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及吃法
黄连干姜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黄连干姜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养生的方法很多,实践证明中药中的方剂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种疗效非常好的方剂黄连干姜汤!【处方】干姜1钱,当归2钱半
养生的方法很多,实践证明中药中的方剂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种疗效非常好的方剂黄连干姜汤!
【处方】干姜1钱,当归2钱半,乌梅3个,黄柏1钱半,黄连1钱。
【制法】上锉,作1服。
【功能主治】痢疾。
【用法用量】水煎,食前服。
【摘录】方出《丹溪心法》卷二,名见《医统》卷三十六
最后提醒下黄连干姜汤虽是一个治疗疾病的好选择,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可以的放话,选择日常多注意饮食,因为科学的生活方式才是拥有健康身体的根本。
生活常识分享。
黄连泡水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黄连泡水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黄连泡水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泡水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传统中医药领域。
其功效与作用多种多样,能够帮助改善人体健康,并且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有着明确的疗效。
尽管黄连泡水有很多好处,但也存在一些禁忌,需要注意慎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黄连泡水的功效与作用,以及使用时的禁忌。
1. 黄连泡水的功效与作用1.1 改善肠胃问题:黄连泡水对于肠胃问题有着良好的疗效。
黄连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胃肠道炎症、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1.2 抗菌消炎:黄连泡水富含黄连素、黄连碱等有效成分,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作用。
黄连泡水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有害细菌和病毒,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1.3 调节免疫系统:黄连泡水能够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对于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黄连泡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4 降血脂、降血糖:黄连泡水中的黄连素等成分具有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对于预防和治疗高血脂、高血糖有一定效果。
黄连泡水可以帮助调节血糖水平,降低血脂浓度,减少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1.5 抗肿瘤:黄连泡水中的黄连素、黄连碱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研究表明,黄连泡水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扩散和侵袭,对于一些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1.6 抗炎镇痛:黄连泡水可以缓解炎症反应,减轻疼痛症状。
特别是对于一些慢性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黄连泡水能够有效缓解关节疼痛和炎症。
2. 黄连泡水的禁忌2.1 孕妇禁用:黄连泡水具有较强的药性,对于孕妇的胎儿发育可能造成一定影响。
孕妇在怀孕期间应慎用黄连泡水。
2.2 过敏体质禁用:有些人有过敏体质,对于黄连泡水中的成分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应警惕过敏体质者慎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2.3 儿童禁用:黄连泡水对于儿童来说药性较强,儿童的抵抗力较弱,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因此,儿童慎用黄连泡水,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黄连汤的功效与作用
黄连汤的功效与作用黄连汤是人们还算比较熟悉的一款方剂,黄连汤的作用有很多,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人体的某些功能等,今天就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黄连汤如何吃最好。
【处方】黄连9克甘草9克(炙)干姜9克桂枝9克(去皮)人参6克半夏6克(洗)大枣12枚(擘)【功能主治】平调寒热,和胃降逆。
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
【用法用量】上七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
去滓温服,昼三次,夜二次。
【备注】方中黄连苦寒,上清胸中之热,干姜、桂枝辛温,下散胃中之寒,二者合用,辛开苦降,寒热并投,上下并治,以复中焦升降之职;更以半夏和胃降逆,人参、甘草、大枣益胃和中。
合而用之,能使寒散热消,中焦得和,阴阳升降复常,痛呕自愈。
【摘录】《伤寒论》【处方】黄芩8分,黄连8分。
【功能主治】赤白痢如鹅鸭肝者。
