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塑成形扩散连接组合技术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材料超塑性和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技术及应用

材料超塑性和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技术及应用

获得较多应用 ,金属材料在超塑状态下所具有的优良塑性和 极低的变形抗力 ,使其可以像塑料一样进行气胀成形 ,包括 真空成形和吹塑成形 ,或将 2 种并用 ,也可进行超塑性板料 拉伸 ,比常规拉伸的拉伸比大得多 。
超塑成形具有诸多优点 。利用超塑性可以成形出非常 复杂的零件 ,可以使原来需要多道工序才能成形的零件 1 次 成形 ,也可以使原来因工艺要求需分部设计的组合零件改为 整体零件 ;超塑成形压力很低 ,需要的设备吨位低 ,费用少 ; 超塑成形在较低的速度下进行 ,冲击小 ,且材料的变形抗力 小 ,使模具的使用寿命延长 ;超塑成形时材料的充填性能好 , 成形精度高 , 材料利用率高 。但超塑成形有一个明显的缺 点 ,即晶粒易于粗化 ,使得强度 、塑性 、抗疲劳等机械性能有 所降低 。
对于给定材料来说 ,影响其超塑性的因素主要有晶粒 度 、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 。一般来说 ,晶粒越细 ,等轴度越 高 ,越有利于超塑性变形 ,因为晶粒细小时晶界总面积较大 , 为晶界滑动提供了条件 ,而等轴度高有利于晶粒转动 。但对 有些材料来说 ,例如钛合金 ,其晶粒尺寸达几十微米时仍有 良好的超塑性能 。超塑性变形与许多热激活过程有关 ,因此 温度也就成为它的一个很主要的影响因素 。一般要求温度 T ≥0. 5 Tm 。但变形温度超过临界温度 Tc 时 ,继续升高变形 温度会使晶界强度进一步降低 ,材料传递外加应力的能力迅 速降低 ,而且 ,变形温度过高会使得晶粒长大速度进一步加 快 ,这两方面均对超塑性不利 。因此 ,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合适的超塑性变形温度 。超塑性要求应变速率比较低 ,一般 为 10 - 4 ~10 - 1 s - 1 ,位于 S 曲线 Ⅱ区 ,此时应变速率敏感性指 数较大 ,有利于细颈扩散和转移 ,对超塑性有利[17 - 25] 。

超塑性固态焊接研究进展

超塑性固态焊接研究进展

固态焊接 是 在低 于材 料熔 化 温度 和一 定 的压力
作用 下 , 使相 互 接触 的材 料表 面 紧密 接触 , 并通 过原
性 焊接 、 超 塑性 扩散 焊接 、 超 塑性 摩擦 焊接 等 新技 术 已经成 为研 究 的 热点 , 一些 以超 塑 性 固态 连 接 为 基
础 的新 工 艺 , 如 超 塑成形 / 扩散 连 接组 合 技 术 ( S P F /
中 图分类 号 : TG 4 5 7 . 1 1 文 献标 志码 : A
Re s e a r c h De v e l o p me n t o f S u pe r pl a s t i c S o l i d — s t a t e W e l d i ng S ONG Xi a o b o , DU S u i g e n g, J I ANG Zh e
we r e a l s o r e v i e we d ,t h e c o mmo n me t h o d o f s u p e r p l a s t i c s o l i d — s t a t e we l d i n g me t h o d s we r e e s p e c i a l l y i n t r o d u c e d ,t h e d e v e l o — p i n g t r e n d s o f s u p e r p l a s t i c s o l i d — s t a t e we l d i n g we r e f o r e c a s t e d .I t i n d i c a t e d t h a t f u r t h e r r e s e a r c h o n s u p e r p l a s t i c d e f o r ma t i o n

4.超塑成形_扩散焊接组合工艺的技术概况与应用

4.超塑成形_扩散焊接组合工艺的技术概况与应用

超塑成形/扩散焊接组合工艺的技术概况与应用李 枫,陈明和,范 平,王荣华,朱丽瑛,周兆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江苏南京210016)摘 要:介绍了超塑材料的发展,概述了超塑成形、扩散焊接及其组合工艺的原理和特点,并指出了此种加工工艺的优缺点。

用超塑等温锻造、板材气胀成形和超塑挤压等超塑成形方法以及用超塑成形/扩散焊接组合工艺方法的国内外应用实例。

展望了超塑性的发展趋势,指出应开发新型的超塑性材料,探索已知材料的低温和高速超塑成形工艺,进一步拓展超塑性的应用领域。

关键词:超塑性;超塑性成形;扩散焊接;应用中图分类号:T G301 文献标志码:A 超塑成形(SPF)和超塑成形/扩散焊接组合工艺(SPF/DB)技术,在现代航空航天工业发展的推动下,经过近40年的开发研究和实验验证,已经进入实用阶段[1]。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几年来金属超塑性已在工业生产领域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一些超塑性Ti合金、Al合金、Mg合金以及黑色金属等以其优异的变形性能和材质均匀等特点,在航空航天以及汽车的零部件生产、工艺品制造、仪器仪表壳罩件和一些复杂形状构件的生产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23]。

下面分别对超塑性材料发展; SPF和SPF/DB的技术特点;其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四方面加以论述。

1 超塑性材料的发展超塑性材料是超塑成形和扩散焊接技术发展的基础。

到目前为止,已发现200多种金属和合金具有超塑性,不过可用于实际生产的只有少数材料,以钛合金、铝合金和镁合金3种材料为主。

正是由于超塑成形的生产优点明显,所以各国都极为重视超塑性材料的发展。

表1列出了目前已得到应用的常用铝合金和钛合金超塑性材料[425]。

钛合金是最早得到应用的超塑性材料,其技术相对成熟,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材料。

