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简答题、论述题、名词解释)
药理学重点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名词解释1.受体激动药:对受体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存活性的药物。
2.治疗指数:LD50/ED50的比值。
3.不良反应: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4.抗菌后效应:去除细菌培养基内抗菌药后的一定时间范围内,细菌繁殖不能恢复正常的现象。
5.最低杀菌浓度: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6.Pharmacokinetics:即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
7.T1/2:即消除半衰期,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
8.PAE:即抗菌后效应,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抗生素浓度下降,低于MIC或者消失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9.Bioavailability:即生物利用度,指经任何给药途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身血循环内药物的百分比。
10.A dverse reaction:即不良反应,指在正常的用法和用量时由药物引起的有害和不期望产生的效应。
11.T I:即治疗指数,LD50/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安全。
12.P lacebo:即安慰剂,一般指本身没有特殊药理活性的中性物质制成的外形似药的物质。
13.成瘾性:反复用药对身体适应状态产生欣快感,一旦中断用药,可出现强烈的戒断综合征。
14.首剂效应:部分病人首次服用哌唑嗪后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心悸,晕厥等,称为首剂效应。
15.血浆半衰期:药物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16.受体拮抗药:对受体只有亲和力,而没有内在活性的药物。
简答题1.弱酸性药物(巴比妥)中毒,采用何措施加快药物排泄?碱化体液:可使肾小管内尿液PH值升高,弱酸性药物解离度增加,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
应用利尿药:通过增加尿量加快药物排泄。
2.阿托品的药理作用。
抑制腺体分泌;对眼的作用:扩瞳,升血压,调节麻痹;松弛内脏平滑肌;对心脏的作用:加快心律,加快房室传导;对血管的作用:大剂量扩张血管;中枢兴奋作用。
药理学_名词解释_简答题_论述题
首过效应)指某些药物在通过肠粘膜和肝脏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半衰期: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或效应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是决定临床给药间隔时间的依据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指理论上药物均匀分布所需容积。
生物利用度(F):指药物实际被利用的程度。
即进入血液的药量与给药量之比。
最低抑菌浓度(MIC) 指细菌短暂接触抗生素后,虽然抗生素血清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以下或已消失后,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依然持续一定时间耐药性:生物病原微生对抗生素等药物产生的耐受和抵抗能力耐受性(Tolerance):指人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状态治疗指数:TI)= LD50/ED50 代表药物的安全性,此数值越大越安全半数致死量(LD50):50%的实验动物死亡时对应的剂量,半数有效量(ED50):50%的实验动物有效时对应的剂量。
副反应,系指应用治疗量的药物后所出现的治疗目的以外的药理作用。
柯兴征:皮质醇增多症,一种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坪浓度:给药速度等于消除速度时,血药浓度维持在基本稳定的水平称血药稳态浓度,坪值治疗指数: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代表药物的安全性,此数值越大越安全肝药酶肝微粒体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是促使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
毒性作用;指在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的时机发生的危害性反应,较严重,但是可以预知,也是可以避免的一种不良反应。
后遗作用;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停药反应;指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原有疾病的加剧特异质反应;少数病人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程度与剂量成正比。
变态反应:指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异常的免疫反应。
反跳现象:长时间使用某种药物治疗疾病,在症状基本控制或临床治愈后突然停药,由此造成的疾病逆转叫药物“反跳”现象一级动力学消除:first-order 药物的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成正比,即单位时间内消除某恒定比例的药量。
药理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药理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药物的ADME过程中,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转化为其它物质的过程。
以下哪项不是药物代谢的主要方式?A. 水解B. 氧化C. 还原D. 脱羧2. 下列药物中哪种药物具有明显的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A. 抗焦虑药B. 止痛药C. 镇静催眠药D. 抗抑郁药3. 药物传递的主要途径包括血管内、血管外和淋巴途径等。
以下哪种途径是淋巴途径的主要形式?A. 细胞内扩散B. 血管周围扩散C. 血管外膜扩散D. 血管外留置4. 药物治疗中,药物的谱效比表示了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其副作用之间的关系。
以下哪种情况表示谱效比较高?A. 临床治疗效果强,副作用弱B. 临床治疗效果弱,副作用强C. 临床治疗效果强,副作用强D. 临床治疗效果弱,副作用弱5. 药物的微量边缘效应是指在药物用量接近最低有效剂量时,其药效的变动情况。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微量边缘效应?A. 药效持续时间短B. 药效与剂量呈线性关系C. 关键浓度区间窄D. 药效与剂量呈非线性关系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药物吸收的主要途径以及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答:药物吸收的主要途径包括口服吸收、肌肉注射吸收和静脉注射吸收。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有药物性质、给药途径、剂型、药物溶解度、血流量以及给药部位的性质等。
2. 请简述药物在体内代谢的主要机制以及药物代谢的影响因素。
答:药物在体内代谢的主要机制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脱羧等化学反应。