【用法用量】以水2升,煎取1升,分2服。
【摘录】方出《医心方》卷十一引《传信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七十五【处方】黄连1两,橘皮1分,杏仁(麸炒)1分,枳实1分,麻黄1分,葛根1分,厚朴1分,甘草1分。
【功能主治】冬温至夏发斑,咳而心闷,呕清汁,眼赤口疮,下部亦生疮,或自下利。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以水3升,煮取1升2合,去滓,温温分减服。
下利先止,别当消息,小儿斟酌。
【摘录】《伤寒总病论》卷四【处方】黄连(去须,炒)1两,黄芩(去黑心)3分,栀子仁1分,阿胶(炙令燥)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热病愈后,下痢脓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四三引《活人书》【处方】黄连(去须)1两半,荷叶(微炙)1两,艾叶(微炒)1两,柏叶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心肺积热,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下生地黄汁1合,搅令匀,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处方】黄连(去须,炒)1两,大黄(锉,炒)3分,大青3分,升麻3分,黄芩(去黑心)3分,甘草(炙,锉)3分。
【推荐】黄连的作用、功效及应用
黄连的作用、功效及应用
黄连的作用、功效及应用,黄连的的临床应用有哪些,下面小编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中药黄连的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
用于目赤,口疮。
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
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阴,痞满呕吐。
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
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中药黄连的作用:
一、抗溃疡:对吲哚辛所致大鼠胃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作用强度与西米替丁相当。
二、抑制胃酸分泌:可明显减少胃液分泌量,P<0.01;作用强度与西米替丁相当。
三、保护胃粘膜:明显抗盐酸乙醇氢化钠、阿司匹林等所致大鼠急性为粘膜损伤。
四、抗炎镇痛:用热板法、扭体法试验,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五、抑菌:对金葡、霍乱弧菌、乙型链球菌作用较强,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作用较弱。
黄连的应用。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1、黄连的别名。
黄连[1]、川连、姜连、川黄连、姜黄连、姜川连、姜制黄连、萸连、萸黄连、炒黄连、吴萸黄连、酒连、酒黄连、酒饮连、猪胆汁炒黄连、盐炒黄连、黄连炭、姜汁炒川连、尾连等。
2、黄连的成分。
主要是生物碱,包括小檗碱(黄连素)为主、黄连碱、掌叶防己碱(巴马亭)、药根碱、表小檗碱、甲基黄连碱、非洲防已碱、木兰花碱等。
多年生草本,根茎有分枝,形如鸡爪。
叶基生,有长柄;叶片卵状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棱形,羽毛深裂,边缘有锯齿。
花葶1~2条,顶生,聚伞花序有3~8花;云连:叶中央裂片卵状棱形或长棱形。
羽状深裂3~6对。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1、黄连的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
用于目赤,口疮。
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
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
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
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2、黄连的应用。
用于湿热内蕴、肠胃湿热、呕吐、泻痢等症。
配黄芩、大黄等,能治湿热内蕴之证。
对湿热留恋肠胃,常配合半夏、竹茹;配木香、黄芩、葛根等以治泻痢;用于温病高热、口渴烦躁、血热妄行、以及热毒疮疡等。
治温病高热、心火亢盛,配伍栀子、连翘等;对于血热妄行,可配伍黄芩、大黄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配伍赤芍、牡丹皮等药同用。
此外,黄连还可用于胃火炽盛的中消证,可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等同用;涂口,可治口舌生疮。
3、黄连的治疗历史。
黄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名医别录》载:“黄连生巫阳(今重庆市巫山县)川谷及蜀郡(今四川省雅安境内)、太山。
二月、八月采。
”可见自古以来即以四川为主产地。
《新修本草》载:“蜀道者粗大节平,味极浓苦,疗渴为最;江东者节如连珠,疗痢大善。
今澧州(今湖南澧县)者更胜。
”《本草纲目》载:“今虽吴、蜀皆有,惟以雅州、眉州者为良。
黄连的作用与功效
黄连的作用与功效黄连,又称为黄连素、黄莲、大黄连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也是中医药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黄连主要由黄连素、黄连酸、黄连甲素等活性成分组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它被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炎症性疾病及消化道疾病等方面的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黄连的作用与功效。
