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矿区含瓦斯煤体电阻率变化规律研究
河南焦煤九里山矿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分析
河南焦煤九里山矿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分析:一、矿井概况该矿位于焦作矿区东部、太行山南麓,距离焦作市区18Km,井田面积17.5K㎡。
于1970年7月开始建井,1983年投产,2009年河南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对瓦斯进行鉴定,鉴定九里山矿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33.41m³/t,绝对瓦斯涌出量43.99 m³/分,相对CO2涌出量为9.08 m³/t,绝对CO2涌出量为11.95 m³/分。
属于严重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二、事故发生10月27日0时36分,在该矿井16采区16031上风道掘进工作面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零点班刚进入该掘进工作面区域的18名矿工全部遇难。
三、事故分析1、施工的16031上风道处于卸压带范围之外,而且处于应力集中异常带,未采取有效措施;2、安全保护措施中,安全设施的设置和设计部符合要求;3、“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落实不到位,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导致事故发生。
河南义马市千秋煤矿事故分析:千秋煤矿是义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下属煤矿,是义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主力煤矿之一。
千秋煤矿于1958年建成投产,原设计年生产能力60万吨,2007年核定生产能力210万吨,是义煤集团的骨干矿井。
该矿主井位于义马市新区街道办事处(原千秋镇)下属的千秋村。
1956年建井,1958年投产。
事故发生11月3日19时18分,义马市发生2.9级地震,19时45分左右,千秋煤矿21221下巷发生冲击地压。
矿震发生时21221下巷掘进工作面已掘进760米,矿震发生后从21221下巷380米向里巷道严重受损,480米处巷道基本合拢。
事故教训10.27焦作九里山矿发生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暴露出矿井企业对瓦斯突出的机理认识不全面,“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落实不到位,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导致事故发生。
结合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深刻吸取教训,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瓦斯治理工作:1、全面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对我矿进行隐患大排查,认真查找采掘部署、通风瓦斯、爆破管理、水害防治、监测监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防微杜渐,深入一线,进行一次彻底的隐患大排查。
常规三轴压力下含瓦斯煤蠕变-渗流演化规律
常规三轴压力下含瓦斯煤蠕变-渗流演化规律李祥春;张良;赵艺良【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年(卷),期】2018(050)004【摘要】在瓦斯抽采、煤层气开采及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煤岩蠕变引起岩体变形会对瓦斯渗流产生影响.为研究含瓦斯煤蠕变-渗流的演化规律,得到蠕变-渗流的耦合关系,作者进行了不同瓦斯压力下分级加载轴压时煤体常规三轴蠕变-渗流试验.试验结果发现:轴向应变呈梯度增大,直至煤样破坏;期间,煤体内部瓦斯渗透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这表明煤样蠕变过程中煤体内部孔隙或微裂隙发生了两次变化:前期蠕变过程中,孔隙或微裂隙压密,瓦斯流通受阻渗透率减小;当应变超过一定阈值时,煤体骨架发生变化,孔隙或微裂隙出现增生或扩展,瓦斯通道贯通渗透率增大.此外,由试验结果可知,煤岩发生失稳破坏时,必须具备应力超过长期强度、应变超过应变阈值两个条件.这一结论为煤岩失稳破坏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进而,为进一步研究蠕变变形和渗透率的关系,基于Kozeny-Carman公式进行合理地假设及推导,得到应变与渗透率的数学关系式.最后,利用蠕变-渗流试验数据验证时,发现应变-渗透率公式能很好地反映蠕变-渗流过程中的耦合规律.结论能为应力场-裂隙场-渗流场耦合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总页数】8页(P55-62)【作者】李祥春;张良;赵艺良【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焦作 454000;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移民工作局,北京 1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936【相关文献】1.不同瓦斯压力下煤岩三轴加载时蠕变规律及模型 [J], 李祥春;张良;李忠备;蒋颖;聂百胜;赵艺良;杨春丽2.常规三轴压力下含瓦斯煤蠕变–渗流演化规律 [J], 李祥春;张良;赵艺良;;;;;;3.三轴压缩蠕变条件下煤岩裂隙演化规律试验研究 [J], 魏国营; 王泽华; 贾天让4.常规三轴条件下含瓦斯水合物煤体的强度特性 [J], 高霞;孟伟;张保勇5.含瓦斯煤岩三维蠕变特性及蠕变模型研究 [J], 尹光志;王登科;张东明;魏作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煤业化工集团焦煤集团九里山矿“10-27”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There is no absolute happy paradise in the world, only relative people who can find fun on their own.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煤业化工集团焦煤集团九里山矿“10?27”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一、基本情况:2011年10月27日0时36分,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九里山矿(以下简称九里山矿)16031回风巷3号上帮抽采钻场掘进工作面发生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突出煤(岩)量3246吨、瓦斯量29.12万立方米,造成18人死亡、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151.89万元。