药物代谢受到酶系统的影响,包括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醛酮还原酶系统以及乙酰化酶系统等。
除此之外,个体差异、年龄、性别以及遗传因素等也会对药物代谢产生影响。
3. 请简述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过程以及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答: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过程包括血浆蛋白结合、组织细胞透过以及血脑屏障等。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有药物的脂溶性、药物在血浆中与蛋白结合的能力以及药物在体内的解离和离子化程度等。
药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已整理)
A安慰剂:指由本身无特殊药理活性得中性物质产生得似药制剂B半衰期:药物在血液中得浓度或效应下降一半所需得时间.就是决定临床给药间隔时间得依据表B不良反应:一些与治疗无关得会引起对病人不利得反应。
B变态反应(Allergy):机体受药物刺激发生异常得免疫反应,而引起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
B半数致死量(LD50或LC50):引起50%动物死亡得剂量B半数中毒量(TD50或TC50):引起50%得动物产生毒性反应剂量B半数有效量(EC50或ED50):引起50%阳性反应或50%最大效应得量B部分激动药(Partial agonist):高亲与力+弱内在活性0% <a < 100%B被动转运:药物分子只能由浓度高得一侧扩散到浓度低得一侧,其转运速度与膜两侧得药物浓度差(浓度梯度)成正比。
B半合成抗生素:对天然抗生素进行结构改造后获得得,如头孢菌素。
C成瘾性麻药用药时产生欣快感,停药时出现严重生理机能混乱D对因治疗(治本):针对病因治疗。
D对症治疗(治标):用药改善疾病症状,但不能消除病因。
D毒性作用;指在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得时机发生得危害性反应,较严重,但就是可以预知,也就是可以避免得一种不良反应。
F反跳现象:长时间使用某种药物治疗疾病,在症状基本控制或临床治愈后突然停药,由此造成得疾病逆转叫药物“反跳”现象F副作用:用治疗量药物后出现得与治疗无关得不适反应。
F分布:药物吸收后从血循环到达作用、储存、代谢、排泄等部位得过程F、防突变浓度(MPC):抗菌药物防止细菌选择第一步耐药突变得最低浓度G肝肠循环:许多药物经肝脏排入胆汁,由胆汁流入肠腔,在肠腔内又被重吸收,可形成肝肠循环G观分布容积:指理论上药物均匀分布所需容积。
G肝药酶:肝微粒体得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就是促使药物生物转化得主要酶系统。
H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虽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但仍残存得生物效应。
H活化:由无活性或活性较低得药物转变成有活性或活性较强得药物H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就是指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机体内得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寄生虫及自身内部得入侵者—-恶性肿瘤细胞,消除或缓解由它们所引起得疾病.H化疗指数:LD50/ED50或LD5/ED95。
药理学简答题及个别名词解释
药理学简答题及个别名词解释1、吗啡急性中毒特征是什么?如何解救?长期应用可致什么不良后果?(1)吗啡急性中毒症状:昏迷、瞳孔极度缩小(严重缺氧时则瞳孔扩大)、高度呼吸抑制、血压降低甚至休克,呼吸麻痹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2)解救:①人工呼吸、给氧;②应用阿片受体阻断药纳洛酮。
(3)长期应用吗啡的不良后果:引起成瘾(即引起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
2、利尿药按效能和可分为哪几类?各举一代表药物。
高效利尿药,呋塞米;中效利尿药,氢氯噻嗪;低效利尿药,螺内酯3、简述毛果芸香碱对眼睛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果芸香碱对眼睛的作用有缩瞳、降低眼压、调解痉挛导致近视。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青光眼,虹膜炎,阿托品中毒的解救。
(1)滴眼浓度过高,引起眼痛(2)滴眼时应压迫内眦,避免药液流入鼻腔,引起不适。
4、毛果芸香碱和阿托品对眼的作用和用途有何不同?毛果芸香碱和阿托品对眼的作用和用途药品作用环节对眼睛的作用用途毛果芸香碱兴奋M受体1.缩瞳2.降眼压3.调节痉挛,导致近视治疗清光眼;与扩瞳药交替应用,虹膜睫状体炎阿托品阻断M受体1.扩瞳2.升高眼压3.调节麻痹,导致远视与缩瞳药交替使用治疗虹膜睫状体炎;散瞳,检查眼底;验光配眼镜。
5、试从量效曲线上说明不同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在量效曲线上,如果剂量很小,没有产生效应,就称为无效量;引起效应的最小剂量,称最小有效量;临床允许使用的最大剂量(或接近中毒的剂量)称极量;引起中毒反应的最小剂量,称最小中毒量;引起死亡的剂量称致死量6、氯丙嗪的降温作用与阿司匹林的解热作用有何不同?(1)作用:氯丙嗪配合物理降温,不仅可使升高的体温降到正常,也可使正常体温降到正常以下;阿司匹林只能使升高的体温降到正常。
(2)作用机制:氯丙嗪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其调节功能减弱,不能随外界温度变化而调节体温;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散热增加而解热。
(3)临床应用:氯丙嗪用于低温麻醉、人工冬眠;阿司匹林用于感冒发热。
药理学常考名解与简答精选
一、常考名词解释精选:1、药物(drug) :指能影响机体细胞的生理、生化或病理过程,并用以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
2、药理学(pharmacology):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科学。
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
3、简单扩散:又称脂溶性扩散,非极性药物分子以其所具有的脂溶性溶解于细胞膜的脂质层,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
4、离子障:分子药物可以自由穿透生物膜,离子型药物不易通过生物膜,被限制在膜的一侧。
5、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
6、首关消除: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胆汁排泄量大,则使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过消除。
7、再分布(redistribution):药物进入体内,先向血流量大器官分布,随后再向血流量小器官分布。
8、AUC(曲线下面积):药-时曲线下所覆盖的面积。
9、肝肠循环(hepatoenteral circulation):药物在肝-胆汁-小肠间的循环。
10、消除半衰期(half life):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11、Css(稳态浓度):分次用药或恒速用药后,出现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或稳态血药浓度,这时药物的吸收速度和消除速度达到平衡,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称稳态浓度。
12、最低有效浓度/最小剂量;即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亦称阈剂量或阈浓度。