一、黄连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黄连是由苦参科植物黄连瓜的根和根茎制成的中药材。
黄连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黄连素、黄连酸、黄连甲素、蒽醌类化合物、黄连苦苷等,其中以黄连素和黄连酸的含量较高。
黄连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消炎、抗寄生虫、解毒、降脂、降压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黄连的主要药理作用。
1. 抗菌作用:黄连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特别是对耐药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黄连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肠道杆菌属、白色念珠菌等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2. 抗病毒作用:黄连对多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包括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单纯疱疹病毒、B型肝炎病毒等。
黄连中的黄连苦苷和黄连素可抑制病毒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从而发挥抗病毒作用。
3. 抗炎作用:黄连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黄连中的黄连素和黄连甲素可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白细胞浸润和抑制炎性物质的合成等方式,发挥抗炎作用。
4. 抗氧化作用:黄连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害。
黄连中的黄连酸和黄连素等成分可以增强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伤害。
5. 抗肿瘤作用:黄连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特别是对某些实体瘤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黄连中的黄连素和黄连苦苷等成分可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6. 消炎作用:黄连具有明显的消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的程度和范围。
黄连中的黄连苦苷、黄连酸和黄连甲素等成分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和抑制炎性反应的发生,从而发挥消炎作用。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中草药常识》
黄连的功效与作⽤—《中草药常识》中医教你识中药,中草药秘⽅、偏⽅。
⼈⼿⼀本,不可多得!黄连黄连,属⽑茛科、黄连属多年⽣草本植物,叶基徨,坚纸质,卵状三⾓形,三全裂,中央裂⽚卵状菱形;分布于四川、湖北、陕西等地。
⽣海拔500-2000⽶间的⼭地林中或⼭⾕阴处,野⽣或栽培。
有清热燥湿,泻⽕解毒之功效。
黄连图⽚黄连图⽚黄连图⽚黄连图⽚黄连简介药材名:黄连拼⾳:Huánɡ Lián别名:云连、雅连、川连、味连、鸡⽖连来源:本品为⽑茛科植物黄连、三⾓叶黄连的⼲燥根茎。
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
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燥,撞去残留须根。
性状:味连:多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单枝根茎长3~6cm,直径0.3~0.8cm。
表⾯灰黄⾊或黄褐⾊,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上部多残留褐⾊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
质硬,断⾯不整齐,⽪部橙红⾊或暗棕⾊,⽊部鲜黄⾊或橙黄⾊,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的中空。
⽓微,味极苦。
雅连: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微弯曲,长4~8cm,直径0.5~1cm。
“过桥”较长。
顶端有少许残茎。
云连:弯曲呈钩状,多为单枝,较细⼩。
化学成分:黄连含⼩檗碱7~9%、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已碱、⾮洲防⼰碱等⽣物碱,尚含黄柏酮、黄柏内酯。
性味:苦,寒。
归经:归⼼、脾、胃、肝、胆、⼤肠经。
贮藏:置阴凉⼲燥通风处。
禁忌:凡阴虚烦热,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泄泻慎服。
黄连的功效清热燥湿,泻⽕解毒。
⽤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热神昏,⼼⽕亢盛,⼼烦不寐,⾎热吐衄,⽬⾚,⽛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道流脓。
酒黄连善清上焦⽕热。
⽤于⽬⾚,⼝疮。
姜黄连清胃和胃⽌呕。
⽤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
萸黄连舒肝和胃⽌呕。
⽤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黄连的⽤法内服:2~5g。
--《中国药典》外⽤:适量。
黄莲的功效与作用,竟然这么多!
