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总复习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考研复习资料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习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随机试验E:(1)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地进行;(2)每次试验的可能结果不止一个,并且能事先明确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3)进行一次试验之前不能确定哪一个结果会出现.样本空间S: E 的所有可能结果组成的集合. 样本点(基本事件):E 的每个结果. 随机事件(事件):样本空间S 的子集.必然事件(S):每次试验中一定发生的事件. 不可能事件(Φ):每次试验中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 二. 事件间的关系和运算1.A ⊂B(事件B 包含事件A )事件A 发生必然导致事件B 发生.2.A ∪B(和事件)事件A 与B 至少有一个发生.3. A ∩B=AB(积事件)事件A 与B 同时发生.4. A -B(差事件)事件A 发生而B 不发生.5. AB=Φ (A 与B 互不相容或互斥)事件A 与B 不能同时发生.6. AB=Φ且A ∪B=S (A 与B 互为逆事件或对立事件)表示一次试验中A 与B 必有一个且仅有一个发生. B=A, A=B . 运算规则 交换律 结合律 分配律 德•摩根律B A B A = B A B A =三. 概率的定义与性质1.定义 对于E 的每一事件A 赋予一个实数,记为P(A),称为事件A 的概率.(1)非负性 P(A)≥0 ; (2)归一性或规范性 P(S)=1 ;(3)可列可加性 对于两两互不相容的事件A 1,A 2,…(A i A j =φ, i ≠j, i,j=1,2,…),P(A 1∪A 2∪…)=P( A 1)+P(A 2)+…2.性质(1) P(Φ) = 0 , 注意: A 为不可能事件 P(A)=0 .(2)有限可加性 对于n 个两两互不相容的事件A 1,A 2,…,A n ,P(A 1∪A 2∪…∪A n )=P(A 1)+P(A 2)+…+P(A n ) (有限可加性与可列可加性合称加法定理) (3)若A ⊂B, 则P(A)≤P(B), P(B -A)=P(B)-P(A) .(4)对于任一事件A, P(A)≤1, P(A)=1-P(A) .(5)广义加法定理 对于任意二事件A,B ,P(A ∪B)=P(A)+P(B)-P(AB) . 对于任意n 个事件A 1,A 2,…,A n()()()()+∑+∑-∑=≤<<≤≤<≤=nk j i k j i nj i j i ni i n A A A P A A P A P A A A P 11121…+(-1)n-1P(A 1A 2…A n )四.等可能(古典)概型1.定义 如果试验E 满足:(1)样本空间的元素只有有限个,即S={e 1,e 2,…,e n };(2)每一个基本事件的概率相等,即P(e 1)=P(e 2)=…= P(e n ).则称试验E 所对应的概率模型为等可能(古典)概型.2.计算公式 P(A)=k / n 其中k 是A 中包含的基本事件数, n 是S 中包含的基本事件总数. 五.条件概率1.定义 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条件概率P(B|A)=P(AB) / P(A) ( P(A)>0).2.乘法定理 P(AB)=P(A) P (B|A) (P(A)>0); P(AB)=P(B) P (A|B) (P(B)>0).P(A 1A 2…A n )=P(A 1)P(A 2|A 1)P(A 3|A 1A 2)…P(A n |A 1A 2…A n-1) (n ≥2, P(A 1A 2…A n-1) > 0) 3. B 1,B 2,…,B n 是样本空间S 的一个划分(B i B j =φ,i ≠j,i,j=1,2,…,n, B 1∪B 2∪…∪B n =S) ,则 当P(B i )>0时,有全概率公式 P(A)=()()i ni i B A P B P∑=1当P(A)>0, P(B i )>0时,有贝叶斯公式P (B i |A)=()()()()()()∑==ni i i i i i B A P B P B A P B P A P AB P 1. 六.事件的独立性1.两个事件A,B,满足P(AB) = P(A) P(B)时,称A,B 为相互独立的事件.(1)两个事件A,B 相互独立⇔ P(B)= P (B|A) .(2)若A 与B ,A 与B ,A 与B, ,A 与B 中有一对相互独立,则另外三对也相互独立.2.三个事件A,B,C 满足P(AB) =P(A) P(B), P(AC)= P(A) P(C), P(BC)= P(B) P(C),称A,B,C 三事件两两相互独立. 若再满足P(ABC) =P(A) P(B) P(C),则称A,B,C 三事件相互独立.3.n 个事件A 1,A 2,…,A n ,如果对任意k (1<k ≤n),任意1≤i 1<i 2<…<i k ≤n.有()()()()kkii i i i i A P A P A P A A A P 2121=,则称这n 个事件A 1,A 2,…,A n相互独立.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一.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1.在随机试验E 的样本空间S={e}上定义的单值实值函数X=X (e)称为随机变量.2.随机变量X 的分布函数F(x)=P{X ≤x} , x 是任意实数. 其性质为:(1)0≤F(x)≤1 ,F(-∞)=0,F(∞)=1. (2)F(x)单调不减,即若x 1<x 2 ,则 F(x 1)≤F(x 2). (3)F(x)右连续,即F(x+0)=F(x). (4)P{x 1<X≤x 2}=F(x 2)-F(x 1). 二.离散型随机变量 (只能取有限个或可列无限多个值的随机变量)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 P{X= x k }= p k (k=1,2,…) 也可以列表表示. 其性质为: (1)非负性 0≤P k ≤1 ; (2)归一性 11=∑∞=k k p .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F(x)=∑≤xX kk P 为阶梯函数,它在x=x k (k=1,2,…)处具有跳跃点,其跳跃值为p k =P{X=x k } .3.三种重要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1)X~(0-1)分布 P{X=1}= p ,P{X=0}=1–p (0<p<1) .(2)X~b(n,p)参数为n,p 的二项分布P{X=k}=()kn k p p k n --⎪⎪⎭⎫ ⎝⎛1(k=0,1,2,…,n) (0<p<1) (3))X~π(λ)参数为λ的泊松分布 P{X=k}=λλ-e k k !(k=0,1,2,…) (λ>0) 三.连续型随机变量1.定义 如果随机变量X 的分布函数F(x)可以表示成某一非负函数f(x)的积分F(x)=()dt t f x⎰∞-,-∞< x <∞,则称X 为连续型随机变量,其中f (x)称为X 的概率密度(函数). 2.概率密度的性质(1)非负性 f(x)≥0 ; (2)归一性 ⎰∞∞-dx x f )(=1 ;(3) P{x 1<X ≤x 2}=⎰21)(xx dx x f ; (4)若f (x)在点x 处连续,则f (x)=F / (x) .注意:连续型随机变量X 取任一指定实数值a 的概率为零,即P{X= a}=0 .3.三种重要的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 (1)X ~U (a,b) 区间(a,b)上的均匀分布⎩⎨⎧=-0)(1a b x f其它b x a << . (2)X 服从参数为θ的指数分布.()⎩⎨⎧=-0/1θθx ex f 00≤>x x 若若 (θ>0). (3)X~N (μ,σ2)参数为μ,σ的正态分布222)(21)(σμσπ--=x ex f -∞<x<∞, σ>0. 特别, μ=0, σ2 =1时,称X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记为X~N (0,1),其概率密度2221)(x e x -=πϕ , 标准正态分布函数⎰=Φ∞--xt dt e x 2221)(π, Φ(-x)=1-Φ(x) .若X ~N ((μ,σ2), 则Z=σμ-X ~N (0,1), P{x 1<X ≤x 2}=Φ(σμ-2x )-Φ(σμ-1x ).若P{Z>z α}= P{Z<-z α}= P{|Z|>z α/2}= α,则点z α,-z α, ±z α/ 2分别称为标准正态分布的上,下,双侧α分位点. 