13、零级消除动力学: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即不论血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
14、一级消除动力学:是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百分率不变,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
15、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F):经任何给药途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身血循环内的药物百分率称生物利用度。
16、副反应(side reaction):在治疗剂量时,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随用药目的而变。
药理学简答题和名词解释
药理学简答题和名词解释1.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的生化和生理效应(即药理作用)及产生生化和药理效应的机制(药物作用机制)。
2.药物代谢动力学: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的一门学科。
3.一级消除动力学和零级消除动力学的特点:一级消除动力学特点:1、属一级速率消除的药物,每单位时间内消除的百分比不变,t1/2不变;2、血浆衰减规律的微分方程:dC/dt = -keC13、多数药物都按此规律消除;4、C的指数是1故又称一级动力消除:斜率=– ke/2.303直线的截距:logC0零级消除动力学的特点:1、属零级速率消除的药物、每单位时间内(不论血浆浓度高低)消除恒定的量,t1/2随血药浓度增加而延长;2、零级动力学其微分方程式为:dC/dt= -kCo积分方程式:Ct= Co –k0t3、少数药物按此规律消除,4、血浆药物浓度降至最大消除能力以下时转为一级动力学消除例如饮酒(苯妥英、水杨酸)过量时,一般常人只能以每小时10ml乙醇恒速消除。
当血药浓度下降至最大消除能力以下时,则按一级动力学消除。
4.药效代谢动力学的四个参数:半衰期、生物利用度、消除率、表观分布容积。
5.半衰期: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6.生物利用度:经任何途径给予一定量药物后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内的药物的百分率称生物利用度。
7.消除率:指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清除表观分布容积的部分,即每分钟有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药量被机体清除。
8.表观分布容积:是指静脉注射一定量(A)药物,待分布平衡后,按此时的血浆浓度在体内分布时所需体液容积。
9.不良反应及其种类: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由药物引起的有害和不期望产生的反应,包括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依赖性、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和致突变。
10.副反应:药物在治疗剂量时,与治疗目的无关的药理学作用所引起的反应。
11.后遗效应:停药后仍残留在体内的低于最低有效治疗浓度的药物所引起的药物效应。
药理学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生物利用度:指经任何给药途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内药物的百分率(=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t=0.693/Ke。
1/2一级消除动力学: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每隔一段时间降到原药物浓度的一定比例。
零级消除动力学:血浆中的药物每隔一定时间消除一定的量。
肝肠循环:被分泌到胆汁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然后随粪便排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为肝肠循环。
首过效应:药物在胃肠吸收后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肝药酶诱导剂:能增强药酶活性或加速其合成的药物。
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
肝药酶抑制剂:能减弱药酶活性或抑制其合成的药物。
如异烟肼、氯霉素等。
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耐受性:长期反复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
耐药性:长期反复用药后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的反应性降低。
神经递质:主要在神经元中合成而后储存于突触前囊泡内,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由突触前膜MBC(最低杀菌浓度):指体外抗菌实验中,杀灭供试细菌的抗菌药物的最低浓度。
MIC (最低抑菌浓度):指体外抗菌实验中,抑制供试细菌生长的抗菌药物的最低浓度。
感性降低。
二重感染:又名菌群交替症。
正常人体口腔,鼻咽部,消化道等处有多处微生物寄生,相互拮如真菌和耐药菌乘机大量繁殖,造成新的感染。
效价强度:药物达到一定药理效应的剂量,反应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效能:(增加浓度和剂量而效应量不再继续上升),反映药物的二、简答题1、简述新斯的明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新斯的明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而发挥拟胆碱作用,可兴奋M、N胆碱受体,其对腺体、眼、心血管及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弱,对骨骼肌及胃肠平滑肌作用强。
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还可用于减轻由手术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气胀及尿潴留、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竞争性神经肌肉阻滞药过量时的解救。
《药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药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药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1.药物:能杳明或改变机体的牛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诊断、预防、治疗疾病的物质。
2.審物:是指在较小剂量即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损害人体健康的化学物质。
3.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能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医学基础学科。
4.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体。
包括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作用机制、不良反应等。
5.药动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
包括药物的体内过程和血药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6.新药:化学结构、药品组分、药理作用不同于现有药品的药物。