黄莲的功效与作用,竟然这么多!黄连是很珍贵的中草药,这种中药含有丰富的营养,其中最珍贵的营养成分就是黄连素,黄连素能够清火解毒、清热燥湿等等,所以人们经常用黄连来治疗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等等,下面带你了解黄莲这种中药的更多好处。
★一、黄莲的作用除了清热泻火的功效外,黄莲的功效与作用体现在诸多方面,早在《本草经疏》就有详细记载。
通常黄莲用处比较多的还能杀毒、杀虫,治疗湿疹等,是不可多得的好药,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药黄莲性味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等功效,在临床上也有多种用途,以下为大家具体介绍下,中药黄莲的功效与作用。
黄莲的功效:泻火,燥湿,解毒,杀虫。
主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
黄莲的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敷、煎水洗或浸汁点眼。
黄莲使用宜忌:凡阴虚烦热,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泄泻慎服。
尽管黄莲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而平时使用到的并不多。
既然是中药,对黄莲的使用就要遵从一些事宜,避免一些禁忌。
当然,接触最多都是成品。
虽然黄莲苦,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大家能够更好的利用黄莲,让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造福于自己。
★二、黄莲泡水喝有什么作用1、抗溃疡对吲哚辛所致大鼠胃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作用强度与西米替丁相当。
2、抑制胃酸分泌可明显减少胃液分泌量,P<0.01;作用强度与西米替丁相当。
3、保护胃粘膜明显抗盐酸乙醇氢化钠、阿司匹林等所致大鼠急性为粘膜损伤。
4、抗炎镇痛用热板法、扭体法试验,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5、抑菌对金葡、霍乱弧菌、乙型链球菌作用较强,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作用较弱。
黄莲的应用: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尤长于清中焦之热,治疗由于湿热阻滞中焦,气机不畅所致的脘腹痞满、恶心呕吐常配苏叶用,如苏叶黄莲汤。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介绍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介绍黄连虽苦,但是它的功效作用却是非常强大的, 而且在药用方面的功能更是显著。
下面一起来看看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吧!1、清热去火:黄连苦寒,泻火解毒功效很强,凡是湿热阻滞证,温病高热,烦躁不安等都可使用,治疗湿热常配以半夏、瓜萎等,治疗火热常配以朱砂、地黄等。
2、抗菌消炎:黄连素对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及白喉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的作用最强,对消化道炎症也有效果。
3、降低血糖:黄连素对血糖的调控与药物的计量和给药的方式有关,在治疗糖尿病时适当在静脉滴水中加少量黄连素能明显降低血糖,但是静脉滴注量不能过高。
1、抗菌作用:黄连及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较强抗菌作用,对白喉、枯草、百日咳、布氏、结核等杆菌也有抑制作用。
2、降血糖作用:黄连煎剂和黄连素灌服可降低正常小鼠血糖,黄连素的降血糖作用可能通过抑制糖原异生或促进糖原酵解所致。
3、溶栓作用:黄连素对富含血小板凝块的收缩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黄连素抑制凝块收缩后对尿激酶和链激酶引发的凝块溶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4、正性肌力作用:黄连素静注对犬心有较强的正性肌力作用,使心律减慢,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加,总外阻力下降,每搏输出量增加。
5、抗心律失常作用:谷维素能明显增加黄连素口服生物利用度,二者混合制成的黄谷素口服可对抗大鼠乌头碱、冠脉结扎诱发的心律失常。
6、脑损伤保护作用:脑缺血使脑内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大量增多,黄连素可明显抑制Glu诱导的脑细胞C-fos高表达,抑制Glu引起细胞内钙离子升高。