注意:Φ(zα)=1-α , z 1- α= -z α.四.随机变量X 的函数Y= g (X)的分布 1.若g(x k ) (k=1,2,…)的值全不相等,则由上表立得Y=g(X)的分布律.若g(x k ) (k=1,2,…)的值有相等的,则应将相等的值的概率相加,才能得到Y=g(X)的分布律. 2.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函数若X 的概率密度为f X (x),则求其函数Y=g(X)的概率密度f Y (y)常用两种方法: (1)分布函数法 先求Y 的分布函数F Y (y)=P{Y ≤y}=P{g(X)≤y}=()()dx x f ky X k∑⎰∆其中Δk (y)是与g(X)≤y 对应的X 的可能值x 所在的区间(可能不只一个),然后对y 求导即得f Y (y)=F Y /(y) .(2)公式法 若g(x)处处可导,且恒有g /(x)>0 (或g / (x)<0 ),则Y=g (X)是连续型随机变量,其概率密度为()()()()⎩⎨⎧'=0y h y h f y f X Y其它βα<<y其中h(y)是g(x)的反函数 , α= min (g (-∞),g (∞)) β= max (g (-∞),g (∞)) .如果f (x)在有限区间[a,b]以外等于零,则 α= min (g (a),g (b)) β= max (g (a),g (b)) .第三章 二维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一.二维随机变量与联合分布函数1.定义 若X 和Y 是定义在样本空间S 上的两个随机变量,则由它们所组成的向量(X,Y)称为二维随机向量或二维随机变量.对任意实数x,y,二元函数F(x,y)=P{X ≤x,Y ≤y}称为(X,Y)的(X 和Y 的联合)分布函数. 2.分布函数的性质(1)F(x,y)分别关于x 和y 单调不减.(2)0≤F(x,y)≤1 , F(x,- ∞)=0, F(-∞,y)=0, F(-∞,-∞)=0, F(∞,∞)=1 .(3) F(x,y)关于每个变量都是右连续的,即 F(x+0,y)= F(x,y), F(x,y+0)= F(x,y) . (4)对于任意实数x 1<x 2 , y 1<y 2P{x 1<X ≤x 2 , y 1<Y ≤y 2}= F(x 2,y 2)- F(x 2,y 1)- F(x 1,y 2)+ F(x 1,y 1)二.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联合分布律1.定义 若随机变量(X,Y)只能取有限对或可列无限多对值(x i ,y j ) (i ,j =1,2,… )称(X,Y)为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并称P{X= x i ,Y= y j }= p i j 为(X,Y)的联合分布律.也可列表表示.2.性质(1)非负性 0≤p i j ≤1 .(2)归一性∑∑=i jij p 1 .3. (X,Y)的(X 和Y 的联合)分布函数F(x,y)=∑∑≤≤x x yy ij i j p三.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联合概率密度1.定义 如果存在非负的函数f (x,y),使对任意的x 和y ,有F(x,y)=⎰⎰∞-∞-yxdudv v u f ),(则称(X,Y)为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称f(x,y)为(X,Y)的(X 和Y 的联合)概率密度. 2.性质 (1)非负性 f (x,y)≥0 . (2)归一性 1),(=⎰⎰∞∞-∞∞-d x d y y x f .(3)若f (x,y)在点(x,y)连续,则yx y x F y x f ∂∂∂=),(),(2(4)若G 为xoy 平面上一个区域,则⎰⎰=∈Gdxdy y x f G y x P ),(}),{(.四.边缘分布1. (X,Y)关于X 的边缘分布函数 F X (x) = P{X ≤x , Y<∞}= F (x , ∞) . (X,Y)关于Y 的边缘分布函数 F Y (y) = P{X<∞, Y ≤y}= F (∞,y)2.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X,Y) 关于X 的边缘分布律 P{X= x i }=∑∞=1j ij p = p i·( i =1,2,…) 归一性11=∑∞=∙i i p .关于Y 的边缘分布律 P{Y= y j }= ∑∞=1i ij p = p·j( j =1,2,…) 归一性11=∑∞=∙j j p .3.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X,Y)关于X 的边缘概率密度f X (x)=⎰∞∞-dy y x f ),( 归一性1)(=⎰∞∞-dx x f X关于Y 的边缘概率密度f Y (y)=x d y x f ⎰∞∞-),( 归一性1)(=⎰∞∞-dyy f Y五.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1.定义 若对一切实数x,y ,均有F(x,y)= F X (x) F Y (y) ,则称X 和Y 相互独立.2.离散型随机变量X 和Y 相互独立⇔p i j= p i ··p ·j( i ,j =1,2,…)对一切x i ,y j成立.3.连续型随机变量X 和Y 相互独立⇔f (x,y)=f X(x)f Y(y)对(X,Y)所有可能取值(x,y)都成立.六.条件分布1.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条件分布定义 设(X,Y)是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对于固定的j,若P{Y=y j }>0,则称 P{X=x i |Y=y j }为在Y= y j 条件下随机变量X 的条件分布律. 同样,对于固定的i,若P{X=x i }>0,则称,}{},{jj i j j i p p y Y P y Y x X P ∙=====P{Y=y j |X=x i }为在X=x i 条件下随机变量Y 的条件分布律.第四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一.数学期望和方差的定义随机变量X 离散型随机变量 连续型随机变量分布律P{X=x i }= p i ( i =1,2,…) 概率密度f (x)数学期望(均值)E(X)∑∞=1i i i p x (级数绝对收敛)⎰∞∞-dx x xf )((积分绝对收敛)方差D(X)=E{[X-E(X)]2}[]∑-∞=12)(i i i p X E x ⎰-∞∞-dx x f X E x )()]([2=E(X 2)-[E(X)]2 (级数绝对收敛) (积分绝对收敛) 函数数学期望E(Y)=E[g(X)] i i i p x g ∑∞=1)((级数绝对收敛) ⎰∞∞-dx x f x g )()((积分绝对收敛)标准差σ(X)=√D(X) .二.数学期望与方差的性质1. c 为为任意常数时, E(c) = c , E(cX) = cE(X) , D(c) = 0 , D (cX) = c 2D(X) . 2.X,Y 为任意随机变量时, E (X ±Y)=E(X)±E(Y) .3. X 与Y 相互独立时, E(XY)=E(X)E(Y) , D(X ±Y)=D(X)+D(Y) .4. D(X) = 0 ⇔P{X = C}=1 ,C 为常数.三.六种重要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E(X) D(X)1.X~ (0-1)分布P{X=1}= p (0<p<1) p p (1- p)2.X~ b (n,p) (0<p<1) n p n p (1- p)3.X~ π(λ) λ λ4.X~ U(a,b) (a+b)/2 (b-a) 2/12 5.X 服从参数为θ的指数分布 θ θ2 6.X~ N (μ,σ2) μ σ2 四.矩的概念随机变量X 的k 阶(原点)矩E(X k ) k=1,2,… 随机变量X 的k 阶中心矩E {[X-E(X)] k }随机变量X 和Y 的k+l 阶混合矩E(X k Y l ) l=1,2,…随机变量X 和Y 的k+l 阶混合中心矩E{[X-E(X)] k [Y-E(Y)] l}第六章 样本和抽样分布一.基本概念总体X 即随机变量X ; 样本X 1 ,X 2 ,…,X n 是与总体同分布且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样本值x 1 ,x 2 ,…,x n 为实数;n 是样本容量.统计量是指样本的不含任何未知参数的连续函数.如:样本均值∑==n i i X n X 11 样本方差()∑--==n i i XX n S 12211 样本标准差S样本k 阶矩∑==n i k i k X n A 11( k=1,2,…) 样本k 阶中心矩∑-==n i ki k X X n B 1)(1( k=1,2,…),}{},{∙=====i j i i j i p p x X P y Y x X P二.