主要合金有Ti26Al24V、IM I550、IM I834、TiAl和GH4169等材料。

近年来,铝合金是继钛合金之后超塑研究的又一热点之一。

超塑性成形与扩散连接技术

超塑性成形与扩散连接技术

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降低生产成本和能耗 促进新产品的开发和上市 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汇报人:XX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智能化: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机器学 习等技术,实现超塑性成形与扩散连 接技术的智能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 和产品质量。
绿色化: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 下,超塑性成形与扩散连接技术将向 更加环保、绿色的方向发展,减少对 环境的负面影响。
航空航天领域:超塑性成形与扩散连接技术将进一步提高航空航天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比较:超塑性成形对材料的要求更为严 格,需要材料具备较好的塑性变形能力, 而扩散连接对材料的要求相对较为宽松。
应用范围:超塑性成形适用于轻质、薄 壁、复杂结构件的制作,而扩散连接适 用于金属、陶瓷、玻璃等材料的连接。
优点:超塑性成形与扩散连接技术能够提高材料成形极限,减少成形缺陷,提高产品质量。
缺点:超塑性成形与扩散连接技术需要较高的温度和压力,对设备要求较高,同时需要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否则 容易造成成形失败或产品质量问题。
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弹性模量、 热导率等物理性能也是扩散连 接的重要考虑因素。
扩散连接对材料的要求包括材 料的纯净度、晶粒度、表面光 洁度等。
材料的厚度、形状、尺寸等 也会影响扩散连接的效果。
材料的可加工性、可焊性、可 连接性等也是扩散连接需要考
虑的因素。
航空航天领域:连接不同材料,提 高结构强度和疲劳性能
比较:超塑性成形与扩散连接技术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应用:超塑性成形与扩散连接技术在航空航天、汽车、精密机械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轻量化:超塑性成形与扩散连接技 术将向更轻、更薄的方向发展,以 满足现代工业对节能减排的需求。

材料超塑性和超塑成形_扩散连接技术及应用

材料超塑性和超塑成形_扩散连接技术及应用
1 超塑性及超塑成形 、扩散连接的理论与方法
1. 1 超塑性 ( Superplasticit y ,SP) 超塑性通常是指材料在拉伸条件下表现出异常高的延
伸率也不产生缩颈与断裂现象 。当延伸率大于 100 %时 ,即
于卫新 :男 ,1981 年生 ,博士研究生 Tel :029288460465 E2mail : yuweixin @mail. nwp u. edu. cn 李淼泉 :通讯作者 ,男 ,1964 年 生 ,教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E2mail :ho neymli @nwp u. edu. cn
国内外学者对超塑性变形机制的研究已有很多 ,其结果 不尽相同 ,但在一些方面上取得了广泛的共识 。一般认为组 织超塑性变形机制以晶界滑动和晶粒转动为主 ,但还要靠其 他变形机制进行调节 。应变速率很小时 ( S 曲线 Ⅰ区和 Ⅰ、Ⅱ 区之间的过渡带) ,认为是靠空位扩散机制来调节 。随着应 变速率的增大 ,空位扩散机制相对减弱 ,位错运动的调节作 用相对增强[4 - 12] 。位错的存在必然伴随着动态回复和动态 再结晶 ,这也是超塑性变形中的软化机制 。超塑性变形会使 微观组织出现晶粒长大 、晶粒等轴化以及晶界圆弧化等现 象 ,这是由于变形过程中存在着动态再结晶或晶界迁移以及 同相晶粒相聚与合并的过程 。晶粒长大不单纯是加热的结 果 ,而是与变形有关 。适当提高变形速度 ,可抑制晶粒长大 的倾向[ 13 - 16 ] 。
为了便于分析和研究 ,通常把扩散连接分为 3 个阶段 (见图 1) :第一阶段为塑性变形使连接界面接触 。加压初期 的塑性变形可使接触面积达到连接总面积的 40 %~75 % ,后 续的接触过程主要靠蠕变进行 ,最后可达 90 %~95 % ,在金 属紧密接触后 ,原子开始相互扩散并交换电子 ,形成金属键 连接 。第二阶段为扩散 、界面迁移和孔洞消失 。与第一阶段 相比 ,该阶段中扩散的作用要大得多 。由于扩散的作用 ,大 部分孔洞消失 ,而且也会产生连接界面的移动 。该阶段通常 还会发生越过连接界面的晶粒生长或再结晶以及晶界迁移 , 使金属键连接变成牢固的冶金连接 。最后阶段为界面和孔 洞消失 。在这一阶段中主要是体积扩散 ,速度比较慢 ,通常 需要几十分钟到几十小时才能使晶粒穿过界面生长 ,原始界 面完全消失[29 - 32] 。

TC4多层板结构超塑成形_扩散连接工艺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1)

TC4多层板结构超塑成形_扩散连接工艺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TC4多层板结构超塑成形/扩散连接工艺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姓名:崔元杰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航空宇航制造工程指导教师:童国权2011-0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 要超塑成形/扩散连接(简称SPF/DB )技术是航空航天大型复杂钛合金薄壁结构件制造的主要工艺方法之一,利用该技术制造的钛合金多层板结构设计上满足质量轻、刚性大的要求,工艺上突破传统的钣金成形方法,能够缩短制造周期,减少成本等。

国外已将SPF/DB 技术制造的钛合金多层板结构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并取得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目前国内钛合金多层板SPF/DB 技术在制造工艺与应用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的工艺问题:三层板结构件面板易出现“沟槽”缺陷,四层板由于扩散连接面积大,若工艺过程控制不当,极易造成扩散连接不充分。

利用CAD 、CAE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进行结构优化已成为航空航天领域SPF/DB 工艺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针对上述的工艺问题,本文在TC4多层板SPF/DB 工艺研究中做了以下工作:首先提出了面板与芯板初始厚度比值1r (1r t t =面芯)、扩散连接宽度与面板初始厚度比值2r (2/r b t =面)是影响三层板结构件面板“沟槽”缺陷的两个重要结构参数。