二、原因分析:(一)直接原因在具有突出危险性的16031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尽管实施了区域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但受该区域特殊、复杂地质条件的影响,尤其是马坊泉断层带的影响,煤体结构、地应力发生异常变化,加之采动引起的集中应力区范围的变化,综合防突措施仍未能完全消除突出危险。
16031回风巷3号上帮抽采钻场掘进工作面前方煤岩体受多种应力叠加作用,积聚的能量超过了其抵抗极限,导致发生了煤与瓦斯突出。
(二)间接原因1.九里山矿采取的区域综合防突措施不到位,对事故区域复杂地质条件不适用。
受马坊泉断层带影响,事故区域煤体和地质构造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对16031回风巷尽管采取了递进掩护顺层钻孔预抽区段、顺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等区域防突措施,并且区段钻孔预抽时间长达11个月,但有效作用范围小,没有实现该区域整体卸压和充分排放煤体中的瓦斯,措施范围内的煤层不能抵抗周围出现的瓦斯压力和地应力大、煤体破坏严重的异常情况,没有达到区域消突目的。
2.九里山矿区域效果检验指标偏高,瓦斯抽采不到位。
该矿采用了11立方米/吨的实测残余瓦斯含量为区域效果检验指标,16031回风巷区域措施实施后,虽然实测的残余瓦斯含量最大为10.66立方米/吨,低于所采用指标,但距《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规定的暂行指标8立方米/吨的瓦斯含量还有差距,对事故区域而言瓦斯抽采量还达不到消突的标准,把11立方米/吨的残余瓦斯含量作为始突瓦斯含量的效检指标偏高。
焦作矿区采煤工作面类W型通风系统应用研究
焦作矿区采煤工作面类W型通风系统应用研究
原世腾
【期刊名称】《煤炭科技》
【年(卷),期】2022(43)3
【摘要】在传统U型通风方式下,焦煤集团沿空留巷的巷道通风瓦斯问题一直不能有效解决,创新构建新型采煤工作面通风方式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概述了采煤工作面类W型通风系统的优点,并在赵固一矿进行了应用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总页数】4页(P133-136)
【作者】原世腾
【作者单位】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焦煤公司通风管理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8
【相关文献】
1.薄煤层采煤工作面W型通风系统漏风规律研究
2.采煤工作面W型通风系统分析及应用
3.W型通风系统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中的应用探讨
4.U型通风系统采煤工作面区域性反风的实践摘要
5.浅谈煤与瓦斯突出矿井"U"型通风系统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管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二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二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二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获奖成果公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二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评审工作已全部结束,共评出获奖成果143项,其中一等奖14项,二等奖42项,三等奖87项。
现将第二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获奖成果予以公告。
附:第二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获奖成果二○○四年十二月十二日第二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获奖成果一等奖(14项)2004-1-01兴隆庄矿工业场地巨厚松散层变形特征及其对重大建筑物影响的研究(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兴隆庄煤矿、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所事业部;来存良、许延春、李佃平、官云章、徐法奎、李正龙、李奉海、张玉卓、王惠忠、介玉新、王济忠、文学宽、张孟凯、于旭磊、张刚)2004-1-02急-倾斜厚煤层长壁综放开采技术研究(靖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西安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谢俊文、罗福乾、程文东、李俊明、谢和平、李虎林、贠东风、缪寅生、杨富、上官科峰、周宏伟、朱启孝、李德玺、马忠元、韩书才)2004-1-03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巴东地区滑坡预测预报系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青岛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科技学院、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日地层环境力学校际研究中心;何满潮、王旭春、姚爱军、崔政权、武雄、鹿粗、孙晓明、衡朝阳、段庆伟、景海河、杨晓杰、蒋宇静、苏永华、毛利勤、滕建仁)2004-1-04煤层巷道大体积特高压水闸墙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三河尖煤矿;朱亚平、杨家华、张周权、王慧明、杨思光、杨正华、陈忠胜、汪善好、李光文、赵加才、于保华、李爱民、夏林稳、杜昌要、陶元)2004-1-05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医疗护理常规及操作规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尘肺病康复中心〈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陈志远、张志浩、车审言、刘长林、马国宣、黄京慧、韩志国、屈秉悦、姜洪玲、袁杨、苏民、刘贺、陈刚、尹彩灵、靳军)2004-1-06高瓦斯易燃特厚煤层分层综放开采高产高效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煤炭研究所;吕国金、孙学会、罗海珠、张德利、朱凤山、李国宏、王庆阳、运宝珍、曹树祥、栗荣良、周蒲生、刘军、李保东、徐昂、光增埝)2004-1-07北京东方化工厂“97.6.27”特大火灾事故原因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中心;钟群鹏、崔慕皛、王广生、陈良才、张峥、薛明德、王泽溥、田永江、梁金忠、李志宪、张栋、褚武阳、钟培道、田燕、苏毅)2004-1-08陕京管道完整性管理模式与应用研究(北京华油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姚伟、董绍华、张鹏、王强、刘毅军、毕治强、祁国成、葛艾天、王凤田、崔京辉、罗金恒、何学良、刘