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泡沬驱油机理及注入方式

合集下载

空气泡沬驱油机理与注入方式

空气泡沬驱油机理与注入方式

三、泡沫与泡沫驱油对投入开发的油藏,剩余油的散布有以下几种散布方式存在:不持续状的油珠存在于孔隙中间部位;低渗区孔隙存在大部份未启动油;亲水岩石个别孔隙中也存在油膜状态的剩余油;亲油岩石表现粘附油。

原油采收率为波及效率与洗油效率的乘积;因此,提高采收率主要有二个途径,一是提高波及系数,主如果通过加入聚合物来减少驱替液的流度而达到目的;二是提高洗油效率,主要方式是改变岩石表面的润湿性和减少毛细管现象的不利影响,一般利用表面活性剂。

泡沫驱是提高采收率的方式中最有进展前途的三次采油方式之一,空气泡沫驱既能显著地提高波及系数,又能提高洗油效率。

1、泡沫的物理特性①紧缩性:泡沫是由以液膜壁分开的气泡组成,泡沫整体积中气体部份体积含量称为泡沫质量,液体部份的体积含量称为泡沫湿度;通常泡沫质量的转变范围是50-99%。

若泡沫质量低于50%,这种水-气混合物的状态是液体中悬浮着气泡和没有气泡的单一流体。

由于气体的存在,这种流体能够紧缩。

泡沫的液体部份本质上是不可紧缩的,而气体部份是能够紧缩的,所以这种流体为半紧缩体。

②流变性:泡沫是一种假塑性流体,在低剪切速度下具有很高的表观粘度,但其粘度随剪切速度的增加而降低。

在必然剪切速度下,泡沫的表观粘度随泡沫质量的增加而升高。

③稳固性:泡沫具有十分庞大的气液界面面积,因此有较高的表面自由能。

从热力学角度看,泡沫是不稳固体系,自由能具有自发减少的偏向;致使泡沫的逐渐破灭,直至气、液完全分离;但是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气液之问的界面张力;使泡沫具有了相对的暂时稳固性。

泡沫稳固性一般是以必然数量的泡沫样品在单位时刻内的排出液量来量度的。

排出液量越多,则泡沫越不稳固。

泡沫稳固性与泡沫质量和体系中的液相粘度有关。

泡沫质量越高,泡沫稳固性越好;液相粘度增加,可增加液膜的机械强度,因此稳固性变好。

可是,若是液相粘度太高,不仅阻碍气体在液相中的分散,而且无益于活性剂分子在液膜中的移动,体系在受到物理和机械作历时,便会产生严峻的降解。

关于泡沫复合驱几个问题的讨论

关于泡沫复合驱几个问题的讨论

关于泡沫复合驱几个问题的讨论一、对泡沫复合驱机理的认识泡沫复合驱是在三元复合驱基础上加入气体(天然气、氮气、二氧化碳气等)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复合驱油技术。

该技术涵盖了一元驱油(聚合物驱、碱驱、表面活性剂驱、气驱)、二元驱油(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碱/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碱驱、表面活性剂/气体泡沫驱)和三元驱油(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的主要优点。

因而有别于以前的任何一种化学驱油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泡沫复合驱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机理十分复杂,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流度控制作用。

包括聚合物增加驱油剂的粘度,改善油水流度比和泡沫增粘控制流度作用。

2、密度差异上浮作用。

泡沫体系减少了驱油剂的密度,改善油水密度差异,增加了正韵律油层内上部层位的动用程度,提高纵向波及系数。

3、贾敏效应改善层间波及效率。

由于气泡的聚并效应,增强了气泡原本存在的贾敏效应,进而增加了高渗透层尤其是高水洗段的流动阻力,从而增加了层间波及体积。

4、增加了微观波及体积。

由于气泡的分散效应以及气泡体形的可变性,使得气体泡沫通过孔隙喉道时,受到气阻效应所产生的强大附加阻力影响而被迫转向更细小孔喉,提高了微观驱油波及体积。

5、泡沫的物理驱油效率高。

泡沫流动的高压力梯度使泡沫液膜具有高剪切力,使原来附着于岩石表面的油膜受剪切作用而成为可流动油,从而提高了驱油效率。

6、超低界面张力作用。

界面张力降到10-3mN/m的数量级,增加了毛管数,降低了残余油饱和度,从而改善了驱油效率。

7、乳化携带和乳化降粘作用。

表面活性剂使原油形成O/W的乳状液,降低了原油的粘度和粘滞力,促使不可流动的死油珠、油块流动,提高了驱油效率。

8、碱与原油酸反应及协同作用。

碱同原油胶质—沥责质中的O、N、S化合物就地反应生成能同加入的表面活性剂产生协同作用的活性物质,减弱了原油重质组织的沉积,大大提高驱油效率。

9、增强岩石表面的亲水性。

碱与岩石中可交换离子的离子交换作用,增强岩石的亲水性质,有利于对原油的驱替作用。

空气泡沫驱

空气泡沫驱

空气泡沫驱理论:泡沫流体应用于油田, 在国内外已有 4 0 多年的历史。

最初的泡沫驱为了防止因注气的气体粘度过低而导致发生过早气窜的现象, 只是简单的加活性剂水溶液进行处理。

但在实践中由于常规泡沫稳定性较差, 阻碍了它的推广应用。

空气泡沫驱油技术是在常规泡沫驱和注空气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三次采油新技术, 其主要原理是注空气时空气与原油发生低温氧化反应, 产生烟道气形成烟道气驱。

空气泡沫驱技术除具有常规泡沫的驱油机理外, 还有空气驱时的低温氧化效果。

空气泡沫驱时, 原油在油藏温度下自发发生氧化反应消耗空气中氧气, 生成烟道气实现烟道气驱,利用泡沫降低气体流度, 提高波及系数, 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目的。