7、抗肿瘤作用:黄连素不论在体外和体内试验对小鼠肉瘤S180都有明显抑制作用,对鼻咽癌和宫颈癌、裸鼠移植瘤也有抑制作用。
1、凡阴虚烦热、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泄泻慎服。
2、黄芩、龙骨、理石为之使,恶菊花、芫花、玄参、白鲜皮,畏款冬,胜乌头。
3、肠胃有寒及伤寒下早、阴虚下血及损脾而血不归元者皆不可用。
黄连的介绍-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黄连的介绍-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导语:黄连在近40年内经历了从紧俏烂市暴涨平凡四个历史过程。
在1980以前计划经济年代黄连紧俏时,其黄连叶、黄连须都曾作为黄连的替代品用
黄连在近40年内经历了从紧俏烂市暴涨平凡四个历史过程。
在1980以前计划经济年代黄连紧俏时,其黄连叶、黄连须都曾作为黄连的替代品用于临床配方使用;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黄连积压烂市的近10年时间内,又有多少黄连的种植企业、经营企业及个人深陷其中甚至破产。
黄连的介绍-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黄连的介绍
1、黄连的别名。
黄连、川连、姜连、川黄连、姜黄连、姜川连、姜制黄连、萸连、萸黄连、炒黄连、吴萸黄连、酒连、酒黄连、酒饮连、猪胆汁炒黄连、盐炒黄连、黄连炭、姜汁炒川连、尾连等。
2、黄连的成分。
主要是生物碱,包括小檗碱(黄连素)为主、黄连碱、掌叶防己碱(巴马亭)、药根碱、表小檗碱、甲基黄连碱、非洲防已碱、木兰花碱等。
多年生草本,根茎有分枝,形如鸡爪。
叶基生,有长柄;叶片卵状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棱形,羽毛深裂,边缘有锯齿。
花葶1~2条,顶生,聚伞花序有3~8花;云连:叶中央裂片卵状棱形或长棱形。
羽状深裂3~6对。
3、黄连的价格。
黄连在近40年内经历了从紧俏烂市暴涨平凡四个历史过程。
在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黄连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黄连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黄连汤是人们还算比较熟悉的一款方剂,黄连汤的作用有很多,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人体的某些功能等,今天就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黄连汤如何吃
黄连汤是人们还算比较熟悉的一款方剂,黄连汤的作用有很多,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人体的某些功能等,今天就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黄连汤如何吃最好。
【处方】黄连9克甘草9克(炙)干姜9克桂枝9克(去皮)人参6克半夏6克(洗)大枣12枚(擘)
【功能主治】平调寒热,和胃降逆。
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
【用法用量】上七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
去滓温服,昼三次,夜二次。
【备注】方中黄连苦寒,上清胸中之热,干姜、桂枝辛温,下散胃中之寒,二者合用,辛开苦降,寒热并投,上下并治,以复中焦升降之职;更以半夏和胃降逆,人参、甘草、大枣益胃和中。
合而用之,能使寒散热消,中焦得和,阴阳升降复常,痛呕自愈。
【摘录】《伤寒论》
【处方】黄芩8分,黄连8分。
【功能主治】赤白痢如鹅鸭肝者。
【用法用量】以水2升,煎取1升,分2服。
【摘录】方出《医心方》卷十一引《传信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处方】黄连1两,橘皮1分,杏仁(麸炒)1分,枳实1分,麻黄1分,葛根1分,厚朴1分,甘草1分。
【功能主治】冬温至夏发斑,咳而心闷,呕清汁,眼赤口疮,下部生活常识分享。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用量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用量
黄连,又称黄连石、天连、石连,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功效。
黄连味苦、性寒,归肝、胆、胃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
下面将深入探讨黄连的功效、作用及用量。
一、黄连的主要功效
1. 清热燥湿
黄连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热淋液、湿疹等症状。
2. 泻火解毒
黄连能够泻火解毒,适用于治疗火热病症,如口腔溃疡、疮疖等。
3. 抗菌消炎
