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一上《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合集下载

教科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

但是由于年龄较小,他们在观察、操作、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还比较欠缺,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帮助。

同时,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包括两个单元,分别是“植物”和“比较与测量”。

“植物”单元引领学生认识植物的多样性和共同特点,感受植物的生命过程。

“比较与测量”单元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测量能力,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周围的世界。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材编排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三、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认识周边常见的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基本需求。

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宽窄等,并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科学探究目标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结果。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植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比较。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对物体进行比较和测量。

3.科学态度目标对植物和周围世界表现出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能认真观察、如实记录,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发现。

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爱护植物。

意识到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特征。

帮助学生掌握比较和测量物体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让学生理解测量的本质和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五、教学措施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文字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科学知识。

3.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教科版科学一上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科版科学一上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首先,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增强对长度概念的理解,提升他们的空间观念和量感;其次,引导学生运用比较与测量的方法,培养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再次,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交流与分享,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最后,培养学生对测量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追求科学的热情,从而增强科学探究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核心素养目标的培养与课本内容紧密结合,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教学实际需求。
2.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话题不感兴趣或缺乏相关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设计更具吸引力的讨论话题,并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
3. 在实验操作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测量工具的使用不够熟练,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测量工具使用的练习机会,并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指导,帮助他们熟练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案例研究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测量实例,让学生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项目导向学习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测量项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1)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测量员,进行实地测量,增加他们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2)实验:组织学生进行测量实验,如测量课桌、铅笔等物品的长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测量方法。
- 学生在阅读和观看过程中,可记录下感兴趣的内容和疑问,以便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和讨论。
-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如解答学生在拓展学习中遇到的疑问,推荐更多相关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测量知识。

2021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附目录)

2021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附目录)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1. 在观察中比较教学目标:概念目标:1.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2.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科学探究目标:1.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2.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具有对探究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

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2.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学会小组合作,能够交流汇报成果。

教学准备:每组四只恐龙模型、学生活动手册、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1.谈一谈你对恐龙的认识。

2.观看《恐龙之最》视频。

3.举例谈一谈你的收获。

4.小结:科学家们比较的标准有很多,如比较物体整体的大小、轻重、高矮等,还可以只比较物体的一部分,如翅展(臂展)的长短、尾巴的长短、头部的大小等。

5.揭示课题:在观察中比较二、聚焦问题1.出示图片,数一数图中有几只恐龙?2.通过观察,你觉得哪只恐龙大、哪只恐龙小?(学生可能会按图片上恐龙的位置去描述,也可能会用自己了解的恐龙名字去说明他的比较结果,所以比较的对像不容易让他人明确,引出比较前要确定各对像最好有一个明确的统一代称。

)3.为恐龙编序号,再说一说觉得哪只恐龙大、哪只恐龙小?4.通过观察,你还有其它比较的标准和结果吗?5.追问:⑴你是怎么知道的?⑵大家觉得这样比较公平吗?6.小结:公平的观察比较,要先对齐——再比较。

三、探索比较1.请出四只恐龙模型,(已编号)引导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2.说一说你想比较这四只恐龙的标准是什么?预测可能的结果是什么?3.小组合作进行观察比较,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中。

(教师巡示指导)4.展示记录表,交流你们的比较方法和结果。

教案《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第5课时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一、学情分析在第4课中,学生已经发现当使用不同的物体测量时,测量结果大不相同,之间没有比较的意义,而使用同一个物体测量时,测量结果之间有可比性。

所以在本课中,将要求学生统一使用同一个物体作为标准单位来测量,体验统一使用标准物测量带来的方便。

本堂课中使用的标准物是小立方体,其具有每一条边都相等,可重叠组合,可测长度,也便于测量高度等优势,这些优势学生将会在探究环节慢慢体会,这种优势也能在解决测量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时得以显现。

二、教学目标1.学习将小立方体组合起来测量长度;2.认识到重复测量能够使结果更准确。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用组合起来的小立方体完成测量。

【教学难点】学会多次测量,提高数据准确性。

四、教学过程第一板块【旧知重温新课启航】1.教师动画演示用回形针测量矿泉水瓶和玻璃杯的高度。

师:矿泉水瓶比玻璃杯高出了4个回形针的长度。

2.师:使用相同的物体测量,得到的结果能够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重温上节课的内容,学生对用相同的标准物测量不同的物体进行了回忆,教师由此引导学生进入本堂课的学习。