还包括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已经上市的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的适应症或制成新的复方制剂,亦属新药范围。
7.稳态浓度:按照一级消除动力学规律消除的药物,当进入体内的药量和从体内消除的药量相等时所达到的稳定状态,此时的血浆血药物浓度称为稳态浓度。
:8.前药:本身没有药理活性,在体内经生物转化,其代谢中间产物具有药理活性发挥药理作用的药物。
9.离子瞳:分子状态(非解离型)的药物疏水而亲脂,易通过细胞膜,离子型的药物极性高不易通过细胞膜的脂质层。
这种现象称为离子障。
10.首关消除:口服药物经胃肠吸收,先经门静脉通过肝脏再到达全身循环,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11.肝药酶:存在于肝脏中催化药物代谢的酶。
肝脏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该系统中主要的酶是细胞色素 P450。
12.肝肠循环:有些药物能从肝脏主动转运至胆汁中,药物随胆汁到达十二指肠后,有些结合型的药物在肠中受细菌,酶的水解,可被再吸收。
13.首次接触效应:是抗菌药物在初次接触细菌时有强大的抗菌效应,再度接触或连续与细菌接触,并不明显地增强或再次出现这种明显的效应,需要间隔相当时间(数小时)以后,才会再起作用。
药理学期末重点
14PT班药理学期末重点一、名词解释1、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人体和病原体)相互作用的科学。
包括药效学和药动学。
2、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原理的科学。
3、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即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4、副作用:药物在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作用无关的作用。
(如阿托品用于解除胃肠痉挛时,可引起口干、心悸、便秘等反应。
这个可能考选择题,记一下,名词解释的时候不用加上去)5、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机体损害性反应。
6、变态反应:是指少数人对某些药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与该药的使用剂量无关。
7、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下降至阈浓度以下而残存的药理效应。
(如头一日晚上服用巴比妥类催眠药后。
次日早晨仍然有困倦、头晕、乏力等的后遗作用。
)8、量效关系:药理效应的强弱与其剂量大小或浓度高低呈一定关系。
9、治疗指数:半数中毒剂量与半数有效剂量或半数中毒浓度与半数有效浓度的比值,动物实验中常用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表示,是药物的安全性指标,该值越大,说明药物越安全。
该值仅适用于治疗效应与致死效应量效曲线相互平行的药物,对不平行的药物还应参考安全范围。
10、安全范围:最小有效量与最小中毒量之间的差距,其值越大越安全。
11、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种能选择性地同相应的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或药物等相结合,并能产生特定生理效应的大分子物质。
12、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是指细菌与抗菌药物反复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
13、二重感染: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使敏感菌受到抑制,而一些不敏感菌如真菌或耐药菌乘机大量繁殖,造成新的感染,称为二重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
14、首剂效应:病人首次用药的90分钟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心悸、晕厥、意识丧失,约有50%的患者会发生。
它是哌唑嗪的不良反应。
15、首关效应:又称首过消除,是指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的酶所代谢,使体循环药量减少的一种现象。
中南大学远程教育《药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药理学》作业参考答案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首过消除:药物从胃肠道吸经门静脉系统到达全身血循环前,部分被胃肠壁细胞和肝脏代谢,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该作用称为首过消除。
2.二重感染:正常人的口腔、鼻咽、肠道等处有微生物寄生,菌群间维持平衡的共生状态,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使敏感菌受到抑制,而不敏感菌乘机在体内生长繁殖。
3.肾上腺素作用翻转: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能将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作用,称为肾上腺素作用翻转。
此时,α受体兴奋时的血管收缩作用被取消,表现出β2受体兴奋时的血管扩张效应。
4.抗生素后效应:抗生素在撤药后其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时,细菌仍受到持久抑制的效应。
5.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为仅对增殖周期的某些时相敏感而G0期不敏感的药物,如作用于S期的抗代谢药,作用于M期的长春碱类药物。
6.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和速度。
7.后除极和触发活动:后除极是在一个动作电位中继0相除极后所发生的除极,其频率较快,振幅较小,呈振荡性波动,膜电位不稳定,容易引起异常冲动发生,易引起触发活动。
二、简答题:1.简述卡比多巴与左旋多巴合用治疗帕金森病的理由。
答:左旋多巴是多巴胺的前体,通过血-脑屏障后,主要在纹状体突触前由多巴胺能神经末梢内L-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脱羧转化为多巴胺,补充纹状体内多巴胺不足,而发挥治疗作用。
左旋多巴在外周脱羧形成多巴胺后,易引起外周不良反应。
卡比多巴属外周脱羧酶抑剂,可抑制左旋多巴的外周脱羧作用,可明显增加左旋多巴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从而提高左旋多巴的治疗效果,减少外周不良反应。
2.简述磺胺药与甲氧苄啶合用协同增效的理由。
答:磺胺药的抗菌作用原理为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从而抑制细菌核酸、蛋白质合成。
而甲氧苄啶的抗菌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使二氢叶酸不能还原成四氢叶酸,阻止细菌核酸的合成。
因此它与磺胺类药合用,可使细菌的叶酸代谢遭到双重阻断,从而增强磺胺类药的抗菌作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药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药理学一.问答题1.硝酸甘油和普萘洛尔抗心绞痛的机理是什么?为什么两者合用。
解:两药都降低心肌耗氧量,合用后可产生协同抗心绞痛作用; 硝酸甘油加快心率和加强心肌收缩力可被普萘洛尔取消;普萘洛尔使射血时间延长,心室容积增大可被硝酸甘油取消2.比较毛果云香碱和阿托品对眼睛的作用和在眼科方面的应用。
解:毛果芸香碱的作用:1:缩瞳,降低眼内压和调节痉挛,2:增加腺体分泌。
临床主要用于青光眼,虹膜炎。
阿托品的作用主要是:1:抑制腺体分泌,2:扩瞳,升高眼内压和调节麻痹,3:松弛内脏平滑肌。
其在眼科的作用主要为:1:虹膜睫状体炎,2:检查眼底,3:验光配眼镜3.氨基甙类抗生素主要不良反应。
