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改变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改变生活
一、设计与生活的关系
设计艺术包括建筑设计、环艺设计(室内和室外景观)、平面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服装服饰设计、工艺品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设计艺术已成为一种独立、完整的艺术形式。高品质的物质生活给人们带来高品质精神生活的渴望,这给设计艺术家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设计只有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才更显其生命力。
建筑是承载人类历史与文化的纪念碑,每一个代表性建筑的出现都记录了历史的变迁。建筑永远是伴随人类而发展和进步的,回顾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性原始社会简陋单一的土屋茅棚,到现代文明雄伟壮观的摩天大厦;从少数民族的丛林村寨屋舍,到彰显风格的大型城市公建,建筑体现出人类工程技术的巨大飞跃和建筑艺术的巨大变革。建筑记录着人类对艺术与美的孜孜求索,建筑折射出人类对精神于文化的思考与演变,建筑是人类永不磨灭的生活与艺术的伟大结晶.
设计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设计异数以最原始形态诞生就已经决定了.从原始人类的石器、陶器、到青铜器以及后来的银器、木器等等器物,从古至今的服装服饰,古今建筑,设计艺术作为一种实用性艺术形态,已覆盖了当代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一于人们的衣食住行,不断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故有人称设计艺术是“将生活艺术化,将艺术生活化”.
从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出设计与我们的生活是如此地密切,以至于我们难以将它们分离。可以这么说,小到一个杯子、一枚纽扣,大到家具、房屋,行如汽车、飞机轮船等等.人们在享用的同时,也有追求审美享受的精神需求。因而,设计艺术兼有实用和审美的双重性,并以实用功能为其基本属性。
设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创造,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观念、行为和物的形式,通过主观活动,创新思路,推进事物的发展,成为文化延展不可或缺的带动因素。设计因循消费心理与技术手段总是不断求新,向艺术是美的,而设计是解决问题的艺术,如果仅想让一个东西美观或赏心悦目,那不是设计的最终目的.设计与艺术密不可分但有所不同,设计与艺术相比较,设计更接近于科学性的人们展现出最大的可变性。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的交织,是人们在一定时期、一定空间赖以生存的支撑,是生活环境、活动行为与生存条件的协调关系的节点。
设计是有计划、有意识地处理物的行为,不单主张创新思想,还通过物探寻生活和环境本质的思想内涵。设计实际上已经深植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生活的周围都被有意或无意识的设计过或被设计着.无论是一个咖啡杯,公园休闲凳又或一个照明灯具,一套地铁站的视觉导引系统,一幢度假别墅,甚或浴室中淋浴花洒的出水孔的排序等等,都是被设计之后制作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切都有设计的痕迹,主要涉及的领域包括,建筑空间与环境、服装服饰、交通工具、生活用品、广告与视觉、包装领域等及其交叉领域。人的存在必然为了优存而设定环境,一点点去发掘交织于环境中巨大的智慧积淀的过程,这就是设计的妙趣所在.
二、设计改变生活的评价体系
工艺美术运动以后,现代设计逐渐建立起人本主义的思想意旨,也就是以功能主义为中心,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一切设计的标尺.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形式主义影响,并满足了现代社会追求效益和效率的需要,体现对人的高度关怀.但主体性的人及其征服自然的欲望得到了强调,而人的个性需求,消费者的意愿,人和环境的关系等问题却被忽略;人与社会、生存环境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遭到漠视。尤其是随着资源匮乏和环境状况的日益恶化态势下,以人本主义为中心理念的设计意识,显然已经不能正确指导当今艺术设计的发展。当然并不是完全摒弃人本主义的立场,而是以此为基础,主张更高关注生存环境持续性的中心思想。从功能转向自然伦理的生存与发展, 从技术转向文化的认知与思辨.但并不完全否定功能和技术的存在, 理解并认可设计要满足人的物质功能和审美需求的同时, 最终必须直面社会与环境的生存考验。
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认为,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不是形式和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一种适当改变生活方式的因素.强调设计应该认真对待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有责任保护生态环境.其倡导的绿色设计理念越来越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认同。