根据三层板SPF/DB 工艺原理设计了模具结构与气路,借助有限元软件MARC 分析了1r 与2r 值对TC4三层板“沟槽”缺陷的影响规律,通过模拟比较得到:当t 面=2mm 时,t 芯=0.7mm ,b =4mm 的三层板结构模拟成形结果最佳。

最后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采用先DB 后SPF 的方法成功地进行了TC4三层板SPF/DB 试验研究,得到的三层板焊合率高、芯板壁厚分布均匀、面板无“沟槽”缺陷。

结果表明:TC4三层板SPF/DB 工艺中,当结构满足13r ≈,22r =时有利于减少面板“沟槽”缺陷;最佳DB 工艺参数为:温度900℃,扩散连接压力2~3.5MPa ,保压时间3600s ;最佳SPF 参数为:温度900℃,应变速率0.00098s -1,成形时间为2000s ,保压压力2.5MPa 。

超塑成形_扩散连接_一种先进钣金轻量化制造技术_邵杰

超塑成形_扩散连接_一种先进钣金轻量化制造技术_邵杰

中国航空报/2013年/9月/19日/第T02版工程超塑成形/扩散连接:一种先进钣金轻量化制造技术邵杰许慧元中国古老的民间“吹糖人”艺术,可以使柔软的糖稀在气体的作用下,以几百甚至上千倍的延伸率成形出各种想要的形状。

而这种“超塑性”正是材料的一种特殊属性。

实验表明,具有超塑性的材料在拉应力作用下能伸长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不会出现缩颈,也不会断裂。

金属超塑性最早被发现于1920年,Rosenhain等人发现Zn-4Cu-7Al合金在低速弯曲时可以弯曲近180°而不出现裂纹,与普通晶体材料大不相同。

1964年,W.A.Backofen、I.R.Turner和D.H.Avery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章《Zn–Al合金超塑性》,在文中最后一段提到“没有什么比能够将聚合物和玻璃成形技术应用到金属中进行成形而更使人惊叹的事情了”,从此揭开了金属超塑成形的序幕。

1968年英国里兰德汽车公司采用超塑成形工艺方法生产了工业用Zn-22%Al共析合金的汽车上盖和车门内板,开创了超塑成形技术的实用先例。

超塑成形工艺按成形介质可分为气压成形、液压成形、无模成形、无模拉拔;按原始坯料形式可以分为体积成形、板材成形、管材成形、杯突成形等等。

其中,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超塑成形方法是板材气压成形,也称吹塑成形。

吹塑成形是一种用低能、低压获得大变形量的板料成形技术。

通过设计制造专用模具,在模具与板料中间形成一个封闭的压力空间,板料被加热到超塑性温度后,在气体作用下,坯料产生超塑性变形,逐渐向模具型面靠近,直至同模具完全贴合形成预定形状。

具备超塑性的材料包括钛合金、铝合金、镁合金、高温合金、锌铝合金、铝锂合金等。

目前超塑成形技术最广泛的应用是与扩散连接技术组合而成的超塑成形/扩散连接组合工艺技术,利用金属材料在一个温度区间内兼具超塑性与扩散连接性的特点,一次成形出带有空间夹层结构的整体构件。

按照成形构件初始毛坯数量不同可以分为单层、两层、三层及四层结构形式。

钛合金舵体超塑成形_扩散连接工艺研究

钛合金舵体超塑成形_扩散连接工艺研究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 要
超塑成形/扩散连接(Superplastic forming/diffusion bonding,简称 SPF/DB)技术可以在一 次成形过程中制造多层板复合整体结构,成形的多层板结构具有弯曲刚度大、承载稳定性高、 表面和外形质量好、结构重量小以及良好的能量吸收和疲劳性能等优点,并且大大降低了生产 成本,故目前已成为制造飞行器舵翼类零件的重要方法。 然而,传统的超塑成形/扩散连接工艺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止焊剂涂敷困难、 成形零件热暴露时间长及零件成品率低等。用激光焊接代替一部分扩散连接的方法能够解决传 统工艺的不足,大大提高制件成品率及成形件的力学性能,因此开展激光焊接与超塑成形/扩散 连接组合工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某 TC4 钛合金舵体零件进行深入的激光焊接、 超塑成形/扩散连接的工艺研究,主要进行了如下研究: 基于材料超塑成形和扩散连接的基本原理,结合相关理论,利用有限元软件 ABAQUS 对 某 TC4 钛合金舵体的超塑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对构件的壁厚分布、应力情况做出了预测,获 得了优化的等应变速率下的压力-时间曲线,为超塑成形/扩散连接工艺的气压加载提供了参考 依据。 在对钛合金舵体超塑成形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分析基础上,研究了两层 0.6mm 厚的 TC4 钛 合金板的激光穿透焊接工艺,确定了优化的焊接参数,并成功焊接了四层板结构的中间两层芯 板。随后进行了四层结构的超塑成形/扩散连接工装准备,并进行了相关的超塑成形 /扩散连接 试验,研制成功了合格的舵体样件。 对舵体零件的质量检测表明:舵体零件外观形貌完好,内部加强筋完全直立,壁厚分布均 匀,扩散连接区域的微观组织没有明显长大,总体焊合率达 95%以上。 通过以上研究表明, 本文采用的激光预焊芯板的超塑成形/扩散连接的新工艺是制造中空复 合夹层结构的一种可行方法,能够解决传统超塑成形/扩散连接工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具有很 大优势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TC4 钛合金舵体,激光焊接,超塑成形/扩散连接,多层结构,有限元模拟