第二板块【学海扬帆新知初探】用小立方体来测量1.测量对象:2.师:根据之前的测量经验,先来预测一下大概需要多少个小立方体?(学生自由回答)3.教师动画演示用小立方体测量:师:小立方体一个一个地放,费时又容易移动产生误差。

师:怎样才能又快又准确地测量呢?(学生自由回答)4.测量方法:①以10个小立方体为一组,头尾相连排成一排;②用透明胶把它们紧紧粘贴在一起。

注意:第10个小立方体用不同的颜色,方便我们更快速地计数。

5.师:只有一张讲台,有什么办法能够让大家不挤在一块儿测量?(学生自由回答)师:我们可以使用纸带。

6.教师展示记录表:师:三次测量的结果要及时、准确地记录,不能抄袭!7.注意事项:①测量前先确定起点和终点;②测量时小立方体组要首尾相连;③沿着直线进行测量;④重复测量三次;⑤小组成员相互监督测量过程;⑥及时准确记录测量数据。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
之处。
2 能根据高度或长度给物体排序。
3 能以讨论、画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4 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
5 学习预测事物的相对高度和尺寸。
6 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7

7 初步运用十进制计量测量结果。

二 4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二 5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二 6 做一个测量纸带 二 7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机动 总结评价
2
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 “植物 ”和 “比较与测量 ”两个单元组成。其中 “植物 ”
全 单元有 6 个教学内容, “比较与测量 ”单元有 7 个教学内容,总计 13 个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本册教科书由 “植物 ”和“比较与测量 ”两个单元组成。我们认为,植物是孩子们

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 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
展 需要。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
析 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
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秋天是果实成熟
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让学生关注植
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 ”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
2 对植物的生存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用相同的物体测量》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用相同的物体测量》优质教学课件
一起来找一找成语、俗语或古诗词里的长与短吧,一定会有很多发现哟。
拓展延伸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总结
回想一下,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 知识?和大家一起分享说一说!
课后作业
01 完成课后练习题 02 课时练习题(选取)
同学们,再见!
第二单元 比较与测量
2.5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1
新知导入
2
新知探究Leabharlann 3课堂练习4
拓展延伸
PART 01 新知导入
复习旧知
第1组(小棒):6+ 第2组(回形针):25 第3组(橡皮):14+ 第4组(小立方体):36
他们测量的是什么?能不能比较?
新知引入
几 种 不 同 的 物 体,我 们 选 择 哪 一 种 来 测 量 呢?
PART 02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用小立方体测量桌面和讲台的长度
课桌的长是 多少个小立 方体?
讲台的长是多 少个小立方体?
新知探究
怎样测量又快又准确呢?
新知探究
1.用10个小立方体制作更长的 测量工具时,小立方体之间要 紧紧挨着,不能有缝隙。
2.测量过程中也要做到首尾相 连。
新知探究
3.重复测量三次。 4.把数据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1)测量物体时,一个物体只测量一次就可以了。( × ) (2)“十进制”对测量没有帮助。( × ) (3)预测能帮我们节省测量的时间。( √ ) (4)用同样的物体测桌子的长度,测量结果之间可相互进行比较。( √ )
2. 选择题。
课堂练习
(1) 选择小立方体作标准物的原因不包括( D )。 A.每边一样长,方便使用 B.比较小,可减少最后一个单位的读数问题,减小误差 C.方便粘在一起 D.只用一个小立方体,会降低测量的速度。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第5课时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方便信息交流。

2.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更方便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

科学探究目标:1.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2.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运用十进制计量大数量的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1.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2.能关注同伴的测量结果,对于不同的结果能进行分析。

3.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验统一计量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2.通过选择标准单位进行测量,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选择小立方体作为单位标准物对桌面进行测量,提高测量的效率。

难点:能体会到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方便信息交流。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班级记录表、一块橡皮擦(长条形),一个回形针,一根木棍。

小组:50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和讲台长度相当的纸带或棉线、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聚焦:[材料准备:上节课班级记录表,实物回形针、小木棍、橡皮、小立方体]1.复习导入(1)出示上节课的记录表(2)上节课用不同物体作为单位测量的结果不同,不能进行比较,需要统一用同一长度的物体作标准物进行测量。

(板书课题: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2.选择测量的标准物(出示实物回形针、小木棍、橡皮、小立方体)(1)这几种不同的物体,我们选择哪一个作为标准物测量比较好呢?(2)分组讨论。

(3)全班汇报。

鼓励学生客观地分析不同标准物的优缺点。

提问:你选择的理由是什么?(希望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同时,说出观点产生的依据)。

