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 声阻抗

合集下载

医用物理学第四章 声波

医用物理学第四章  声波

声波可在气、液、固中传播。
第四章 声波
3.声强 (声波的强度) 声强: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 方向的单位面积的声波能量
I

1 2
u 2 A2

1 2
Zv
2 m

Pm2 2Z
单位:J﹒s-1 ﹒ m-2 = W ﹒ m-2
I 与Pm2成正比, I与Z反比
第四章
反射与折射
Z1
Z2
Ii
Ir
It
单位:N·m-2
第四章 声波 2.声阻抗
介质质点振动速度幅值: vm A
声阻抗: 声压幅值Pm与速度幅值Vm之比。
Z Pm uA u
vm
A
Z u
单位:kg﹒m-2 ﹒ s-1
是表征介质声学特性的一个物理量。
第四章 声波 几种介质的声速和声阻抗
介质
空气(0 ℃) 空气(20℃) 水(20 ℃)
关于 u
•波速:与介质和波的类型有关而与波源无关 或换言之:
波一旦从振源发出就忘记了自己的来源, 而以介质给定的特定速度在介质中传播。
•波的频率:介质中某点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
波的频率是波源振动的频率,与介质无关
•波长:一个完整波在介质中沿波线展开的长度。
关系式 u 是介质中某点三量的关系。

u

u u
40
39000
=40000Hz
u o u u 40 40000 =41000Hz
u s
u
例题:一观察者坐在带有喇叭的车上,喇叭







为300H

超声波基础知识

超声波基础知识

可见,血液的半价层最大 , 这说明血液对超声的衰减最小。在人体中 , 不同的组织由于具有不同的介质密度和性质 , 也往往表现出对超声 不同的衰减系数。实测结果表明 , 人体中血液和眼球玻璃体液吸收声 能最小 , 肌肉组织吸收稍强 , 纤维组织及软骨吸收声能较大 , 而骨 骼对超声的吸收最大。下表出了人体主要组织成分对不同频率超声的衰
减系数。
由于超声在人体中的衰减与超声频率有关 , 因此 , 研究超声衰减与频率的 关系 , 对超声仪器的设计和使用都颇具意义。实验结果表明 , 在 1 ~ 15MHz 超声频率范围内 , 人体组织对超声波的吸收衰减系数几乎与频率成正 比。人体软组织对超声的平均衰减系数约为 0.81dB /cm / MHz, 其含义是超 声波频率每增加 1MHz 或超声传播距离每增加 1cm , 则组织对超声的衰减增 加 0.81dB 。因此 , 对一个 3MHz 声束 , 当其在人体软组织中传播 10cm 时 , 则声强衰减可达 : 0.81dB /cm/MHz × 3MHz × 10cm =24.3dB 而当频率升高到 10MHz 时 , 传播相同的距离所导致的声强衰减将达 : 0.81dB /cm / MHz × 10MHz × 10cm =81dB
由超声诊断仪所发射的超声波 , 在人体组织中是以纵波的方式传播 的。就是因为人体软组织基本无切变弹性 , 横波在人体组织中不能 传播。
与普通声波 ( 可闻波 ) 相比 , 超声波具有许多特性 。 其中最突出的有 : ①由于超声波的频率高 , 因而波长很短 , 它可以像光线那样沿直线传播 , 使 我们有可能只向某一确定的方向发射超声波 ; ②由超声波所引起的媒质微粒的振动 , 即使振幅很小 , 加速度也非常大 , 因 此可以产生很大的力量。 超声波的这些特性 , 使它在近代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医学领域等方面得到日 益广泛的应用。 例如 , 我们可以利用超声波来测量海底的深度和探索鱼群、暗礁、潜水艇等。 在工业上 , 则可以用超声波来检验金属内部的气泡、伤痕、裂隙等缺陷。在医 学领域则可以用超声波来灭菌、清洗 , 更重要的用途是做成各种超声波治疗和 诊断仪器。

b超回声不均匀的原理

b超回声不均匀的原理

b超回声不均匀的原理
B超,作为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的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有时在B超扫描中会出现回声不均匀的现象。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先要了解B超的工作原理。

B超通过高频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反射和传播,将声波的回声信号转换为图像信息。

