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住宅建筑论文

合集下载

毕业设计(论文)-某框架多层住宅楼结构设计 (NXPowerLite)

毕业设计(论文)-某框架多层住宅楼结构设计 (NXPowerLite)

毕业设计(论文)某框架多层住宅楼结构设计摘要本次毕业设计的是一幢住宅楼,位于威海的一栋住宅楼,占地面积为544m2,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耐火等级II级,采光等级为II级,抗震等级为三级。

主要进行的是结构设计部分:一、结构方案阶段:根据建筑的重要性,建筑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建筑场地的类别及建筑的功能、高度和层数来确定建筑的结构形式,本工程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二、结构计算阶段:包括荷载计算、内力计算和构件计算;三施工图设计阶段:根据上述计算结果,来最终确定构件布置和构件配筋以及根据规范的要求来确定结构构件的构造措施。

关键词:多层住宅;钢筋混凝土框架;截面设计ABSTRACTThe graduation design is a residential building,The size of544 m2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Design life of 50 years,Refractory grade II The stage of the structural desig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on the whole:1. Structural scheme stage: According to the importance of the building, providing fortification against earthquakes in the earthquake intensity, the geologic prospect report of the project of the building site, classification and height and storey of the building of the building field are counted to confirm the structural form of architecture, what this project is adopted is frame structure;2. Calculate stage in structure: Including loading and calculating, the internal force is calculated and calculated with the component;3. Construction drawings design phase: According to described above result of calculation, come, confirm component assign with component mixing muscling and coming, confirming structural structure measuring of component according to the request of norm finally.Keyword: Multi-storey residential;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ection design目录第一章建筑设计总说明 (1)1.项目概况 (1)1.1.建筑名称 (1)1.2.建设地点: (1)1.3.住宅设计思路 (1)1.4.建筑层数 (2)1.5.建筑面积 (2)1.6.套内基本要求: (2)1.7.结构形式 (3)1.8.自然条件及工程地址情况 (3)1.9.地质条件及地理情况 (3)1.10.技术经济条件 (4)1.11、室外环境 (4)2.建筑布置 (5)2.1.建筑总平面布置 (5)2.2.建筑平面设计 (6)2.3.建筑立面设计说明: (7)2.4.户型设计 (8)2.5.楼梯设置 (9)3.屋面、楼面、墙体作法及保温、隔热、隔音考虑 (9)3.1.屋顶做法 (9)3.2.楼地面做法 (10)3.3.墙体与门窗 (11)3.4.外墙面做法 (11)3.5.内墙面做法 (11)3.6.防噪声措施 (12)3.7.有水侵蚀的房间处理 (12)3.8.混凝土散水做法 (12)3.9.注意事项 (13)4.设计所采用的主要法规和标准 (13)第二章结构体系的选择与确定 (14)2.1.结构形式: (14)2.2.结构体系: (14)2.3.柱网布置及构件初定 (15)2.4.基本假定与计算简图 (16)2.4.1.基本假定 (16)2.4.2.计算简图 (16)2.5.荷载计算 (16)2.6.内力计算及组合 (16)2.7.基础的考虑 (17)第三章结构设计计算书 (18)3.1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及初步确定梁、柱、板截面尺寸 (18)3.1.1材料 (18)3.1.2框架梁截面尺寸 (18)3.1.3框架柱截面尺寸 (19)3.1.4板截面尺寸 (20)3.2重力荷载的计算 (20)3.2.1屋面及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 (20)3.2.2楼面及屋面可变荷载的标准值 (20)3.2.3构件的自重计算 (20)3.2.4重力荷载的代表值 (21)3.3框架侧移刚度的计算 (22)3.4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的计算 (24)3.4.1.横向自振周期计算 (24)3.4.2.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的计算 (24)3.4.3.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25)3.4.4.横向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计算 (27)3.4.5.风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的验算 (29)3.4.6.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的计算 (30)3.4.7.各柱的反弯点位置、剪力柱端弯矩计算 (30)3.5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 (32)3.5.1.计算单元 (32)3.5.2.荷载的计算 (32)3.5.3.内力的计算 (34)3.5.4.恒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分析 (35)3.5.活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分析 (38)3.6内力组合 (42)3.6.1 框架梁的内力组合 (42)3.6.2 框架柱的内力组合 (46)3.7梁、柱、板的配筋计算 (58)3.7.1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 (58)3.7.2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60)3.7.4梁的挠度和裂缝验算 (61)3.7.5 框架柱配筋截面的设计 (62)3.7.6柱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63)3.7.7柱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67)3.7.8板的配筋计算 (68)3.8基础的设计 (71)3.8.1 确定A柱基础底面面积 (71)3.8.2 A柱基础高度计算 (72)3.8.3 A柱基础底板配筋的计算 (72)3.8.4确定B柱基础底面面积 (73)3.8.5 B柱基础高度计算 (74)3.8.6 B柱基础底板配筋的计算 (74)3.9楼梯的设计 (75)3.9.1 梯段板的计算 (75)3.9.2 平台板的计算 (77)3.9.3 平台梁的计算 (78)3.10砌体 (79)3.10.2.确定结构构造方案和计算方案: (80)3.10.3.最不利墙体的选择 (80)3.10.4.荷载计算 (80)3.10.5.内力计算 (83)3.10.6.墙体承载力计算 (84)4.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砌体的比较 (85)5.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86)结束语 (87)第一章建筑设计总说明1.项目概况1.1.建筑名称碧海雅居小区多层住宅,整个小区占地3.8公顷,有9幢住宅楼,建筑面积4.27万平方米。

多层住宅结构体系问题论文

多层住宅结构体系问题论文

论多层住宅结构的体系问题摘要:对现在常用的几种结构体系进行分析,提出应用建议。

介绍一种新的多层建筑结构体系——保温砌模剪力墙体系。

关键词:多层建筑结构剪力墙结构砌块砌模0 引言多层建筑在今后几十年内仍是我国各地区发展的主要结构形式。

研究开发经济实用的不用实心粘土砖的多层建筑(尤其是多层住宅)结构体系是当前十分迫切的课题。

1 当前几种常用多层建筑结构体系的分析进几年来,对多层建筑结构体系的研究不断有新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1 用多孔粘土砖或非粘土砖代替实心粘土砖的多层建筑体系。

这种体系发展缓慢,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粘土多孔砖仍需要大量的粘土,少用粘土有限;②不能用于承重墙;③由于涉及原材料及投资前景等问题,生产厂家不敢下决心扩大规模,制约了其发展;④灰砂砖由于抗剪强度及其与砂浆的粘结性能不佳,影响其大面积推广使用。