抽样分布 即统计量的分布 1.X 的分布 不论总体X 服从什么分布, E (X ) = E(X) , D (X ) = D(X) / n .特别,若X~ N (μ,σ2 ) ,则X ~ N (μ, σ2/n) .2.χ2分布 (1)定义 若X ~N (0,1) ,则Y =∑=ni i X 12~ χ2(n)自由度为n 的χ2分布.(2)性质 ①若Y~ χ2(n),则E(Y) = n , D(Y) = 2n .②若Y 1~ χ2(n 1) Y 2~ χ2(n 2) ,则Y 1+Y 2~ χ2(n 1 + n 2).③若X~ N (μ,σ2 ), 则22)1(σS n -~ χ2(n-1),且X 与S 2相互独立.(3)分位点 若Y~ χ2(n),0< α <1 ,则满足αχχχχαααα=<>=<=>--))}(())({()}({)}({22/122/212n Y n Y P n Y P n Y P的点)()(),(),(22/122/212n n n n ααααχχχχ--和分别称为χ2分布的上、下、双侧α分位点. 3. t 分布(1)定义 若X~N (0,1),Y~ χ2(n),且X,Y 相互独立,则t=nY X~t(n)自由度为n 的t 分布. (2)性质①n →∞时,t 分布的极限为标准正态分布.②X ~N (μ,σ2 )时, nS X μ-~ t (n-1) .③两个正态总体相互独立的样本 样本均值 样本方差X~ N (μ1,σ12 ) 且σ12=σ22=σ2 X 1 ,X 2 ,…,X n1 X S 12Y~ N (μ2,σ22 ) Y 1 ,Y 2 ,…,Y n2Y S22则212111)()(n n S Y X w +---μμ~ t (n 1+n 2-2) , 其中 2)1()1(212222112-+-+-=n n S n S n S w(3)分位点 若t ~ t (n) ,0 < α<1 , 则满足αααα=>=-<=>)}({)}({)}({2/n t t P n t t P n t t P的点)(),(),(2/n t n t n t ααα±-分别称t 分布的上、下、双侧α分位点.注意: t 1- α (n) = - t α (n).4.F 分布 (1)定义 若U~χ2(n 1), V~ χ2(n 2), 且U,V 相互独立,则F =21n V n U ~F(n 1,n 2)自由度为(n 1,n 2)的F 分布.(2)性质(条件同3.(2)③)22212221σσS S ~F(n 1-1,n 2-1)(3)分位点 若F~ F(n 1,n 2) ,0< α <1,则满足)},({)},({21121n n F F P n n F F P αα-<=>ααα=<>=-))},(()),({(212/1212/n n F F n n F F P的点),(),(),,(),,(212/1212/21121n n F n n F n n F n n F αααα--和分别称为F 分布的上、下、双侧α分位点. 注意:.).(1),(12211n n F n n F αα=-第七章 参数估计一.点估计 总体X 的分布中有k 个待估参数θ1, θ2,…, θk .X 1 ,X 2 ,…,X n 是X 的一个样本, x 1 ,x 2 ,…,x n 是样本值.1.矩估计法先求总体矩⎪⎩⎪⎨⎧===),,,(),,,(),,,(2121222111k k k k k θθθμμθθθμμθθθμμ 解此方程组,得到⎪⎩⎪⎨⎧===),,,(),,,(),,,(2121222111k k k k k μμμθθμμμθθμμμθθ ,以样本矩A l 取代总体矩μ l ( l=1,2,…,k)得到矩估计量⎪⎪⎩⎪⎪⎨⎧===∧∧∧),,,(),,,(),,,(2121222111k k k k k A A A A A A A A A θθθθθθ,若代入样本值则得到矩估计值. 2.最大似然估计法若总体分布形式(可以是分布律或概率密度)为p (x, θ1, θ2,…, θk ),称样本X 1 ,X 2 ,…,Xn的联合分布∏==ni k i k x p L 12121),,,,(),,,(θθθθθθ 为似然函数.取使似然函数达到最大值的∧∧∧kθθθ,,,21 ,称为参数θ1, θ2,…,θk 的最大似然估计值,代入样本得到最大似然估计量.若L(θ1, θ2,…, θk )关于θ1, θ2,…, θk 可微,则一般可由 似然方程组0=∂∂i L θ 或 对数似然方程组 0ln =∂∂iLθ (i =1,2,…,k) 求出最大似然估计. 3.估计量的标准(1) 无偏性 若E(∧θ)=θ,则估计量∧θ称为参数θ的无偏估计量.不论总体X 服从什么分布, E (X )= E(X) , E(S 2)=D(X), E(A k )=μk =E(X k ),即样本均值X , 样本方差S 2,样本k 阶矩A k 分别是总体均值E(X),方差D(X),总体k 阶矩μk 的无偏估计,(2)有效性 若E(∧θ1 )=E(∧θ2)= θ, 而D(∧θ1)< D(∧θ2), 则称估计量∧θ1比∧θ2有效. (3)一致性(相合性) 若n →∞时,θθP →∧,则称估计量∧θ是参数θ的相合估计量.文 - 汉语汉字 编辑词条文,wen ,从玄从爻。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总复习参考

定义7 (概率的统计定义) 定义8 (概率的公理化定义) 设试验E的样本
空间为Ω,对任意事件A,赋予一实数 P(A),若
它满足
非负性公理:0≤P(A) ≤1;
规范性公理:P(Ω)=1;
可列可加性公理:若A1, A2, …两两互斥, 则
P ( Ai ) P ( Ai ).
二、随机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1. 事件的关系
(1) 包含关系 若事件A发生必然导致事件B发生,则称事件A包含于B,
记为 A B.
(2) 互斥(互不相容): 若两个事件A、B不可能同时发生,则称事件A与B互斥 (互不相容). 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互斥; 基本事件之间是互斥的.
2. 事件的运算
(1) 事件的并(和) 若C表示“事件A与事件B至少有一个发生”这一事件,
fY
(
y)
f
X
[h(
y)] | 0,
h(
y)
|,
y ,
其他.
第三章 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 二维随机变量
(X, Y ):X, Y 是定义在同一样本空间 上的两个随机变量.
2. 联合分布函数、性质 F(x, y) =P{X x, Y y}, (任意实数x, y).
3. 边缘分布函数 FX (x) = F(x, +), FY (y) = F(+, y).
P p1
p2 … pn …
注 :如果 g( xk ) 中有些项相同,则需将它们 作适当并项.
(2) 连续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i) 定义法
FY ( y) P{Y y} P{g( X ) y}
{ x|g( x) y} f X ( x)dx.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习汇总

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相关内容
基本概念:随机变量、分布律、概率密度、分布函数 随机变量:设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为 S = {e}, X = X (e) 是定义在样本空间 S 上的
实值单值函数,称 X = X (e) 为随机变量. ( 样本点到数的对应法则) 随机变量的分类: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基于 r.v. 的取值类型) 离散型随机变量 取值为有限个或者无限可列个的随机变量 分布律 若 r.v. X 的取值为 x1, x2 , , xn , 对应概率值为 p1, p2 , , pn , ,即
(1) 任取一件产品为次品的概率是多少? (2) 已知取得的产品为次品,求此次品来自甲厂生产的概率是多少? 2. 人们为了了解一支股票未来一定时期内价格的变化,往往会去分析影响股票 价格的基本因素,比如利率的变化. 现假设人们经分析评估知利率下降的概率为 60%,利率不变的概率为 40%.根据经验,人们估计,在利率下调的情况下,该
一个划分.或者 B1, B2 , , Bn 为一个完备事件组.
全概率公式:设设 S 为随机试验 E 的样本空间, B1, B2, , Bn 为一个完备事件组,
则有 P( A) = P(B1)P( A B1) + P(B2 )P( A B2 ) + + P(Bn )P( A Bn )
Bi 称为原因, A 称为结果;全概率公式由原因找结果; 贝叶斯公式: 由结果找造成的原因
运算规律:德摩根律 AB = A ∪ B; A ∪ B = AB
加法原理: n1 + n2 + + nm (分类),乘法原理: n1 ⋅ n2 ⋅ ⋅ nm (分步)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总复习-

一. 二维离散型r.v.