(1) 空气注入油藏以后, 氧气和原油发生低温氧化反应, 氧气被消耗, 生成碳的氧化物, 并且反应产生热量使油层温度有所升高, 促使原油粘度降低, 膨胀产生驱动效应。

(2) 对陡峭或倾斜油藏来说, 顶部注空气还可产生重力驱替作用; 在油藏温度下通过原油低温氧化把空气中的氧气消耗掉, 实现氮气驱或间接烟道气驱; 烟道气有85% 的N 2 , 15% 的CO 2 , 在注入压力下,易溶解于原油中, 发展为混相驱。

(3) 泡沫能够堵大不堵小, 堵水不堵油; 封堵高渗夹层, 泡沫与空气交替有效防止气窜, 达到调驱目的, 可较好驱扫残余油, 实现注水未波及驱油的效果, 提高原油驱替和波及效率。

(4) 泡沫能减低水和气的相对渗透率, 增加裂缝油藏及高渗夹层不均质油藏的水驱和气驱采收率,同时起泡剂本身是活性强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能较大幅度地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改善岩石表面润湿性, 提高注入剂洗油效率, 从而提高油藏产油量和采收率。

(5) 空气泡沫驱综合了注气、泡沫两种驱替作用, 充分发挥泡沫驱和空气驱两种技术的优点, 能更大幅度提高波及系数和洗油效率采用空气代替天然气注入轻质油藏,除气源丰富、成本低的优点外,其提高采收率机理不但包括传统的注气作用,还具有氧气反应产生的其它效果。

致密油油藏空气泡沫调驱机理实验

致密油油藏空气泡沫调驱机理实验

致密油油藏空气泡沫调驱机理实验吴永彬;张运军;段文标【期刊名称】《现代地质》【年(卷),期】2014(000)006【摘要】以长庆某致密油井区取心样品、注入水与地层水、优选的空气泡沫体系等为基础,利用一维长岩心驱替实验装置开展了致密油储层基质与裂缝岩心分别注入纯泡沫液、空气与空气泡沫的注入能力实验,揭示在实际储层条件下,空气泡沫体系无法直接进入致密油基质岩心,但由于泡沫剂受到储层吸附,消泡后的纯泡沫液与气体可以顺利注入致密油基质岩心实现稳定驱替。

设计并开展了基质渗透率级差为10、基质与裂缝双重发育的三管并联岩心驱替实验,明确了空气泡沫封堵裂缝调驱机理。

泡沫流体主要进入裂缝岩心并有效封堵裂缝,部分泡沫消泡后形成的泡沫液与空气进入并驱替基质中的剩余油,最终空气泡沫驱残余油饱和度比水驱降低了21.12%,驱油效率提高了32.89%,改善水驱后开发效果明显;为避免暴性水淹的低效阶段,应在含水90%以前尽早转入空气泡沫驱,提高采油速度与经济效益。

%Based on the coring samples,injection water and formation water,optimized air foam,etc,from a typical tight oil block in Changqing oilfield,the 1D long core flooding system is utilized to carry out the experi-ments of injection capacity of pure foaming liquid,air and air foam into the core matrix and fracture.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under the real formation conditions,the air foam is not able to be injected into the tight core matrix directly,but because some of the foaming surfactant is absorbed by the reservoir rock,the de-foamed liquid and air are able toflow into the tight core matrix and realized the stabledisplacement.According to the actual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three-core parallel flooding experiment is designed which include two ma-trix cores with permeability difference of 10 and one fractured core and the profile-controlling mechanisms by air foam are analyzed and determined.The air foam majorly flows into the fractured core and plugs the fractures,a part of defoamed liquid and air flow into the matrix cores to displace the waterflooded residual oil.Finally,the residual oil saturation of air foam flooding is 21.12% lower than that of waterflooding,and the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is 32.89% higher,which indicates encouraging performance following waterflooding.In order to avoid the inefficient production phase of ultra high watercut,it is recommended to convert to air flooding as early as possible before the water cut reaches 90%,so as to enhance oil rat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总页数】7页(P1315-1321)【作者】吴永彬;张运军;段文标【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 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 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4【相关文献】1.致密油藏空气泡沫驱用起泡剂的室内实验筛选 [J], 雷金华;张永忠;曾云;王有良;郭辉2.空气泡沫调驱技术在浅层特低渗透低温油藏的适应性研究 [J], 杨红斌;蒲春生;吴飞鹏;张新春;杨兴利;李星红;郑黎明3.空气泡沫/凝胶复合调驱技术在浅层特低渗低温油藏中的模拟应用研究 [J], 饶鹏;杨红斌;蒲春生;李星红;吴飞鹏;张新春;杨兴利4.致密油藏注空气泡沫驱机理数值模拟研究 [J], 金泽宁;潘婷5.中渗特高含水油藏空气泡沫调驱先导试验 [J], 高海涛;李雪峰;赵斌;张兵涛;邓德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特低渗油田空气泡沫驱油认识

特低渗油田空气泡沫驱油认识

特低渗油田空气泡沫驱油认识摘要:在陕北特低渗油田中地层及压裂裂缝影响,注水开发逐步面对油井含水率上升快,单井产油量快速下降的被动局面。

针对该特征及结合国内外空气泡沫在特低渗有点中的优异表现,在该区引进了空气泡沫驱油试点实验区,根据现场生产数据显示空气泡沫驱油在该油田具有提高采收率的显著效果。

关键词:特低渗空气泡沫驱油机理提高采收率稳油控水一、简介及原理空气泡沫驱油的原理利用空气加起泡剂经气液接触后产生泡沫。

通过起泡剂降低岩石表面润湿性,使原来呈束缚状的油成为可流动的油。

由于泡沫具有“遇油消泡、遇水稳定”的性能,起到“堵水不堵油”作用,同时泡沫能具有“堵大不堵小”的调驱、调参作用,最终提高驱油效率①。

二、注入方案空气泡沫液注入方式:前置液段塞(单井注泡沫液100m3)+空气泡沫液(3天空气(单井500Nm3/d)+1天(单井10m3/d)泡沫交替注入)。

泡沫液配方和比例:结合地质条件及地层配伍性研究,得到了泡沫液配比为1:1:2(即:100 m3水+100Kg发泡剂+200Kg活性剂)②三、历程及生产现状第一阶段:2007年9月开始在丛54、丛55井组实验,经过对比分析并取得控水效果,增产原油1252.34t;第二阶段:2011年10月扩到注入井为8口,受益油井40口;第三阶段:2013年11月扩大16口注水井,受益油井67口,,受益区面积1.4km2,地质储量68.62×104t,二三阶段增产原油978.18t。