人体组织中的不同结构和密度会形成不同的回声反射,从而在B超图像中呈现出不同的回声强度和分布。

当B超图像出现回声不均匀时,通常意味着被扫描的组织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性。

这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
1. 组织结构差异:人体组织中的不同结构,如肌肉、脂肪、骨骼等,具有不同的声阻抗和反射系数,因此会产生不同的回声强度。

当这些组织结构分布不均匀时,就会导致回声不均匀的现象。

2. 病理改变:某些疾病或病理改变会导致组织结构的变化,如炎症、肿瘤、结
石等。

这些病变区域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声阻抗和反射系数存在差异,因此会在B 超图像中呈现为回声不均匀的区域。

3. 设备参数和操作因素:B超设备的参数设置和操作方式也会对回声不均匀产生影响。

例如,探头的频率、增益、动态范围等参数调整不当,或者操作人员的手法不当,都可能导致回声不均匀的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回声不均匀并不一定意味着存在严重的问题。

在许多情况下,它是正常生理差异的表现。

然而,当B超图像出现明显的不均匀回声时,医生通常会进一步评估和分析这些区域,以确定是否存在潜在的疾病或病理改变。

B超回声不均匀的原理涉及到人体组织结构差异、病理改变以及设备参数和操作因素等多个方面。

了解这些原理有助于我们正确解读B超图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信息。

超声波物理医学宣教

超声波物理医学宣教
2、介质的声阻抗在在界面处发生突变。 两个连续条件:在界面上声压连续,即界面两侧的声压相等。
在界面上法向速度连续,即质点的振动速度在垂直界面的分量相等。 在临床上检测的就是反射回声即反射波,它携带了体内脏器轮廓、包膜、大小、 壁厚、长度等信息。如B超的断面成像原理
1、反射系数。超声在不同介质中反射能量的资料大仅供参小考,可不当之由处,反请联射系改系正。数来衡量。设声压反射系数为rp 由声压连续性可知:pi+pr=pt 其中,pi为入射声压,pr为反射声压,pt为透射声压。由声速、声压、声 阻抗的关系可知:
人体组织的声阻抗可分为三类:低声阻的气体或充气组织。如:肺部组织
中等声阻抗的液体和软组织。如:肌肉
高声阻抗的矿物组织。如骨骼。
声阻抗相差1%的组织都能得到回声波而被测量和诊断。 5、声强级和声压级 由于人耳对声音强度的感知范围巨大,比较两个不同声强的声波时就带来不便。 研究发现,人耳对声强的感知与声强的对数成一定的比例关系。所以在声学中常用声强比的对数来比较 两个声音的大小。以1000Hz的声音为标准,声强级定义为:LI=10lgI/I0(dB) ,其中I0为基准声强,取 I0=10-12W.m-2。声强级的单位是贝尔(B)或分贝(dB),1贝尔=10分贝。 声压级 声压级定义为:LP=20lgp/p0 因为声强正比于声压的平方所以,LI=Lp,二者在数值上相等。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临床常常使用声强级来表示仪器探测的灵敏度。设仪器的灵敏度为H,则H=10lgI1/I2 其中,I1为探头发出的始波声音强度,I2为仪器可以探测的最小声音强度。H又可表达为: H=20lgU1/U2 或 H=20lgA1/A2 U1 U2分别表示输入、输出电压;A1 A2为相应的声压信号幅值。 H又称为仪器的增益。

声阻抗与声速

声阻抗与声速

蝙蝠 能发出和 听见超声 波。
2019/3/9 7
超声波与可闻声波不同, 它可以被聚焦,具有能量集中 的特点。
超声波加湿器
2019/3/9
超声波雾化器
8
声波的波型



(1)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 向一致的波。 (2)横波—质点振动方向垂直于传播方 向的波。 (3)表面波—质点的振动介于横波与纵 波之间,沿着表面传播的波。
17
3.超声波的反射和折射

超声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介质,在 两个介质的分界面上一部分能量被反射 回原介质,叫做反射波,另一部分透射 过界面,在另一种介质内部继续传播, 则叫做折射波。这样的两种情况分别称 之为声波的反射和折射,
2019/3/9
18
波的反射和折射
2019/3/9
19


2
2019/3/9
9.1超声波及其物理性质
9.1.1 超声波的基本概念



1.超声波的概念和波形 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内的传播称为波动,简称 为波。人能听见声音的频率为20Hz~20kHz, 即为声波,超出此频率范围的声音,即20Hz 以下的声音称为次声波,20kHz以上的声音称 为超声波,一般说话的频率范围为100Hz~ 8kHz。 超声波为直线传播方式,频率越高,绕射能力 越弱,但反射能力越强
第9章 波式传感器
2019/3/9
1
引言