(4)教师可视情况小结小立方体的特点。

小立方体的优缺点二、探索:测量桌面和讲台的长度[材料准备:每小组50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1.预测桌面的长度(1)提问:请同学们预测一下,我们的书桌大约是多少个小立方体呢?(2)学生观察桌面和小立方体,然后做出预测并记录到表格中。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精品教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精品教案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精品教案2018年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一年级上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如果说他们在幼儿阶段主要是通过“玩”来认识和了解科学的话,从现在起,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课程”。

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

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什么是科学”“怎样做科学”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

因此,一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1.内容分析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

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

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

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科版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科版
二、核心素养目标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1.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测量技能,形成科学探究的习惯;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完成测量任务;4.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这些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测量物体长度的情况?”比如,测量一张纸的宽度或者一本书的长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测量的奥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测量在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你们认为测量对日常生活有什么帮助?”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测量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使用相同物体进行测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教学目标:1.认识相同物品的长度与宽度可以互相测量。

2.能够用相同物品来测量长度和宽度。

3.了解测量的两种方法: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教学内容:1. 用同一种物品来测量物品的长度。

2. 用同一种物品来测量物品的宽度。

3. 理解如何直接和间接测量长度和宽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孩子们是否知道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教师示范如何用笔和尺子测量物品的长度和宽度,介绍测量过程中使用的工具。

2.让学生观察教师在用尺子测量物品的长度这个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思索如何规避这些问题。

二、学习相同物品测量的方法1. 引导学生了解相同物品是如何进行测量的。

教师向学生展示相同物品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用相同物品来测量物品的长度和宽度是否可行?2. 教师引导学生用相同物品测量物品的长度和宽度。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准备一些相同的物品,如绕珠,毛线团,小石子等,看看这些物品是否方便测量。

三、直接和间接测量的方法1.教师让学生分别观察使用尺子直接测量长度和宽度、以及使用相同的物品间接测量长度和宽度的流程。

2.引导学生思考,两种测量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方法有何优缺点?3.让学生拿出他们喜欢的物品,用这两种方法分别测量它们的长度和宽度。

四、巩固新知1.让学生创造一个游戏,游戏规则:寻找和指定长度和宽度相同的物品,然后用该物品测量其他物品的长度和宽度。

2.评估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测试学生是否明白如何用相同物品来测量长度或宽度,以及理解两种测量方法的不同。

教学总结: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来发现知识,同时加深了解科学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

参考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老师应该在课程内容、方法、评估上进行精心的设计,确保该课程可行,并使学生对本节科学课程有深层次的理解。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一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六、校园里的植物1.不同地点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称。

2.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

3.人类与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4.植物可以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5.一些校园中常见的植物:木樨(桂花)、侧柏、银杏、槭树、竹子、三叶草、鸡冠花、迎春、月季、丁香、栀子花、绣球花、凌霄、紫藤、睡莲、......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一、在观察中比较1.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2.使用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3.将恐龙放在同一平面上,用同一起点比较高度、比较长短,会比较公平和准确。

4.恐龙模型排序方法:从高到矫、从长到短、从胖到瘦、从头大到头小、......二、起点和终点1.共同的起点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2.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3.纸蛙跳远的距离是起跳点(即起点)到落地点(即终点)之间的距离。

4.通过比较纸蛙跳远的距离,我们可以知道哪只纸蛙哪次跳得最远。

三、用手来测量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使比较更准确。

2.用身体测量是常见和方便的测量方法,如用手、脚、步等测量。

3.“一拃”是张开的大拇指到中指间的最大距离。

测量时从起点开始,每一拃首尾相连,做好标记。

4.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可以化垂直的测量为水平的测量,让测量更方便也更准确5.用手测量尽管比较方便,但因为每个人手指长度不同,手的大小不同,所以“拃”的长短不同,进而导致测量相同物体的结果不够准确,难以交流和比较。

四、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1.生活中许多物体也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如:回形针、小棒、橡皮、立方体等。

2长的工具便干测量长的物体,测量物体长度要选搔合适的测量工具。

3.用不同的物体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一般不同;用相同的物体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基本相同,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4.用不同种物体作为工具测量不同物体,测量结果不能比较出物体的长短;用同一种物体作为工具测量不同物体,测量结果能比较出不同物体的长短。

2020 教科版小学科学目录(1~6年级新)

2020 教科版小学科学目录(1~6年级新)

