.实验:通过实验设计、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3.课堂讨论: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通过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4.作业布置:通过布置练习和小组项目等任务,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评估:1.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等。
2.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3.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别:适用专业:授课单位:总学时: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学分: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性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我校各专科专业开设的计算机应用的基础课程,是大学生综合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基本素养,为职业能力培养提供信息化平台和使用工具。
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网络及信息与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Windows7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掌握Office2010办公软件的应用,提高利用计算机进行综合信息的处理能力。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有:中学开设的《信息技术基础》,学生已经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有了初步解。
后续课程《VB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等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课程。
本课程培养学生较全面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并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1.2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计算机基础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通过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设置较为恰当的作业等,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在教学设计中,坚持以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为核心,按照实际工作中对计算机基本技能的要求,设计教学任务,精选案例,进行相应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训练,注重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主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完全实现教学做一体;作业的设置完全与实际应用保持一致,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和职业能力。
2.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目标、职业素质目标等角度描述如下。
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3.1 教学内容及要求《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包括13个教学任务,对于每一个任务单元的名称、教学内容、学习目的、重点难点说明和教学基本要求如下表所示,其中带“*”的教学内容为选学内容,可依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部分或全部删减。
计算机基本课程
计算机基本课程计算机基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入门课程,也是其他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它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是学习计算机编程的基础,是学习计算机应用的基础。
计算机基本课程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编程语言等内容。
其中,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它主要介绍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中央处理器等。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它主要介绍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现方法,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设备管理等。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它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现方法,包括网络协议、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安全等。
数据结构与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它主要介绍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现方法,包括线性表、树、图、排序、查找等。
计算机编程语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它主要介绍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语法和程序设计方法,包括C语言、Java语言、Python语言等。
计算机基本课程的学习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它是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是学习计算机编程的基础,是学习计算机应用的基础。
通过学习计算机基本课程,学生可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掌握计算机编程语言和程序设计方法,具备计算机应用和开发的基本能力。
计算机基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入门课程,它是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是学习计算机编程的基础,是学习计算机应用的基础。
学生应该认真学习计算机基本课程,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计算机应用和开发的能力。
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03
质。
课程内容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操作系统 、办公软件等。
网络应用
网络基础知识、浏览器使用、电子 邮件等。
数据分析与处理
表格处理、数据分析和处理、演示 文稿制作等。
编程基础
编程语言概述、基本语法和程序调 试等。
02
课程大纲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系统
网络资源
网络课程
建设网络课程,实现远程教学 ,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
方式。
在线测试
建设在线测试系统,方便学生自 我检测和评估学习效果。
学习论坛
设立学习论坛,方便学生之间交流 学习心得和互相帮助。
实验室资源
计算机实验室
建设计算机实验室,提供足够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保证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和学习。