超声波技术是一门以物理、电子、机械及材料 学为基础的,各行各业都使用的通用技术之一。 它是通过超声波产生、传播以及接收这个物理 过程来完成的。超声波在液体、固体中衰减很 小,穿透能力强,特别是对不透光的固体,超 声波能穿透几十米的厚度。当超声波从一种介 质入射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在两种介质中的 传播速度不同,在介质面上会产生反射、折射 和波型转换等现象。超声波的这些特性使它在 检测技术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如超声波无损 探伤、厚度测量、流速测量、超声显微镜及超 声成像等。

超声医学科主治医师-14

超声医学科主治医师-14

超声医学科主治医师-14(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总题数:50,分数:50.00)1.增加脉冲重复周期可A.改善分辨力B.增加最大显示深度C.减少最大显示深度D.增大折射E.无意义(分数:1.00)A.B. √C.D.E.解析:2.频率加倍则波长是A.增大4倍B.增大2倍C.减半D.与波长无关E.增大1倍(分数:1.00)A.B.C. √D.E.解析:波长与频率成反比。

3.反射回声的强度取决于A.反射回声的量,声束的衰减程度B.声束的衰减程度,入射声束与界面的角度C.反射回声的量,入射声束与界面的角度D.反射回声的量,声束的衰减程度,入射声束与界面的角度E.声速的衰减程度(分数:1.00)A.B.C.D. √E.解析:4.在介质中发生吸收现象比率的术语叫A.衰减B.吸收系数C.波振D.放大E.扩散(分数:1.00)A.B. √C.D.E.解析:5.大多数人体组织的声阻抗在1.4~1.7(1×105瑞利),除了下列哪种A.骨、气体、肌肉B.骨、肌肉C.气体、肌肉D.骨、气体E.叽肉(分数:1.00)A.B.C.D. √E.解析:6.超声成像过程中,下列哪种脉冲长度对高分辨力而言是最重要的A.长B.短C.中等D.相等E.不等(分数:1.00)A.B. √C.D.E.解析:短脉冲分辨率高,穿透力弱。

7.对镜面反射体而言A.入射角等于反射角B.入射角大于反射角C.不取决于声束的角度D.入射角等于透射角E.入射角等于折射角(分数:1.00)A. √B.C.D.E.解析:8.正常心肌背向散射积分的最大值在A.舒张末期B.收缩末期C.舒张早期D.收缩早期E.舒张中期(分数:1.00)A. √B.C.D.E.解析:9.关于频谱多普勒技术的应用,不正确的是A.测量血流速度B.确定血流方向C.确定血流的种类如层流射流等D.了解组织器官的结构E.获得速度时间积分压差等有关血流的参数(分数:1.00)A.B.C.D. √E.解析:10.声像图中,形成强回声,其后方有声影的是A.皮肤B.脂肪C.纤维组织D.结石E.实质脏器(分数:1.00)A.B.C.D. √E.解析:声影指在常规DGC正补偿调节后,在组织或病灶后方所演示的回声低弱甚或接近无回声的平直条状区,高吸收系数物体(如骨骼,结石)下方具有声影。

三基试题名词解释

三基试题名词解释
48、脉冲重复频率:是指每秒钟超声脉冲群发射的次数,它不同于超声发射频率,后者是指每秒钟内超声振荡的次数,即探头的频率。在超声仪器中,超声发射频率一般为数兆赫兹,而脉冲重复频率只有数千赫兹。超声换能器在发出一组超声脉冲波之后,需经过时间延迟Td后才发出下一组超声脉冲,因此,超声的脉冲重复频率为PRF=1/Td。在多普勒检查时,根据取样定理,脉冲重复频率必须大于多普勒频移的2倍,即fd<1/2 PRF才能准确地显示频移的方向和大小。
27、团状强回声:为大于0.5 cm的团样明亮回声。
28、带状强回声:为线条样明亮回声。
29、环状强回声:为圆环状明亮回声。
30、透声:声波能良好地透过组织或病变,致后方回声增强。
31、声影:声波传播途径中,因反射吸收等因素,使声能大量衰减,阻碍声的传播,引起回声明显减弱。
32、靶环征:病灶中央呈等回声小团块,四周有较宽的弱回声环。
60、“挖空”现象: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超声显示内部回声前部光点密集,后半部衰减即所谓“挖空”现象,可有声影。
61、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正常心脏的活动由一连串的心动周期组合而成。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肌肉有次序地收缩和舒张,使心腔内的压力和容积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52、切面厚度伪像: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部分容积效应伪像。超声束形状特殊而且波束较宽,即超声断层扫描时断层较厚引起。例如:肝脏深部的小囊肿内可能出现一些点状回声,这些点状回声来自小囊肿旁的部分肝实质;在胆囊也可见这种伪像,有时酷似分层的胆泥。
53、旁瓣伪像:由主声束以外的旁瓣反射造成。旁瓣现象在低档超声仪器和探头比较严重,图像清晰度较差。如结石、胃肠气体等强回声两侧出现的“披纱征”或“狗耳征”图形,即属旁瓣伪像。