一年级一上一下第一单元:植物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我们知道的植物 1.发现物体的特征2.观察一颗植物 2.谁轻谁重3.观察叶 3.认识物体的形状4.这是谁的叶 4.给物体分类5.植物是“活”的吗 5.观察一瓶水6.校园里的植物 6.他们去哪里了7.认识一袋空气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第二单元:动物1.在观察中比较 1.我们知道的动物2.起点和终点 2.校园里的动物3.用手来测量 3.观察一种动物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4.给动物建个“家”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5.观察鱼6.做一个测量纸带 6.给动物分类教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四年级四上四下第一单元:声音1.听听声音2.声音说怎样产生的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4.我们说怎样听到声音的5.声音的强与弱6.声音的高与低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8.制作我的小乐器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1.感受我们的呼吸2.呼吸与健康生活3.测量肺活量4.一天的食物5.食物中的营养6.营养要均衡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1.让小车运动起来2.用气球驱动小车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4.弹簧测力计5.运动与摩擦力6.运动的小车7.设计制作小车(一)8.设计制作小车(二)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二上二下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第一单元:磁铁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1.磁铁能吸引什么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 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3.磁铁的两极4.观察月相 4.磁极与方向5.各种各样的天气 5.做一个指南针6.不同的季节 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7.做大自然的孩子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第二单元:材料第二单元:我们自己1.我们生活的世界 1.观察我们的身体2.不同材料的餐具 2.通过感官来发现3.书的历史 3.观察与比较4.神奇的纸 4.测试反应快慢5.椅子不简单 5.发现生长6.做一顶帽子 6.身体的“时间胶囊”五年级五上五下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单元:沉和浮1.种子发芽实验(一)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种子发芽实验(二)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蚯蚓的选择 4.做一艘小船5.食物链和食物网 5.浮力6.做一个生态瓶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7.改变生态瓶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8.维护生态平衡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第二单元:光第二单元:热1.光和影 1.热起来了2.阳光下的影子 2.给冷水加热3.光是怎样传播的 3.液体的热胀冷缩4.光的反射 4.空气的热胀冷缩5.光与热 5.金属热胀冷缩吗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6.热是怎样传递的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7.传热比赛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1.地球表面的地形 1.时间在流逝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2.太阳钟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3.用水测量时间4.土壤中有什么 4.我的水钟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5.机械摆钟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6.摆的研究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7.做一个钟摆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1.我们的小缆车 1.昼夜交替现象2.用橡皮筋作动力 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3.证明地球在自转4.测量力的大小 4.谁先迎来黎明5.运动与摩擦力 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6.滑动与滚动 6.地球在公转吗7.运动与设计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8.设计制作小赛车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三年级三上三下第一单元:水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1.水到哪里去了 1.运动和位置2.水沸腾了 2.各种各样的运动3.水结冰了 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4.冰融化了 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6.加快溶解 6.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7.混合与分离7.我们的“过山车”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8.测试“过山车”第二单元:空气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1.感受空气 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3.压缩空气 3.蚕长大了4.空气有质量吗 4.蚕变了新模样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5.茧中钻出了蚕蛾6.我们来做“热气球” 6.蚕的一生7.风的成因7.动物的繁殖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8.动物的一生第三单元:天气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1.我们关心天气 1.仰望天空2.认识气温计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3.测量气温 3.影子的秘密4.测量降水量 4.月相变化的规律5.观测风 5.月球——地球的卫星6.观察云 6.地球的形状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7.地球——水的星球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8.太阳、月球和地球六年级六上六下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使用工具 1.放大镜2.杠杆的科学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3.放大镜下的晶体4.轮轴的秘密 4.怎样放得更大5.定滑轮和动滑轮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滑轮组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斜面的作用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8.微小世界和我们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抵抗弯曲 1.我们身边的物质2.开关与抗弯曲能力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拱形的力量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找拱形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做框架 5.铁生锈了6.建高塔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桥的形状和结构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用纸造一座“桥”8.物质变化与我们第三单元:能量第三单元:宇宙1.电和磁 1.地球的卫星—月球2.电磁铁 2.月相变化3.电磁铁的磁力(一) 3.我们来造环形山4.电磁铁的磁力(二) 4.日食和月食5.神奇的小电动机 5.太阳系6.电能和能量 6.在星空中(一)7.电能从哪里来7.在星空中(二)8.能量与太阳8.探索宇宙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1.校园生物大搜索 1.一天的垃圾2.校园生物分布图 2.垃圾的的处理3.多种多样的植物 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4.种类繁多的动物 4.分类和回收利用5.相貌各异的我们 5.一天的生活用水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6.污水和污水处理7.谁选择了它们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科学教学PPT课件(4篇)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科学教学PPT课件(4篇)