目前,过度设计造成了大量自然资源的浪费及污染,设计意识左右着社会资源的利用程度。欧洲很多成熟的品牌,一两年推不出几款新的设计,难道其没有好设计吗?事实上他们手里压了很多好设计,只是他们每出一款都要做非常详尽的市场调查,准备得充分完善.而在国内的设计,许多事物不是欠缺设计,而是设计
过度了。设计是否变成一种强权,这种景象反复出现在今天的各类设计领域里,打开一个有着五层包装结构的月饼盒,里面放着四块小月饼,无论形态、色彩和气味都远不能和分别采用木材、纸版、铝片等不同材质制作精良的包装相对称。过度设计的现象不仅限于包装方面.再如,品牌服装打着时尚流行元素的旗号制造了大批流通后滞销的仓库积压现象,其中链接的原材料生产加工到制作成衣的各个环节,投入其中的自然与人力资源的浪费核算下来是一个惊人且震撼的数字。
若要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持续优存,只有倡导科学文明的规范约束力,才能使资源、人居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资源再循环才能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单从创意设计的角度,理应确立一定约束与评判设计的认知体系,以此规范从设计制造到引导社会消费,科学合理、有效控制浪费,引导规范设计手段协调促进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根本上讲这是设计参与并敦促低碳生活的角色本质。然而当下设计处在一个失范的状态,设计被高科技与商业模式操控的消费方式所劫持,自然生态受尽破坏,设计真正的“法”却尚待完善与建立。
三、目前存在的不足
设计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被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可以说设计无处不在.设计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种广义的综合的力量,从而更广泛的介入人类与自然界的活动范围.设计作为一种能控制大众日常生活的最直接、最具体的策略形式,引导并牵动着消费者的视听。惟其如此,对于设计的短板我们不能掩耳盗铃,我们应该看到设计在改变生活中的不足之处,
如设计对于大众内心深处的呵护以及精神诉求方面所表现出的无能为力与漠不关心,令人深思。由于设计者视域的窄视或专业认知的肤浅,技术理性的片面发展,科学深入调研与反馈机制的缺乏,或熟视无睹而忽视了设计的本质问题,导致设计产品一味追随完美的视觉享受,成为远离使用功能的生活艺术品,最终导致对消费者缺失真切的关怀,使产品脱离大众而远离日常生活。实际上,设计过程就是协调各种关系的过程,当我们要设计一件产品的时候,就要了解客户的要求、产品的自身特点、市场的现状、消费者的需求等各种实际问题,通过设计出来的产品,不仅解决这些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它产生良好的循环,使客户、产品、市场、消费者之间达成互融互动互益的关系.例如乐哈哈的开瓶器,富有表情的挂勺,阿莱西公司创造的产品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巧妙的设计使原本枯燥的厨房生活充满新鲜的乐趣。
通常在大众意识中,设计更多被视为是一种商业活动,加拿大设计师布鲁斯莫在《非常巨大的变化》中写到:“设计的意义和能量远远超出了商业的范畴,应该包括商业、文化与自然"。如果设计仅仅作为商业的附庸,设计必然成为消费主义的推手。这将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并且将人性异化,过渡消费的设计正是通过各种外形美观、功能良好、品位独特的设计品,诱惑人们无限贪婪的购买欲望。实际上,设计不仅仅简单地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引导消费,更为重要的是创造一种生活方式,美化生活带给人们愉悦的精神需求,塑造时代是设计更为深层意义的自然使命.
在中国古代造物思想中,墨子认为“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在他看来,有益于人的、能给人带来便利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不管设计采用何种手段,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由此可以看出,设计应该服务于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并能够引导其进步.设计从它最开始产生的那时起,就是利用各种方法去改变自身的生存环境,使之更适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四、总结
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像是一枚不可分割的硬币的两面。它们的共同基础是满足人类所需,追求的目标是造福人类,生活是设计的基础,为设计提供源泉与素材;设计是生活的需要,为生活带来方便与情趣,创造出符合人类生理、心理需求的环境。我们的设计师应通过认识与感受创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发现其中蕴含的哲理,从而科学而客观地认清自己,找到人类真正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活与设计的同一。
从设计艺术家的角度来看,设计的艺术性和功能性完美的结合是一方面,而如何运用好创作手法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根据我国的实情,结合具体的社会环境和复杂众多的服务对象的背景,创作出具有较高艺术水准又符合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的设计作品,这是我国设计艺术家们应该去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