医学影像超声诊断三基试题一(附答案)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超声诊断三基试题一(附答案)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1、超声医学:是利用超声的物理特性用于诊断人体疾病的一门影像学科。

2、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是由频率在20~20 000 Hz之间声振动源激起的疏密波,该疏密波传播至人的听觉器官(耳)时,可以引起声音的感觉。

3、超声波:声波按其频率分类:<20 Hz为次声波,低于人耳听觉低限;频率20~20 000Hz之间为可听声;>20 000 Hz为超声波,高于人耳听觉。

诊断用超声波的频率在1~300 MHz之间,常用2~20 MHz。

4、频率(f):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每秒钟质点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5、波长(λ):声波在一个周期内振动所传播的距离,单位是毫米(mm)。

超声波波长愈短,频率愈高,分辨率愈强。

6、声速(C):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单位时间内所传播的距离,单位是米/秒(m/s)。

人体软组织的平均声速为1 540 m/s,和水的声速相近。

7、声阻抗:即声阻抗率或声特性阻抗,可以理解为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所受到的阻力,等于介质的密度与超声在该介质中传播速度的乘积。

设Z为声阻,ρ为密度,C为声速,则Z=ρ·C。

两介质声阻相差之大小决定其界面处之反射系数。

两介质声阻相差愈小,则界面处反射愈少,透入第二介质愈多;反之,声阻相差愈大,则界面处反射愈强,透入第二介质愈少。

8、反射、透射与折射:声波从一种介质向另一种介质传播时,由于声阻抗Z不同(密度ρ、声速C不同),在二种介质之间形成一个声学界面,如果该界面尺寸大于超声波波长,则一部分超声波能量返回到第一介质此即反射。

另有一部分能量穿过界面进入第二介质并继续向前传播,称为透射。

当两种介质的声速不同时,就会偏离入射声束的方向而传播,称折射。

9、散射: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如果介质中含有大量杂乱的微小粒子,超声波激励这些小粒子成为新的波源,再向四周发射超声波。

10、衍射: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如遇到的物体其直径小于1~2个波长时,则绕过物体继续向前传播,这种现象称为绕射(也称衍射)。

超声诊断学

超声诊断学

超声诊断学:研究和应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诊断人体疾病的科学超声诊断成像原理:利用超声波在人体不同组织中传播的特性和差异反应来判断人体软组织的物理特性,形态结构和功能状态的一种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超声波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人体软组织中声速1540米/秒,头颅3360 空气332 超声波频率越高,声能吸收多,传播几率短,穿透力差,但分辨率高。

声阻抗:等于介质密度和声速的乘积人体正常组织声阻抗:骨骼>肌肉>肝脾>软组织血液>肾>乳房>脂肪反射:当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若介质中声阻抗相同,则其中不存在声学界面,不出现反射,当超声波通过两种不同声阻抗物质,而这两种介质形成的声学界面较大,超过了超声波的波长,超声束的部分声能就会在这个界面上范围的现象,介质间声阻抗差越大,反射越强透射:当超声速通过声学界面时,除一部分声能被反色,另一部分声能则超过声学界面进入第二种介质的现象。

折射:当入射声束不与界面垂直的进入第二种介质,则透射声束方向改变的现象散射: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遇到不规则小界面小于波长,就发生许多方向发生不规则反射折射绕射的现象。