国外超塑成形_扩散连接技术发展现状_朱林崎

国外超塑成形_扩散连接技术发展现状_朱林崎

制成 其 内 部结 构 为夹 层 结 构 美 英 法 日
空 航天 飞 行 器 零 部 件 的 生产 美 英 法 等 国
已研 制 出 夹 层 结 构 的 飞 机 缝 翼 机 翼 后 缘
,
等国 家都建立 了

S P F /D B
生产基地 英 国

,
哈 菲 尔 德 美 国 道格 拉 斯 等 公 司 均 已 建 成 生 产 线并 实 现 了工 艺 过程 的 自动化控 制
( 幻 保 证 界 面 胶 粘 剂热 稳定性
须严 防污 染
界 面胶
M 绝热

结论
应 用 上 述 的脱 粘 分 类 与 采 取 的 相 应 技
,
粘 剂 热 稳 定 性 也 是 稳 定 界 面 粘 接 的重 要 因



5 胶 粘剂 与 本文 选 用 的 J 0
T G A
E PD
,
术 的 考 核 结 果证 明 界面 粘 接 强 度 提 高 到
界 面 粘 接 是 一 种 极 其 复 杂 的 物 化过 程
,


涉及 许 多 影 响 因 素
,

有些 因 素综 合 在 一 起

(3 ) 设 计 良好 的 工 装模具
,
在界 面 粘 接

因 此 解决 上 述 各 类 型 的 脱 粘 问 题 应 采 用综
过 程 中 许 多界 面 脱 粘 问 题是 因 工装 模 具 设
,
基 合金 的
SCP
技术
,


趋 势 为 深入 开 展 基 础 研 究工 作 开 发 新 型
外 铝 合金
,
S P F /D B

钛合金板材超塑成形和扩散连接件 通用技术规范-最新国标

钛合金板材超塑成形和扩散连接件 通用技术规范-最新国标

钛合金板材超塑成形和扩散连接件通用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钛合金板材超塑成形和扩散连接件(以下简称连接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证明文件。

本文件适用于TA15、TA32和TC4钛合金板材连接件的设计、制造和验收,其他钛合金板材的连接件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228.1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 3375 焊接术语GB/T 3620.1 钛及钛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GB/T 3620.2 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GB/T 4698(所有部分)海绵钛、钛及钛合金化学分析方法GB/T 5168 钛及钛合金高低倍组织检验方法GB/T 6394 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GB/T 8541 锻压术语JB/T 4008 无损检测液浸式超声纵波脉冲回波检测和评定不连续方法3 术语和定义GB/T 8541和GB/T 337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超塑成形和扩散连接superplastic forming and diffusion bonding(SPF/DB)超塑成形与扩散连接(扩散焊)工艺相结合制造零件的方法,通常称超塑成形/扩散连接。

3.2超塑成形和扩散连接件 superplastic forming and diffusion bonding parts(SPF/DB parts)采用超塑成形和扩散连接(3.1)方法制造的零件,通常称超塑成形/扩散连接件。

3.3扩散连接焊合率 diffusion bonding rate在指定扩散连接界面发生扩散连接的焊合面积占界面面积的百分比。

3.4凹坑 pit成形过程中零件表面形成的点状凹陷,见图1a)。

钛合金超塑性研究的进展

钛合金超塑性研究的进展
2.3 超塑性成形与扩散连接的结合
超塑性成形与扩散连接结合技术——即SPF/DB技术。它是利用钛合金在特定的显微组织、温度及拉伸量下,合金的延伸率超过100%的特性进行超塑成形;同时在同等条件下,把温度控制在合金的熔点以下进行焊接,在足够的热量和压力之下,使加工金属的接触面上的原子和分子相互扩散,从而连接成一个整体。钛合金工件在封闭模具中成形,然后在真空或惰性气体环境中进行扩散连接,由于两者加工温度相近,可同时进行这两项工艺,使得钛合金的大型复杂结构件可一次加工成型,得到的工件性能良好且加工成本得到降低。
与普通锻造方法相比,等温锻造具有整个锻造过程中,锻模和锻材始终处于相同的加工温度;锻造速度慢,应变速率小;没有模具激冷、表面氧化和局部过热倾向小;可获得更理想的微观组织和机械性能等优点,故采用等温锻造方法生产的锻件,具有锻件精度高、表面质量好、锻件材料的利用率高和锻件尺寸稳定等优点[6]。
2.2等通道转角挤压
根据文献[4]得知,超塑性特性最好的是α+β型钛合金,α型和β型钛合金稍差。因为α+β型钛合金为两相合金,晶粒本来就细小,在超塑性加工过程中两相相互制约,晶粒难以长大,细晶粒能长时间保持下来,利于超塑性变形。相反,α型和β型钛合金的晶粒不能细化,且α型钛合金中不存在有助于提高超塑性的β相。β型钛合金中,由于不存在α相,β相晶粒可迅速长大。
按变形效应的机理来分,可以将金属的超塑性分为如下三大类:第一类是具有细小等轴晶粒(晶粒细化的程度要达到0.5~5μm,一般不超过10μm)的材料在较高变形温度和较低应变速率下表现出的超塑性称为微晶超塑性或结构超塑性。第二类是在变形过程中由反复的循环相变或同素异形转变诱发的超塑性称为相变超塑性或动态超塑性。第三类是其他类超塑性。如在消除应力退火过程中,在应力作用下金属可以得到超塑性[2]。

超塑成形

超塑成形

超塑成形/扩散连接组合技术研究摘要:超塑成形/扩散连接(Superplastic Forming / Diffusion Bonding,SPF/DB)组合技术可以使复杂薄壁零件整体化,在降低飞行器结构重量、提高结构完整性和承载效率方面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

本文主要阐述了超塑性和扩散连接的概念,技术原理,优点和SPF/DB轻量化整体结构的发展应用现状,并介绍了SPF/DB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超塑成形扩散成形发展趋势技术原理优点一、SPF/DB概述1.1超塑性(SPF)超塑性通常是指材料在拉伸条件下变现出异常高的延伸率也不产生缩颈与断裂现象。