概率统计-总复习-13
1. 联合分布律(2个性质)
P(Xxi,Yyj)pij,
2.联合分布函数(5个性质)
F ( x , y ) P X x , Y y
3.联合分布律与联合分布函数关系
F(x,y)pij, xixyjy
4. 边缘分布律与边缘分布函数
n
Xi
n
E( Xi )
i1 i1
D
n
Xi
n
D( Xi )
i1 i1
X1,,Xn 相互独立
常见离散r.v.的期望与方差
概率统计-总复习-27
分布 概率分布
期望 方差
参数p的 0-1分布
P (X 1 )p ,P (X 0) q
2. 联合分布函数(5个性质)
xy
F(x,y) p(u,v)dvdu
3.联合密度与联合分布函数关系 2F( x,y) p( x,y)
xy
4.边缘密度与边缘分布函数
p (x) p( x,y)dy p ( y) p( x,y)dx
X
Y
FX( x) F(x, ) FY ( y ) F(, y)
5.全概率公式:分解 P(B) P(Ai)P(B|Ai),B
i1
6.贝叶斯公式
P(Aj |B)
P(Aj )P(B| Aj )
,j
P(Ai )P(B|Ai )
i1
四. 概率模型
概率统计-总复习-6
1.古典概型: 摸球、放球、随机取数、配对
2. n重伯努利概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习提纲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习提纲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总复习第⼀讲随机事件及其概率⼀随机事件,事件间的关系及运算 1.样本空间和随机事件 2.事件关系,运算和运算律⑴事件的关系和运算⑶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偶律: B A B A ?=?,B A B A ?=?;⼆概率的定义和性质 1.公理化定义(P7)2.概率的性质(P8.五个) ⑴)(1)(A P A P -=;⑵)()()()(AB P B P A P B A P -+=?;3.古典概型和⼏何概型4.条件概率 )()()|(A P AB P A B P =三常⽤的计算概率的公式1.乘法公式 )()()()()(B A P B P A B P A P AB P ==2.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P17-20.) 四事件的独⽴性1.定义:A 和B 相互独⽴ )()(B P A B P =或)()()(B P A P AB P ?=,2.贝努利试验在n 重贝努利试验中,事件=k A {A 恰好发⽣k 次})0(n k ≤≤的概率为:k n nk n k p p C A P --=)1()(第⼆讲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1.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 )()(x X P x F ≤=)(+∞<<-∞x2.分布函数的性质(P35.四个)⑴0)(lim =-∞→x F x ;1)(lim =+∞→x F x ;(常⽤来确定分布函数中的未知参数)⑵)()()(a F b F b X a P -=≤<(常⽤来求概率)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律1.分布律2.常⽤的离散型分布三连续型随机变量 1.密度函数 ?∞-=xdt t f x F )()(2.密度函数的性质(P39.七个) ⑴1)(=?+∞∞-dx x f ;(常⽤来确定密度函数中的参数)⑵?=≤adx x f b X a P )()(;(计算概率的重要公式)⑶对R x ∈?,有0)(==c X P (换⾔之,概率为0的事件不⼀定是不可能事件). 3.常⽤连续型分布重点:正态分布:)0,(21)(22)(>=--σσµσπσµ都是常数,x ex f标准正态分布)1,0(N :2221)(x ex -=π四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1.离散情形设X 的分布律为则)(X g Y =的分布律为2.连续情形设X 的密度函数为)(x f X ,若求)(X g Y =的密度函数,先求Y 的分布函数,再通过对其求导,得到Y 的密度函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由长期统计资料得知,某一地区在4月份下雨(记作事件A )的概率为4/15,刮风(记作事件B )的概率为7/15,刮风又下雨(记作事件C )的概率为1/10。
则:=)|(B A P ; =)(B A P 。
2.一批产品共有8个正品2个次品,从中任取两次,每次取一个(不放回)。
则: (1)第一次取到正品,第二次取到次品的概率为 ; (2)恰有一次取到次品的概率为 。
3.设随机变量)2,1(~2N X 、)3(~P Y (泊松分布),且相互独立,则:)2(Y X E += ; )2(Y X D + 。
4.设随机变量X 的概率分布为X -1 0 1 2 p k 0.1 0.2 0.3 p 则: =EX ;DX = ;Y X =-21的概率分布为。
5.设一批产品中一、二、三等品各占60%、30%、10%,从中任取一件,结果不是三等品,则取到的是二等品的概率为 。
6.设Y X 、相互独立,且概率分布分别为 2)1(1)(--=x e x f π (-∞<<+∞x ) ; ⎩⎨⎧≤≤=其它,,0312/1)(y y ϕ 则:)(Y X E += ; )32(2Y X E -= 。
7.已知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 X 0 1 2 P k 0.3 0.5 0.2 则:随机变量X 的期望EX = ;方差DX = 。
8.已知工厂A B 、生产产品的次品率分别为2%和1%,现从由A B 、工厂分别占30%和70%的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一件,发现是次品,则该产品是B 工厂的概率为 。
9.设Y X 、的概率分布分别为⎩⎨⎧≤≤=其它,,0514/1)(x x ϕ; ϕ()y e y y y =>≤⎧⎨⎩-40004,,则:)2(Y X E += ;)4(2Y X E -= 。
10.设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为⎪⎩⎪⎨⎧≤=其它,,02cos )(πx x A x f ,则:系数A =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一个盒子中有10个球,其中有3个红球,2个黑球,5个白球,从中取球两次,每次取一个(无放回),则:第二次取到黑球的概率为 ;取到的两只球至少有一个黑球的概率为 。
2、的概率密度为(),则=DX 。
3、已知随机变量且与相互独立,设随机变量52+-=Y X Z ,则=EX ;=DX 。
4、已知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 -1 0 20.4 0.2 p则: EX = ;= 。
5、设与独立同分布,且)2,2(~2N X ,则(= 。
6、设对于事件、有,121)(=ABC P ,81)()()(===AC P BC P AB P ,则、都不发生的概率为 。
7、批产品中一、二、三等品各占60%、30%、10%,从中任取一件,结果不是三等品,则取到的是二等品的概率为 。
8、相互独立,且概率分布分别为 2)1(1)(--=x ex f π() ; ⎩⎨⎧≤≤=其它,,0312/1)(y y ϕ则:)(Y X E += ; )32(2Y X E -= 。
9、已知工厂生产产品的次品率分别为2%和1%,现从由工厂分别占30%和70%的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一件,发现是次品,则该产品是B 工厂的概率为 。
10、设Y X 、的概率分布分别为⎩⎨⎧≤≤=其它,,0514/1)(x x ϕ;则:)2(Y X E += ;)4(2Y X E -= 。
二、选择题1、设X 和Y 相互独立,且分别服从)2,1(2N 和)1,1(N ,则 。
.2/1}1{=≤+Y X P .2/1}0{=≤+Y X P.2/1}0{=≤-Y X P.2/1}1{=≤-Y X P2、已知4.0)(=A P ,6.0)(=B P ,5.0)|(=A B P ,则=)(B A P 。
A . 1B . 0.7C . 0.8D . 0.53、设某人进行射击,每次击中的概率为1/3,今独立重复射击10次,则恰好击中3次的概率为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D( X ) E( X 2 ) E 2 ( X ), Cov( X ,Y ) E( XY ) EXEY
XY Cov( X ,Y ) / D( X )D(Y )
⑴ E(aX+b)=aE(X)+b,D(aX+b)=a2D(X)
⑵ E(∑iλi Xi)=∑i λi E(Xi)
(3) D(λ1X±λ2Y)=λ12D(X)+λ22D(Y) ±2λ1λ2Cov(X,Y)
0.587
法二 用Bayes公式:
P (C) = 0.1, P(C ) 0.9;
P (D/C) = 0.3*0.8+0.7*0.2,
P(D / C ) 0.3*0.2.