洪军、卢桂军)2004-1-09西气东输用大口径高压输气管线的安全可靠性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冯耀荣、霍春勇、马秋荣、庄传晶、熊庆人、赵新伟、袁鹏斌、刘文成、李平全、罗金恒、李为卫、韩晓毅、刘迎来、董保胜、陈宏达)2004-1-10晋城市“数字煤矿安全”广域网络(WebGIS)动态实时多级监管系统(晋城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沈阳新元信息工程软件有限公司;李协定、谭宽年、马平、牛德文、李剑刚、张国玉、张新生、殷忠平、李张军、王一、王刚、闫国强、李义德、李晓刚、安志奇)2004-1-11煤矿安全远程监控系统研究(黑龙江煤矿安全监察局、哈尔滨煤安测控有限公司、黑龙江科技学院、哈尔滨驰博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王峰、李兴亚、刘仁峰、张宏宇、孙广义、于延令、郁兴东、刘永立、张国华、沈兴德、袁贵斌)2004-1-12在用重要压力容器与(部分工业)管道安全诊断与爆炸监控(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浙江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大庆石油学院、山东大学、镇海炼化公司;陈学东、陈钢、杨铁成、关卫和、高增梁、周昌玉、李培宁、蒋家羚、戴光、柳春图、王威强、徐如良、袁榕、王冰、徐鹏)2004-1-13民用航空人为因素研究及应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航空安全技术中心、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航空安全办公室、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飞行标准司、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中国民航学院、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飞行学院飞行技术系、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质控处;刘绍勇、刘恩祥、李敬、熊杰、徐超群、刘亚军、孙瑞山、李都、徐祥松、杨英宝、马奎亮、施和平、罗晓利、栗牧怀、郝玉哲)2004-1-14工业危险品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系统技术研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吴宗之、高进东、刘茂、孙猛、魏利军、多英全、于立见、朱坦、马世海、刘骥、高建明、曾明荣、徐晖、汪卫国、鞠美庭)二等奖(42项)2004-2-01建筑火灾特殊现象的应用基础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范维澄、杨立中、翁文国、陈晓军、宋虎)2004-2-02高精度管道漏磁在线检测系统(新疆三叶管道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沈阳工业大学;陈勇、杨理践、周林元、闵希华、孙建刚、金大庆、陈军、王晓峰、陈亮)2004-2-03电磁辐射预测冲击矿压技术研究(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翟明华、窦林名、杨正华、李成武、韩安民、王祥龙、石炳华、王云海、杨思光)2004-2-04急倾斜特厚易燃煤层水平分层短工作面高产高效技术研究与应用(华亭煤电股份公司华亭煤矿、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所事业部;魏东、王正元、杨世杰、李前、王文强、于忠升、张卫平、刘志文、李仁杰)2004-2-05谢桥煤矿铁路线及铁路桥下高强度开采试验研究(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孔祥喜、于广云、李佩全、章立清、夏军武、程功林、吴侃、吴定洲、周占魁)2004-2-06 25°倾角松软煤层日产万吨综放工作面成套设备与工艺研究(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综机管理中心、兖矿集团南屯煤矿、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所事业部;杨德玉、谢斌、王希锁、王勇、张崇宏、卫建青、张纯、王道宗、王国法) 2004-2-07厚风积砂下浅埋工作面安全开采技术研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神华集团神府东胜煤炭有限责任公司;马云东、杨景才、张永吉、曲金田、刘剑、桂祥友、张文军、李宗翔、苏仲杰)2004-2-08煤矿深部巷道安全高效掘进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协庄煤矿、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良庄煤矿;杨仁树、孙正启、李清、邢茂俭、刘波、袁秋新、孙强、王广平、张明)2004-2-09构造复杂区域高应力破碎围岩巷道矿压与支护技术研究(肥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冯相华、靖洪文、许裕平、韩立军、高法民、孙清源、陈丁河、李国、陈坤福)2004-2-10铁法矿区锚杆支护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实践(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岩土工程研究所、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所事业部;张明元、刘东才、何满朝、鞠文君、邵柏库、王献辉、刘长海、刘天习、杜伟)2004-2-11焦作矿区煤层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技术研究(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理工大学;张光德、单智勇、刘白宙、许胜铭、王建国、张占全、郑保川、邢文平、黄冲霄)2004-2-12祁东煤矿突水淹井快速高效治理技术(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祁东煤矿;谢崇信、龚乃勤、储党生、邓西清、赵开全、檀双英、黄成华、付昆岚、黄晓东)2004-2-13地下矿高阶段强化开采深井通风系统优化及调控新技术应用研究(安徽铜都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庆铜矿、南方冶金学院;王海宁、汪仁发、吴超、陈友良、石发恩、邹贤季、王晖、李政、张红婴)2004-2-14开滦矿区自然发火规律研究(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理工学院;秦庚仁、殷作如、郭立稳、常文杰、郭达、刘宝东、王海燕、王福生、张复盛)2004-2-15马兰矿GIS通风安全信息系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山西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马兰矿;刘成效、秦跃平、郭亮、李和林、刘宗高、朱建芳、王林、李文奎、马东正)2004-2-16应用渗透棒提高注水综合效果的研究与应用(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科技大学;李伟、金龙哲、陈家祥、谢振华、张连福、轩凤福、李洪彬、张彬、王和志)2004-2-17化学抑尘剂的基础研究及应用(中南大学;吴超、古德生、周勃、李孜军、陈沅江、王海宁、王坪龙)2004-2-18 