当延伸率大于100%时,即可称为超塑性。

按照实现超塑性的条件和变形特点的不同,目前把超塑性分为以下几类:组织超塑性、相变超塑性和其它超塑性。

实际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组织超塑性。

获取这种超塑性一般要求材料具有均匀、细小的等轴晶粒和较好的热稳定性。

1.2扩散连接(DB)扩散连接是把2个或n个以上的固相材料(包括中间层材料)紧压在一起,置于真空或保护气氛中加入至母材熔点以下温度,对其施加压力使连接界面微观凹凸不平处产生微观塑性变形达到紧密接触,再经保温、原子相互扩散而形成牢固的冶金结合的一种连接方法。

通常把扩散连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塑性变形使连接界面接触。

在金属紧密接触后,原子开始相互扩散并交换电子,形成金属键连接。

第二阶段为扩散、界面迁移和孔洞消失。

连接界面的晶粒生长或再结晶以及晶界迁移,使金属键连接变成牢固的冶金连接。

最后阶段为界面和孔洞消失。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体积扩散,速度比较慢,通常需要几十分钟到几十小时才能使晶粒穿过界面生长,原始界面完全消失。

二、SPF/DB工艺原理与技术特点2.1 超塑成形是利用某些材料在特定条件下具有极好的变形能力这一特性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成形工艺,采用超塑成形工艺能够制造出常规工艺难以成形的复杂结构,而且没有回弹,能够保证成形零部件的精度,加工重复性好[4]。

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技术在航空航天上的应用

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技术在航空航天上的应用

(a)(b)
(c)(d)
图1扩散连接的三阶段模形
1.1.3超塑成形/扩散连接(SPF/DB)
SPF/DB是一种把超塑成形与扩散连接相结合用于制造高精度大形零件的近无余量加工方法。

当材料的超塑成形温度与该材料的扩散连接温度相近时,可以在1次加热、加压过程中完成超塑成形和扩散
(a)(b)(c)
图2超塑成形/扩散连接的基本形式
用于SPF/DB组合工艺的扩散连接方法主要有三种:小变形固态扩散连接、过渡液相扩散连接和大变形/有限扩散连接。

在扩散连接过程中应采用惰性保护气体或真空,以防止氧化层的形成和生长。

对于常使用的钛合金而言,超塑成形和扩散连接技术条件和工艺参数具有兼容性,因此有可能在构件研制中把两种工艺组合在一个温度循环中,同时实现成形和连接。

在采用SPF/DB组合工艺进行多层结构的生产中,可以先扩散连接后超塑成形(DB/SPF),也可以先超塑成形后扩散连接(SPF/DB)。

DB/SPF工艺过程中,构件的芯板结构由板面的止焊剂图案而定,构件生产可在一次加热循环中完成,也可分为两道工序。

一道工序的
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系统可靠性和耐久性。

一种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模具及薄壁大倾角零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模具及薄壁大倾角零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模具及薄壁大倾角零件制备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任广义,王晓康,江开林,王高明,张毅,王强,卢旭阳,张志洪
申请号:CN202210412901.6
申请日:20220420
公开号:CN114505573A
公开日:
20220517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属于钛合金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模具及薄壁大倾角零件制备方法。

该模具在下模的密封型面区域设置了配合槽,进一步的,在所述配合槽内设置有密封筋,在合模压力作用下,靠近密封型面的零件下板料被挤压入密封空腔中,下板料中部分材料受到密封空腔尖角的强烈挤压作用,形成有益密封,进一步提升了模具的密封性能;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方案能够有效的增高密封筋,保证了模具与坯料间的密封效果。

既未改变零件有效区域模具型面,又增加了密封筋许可设计高度,解决薄壁零件成形模具所设密封筋较低导致密封性差的问题。

申请人: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黄田坝纬一路88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超塑成形扩散连接组合技术研究进展

超塑成形扩散连接组合技术研究进展

超塑成形/扩散连接组合技术研究进展一、SPF/DB概述超塑性(SPF)超塑性通常是指材料在拉伸条件下表现出异常高的延伸率也不产生缩颈与断裂现象。

当延伸率大于100%时,即可称为超塑性。

按照实现超塑性的条件和变形特点的不同,目前一般将超塑性分为以下几类:组织超塑性、相变超塑性和其他超塑性。

实际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组织超塑性。

获取这种超塑性一般要求材料具有均匀、细小的等轴晶粒和较好的热稳定性[1]。

扩散连接(DB)扩散连接是把2个或Z个以上的固相材料(包括中间层材料)紧压在一起,置于真空或保护气氛中加热至母材熔点以下温度,对其施加压力使连接界面微观凸凹不平处产生微观塑性变形达到紧密接触,再经保温、原子相互扩散而形成牢固的冶金结合的一种连接方法。

七、[1] 通常把扩散连接分为3个阶段(见图1):第一阶段为塑性变形使连接界面接触。

在金属紧密接触后,原子开始相互扩散并交换电子,形成金属键连接。

第二阶段为扩散、界面迁移和孔洞消失。

连接界面的晶粒生长或再结晶以及晶界迁移,使金属键连接变成牢固的冶金连接。

最后阶段为界面和孔洞消失。

在这一阶段中主要是体积扩散,速度比较慢,通常需要几十分钟到几十小时才能使晶粒穿过界面生长,原始界面完全消失。

图 1 扩散连接过程三阶段示意图超塑性/扩散连接(SPF/DB)SPF/DB工艺是把超塑成形与扩散连接相结合用于制造高精度大型零件的近无余量加工方法。

当材料的超塑成形温度与该材料的扩散连接温度相近时,可以在1次加热、加压过程中完成超塑成形和扩散连接2道工序,从而制造出局部加强或整体加强的结构件以及构形复杂的整体结构件。