4.吗啡为何可以用于治疗心源性哮喘?解:心源性哮喘能用吗啡的治疗原因在于吗啡能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负荷,能镇静催眠,并且降低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
5. 激动剂解:能与细胞上受体或信号转导途径的分子相结合,并产生天然物质的典型生理效能的化学品或药物。
二. 名词解释1.激动剂:具有亲和力和内在活性与受体结合能产生最大效应的物质.2.半衰期:血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3.副作用:治疗时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药物作用。
4.首关效应:口服某些药物在通过肠粘膜和肝脏时部分被代谢灭活从而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5.肝肠循环:一些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可由肝脏运至胆汁在经过单汁流入肠腔,除了随粪便排出外部分留在肠腔内又被重吸收形成循环称肝肠循环。
6.零级动力学消除:体内药量单位时间内按恒定的量消除。
7.生物利用度:指药物制剂给药后能被机体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分量和速度。
8.肾上腺素作用翻转:治疗量下,肾上腺素通过兴奋a受体和B 受体,总体上呈现升压作用,但如果事先使用a受体阻断药,后再给予肾上腺素,因为此时a受体已被阻断,故肾上腺素只呈现B受体兴奋后的扩血管作用,导致血压不升反降,称为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翻转。
9.拮抗剂:与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药理学期末试题及其参考答案1
XX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理学试题1适用于三年制大专临床医学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药物作用的选择性2.副作用3.毒性作用4.依赖性5.肝肠循环二.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出正确答案并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1、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是指:A.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B.副作用和毒性作用C.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D.防治作用和副作用()2、药物产生副作用的剂量是:A. 治疗量 B. 极量 C.无效量 D.中毒量()3、下列哪种剂量或浓度产生药物的后遗效应:A、无效量B、极量C、治疗量D、阈浓度以下的血药浓度()4、.首关消除主要发生在哪种给药途径:A、口服B、直肠给药C、舌下给药D、肌内注射()5、下列哪种不是M受体兴奋产生的效应:A.心率减慢B.胃肠平滑肌收缩C. 瞳孔缩小D. 骨骼肌收缩()6、毛果芸香碱对眼的作用是:A、缩瞳、升高眼压、调节麻痹B、扩瞳、升高眼压、调节麻痹C.扩瞳、升高眼压、调节痉挛D.缩瞳、降低眼压、调节痉挛()7、可用于治疗青光眼的药物是:A.阿托品B.后马托品C.山莨菪碱D.毛果芸香碱()8、治疗重症肌无力首选药物是:A.新斯的明B.加兰他敏C.毛果芸香碱D.阿托品()9、阿托品解痉效果最好的是:A.输尿管平滑肌B. 胃肠平滑肌C、.胆道平滑肌D、支气管平滑肌()10、治疗胆绞痛宜选用:A.吗啡B .阿托品C.阿托品+哌替啶 D.阿斯匹林+哌替啶()11、增加心肌收缩力和舒张肾血管的是:A、肾上腺素B、麻黄碱C、去甲肾上腺素D、多巴胺()12、控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选用:A.麻黄碱B.多巴胺C.去甲肾上腺素D.沙丁胺醇.( )13、地西泮的药理作用不包括:A.抗焦虑 B.镇静催眠C.抗惊厥 D.抗震颤麻痹( )14、癫痫大发作首选何药?A.丙戊酸钠 B.苯妥英钠 C.卡马西平D.乙琥胺( )15、治疗中枢性疼痛综合征的首选药物是:A.苯妥英钠B.吲哚美辛C.苯巴比妥D.乙琥胺()16、氯丙嗪抗精神病作用机制:.A、阻断中枢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受体B、兴奋中脑皮质通路C、阻断结节漏斗通路的多巴胺受体D、阻断中脑-边缘系统通路多巴胺受体( )17、氯丙嗪对下列哪种原因引起的呕吐无效A、胃肠炎B、药物C、晕动病D、癌症.( )18、胃肠平滑肌痉挛引起绞痛最好选用:A、.哌替啶B、.阿托品C、.氯丙嗪D、.阿斯匹林( )19、外伤性剧痛可选用哪种镇痛药?A.、阿托品B、哌替啶C、山莨菪碱D、阿斯匹林( )20、属非麻醉药品管理的镇痛药是: A.哌替啶 B.芬太尼 C.安那度 D.喷他佐辛( ) 21、新生儿窒息应首选:A、.咖啡因B、洛贝林C、甲氯芬酯D、回苏灵( )22、下列哪种药物与麦角胺合用于治疗偏头痛:A、洛贝林B、咖啡因C、利他林D、尼可刹米( )23、解热镇痛药的退热机制是:A、抑制中枢PG合成B、抑制外周PG合成C、.抑制中枢PG的降解 D.、增加中枢PG的释放( )24、.可引起首剂效应的降压药是:A、.可乐定B、.哌唑嗪 C.、普奈洛尔 D.、卡托普利( )25、高血压合并支气管哮喘的病人不宜用?A. β受体阻断药B.中枢性降压药C.α受体阻断药D.利尿药( )26、强心苷中毒时出现室性早搏和房室传导阻滞选用:A.苯妥英钠B.氯化钾C.阿托品D.异丙肾上腺素( )27、硝酸甘油无下列哪项作用?A.增加心脏缺血区的血流量B.冠脉血流量重新分配C.增加室壁张力D.扩张容量血管( )28、噻嗪类利尿药的主要作用部位:A、近曲小管B、髓袢升支髓质部C、髓袢降支D、远曲小管初始部( )29、下列哪种药物可使心衰症状加重?A.甘露醇B.乙酰唑胺 C.螺内酯D.呋噻米( )30、治疗急性肺水肿首选药是:A.呋噻米B.氢氯噻嗪C.螺内酯D.乙酰唑胺( )31、肝素过量引起自发性出血可用:A.维生素K B.鱼精蛋白C.氨甲苯酸D叶酸( )32、治疗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最好选用:A、硫酸亚铁B、.叶酸C、维生素B12D、叶酸+维生素B12( ) 33、甲酰四氢叶酸主要用于:A.、小细胞性贫血B、巨幼红细胞性贫血C、恶性贫血D、长期用叶酸对抗药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4、维生素K对下列哪种疾病所致的出血无效:A、新生儿出血B、香豆素类过量C、肝素过量D、.梗阻性黄疸( )35、中枢抑制作用最强的药物是:A、苯海拉明B、阿司咪唑C、氯苯那敏D、特非那丁( )36、具有成瘾性的中枢镇咳药是:A、右美沙芬B、喷托维林C、.苯唑那酯D、可待因( )37、既有平喘又有强心利尿作用的药是:A、色甘酸钠B、异丙阿托品C、.肾上腺素D.、氨茶碱( )38、阻断胃壁细胞H+泵的抗消化性溃疡药是:A、米索前列醇B、奥美拉唑C、丙胺太林D、哌仑西平( )39、关于硫酸镁的药理作用哪项不正确?A.口服利胆B、注射降压 C.口服兴奋中枢 D.注射松弛骨骼肌( )40、糖皮质激素小剂量替代疗法用于:A、再障B、粒细胞减少C、血小板减少D、阿狄森病( )41、硫脲类药物的基本作用是:A、抑制碘泵B、抑制甲状腺过氧化酶C、抑制蛋白水解酶D、阻断甲状腺受体( )42、下列哪类药物是繁殖期杀菌剂:A、氨基苷类B、头孢菌素类C、大环内酯类D、四环素类( )43、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首选药物是:A、青霉素B、苯唑西林C、氨苄西林D、羧苄西林( )44、对青霉素过敏的耐药金葡菌感染选用:A、氨苄西林B、阿莫西林C、红霉素D、链霉素( )45、治疗骨及关节感染首选:A、红霉素B、麦迪霉素 C、克林霉素D、庆大霉素( )46、治疗鼠疫和兔热病的首选药:A、红霉素B、氯霉素C、链霉素D、四环素( )47、立克次体所致斑疹伤寒首选:A、青霉素B、四环素C、磺胺嘧啶D、链霉素( )48、具有抗厌氧菌作用的药物是:A、氯喹B、依米丁C、甲硝唑D、滴维净( )49、下列哪项不属于氨基苷类的不良反应?A、变态反应B、神经肌肉阻断作用C、骨髓抑制D、耳毒性( )50、异烟肼致周围神经炎是由于:A、维生素A减少B、维生素C减少C、维生素B6减少D、维生素B12减少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阿托品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药理总复习题