MK-7型全液压钻机及其配套钻具(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铜川矿务局;胡少韵、李宝玉、王世斌、田宏亮、郝世俊、龚城、张福喜、黄河、石智军)2004-2-19薄煤层高产高效自动化开采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北京煤矿机械厂;张明元、刘东才、刘加启、王平彦、赵士华、王国法、刘天习、宋伟林、刘俊甫)2004-2-20烟火药剂沸腾制粒关键设备及工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第一О四厂;傅英奎、韩恩平、单利亚、高志勇、张为民、王少雄、黄文光)2004-2-21液化石油气泄漏扩散规律与泄漏监控(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彭湘潍、牟善军、姜春明、叶从胜、于广宇、高芹忠、俞雪兴)2004-2-22欠平衡钻井装备研制及应用(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杲传良、张慧峰、李宗清、王岩鹏、宋林松、杨德京、燕修良、刘刚、李毅)2004-2-23埕岛油田海底管道悬空段钢管桩固定技术研究(胜利油田胜利石油化工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孙连芬、高天宝、吴进军、丁玉华、孔凡臣、齐雅茹、韩清国、钱孟祥、李新军)2004-2-24大港油田集团滩海工程公司“港海一号”钻井平台总体安全评价(天津市滨海健康安全环境评价所;雷文章、董国永、王其华、吴苏江、高玉琢、张运通、刘景凯、吕强、陆庆)2004-2-25轻柴油闪点降低后的危险性研究(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公安部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牟善军、彭湘潍、姜春明、李晋、秘义行、蔺玉贵、俞雪兴、卢卫、李俊杰)2004-2-26煤矿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系统及应用(中国矿业大学、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徐州华讯科技有限公司;钱建生、张毅、华钢、顾军、李世银、陈金保、尹洪胜、黄兴、程德强)2004-2-27带式输送机粘液可控剪切无级传动软启动系统(山东科技大学、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丰煤矿;周满山、于岩、张媛、包继华、李希勇、高正商、王振、张福华、田汝臣)2004-2-28隔爆兼本质安全型提升机全数字智能控制四象限变频调速系统(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翟镇煤矿、峰峰集团有限公司九龙矿、唐山开诚电器有限责任公司;孙峰、韩树华、王平、王则乐、常海伟、杨志海、孙飞、刘士金、杨洪涛)2004-2-29 BD-II系列弯掠组合隔爆对旋轴流主通风机(湘潭平安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西北工业大学;苏莫明、贺秋冬、李坤、肖务里、张建国、甘英浩、钟立群、王秀清、冯峰)2004-2-30井下动目标跟踪安全监测系统(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漳村煤矿、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州自动化分公司;张明安、王志清、范世民、肖亚宁、胡穗延、霍震龙、李文德、冯为民、宋献忠)2004-2-31重大事故现场数字图像传输系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研究所、深圳市威迪泰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姬永兴、赵玉民、杨晋辉、杨文义、范黎明、刘玉贞、郭逸龙、沈刚健)2004-2-32飞机多目标实时定位跟踪系统(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王大海、王成彬、李自俊、薛鸿印、姚若生、吴晓红、黎新、孙茂春、蒋定武)2004-2-33安全型GZT-65型铁水车研究与开发(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刘祖法、翟大强、王净、况作尧、王玮、马刚跃、白洁、程明永、王承训)2004-2-34 300MW汽轮发电机组振动监测及分析诊断系统开发研究(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奥技异电气技术研究所、粤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褚福磊、饶苏波、何永勇、朱占方、祁达才、黄俊清、姚纪恒、陈伟、任继顺)2004-2-35江西电网雷电定位系统(江西省电力试验研究院、国家电力公司武汉高压研究所;李宁生、周正洪、席小键、章叔昌、郑善才、李佑桃、陈家宏、张勤)2004-2-36全国煤矿安全状况调查与安全规划(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咨询中心、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杨大明、王端武、朱凤山、王继仁、王建国、贺佑国、王兆丰、张金锋、王志宏)2004-2-37增设关键安全参数显示系统(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何正跃、董天彪、唐炯然)2004-2-38民用航空安全评估系统(中国民用航空学院;孙瑞山、刘汉辉、刘恩祥、张秀山、吴安山、苏杭、刘秉谋、钱卫岗、刘社宣)2004-2-39近海石油结构物安全分析与评估理论及应用研究(石油大学〈华东〉;陈国明、方华灿、许亮斌、黄东升、徐兴平、何新霞、蔡文军、贾星兰、刘健)2004-2-40高原变压吸附制氧与高原隧道施工安全保障研究与应用(北京科技大学、中铁二十局集团公司;刘应书、丁守全、冯俊小、况成明、乐恺、贾建厚、崔红社、周文郁、侯庆文)2004-2-41安全性评价动态管理体系(国家电网公司生产运营部;张丽英、余卫国、陈竟成、张国威)2004-2-42秦山三期CANDU-6核电站技术规格书的修改(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唐炯然、何正跃、徐受律、邹正宇、韦华、申森、陈明军)三等奖(87项)2004-3-01现场混装乳化炸药车配套生产设施-移动式地面站研制与应用(湖北葛洲坝易普力化工有限公司、山西省特种汽车制造厂;段明、李宏兵、冯有景、秦启升)2004-3-02火区及动压下煤层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大屯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理工大学;曹祖民、刘雨忠、何启林、孙金龙、刘绍雄)2004-3-03厚含水松散层下极薄基岩综放工作面提高开采上限技术研究(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葛亭煤矿、山东科技大学;李法柱、杨德彬、郭惟嘉、杨平、温兴林)2004-3-04深井综放开采异常冲击动力现象预测与防治技术研究(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