C
C
于是有
D
P(C / D)
P(C ) P(D / C )
P(C) P(D / C) P(C ) P(D / C )
i 1
i 1
i 1
例3 已知X~ f(x),求Y= -X2的概率密度。 解 用分布函数法。
y<0 时,FY(y) = P(Y≤y) = P(-X2 ≤y) P(X y) P(X y)
FX ( y ) [1 FX ( y )] y≥0 时, FY(y) = P(Y≤y) =1
于是Y的概率密度为
fY ( y) fX (
y)
1 2
( y)1/ 2
fX
(
y ) 1 ( y)1/2 2
1 2
(
y)1/ 2[
fX
(
y) fX (
y )] , y 0
fY (y) 0 , y 0
例4 设二维随机变量(X,Y )的联合密度函数为:
f
( x,
y)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一章 随机事件与概率1.事件的关系 φφ=Ω-⋃⊂AB A B A AB B A B A 2.运算规则 (1)BA AB A B B A =⋃=⋃(2))()( )()(BC A C AB C B A C B A =⋃⋃=⋃⋃(3)))(()( )()()(C B C A C AB BC AC C B A ⋃⋃=⋃⋃=⋃ (4)B A AB B A B A ⋃==⋃3.概率)(A P 满足的三条公理及性质: (1)1)(0≤≤A P (2)1)(=ΩP(3)对互不相容的事件n A A A ,,,21 ,有∑===nk kn k kA P A P 11)()((n 可以取∞)(4) 0)(=φP (5))(1)(A P A P -=(6))()()(AB P A P B A P -=-,若B A ⊂,则)()()(A P B P A B P -=-,)()(B P A P ≤ (7))()()()(AB P B P A P B A P -+=⋃(8))()()()()()()()(ABC P BC P AC P AB P C P B P A P C B A P +---++=⋃⋃ 4.古典概型:基本事件有限且等可能5.几何概率 6.条件概率(1) 定义:若0)(>B P ,则)()()|(B P AB P B A P =(2) 乘法公式:)|()()(B A P B P AB P = 若n B B B ,,21为完备事件组,0)(>i B P ,则有 (3) 全概率公式: ∑==ni iiB A P B P A P 1)|()()((4) Bayes 公式: ∑==ni iik k k B A P B P B A P B P A B P 1)|()()|()()|(7.事件的独立性: B A ,独立)()()(B P A P AB P =⇔ (注意独立性的应用)第二章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1. 离散随机变量:取有限或可列个值,i i p x X P ==)(满足(1)0≥i p ,(2)∑iip=1(3)对任意R D ⊂,∑∈=∈Dx i ii pD X P :)(2. 连续随机变量:具有概率密度函数)(x f ,满足(1)1)(,0)(-=≥⎰+∞∞dx x f x f ;(2)⎰=≤≤badx x f b X a P )()(;(3)对任意R a ∈,0)(==a X P4. 分布函数 )()(x X P x F ≤=,具有以下性质(1)1)( ,0)(=+∞=-∞F F ;(2)单调非降;(3)右连续; (4))()()(a F b F b X a P -=≤<,特别)(1)(a F a X P -=>; (5)对离散随机变量,∑≤=xx i ii px F :)(;(6)对连续随机变量,⎰∞-=xdt t f x F )()(为连续函数,且在)(x f 连续点上,)()('x f x F =5. 正态分布的概率计算 以)(x Φ记标准正态分布)1,0(N 的分布函数,则有 (1)5.0)0(=Φ;(2))(1)(x x Φ-=-Φ;(3)若),(~2σμN X ,则)()(σμ-Φ=x x F ;(4)以αu 记标准正态分布)1,0(N 的上侧α分位数,则)(1)(αααu u X P Φ-==> 6. 随机变量的函数 )(X g Y =(1)离散时,求Y 的值,将相同的概率相加;(2)X 连续,)(x g 在X 的取值范围内严格单调,且有一阶连续导数,则|))((|))(()('11y g y g f y f X Y --=,若不单调,先求分布函数,再求导。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总结

3、分布函数与概率的关系 ∞<<∞-≤=x x X P x F ),()()()()()()(a F b F a X P b X P b X a P -=≤-≤=≤<4、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1) 0 – 1 分布 1,0,)1()(1=-==-k p p k X P kk(2) 二项分布 ),(p n B n k p p C k X P k n kk n ,,1,0,)1()( =-==-泊松定理 0lim >=∞→λn n np 有,2,1,0!)1(lim ==---∞→k k ep p C kkn n k nkn n λλ(3) 泊松分布 )(λP = ,2,1,0,!)(===-k k e k X P kλλ〔5〕几何分布 p q k p qk X P k -====-1,2,1}{1dt t f x F x ⎰∞-=)()(则称X 为连续型随机变量,其中函数f(x)称为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函数, 2、分布函数的性质:〔1〕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F(x )是连续函数。
〔2〕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X 来说,它取任一指定实数a 的概率均为零,即P{X=a }=0。
3、常见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1) 均匀分布 ),(b a U⎪⎩⎪⎨⎧<<-=其他,0,1)(b x a ab x f ⎪⎪⎩⎪⎪⎨⎧--=1,,0)(a b a x x F (2) 指数分布 )(λE⎪⎩⎪⎨⎧>=-其他,00,)(x e x f x λλ ⎩⎨⎧≥-<=-0,10,0)(x e x x F xλ (3) 正态分布 N (μ , σ 2 )+∞<<∞-=--x e x f x 222)(21)(σμσπ ⎰∞---=xt t ex F d 21)(222)(σμσπN (0,1) — 标准正态分布+∞<<∞-=-x e x x 2221)(πϕ +∞<<∞-=Φ⎰∞--x t ex x t d 21)(22π2、连续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1〕分布函数法;(){}⎰⎰<==∈=yx g X l X y Y dx x f dx x f l X P y F y)()()(〔2〕设随机变量X 具有概率密度f X (x ),又设函数g(x )处处可导且恒有g '(x )>0 (或恒有g '(x )<0) ,则Y=g(X )的概率密度为()()[]()⎩⎨⎧<<'=其他βαy y h y h f y f X Y 其中x =h(y )为y =g(x )的反函数,()()()()()()∞+∞-=∞+∞-=g g g g ,max ,,min βα 3、 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 〔1〕联合分布函数为dudv v u f y x F y x ⎰⎰∞-∞-=),(),(函数 f (x ,y )称为二维向量(X ,Y )的(联合)概率密度. 其中: 0),(≥y x f ,⎰⎰∞∞-∞∞-=1),(dxdy y x f〔2〕基本二维连续型随机向量分布均匀分布:⎪⎩⎪⎨⎧∈=其他),(1),(G y x Ay x f二维正态分布:+∞<<-∞+∞<<∞--=-+------y x ey x f y y x x ,121),(])())((2)([)1(212212222212121212σμσσμμρσμρρσπσ3、离散型边缘分布律:4、 连续型边缘概率密度,),()(dy y x f x f X ⎰∞+∞-= dx y x f y f Y ⎰∞+∞-=),()(F (x ,y )=F x (x )F Y (y ) 则称随机变量X 和Y 是相互独立的3、连续型随机变量独立的等价条件 设(X ,Y )是连续型随机变量,f (x ,y ),f x (x ),f Y (y )分别为(X ,Y )的概率密度和边缘概率密度,则X 和Y 相互独立的充要条件是等式 f (x ,y ) = f x (x )f Y (y ) 对f (x ,y ),f x (x ),f Y (y )的所有连续点成立. 五、条件分布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条件分布律: 〔3〕条件分布函数:2、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条件分布 〔1〕条件分布函数⎰⎰∞-∞-==x Y Y X Y x Y X du y f y u f y x F y f du y u f y x F )(),()|()(),()|(||或写成, 〔2〕条件概率密度在Y=y 条件下X 的条件概率密度)(),()|(|y f y x f y x f Y Y X =同理 X=x 条件下X 的条件概率密度)(),()|(|x f y x f x y f X X Y =六、多维随机函数的分布1、离散型随机变量函数分布:二项分布:设X 和Y 独立,分别服从二项分布b (n 1,p ), 和b (n 2,p ),则 Z=X+Y 的分布律:Z ~b (n 1+n 2,p ).泊松分布:假设X 和Y 相互独立,它们分别服从参数为21,λλ的泊松分布,则Z=X+Y 服从参数为21λλ+的泊松分布。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期末考试复习