药理总复习题引言: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以及对机体产生的作用和效应的学科。
正确理解和掌握药理学的知识对于医学生和临床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提供一些药理学的复习题,帮助大家巩固对药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第一部分:简答题1. 解释以下概念: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2. 什么是药物的半衰期?为什么半衰期对于给药频率的选择非常重要?3. 请解释以下术语: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副作用、药物的相互作用。
4. 药物可以通过哪几种途径进入或离开人体?5. 请解释以下术语:药物的选择性、药物的效应、药物的耐受性。
第二部分: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决定因素?a. 给药途径b. 给药剂量c. 药物代谢速度d. 药物副作用2. 下列哪个主要发挥影响药物代谢的作用?a. 肝脏b. 肾脏c. 胃肠道d. 脑组织3. 以下哪种不属于药物的副作用?a. 头痛b. 恶心c. 睡眠过多d. 皮肤瘙痒4. 下列哪个机制可以导致药物相互作用?a. 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物理相互作用b. 药物与身体组织之间的物理相互作用c. 药物与药物之间的化学相互作用d. 药物与身体组织之间的化学相互作用5. 药物的选择性是指:a.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选择性b. 药物对不同病理生理过程的选择性作用c. 药物的剂量选择性d. 药物对不同医学专科的选择性适应第三部分:应用题1. 举例说明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何产生,如何预防和管理。
2. 请列举一些常见的药物相互作用的例子,并解释其机制。
3. 请列举一些常见的药物的选择性作用,并解释其临床应用。
4. 请比较口服给药和静脉注射给药的优缺点,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结论:药理学是医学领域中重要的学科之一,正确理解和掌握药理学的知识对于医学生和临床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本文所提供的药理总复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巩固对药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大家学好药理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整word版)药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药理学期末重点一、名词解释:1.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2.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或适应证等。
3.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药物在机体的吸收、分布、转化及排泄过程,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述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4.量效关系:指药物的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随剂量增加而增强,这种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称为量效关系。
5.继发反应:是指药物发挥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
6.药物选择性:药物对某种组织或者器官产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组织或器官较少或不产生作用,药物的这种特性称为药物的选择性。
7.不良反应:药物产生的不符合用药目的或对病人不利的反应。
8.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低至阈浓度以下时仍残存的药理效应。
9.效能:指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或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所产生的最大效应。
10.效价(强度):药物达到同等效应时,所需药物剂量的大小。
(剂量越小,效价越高。
常用一定效应所需的剂量或一定剂量产生的效应来表示。
)11.治疗指数TI:LD50/ED50,药物研究时用来表示药物安全性的指标,值越大,越安全。
12.安全指数:LD1/ED99,越大说明药物越安全。
13.安全范围:ED95与LD5之间的范围。
14.耐受性:长期反复使用某种药物后,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需加大剂量才能达到原有效应。
15.快速耐受性:短时间内多次用药后立即发生耐受性。
16.耐药性:长期反复使用某种药物后,病原体或肿瘤细胞等对化疗药的敏感性下降,使药物疗效下降甚至失效。
17.受体: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种能选择性的同相应的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或药物相结合并能产生生理效应的大分子物质。
18.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与效价成正比,是作用强度即效价的决定因素。
19.内在活性:也称效应力,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引起受体激动产生效应的能力,是药物最大效应或作用性质的决定因素。
药理学重点期末考试用
一名词解释1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机制的科学。
2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包括药物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3 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包括药物在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
4 半衰期:指血药浓度下降到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5肝肠循环:是指某些药物经肝脏转化为极性较大的代谢产物并自胆汁排出后,又在小肠中被相应的水解酶转化成原型药物,再被小肠重新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6 生物利用度:指血管外给药时,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数量。
7 反跳现象:长期使用受体阻断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疾病的恶化或复发,可能是受体向上调节所致。
8 二重感染:长期大剂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菌被抑制,破坏了体内正常菌群生态平衡,致使一些抗药菌和真菌乘机繁殖,造成的再次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
9 不良反应:指不适合用药目的而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0 耐药性: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