吸收: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由于介质粘滞性导热性影响,使声能耗损的现象。

衰减:由于声能的吸收,超声束在远处的扩散和界面上的反射与折射使声能在介质中随传播距离增加而减弱。

人体正常组织衰减:骨骼>肌肉>肾>肝>乳腺>脂肪>血液吸收与衰减的程度与超声频率、温度、介质粘滞性、导热性、传播距离有关。

会聚:声束在经圆形低声速区后,可致声束会聚,液性囊肿后方声束会聚后逐渐收缩变细发散:声束经圆形高声速区后,可致声束的发散。

实质性含纤维成分的原型肿块后方可见八字形声束发散。

多普勒效应:当一定频率的超声波由声源发射并在其介质中传播,如遇到与声源作相对运动的界面,则其反射的超声波频率随界面运动而发生改变的现象。

超声诊断的基础和原理

超声诊断的基础和原理

超声诊断的基础和原理超声是物体的机械振动波,它的频率高于20000赫兹。

而超声诊断则是以超声为基础,将超声检测技术应用于人体,通过超声诊断仪器检测生理或组织结构的数据和形态,从而侦测人体疾病一种诊断方法。

超声诊断频率一般为1-40兆赫兹,常用频率为2.2-10兆赫兹。

本文即就超声诊断的基础和原理进行相关介绍。

一、声源、声束、声场、分辨力1.1声源声源是指能产生超声的物体,一般组成成分为压电物质。

其中,超声的放射是逆压电效应,即电能转变为机械能,而接收的过程则与放射相反。

1.2声束声束是指自声源放射出的超声波,它的传播区域通常在小立体角中。

实际操作中,可使用声束聚焦的方法将声束变细,从而使最终成像更加清晰。

1.3声场声场可分为近场和远场两种。

近场是指声束宽度均匀,但声强不均匀的声场,而远场是指声束扩散,声强均匀的声场。

1.4分辨力分辨力可分为基本分辨力与图像分辨力两种。

前者是指在测量结果中,辨别同一声束线上两个细微之处间差异的能力,根据实际测量的方向关系可继续划分为轴向、侧向与横向分辨力。

后者是指组成最终成像的分辨力,可继续划分为细微分辨力与对比度分辨力,其中,细微分辨力针对的是图像上呈现散射点的大小,对比度分辨力则是指呈现不同回声信号间细小差异的能力。

二、人体组织的声学参数1.1密度(ρ)人体内不同组织的密度是声阻抗的重要构成之一,单位是g/cm3。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密度测定需要在活体组织血供正常时进行,否则会导致测量值缺乏真实意义。

1.2声速(c)声速是指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单位是m/s或mm/us。

人体内不同组织中的声速存在差异,通常情况下,由于组成成分及含量的差别,不同组织的声速可按逐渐降低的次序呈以下排布:固体物含量高、纤维组织含量高、含水量高、体液、含气脏器中的气体。

1.3声特性阻抗(Z)声特性阻抗是密度与声速的乘积,单位是g/( cm3·s)。

该参数可简称为声阻抗,在仪器生成的图像中,不同回声的形态变化主要是受声阻抗差异的影响。

听觉障碍的法医学鉴定

听觉障碍的法医学鉴定

听觉障碍的法医学鉴定听觉是一种经过大脑皮层分析的感觉,其由传音结构和感音器官构成,两个系统中任何部位因损伤或疾病导致结构或功能障碍,均可以引起听力下降。

听力测试是通过声音刺激听觉器官得出数据来显示听觉系统病变的技术,其目的是通过测试了解听觉功能状态,鉴别听力障碍的类型和程度。

临床法医学上的听觉障碍具的以下特点:1、以伴有中颅窝的颅底骨折多见,单纯迷路震荡、内耳损伤少见。

2、患者被延迟发现、未经检查治疗的情况较多见。

3、轻、中度听觉障碍多见,中等重度听觉障碍以上的相对少见。

4、老年性耳聋与听功能损伤并存占一定比例,鉴定时应考虑年龄衰减。

5、耳廓损伤占耳损伤的比例较小。

听觉障碍在临床法医学鉴定中涉及《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劳动能力-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等鉴定标准的诸多条款。

《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第十七条要求一耳语言听力减退在91dB以上,第十八条要求两耳语言听力减退在60dB以上。

《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第十一条第四款要一耳听力减退达41dB,两耳听力减退达30dB。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和《劳动能力-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也要求依据《WHO听力损失分级》进行伤残等级评定。