累计增油2270.83t。

2013年底单井日产油量为0.34t/d,综合含水率为31.19%。

四、对比分析注入空气泡沫区受益油井含水率的到有效控制,含水上升率仅为0.76%,含水率稳定在30%-33%之间,与注水区及非注水区效果对比见表1。

注空气泡沫区单井日产较注水区高0.09t/d,较非注水区高0.21t/d;含水率31.19%较注水区低23.25个百分点。

自然递减率较注水区低11.99个百分点。

浅谈中高渗油藏空气泡沫驱油机理

浅谈中高渗油藏空气泡沫驱油机理
() 化 反应 前 缘 区 。是 一 个 较大 1氧 开 发后 期 的各 类 油藏 : 油藏 原 油 的相 不 同 的 特 征 : ④
对 密 度 要 小 于 09 4 油 层 深 度 越 深 . .3 0
在 国 内 .注 空气 驱 油起 步较 晚 . 但
发 展 迅 速 . 取 得 了 一 定 的 成 果 大 庆 已
定 的 热 量
231 氧 化 反 应 过 程 -.
收 率项 目 . 其 是 注空 气驱 油 及其 配 套 尤 技术 逐渐 完 善。 18 9 5年 至 今 , 国对 低 美 渗 轻 质 油 油 藏进 行 注空 气 二 次 和 三 次
采 油 先 导 性 试 验 . 得 了 巨 大 的 经 济 技 取
温 度越 高 . 施 条 件越 好 高 温 高压 能 实
提高 氧气 的利 用率 和混 相能 力 注空气 不 但 具 有一 般 注气 的作 用 .
而 且 具 有 氧 化 产 生 的 其 他 效 果 — — 低
的氧化带 . 在这 里氧气与原油发生反应而 被消耗 , 氧气 的浓度从 2 %逐渐 降至 0 1 。

1 国 内外 研 究 现 状
11 注 空 气 驱 油 研 究 现 状 . 2 0世 纪 6 0年 代 以 来 .提 高 采 收 率 成 为 当今 石 油 工 业 发 展 的 热 点 提 高 采
国内外 研 究及 实 践 证 明 . 合 注空 适
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条件如下 : 油藏 ①
岩 石 中 最 好 含 有 粘 土 矿 物 和 金 属 . 化 催
应 二 是 裂解 反应 : 氧 一二 氧 化碳 + 烃+
水。 轻 质 油 藏 注 空 气 驱 油 机 理 是 多 方
进 一 步 加 深 对 空 气 泡 沫 驱 油 机 理 的 认

浅谈中高渗油藏空气泡沫驱油机理

浅谈中高渗油藏空气泡沫驱油机理

注空气泡沫驱油综合了空气驱与泡沫驱的优点,成本很低,安全可靠,它适用的油藏种类、深度、范围较为广泛,尤其适用于高含水、非均质严重、存在裂缝或大孔道的油藏,是相对较廉价、具有很好发展前景的三次采油方式之一。

深入研究空气泡沫驱油机理,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空气泡沫驱油机理的认识,为空气泡沫驱矿场试验提供依据,对指导实际油田空气泡沫驱采油具有现实意义。

1国内外研究现状1.1注空气驱油研究现状20世纪60年代以来,提高采收率成为当今石油工业发展的热点。

提高采收率项目,尤其是注空气驱油及其配套技术逐渐完善。

1985年至今,美国对低渗轻质油油藏进行注空气二次和三次采油先导性试验,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技术成果,引起了广泛影响。

在国内,注空气驱油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大庆油田、新疆油田和胜利油田对此项技术分别进行了实验性研究。

2004年9月吐哈油田注空气可行性研究获得良好成果。

由其突出的是胜利油田和中国石油大学合作立题,在室内进行了相关的机理研究试验和现场前期工作。

1.2华北油田现状分析从华北油田开发现状看,注空气采油技术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华北油田油藏部分属于中低渗透油藏,如何提高这些油藏的开发水平,开发新区块,探索新的可替代资源提高采收率的研究工作刻不容缓。

华北油田部分老油区也急需开展三次采油工作,以寻找继注水开发打后期的提高采收率的接替技术。

所以注空气驱油技术是华北油田这种双低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是目前挖掘低渗透剩余油最廉价、最有发展前景的三次采油方法之一。

2注空气提高采收率2.1适用条件国内外研究及实践证明,适合注空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条件如下:①油藏岩石中最好含有粘土矿物和金属,催化氧化反应;②地层条件中垂向变化和地层倾角,对重力驱油起到双驱作用;③注空气泡沫驱油技术适用于进入注水开发后期的各类油藏;④油藏原油的相对密度要小于0.9340。