j 1
此公式即为贝叶斯公式;
P(Bi ) ,i 1,2 ,…,n ,通常叫先验概率; P(Bi / A) ,i 1,2 ,…,n ,通常 称为后验概率;贝叶斯公式反映了“因果”的概率规律,并作出了“由
果朔因”的推断;
我们作了n 次试验,且满足
每次试验只有两种可能结果, A 发生或 A 不发生;
n 次试验是重复进行的,即 A 发生的概率每次均一样;
称事件 A 与事件 B 互不相容或者互斥;基本事件是互不相容的;
-A 称为事件A 的逆事件,或称A 的对立事件,记为 A ;它表示A 不发生 的事件;互斥未必对立;
②运算:
结合率:ABC=ABC A∪B∪C=A∪B∪C
分配率:AB∪C=A∪C∩B∪C A∪B∩C=AC∪BC
7 概率 的公 理化 定义
2° PΩ =1
3° 对于两两互不相容的事件 A1, A2 ,…有 常称为可列完全可加性;
则称 PA 为事件 A 的概率;
1° 1,2 n ,
2°
P(1 )
P( 2
)
P( n
)
1 n
;
设任一事件 A ,它是由1,2 m 组成的,则有
PA=(1) (2 ) (m ) = P(1) P(2 ) P(m )
则称 X 为连续型随机变量; f (x) 称为 X 的概率密度函数或密度函
数,简称概率密度;
密度函数具有下面 4 个性质:
1° f (x) 0 ;
2° f (x)dx 1;
3 离散与 积分元 f (x)dx 在连续型随机变量理论中所起的作用与
连续型 P(X xk) pk 在离散型随机变量理论中所起的作用相类似; 随机变
用;
Φ-x=1-Φx 且 Φ0= 1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习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习©基本内容和要求第一章随机事件及其概率1、掌握样本空间、随机事件、事件的概率等基本概念,了解频率的稳定性;2、掌握事件的关系与运算、熟悉概率的一些性质,会利用其计算概率;3、掌握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4、掌握条件概率、乘法公式、事件的独立性,会利用其计算概率;5、掌握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会利用其计算概率。
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理解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的概念;2、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的概念与性质,掌握重要的常见分布:0-1,二项,Poisson分布;3、掌握分布函数和概率密度的概念及性质,熟悉均匀分布和正态分布,会查表计算正态分布随机变量的概率;4、掌握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5、掌握二维随机变量与联合分布,掌握联合分布与概率密度;6、理解边缘分布与条件分布,掌握边缘分布与条件分布公式;7、理解随机变量的独立性,会用其计算概率;8、掌握两个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Z=X+Y的分布,M=max(X,Y)、N=min(X,Y)的分布。
第三章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1.掌握数学期望和方差的概率意义和基本性质,并能熟练计算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和方差;2.记住常见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3.理解并掌握随机变量的协方差及相关系数,了解矩。
第四章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1.掌握切比雪夫不等式;2.了解贝努里大数定律,理解频率稳定性的含义;3.理解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律及德莫弗—拉普拉斯定理,会近似计算。
第五章统计估计1.理解总体、个体、样本、统计量等概念;2.熟记几个常见的统计量及分布:2 分布,t分布,F分布,3.正态总体的样本均值与样本方差的分布,临界值查法。
4.理解估计量与估计值的概念,会计算未知参数的矩估计和极大似然估计;5.了解估计量的评选标准;6.理解置信区间、置信度的概念,掌握单(双)正态总体均值和方差的区间估计。
第六章 假设检验1.两类错误2.掌握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3.掌握正态总体的均值和方差的双侧假设检验(z 检验,t 检验, 2χ检验)方法。
自考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习要点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习概要第一章随机事件与概率1.事件的关系ABAB AB A B A AB2.运算规则(1)A B B A AB BA(2)(A B)CA(BC)(AB)CA(BC)(3)(A B)C(AC)(BC)(AB)C(AC)(BC)(4)A B AB AB A B3.概率P(A)知足的三条公义及性质:(1)0P(A)1(2)P()1(3)对互不相容的事件n n(n能够取)A1,A2,,A n,有P(A k)P(A k)k1k1(4)P()0(5)P(A)1P(A)(6)P(A B)P(A)P(AB),若A B,则P(B A)P(B)P(A),P(A)P(B)(7)P(A B)P(A)P(B)P(AB)8)P(ABC)P(A)P(B)P(C)P(AB)P(AC)P(BC)P(ABC)4.古典概型:基本领件有限且等可能5.几何概率6.条件概率(1)定义:若P(B)0,则P(A|B)P(AB)P(B)(2)乘法公式:P(AB)P(B)P(A|B)若B1,B2,B n为齐备事件组,P(B i)0,则有(3)全概率公式:P(A)nP(B i)P(A|B i) i1(4)Bayes公式:P(B k)P(A|B k)P(B k|A) nP(B i)P(A|B i)i17.事件的独立性: A,B独立P(AB)第二章随机变量与概率散布1.失散随机变量:取有限或可列个值,(3)对随意D R,P(XD)p ii:x i D P(A)P(B) (注意独立性的应用)P(Xx i)p i知足(1)p i0,(2)p i=1i2.连续随机变量:拥有概率密度函数f(x),知足(1)f(x)0,f(x)dx1;-(2)b;()对随意a R,P(XP(aX b)f(x)dx a)03a3.几个常用随机变量数学期名称与记号散布列或密度方差望两点散布B(1,p)P(X1)p,P(X0)q1p二项式散布C n k p k q nk,kP(X k)0,1,2,n,B(n,p)Poisson散布P()几何散布G(p)平均散布U(a,b)f(x)1,a x b,b a指数散布E()正态散布N(,2)4.散布函数F(x) P(X x),拥有以下性质(1)F()0,F()1;(2)单一非降;(3)右连续;(4)P(a X b)F(b)F(a),特别P(Xa)1F(a);(5)对失散随机变量,F(x)p i;i:x i x(6)对连续随机变量,F(x)xf(x)连续点上,f(t)dt为连续函数,且在F'(x)f(x)5.正态散布的概率计算以(x)记标准正态散布N(0,1)的散布函数,则有(1)(0);(2)(x)1(x);(3)若X~N(,2),则F(x)(x);(4)以u记标准正态散布N(0,1)的上侧分位数,则P(Xu)1(u) 6.随机变量的函数Y g(X)(1)失散时,求Y的值,将同样的概率相加;(2)X连续,g(x)在X的取值范围内严格单一,且有一阶连续导数,则f Y(y) f X(g1(y))|(g1(y))'|,若不但一,先求散布函数,再求导。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总复习资料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总复习资料概率论部分1.古典概型中计算概率用到的基本的计数方法。