1.2 混凝土空心砌块多层建筑体系。

这种体系在北京已经发展了几年,且已形成相当规模的砌块生产能力,砌块生产已“供大于求”。

其存在的问题为:①混凝土空心砌块自重大,由人工采用人工砌筑的劳动强度大,不符合建筑工业化的方向;②砌筑工艺存在不足之处:很薄的砂浆在空心砌块上铺设很难粘结密实和牢固,影响整体强度;③雨水容易从砂浆缝隙渗入,如果双面抹灰,又大大增加抹灰量;并且在光洁的砌块上抹灰难度很大,易空鼓、开裂;④在砌块内放置钢筋、建筑混凝土等工艺复杂,质量无法检验。

总之,大面积推广混凝土空心砌块难度较大,因此有人认为预制混凝土砌块和现浇混凝土墙都是混凝土,何必把混凝土做成砌块再用人工去砌筑呢?不如现场一次建筑成型方便,质量也好,并且可以不用抹灰,省工,进度快。

1.3 革新”外砌内浇”体系。

将外墙粘土实心砖改为加气混凝土砌块,内墙仍为钢筋混凝土墙体(一般为140~160mm厚),用大模板施工。

1.4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

内外墙全部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目前已经开发出多种配套的外墙保温体系。

建筑多层式住宅毕业设计论文

建筑多层式住宅毕业设计论文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单元式多高层住宅建筑初步设计毕业学校:办学单位:班级:建筑工程学生:指导教师:提交日期:年月日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单元式多高层住宅建筑初步设计指导教师: (副教授) 专业名称:建筑工程论文提交日期:年月日论文答辩日期:年月日论文评阅人:目录摘要 (4)第一章工程概况 (5)第二章设计依据 (5)第三章计算参数确定 (6)2.1 基本参数 (6)2.2 材料参数取用 (7)2.3 结构构件参数估算 (7)2.4 荷载作用计算及计算简图 (8)2.4.1 活荷载 (8)2.4.2 恒荷载计算 (10)第四章建筑设计方案要求 (14)4.1人文要求 (14)4.2详细设计要求 (14)第五章公共部分 (17)5.1公共部分设计 (17)5.2消防通道设计 (18)5.3通风采光设计 (19)5.4建筑消防处理 (20)5.5地下车库 (21)第六章结论 (22)参考文献 (23)致谢 (25)摘要本毕业设计题目是单元住宅楼设计,共五层,层高为2.80m,建筑高度为14米,采用结构型式砖混结构;卧室为双人卧室共10m2,单人卧室为6m2,兼起居的卧室12m2,起居室的面积为15m2,卧室和起居室有自然通风、直接采光;厨房面积为4.00m2,厨房设置炉灶、洗涤池等,并考虑贮藏设施,有外窗;卫生间设置大便器洗浴设施和通风道,卫生间的外开门1.80m2;内开门2.00m2;每套住宅设阳台。

关键词:单元式,框架结构,多层住宅第一章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龙洞小区高层住宅。

2.规划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层高为2.80m,层数为5层3.该工程七度抗震设防,设计基本加速度0.1g, 建筑场地土类别为二类,结构抗震等级二级,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分组4.地耐力fk=120kpa,地下水位-1.500m;5.基本风压:w0=0.35KN/m2;第二章设计依据1.学校下发的设计任务书。