油层深度越深,温度越高,实施条件越好。

高温高压能提高氧气的利用率和混相能力。

《泡沫驱机理》课件

《泡沫驱机理》课件

在高含水饱和度的油田中,泡沫驱替 可以改善水驱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 。
2023
PART 02
泡沫的生成与性质
REPORTING
泡沫的生成
泡沫是由气体被液体或固体分散形成的分散体系,其中气体是分散相,液体或固体 是分散介质。
在泡沫驱过程中,通常通过向地层中注入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使气体在溶液 中形成气泡,进而形成泡沫。
气泡的形成是由于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中形成的界面膜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承 受一定的压力差,从而使气体被困在膜内形成气泡。
泡沫的性质
泡沫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体积比,能 够有效地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毛细管 力,从而提高洗油效率和波及系数。
泡沫在流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粘度, 能够减缓流速,降低水相渗透率,从 而减少指进现象和过早突破现象。
保护油层
泡沫驱替可以减少对油层的伤 害,保护油层的生产能力。
泡沫驱替的挑战
稳定性问题
泡沫在多相流中容易破 裂和聚并,影响其稳定
性。
流度控制问题
泡沫驱替需要控制流度 比,以实现最佳的驱替
效果。
调剖问题
泡沫驱替需要解决调剖 问题,以实现更好的驱
替效果。
成本问题
泡沫驱替需要大量的化 学剂和能源,增加了成
技术优化方向
根据实验结果和案例分析,提出泡沫 驱技术的优化方向和改进措施。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驱替效率。
泡沫在油藏中形成“活塞式”驱 替,能够将原油从低渗透层推向
高渗透层,提高了采收率。
泡沫驱替的应用场景
低渗透油田
复杂油藏
由于低渗透油田渗透率低,水驱效果 差,泡沫驱替可以有效提高采收率。

科技成果——空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科技成果——空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科技成果——空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
中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
适用范围
高温高盐、不同含水开发阶段严重非均质的中高渗油藏
成果简介
1、原油与氧气的低温氧化反应原理。

2、泡沫体系具有一定的乳化和润湿性,能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工艺技术及装备
1、空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耐温抗盐发泡体系的配方
注空气安全技术
注空气防腐技术
空气泡沫复合驱工艺技术
2、空气泡沫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发泡剂性能改进
表面活性剂性能
复合驱性能评价
注空气防腐技术深化
表面活性剂产出检测方法
复合驱评价体系
市场前景
该技术克服了高温高盐高钙镁离子的影响,主要设备国产化,气源易得,注入剂性能稳定,经济效益好,便于推广。

同时,在中原油田大部分油藏都可以应用,覆盖储量约2.8亿吨,在其他地区同类型油藏也可以推广。

二氧化碳驱油机理

二氧化碳驱油机理

图2-1 原油粘度降低与二氧化碳饱和压力的关系(50℃) μo--原油粘度; μm—溶有二氧化碳的原油粘度
(2 )改善原油与水的流度比 二氧化碳溶于原油和水,使其碳酸化。原油碳酸化后,其粘度随之降低,同 时也降低了水的流度,改善了油与水流度比,扩大了波及体积。 (3) 膨胀作用 二氧化碳注入油藏后,使原油体积大幅度膨胀,便可以增加地层的弹性能量, 还有利于膨胀后的剩余油脱离地层水以及岩石表面的束缚,变成可动油,使驱油 效率升高,提高原油采收率。原油的密度越高,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原油的膨胀 系数越大[1]。。图2-2为原油的膨胀系数与二氧化碳物质的量分数关系。从图2-2 可以看到,原油中二氧化碳物质的量分数越大,原油的膨胀系数越大。
长25年以上。
2、国内CO2驱研究及应用概况
CO2吞吐:
国内部分油田(吉林、胜利等)也陆续实施了许 多CO2吞吐项目。 滨南采油厂在一些油井进行CO2吞吐后,原油产量 大幅提高。经测算,投入产出比为1:4。证实CO2吞吐 作为单井增产措施,效果显著。
关于实施CO2驱几个问题的讨论
1. 实施CO2驱的开发时机的选择 据对国外CO2驱项目的统计,以前的大部分项目选在含 水率为60—70% 时开始实施CO2驱。近年来的研究与应用证 明, CO 2 驱在注水开发晚期的油田实施仍有很好的效果。 例如美国的Postle油田就是注水油田开发晚期实施CO2驱提 高采收率的一个成功例子。 Postle 油田发现于 1958 年, 1970 年产量达到高峰为 3498m3/d。注CO2前平均产油量仅318m3/d,含水高达98%。 1996年实施注CO2,采用水气交替注入方式。至2000年产量 达到1590m3/d,预计提高采收率10%—14%。
关于实施CO2驱几个问题的讨论

空气泡沫驱油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技术

空气泡沫驱油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技术
利 用过滤 器进 行泡沫原 液的过滤 , 经过过 滤以后将 泡沫原液 放
缝通 道的油藏 开采都有非 常好的适应 性 , 目前 已经在 很多油 田
中进行 了实施 , 获得 了明显的效果 。
人存储罐 中。 储存罐 出口利 用阀门 、 管线与注 液泵连接 , 然后 利 用耐 高压管对 阀 门、 流 量计 及压 力表 等进 行一 次安 装控制 , 并 连接 配液 间管 线与阀门 , 进行合理调节 。
隙度 、 渗透 率都比较低 , 其 开采难度较大 , 而空 气泡沫不仅 有泡 沫 驱和空 气驱 的有 点 , 同时成 本也 比较低 , 又具 有 传统低 温氧
化效果 , 可以大大提升 低渗 层动 用的程度 , 对于 高渗通道 、 大裂
有 铁丝 网 、 搅 拌 器的 内外都有 防腐混 合 器中 , 利用 搅拌 器对泡 沫 原液 进行 配制 , 然后 利用提 升泵 将其提 升到 熟化罐 中熟 化 ,
0 引言
随 着 当前 全球 各 国对 石 油的 需求 快速 增长 , 低渗 透油 藏
用现 有管 线 、 注水 流程注 入 , 其二 , 注 空 气部 分 , 该部 分主要 作
用在 于增 加 配气流程 。 空 气压缩 机是 主要 的注空 气设 备 , 试 验
成 为我 国油 田开发 的主要 对象 , 据相 关统计 分析 , 我 国近 期探
验井组 的含 水率 下降 , 同时 日产 含水量 也进 一步 下降 , 日产 油
调 边驱 ” 的原 则 , 将 泡沫 作为调 驱剂 , 空 气作为 驱油 剂 , 其 二次
采 油调 驱 、 三次采 油驱 油作用 发挥 比较 明显 , 其应 用可以 有效
克 服空 气驱 在运行 过程 中容 易 “ 气窜 ” 的缺点 。 泡 沫有遇 水稳