11 耐受性: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强度递减,增加剂量才可以保持药效不减。
12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物效应。
13 肝药酶诱导剂:能诱导肝药酶的活性,加速自身或其它药物的代谢,便药物效应减弱。
14 肝药酶抑制剂:能抑制肝药酶的活性,降低其它药物的代谢,使药物的效应增强,甚至引起毒性反应。
15 药物效应:药物作用的结果,机体反应的表现,对不同脏器有选择性。
16 首关效应(首过消除):指口服给药后,部分药物在胃肠道,肠粘膜和肝脏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17成瘾性:病人对麻醉药品产生了生理、心理的依赖,一旦停药后,出现严重的生理机能混乱,如停药吗啡后病人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
18 受体激动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有较强的内在活性物质。
19 受体拮抗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20 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给药后迅速出现明显的升压作用,而后出现微弱的降压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简答题、论述题、名词解释)一、简答题1.阿托品的主要临床用途有哪些?答:(1)抑制腺体分泌;(2)治疗虹膜睫状体炎、儿童验光配镜;(3)缓解内脏绞痛;(4)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5)抗休克;(6)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2.简述强心苷的药理作用。
答:(1)正性肌力作用(增强心肌收缩力);(2)负性频率作用;(3)负性传导作用;(4)利尿及扩张血管作用。
3.简述常用抗菌药的作用机制。
答:(1)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2)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3)影响细菌核酸代谢;(4)影响细菌叶酸代谢;(5)影响细菌胞质膜通透性。
4.简述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
答:(1)解热、镇痛和抗炎抗风湿作用;(2)影响血小板的功能:减少血小板的凝聚和抗血栓形成,达到抗凝作用。
5.简述硝酸甘油和普萘洛尔合用治疗心绞痛的药理学基础。
答:(1)硝酸甘油可缩小β受体阻断药所致的心室容积增大和心室射血时间延长;(2)β受体阻断药能对抗硝酸甘油所引起的反射性心率加快和心肌收缩力加强。
6.简述氢氯噻嗪的降压机理。
答:用药初期由于排钠利尿减少血容量,长期用药由于排钠造成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钠减少,Na+–Ca2+交换减少,细胞内Ca2+含量降低,血管平滑肌舒张而降压。
7.磺胺药为何可损害肾脏?如何防治?答:原因:磺胺药及乙酰化产物在尿中溶解度降低,尤其在酸性尿中易析出结晶损伤肾小管,引起肾脏损害。
防治:(1)用药期间多喝水;(2)同服等量碳酸氢钠,碱化尿液;(3)定期检查尿液;(4)失水、休克、老年人及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8.简述新药临床试验的分期及意义。
答:(1)Ⅰ期: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
观察人体对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动学,为制订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2)Ⅱ期,治疗作用的初步评价阶段,观察对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为Ⅲ期研究设计和给药方案确定提供依据。
(3)Ⅲ期,扩大临床试验阶段(批准试生产后进行),进一步验证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风险关系,最终为获批提供充分依据。
(4)Ⅳ期,上市后药品临床再评价阶段,考察药品在广泛使用条件下的疗效与不良反应。
9.简述纤维蛋白溶解药(溶栓药)治疗的用药原则。
答:(1)力争尽早用药:血栓溶解程度与血栓形成时间有关,新鲜血栓易于溶解。
而且,由于血栓堵塞血管,组织供血中断时间过长将造成细胞不可逆的损伤,乃至死亡。
(2)首次应用一般采用大剂量:这是因为溶栓药进入血循环后必须先中和体内可能存在的抗体和抗纤溶物质,然后才能发挥其溶栓作用。
(3)溶栓药与抗栓药的联合应用:为加速溶栓和减少再闭塞,在应用溶栓药时常并用抗栓药,已成为溶栓治疗常规。
10.简述雌激素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答:(1)体内长期高水平雌激素的刺激可导致某些组织的癌变。
雌二醇及其几种代谢产物均有显著的致癌作用。
(2)雌二醇可通过诱导原癌基因活化、抑制抑癌基因功能、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增强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及促进肿瘤组织、周围微血管形成而发挥其促癌效应。
(3)代谢产物可通过直接与细胞内蛋白质和DNA结合、或参与氧化还原反应产生自由基,间接损伤DNA来发挥其致癌作用。
11.简述天然产物活性成分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理机制。
答:天然产物中抗艾滋病病毒活性成分的药理机制:⑴阻止病毒与细胞CD4(免疫球蛋白超基因家簇中的重要成分,与免疫有关的分子)受体结合;⑵抑制逆转录酶、整合酶、蛋白酶和糖基化;⑶影响抗艾滋病病毒(HIV)的装配和释放。
12.何谓新药?新药研发分为哪三个阶段?答: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适应症亦属新药范围。
新药研发可分为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上市后药物监测三个阶段。
13.简述抗肿瘤抗生素的主要研究动向。
答:(1)发现多种杀伤癌细胞作用非常强的烯二炔类抗生素。
(2)不仅继续注意寻找癌细胞杀伤剂,也着手筛选癌细胞分化诱导剂、生物反应调节剂以及抗致突变、抗促癌变、抗致癌等癌化学预防药物的研究。
(3)利用癌化疗的新靶点,如DNA拓扑异构酶、微管蛋白、钙调节蛋白、蛋白激酶C等,建立筛选模型,探索作用于各该靶点的抗生素。
4.研究开发可用于定向治疗的单克隆抗体-抗生素偶联物等。
14.简述临床药理学及其内容。
答:临床药理学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主要以人体为研究对象,其内容涉及临床用药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包括临床药效学、临床药动学、新药临床试验、临床疗效评价、不良反应监测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
15.简述抗病毒药的研究进展。
答:迄今开发的抗疱疹病毒的抗病毒剂中大多数是核苷类似物。
其中一些也有副作用,包括用药物后直接出现或损伤细胞DNA后出现的副作用。
阿昔洛韦较安全,但其生物利用度较低,伐昔洛韦开创了核苷类似物的新篇章。
它是阿昔洛韦的L-缬氨酸酯,在体内能迅速转化成阿昔洛韦。
未来治疗疱疹病毒仍需这类核苷类似物。
目前尚需努力开发具有分子寻靶功能及更具有安全性的新药。
16.简述青霉素类抗生素用量加大出现的不良反应。
答:(1)中枢症状,引起肌肉阵挛、抽搐、昏迷等称为“青霉素脑病”;鞘内或脑室内注入青霉素类,引发脑膜刺激症或神经根刺激症出现颈项强直、头痛、呕吐、感觉过敏、背及下肢痛等症状;大剂量可致高热、惊厥、昏迷、尿潴留、呼吸和循环衰竭;有的可致新生儿颅内压升高。
(2)连续应用几天可引起低钾血症,致精神不振、乏力、腹胀、心悸等;也可无症状。
心电图检查可见有关异常,尚有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博、房性早博、血气分析异常及代谢性碱中毒等。