东滩煤矿、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曲天智、冯恩杰、邓小林、李伟清、段克信)2004-3-05复杂开采条件综放工作面生产成套技术(江苏天能集团公司、中国矿业大学;李乃钊、张东升、袁志明、朱秀社、韩德明)2004-3-06俯伪斜“三软”大倾角煤层轻型支架放顶煤回采工艺研究(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工程学院;刘书灿、胡新仓、尚书海、杨建军、鲁建广)2004-3-07高地压多重危害煤层安全卸压开采研究及应用(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科技大学;孙中辉、蒋金泉、孙春江、苏景春、张殿振)2004-3-08巨厚第三系松软地层下煤层开采技术(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泉沟煤矿、中国矿业大学;严文庆、张东升、刘灿华、李学华、聂兆文)2004-3-09滕北五号井复合水体下浅部工作面开采的研究与实践(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安煤矿、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所事业部;徐若友、许延春、王四洋、刘秀娥、曹始友)2004-3-10复合软岩顶板锚网索(喷)支护技术的实践与优化(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岱庄煤矿;马永亮、牛克旺、曹忠、张洪鹏、崔立浩)2004-3-11峰峰集团梧桐庄矿工作面底板综合防治水技术研究(峰峰集团有限公司;陈宇、孙伟立、何长海、刘天新、王屹)2004-3-12不等宽煤柱综放面巷道矿压规律及支护技术研究(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五阳煤矿、中国矿业大学;刘克功、何富连、赵洪亮、邹喜正、李社柱)2004-3-13煤矿湿式喷浆技术研究与应用(山东泰山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翟镇煤矿;佟强、邸建友、王贯东、巩克玉、宋召谦)2004-3-14姚桥煤矿湖下防治水、水文地质综合勘探技术(大屯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曹祖民、刘雨忠、李新宝、祁和刚、冯学武)2004-3-15细粒筑坝技术研究(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马鞍山矿山研究院;郑逊良、曹作忠、吴飞、汪斌、徐丛武)2004-3-16靖远矿区煤巷锚网支护设计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研究与应用(靖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科技大学;缪寅生、纪洪广、谢俊文、王金安、上官科峰)2004-3-17新庄矿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研究(河南神火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程乐团、齐明胜、邵贵富、张敬军、常兴民)2004-3-18前置式端头支架在急倾斜特厚松软煤层综放面开发与应用(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砚北煤矿;王正元、李前、吕世宏、乔中栋、周翔)2004-3-19玻璃钢支柱的研究(邢台泓意达树脂锚固剂厂;张燕军、耿会英、卢颂芬、龚建宇、李强)2004-3-20厚松散含水层疏放水条件下开采上限工程地质研究(济宁矿业集团太平煤矿、中国矿业大学;隋旺华、陈德俊、赵庆杰、王砚和、董青红)2004-3-21 J型通风治理综放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的关键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王庄煤矿;俞启香、郭金刚、缪协兴、张长根、王凯)2004-3-22高瓦斯急倾斜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大气压力下降时瓦斯急剧涌出的防治(辽源矿务局梅河煤矿;方贵祥、贾立明、赵万贵、陈艳杰、姚久成)2004-3-23煤矿地下多层火区探测技术研究(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太原理工大学;金智新、刘鸿福、周启为、白希军、丁大同)2004-3-24漳村煤矿通风系统优化可视化智能化研究(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漳村煤矿、太原理工大学;王志清、邢玉忠、肖亚宁、康立勋、杨建林)2004-3-25窑街煤电公司三矿急倾斜特厚煤层综放关键工艺及参数研究(甘肃省煤炭科学研究所、窑街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三矿;王更雨、张作箭、罗万忠、程同真、尹科成)2004-3-26獐儿沟煤矿南翼煤二层综合防治煤与二氧化碳突出技术研究(兰州市红古区獐儿沟煤矿、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张洪、孟贤正、施仲朝、王克全、赵衍庆)2004-3-27抗静电阻燃风筒新型材料(四川远见实业有限公司;雷景新、张成达、袁野、刘盛、曹阳)2004-3-28“三软”厚煤层高瓦斯综放面高抽巷瓦斯抽放技术研究(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超化煤矿;胡德进、王登星、周定栓、秦建营、刘建军)2004-3-29义马矿区易自燃煤层综放开采成套防灭火技术研究(义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科技大学、西安森兰科贸有限责任公司;付永水、贾学勤、付树林、徐精彩、慕洪才)2004-3-30平顶山八矿瓦斯地质规律和瓦斯预测研究(河南理工大学、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张子敏、张瑞林、高建良、卫修君、丁开舟)2004-3-31俯采综放面煤炭自燃防治技术研究(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葛亭煤矿、山东科技大学;杨德彬、李法柱、薄其山、王昌斌、尹经梅)2004-3-32高热害矿井采掘工作面局部制冷降温技术研究与应用(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孙村煤矿、武汉平汉矿业制冷空调工程有限公司;孙春江、郎庆田、孙仲辉、周继祯、张殿振)2004-3-33柴里煤矿防治煤炭自燃火灾的技术与实践(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柴里煤矿、中国矿业大学;史振凡、解东旭、高风亮、马汉鹏、彭宗勤)2004-3-34高突煤层大倾角超长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成套技术(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张铁岗、张东升、陈启永、徐金海、张建国)2004-3-35 