泡沫驱机理

泡沫驱机理
25
日 产 油 (t) 日 产 液 (t)、 含 水 (%)
仑16-17井采油曲线
5
4
正常 注水
井组水 井停注
3
2
1
0
仑 16-7井 注混气水
洗井
100 80 60 40 20 0 -20 -40 -60
12月 25日 11月 25日 10月 26日 9月 26日 8月 27日 7月 28日 6月 28日 5月 29日 4月 29日 3月 30日 2月 29日 1月 30日 12月 31日 12月 1日 11月 1日
注水(泡沫)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
3〕现场试验效果及分析
➢泡沫辅助气-水交替注入方式,能减慢气窜速度,试验井组 未出现气窜现象; ➢泡沫辅助气-水交替注入先导试验年累计增油509.6t,投入产 出比1:3.54; ➢仑16块油藏温度低于50℃,注入空气与地下剩余油同样可以 发生低温氧化〔LTO〕,产出气氧含量在2.6%以内; ➢泡沫辅助气-水交替方式能增加原油产油、降低含水率,最 终采收率可提高5-8%。
1996年9月~2004年8月在百4块5口井上累计注入空气泡沫/ 空气31井次
累计注入泡沫液3.43×104m3,空气843×104m3 ,累计增油 1.48×104t。
累计投入产出比约1:4.49。
17
空气泡沫驱试验生产效果
注泡沫
18
空气-泡沫段 塞
19
空气与地下原油发生低温氧化反响〔LTO〕,产出气含氧量 低于2.5%。
项目
数值
平均中深
1362m
平均有效厚度 26.8m
平均有效孔隙度 4%
平均渗透率

空气泡沫的操作性说明

空气泡沫的操作性说明

3.3 空气泡沫调驱工艺研究研究目的:探索出一套适合低渗透油藏,从地面配液、注入、集输、监测到地下管柱等配套空气泡沫驱工艺技术。

注入流程设计:注入流程主要包括注入设备,配液设备、井口及供电设备安装四部分。

详见下图图空气泡沫调驱地面流程示意图图空气泡沫调驱管柱示意图注入参数:(1)段塞组合图段塞组合示意图(2)用量设计计算公式PV=A×H×φ×So×k(A为井组控制面积,H有效厚度,φ有效孔吸度,So含油饱和度,k为平面展布修正系数)。

依据实验结果,取0.1PV有效孔隙体积,确定各段塞的具体用量。

(3)发泡方式发泡方式采用地面和井筒混合发泡方式"(4)最大注入压力最大限制注入压力20MPa"(5)注入速度设计空气注入速度为0.5-0.75×104Nm3/d,泡沫液注入速度为40-60m3/d。

监测工艺:为了分析现场试验效果,除按方案要求录取规定的试验井组动静态资料及参数外,还要进行必要的监测"空气泡沫调驱监测项目见下表。

表空气泡沫调驱监测项目集输工艺:单井单罐集输、计量,储液罐使用高架敞口罐(40m3);在选定的油井换偏心井口,在选定的产出流程管线上安装挂片监测腐蚀情况。

产出气放空。

详见图3-15。

图地面产出流程示意图安全控制技术:研究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实施有效安全控制。

临界含氧量确定及采取以下安全控制措施:若氧含量高于此临界氧浓度,便会发生燃烧或爆炸,氧含量低于此浓度便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

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对大多数石油产物而言,氧含量安全限值为(10~11)%。

依据实验结果,初期试验产出氧含量警戒值为5%,并采取以下安全控制措施:(1)初期试验为安全考虑,当氧气浓度达到3%时,油井关井,注入井停注,当氧气浓度<3%时,油井恢复生产,当氧气浓度<1%时,注入井恢复注空气泡沫或注水等安全控制技术实施控制,确保先导试验期间的安全;(2)停注后顶替措施;(3)产出气体放空;(4)空压机定期清理积碳和维护保养;(5)原油集输采用单井、单罐、计量集输;(6)顶封管柱保护套管;(7)探伤检查地面注入管线;(8)监测分析产出油、气、水样和腐蚀速率。

泡沫排水采油原理的应用

泡沫排水采油原理的应用

泡沫排水采油原理的应用1. 引言泡沫排水采油是一种利用泡沫改变油水相互作用力以提高采油效率的技术。

泡沫作为一种非常轻的材料可以填充到油层中,通过泡沫的表面张力和形成的微泡结构,可以有效地改变油水界面的形状和亲疏性,从而提高油水分离效果,增强油井的产能。

本文将介绍泡沫排水采油的原理,并讨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优势。

2. 泡沫排水采油原理泡沫排水采油的原理基于泡沫的物理特性,主要包括表面张力、渗透性和分散性。

以下是泡沫排水采油原理的具体应用:•表面张力:泡沫中存在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与油水界面形成了一个新的界面。