17.简述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答:抗真菌药按照应用范围不同,分为治疗深部霉菌病和治疗浅部霉菌病两大类。
前者主要包括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后者有灰黄霉素等可供外用的药物,如水杨酸、硫化硒等。
近年来开发的唑类抗霉菌药,如咪康唑、酮康唑等属广谱的抗霉菌药,对深部或浅表霉菌病都可适用。
抗霉菌药都有较强的毒性,两性霉素B的肾毒性,酮康唑类和灰黄霉素的肝毒性,都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18.简述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答:近年来,倡导合理用药、个体化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医师和患者共同追求的目标。
药物基因组学作为一个新兴领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研究表明,药物总的药理学作用并不是单基因性状,而是由编码参与多种药物代谢途径、药物处置和药物效应的多种蛋白的若干基因决定的。
因此,依据病人基因组特征优化给药方案,真正做到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实现由“对症下药”到“对人下药”,即给药方案个体化,才能取得高效、安全、经济的最佳治疗效果。
19.单克隆抗体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答:随着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和从细胞分子水平对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肿瘤生物治疗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通过淋巴细胞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或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单抗)药物是生物技术药物领域的重要方面。
单抗由于具有性质纯、效价高、特异性高、血清交叉反应少或无等特点,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已证实,其对前列腺癌、卵巢癌、胃肠道肿瘤、鼻咽癌、恶性黑色毒瘤、血液系统肿瘤等肿瘤治疗都具有重大意义。
20.简述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机制。
答:各种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机制因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的不同而有一定差异,大体上可分三大类:⑴因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的靶位PBP的变异而引起抗生素的亲和性下降;⑵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因被β-内酰胺酶分解而失活;⑶因细菌细胞膜渗透性或其他特性发生改变而引起菌体内药物摄取量的减少使细胞内浓度下降。
21.请列举几项近几年新发展的色谱技术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答:在体内药物分析中,色谱技术一直是研究体内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最强有力的手段,目前随着药物分析技术与其他学科新技术相结合,色谱技术在进样方式、分离模式、检测技术及适用对象等方面迅速发展。
近年来,色谱技术在体内药物分析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柱切换技术、手性色谱技术、高效毛细管电泳、超临界流体色谱及液质、色谱联用技术。
22.简述人用疫苗佐剂的研究进展。
答:人用疫苗佐剂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除铝盐目前仍是唯一广泛使用的人用疫苗佐剂,还包括:⑴微生物来源佐剂,如完全费氏佐剂;⑵微粒型佐剂,如脂质体,ISCOMS;⑶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如PLGA;⑷乳剂,如MF-59;⑸合成佐剂,如CPG序列等。
23.简述卡介苗作为免疫增强剂的新用途及临床应用。
答:卡介苗是用毒性很低的结核菌所制成的,以预防结核病的活菌苗免疫抑制剂。
近年来用于临床作为多种疾病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⑴治疗慢性气管炎、慢性荨麻疹。
⑵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性角膜炎、扁平疣。
⑶治疗原发肾小球肾炎、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
24.简述糖皮质激素的主要不良反应。
答:1.长期应用的不良反应:⑴药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症;⑵消化道系统:诱发消化道溃疡;⑶心血管系统:诱发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⑷神经系统:中枢兴奋,诱发精神病、癫痫;⑸诱发加重感染;⑹诱发骨质疏松,延迟伤口愈合; 2.停药反应:⑴药源性肾上腺功能减退;⑵反跳。
25.简述异喹啉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答:异喹啉类化合物主要分布于约27种植物中,在结构上可分为简单异喹啉类、异喹啉酮类、双/单苄基异喹啉类、原小檗碱等十七类。
现已发现异喹啉类化合物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包括抗菌、抗肿瘤、镇痛、调节免疫功能、抗血小板聚集、抗心律失常、降压等。
近年来报道动物和人体内也存在内源性异喹啉类化合物,它们作为神经调节剂激活受体或调节酶的活性而发挥重要作用。
26.简述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
答:磺胺类药物是广谱抑菌剂。
它通过干扰细菌的叶酸代谢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磺胺药的结构与氨苯甲酸极为相似,可与其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妨碍二氢叶酸合成,最终影响核酸的生成,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27.简述沙坦类降压药临床研究现状。
答:沙坦类降压药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主要包括氯沙坦、缬沙坦及依普沙坦等。
沙坦类降压药其作用显著,尤其对心血管疾病的独特疗效和保护作用,已引起临床普遍关注,且长期应用无干咳、停药反跳及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已由WHO列为一线降压药。
28.简述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的临床新用途。
硝酸异山梨醇酯又名消心痛,用于心绞痛治疗已100多年,疗效可靠。
后来又用于高血压,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治疗。
其在内科临床有如下新用途:顽固性呃逆、脉管炎疼痛、支气管哮喘、咯血、急性肺水肿、门脉高压症。
29.简述氟桂利嗪(西比灵)的临床新用途。
答:氟桂利嗪(西比灵)是保护脑细胞的选择性钙内流阻滞剂,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偏头痛。
近年来,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包括:(1)失眠、耳鸣;(2)治疗脑血管疾病;(3)辅助治疗癫痫;(4)治疗消化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