MZ型煤矿许用粉状乳化炸药研究(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大连六一四化工有限公司;汪旭光、熊代余、宋锦泉、姜显峤、曹海峰)2004-3-36硝化甘油生产线安全技术改造项目(山西兴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韩光烈、杨廷瑞、赵芦奎、郎建华、董培林)2004-3-37甘肃银光化学工业公司TDI复产工程中的安全技术改造(甘肃银光聚银化工有限公司;马建军、邢永兴、李晓明、毛志红、王进军)2004-3-38井下作业井喷失控处理研究与应用(大港油田集团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谢华、杨九生、刘春贵、刘福生、郭进德)2004-3-39克拉玛依油田浅层稠油H2S动态分布与防治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孙晓岗、陈荣灿、陈宗全、张新国、吴平)2004-3-40西气东输管道工程遥感技术的应用(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北京蓝赛特遥感新技术开发公司;王冰怀、张友焱、王卫民、吴志平、张一民)2004-3-41油田钻井、修井超限安全保护装置的开发与应用(中原石油勘探局技术安全监督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司向丽、付允杰、曹天生、刘献忠、尹念敏)2004-3-42可调式天然气井口及外输管网安全保护装置(长庆石油勘探局工程技术研究院;王立群、刘贵喜、王长宁、徐非凡、胡东锋)2004-3-43石油化工毒物分布与防护措施研究(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李新鸾、李丽华、邵华、高敏、周学勤)2004-3-44 F35-105防喷器组(河北华北石油荣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宏奇、苏尚文、李永信、杨永宁、林庆合)2004-3-45广州石化与茂名石化雷电灾害成因与防范措施(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张海峰、刘全桢、谭凤贵、孙立富、王海明)2004-3-46天然气增压机组在线安全监测系统(中原油气高新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产销厂;刘成林、杨发平、白俊国、白新海、耿红军)2004-3-47油井高压压裂作业安全体系研究(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杜宝坛、马收、孟庆民、杨其彬、杨彪)2004-3-48 SS-55型高压孔隙结构仪(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徐树臣、张富均、姜志臣、张保卫、苏法卿)2004-3-49浅海油田独立桩取土灌浆加固技术研究与应用(胜利油田胜利石油化工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高天宝、于志鑫、李新军、丁玉华、孔凡臣)2004-3-50中原油田安全监控系统(中原石油勘探局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技术安全环保部;刘继峰、肖永庆、杨志毅、郭晓明、王俊安) 2004-3-51翻转式射孔器研制与应用(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王福国、刘德如、杨九生、刘春贵、张维山) 2004-3-52大功率大坡度可摘挂吊椅斜井绳索运人系统研。
焦作矿区煤层气运移分馏特征
2 样 品 和 实 验
以往 的实 验 大 多 为 区域 上煤 层 的 宏 观对 比, 同
一
1 焦 作 矿 区 概 况
焦 作矿 区位 于太行 山南麓 , 体为 一走 向北东 、 整
地点 、 同一 煤层 上下 连续 取样 进行实 验分 析 , 尚无
人 探讨 。此 次研究 对 焦 作地 区某 煤层 气 井 的二 煤
低 于 其 上 部 的原 生 结 构 煤 分 层 , 成煤 层 气 组分 分 馏 。煤 层 气 的运 移 、 聚 集 和 多种 分 馏 机 理 造 成 该 区煤 层 形 再
气 较 为 富集 , 为煤 层 气 开发 的有 利 区 。 成
关键词 : 层 气; 移 ; 馏 ; 煤 运 分 甲烷碳 同位 素 ; 温 吸 附 ; 造 煤 等 构
般 不含 夹矸 。煤层 埋 藏 深度 1 0~ 0 总体 0 20 0 岩成 分 以亮 煤
为主, 暗煤 次 之 , 质组 最 大反 射 率 为 3 5 % 一 镜 .5 4 9 % , 于无 烟煤二 号 和无 烟煤 三 号 , . 孔 隙 .0 属 二 煤 度平 均 为 9 7 % , 测 煤 层 气 含 量 平 均 为 1 . 1 .6 实 6 3 m /, t最高 3 . 5m / , 有 自南 向北含 气 量降低 趋 8 7 t具 势 。二, 煤储 层 原 始 渗 透 率 很 低 , 就 现 在 的 煤 层 但 气 施 工井来 看 , 层 可改造 性很 强 。另外 , 区北 部 储 矿 汇水 范 围宽 阔 , 地形较 高 , 岩层 裸露 , 石灰 岩广布 , 构 造发育, 有利 于 大气 降水渗 透 、 运移 和聚集 。
倾 向南 东 的单 斜 构造 , 层倾 角 6 地 。~1 。 断 裂 构 造 6,
焦作矿区冯营矿二_1煤瓦斯赋存的主控因素
第21卷第11期 2012年11月中 国 矿 业CHINA MINING MAGAZINE Vol.21,No.11Nov. 2012 矿业纵横 焦作矿区冯营矿二1煤瓦斯赋存的主控因素研究冯 斌1,张小东2,李文前1,郭新体1(1.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十一地质队,河南商丘476000;2.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摘 要:基于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探讨了焦作矿区冯营矿的井田构造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围岩岩性,以及煤层厚度、埋深和顶底板岩性等因素对瓦斯赋存的影响。
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获得了上覆基岩厚度、煤厚与瓦斯含量的回归方程,并对回归方程进行了显著性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水文地质条件对矿井瓦斯总体分布具有控制作用,而地质构造、煤厚、上覆基岩厚度和顶底板岩性是冯营井田瓦斯含量的局部性差异的主控因素。
关键词:冯营矿;瓦斯;回归分析;控气因素 中图分类号:P618.11;TD7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051(2012)11-0116-05Study on control factors in gas occurrence of No.