研讨板块∶用小立方体测量,怎样做才能又快又准确。通过数据分析,引 导学生要反思测量过程,思考如何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拓展版块∶用小立方体来测量家里的物体。巩固运用本节课测量的方法, 再次体验用小立方体组合成的工具测量更长的物体时,更便于测量和计数 ,也更准确。
二、说学情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一些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起 点、终点、测量时需要首尾相连,用不同学生的手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不 一样等,学生对于这些现象感到好奇,充满探究的兴趣,同时产生想要比 较规范地描述物体长度的欲望。
用统一标准物测量物体长度,测量结果可以比较。
新知讲解
用小立方体测量,怎样做又快又准确?
①制作一个由一百个小立方体粘贴在 一起的测量工具,用它来测量,减少 操作次数,减少误差。 ②用十个不同颜色的小立方体排列起 来测量,便于计数。 ③制作更易测量的物体长度匹配物, 如棉线,将其缠绕在小立方上,计统 的圈数。 ④制作一条当于一百个小立方长的纸 带,用它来测量。
(4)教师可视情况小结小立方体的特点。
板块二、探索 测量桌面子和讲台的长度 [材料准备:每小组50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 1.预测桌面的长度 (1)提问:请同学们预测一下,我们的书桌大约是多少个小立方体呢? (2)学生观察桌面和小立方体,然后做出预测并记录到表格中。
2.制作组合立方体 (1)用一个小立方体测量会很慢,有什么好办法吗? (此问也可在学生测量遇到问题后再问,增强学生的感悟;如班级学生人 数较多,可提前问,减少组织教学的难度。) 可以将10个小立方体,用透明胶带粘贴成一组,然后测量,可以提高测 量效率。
砖头
Sheng zi
绳子
Ta de chang zai na
它 的 长 在 哪?

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

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
2.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计数,也更准确。
探究
问题
用小立方体测量,怎样才能又快又准确?
应用
作业
用小立方体测量书桌的长度。
用小立方体测量沙发的长度。
文化
阅读
学习
重难点
1.体验统一计量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2.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
3.教师观察学生测量,提醒注意事项。用小立方体制作更长的测量工具时,小立方体之间要紧紧挨着,不能有缝隙;测量过程中也要做到首尾相连;重复测量三次;把数据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4.师汇总数据。在黑板上展示班级记录表,分析、评价各小组的测量结果。
(很接近,准确度高)
活动三: 归纳总结
1.师总结:用统一的标准物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的结果可以比较。
3.分小组动手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4.展示、汇报小组测量结果,同学倾听、对比、分析测量结果,思考、讨论为什么结果不同。
活动三: 归纳总结
1.生回顾
活动一:复习导入
1、用课件出示第4课用不同物体测量桌子高度和桌子长度的数据,让学生判断哪个更长。(明确:不同物体作为单位测量的数值不能比较,所以我们需要全班统一使用同一个物体来测量)
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
学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科学
单元
比较与测量
执教者
课型
新课
课题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上课时间
学习
要点
1.知道:可以用相同的小立方体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观察:能用小立方体测量桌面和讲台的长度。
3.记录:用十进制准确记录测量结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科学一上《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一、导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测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我们用长度、重量、时间等来测量事物。

那么,你们知道我们可以用什么来测量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二、主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相同的物体”指的是什么。

它可以是我们的手、纸条、小棍子等各种可以用来测量的工具。

而“测量”则是指通过比较两个或多个物体的数量,来得到它们的相对大小或多少。

三、实验与观察
让我们通过一个小实验来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

我们需要准备一个苹果、一把尺子和一张纸条。

首先,我们将纸条标记为0,然后将苹果放在纸条的一端,用尺子测量苹果的长度,标记下长度。

现在,我们将纸条对折,让苹果的刻度更明显,然后再用尺子测量苹果的长度,看看结果有什么不同。

四、讨论与思考
通过这个小实验,我们可以发现,使用相同的测量工具可以得到更准
确的结果。

这是因为使用不同的工具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从而影响我们的判断。

因此,在使用测量工具时,我们应尽量使用相同的工具。

五、拓展与应用
这个概念不仅在科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实用。

比如,我们在做菜时,需要用秤来测量食材的重量;在修建房屋时,需要用尺子来测量长度和高度。

因此,掌握这个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总结
总的来说,《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概念。

通过学习这个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测量,并且能够更加准确地得到测量结果。

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这个知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确和有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