由于泡沫的表面张力比油水的表面张力要小,泡沫能够改变油水界面的形状,使其变得更加平滑而减少油水共存的情况,从而提高油水分离的效果。

•渗透性:泡沫可以通过油层的孔隙和裂缝迅速地传递。

泡沫的微泡结构能够填充油层的空隙,形成一种覆盖层,从而增加了泡沫在油层中的渗透能力。

这种渗透能力可以帮助油水混合物更加均匀地流经油层,提高采油率。

•分散性:与一般液体相比,泡沫具有较高的分散性。

在油井中使用泡沫作为驱替介质时,泡沫可以快速覆盖整个油层,并与油水混合物一起向井口流动。

泡沫的分散性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油水混合物和注入泡沫的接触面积,增加驱油效果。

3. 泡沫排水采油的应用泡沫排水采油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工业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效果和优势。

以下是泡沫排水采油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应用场景:•低渗透油田开发:在低渗透油田中,泡沫排水采油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油井的产能。

由于低渗透油层的渗透能力较差,传统的采油方法往往效果不佳。

而泡沫能够填充低渗透油层中的孔隙和裂缝,提高油水分离的效果,增加采油率。

•高粘度油田驱油:在高粘度油田中,泡沫排水采油技术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高粘度油在地层中的流动性差,传统的采油方法往往效果有限。

而泡沫作为一种非常轻的介质,能够在高粘度油层中快速传递,并改善油井的产能。

•油井防水阻垢:泡沫还可以用于油井防水和阻垢。

空气泡沫驱驱油机理与实验研究

空气泡沫驱驱油机理与实验研究
o i 1 d i s p l a c e me n t me c h a n i s m o f e ic f i e n t oa f m lo f o d i n g wa s s t u d i e d .a n d he t p e r f o r ma n c e a n d o i l d i s p l a c e me n t
石亚琛 ,戈薇娜 ,孙 超 ,李 进
( 长江 大学 石 油工 程学 院 ,湖 北 武汉 4 3 0合物 驱 、三元复合驱等 驱油体 系在中后期油 田开采 中采 油效 率不高的问题 ,提 出一
种高效空气泡沫驱驱油技术 。为验证高效泡沫驱 的驱油效果 ,以延长油 田 1 地质条件 为背 景 , 探讨不 同起泡剂 浓度 、矿化度下对空气泡沫驱 的性能影响 ,从 而筛选出空气泡沫驱 的最优综合性能 ,通过驱替实验 ,对 高效 泡
( C o l l e g e o f P e t r o l e u m E n g i n e e i r n g , Y a n g t z e Un i v e r s i t y , Hu b e i Wu h a n 4 3 0 1 0 0 , C h i n a )
me c h a n i s m o f a i r oa f m l f o o d i n g we r e v e r i ie f d b y p l u g g i n g c a p a c i y t e v a l u a t i o n . Ke y wo r d s : a i r oa f m lo f o d i n g ; f o a mi n g a g e n t ; mi c r o d i s p l a c e me n t ; me c h a n i s m; p l u g g i n g a b i l i y t

空气泡沫驱辅助工作流程详解

空气泡沫驱辅助工作流程详解

空气泡沫驱辅助工作流程详解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空气泡沫驱是一种提高油层采收率的技术,它通过向油层注入空气和泡沫剂,形成气泡和泡沫,减少油层内部的油水粘度,从而提高原油的流动性和采收率。

空气泡沫驱技术(注入压力论证)

空气泡沫驱技术(注入压力论证)

层位
长 62 长 61 长 61 长 61
孔隙度%
10.49 10.20 10.47 10.14 11.4 10.1
9.7 9.6 10.1
气测渗 透率
10-3µm2
0.367 1.266 0.890 0.793 1.54
1.2 0.754 0.264 0.278
水测渗透 率
10-3µm2
0.1875 0.725 0.528 0.389 0.364 0.387 0.186 0.046 0.0732
图5-1 井1 9/54-2注入过程注入压力、流量变化情况
从室内岩心驱实验看,单纯注气比注水压力要低一 些,但形成泡沫后,注入压力有所上升,而且注入压力 有规律变化。
主要研究成果及认识-注入压力研究
2、国内外现场注气-注水压力对比研究
国内部份油田注水、注气注入能力对比表
井深 m
地层 压力 MPa
注水 量 m3/d
气/水渗 透率比
1.957 1.746 1.686 2.038 4.231 3.101 4.054 5.74 3.798
储层从单相气测和水测渗透率来看,储层岩心空气渗 透率一般为水渗透率的2-4倍。从储层岩心单相渗透率 分析,注空气比注水容易。
主要研究成果及认识-注入压力研究
1、空气注入压力室内驱替实验研究
9.8
14.39
0.39
0.78
10
15.2 16.0
490 1.59 4.67 10.8
15.7
0.33
0.66
10
16.7 17.0
523 2.0 5.73
6.8
12.03
0.57
1.14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泡沫与泡沫驱油对投入开发的油藏,剩余油的散布有以下几种散布方式存在:不持续状的油珠存在于孔隙中间部位;低渗区孔隙存在大部份未启动油;亲水岩石个别孔隙中也存在油膜状态的剩余油;亲油岩石表现粘附油。

原油采收率为波及效率与洗油效率的乘积;因此,提高采收率主要有二个途径,一是提高波及系数,主如果通过加入聚合物来减少驱替液的流度而达到目的;二是提高洗油效率,主要方式是改变岩石表面的润湿性和减少毛细管现象的不利影响,一般利用表面活性剂。

泡沫驱是提高采收率的方式中最有发展前途的三次采油方式之一,空气泡沫驱既能显著地提高波及系数,又能提高洗油效率。

1、泡沫的物理特性①紧缩性:泡沫是由以液膜壁分开的气泡组成,泡沫整体积中气体部份体积含量称为泡沫质量,液体部份的体积含量称为泡沫湿度;通常泡沫质量的转变范围是50-99%。