学生应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 创新能力。
对未来教学的展望
01
更新教学内容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未来的教学内容应不断更新,以适应时
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02
加强实践教学
未来的教学应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
决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笔试或在线考试形式考察学生对计算机基础 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机试
要求学生上机完成一些编程或数据处理任务,考 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项目报告
要求学生提交一个完整的项目报告,以评价学生 对课程内容的综合掌握和应用能力。
综合成绩评估
学生自评与互评
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的学习评价中来,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 互相学习的能力。
计算机专业课程大全
计算机专业课程大全计算机专业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的核心内容,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编程技术、软硬件设计与开发、网络与通信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全面介绍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大全,帮助读者了解这个领域中各个方面的知识点和学习路径。
一、基础理论课程1. 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一门课程,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数字逻辑电路设计、指令系统和微程序设计等内容。
2.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介绍了各种数据结构(如栈、队列、链表、树等)和常用的排序和查找算法。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能够提高编写高效程序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独立电脑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
这门课程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等内容,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提供用户与硬件之间的接口。
这门课程主要介绍了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的理解和开发能力。
二、编程语言与开发课程1. C语言C语言是一种通用高级编程语言,广泛应用于软件开发领域。
这门课程主要介绍了C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控制结构等内容,并通过编写实际程序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
2. JavaJava是一种跨平台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和安全性。
这门课程主要介绍了Java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思想、图形用户界面等内容,并通过实践项目提升学生对Java开发环境和应用领域的掌握。
3. PythonPython是一种简洁而强大的高级编程语言,具有简单易学和丰富强大的库支持。
这门课程主要介绍了Python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函数和模块等内容,并通过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
4. Web开发Web开发是指使用Web技术构建和维护网站和Web应用程序。
大一计算机课程内容
大一计算机课程内容(原创实用版)目录1.计算机基础知识2.计算机硬件系统3.计算机软件系统4.计算机网络5.编程语言6.数据结构与算法7.数据库8.计算机图形学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正文计算机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工具,大一计算机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网络、编程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计算机图形学等。
以下是针对这些内容的详细介绍。
1.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等。
了解这些基础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本质和演变。
2.计算机硬件系统:主要介绍计算机的五大部件,即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和中央处理器。
了解这些硬件设备的功能和性能指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使用和维护计算机。
3.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编程语言等。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硬件和用户之间的桥梁,应用软件则是为用户提供各种功能和服务的程序,编程语言则是用于编写计算机程序的语言。
4.计算机网络: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和技术等。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
5.编程语言:包括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编程语言的种类和编程语言的语法等。
常见的编程语言有 C、C++、Java、Python 等,每种编程语言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6.数据结构与算法:主要介绍数据结构的基本类型(如线性表、栈、队列、树、图等)和算法的基本方法(如排序、查找、动态规划等)。
数据结构与算法是计算机科学的核心知识,对于提高程序员的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7.数据库:主要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结构和数据模型等。
数据库是计算机系统中用于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的重要工具,了解数据库的原理和技术有助于更好地利用数据库。
8.计算机图形学:主要介绍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概念、图形设备的基本原理、图形算法和图形系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硬件是计算机系统的躯体,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灵魂,二者紧密结合,缺一不可。
三、操作系统基础知识及DOS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的四大功能
存储器管理功能、外部设备管理功能、文件管理功能、中央处理机管理功能。
2、操作系统的分类
①按功能分为5大系统:实时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批处理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常见的有Netware和Windows NT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
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器、扫描仪和光笔等,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机等。