例1:袋中有4个白球,5个黑球,6个红球,从中任意取出9个球,求取出的9个球中有1个白球、3个黑球、5个红球的概率.解:设B ={取出的9个球中有1个白球、3个黑球、5个红球}样本空间的样本点总数:915C n ==5005事件B 包含的样本点:563514C C C r ==240,则P (B )=240/5005=0.048例2:在0~9十个整数中任取四个,能排成一个四位偶数的概率是多少?解:考虑次序.基本事件总数为:410A =5040,设B ={能排成一个四位偶数}。
若允许千位数为0,此时个位数可在0、2、4、6、8这五个数字中任选其一,共有5种选法;其余三位数则在余下的九个数字中任选,有39A 种选法;从而共有539A =2520个。
其中,千位数为0的“四位偶数”有多少个?此时个位数只能在2、4、6、8这四个数字中任选其一,有4种选法;十位数与百位数在余下的八个数字中任选两个,有28A 种选法;从而共有428A =224个。
因此410283945)(A A A B P -==2296/5040=0.4562.概率的基本性质、条件概率、加法、乘法公式的应用;掌握事件独立性的概念及性质。
例1: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且P (A )=0.5,P (B )=0.6,求:P (AB ),P (A -B ),P (A B )解:P (AB )=P (A )P (B )=0.3,P (A -B )=P (A )-P (AB )=0.2,P (A B )=P (A )+P (B )-P (AB )=0.8例2:若P (A )=0.4,P (B )=0.7,P (AB )=0.3,求:P (A -B ),P (A B ),)|(B A P ,)|(B A P ,)|(B A P 解:P (A -B )=0.1,P (A B )=0.8,)|(B A P =)()(B P AB P =3/7,)|(B A P =)()()()()(B P AB P B P B P B A P -==4/7,|(B A P =)(1)()()(B P B A P B P B A P -==2/33.准确地选择和运用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习-知识归纳整理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习大纲第一章 随机事件与概率基本概念随机试验E----指试验可在相同条件下重复举行,试验的结果具有多种可能性(每次试验有且仅有一个结果闪现,且事先知道试验可能闪现的一切结果,但不能预知每次试验确实切结果。
样本点ω ---随机试验E的每一具可能闪现的结果样本空间Ω----随机试验E的样本点的全体随机事件-----由样本空间中的若干个样本点组成的集合,即随机事件是样本空间的一具子集。
必然事件---每次试验中必然发生的事件。
不可能事件∅--每次试验中一定不发生的事件。
事件之间的关系包含A⊂B相等A=B对立事件,也称A的逆事件互斥事件AB=∅也称不相容事件A,B相互独立P(AB)=P(A)P(B)例1事件A,B互为对立事件等价于( D )A、A,B互不相容B、A,B相互独立C、A∪B=ΩD、A,B构成对样本空间的一具剖分例2设P(A)=0,B为任一事件,则(C )A、A=∅B、A⊂BC、A与B相互独立D、A与B互不相容事件之间的运算事件的交AB或A ∩B 例1设事件A、B满足A B¯=∅,由此推导不出(D)A、A⊂BB、A¯⊃B¯C、A B=BD、A B=B例2若事件B与A满足B – A=B,则一定有(B)A、A=∅B、AB=∅C、AB¯=∅D、B=A¯事件的并A∪B事件的差A-B 注意:A-B= A B= A-AB = (A∪B)-BA1,A2,…,An构成Ω的一具完备事件组(或分斥)−−指A1,A2,…,An两两互不相容,且∪i=1nAi=Ω运算法则交换律A∪B=B∪A A∩B=B∩A结合律(A∪B)∪C=A∪(B∪C) (A∩B)∩C=A∩(B∩C)分配律(A∪B)∩C=(AC)∪(BC) (A∩B)∪C=(A∪C)∩(B∪C) 对偶律A∪B=A∩B A∩B=A∪B文氏图事件与集合论的对应关系表记号概率论集合论Ω样本空间,必然事件全集∅不可能事件空集ω基本事件元素A 事件全集中的一具子集A A的对立事件A的补集A⊂B 事件A发生导致事件B发生A是B的子集A=B 事件A与事件B相等A与B相等A∪B 事件A与事件B至少有一具发生A与B的并集AB 事件A与事件B并且发生A与B的交集知识归纳整理A-B事件A 发生但事件B 不发生A 与B 的差集 AB=∅ 事件A 与事件B 互不相容(互斥) A 与B 没有相同的元素古典概型 古典概型的前提是Ω={ω1,ω2, ω3,…, ωn ,}, n 为有限正整数,且每个样本点ωi 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完整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习提纲

三、最大似然估计法
1. 直观想法:在试验中,事件A的概率P(A)最大, 则A出现的可能性就大;如果事件A出现了,我们认为事件A的概率最大.
2. 定义 设总体X的概率函数或密度函数为 (或 ),其中参数 未知,则X的样本 的联
(1) 设总体X的概率密度函数为f(x), 则样本的联合密度函数为
(2)设总体X的概率函数为 , 则样本的联合概率函数为
二、统计量
1. 定义
不含总体分布中任何未知参数的样本函数 称为统计量, 是 的观测值.
注:(1)统计量 是随机变量; (2)统计量 不含总体分布中任何未知参数;
(3)统计量的分布称为抽样分布.
3.样本:从总体X中,随机地抽取n个个体 ,称为总体X的容量为n的样本。
注:⑴ 样本 是一个n维的随机变量;⑵ 本书中提到的样本都是指简单随机样本,其满足2个特性:
① 代表性: 中每一个与总体X有相同的分布.② 独立性: 是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
4.样本 的联合分布
设总体X的分布函数为F(x),则样本 的联合分布函数为
都有确定的实值P(A),满足下列性质:
(1)非负性: (2)规范性:
(3)有限可加性(概率加法公式):对于k个互不相容事件 ,有 .
则称P(A)为随机事件A的概率.
2.概率的性质
① ②
③若 ,则
④
注:性质的逆命题不一定成立的.如若 则 。(×)若 ,则 。(×)
三、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
古典概型:若随机试验满足两个条件:①只有有限个样本点,
合概率函数(或联合密度函数) (或
称为似然函数.
3. 求最大似然估计的步骤:
概率论总复习 知识总结

P{X = xi ,Y = y j } = P{X = xi }P{Y = y j }
p(x, y) = pX (x) pY ( y)
F(x0+ ) = lim F(x) = F(x0 ). +
x→x0
10
分布函数的几点说明 1)分布函数 F(x) 是一个普通的函数, F(x) 在 x 处 2)离散型: 若 P( X = xk ) = pk 由于 F(x) 是X 取 ≤ x 的诸值
F(x)
pk
xk <x xk <x
的值表示了X落在 (−∞, x) 内的概率。
p(t)dt
F(x)= ( X ≤ x) ∫ P =
x
−∞
0
x
p (x)
x
P(x1 < X ≤ x2 )= (x2 ) − F( x1 ) F
= ∫
在
x2
x1
p(t) d t
x1 < x2
0
x1 x2 x
p( x) 的 续 处 连 点 , p( x) = F′( x)
12
4、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 1、问题:若 X,Y是随机变量, = ϕ(X ). 其中 y = ϕ(x) Y 是 x的函数。 已知X 的分布,求 Y = ϕ(X ) 的分布。 2、基本方法 1)由 Y = ϕ(X ) 研究 X,Y 之间的事件等价关系。 2)由 X,Y 之间的事件的关系再求 X,Y 之间的分布 关系和分布函数关系。 3)把Y的分布用表(离散型)或Y的密度(连续性) 表述出来。 3、具体讨论
F(x) P( X ≤ x) ∫ = =
x
−∞
p(u)du
p( x) ≥ 0 x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总复习1、研究和揭示随机现象 统计规律性的科学。
随机现象:是在个别试验中结果呈现不确定性,但在大量重复试验中结果又具有统计规律性的现象。
2、互斥的或互不相容的事件:A B φ⋂=3、逆事件或对立事件:φ=⋂=⋃B A S B A 且4、德∙摩根律:B A B A ⋂=⋃,B A B A ⋃=⋂5、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n 次试验,在这n 次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次数A n 称为事件A 发生的频数,比值/A n n 称为事件A 发生的频率,并记为()n f A 。
6、概率的性质(1)非负性:(A)0P ≥; (2)规范性:(S)1P =;(3)有限可加性:设A 1,A 2,…,A n ,是n 个两两互不相容的事件,即A i A j =φ,(i ≠j), i , j =1, 2, …, n , 则有∑==ni i n A P A A P 11)()...((4)()0P φ=;(5)单调不减性:若事件A ⊂B ,则P(B)≥P(A) (6)对于任一事件A ,P(A)≤1 (7)差事件概率:对于任意两事件A 和B ,()()()P B A P B P AB -=-(8)互补性(逆事件的概率):对于任一事件A ,有 P(A )=1-P(A) (9)加法公式:P(A ⋃B)=P(A)+P(B)-P(AB))()()()()()()()(321323121321321A A A P A A P A A P A A P A P A P A P A A A P +---++=⋃⋃7、古典概型中的概率: ()()()N A P A N S =①乘法原理:设完成一件事需分两步, 第一步有n 1种方法,第二步有n 2种方法, 则完成这件事共有n 1n 2种方法。