客观准确地评估听阈和确定听力下降的性质、听力损伤的部位是听觉障碍鉴定的前提。

听力检查方法1、纯音听阈测试按照国家标准GB/T16403-1996《纯音气导和骨导听阀基本测听法》规定,测试方法采用上升法或升降法进行纯音气导和骨导听阈的检测。

在纯音听阈检查结果异常时应在同一试验室进行复查,比较多次结果在各频率的符合性,若符合性不好(相同频率听阈相差大于15dB)时,说明有伪聋或精神性聋,则检查结果不能作为鉴定的依据,应进行客观听力检查。

纯音听阈只能说明受试者耳对各种频率纯音的听敏度情况,不能完全反映其听功能状态,例如感音性耳聋者常有“只闻其声,不明其意”的情况。

声波与超声波

声波与超声波

B超
还有什么成像设备?
人体各器官的固有频率 3 ~ 17 Hz;
头部 8 ~ 12 Hz ,腹部、内脏 4 ~ 6 Hz。
次 声 波
9.29 萨摩亚群岛地区发生 8.0 级地震
二、声压、声强、声阻抗
1、声压( sound pressure ) 某一时刻,媒质中某一点的瞬时
+ +
F
+ +
压强 p 与无声波通过时的压强 P0 之
三、声波的反射和折射
sin c1 sin 2 c2

空气 水
1
O
sin 临 c1 吗?

1
c1 sin 临 c2
空气 水
O
2
根据测定,当超声波由空气进入人体体表时,其
临界角约为小于20°,即当入射角大于20°时,超
声波将被体表全部反射而不能进入人体。
差,叫做该点的声压。
- -
- -
F
压电效应
2、声强(sound intensity ) 声波的强度简称声强,即单位时间内通过与声波传 播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的能量。
1 I c 2 A2 2
3、声阻抗:Z=ρc (ρ:媒质密度,c :波速) 界面反射系数:
Z 2 Z1 2 ( ) Z 2 Z1
日本监测到朝鲜核试验地震波示意图
第五章

声波和超声波
一、声波、超声波、次声波
波:能使正常人听觉器官产生声音感觉的机械波,
频率在 20 Hz – 20 kHz 之间。 超声波:ultrasonic 次声波:infrasonic
wave,频率
wave,频率
≥ 20 kHz; ≤ 20 Hz。

人体的声阻抗

人体的声阻抗

人体的声阻抗人体的声阻抗是指声波在人体内传播时所遇到的阻抗,它是描述声音在人体内部传播和反射的一个参数。

声阻抗是由声音传播介质的特性和人体组织的特性共同决定的。

声波在人体内传播时会遇到多种不同的组织和介质,包括气道、鼓膜、耳骨、颅骨、软组织等。

这些组织和介质的特性会对声波的传播产生影响,导致声阻抗的变化。

首先,声波在气道中传播时会遇到气体和组织的变化。

由于气体和组织的密度和声速不同,会导致声波的折射和反射。

例如,在声波传播到鼻子或喉咙时,气道的直径和形状会对声波的传播产生影响。

此外,气体中的水分和温度也会对声波的传播造成一定的影响。

其次,声波在鼓膜和耳骨等组织中传播时也会遇到一定的阻抗。

鼓膜是人体中传导声音的关键组织之一,它的质量、张力和形状会对声波的传播产生影响。

耳骨是传导声波的骨骼结构,它的质量和形状也会对声波的传播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声波在颅骨和软组织中传播时也会受到一定的阻抗。

颅骨是人体头部的骨骼结构,它的密度和形状会对声波的传播产生影响。

软组织包括肌肉、脂肪和内脏等,它们的密度和流动性也会对声波的传播产生一定的影响。

人体的声阻抗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测量和研究。

例如,可以使用声音刺激人体的不同部位,然后通过微弱的反射声波来测量声阻抗。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听力学和耳鼻喉科的研究中。

此外,还可以使用声音源和声音传感器来测量声阻抗,以研究声音通过人体各部分的传播特性。

研究人体声阻抗的意义在于了解声音在人体内传播的特性,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例如,在听力学中,通过测量声阻抗可以评估人体的听觉功能和耳朵的病变。

此外,在声学和音乐学中,对人体声阻抗的研究也有助于理解声音在人体内部传播和感知的机制。

总之,人体的声阻抗是描述声音在人体内传播的一个参数,它受到声音传播介质和人体组织特性的共同影响。

通过研究和测量声阻抗,可以深入了解声音在人体内部传播的特性,并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得到应用。