学位论文-—多层住宅多层框架结构住宅设计

学位论文-—多层住宅多层框架结构住宅设计

多层框架结构住宅设计20xx 届高等技术学院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学号 xxxxxxxxxxx学生姓名 xxxxxxxxxx指导老师 xxxxxxxxxxxx完成日期 20xx年 xx月日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任务书摘要某一楼层住宅楼,结构形式是框架结构(2轴为框架为计算主体)一、设计资料1.设计标高:室内设计标高±0.000室内外高差600mm基础顶到室外500mm2.墙身做法:墙身为加气混凝土砌块r g=8KN/m³3.屋面做法:规范屋24 荷载为5.0 KN/m²4.楼面做法:规范屋27 荷载为2 KN/m²5.门窗做法:荷载为0.5 KN/m²6.地质资料:任务书p37.基本风压:全年西北风,夏季东南风,基本风压W0=0.3 KN/m²地面粗糙度为C8.活荷载:楼面活荷载2 KN/m²屋面活荷载0.5 KN/m²目录第一章结构选型及平面布置 (1)1.1梁柱的截面尺寸确定: (2)1.2 框架梁柱的线刚度计算 (2)第二章荷载计算 (3)2.1恒荷载计算 (3)2.2楼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5)2.3屋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6)第三章内力计算 (8)3.1恒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8)第四章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 (20)4.1荷载计算 (21)4.2多遇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以及位移计算: (23)4.3弯矩计算 (24)第五章梁柱内力组合 (29)5.1层梁的内力组合表 (29)5.2底层柱的内力组合 (30)第六章双向板设计 (31)第七章梁配筋计算 (34)第一章结构选型及平面布置1.1梁柱的截面尺寸确定:(1)梁高h=(121~81)0l h=900~600取h=600mm 梁宽b=(31~21)h取b=300mm建筑高度18.3m 设防为7度抗震等级为3级轴压比限值[]n M =0.9(2) 柱的尺寸为500mm ⨯500mm(3) 采用双向板,板厚为120mm1.2 框架梁柱的线刚度计算⑴混凝土C30 30E =3.0×107KN/m ²⑵现浇框架结构惯性矩为:I=02I 边框架梁为I=05.1I 线刚度i=L EIAB 跨梁4371075.68.46.03.0121100.32⨯=⨯⨯⨯⨯⨯==L EI i ABBC 跨梁4371068.57.56.03.0121100.32⨯=⨯⨯⨯⨯⨯==L EI i BC⑶柱的线刚度:4471001.49.35.0121100.3⨯=⨯⨯⨯==L EI i 底层4471059.58.25.0121100.3⨯=⨯⨯⨯==L EI i 其它层第二章 荷载计算2.1恒荷载计算⑴屋面恒荷载:(屋24) 5.0KN/㎡ ⑵标准层楼面荷载(楼27): 0.12×25+1.5=4.5 KN /㎡ ⑶梁自重:主梁:b ×h=300×600 25×0.3×(0.6-0.12)=3.6KN/m 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 0.01×[﹙0.6-0.12﹚×2+0.3] ×17=0.214KN/m 合计: 3.81KN/m次梁:b ×h=200×400 25×0.2×(0.4-0.12)=1.4KN/m 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 0.01×[﹙0.4-0.12﹚×2+0.2] ×17=0.13KN/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计: 1.53KN/m柱自重: b ×h=500×500 25×0.5×0.5=6.25KN/m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 0.1×0.5×4×17=3.4KN/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计: 9.65KN/m内填充墙自重: (2.8-0.6)×0.2×8=5.28KN/m内装修 2×(2.8-0.6)×0.4=1.76KN/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计 7.04KN/m活荷载值计算楼面 2.0 KN /㎡屋面 0.5KN /㎡()()5.46.35.09.38.19.38.121321⨯⨯⨯⎥⎦⎤⎢⎣⎡+-=Gd =5.45KN/m()()0.26.35.09.38.19.38.121321⨯⨯⨯⎥⎦⎤⎢⎣⎡+-=Qd =2.42()()5.48.45.07.54.27.54.221322⨯⨯⨯⎥⎦⎤⎢⎣⎡+-=Gd =7.77()()5.48.45.07.54.27.54.221322⨯⨯⨯⎥⎦⎤⎢⎣⎡+-=Qd =3.458.1215.4853⨯⨯⨯=Gd =2.538.1210.2853⨯⨯⨯=Qd =1.13()()5.46.35.08.48.18.48.121324⨯⨯⨯⎥⎦⎤⎢⎣⎡+-=Gd =6.25 ()()0.26.35.08.48.18.48.121324⨯⨯⨯⎥⎦⎤⎢⎣⎡+-=Qd =2.78 8.4215.4855⨯⨯⨯=Gd =6.75 8.4215.4853⨯⨯⨯=Gd =3 2. A ~B 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屋面板传荷载: 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3.81+6.94+7.5=18.25KN/m活载= 1.45 KN/m楼面板传荷载: 恒载=梁自重+墙自重+板传荷载=3.81+7.04+6.25+6.75=23.85 KN/m活载=板传活载=2.78+3=5.78 KN/mB ~C 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屋面板传荷载: 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3.81+8.63+7.49=19.93KN/m活载= 0.749+0.863=1.61 KN/m 楼面板传荷载(B ~1/C):恒载=梁自重+板传荷=3.81+2.53+7.77=14.11 KN/m活载=板传活载= 1.13+3.45=4.58 KN/m楼面板传荷载(1/C ~C):恒载=梁自重+墙自重+板传荷载=3.81+7.04+5.45+7.77=24.07 KN/m活载=板传活载=2.42+3.45=5.87 KN/m2.2楼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边柱连系梁自重: 9.1825218.46.03.023.66.03.0=⨯⎪⎭⎫ ⎝⎛⨯⨯⨯+⨯⨯ KN 抹灰层: 0.214×0.6=0.13 KN钢窗自重: 1.5×1.2×0.5=0.9 KN窗下墙体自重: 0.25×0.9×(3.6-0.5)×8=5.58 KN外装修: 0.9×(3.6-0.5)×0.5=1.395 KN内装修: 0.9×(3.6-0.5)×0.4=1.116 KN窗边墙体自重:0.25×(3.6-0.5-1.5)×(2.8-0.6-0.9)×8=4.16 KN外装修: (3.6-0.5-1.5)×(2.8-0.6-0.9)×0.5=1.04 KN内装修: (3.6-0.5-1.5)×(2.8-0.6-0.9)×0.4=0.832 KN 框架柱自重: 0.5×0.5×2.8×25=17.5 KN 抹灰层: 0.01×0.5×4×2.8×17=0.952 KN连系梁传来楼面自重:25.20215.48.4218.4215.46.3216.321=⨯⎪⎭⎫ ⎝⎛⨯⨯⨯⨯+⨯⨯⨯⨯ KN —————————————————————————————————— 中间层边节点集中荷载: 76.72==C A G G KN活荷载=板传活荷载=9210.28.4218.4210.26.3216.321=⨯⎪⎭⎫ ⎝⎛⨯⨯⨯⨯+⨯⨯⨯⨯KN 中柱(B )连系梁自重 18.9KN 抹灰层 0.13 KN 门自重 0.9 KN内墙体自重 ()()86.08.2215.06.32.0⨯-⨯⨯-⨯ =5.456 KN 内装修 ()()24.0216.08.25.06.3⨯⨯⨯-⨯-=1.364 KN 框架柱自重 17.5 KN 抹灰层 0.952 KN 边系梁传来楼面自重 =()5.48.18.16.36.32124.28.4216.3216.321⨯⎥⎦⎤⎢⎣⎡⨯-+⨯+⨯⨯⨯+⨯⨯⨯=44.15K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间层中节点集中荷载 35.89=B G KN 活荷载=板传荷载 =()0.28.18.16.36.32124.28.4216.3216.321⨯⎥⎦⎤⎢⎣⎡⨯-+⨯+⨯⨯⨯+⨯⨯⨯=19.62KN 2.3屋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顶层边柱连系梁自重 18.9KN 抹灰层 0.13 KN 女儿墙自重 ()828.425.09.026.325.09.0⨯⨯⨯+⨯⨯=7.56 KN外装修 ()5.09.02/8.46.32⨯⨯+⨯=3.78 KN 框架柱自重 0.5×0.5×0.9×25=5.63 KN 抹灰层 0.01×0.5×4×0.9×17=0.31 KN连系梁传来屋面自重= 2158.4218.42156.3216.321⨯⎪⎭⎫ ⎝⎛⨯⨯⨯⨯+⨯⨯⨯⨯=22.5 KN 顶层边节点集中荷载 81.58==C A G G KN活荷载=板传荷载=21218.4218.4216.3216.321⨯⨯⎪⎭⎫ ⎝⎛⨯⨯⨯+⨯⨯⨯=2.25 KN 顶层中柱(B )连系梁自重 18.9 KN 抹灰层 0.13 KN连系梁传来屋面自重 528.4218.42126.3216.32121⨯⎪⎭⎫ ⎝⎛⨯⨯⨯⨯+⨯⨯⨯⨯⨯=45KN 顶层中节点集中荷载 03.64=B G KN活荷载=板传荷载= 2.25×2=4.5KN第三章内力计算3.1恒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恒荷载内力计算采用分层法,这里以顶层为例说明计算过程3.1.1顶层-35.04 35.04 -53.96 53.9620.08 → 10.04 -8.77 ← -17.54← 6.83 5.74 → 2.87-1.96 → -0.98 -0.76 ← -1.52-13.5 0.67 0.57 37.7751.6 -57.183.1.2中间层→←→←→←3.1.3底层→←→←→←3.2活载作用下内力计算3.2.1 顶层-2.784 2.784 -4.359 4.3591.595 → 0.798 -1.155 ← -2.310← 0.748 0.628-0.214 → -0.107 -0.083 ← -0.166-1.02 0.074 0.062 2.1974.297 -4.9073.2.2 中间层→←→←→←3.2.3底层→←→←→←第四章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该建筑高度为18.1m,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均匀分布,采用底部剪力法来计算4.1荷载计算屋面重力值:G面=5.0×(4.2×10.5)= 220.5kN楼面重力值:G板=4.5×(4.2×10.5)= 198.45kN梁重力值:G梁=(4.2×3+4.8+5.7)×3.81=71.61kN柱重力值:G标柱=9.65×2.8×3=81.06kNG底层柱=6.59×3.9×3=112.91kN墙重力值:G女儿墙=4.2×2×0.9×0.25×8=15.12kNG标准墙=(4.8+3.9)×2.2×8=30.62kN活载Q标=4.2×10.5×2=88.2kN Q面=4.2×10.5×0.5=22.05kN4.1.2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G 6=G板+G梁+G上柱/2+G女儿墙+Q面/2+G墙/2=198.45+71.61+81.06/2+15.12+22.05/2+30.62/2=352.05kNG5=G4=G3=G2=G1=G板+G梁+G上柱+G标准墙+ Q标/2=198.45+71.61+81.06+88.2/2+30.62=425.84kNG-1=G板+G梁+G上柱/2+G下柱/2+G标准墙+Q标/2=198.45+71.61+81.06/2+112.91/2+30.62+88.2/2=441.77kN4.1.3地震作用下框架侧移计算(D值法)(见下页)标准层D 值∑D=106180kN/m底层D 值ΣD=58813kN/mU=Σuj=0.00831m1 1.7 1.70.60.294T α==⨯=4.2多遇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以及位移计算:由设防烈度为7度、第一组;场地土为Ⅱ类,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查得:αmax=0.08,Tg=0.35s,则横向地震影响系数:α1=⎪⎪⎭⎫ ⎝⎛1TT g 9.0αmax=0.0940.294 <1.4 T g =1.4×0.35=0.49,由抗震规范可知无须计算顶部附加集中水平地震作用。