2、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1)存储器功能和分类存储器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内存储器(ROM、RAM):分为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储器。其中ROM的特点:是只能读出,不能写入,且不受停电影响,关机后开机,又可从中读出信息。RAM的特点:是可读可写,断电后存储的消息自动消失。
⑦常用汉字字形码:显示常采用16×16点阵、打印常采用24×24点阵、印刷常采用128×128点阵。
⑧汉字库:存放在磁盘上的汉字库为软字库;存放在存储芯片中的汉字库为硬字库(也称汉卡)。
⑨汉字显示输出有三种方式:图形显示方式,字符显示方式和直接写屏方式。
4.计算机信息表示单位:位、字节、字
①位(bit):二进值数中的一位称为二进制位,它是计算机中信息的基本单位或叫最小存储单位。
④汉字内码:或称汉字机内码,又称汉字存储码,它使各种不同的汉字外码在计算机内部有了统一的表示。
⑤区位码、国标码的关系
+32D→
+32D→
⑥汉字字形码:通常有16×16、24×24、64×64等网状方阵或称位阵,将每一个方格用一个二进制位(0或1)来表示。汉字的“位”阵可用字节表示,如16×16的位阵用字节表示为(16*16)/8=32个字节。
即:(11010101.11001)2=(325.62)8
相反,由八进制→二进制。
如:(547)8→( )2
547
101 100 111
即:(547)8=(101100111)2
④二进制→十六进制的方法
整数部分,从低位到高位,每四位为一组,不足四位用0补足;小数部分,从高位到低位,每四位为一组,不足四位用0补足,然后将每一组中不为0的位所对应的权值相加,即得对应的十六进制数。
一台标准的多媒体计算机包括:
主机;
带音频和视频功能的显示器;
声像输入输出装备;
通讯与控制端口;
只读光盘驱动器;
多媒体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
3、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1)指令、程序的概念:
*指令:指令是一组二进制代码,指令通常包含操作码和操作数两个部分。
*程序设计语言分为低级语言和高级语言,低级语言有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两种,只有机器语言能被计算机直接识别、执行,因此又叫目标语言;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通常叫源程序或源代码。
整数部分,从低位到高位,每三位为一组,不足三位用0补足;小数部分,从高位到低位,每三位为一组,不足三位用0补足,然后将每一组中不为0的位所对应的权植相加,即得对应的八进制数。
如:(11010101.11001)2→( )8:
0 1 1,0 1 0,1 0 1.11 0,010
32562
不足三位添零 不足三位添零
如:(11010101.0111)2→( )16:
11 010 1 01.0 11 1
D 5 7
即:(11010101.0111)2=(D5.7)16
相反,十六进制→二进制
如:(A6E.B)16→( )2:
A 6 E . B
101 00 11 0111 0101 1
即: (A6E.B)16=(101001101110.1011)16
④电子计算机的3种分类方法:
a.按信息的表示形式和处理方式分为电子数字计算机、电子模拟计算机和混合式电子计算机。
b.按用途可分为通用机和专用机。
c.按规模大小、功能和运算速度,又分为巨型机、大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
⑤计算机辅助系统
常见的计算机辅助系统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程(CAE)。
*ASCII码字符大小的排列规则:控制字符 < 数字 < 大写字母 < 小写字母 < 汉字。
b.扩展ASCII码的定义
扩展ASCII码字符集用最高位为1的8位二进制数进行编码。扩展码也包括128个字符,128-255。
③国标GB2312-80(即《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共收录了汉字、图形符号等7445个,其中汉字6763个。其中一级汉字3755个;二级汉字3008个。这些汉字和图形符号根据其位置分别放在94个“区”中,01-10区存放各种图形符号、制表符;11-15区为用户自定义区;16-55区为一级汉字;56-87区为二级汉字;88-94存放扩充汉字。
*基本ASCII码集用最高位为0的8位二进制数进行编码。基本ASCII码包括128个字符,0-127;
*数字0-9对应的ASCII码转换为十进制:48-57;
*A-Z对应的ASCII码转换为十进制:65-90;
*a-z对应的ASCII码转换为十进制:97-122;
*空格对应的ASCII码转换为十进制:32;
电子元件
电子管
晶体管
集成电路
大规模集成电路
存储器
延迟线、磁鼓
磁心
半导体
半导体
软件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操作系统
高级程序语言(FORTRAN、COBOL)
分时操作系统、BASIC、网络软件
网络管理、数据结构化、数据库
应用
科学计算
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实时控制
系统模拟、系统设计
普及到社会方方面
③电子计算机的5大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可靠性强;存储功能强;具有逻辑判断能力;高度自动化
3、计算机启动的三种方法
冷启动、复位启动、热启动。冷启动和复位启动均要进行自检,只有热启动不需自检。
(二)Windows系统
一、Windows2000 的基本知识
1.Windows2000的特点:采用图形界面,且是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2.桌面
是指整个屏幕工作区,安装Windows2000操作系统后系统将自动在桌面上创建六个系统图标:我的电脑、我的文档、Internet Explorer、网上邻居、我的公文包、回收站。
五、回收站
回收站是硬盘上的一块区域,用来存放被删除的文件。同时,放在回收站中被删除的文件可以通过还原来恢复,只有当回收站被清空时,被删除的文件才会从硬盘上彻底消失。
注:剪贴板是内存中的一块区域。键盘能够完成几乎所有鼠标的操作。
(三章)Word2000
一、Word2000的特点:所见即所得
②可使用多间隔符的扩展名,如是合法的文件名
③文件名中可使用空格,不能使用“ ?/ \ | * < >
2.选定文件及文件夹
*选定一个:单击要选定的文件或文件夹
*选定连续多个:单击要选定的第一个文件或文件夹,按住Shift单击最后一个文件或文件夹
*选定不连续多个:按住Ctrl同时单击每一个需要选定的文件或文件夹
(3)系统配置文件CONFIG.SYS的功能及设置(FILES,BUFFERS,DEVICE)
(4)批处理文件
由一组DOS的内部命令和外部命令组成的复合命令叫做“批处理命令”。批处理文件由批处理命令组成且文件扩展名恒为.BAT。其执行过程为系统自动地、连续地依次执行一批命令。
自动批处理文件(AUTOEXEC.BAT):是一个特殊的批处理文件,DOS启动完成后查找启动盘上是否有此文件,有就立即执行它,一般将用户环境的设置放在此文件里。
*常见的高级语言有BASIC语言、FORTRAN语言、PASCAL语言、C语言、COBOL语言。
(2)源程序的编译与解释
编译程序有两种执行方式,一种是解释方式,一种是编译方式。解释方式是对源程序的每个语句边解释边执行。编译方式则是把源程序全部翻译后,产生一个等价的目标程序,再去执行。
(3)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外存储器包括软磁盘、硬磁盘、光盘等。
(2)微机的5个主要性能指标
字长、内存储器容量、外存储器容量、运算速度及外部设备配置。
(3)软磁盘写保护
如果开关盖住方孔,则软盘可以读写;反之,软盘处于写保护,只可读不可写。
(4)多媒体计算机概念及常用多媒体的配置
多媒体:指能够表达声频、视频、文本、图像、图形和动画的多种媒体。
注:在计算机领域常用的计数制有:二、八、十、十六进制,而在计算机内部则采用二进制。
3.计算机信息的表示:数、字符编码表示(ASCII码及汉字国标区位码)
①机器数的两个特点:(1)机器数的位数固定;(2)机器数正用“0”表示,负用“1”表示。
②ASCII码分为:基本ASCII码和扩展ASCII码。
a. 基本ASCII码
①单击“编辑”菜单→单击“剪切”命令,单击“编辑”菜单→单击“粘贴”命令;
②使用快捷菜单进行“剪切”和“粘贴” ;
③使用快捷键Ctrl+X(剪切)、Ctrl+V(粘贴);
④选定后直接拖动到目标位置。
⑤选择“工具栏”上的“剪贴”、“粘贴”图标。
四、资源管理器
“资源管理器”和“我的电脑”一样是用来管理电脑中的基本硬、软件资源。它分为左窗格和右窗格,左窗格显示计算机资源的树状目录,右窗格则显示左窗格中选中的文件夹所包含的内容。
②字节(byte):八个二进制位称为一个字节,它是计算机中信息的基本单位或叫最小存储单位。一个字节其范围从00000000~11111111可以表示28=256种状态;
③存储单位:Kb(千字节)、Mb(兆字节)、Gb(千兆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