超声检查的成像原理

超声检查的成像原理

超声检查的成像原理超声检查的成像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之间的传播性质以及其被组织结构反射、散射和吸收的特性,通过超声波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获取关于物体内部结构和组织特性的信息,从而实现对人体各器官组织的成像和诊断。

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人耳可接受范围(20 Hz - 20 kHz)的机械波。

超声波的频率一般在1 MHz至20 MHz之间,可达到几十百上千倍。

比可见光的波长长,故常称为高频声波。

超声波在生物体内的传播速度约为1540 m/s,因此可以实现较快的成像速度,成像精度也较高。

由于超声波的机械特性决定了它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和相互作用方式,因此可以通过超声波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获取组织内部的结构信息。

在超声检查中,通常是通过超声探头产生超声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

超声波的产生是通过超声探头中的压电晶体完成的,压电晶体由压电陶瓷组成,施加电场时会引起晶体的压缩变形,压缩变形引起晶体内部电荷分布的改变,从而使晶体产生振动,并在晶体表面产生超声波。

超声波在检查过程中既可以直接与人体组织相接触,也可以经过传导介质(例如水、凝胶等)传入人体组织。

由于人体组织的声阻抗与超声探头直接接触的介质之间差异较大,所以在直接接触时会发生部分的反射,使得成像不够清晰,因此常常需要使用凝胶等传导介质来减小反射并提高成像质量。

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被人体组织吸收、散射和反射。

超声波被吸收主要是由于能量的传递过程中发生了机械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吸收系数与超声波频率、组织密度、声阻抗等因素有关。

超声波被散射是指当超声波遇到比其波长大的散射体时,会发生散射,散射的强度与散射体的尺寸和波长有关。

散射体的存在一方面可以提供成像的信息,另一方面也会降低超声波的穿透深度和图像的对比度。

超声波被反射是指当超声波遇到不同声阻抗的组织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反射的波幅和相位与组织界面的特性(如硬度、密度)有关。

通过测量反射信号的强度和时间延迟,可以确定组织的位置和形态。

超声医学基础学习

超声医学基础学习
2.多囊肝的声像图
肝脏大小正常→明显增大;肝脏外形规整→形态失常; 肝实质内可见无数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直径数毫米至 数厘米不等 囊壁不规则,囊肿后方回声增强不明显。
3. 肝脓肿的声像图
细菌性及阿米巴性肝脓肿在超声图像上常不 易鉴别,需结合表现。 初期:病变区呈不均质的低-中等回声,与 肝组织界限模糊,图像极似肝肿瘤。 进展期:脓肿病变区开始出现坏死、液化, 初期可呈蜂窝状,后期可呈现内壁不规整的无 回声区;与脓肿相邻的肝组织可出现数毫米宽 的低回声炎性反应带。
Doppler超声:肿瘤内血流较丰富,多数易于探及动脉 血流,部分仅探及门静脉样血流。弥漫型肝Ca者常可 见肝内血流增多,肝动脉扩张,流速加快,最高达 2.5m/s以上。
(2) 肝胆管细胞癌
来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 声像图:常表现为肝内低回声或不均质低回声团 块
(3) 肝母细胞瘤
多见于婴儿,临床以肝肿大、胎甲球增高为特点 声像图: 肝脏明显肿大,失常态。肿瘤一般位于肝右叶, 可为单个或多个结节。 肿瘤呈圆形或分叶状,内部回声不均质,以低回 声为主,可见钙化灶。 Doppler::可探及动、静脉血流。
彩色多普勒能量图
(Color Doppler energy, CDE)
又 称 超 声 血 管 造 影 (Ultrasonic angiography),是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 发展,以其不受探测角度的影响、能显 示CDI所不能显示的低流量和低流速血流 为主要特点。
用于肿瘤内血管的检测、实质脏器的血 流灌注的检测、实质脏器梗死的判定、 胎盘血流及周围血管病变的检查等。
肝脏大小:正常或不同程度肿大。
肝脏外形:肿瘤邻近肝脏表面时,可见局限性隆起,呈 “驼峰征”(Hump sign)。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超声多普乐效应:入射声波遇到运动界面后,反射或散射回声的频率发生改变的现象。