黄连具有很好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肠胃炎、急性咽炎等疾病。
4. 调节胃肠功能
黄连对胃肠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帮助消化、改善胃肠道不适症状。
二、黄连的用量
黄连的用量需要根据疾病情况和个体体质来确定,一般可以按照以下剂量使用:
1.黄连粉剂:每次服用0.30.6克,一日23次。
2.黄连素片:每次口服0.30.6克,一日23次。
3.黄连口服液:每次口服1020毫升,一日23次。
需要注意的是,黄连性寒,不宜长期服用,孕妇、儿童、体质虚弱者慎用。
同时,在服用过程中,应遵医嘱,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综上所述,黄连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抗菌消炎等
多种功效,但在使用时需要根据用量合理搭配,注意个体差异和禁忌症状,以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说到黄连,相信大家对这个名称非常熟悉了吧,黄连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中药材,黄连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那么大家了解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吗?黄连又有哪些禁忌呢?下面给大家推荐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黄连的功效与作用:1、清热去火黄连在中医里配以其他辅助药物既适用于湿热证,也适用于火热证,黄连苦寒,泻火解毒功效很强,凡是湿热阻滞证,温病高热,烦躁不安等都可使用,治疗湿热常配以半夏,瓜萎,等,治疗火热常配以朱砂、地黄等。
2、治疗疟疾在我国中医里黄连一直都是用来治疗疟疾等严重的腹泻,黄连中含有黄连素,在现在医学中黄连素也是一种非处方的腹泻药物,主要是黄连素具有抑菌抗菌作用,对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以及白喉杆菌等都具有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的作用最强,是治疗细菌性胃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的特效药。
3、治疗消化道炎症胃炎,胃溃疡,肠胃炎,肠炎等消化道疾病一直都是属于很难治疗的疾病,很多药物对胃肠道都有刺激作用,在食用之后对炎症虽有治疗效果,但同时也有刺激促进作用,对药物的量的把控很难做到准确,黄连不一样,黄连在食用之后其主要成分黄连素是不会通过胃肠道黏膜进入血液的,其主要是在胃肠道中停留,由于苦涩作用会使黄连素在胃肠道中停留的时间增长,对消化道炎症的治疗效果明显。
4、降低血糖黄连中的黄连素对血糖的调控与药物的计量和给药的方式有关,在治疗糖尿病患者时可适当的在静脉滴水中加少量的黄连素,能明显的姜烯血糖,但是需要注意黄连素静脉滴注的量不能过高,以免引起心脏系统的抑制,减缓心跳速度,严重者还可能出现横纹肌溶解症及乳酸中毒症。
黄连的禁忌:1.黄连味苦涩,对胃肠道有收敛作用,不适合大量的食用,也不适合长期食用,避免对胃肠道的收敛作用导致便秘。
2.黄连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中医称之为“苦败胃”,会使胃酸增多,建议黄连治疗胃病时选择在饭后食用。
3.黄连具有毒副作用,不适合大量的食用,也不适合静脉滴注,以免引起中毒反应。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黄连,又称黄连/蜀黄连/大黄连/龙胆草/山黄连。
原产于中国,属于忍冬科黄连属植物。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广泛,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具有清热解毒、燥湿燥痰、凉血消肿等诸多作用。
然而,黄连也有一些禁忌。
本文将详细介绍黄连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禁忌事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黄连。
一、黄连的功效与作用1.清热解毒黄连具有极强的清热解毒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热毒所致的疾病,如急性咽喉炎、肠道感染、腹泻等。
黄连可以清热解毒,对于诸如火热感冒、扁桃体炎、口腔溃疡等症状也有很好的疗效。
2.燥湿燥痰黄连具有燥湿燥痰的作用,可治疗湿热痰滞或痰湿内盛引起的疾病。
尤其对于湿热病症如泄泻、黄疸以及湿热感冒等具有很好的疗效。
3.凉血消肿黄连具有凉血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一些由湿热瘀血所引起的肿痛疾病,如湿热性湿疹、湿热性痤疮等。