多层住房建筑设计探讨

多层住房建筑设计探讨

多层住房建筑设计探讨随着城市化和人口的增长,各大城市的住宅需求也在增加。

由于城市宝地有限,多层住房建筑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人选择的居住方式。

多层住房建筑有更高的容纳人数和创造更多空间的能力,但也需要更复杂的设计和工程。

多层住房建筑的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了人口流动性、生活空间、安全和材料成本。

建筑的外观和形状也需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使居住者更加舒适。

在设计过程中,第一步是决定建筑的基本外观和结构。

这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建筑材料、形状和大小来实现。

例如,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是常见的建筑材料,可以用来支持建筑物的重量。

建筑的形状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几何形状、建筑风格和外观来实现。

建筑师应该选择最能满足当地需求的建筑形状和结构,而且设计应该在物理上和美学上相协调。

室内设计非常重要,因为居住者将在这里度过大部分时间。

人们需要一个可靠、舒适和安全的空间来生活。

这意味着产生足够的照明、通风和采光,使室内的空气质量始终保持在一个健康的水平。

同时,设计需要妥善安排私人空间、公共空间和交通空间,以保持整个住房建筑的美观和协调。

此外,安全问题也应该考虑到。

设计师需要考虑预防火灾、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的措施,同时还应该为住户提供适当的紧急出口,并确保建筑物符合当地所有安全标准。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建筑材料成本。

建筑师和开发商需要谨慎考虑使用哪些建筑材料,保持建设成本在可控范围内,同时也考虑到房屋的质量和耐久性。

便宜的材料可能不会长期支撑住宅,而贵重的材料可能超出开发商的预算。

所以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在必要时进行技术改进以提高建筑的质量和耐久性,并确保最终建筑成本在可控范围。

总而言之,多层住房建筑的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相当多。

建筑师需要考虑建筑的外观、材料和成本,同时也需要考虑功能区域、安全和室内设计。

最终的建筑必须经过彻底的审查,并满足当地和国家的建筑法规和标准。

合理的设计能使住宅设计寿命更长,更能满足家庭的需求,并实现更好的居住体验。

多层住宅建筑结构的发展与分析

多层住宅建筑结构的发展与分析

多层住宅建筑结构的发展与分析摘要: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腾飞,建筑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建筑项目的数量与日俱增,多层住宅建筑也迅速发展起来。

多层住宅建筑的发展是社会发展需要,更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

要想保证多层住宅建筑的工程质量,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就必须要加强多层建筑结构的分析与研究。

本篇文章针对当前多层住宅建筑的发展情况,对多层住宅建筑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多层住宅建筑结构发展与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建筑最为城市化的象征性标志,在近几年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随着人们人们对住房的需求越来越大,多层住宅建筑在城市中的发展越来越突出。

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多层住宅建筑的质量要想得到保证,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就必须要加强建筑结构的分析与研究,增强多层住宅建筑的使用功能,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进而促进建筑业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近年来,随着建筑功能和建筑造型要求日趋多样化,建筑结构设计已经原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作为现行比较常用的模式,已经广泛应用在各类建筑中,目前,我国多层建筑的框架结构设计工作中,逐步实现了与国外先进理念的融合与接轨,建筑框架结构的体系与模式也呈现出了多渠道发展的新态势。

建筑竖向体形和平面布置也越来越复杂,给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给多层建筑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多层建筑结构设计采用框架结构形式,可形成内部大空间,同时也能进行灵活的建筑平面布置。

因此,框架结构体系在结构设计中应用甚广,特别是在高度不超过50m的多层建筑结构中,其优势更为突出。

与此同时,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过程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却往往被忽视,给建设工程质量留下了安全隐患。

一、多层建筑物结构的定义及现状1.住宅建筑按楼层数,可分为四类:低层、多层、中高层和高层。

国家规定:一层到三层的住宅为低层住宅,四层到六层住宅为多层住宅,七层到九层住宅为中高层,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建筑立面论文(5篇)

建筑立面论文(5篇)

建筑立面论文(5篇)建筑立面论文(5篇)建筑立面论文范文第1篇身处室内空间,建筑室内环境由顶棚、地面、立面墙体,以及窗户构成,其中的顶棚、地面与立面墙体都属于可控空间环境,其颜色、材质都可以依据建筑空间使用者的需求进行共性化调整,而窗户通透呈现的多为户外相邻建筑的立面,其颜色、材质都是不易依据个体需求更换的。

在设计空间使用人员构成简单的多层住宅时,环境颜色就需要考虑得更为周全。

综合考虑颜色构成因素及建筑设计因素,多层住宅建筑立面颜色与室内颜色的关系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定位。

(1)建筑立面颜色对于室内空间的环境色影响。

多层建筑群落有肯定的楼间距设计规范要求,一般状况下,相近建筑之间会有肯定的颜色环境因素影响。

例如,室内空间的墙体、顶棚都是白色的,认真观看会发觉原本白色的墙壁会呈现肯定的颜色倾向,那就是相邻建筑立面颜色的映射。

建筑立面颜色的环境色构成在实际设计中有较强的视觉影响力。

从颜色三要素来定位颜色的视觉效果,颜色纯度较高、明度较低的颜色不适用多层建筑立面,比如大红、熟褐、深蓝这类颜色,本身的视觉冲击力就很强,对于相邻建筑的室内会有较强的环境色影响,空间中会有较强的颜色映射,以及相关联的颜色混合。