2.声阻抗:介质对声波传播的阻力。

3.声晕:4.平行管征:扩张的肝内胆管与伴行的门静脉分之管径相似称“平行管征”。

5.基本分辨力:6.双筒猎枪征:扩张的肝外胆管与其伴行的门静脉内径相似称“双筒猎枪征”。

7.超声波:震动频率超过20千赫兹的声波,属于机械波。

8.身影:超声传播过程中,如遇到强反射或高衰减的组织或病变时,其后方形成回声低弱甚至接近无回声的带状区,称为身影。

9.部分容积效应:病灶尺寸小于声束束宽,或者虽然大于束宽,但部分在声束内时,则病灶回声与正常组织的回声重叠,产生部分容积效应。

10.震玲效应:在薄的液体层和极强的声反射界面之间产生。

超声遇到强反射界面后绝大部分能被反射,经前方薄层液体后遇到前壁时再被反射向下,如此来回反复多次,声能逐渐减低,在声像图则见到长条状多层重复纹路分布的光亮带,称为震玲效应。

11.后壁增强效应:声束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衰减,故应进行深度增益补偿,随深度的增加而加大增益,使声像图上回声深浅一致。

但当某区域的声衰减特别小时,则此区域的增益补偿超过实际衰减,使后壁因增益补偿过高会较同等深度的周围组织明亮的多,称后壁增强效应。

12.侧壁失落效应:当声速与界面平行或近似平行时,回声信号极少或无,产生侧壁失落效应。

13.声源: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震动,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14.折射:在超声传播过程中,党界面两侧的介质声速不同时,超声波透入第二个介质后,其传播的方向发生改变称为折射。

15.界面:界面是指声阻抗不同的介质的交界面。

16.图像分辨力:17.衰减:声能随传播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少的现象,与声反射·散射·吸收·扩散等因素有关。

18.混响效应:超声入射人体平滑大界面时,如果生反射较强则超声波在探头和界面之间来回反射,形成回声强度逐渐减弱的等距离多条线状高回声,即多次反射,由多次反射和散射而使回声延续出现的现象称为混响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声阻抗
一、生理结构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生物系统,其生理结构主要包括骨骼、肌肉、脂肪、呼吸道、消化道、五官等。

这些组成部分的物理特性,特别是声学特性,对于声音的传播和反射具有重要影响。

1.骨骼:人体骨骼的声阻抗较高,对于低频声音具有较好的传导性,因此,
骨骼对于低频声音的影响较大。

2.肌肉:肌肉的声阻抗较低,对于高频声音具有较好的传导性,因此,肌肉
对于高频声音的影响较大。

3.脂肪:脂肪的声阻抗介于骨骼和肌肉之间,对于中频声音具有较好的传导
性,因此,脂肪对于中频声音的影响较大。

4.呼吸道:呼吸道是声音传播的主要通道,其内部空间的形状和大小会影响
声音的传播和反射。

5.五官:五官是感受声音的主要器官,其结构和功能会影响声音的感知和理
解。

二、生理过程
人体生理过程中的呼吸、言语、吞咽等动作都会影响声阻抗。

1.呼吸:呼吸过程中,肺部和胸部的变化会导致声阻抗的变化,影响声音的
传播和反射。

2.言语:言语过程中,声带的振动和口腔、鼻腔、咽喉等部位的形状和大小
的变化会影响声音的传播和反射。

3.吞咽:吞咽过程中,食物在咽喉部位的流动会导致声阻抗的变化,影响声
音的传播和反射。

三、病理状态
人体在某些病理状态下,如炎症、肿瘤、损伤等,其生理结构和生理过程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声阻抗。

1.炎症:炎症会导致人体组织肿胀、充血,使声阻抗发生变化。

例如,喉炎
会导致声带肿胀,使声带振动频率降低,导致声音变低。

2.肿瘤:肿瘤的生长会改变人体组织的结构,影响声阻抗。

例如,喉部肿瘤
可能会阻塞呼吸道,影响声音的传播。

3.损伤:损伤会导致人体组织的物理特性发生变化,影响声阻抗。

例如,骨
折可能会改变骨骼的形状和大小,影响声音的传播。

四、声音信号处理
人体声阻抗的变化对于声音信号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人体声阻抗的研究和理解,可以更好地设计和优化声音信号处理算法,提高语音识别、言语治疗等方面的效果。

例如,在语音识别中,通过对人体声带振动的研究和理解,可以设计和优化语音特征提取算法,提高语音识别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在言语治疗中,通过对患者声带状态的研究和理解,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