如钛合金的超塑成形温度为850 970℃,扩散连接温度为870~1280℃,由于在超塑成形温度下也可进行扩散连接,因此有可能把这2种工艺结合,在1次加热、加压过程中完成超塑成形和扩散连接2道工序。

这种只需1次加热、加压过程的SPF/DB工艺常见于板料的吹胀成形和扩散连接。

超塑性成形与扩散连接技术

超塑性成形与扩散连接技术
现改用sPF/DB结构,只需4块sPF/DB壁板,减少了9个隔框、10根桁条、150个零件和5000个铆钉,总质量减轻38.4%,总成本降低53.4%。 ③是一种高精密的连接方法,用这种方法连接后,工件不变形,可以实现机械加工后的精密装配连接。
年代后期及70年代,世界上形成了超塑性研究的 高潮
·超塑性板材气胀成形、等温锻造、超塑挤压
&2.扩散连接DB
扩散连接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 经过一定时间,连接 界面原子间相互扩散,实现的可靠连接。
扩散连接的特点:
①可以进行内部及多点、大面积构件的连接,以及 电弧可达性不好或用熔焊方法根本不能实现的连接。 ②可成功连接用熔化焊和其他连接方法难以连接的 材料,如弥散强化型合金、活性金属、耐热合金、 陶瓷和复合材科等,特别适用于不同种类的金属、 非金属及异种材料的连接。 ③是一种高精密的连接方法,用这种方法连接后, 工件不变形,可以实现机械加工后的精密装配连接。
高精度大型零件的近无余量加工方法。
压过程中完成超塑成形和扩散连接2道工序,从而制造出局 超塑成形/扩散连接工艺SPF/DB ·1920年,Rosenhain等发现Zn-4Cu-7A1合金在低
图3所示力F-15型飞机机身背部2块大
速弯曲时可以弯曲近180。 中,处于发展和试验阶段。
型壁板,长3048mm,宽1143mm。图
条组成的典型结构;现改用sPF/DB结
连接后的界面完全消失,使整个结构成为一个整体, 颗粒增强的超塑性铝合金的SPF/DB成形工艺正在研制之
构,只需4块sPF/DB壁板,减少了9个
量,缩短了制造周期,降低了制造成本; 程的SPF/DB工艺常见于板料的吹胀成形和扩散连接。
隔框、10根桁条、150个零件和5000个

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技术在航空航天的应用与进展现状

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技术在航空航天的应用与进展现状

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技术在航空航天的应用与进展现状06014211(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学院,南昌 330063)摘要大量的工程材料都具有超塑性,以材料超塑性为理论基础的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一种,在航空航天等许多工业部门取得了愈来愈多的应用。

超塑成形/扩散连接(SPF/DB)技术关于现代和以后航空航天结构设计和制造有着重要和深远的阻碍,被称为21世纪大型复杂构件的高效费比制造技术。

分析了材料超塑性现象,超塑性变形机理研究进展。

超塑成形/扩散连技术的理论基础。

和超塑成形/扩散连接复合工艺的技术优势、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并展望了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技术的进展趋势。

关键词超塑性超塑成形扩散连接超塑成形/扩散连接航空制造飞机前言超塑成形(SPF)和扩散连接(DB)技术,在现代航空航天工业进展的推动下,通过30连年的开发研究和验证实验,现已进入有历时期。

SPF和SPF/DB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现代航空航天结构设计概念进展和冲破传统钣金成形方式的先进制造技术,因此,该技术的进展应用水平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航空航天生产能力和进展潜力的标志。

SPF/DB技术的研究已开展30余年,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的10年是sPF /DB的开发研究和实验验证时期。

SPF/DB从实验室小规模基础工艺研究和验证慢慢进展到全尺寸零件的设计、制造和飞行实验。

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是sPF/DB技术的生产应用和深切进展时期,其间SPF/DB工艺的基础研究加倍深切,生产技术取得较大进展[1]。

SPF/DB技术制造出的飞行器整体结构件,不仅能知足设计上的要求,如质量轻、刚性大;而且也能知足工艺上的要求,简化零件制造进程和构件的装配进程,缩短制造周期、减少手工劳动量和降低本钱。

另外,SPF/DB技术还能够制造空心结构件。

SPF /DB技术在减轻飞行器质量、降低生产本钱方面显示出了庞大的优越性,日趋取得航空航天工业的高度重视。

航空发动机空心风扇叶片的超塑成形和扩散连接制造技术

航空发动机空心风扇叶片的超塑成形和扩散连接制造技术
(a)窄弦带阻尼台实心风扇叶片 (b)宽弦空心风扇叶片 图2 典型风扇叶片
1
发动机的风扇叶片多采用钛合金材料,而钛合金在常温下屈服强度极高,塑性很差, 而且容易产生回弹,常规的金属工艺成形出的发动机叶片大多尺寸精度难以保证,而且 费时费力,不能很好地保证其性能。超塑成形/扩散焊接技术(Superplastic Forming and Diffusion Bonding,简称 SPF/DB)是利用材料在超塑性状态下良好的固态粘合性能而 发展起来的一种组合加工技术,采用 SPF/DB 工艺制造钛合金的多层板结构具有极大优 越性,该工艺可利用钛合金优良的超塑性和扩散连接性,用于制造钛合金多层结构件, 成本和重量约节省 30%~50%,它能节省工时,节约原料,提高效率,加工出重量轻而 结构刚度好的各种结构件。目前该工艺已成功地应用于成形航空航天钛合金的夹层结构 件,较为典型的如航空发动机的空心风扇叶片[1]。
2.1 超塑成形/扩散连接的概念 ........................................................................................ 2 2.1.1 超塑形(SPF) .................................................................................................... 2 2.1.2 扩散连接(DB) ................................................................................................. 3 2.1.3 超塑成形/扩散连接(SPF/DB)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塑成形/扩散连接组合技术研究进展一、SPF/DB概述超塑性(SPF)超塑性通常是指材料在拉伸条件下表现出异常高的延伸率也不产生缩颈与断裂现象。