例:从甲、乙两班各选一个代表。
②加法原理:设完成一件事可有两类方法,第一类有n 1种方法,第二类有n 2种方法,则完成这件事共有n 1+n 2种方法。
例:从甲、乙两班中选出一个代表。
8、条件概率()(A|B)()P AB P P B =(定义) P(AB)=P(A)P(B|A)(乘法定理)9、设S 为试验E 的样本空间, B 1,B 2,...,B n 为E 的一组事件, 若 (1) B i B j =φ, i ≠j, i,j=1,2,...,n;(2) B 1⋃B 2⋃...⋃B n =S,则称B 1,B 2,...,B n 为样本空间的一个划分. 10、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A)(|)()(|)()P P A B P B P A B P B =+(|)()(|A)(|)()(|)()P A B P B P B P A B P B P A B P B =+11、独立性:P(AB)=P(A)P(B) 两个事件(AB)()()()()()()()()()()()()P P A P B P BC P B P C P AC P A P C P ABC P A P B P C =⎧⎪=⎪⎨=⎪⎪=⎩三个事件12、常用的离散型分布: ~(1,)X b p :(0-1)分布P{X=k}=p k (1-p)1-k , k=0,1 (0<p<1) ()E X p =, ()(1)D X p p =- ~(,)X b n p :二项分布{}1)k kn k n P X k C p p -==⋅-((0<p<1)E(X)=np, D(X)=np(1-p) ~()X P λ:泊松分布 {}(0)!k e P X k k λλλ-==>E(X)=λ, D(X)=λ一般地,当20n ≥,0.05n p ≤时,用泊松分布(参数n np λ=)作为二项分布的近似时效果颇佳。
13、分布函数:(){}F x P X x =≤ ()0,()1F F -∞=∞= 14、概率密度函数: 2112121221(1)()0.(2)()1.(3),,(),{}()().()(4)()()().x x f x f x dx x x x x P x X x F x F x f x dxf x x F x f x ∞-∞≥=≤<≤=-='=⎰⎰对于任意实数若在点处连续,则有15、常用的连续型随机变量: X~U(a,b):均匀分布 1,()=0,a x b f x b a⎧<<⎪-⎨⎪⎩其它 ()2a b E X +=, 2()()12b a D X -=X~E (λ):指数分布(λ>0):,0()=0,xe xf x λλ-⎧>⎪⎨⎪⎩其它1()E X λ=, 21()D X λ=X~N(μ,2σ):正态分布22()2(,(,)x f x x μσ--∈-∞∞()E X μ=, 2()D X σ=16、随机变量的函数()Y g X =的分布 ①确定Y 的可能取值范围; ②求Y 的分布函数()=P{Y y}=P{g(X)y}Y F y ≤≤通过不等式等价变换,最终将其表示为X F 的函数的形式③将F Y (y)关于y 求导数, 即得Y 的概率密度。
注意标注y 的取值范围。
17、二维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F x y P X x Y y =≤≤ F X (x)=F(x,∞) (,)0,(,)0(,)0,(,)1F F F F -∞-∞=∞-∞=-∞∞=∞∞=18、二维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 (1)f(x,y)≥0. (2)(,)1f x y dxdy ∞∞-∞-∞=⎰⎰.(3)若f(x,y)在点(x,y)连续, 则有(,)(,)F x y f x y x y∂=∂∂ (4)()(,)X f x f x y dy ∞-∞=⎰(注意取值范围)(5)|(,)(|)()X Y Y f x y f x y f y =(条件概率密度只用于计算概率密度,不能用于计算概率)19、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若对所有x,y 有P{X ≤x,Y ≤y}=P{X ≤x}P{Y ≤y} 即F(x,y)=F X (x)F Y (y)则称随机变量X 和Y 是相互独立的。
等价命题有f(x,y)=f X (x)f Y (y)(连续型)P{X=x i ,Y=y j }=P{X=x i }P{Y=y j }(离散型)20、Z=X+Y 的分布(两个随机变量的和的分布)⎰∞∞--=dy y f y z f z f Y X Z )()()(⎰∞∞--=dx x z f x f z f Y X Z )()()(21、Z=Y/X 的分布(两个随机变量的商的分布)-X(,)Y f f x zx x dx ∞∞⎰(z )= 22、Z= X Y 的分布(两个随机变量的积的分布)-1(,)XY zf f x dx x x∞∞⎰(z )= 23、M=max(X,Y)及N=min(X,Y)的分布(两个独立的随机变量的极值的分布))()()(max z F z F z F Y X =[][])(1)(11)(min z F z F z F Y X ---=24、数学期望的定义 .)(1∑∞==i i i p x X E (离散型).)()(⎰∞∞-=dx x xf X E (连续型)注:必须要求1i i i x p ∞=∑或()xf x dx ∞-∞⎰绝对收敛,即1i i i x p ∞=∑或()x f x dx ∞-∞⎰收敛时E(X)才有定义.25、函数的数学期望 一维情况()Y g X = (离散型)[]∑∞===1)()()(k k k p x g X g E Y E(连续型)[]⎰∞∞-==dx x f x g X g E Y E )()()()(注: 必须要求1()kkk g x p∞=∑或()()g x f x dx ∞-∞⎰收敛时才有定义.二维情况),(Y X g Z = (离散型),),()],([)(11∑∑∞=∞===j i ij j i p y x g Y X g E Z E(连续型)()[(,)](,)(,).E Z E g X Y g x y f x y dx ∞∞-∞-∞==⎰⎰注意:①(,)g X Y 可以等于X 或Y;②同样要求11(,)ijijj i g x y p∞∞==∑∑或(,)(,)g x y f x y dx ∞∞-∞-∞⎰⎰收敛.26、数学期望的性质 ①;)(C C E =②);()(X CE CX E =③);()()(Y E X E Y X E +=+④当X 、Y 独立时,)()()(Y E X E XY E = 27、方差的定义式[]{}2)()()(X E X E X Var X D -==28、方差的计算公式[]22)()()(X E X E X D -=29、方差的变形公式[]2222()()()E X D X E X σμ=+=+30、方差的性质 ① D(C ) = 0②)()(2X D C CX D = ③()()D X C D X +=④ D(X)=0的充要条件是X 以概率1取常数,即 P{X=C}= P{X=E(X)}=1. 31.)()(),(Y D X D Y X Cov XY =ρ)()()()]}()][({[),(Y E X E XY E Y E Y X E X E Y X Cov -=--=任意两个变量X 、Y 的和与差的方差:()()()+2(,)D X Y D X D Y Cov X Y +=+ ()()()2(,)D X Y D X D Y Cov X Y -=+-32.协方差的基本性质:);(),()1(X D X X Cov = );,(),()2(X Y Cov Y X Cov =),(),()3(Y X abCov bY aX Cov =,其中ba ,是常数;C X C Cov ,0),()4(=为任意常数;).,(),(),()5(2121Y X Cov Y X Cov Y X X Cov +=+(6) 若X 与Y 相互独立时,则.0),(=Y X Cov(7);1||≤XY ρ(8)1||=XY ρ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常数a,b使.1}{=+=bX a Y P 33.定理:设X,Y 服从参数为ρσσμμ,,,,222121的二维正态分布,即),,,,(~),(222121ρσσμμN Y X ,则ρρ=XY ,X 和Y 相互独立的充要条件是,0=ρ且X 和Y 不相关与X 和Y 相互独立是等价的。
34.概率密度的非零区域为非矩形区域,则X 、Y 必不独立。
35.n 维正态随机变量的性质: ①n 维正态随机变量12X =(X ,X ,,X )n 的每一个分量X (1,2,,)i i n =都是正态随机变量;反之,若X (1,2,,)i i n =都是正态随机变量且相互独立,则12X =(X ,X ,,X )n 是n 维正态随机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