Ⅱ1coal seam inFengying coalmine of Jiaozuo mine areaFENG Bin1,ZHANG Xiao-dong2,LI Wen-qian1,GUO Xin-ti 1(1.The Eleventh Geological Team of Henan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and Development Bureau,Shangqiu 476000,China;2.School of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 4540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the factors affecting gas occurrence,which included geological structures,hydrological geology,burial depth and thickness of coal seams,lithology of roof and floor rocks,had been discussed.By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the regression equations ofrelationship among thickness of coal seams,thickness of overlying bedrock and gas content were gained and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gression equations were tested.The results show th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 isthe main factor on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as occuerence,and the other factors,includinggeological structure,thickness of coal seams and overlying bedrock,and lithology of roof and floor rocks,have greater influence on local distribution of coal seam gas in study area. Key words:Fengying mine;gas;regression analysis;control factors in gas收稿日期:2012-06-1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编号:41072113),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资助(编号:SKLCRSM10KFB01)作者简介:冯斌(1975-),男,江西临川人,高级工程师,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十一地质队总工程师,长期从事地质勘查、水工环工作。
张子敏(中国煤矿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规律与分区划分_张子敏
中国煤矿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规律与分区划分张子敏1 吴 吟2(1.河南理工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南 焦作 454000;2.国家能源局 北京 100824)摘 要:在编制了全国2792对矿井、173个矿区、22个省(区市)煤矿瓦斯地质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中国煤矿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理论与技术路线,提出了中国煤矿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规律10种类型,从而将中国煤矿瓦斯赋存分布划分为29个区,其中有16个高突瓦斯区,有13个瓦斯区。
编制了1:250万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
有望为更加深入地揭示中国煤矿瓦斯赋存分布机理,揭示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奠定可靠的基础和依据。
关健词:瓦斯地质图,瓦斯赋存,区域地质构造,构造演化,构造逐级控制,高突瓦斯区中图分类号: TD712. 2 文献标识码:AGas Occurrence Tectonic Level Controlled Law and Zoning inChina's Coal MiningZHANG Zi-min 1 WU Yin 2(1. College of Safety and Engineering ,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0, Henan, China; 2. National Energy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824)Abstract: Based on the mine gas-geological map including 2792 mines, 173 mining areas and 22 provinces (area city), the Chinese coal mine gas occurrence geologic tectonic level controlled theory and technology route were further deepened, also putting forward 10 types about the theory. Therefore, China coal mine gas occurrence distribution was divided into 29 areas which contained 16 high process gas areas and 13 gas zones. In addition, 1:2500000 China coal mine gas geological map was compiled. What has done is to deeply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China's coal mining gas occurrence distribution, coal and gas outburst and to lay a reliable foundation and basis.Key words: gas geological map; gas occurrence tectonic level control;regional geological tectonic evolution; high-process gas area1、中国煤矿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理论与技术路线1.1 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现今煤矿瓦斯分布和赋存状态是含煤盆地经历了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和现今地球构造应力场演化作用的结果,都可归结为挤压剪切构造活动或拉张裂陷构造活动作用的结果,图1所示。
煤矿深部开采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及对策
巷道完全闭合 . 特别是当受动压影响时, 其敏感程 度更高, 影响范围更大. 煤柱稳定宽度增大 , 留煤柱 护巷在技术和经济上更加不合理 . 1. 2 矿井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 1) 随矿井开采深度增加 , 煤层瓦斯压力增加 ( 图 1) , 不少原来浅部为非突出的矿井 ( 煤层 ) , 转 化为突出矿井 , 突出强度和频度随深度增加明显增 大. 我国煤矿开采条件复杂, 所有矿井均为瓦斯矿 井, 在中东部地区, 一半以上矿井为高瓦斯、 突出矿 井, 瓦斯问题已成为安全生产的首要问题.