当延伸率大于100%时,即可称为超塑性。

按照实现超塑性的条件和变形特点的不同,目前一般将超塑性分为以下几类:组织超塑性、相变超塑性和其他超塑性。

实际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组织超塑性。

获取这种超塑性一般要求材料具有均匀、细小的等轴晶粒和较好的热稳定性[1]。

扩散连接(DB)扩散连接是把2个或Z个以上的固相材料(包括中间层材料)紧压在一起,置于真空或保护气氛中加热至母材熔点以下温度,对其施加压力使连接界面微观凸凹不平处产生微观塑性变形达到紧密接触,再经保温、原子相互扩散而形成牢固的冶金结合的一种连接方法。

七、[1] 通常把扩散连接分为3个阶段(见图1):第一阶段为塑性变形使连接界面接触。

在金属紧密接触后,原子开始相互扩散并交换电子,形成金属键连接。

第二阶段为扩散、界面迁移和孔洞消失。

连接界面的晶粒生长或再结晶以及晶界迁移,使金属键连接变成牢固的冶金连接。

最后阶段为界面和孔洞消失。

在这一阶段中主要是体积扩散,速度比较慢,通常需要几十分钟到几十小时才能使晶粒穿过界面生长,原始界面完全消失。

图 1 扩散连接过程三阶段示意图超塑性/扩散连接(SPF/DB)SPF/DB工艺是把超塑成形与扩散连接相结合用于制造高精度大型零件的近无余量加工方法。

当材料的超塑成形温度与该材料的扩散连接温度相近时,可以在1次加热、加压过程中完成超塑成形和扩散连接2道工序,从而制造出局部加强或整体加强的结构件以及构形复杂的整体结构件。

如钛合金的超塑成形温度为850 970℃,扩散连接温度为870~1280℃,由于在超塑成形温度下也可进行扩散连接,因此有可能把这2种工艺结合,在1次加热、加压过程中完成超塑成形和扩散连接2道工序。

这种只需1次加热、加压过程的SPF/DB工艺常见于板料的吹胀成形和扩散连接。

体积成形(如超塑性模锻)与扩散连接相结合的SPF/DB工艺往往需要将超塑成形和扩散连接分开进行,先超塑成形后再扩散连接或者先扩散连接后再超塑成形,视具体工艺情况而定[1]。

二、SPF/DB技术原理扩散连接的标准定义为:被连接的表面在不足以引起塑性变形的压力和低于被连接工件熔点的温度条件下,使接触面在形成或不形成液相状态下产生固态扩散而达到连接的方法。

随着SPF/DB组合工艺应用的发展,扩散连接涵义又扩展为大变形/有限扩散的连接方法。

用于SPF/DB组合工艺的扩散连接方法主要有三种:小变形固态扩散连接、过渡液相扩散连接和大变形/有限扩散连接。

在扩散连接过程中应采用惰性保护气体或真空,以防止氧化层的形成和生长。

对于常使用的钛合金而言,SPF和DB技术条件和工艺参数具有兼容性,因此有可能在构件研制中把两种工艺组合在一个温度循环中,同时实现成形和连接。

钛合金SPF/DB 构件主要有三种形式,如图2所示。

图 2 钛合金SPF/DB构件的三种结构形式在采用SPF/DB组合工艺进行多层结构的生产中,可以先DB后SPF(DB/SPF),也可以先SPF后DB(SPF仍B)。

DB/SPF工艺过程中,构件的芯板结构由板面的止焊剂图案而定,构件生产可在一次加热循环中完成,也可分为两道工序。

一道工序的特点是零件在生产过程中无需开模:两道工序则有以下优点:DB可用气压或机械压力,也可选用其他连接技术;SPF前可对DB质量进行检测;DB和SPF的温度可各自优化,气压更易控制;可同时连接几个部件,提高加工经济性。

而在SPF/DB工艺过程中,首先根据构件加强要求形式涂止焊剂或焊接,然后外层板和芯板沿周边DB并气压成形,最后在超塑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完成芯板之间以及芯板和外层板之间的DB。

该工艺的主要问题是辅助DB比主要DB困难,DB只能靠气压提供压力,另外,氩气中的杂质和经过SPF后脱落的止焊剂容易导致DB连接质量下降[5]。

三、SPF/DB优点①可以使以往由许多零件经机械连接或焊接组装在一起的大构件成形为大型整体结构件,极大地减少了零件和工装数量,缩短了制造周期,降低了制造成本;②可以为设计人员提供更大的自由度,设计出更合理的结构,进一步提高结构承载效率,减轻结构件质量;③采用这种技术制造的结构件整体性好,材料在扩散连接后的界面完全消失,使整个结构成为一个整体,极大地提高了结构的抗疲劳和抗腐蚀特性;④材料在超塑成形过程中可承受很大的变形而不破裂,所以可成形很复杂的结构件,这是用常规的冷成形方法根本做不到或需多次成形方能实现的。

四、SPF/DB发展趋势目前,SPF和SPF/DB技术虽然已进入工程应用阶段,并已展示出巨大的技术经济效益,但钛合金超塑性应用领域仍以航空航天等军工业为主,与其他新兴技术一样,仍然需要不断开发其在其他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近年来,国内外超塑成形及扩散焊接研究发展趋势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3]。

1)增加超塑性材料品种,开发现有材料的超塑性。

如Ti基复合材料(Ti-6Al一4V/TiB,Ti一6Al-4V/TiC)、金属间化合物(TiAI,Ti3A1)等材料超塑性的开发;纳米材料超塑性的实用化研究和高应变速率超塑性合金的研究。