颜色纯度较低、明度较高的颜色在多层建筑设计中的适用性则更为广泛,比如米色、浅灰色这类颜色,属于空间意义上的背景颜色,对于相邻建筑的室内影响也较弱。

(2)建筑立面颜色与室内空间颜色的调和。

作为住宅类别的多层建筑设计,室内空间的视觉感受是非常重要的,建筑立面颜色填窗而现,构成了室内空间颜色的一部分,由此,设计时需要考虑立面颜色的可调和性。

在目前市场供应的商品房销售房源中,可分为精装房与清水房两部分,精装房的建筑立面颜色设计与室内颜色设计是施工的共同体,是可调可控的,设计时以建筑风格为统领,颜色基本是在同一颜色相貌,相近明度、纯度的区间内;清水房的建筑立面颜色要考虑对于各种室内装修风格的兼容性,设计时要从建筑风格动身选择颜色相貌,然后调试颜色的明度、纯度至中性颜色感受的范围内,这样的颜色可搭配的元素较多、适用性较强。

多层住宅常用几种结构体系特点论文

多层住宅常用几种结构体系特点论文

浅析多层住宅常用几种结构体系特点【摘要】住宅的结构是指住宅的承重骨架,其作用是保证住宅在使用期限内,把作用在住宅上的各种荷载或作用力,可靠地承担起来,同时在保证住宅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的情况下,把所有的作用力可靠地传到地基中去。

文章主要探讨了多层住宅常用的结构体系。

【关键词】多层住宅;结构体系;建筑设计0.引言住宅建筑的形式由于有多种多样,加上其房间面积大小、开间进深以及组合方式的不同,相应采用的结构也就有所不同。

多层住宅的结构形式主要是以其承重结构所用的材料来划分的[1]。

一般可以分为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以及近年出现的多种新型复合结构等几种形式。

1.砖混结构砖混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壁柱等采用砖或砌块砌筑,柱、梁、楼板、屋面板、析架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通俗地讲,砖混结构是以小部分钢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砖墙承重的结构,又称混合结构。

因为砖混结构的主要承重结构是粘土砖,所以砖的形状及强度就决定了房屋的强度[2]。

一般情况下,砖的形状越规则,砖和砂浆的强度越高,灰缝越薄越均匀,砌体的强度就越高,房屋的安全性就越大。

砖混结构的优点主要表现在①由于砖是最小的标准化构件,对施工场地和施工技术要求低,可砌成各种形状的墙体,各地都可生产。

②它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化学稳定性和大气稳定性。

③可节省水泥、钢材和木材,不需模板,造价较低。

④施工技术与施工设备简单。

⑤砖的隔音和保温隔热性要优于混凝土和其他墙体材料,因而在住宅建设中运用得最为普遍。

砖砌体混合结构按竖向荷载的承重结构类型可以分为横墙承重体系、纵墙承重体系、纵横墙承重体系、内框架承重体系和底部框架上部砖砌体承重体系。

2.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是指房屋的主要承重结构,如柱、梁、板、楼梯、屋盖用钢筋混凝土制作,墙用砖或其他材料施工建造的房屋。

这种结构具有抗震性能好、整体性强、抗腐蚀、耐火能力强等优点,并且房间的开间、进深相对较大,室内活动空间也相应增加,室内空间分隔较自由[3]。

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论文

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论文

试论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管理【摘要】多层住宅施工项目的管理是全方位的,要求项目经营者对施工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文明施工等等都要正规化、标准化,这样才能使施工项目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顺利地进行。

本文阐明了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的基本特征,分析提出了加强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根据我国建筑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的规定得知我国住宅建筑按其层数可分为低层、多层和高层三类,1-3 层的楼层称为低层住宅;4-6 层则为多层住宅;7-9 称为中高层住宅;10层以上则称为高层住宅。

在现阶段城市住宅中,多层住宅建筑极具代表性,其本身的优点主要表现在: 第一, 比低层住宅节省占地面积,同时比高层住宅建设工期短;第二, 减少公共走道、电梯、高压水泵等方面投资,物业费也较低;第三, 结构设计成熟,可大量工业化、标准化生产。

因此,多层住宅建筑广受消费者的喜爱。

一、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的基本特征1、局部质量问题等同于全部质量问题因为多层住宅工程涉及到众多住户的个人利益,业主及住户都很重视,对工程质量要求比较严格。

在施工中,即使工程质量控制得很好,若在一处出现小小失误,对住户来说,就是全部的问题。

这就要求后期管理要过细、过硬。

2、各工种相互制约问题一个环节考虑不周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另一个环节,或更多的环节,产生难以控制的负面效应。

如工序先后问题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成品保护,甚至给整个工程质量带来隐患。

3、施工面过于分散因为多层住宅楼墙体比较多,房间多,施工洞堵住以后,同一楼层不相通,往往造成对某处施工管理不到位,出现问题。

二、加强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1、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在多层住宅建筑实施前,应首先对工程的特点、施工环境及自然条件进行全面的了解,以更好地进行施工工作。

在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时,应对工程资料中的图纸、建筑规范及施工规定进行研究,并对施工方案的细节进行分析;还应对施工组织设计资料中的施工过总平面图、装饰装修工程平面图、施工方案、进度安排、施工技术措施及机具材料进行分析,以找到整个施工的关键施工过程及施工难点;在分析工程资料的同时,还应重视对施工现场的勘察及分析,以更好的进行多层住宅工程的管理。

多层砖混结构论文

多层砖混结构论文

多层砖混结构论文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一公寓小区中一幢三单元六层的砖混结构住宅楼,建筑面积2430㎡,施工工期为235天。

1.1地点特征拟建场地地势平坦,地下水位较低,设计最高地下水位位于基地以下 1.5m,对建筑物基础无腐蚀作用。

土质构造良好,无异常突土出现,土承载能力180KPa。

1.2工程设计情况建筑物室内地面相对标高±0.000,室外地坪相对标高-0.600,拟建工程平面呈一字型,长13.2m,宽9.5m,总高为17.7m(六层部分总高16.8m,女儿墙高0.9m),每层层高均为2.8m,房间开间尺寸为1.3m和2.1m,进深为4.7m和4.8m。

本工程楼地面为,内墙装饰主要采用一般抹灰喷涂料做法,外墙装饰以瓷砖为主,屋顶保温层为加气混凝土砌块,采用二毡三油防水屋面。

本工程为砖混结构,基础埋深1.9m,在300mm厚素混凝土垫层上砌条形基础,内设钢筋混凝土圈梁,主体结构为砖墙承重,外、内墙均为240mm,每层都设圈梁,内外墙交接处及外墙砖转角处均设构造柱,断面为240mm*360mm,楼板及屋盖结构为预制钢筋混凝土预应力多孔板。