4.抗菌消炎黄连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对多种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它可以有效地控制细菌感染,帮助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5.滴虫杀菌黄连对于一些滴虫病也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它可以抑制和杀灭滴虫感染,达到治疗和预防的效果。
6.改善消化功能黄连可以刺激胃酸分泌,提高胃肠道的消化机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吸收。
7.降低血脂黄连具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可以调节血脂代谢,有助于防治高血脂症。
8.抗肿瘤黄连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对于预防和辅助治疗肿瘤具有一定的效果。
二、黄连的禁忌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黄连具有一定的药性,对胎儿和婴儿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黄连之前应咨询医生的建议。
2.脾胃虚寒者禁用黄连具有一定的寒凉作用,容易伤及脾胃虚寒的人。
脾胃虚寒者禁用黄连,以免加重病情。
3.阴虚阳亢者禁用黄连具有一定的清热解毒作用,容易降低人体的阳气。
阴虚阳亢者禁用黄连,以免导致阴阳失调。
4.肝阳上亢者禁用黄连对肝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容易降低肝阳,导致肝经阻滞。
黄连解毒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黄连解毒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只要一提到黄连解毒汤,大多数人都知道它是由几种中药材组成的,但你知道具体是哪几种吗?它们各自的量又是多少呢?大部分人肯定不太清楚吧
只要一提到黄连解毒汤,大多数人都知道它是由几种中药材组成的,但你知道具体是哪几种吗?它们各自的量又是多少呢?大部分人肯定不太清楚吧,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黄连、黄蘖、黄芩、大栀子,各二钱。
【功能主治】火证通治。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远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黄连、黄蘖、黄芩、山栀,各二钱半。
【功能主治】治伤寒杂病,热毒烦闷,干呕口燥,呻吟喘满,阳厥极深,畜热于内,传为阴毒,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别名】火剂汤(《脉因证治》卷上)、三黄解毒汤(《医学心悟》卷六)。
【处方】黄连9克黄柏黄芩各6克栀子14枚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
治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
大热烦渴,口燥咽千,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身热下利,湿热黄疸;外科痈疽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用法用量】用水1.2升,煎取400毫升,分二次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猪肉、冷水。
【备注】三焦积热,邪火妄行,故用黄芩泻肺火于上焦,黄连泻脾生活常识分享。
黄连的美容功效及方法中药美容
黄连的美容功效及方法中药美容黄连的美容功效及方法【药材简介】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oides C. Y. Cheng的根茎。
黄连多系栽培,主产于我国中部及南部各地,四川、云南产量较大。
秋季采挖。
生用或清炒、姜炙、酒炙、吴茱萸水炒用。
【美容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美容方法】1.用于痈肿疮毒、湿疮、黄水疮、粉刺本品大苦大寒,清热燥湿之力胜于黄芩,尤长于清中焦湿热。
治湿热引起的痈、疖、湿疹、湿疮及额面红斑类疾病,伴有口干口苦,心烦失眠,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者,常配黄芩、栀子等同用,以清热泻火解毒,如黄连解毒汤。
现代用10%的黄连液离子透入法,可使红肿热痛迅速明显减轻,并促进愈合。
治粉刺,常与枇杷叶、桑白皮、黄芩、黄柏等同用,如枇杷清肺饮;其和柿树根提取物制成的粉刺露,对感染性粉刺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黄连外用有收敛止痒之效,可制成黄连软膏,外用研末调敷或摊纱布上贴敷,用于炎症性、化脓性皮肤病,如脓疱疮、湿疹、黄水疮、疔疮、丹毒等。