2)加强工艺过程控制,提高生产率。

要加强计算机模拟研究,实现工艺参数和工序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提高产品的快速设计制造能力、生产效率和设备利用率。

3)其他连接技术与SPF的组合工艺研究。

如钛合金的超塑成形与缝焊组合工艺;铝锂合金超塑成形与搅拌摩擦焊的组合工艺等。

4)深入研究超塑性变形规律,有效降低对超塑性变形时的苛刻要求,以便降低成形工艺要求和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成形件的质量。

已有报道表明亚细晶结构钛合金气胀成形时的成形温度可以低于700℃。

5)由非承力结构向承力结构发展。

20世纪70年代,美国洛克威尔公司首先将超塑成形和扩散连接技术相结合,发明了超塑成形/扩散连接组合技术(Superplastic forming/diffusion bonding,SPF/DB)。

之后,英、法、德、前苏联和日本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财力,相继开展这一技术研究。

这种技术非常适合于加工复杂形状的零件,例如航空发动机上的风扇叶片、飞机机翼等。

由于SPF/DB技术能够成形出形状复杂的整体零件,可减轻结构质量15%~40%,降低生产成本30%~50%,因此这项技术发展非常快,目前已从实验室阶段发展到实用化阶段。

从用以替换现有的分离式铆接结构件,发展到整体的SPF/DB构件;从用于次承力构件,发展到用作主承力构件;在成形材料方面,从钛合金发展到了高强度铝合金、铝锂合金、金属基复合材料、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在毛坯形式方面,从钛、铝板材的SPF/DB,发展到板材与机加零件的扩散连接。

我国于上世纪跟踪了这一先进技术。

近年来,已研制出飞机风动泵舱门、框段、电瓶罩盖和发动机维护口盖等部件。

图3所示为利用SPF/DB技术生产的发动机整流叶片形貌。

同时,SPF和SPF/DB工艺也逐渐扩展至其它领域,如电讯产品、交通业、建筑业等方面。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在1999年和2002年曾2次举办包括材料超塑成形/扩散连接研究与应用的全国性会议,对SPF和SPF/DB在我国的应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

图 3 利用SPF/DB工艺制造的发动机整流罩形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超音速巡航飞机计划的刺激和推动,国外航空工业率先开展超塑成形技术研究。

70年代早期,美国洛克威尔公司首先将超塑成形技术应用于飞机结构件制造中,使钛合金制造工艺发生了技术变革。

随后,美国的BLATS计划将钛合金SPF、SPF/DB技术列为重点研究项目,在F一15战斗机后机身(整体框、梁、壁板等)和B —lB大型轰炸机的壁板舱门等重要构件研制中大量采用了超塑成形和超塑成形/扩散连接组合工艺。

此后,由英国国防部投资的“战斗机验证计划”(EAP)中,BAe公司完成了先进SPF/DB结构制造和试验的研究项目,为EAP验证机提供了龙骨组件等多个部件。

可以说,美、欧等等国的大型国防研究计划对于SPF、SPF/DB技术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近年来先进武器装备作战性能越来越高,促使钛合金超塑成形整体结构在飞机、发动机、导弹、舰艇等工业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在已获得的工程应用领域内产生了巨大的技术经济效益:F一15E后机身结构采用SPF/DB整体结构后,减少了726个零部(如图4所示),并取消了10000多个紧固件;联合战斗机(JSF)的后缘襟翼和副翼、F一22后机身隔热板等重要结构均采用了钛合金超塑性成形/扩散连接的整体结构。

图 4 F-15E飞机后机身的SPF/DB整体结构在民用飞机结构制造方面,据统计.飞机结构重量中8%一10%以上的结构可以采用超塑成形整体结构。

这些应用包括稳定性设计结构(肋、梁、框架、承压支柱)、复杂的多板式部件(壁板、固定托架和支撑架)、复杂壳体(管道、箱体、容器)气动面、检修口盖/舱门、发动机舱部件、发动机转子零件、热空气管道以及装饰壁板和生活设施等。

图5为飞机上采用的部分SPF、SPF/DB结构,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的A310、A320、A330/340制造中,采用超塑成形/扩散连接的钛合金两层超塑整体结构替代铝合金铆接结构后,取得了减重46%的效果;波音777发动机气动舱门采用了Ti6A14V的两层超塑整体结构,用以替代原来的Inconel625高温合金焊接结构,原来结构23个零件需要70h的装配时间,采用钛合金超塑两层整体结构后减少到2个零件,装配时间仅需6h,同时减重1.4kg。

此外,NASA正在研究的高速民用运输机(HSCT)的机翼段和下部等结构也采用了SPF/DB结构件。

图 5 飞机上采用的部分SPF、SPF/DB构件在发动机领域,超塑成形/扩散连接组合工艺已经成为重要结构制造的关键T艺。

作为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关键部件之一,钛合金宽弦空心风扇叶片是SPF/DB整体结构制造工艺的典型代表。

英国罗·罗公司1984年开始率先采用SPF/DB技术研制钛合金宽弦无凸肩空心风扇叶片(剖面图及具体结构如图6所示),其特点是利用桁架结构取代蜂窝结构,使叶片重量减轻了15%,大大改善了叶片的气动特性,于1995年和1996年先后将26片钛合金空心宽弦无凸肩风扇叶片应用到遄达700和遄达800发动机上。

最近,空客A380飞机使用的遄达900发动机(如图7所示),其一级风扇直径为295cm(116inch),整个风扇部件包括24片采用弯掠设计的空心钛合金风扇叶片,大大改善了叶片的气动特性,在抗外来物损伤方面比早期的风扇叶片效率更高。

图 6 罗·罗公司开发的空心叶片的界面及其具体结构图7 钛合金宽弦空心风扇叶片此外,近年来随着导弹轻量化、高强度要求的进一步升级,钛合金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整体结构制造技术引起了高度的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