楼梯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

地面为碎砖垫层混凝土面层。

楼地面为1:2水泥砂浆面层。

屋面为架空隔汽层,二毡三油防水层。

一、施工方案2.1基础工程1.人工挖基坑槽1)根据土质情况和设计要求确定开挖宽度和放坡系数,预留工作面。

2)挖出的弃土堆放,距坑槽边1米以外的地段,并不得碰撞门柱堆土高度不得超过1.0m。

3)挖掘土方如发现有电缆、油水管线或不能辩认的物体时,应及时报告甲方管理人员,采取措施后施工。

4)挖土时,要经常检查中心线和标高,不要挖偏或超宽,超深,挖偏时按图纸纠正,超深部分必须夯填中砂或砼找平。

5)因特殊情况,基坑挖完后不能立即施工垫层时,要留出0.3m厚的土方,在垫层施工前再挖除。

2.土方回填工程1)土方回填前应清除基槽内的杂物,排除积水,并做好隐蔽记录。

多层住宅毕业设计论文摘要范文

多层住宅毕业设计论文摘要范文

多层住宅毕业设计论文摘要范文多层住宅毕业设计论文摘要范文导语:论文摘要的撰写通常在整篇论文将近完稿期间开始,以期能包括所有的内容。

接下来小编整理了多层住宅毕业设计论文摘要范文,文章希望大家喜欢!多层住宅毕业设计摘要一:多层砖房是我国城市和乡村使用最多的一种建筑结构形式,为了评价这类结构的地震安全性,估计在未来地震中的损失及寻求防震减灾对策,需要进行其地震易损性和可靠性研究。

本文以人员比较集中的多层住宅砖房为对象,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

本文主要给出了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设计的多层砖房的地震易损性和可靠性,并将其结果与文献[2] [27]给出的按上一代规范设计的多层砖房的地震易损性和可靠性结果进行了对比。

为此,比较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和(GBJ11-89)及《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和(GBJ3-88)中多层砖房设计的差异,介绍了多层砖房地震易损性和可靠性分析方法,根据这一方法,按新规范设计了三至八层共17个代表性多层砖房结构,给出了其地震易损性和可靠性分析结果,并结合两代规范在设计中的差异,与文献[2]给出的结果进行了对比,探讨了按这两代规范设计的多层住宅砖房在地震易损性和可靠性方面的差异。

本文只对多层住宅砖房这一类结构进行了研究,今后还可参考本文方法研究其它用途和其它结构类型房屋的地震易损性和可靠性。

多层住宅毕业设计摘要二: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住宅建设面临持续大发展局面,住宅产业已是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新增长点。

而住宅结构体系的选择是影响住宅使用功能、造价和工期的重要因素。

为了保护耕地,节约能源,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满足21世纪住宅结构体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多层住宅结构体系的选型分析,成为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本文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对目前多层住宅采用何种结构体系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多层住宅结构的发展概况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多层住宅结构体系,总结了各结构体系的特点和结构布置原则。

房屋建筑论文(5篇)

房屋建筑论文(5篇)

房屋建筑论文(5篇)房屋建筑论文(5篇)房屋建筑论文范文第1篇1.教学内容相对滞后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也是如此。

随着现代工程技术的飞速进展,新材料、新技术、新构造不断推陈出新,现行教材的有些内容显得滞后。

教学内容的滞后不仅铺张了大量资源,而且不利于优化同学的学问结构。

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因此,教学内容如何适应新技术快速进展,是当前《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

2.教学方式传统单一,同学缺乏爱好大部分高职院校针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方式,依旧采纳传统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问的传授为中心,课堂上以老师为中心,老师以教材为蓝本,对同学进行面对面的课堂讲解与指导,忽视了同学的主观能动性和同学的主体地位。

上课时,老师讲同学听,造成了让同学很难联想到实际的建筑设计实例和建筑构造类型,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同学创新思维、创新力量的进展。

由于房屋建筑学的内容多且抽象,同学把握起来往往比较困难,同学听课乐观性不高,教学效果不是很抱负。

3.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环节学时安排不合理《房屋建筑学》课程在建筑领域的特别性,打算了该课程的实践性极强,应尽量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增加同学对基础理论学问的理解和把握,同时加强同学的实践力量和动手力量的培育,才能达到教学的要求。

但是由于房屋建筑学的内容多而杂,使得老师在学时安排上理论学时多于实践学时,不合理的学时安排使得老师没有时间带同学进行现场教学,同学也不能准时的去工地现场参观和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影响了同学对学问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增加当前《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实践环节的课时势在必行。

二、《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探究面对工程技术的飞速进展以及《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改革应本着提高同学的房建应用水平、强化实践力量,着眼培育现代化工程技术人才的原则,在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大力创新。

1.调整教学内容,关心同学适应工程技术飞速进展的趋势优化教学内容,合理补充新学问。

居住建筑论文(5篇)

居住建筑论文(5篇)

居住建筑论文(5篇)居住建筑论文(5篇)居住建筑论文范文第1篇条件、环境条件宁夏中北部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迟夏短,秋早冬长,冬寒而漫长一年采暖期约152天。

昼夜温差大,雨雪稀有,蒸发剧烈,年蒸发量在1700~2500毫米,风大沙多。

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小时~3000小时,是中国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之一。

年平均降水量180毫米左右,无霜期185天左右。

气候条件划分为寒冷与寒冷气候带。

宁夏中北部地区农村地广人稀,住户与住户之间相对分散,远离城市、远离热电厂,自然气管道、自来水管道、集中供暖管路距离远因投入太大,无法做到乡乡、村村、户户都通自然气自来水集中供暖。

宁夏中北部地区在生活、取暖、节能等方面,依靠地理、气候、环境、优势合理应用从而达到节能与环保。

2建筑节能要求建筑节能的主题是削减建筑耗能,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

建筑节能必需以不影响人们感觉舒适度为前提,即室内温度冬季不低于18℃,夏季不高于26℃。

为此建筑节能势在必行。

3居住建筑节能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入户门、外窗、阳台门窗的选择;外墙内保温、外墙外保温、混合保温;太阳能供热采暖;帮助热源;风光互补发电。

4入户门、外窗、阳台门窗的节能入户门选用多功能用户门,其同时具有防盗、防火、保温、隔音等功能。

窗的主要功能是采光和通风。

在各类建筑窗中,塑料窗在保温节能方面有着优良的性能。

外窗及阳台窗采纳中空玻璃塑钢窗。

中空玻璃它的性能特点:具有良好的隔热、隔音、保温、防结露、降低冷辐射和平安性能。

因此中空玻璃具有的保温节能、隔音以及防霜的功能使室外气温在-30℃以下,室内温度达18℃,相对湿度达到85%以上,夹层中也不会结霜而影响视线和采光。

节能入户门、外窗、阳台门窗与单层玻璃一般的门窗相比节能72%以上。

5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混合保温(1)外墙外保温:将绝热材料复合在承重墙外侧,其建筑的热稳定性能好这有利于提高墙体的防水和气密性,使墙体潮湿状况得到改善,使室内温度保持稳定。

多层住宅建筑施工技术论文

多层住宅建筑施工技术论文

谈多层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摘要]:目前,城市的人口不断在增长,人们需要的住宅建筑也就越多,但是,土地资源是非常有限度,不能够无限制的向外扩大,因此,建筑空间逐渐向空中发展,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多层和高层建筑,多层和高层的建筑对人们的施工技术有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地发展更新,以保证住宅建筑的安全可靠舒适。