2.用于口疮口臭本品泻火解毒,尤善清心胃实火。
治心脾积热,症见唇齿干燥,口臭心烦、溺赤等,多配升麻、生地、丹皮等同用,如清胃散;亦可用黄连煎酒,时含呷之。
治口舌生疮,可配青黛、人中黄研末外掺。
3.用于唇风、茧唇、唇肿本品功善燥湿清热、泻火解毒,治唇风、唇肿属脾经湿热者,配伍黄柏、白鲜皮、僵蚕、白芷、防风等燥湿、祛风之品,共研粗渣,水煎去渣,再熬浓汁,搽之。
【用法用量】煎服,2~1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本品大苦大寒,易伤脾胃,故凡脾胃虚弱者均不宜服用。
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按语】本品苦寒清热,燥湿泻火,善泻心火与清胃火。
凡心火亢盛、胃火炽盛诸证,均视为要药。
本品善清中焦湿热,主治湿热中阻,脘腹痞满;其归入大肠,善清大肠湿热,为治湿热泻痢要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及吃法
黄连是中医应用比较多的一味中药材,它有什么功效与作用呢?怎么吃黄连?下面就由店铺为大家介绍下黄连的功效和作用还有吃法,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黄连的功效和作用
1、抗菌作用:
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炭疽杆菌等。
2、抗病毒作用:
抑制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等。
3、抗原虫作用:
体外抑制阿米巴原虫、阴道滴虫、锥虫。
4、解毒作用:
对抗细菌毒素,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溶血素效价,降低大肠杆菌的毒力。
5、抗炎、解热:
抑制多种实验性炎症,有效成分为小檗碱,抗炎机理与刺激促皮质激素释放有关。
解热作用与抑制中枢PO/AH区神经元cAMP的生成有关。
6、抑制血小板聚集
黄连的食疗方法
《局方》三黄丸:治丈夫、妇人三焦积热。
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肿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躁不美饮食;下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热即生疽疖疮痍及五般痔疾粪门肿痛或下鲜血:黄连(去须、芦)、黄芩(去芦)、大黄(煨)各十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用熟水吞。
如脏腑壅实加服丸数。
小儿积热亦宜服之。
《伤寒论》黄连汤: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150克,甘草150克(炙),干姜150克,桂枝150克(去皮)人参100克,半夏250克(洗)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
煮取六升,去滓。
温服昼三夜二。
《直指方》黄连安神丸:治心烦懊依反复,心乱,怔仲,上热胸中气乱。
心下痞闷。
食入反出:朱砂20克,黄连25克生甘草12.5克。
为细末,汤浸,蒸饼丸如黍米大。
每服一十九食后时时津唾咽下。
《局方》泻心汤:治心经实热:黄连35克。
水一盏半煎一盏食远温服小儿减之。
《本草经集注》:恶菊花、芜花、玄参、白鲜;畏款冬。
《蜀本草》:畏牛膝。
《纲目》:黄连大苦大寒,用之降火燥湿,中病即当止,岂可久服,使肃杀之令常行,而伐其生发冲和之气乎?
《本草正》:黄连善泻心脾实火,虚热妄用,必致格阳,故寇宗荧日:虚而冷者,慎勿轻用;王海藏日:夏月久血痢不用黄连,阴在内也。
黄连的药用毒性
小檗碱的治疗量相当安全,副作用也很少,长期服用也未见任何障碍,一次口服小檗碱2.0g或连用黄连粉100g未见任何副作用。
在动物试验中,毒性也很轻,给小鼠口服不易致死,腹腔注射的最小致死量为0.01g/kg,亦有测得其半数致死量为0.066g/kg(黄柏或黄连则各为0.52,0.73g/kg)。
猫口服0.1g/kg可引起全身抑制,呕吐,于8~10天后死亡,呼吸由兴奋转向麻痹,死亡前可发生惊厥。
小鼠腹腔注射硫酸小檗碱的半数致死量为24.3mg/kg。
四氢小檗碱给小鼠灌胃、皮下及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940mg/kg、790mg/kg及100mg/kg。
盐酸小檗碱腹腔注射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24.3mg/kg。
小檗碱最严重的毒性为心脏毒性,在临床可出现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100mg于葡萄糖溶液中滴注,病人有出现头昏、气急、心律紊乱、循环呼吸吸骤停等,并有死亡病例报道。
过敏反应也较多见,小檗碱针剂(0.1%)2~4ml,有出现全身搔痒、荨麻疹、体温升高、心慌、关节疼痛、呼吸迪促、烦躁不安、恶心、呕吐、严重的可致血压下降出现过敏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