若泡沫质量低于50%,这种水-气混合物的状态是液体中悬浮着气泡和没有气泡的单一流体。

由于气体的存在,这种流体可以紧缩。

泡沫的液体部份本质上是不可紧缩的,而气体部份是可以紧缩的,所以这种流体为半紧缩体。

②流变性:泡沫是一种假塑性流体,在低剪切速度下具有很高的表观粘度,但其粘度随剪切速度的增加而降低。

在必然剪切速度下,泡沫的表观粘度随泡沫质量的增加而升高。

③稳定性:泡沫具有十分庞大的气液界面面积,因此有较高的表面自由能。

从热力学角度看,泡沫是不稳定体系,自由能具有自发减少的偏向;致使泡沫的逐渐破灭,直至气、液完全分离;但是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气液之问的界面张力;使泡沫具有了相对的暂时稳定性。

泡沫稳定性一般是以必然数量的泡沫样品在单位时间内的排出液量来量度的。

排出液量越多,则泡沫越不稳定。

泡沫稳定性与泡沫质量和体系中的液相粘度有关。

泡沫质量越高,泡沫稳定性越好;液相粘度增加,可增加液膜的机械强度,因此稳定性变好。

可是,若是液相粘度太高,不仅阻碍气体在液相中的分散,而且无益于活性剂分子在液膜中的移动,体系在受到物理和机械作历时,便会产生严重的降解。

这时,泡沫稳定性是随泡沫质量的升高而降低的。

④油敏性:泡沫的油敏性反映泡沫与油类接触时的稳定性特征。

泡沫在空气中静置时,一般在30-50分钟后才能排出全数液体,而当与油类接触时,只需几分钟即可将液量全数排出。

可以说,无论用何种表面活性剂配制的泡沫,接触油类后稳定性老是降低的。

2、泡沫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特性泡沫在多孔介质中渗流时表现出以下独特的渗流特性:①泡沫在渗流时不断地破灭与再生;泡沫在多孔介质内渗流时,并非是以持续相的形式通过介质孔隙的,而是不断地破灭与再生,气体在泡沫破灭、再生进程中向前运动,液体则通过气泡液膜网络流过孔隙介质;液体是持续相,气体是非持续相。

孔隙介质的作用像一个可变的滤器,泡沫的两相以不同的速度在孔隙介质中移动,气体比液体移动得快。

②泡沫在孔隙介质中具有很高的视粘度,视粘度随介质孔隙度的增大而升高;泡沫在多孔介质中渗流时,其视粘度(表观粘度或有效粘度)比活性水和气体的粘度都高得多,并随介质孔隙度(或渗透率)的增大而升高。

泡沫是假塑性流体,粘度随剪切应力的增加而降低。

孔道大则流速低,剪切应力小,因此视粘度较高。

泡沫的这种特性,无益于它在大孔道中的流动,而有利于在小孔道中的流动,超级适合于非均质油层驱油。

③泡沫在含油孔隙介质中稳定性变差,并随介质含油饱和度的升高而降低;泡沫在含油孔隙介质中的稳定性,可通过不同含油饱和度多孔介质中泡沫带的形成,泡沫的运行速度与距离,泡沫的破灭与再生情况和压力等方面的观察来对比分析。

实验证明,随介质含油饱和度的增加,泡沫稳定性明显变差,泡沫运行距离相对缩短。

可是,驱油实验表明,进入有残余油存在的多孔介质的泡沫,在继后的水驱进程中并非很快消失,需要注入数十倍孔隙体积的水才能排尽。

这说明泡沫的稳定性足以维持到驱油进程结束。

3、泡沫驱油实验①泡沫驱油效果泡沫驱油直接观察:在饱和油的平面非均质模型中,泡沫首先进入高渗透大孔道,随着注入量的增多,慢慢形成堵塞,阻止泡沫进一步流入大孔道,迫使泡沫更多地进入低渗透小孔道驱油,直到泡沫进入整个岩心孔隙,尔后驱动流体便能比较均匀地推动,将大小孔道(即高、低渗透率岩心)内的原油全都驱扫。

②驱油效果及原因分析泡沫能有效地改善驱动流体在非均质油层中的流动状况(流度比),提高注入流体的波及效率,油层非均质越严重,对泡沫驱油越有利。

岩石绝对渗透率越大,泡沫液粘度越大,因为当渗透率较低时,孔隙较小,泡沫容易受挤压而破裂,因此粘度较小;在渗透率较高的介质中的泡沫能降低较强的相对气体的运移。

有泡沫时,地层的含气饱和度上升比无泡沫时慢,而且气相推动的前缘比较平缓,不易产生指进,地层的气相压力上升比较慢,注采井压力梯度比较大,这表明流动阻力大。

泡沫的粘度随着结构的变细(即泡沫密度)的变大而增大,即较小的泡沫产生较大阻力,进而产生较大的粘度。

产生上述效果的原因在于泡沫在多孔介质内的渗流特性,泡沫首先进入流动阻力较小的高渗透大孔道,由于泡沫在大孔道中流动时有较高的视粘度,流动阻力随泡沫注入量的增加面增大,当增大到超过小孔道中的流动阻力后,泡沫便愈来愈多地流入低渗透小孔道。

泡沫能流入小孔道的原因还有:泡沫在小孔道中流动时视粘度低,小孔道中含油饱和度高,泡沫稳定性差。

两种因素的作用结果最终致使泡沫在高、低渗透率油层内均匀推动,波及效率扩大泡沫还具有必然洗油能力。

因此泡沫驱油能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4、泡沫驱油的动态特征室内实验表明,当持续注入泡沫时,无论利用何种起泡剂,产出物的顺序都是相同的。

①气体冲破泡沫在孔隙介质中渗流时,气体比液体流动得快,泡沫前缘与原油接触后发生部份降解,可致使气体向驱替前缘冲破。

②油带冲破泡沫驱油的效果主要产生在气体冲破后大量原油产出的这一阶段。

③泡沫驱出共生水带表面活性剂降低了地层水与气体之间的界面张力,使毛管力发生了转变,加上泡沫粘度高的作用,可使残余水饱和度降到低于束缚水饱和度,部份束缚水被驱替出来,在油带以后形成一个共生水带。