[关键字]:多层建筑;施工技术;住宅;[abstract] :at present, the city’s population unceasingly in the growth, people need to residential building are also more, but, land resource is very limited, can’t unlimited to expand outside, so that the architectural space to the air gradually development, it appeared more and more multi-layer and high-rise buildings, multi-layer and high-rise buildings on people’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have higher request, need to continually updat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comfortable.[key words] : multi-storey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residential;中图分类号:u41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随着,现在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住宅建筑是建筑中的主体,修建出高质量的多层建筑是发展的一大课题,施工技术的很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创新,本文就现在一些方面的多层建筑的施工技术进行浅析。

论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

  论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

论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摘要:本文对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从阐述多层住宅结构体系概念入手,进一步分析了多层住宅的特点以及多层住宅建筑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最后提出了多层民用住宅施工管理关键措施。

关键词: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结构体系;特点;质量问题;关键措施前言住宅建筑是确保群众正常生活生产的基本物质设施,因此其质量高低也直接影响着群众生活的舒适度及其人身安全问题。

但考虑到当前不少多层住宅建筑在施工时都暴露出了大大小小的问题,这对于工程正常体现其使用价值、施工单位获取其正当效益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如何通过加强施工管理等措施,处理好这些问题,确保工程质量与施工效益,值得思考。

一、多层住宅结构体系多层住宅是现代建筑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结构体系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区分出不同的类型。

这些类型包括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合结构、混凝土空心砌块多层建筑、框架轻板结构等。

结合当前各种结构体系的运用实际看,第一类早已衍生出了更多配套的外保温结构,建筑物的内外部墙体都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凭借这一点,能够强化外墙的防护保温性能,且该结构的施工具有操作便捷、速度较快的特征,便于施工人员就地安装,因此值得在项目建设中广泛使用。

第二类混凝土空心砌块多层建筑体系更多地被运用在内外墙非承重墙的情况下,在使用时,以3E板、陶粒混凝土轻质两面光条板、非粘土砌块等为主要材料。

与前两者比较而言,框架轻板结构的设计更具专业性与困难性,且在长期施工运用中很可能出现空鼓、开裂等问题,这就会进一步引起漏水现象,进而影响建筑的使用感与安全;而借助双面抹灰的方法完成施工,则会导致抹灰数量的上升。

二、多层住宅的特点城市体系中的多层住宅结构多用于居民居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多层住宅的许多特征。

首先,多层住宅的材料获取极为简单,砖混结构作为其主要的施工形式,已经有了相对漫长的发展历史与丰富的工程建设经验,因此行业内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一套操作方案和科学的施工标准,对其进行集中生产也完全有可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层住宅建筑论文多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大于10米,小于24米(10米<多层建筑高度<24米),且建筑层数大于3层,小于7层(3层<层数<7层)的建筑。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多层住宅建筑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多层住宅建筑论文篇1浅谈多层住宅建筑设计摘要:住宅的设计根据不同的品质定位、地理位置、居住人群、环境因素会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以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不同需求。

通常是在舒适性、合理性、科学性的前提下体现住宅建筑本身的鲜明特点,体现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

因此,本文从气候环境、居住群体的特点出发,探讨了多层住宅建筑设计理念及其实践设计。

关键词:多层住宅;建筑;设计多层住宅的设计方法有整幢设计及单元设计组合两种方法。

整幢设计法是以“幢”为单位进行设计,细节安排有较多的灵活性,但只能以幢为单位建造,不能满足大规模住宅建设既要标准化又要多样化的要求。

单元组合法是设计若干种可相互组合的标准段――“单元”,然后通过不同单元的组合或同一单元的不同组合形成各种面积指标,不同的户型比以及不同体型的住宅建筑。

单元组合法不仅比整幢设计法减少设计工作量,而且有利于在大规模住宅建设中统一构配件和统一构造作法,它能满足大规模住宅建设既要标准化又要多样化的要求。

我国城市住宅设计多采用这种方法。

一、多层住宅建筑的设计理念多层住宅建设的设计理念大多来自于沿海地带,在地区的住宅建筑开发企业中也以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居多。

但是,根据特有的气候条件,多层住宅建筑的设计理念必须以符合人民的生活习惯为基础,满足地区居住人群的不同需求。

因此,需要体现舒适性、合理性、统一性、适应性的住宅建筑设计理念。

1.住宅建筑舒适性设计在需要满足人们现代化居住要求的条件下,对于多层住宅建筑的设计不仅仅是要能够“住得下”,更要能够“住得好”。

也就是说,现在的住户越来越看重的是住房在居住时的舒适性,他们对于住宅的要求主要包括了景观、采暖、通风、日照、室内采光、美观、自由、舒适、方便等多方面的因素,特别是对于地区的多层住宅建筑,由于的气候早中晚温差大,冬天较为寒冷,所以人们会更加多地去关注住宅的采暖、日照、通风等方面的综合因素。

因而对于舒适性的满足需要结合现代化的技术,使住房更加趋于自然,不仅要具有当下的时代感,还要体现出家庭、自由的那份温馨、舒适感。

2.住宅建筑合理性设计就现在住宅建筑的整体设计趋势来看,未来的多层住宅标准将会有一个非常大的提高,最为明显的就是在细微之处,小的细节将会得到更大的重视。

当然,这是要在整体布局相对合理、功能性比较齐全的基础上再进行的。

细部的设计更加看重房屋的深刻文化内涵,体现出房屋主人的某种特殊风格。

任何一个设计的体量、尺寸都应当从人生理和心理学的角度去考虑。

作为房屋的最主要接收者――主体人在接触到建筑时感觉到的那种舒适感就能够最直观地反映出该设计的好坏程度。

所以在设计过程当中千万不能够忽视一些很细小的细节问题,从人的需求方面考虑才是获取成功的最大关键所在。

3.住宅建筑统一性设计现在的住宅建筑修建不再是像以前那样私人一幢或是几幢的修建,而是一个集团组织进行大规模的开发。

因此,设计也是以规模性的小区为前提来进行相应的小区规划和设计。

那么,在进行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时,就不光要考虑到室内的结构设计和功能安排,还要综合考虑到室外优美环境的营造,室内外功能的合理搭配。

以做到让我们的居住者在其中能够更加舒适、卫生、安全、方便地生活。

如在地区,还要结合该地区的自身城市特色、气候环境等,主要保证该居住区内的房间通风良好、日照充足,各种暖气供应设施齐全,不仅能够达到取暖的效果,还要能够满足节能要求。

这样对小区的总体进行规划,可以帮助提升小区整体的建筑风格品味,还能保证内部设施的齐全,是进行设计工作当中的重中之重。

4.住宅的适应性设计房间用途的适应性首先考虑的是房间的用途可以做不同的变换,住户在家庭的生活方式会发生各种变化,在套型中设置多功能空间,使套型具有某种程度的适应性。

为避免住宅功能布局僵化,创造一些形体复杂、功能不明确的空间,使居住者产生不同的感受,这种模糊空间以套型中空间变化余地大的起居室作为变化的重点。

二、动态型住宅建设方式的设计近年来,住宅设计中灵活可变性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各地都在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大开间住宅要求板跨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施工条件的限制,对有些地区不一定适合。

有的方案是在小开间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加以探索。

它通过变动户间某一道墙的位置可变化出多种套型,可改变相邻两套的面积和户型,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尤其适合商品住宅的需要。

根据近年来对商品住宅的调查,绝大多数的买主都是在住宅建设过程中或基本建成后前来商购,他们对面积和户型的需求各异。

这个方案设在户间的某一道墙,可以在施工过程中或基本建成后,根据买主的需求确定其位置,由此可变换出8 种户型。

还有一种被称为“支撑体住宅”的设计方法。

其特点是由建设单位建成住宅骨架支撑体部分,即设计和建造住宅的“外壳”,其内部让住户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和要求进行房间分厢和装修,将半成品住宅变成成品。

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居住者的意愿。

但这必须要有专门的室内设计和装修单位为之服务,要有性能良好的隔培配件、厨卫设备、门窗系列和住宅内各种配件与之配套,以满足住户的需求。

三、多层住宅建筑设计1.涉及学科住宅建筑设计涉及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科,住宅社会学,历史、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人文学科,人体工程学和环境心理学,社会经济学等等。

2.设计要素分析首先应研究家庭结构、生活方式及地方特点,还应通过各种各样的空间结合、交通组织和结构方式设计出满足不同居住生活要求的住宅。

3.套型设计的基本原则合理安排行为空间,实现内外分区、动静分区和洁污分区,使各行为空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各空间应联系便捷,有良好的空间尺度和视觉效果,组织良好的自然通风。

4.住宅设计节地措施8层以下住宅增加层数可节约很多用地,降低层高可降低住宅总高度,住宅的日照间距用地也相应减少,北退台或斜屋面也可减少日照间距用地,加大进深、缩小面宽对节约用地有显著的作用。

合理确定日照间距系数,在满足卫生条件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较小的日照间距系数,适当布置东西向住宅,可以进一步节约用地,总图布置适当偏离一定角度,日照间距系数可以折减,可以节约土地。

四、结论多层住宅建筑设计应秉承一定的设计理念,通过合理分区、交通组织、结构方式的设计满足居住生活的需求。

参考文献:[1]胡亚东.浅议多层住宅设计方法突破[J]. 科技风,2009(22).[2]黎洁.住宅设计中存在问题及改善方法[J]. 科技资讯,2010(03).[3]尹众举,熊伟. 浅谈小户型住宅需求及住宅设计[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1).多层住宅建筑论文篇2浅论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摘要:随着住宅建设的快速发展,这一产业正逐渐成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也逐渐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如何更好的确保这一行业的持续性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为此,本文从多层住宅建筑的特点、结构体系、常见质量问题以及管理的途径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就其施工管理的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多层住宅;住宅施工;施工管理;控制方法在我国,多层住宅建筑已经随处可见,其适宜的楼层高度以及相对适中的价格很是符合多数消费者的心理。

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这样的多层住宅已经占据了城市住房的绝大多数,其发展空间也是极为广阔的。

因此,在多层住宅建筑的施工管理中更需相关部门倾注更多的心血,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住宅的质量,才能促进多层住宅的长远发展。

1.多层住宅的特点多层住宅建筑其高度一般为4-6层,一般情况下是选择公用的楼梯来解决垂直的交通,在现代城市住房中极为常见,也是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居民住宅。

这样的住宅建筑主要有三方面的优点:①在占地面积上它要少于低层住宅建筑,在施工时间上要短于高层住宅建筑,通常是开工一年之内就可以竣工;②由于多层住宅建筑无需像高层住宅建筑那样增设公用走廊、电梯以及高压水泵等,所以其投资相对较少,在物业费的标准也相对较低,从整体上讲其性价比相对较高;③多层住宅建筑的设计相对成熟,在结构上一般采用砖混的形式,材料很容易获得,可以进行集中生产,还可以制定一定的标准。

综上所述,多层住宅建筑具有占地面积小、性价比高且材料易得的特点。

2.多层住宅的结构体系多层住宅的结构体系可以分为三类:①框架轻板结构体系;②混凝土空心砌块多层建筑体系;③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

第一种结构体系很容易出现雨水渗漏的现象,如果采取双面抹灰的形式,则又大大增加了抹灰的数量,在实际操作中难度也相对较大,还易出现开裂、空鼓的现象。

第二种结构体系其多为钢筋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而这一结构多处于内外墙的非承重墙的部位,因此可以借助陶粒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抑或其它非粘土砌块以及陶粒混凝土轻质两面光条板、3E板等充当多层住宅建筑的内外墙。

最后一种是多层住宅建筑的内外墙全部借助现浇钢筋混凝土墙,就目前而言,已经有很多配套的外保温结构体系借助这一结构进行外墙的保温防护。

这一类型的结构体系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够进行就地的安装,省时又省力。

3.多层住宅建筑质量问题多层住宅建筑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砌筑工程,楼面工程,屋面工程以及钢筋混凝土工程。

具体分析如下:(1)在砌筑工程中,砌体的强度相对较低,没有达到相应的强度等级规定。

除此之外,其所用砂浆也没有依照规定的质量以及强度进行配置,从而使砌体所用砂浆不够饱满,也不够密实,而其水平以及竖向灰缝都也都无法达到验收的标准,这不仅降低了砌体的稳定性,还严重影响了砌体的整体性,最终出现墙体的渗水、开裂以及潮湿、霉斑等质量问题,这也是房主们投诉时最为关心的问题。

(2)在楼面工程中常会出现水泥面起砂的现象,主要原因就是所用水泥的标号太低,其安全性也得不到保证,而所用砂的颗粒又相对过细,其含泥量往往大于3%,致使水泥砂浆中所含冰灰的比例过大,很难得到较好的养护。

除此之外,质量问题还表现在由混凝土的渐变所导致的开裂现象以及因对洒的干水泥没有进行及时的压光而出现空鼓的现象等多个方面。

(3)找平层达不到相应的要求是屋面工程中常遇到的问题,在屋面工程中,时常会出现由于找平层强度过低而致砂裂的现象。

除此之外,其保温隔热材料也相对较差,由于其含水率相对偏大,使其很容易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不同程度的膨胀或是收缩变形,最终导致找平层以及防水层的开裂。

而在屋面工程中,最为严重的一点就是防水卷材其本身质量就已经很差,再加上自然地老化,就会极大地降低其韧性以及延伸度,如若此时再用尺寸较小的大姐材料,则很容易出现雨水渗漏的现象。

(4)在多层住宅建设中,所用钢筋的质量常常出现不合格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钢筋下料的尺寸设计与规定不符、捆扎不牢固、焊接不达标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