④泡沫带冲破泡沫带的冲破,意味着驱油效果大体消失,在其后的油水同产阶段中,大量产水,产油很少。

四、空气泡沫调驱的主要机理空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创造性地将空气驱和泡沫驱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项最近几年来在注空气法采油和泡沫驱油技术大体上发展起来的一项三次采油新技术。

用泡沫剂作为调剖剂,空气作为驱油剂,本着“边调边驱”的原则,具有调剖和驱油的双重功能,克服了注空气驱“气窜”的缺点。

把空气作为泡沫和气驱的一种气体资源,来源充分,取之不尽,而且综合本钱低,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于空气-泡沫驱油的基理,目前在学术界的熟悉也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但在特低温油藏这方面的经验较少。

按照下寺湾油田的实际,结合学术界对泡沫驱油基理的研究,对特低温油藏空气泡沫驱油机理探析论述。

一、提高地层能量维持地层压力,增加弹性油能量;空气注入到油藏时,维持地层压力或提高地层压力,起到补充和维持地层能量,减缓弹性驱所造成的地层能量递减。

二、稀释降粘;在地层压力条件下,空气能部份溶解于原油,使原油膨胀,降低原油粘度。

同时空气溶解使原油体积膨胀,膨胀油将水挤出孔隙空间,使排驱的油相相对渗透率高于吸吮时的水相相对渗透率,发生相对渗透率转换,有利于油流流动环境。

3、堵水不堵油;泡沫具有“遇油消泡、遇水稳定”的性能,它在含油饱和度高的油层部位易溶于油,不起泡,不堵塞孔隙孔道,提高油相渗透率;而在水层中能够发泡、增粘,降低水相渗透率,从而有效地提高波及系数及驱油效率。

4、泡沫具有“堵大不堵小”的功能,即优先进入高渗透大孔道,泡沫减弱气指进作用,提高波及系数;泡沫在多孔介质中有独特的渗流特性,其视粘度比活性水和气体的粘度都高的多,并随介质孔隙度(或渗透率)的增大而升高,泡沫是假塑性流体,粘度随剪切应力的增加而降低,泡沫遇油后稳定性降低,这些特性无益于泡沫在油层大孔道内的流动,而有利于在油层小孔道内的流动,因此它能有效地提高驱替液在非均质油层内的波及效率。

五、活性起泡剂具有洗油作用,提高驱油效率;起泡剂本身是一种活性很强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能较大幅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善岩石表面润湿性,使原来呈束缚状的油通过油水乳化、液膜置换等方式成为可动油,泡沫能有效的改善驱动液体在非均质油层内的流动状况(流度比),提高注入流体的波及效率。

油层非均质越严重,对泡沫驱油越有利。

六、调剖作用;一是泡沫对高渗透带的选择性封堵:高渗透带阻力小,气体会优先进入,占据孔隙的大部份空间,减少液相的饱和度,从而降低液相的流动能力;二是泡沫对高含水层的选择性封堵:泡沫对含油饱和度比较敏感,在含油饱和度低的地方,能形成稳定的强泡沫,产生有效的封堵;三是泡沫封堵后能产生液流转向作用:在高含水层和高渗透带产生有效封堵后,注入水产生液流转向作用,扩大波及体积,提高驱油效率;四是泡沫中的气组分在气泡破裂后产生重力分异,上升到渗透率更低的,注入水难以抵达的油层顶部,扩大了波及体积,提高了驱油效率。

由于空气泡沫调驱技术作用机理是多方面的和复杂性的,还需要在此后进一步研究。

五、空气-泡沫驱油的注入方式空气泡沫驱油的注入方式有多种,注入方式与泡沫的产生方式密切相关,广义上讲,“泡沫的产生”和“泡沫的注入方式”可以互换。

泡沫产生方式常常利用的有以下几种:1、在地面利用泡沫发生器产生;二、通过管柱向下运移进程中产生;3、在孔眼处产生,需要两根管柱,一根用来注入气体,另一根用来注入表面活性剂溶液;4、共注入泡沫,在表面活性剂溶液和空气一路注入进程中,在孔隙介质的入口部份当场产生泡沫;在共注入进程中,表面活性剂不断地被注入或随气体和水注入(半持续注入)。

5、交替注入,通过交替注入表面活性剂溶液和空气而产生,在表面活性剂和气体交替泡沫注入进程中,当气体在油藏驱替表面活性剂溶液时产生泡沫,这种泡沫也称作“排替泡沫”,排替泡沫不仅在孔隙介质的入口部份产生,而且在流动环境下,在气体与表面活性剂侵入的任何地方接触都可产生,只要超过三种因素(表面活性剂,气体和运动)的最小临界量即可。

为了形成泡沫,充沛的气体和表面活性剂需要必然程度的搅拌。

这种搅拌可通过孔隙中两相流动的剪切作用而产生,若是两种流体一种没有或不充沛,那么泡沫就不能形成。

因此,为了维持泡沫,就需要持续地剪切和不断地补充表面活性剂溶液和气体,或所形成的泡沫是长半衰期泡沫(非弹性泡沫)。

因此,要成功地利用泡沫,必需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泡沫是应用于生产井仍是注入井;②当泡沫用于生产井时,除非准备大量泡沫不然在目的层可能出现搅拌剪切不充分和表面活性剂供给不充沛的问题,因此,长半衰期泡沫相当重要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维持泡沫注入能力和长距离传播并非重要;③当泡沫用于注入井时,选择它的最关键的因素是如何维持长距离传送;④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必需以具有代表性的原形条件下进行的室内实验为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