Abstract: T he key t echnical pro blems in deep m ining w er e summ arized and analyzed and som e counterm easures t o so lve them w ere also presented. First ly, t he mining induced movement and superposed str ess of coal pillar s sho uld be avoided as much as possible by strengt hening t he ge o logical surv ey in dept h t o make clear t he features of co al seams and rocks. On t he basis o f this, t he overall plans can be m ade for t he deep mining. Secondly, t he contr olling t echnique o v er t he surrounding ro cks should be impr oved t o limit t he amount o f t he dist ort ion. T hirdly, som e new ideas and w ay s sho uld be considered, f or ex am ple, changing t he heat disast er t o geo t hermal energy f or using. In a w ord, t he scient if ic and technolog ical innov at ion sho uld be st reng t hened and t he advanced t echnique and equipment adopted in o rder t o r educe and prevent the dang er result ed f rom deep mining. Key words: deeply mining ; surro unding ro ck co nt rol ling; dynamic phenom ena in mine; disaster of heat ; coal spontaneo us combust ion 矿井开采深度是反映矿井开采难易程度的综 合性指标 . 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稳定 发展 , 能源 需求旺盛 , 煤炭产量大 幅度增加 , 2001 年我国煤炭产量为 10. 98 亿 t , 2003 年达到 16 亿 t, 2004 年达到 19 亿 t , 2005 年接近 22 亿 t. 这使得 矿井开采延伸速度加快 , 采深进一步加大 , 一些中 老矿井及深部矿井, 已经进入深部开采阶段, 东北 及中东部地区的多 数矿区开采历史 长, 开采 深度 大, 如平煤集团十二矿深部已经达到 1 150 m. 与 浅部开采相比 , 深部开采不仅 大大地提高采 矿成 本, 而且随着深度的增加, 采矿环境也将发生不利 的变化, 给煤矿生产和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问题 , 矿
浅析地质构造对工作面煤与瓦斯压出的影响
科技 论 坛 lII
耿 庆 生
浅析地质构造对工作面煤与瓦斯压出的影响
( 焦煤集团安监局 , 河南 焦作 4 4 o ) 5 o 2
摘 要: 焦作矿区是 高瓦斯 区, 位于其 中部的演马矿属煤与 瓦斯突出矿井。 瓦斯 赋存及煤与 瓦斯突 出受各种地质 因素控制。 演马井田是受风凰 岭断层和峪河断层控制的断块, 瓦斯含量较 高, 构造煤厚 变化 大。20 年 5 2 J 05 月 2F发生的煤与瓦斯压 出事故正是地质构造、 地压、 瓦斯和煤体 结构 等多种 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地质构造是 引起此次压 出的决定 因素。
关键词 : 马矿 ; 演 地质 构造 ; 与 瓦 斯 突 出 ; 出 煤 压
1 概述 201 54 工作面位于演马庄矿二五采区 西翼浅 煤含量 1. 3 因此将此次动力现象定性为煤与 6m/ g t , 焦作矿区是华北晚古生代聚煤盆地的一部 部 , 工作面四周被五条断层包围,北距近东西 向 瓦斯压出。 通过综合分析, 认为造成这次煤与瓦斯 分, 演马庄矿位于焦作矿区的中 东部, 矿井井田北 F 9 3 断层 20 断距 8 一 3 ,南距近东西 向的 压出的主要地质因素有: 1m, m 2m 起二 l 煤露头, 南到凤凰蛉断层 , 东以第 Ⅱ 勘探线 F 7 17 条断层 9m 10 0 、F 3 两 0 一 8 m,断距 分别 为 5 . 1断裂构造是造成这次压出的主控因素 与九里山矿井田分界, 西与韩王矿井田相邻 , 田 1m 1 m 井 8 、2 。西距近南北 向 F 5 断层 4 m,断距 I0 0 从区域构造看 , 演马庄矿是位于凤凰岭断层 面积约 1. m 演马庄矿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 3 5 东以落差 2 4k 6 m~ m, m的 F 18断层为界 , 5 四周地 和峪河断层之间的断块 ; 从井田构造看,54 20 1 2 3 系, 主采煤层为山西组二 l , 煤 煤厚 4 ~ . , . 8 r 平 质构 造 复杂 。该 工作面 北为 10 3采 空 区和 作面是周 围被五条小断层包围的小断块 根据瓦 5 O e 19 均 6 m, . 单一煤层 , 简单 , 6 结构 局部存在 0 ~ . 20 1 .0m 1 4 52 工作面( , 20 1 未采) 南为 56 工作面 ( , 未采) 西 斯赋存及突出与构造关系的规律。在封闭的边界 厚的泥岩夹矸 , 煤层颇角 8 1。; o一 5 矿井采用立井 为 l 工作面( l l U 未采) , 东为 2o 1 工 作面采空 条件下 , 54( 东) 易突出的部位是小断层发育且分布密集 多水平上下山开拓,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倾斜分 区, 工作面走向长 3 2 , 8 m 倾斜宽平均 9 m 煤层平 的地段和断层所夹的断块部位, 0 i 7, 2 4 工作面正 5 层, 设计生产能力 6 万 t , 0 / 核定生产能力 9 万 均厚度 6 m 倾 9 标高 一 O m-_ 2 m 从该 是处于构造应力集中容易发生突出的部位。 a 0 . , 4 。, l l 一 15 。 t, / 在生产期间曾发生多次煤与瓦斯突出, a 属于煤 工作面煤墙煤质看, 软煤分层较厚 且变化较大。 压 次 构造煤 与瓦斯突出矿井。20 年 5 2 l 时 5 分 , 出点处软煤厚 度 0 m l , 05 月 2E 4 5 . — 上侧 0 m-6 , S m . ,. 下侧 压出的基础 4 Om 201 5 4 采煤工作面在机组割煤期间,发生小型煤 仅有 O m 0 m 软煤分层揉皱、 . ~. ; 1 2 、 易碎呈构造煤状 20 1 54 工作面压出点处软煤厚度 0 m Lm . ~o 8 与瓦斯压出, 压出煤量 2 T 瓦斯量 7 0  ̄ 8, 5m , 平均吨 态。 值为 Q , f 2瓦斯压力 P 最大为 0 8 p , .1 a 8 最小为 上侧 0m 0 n 下侧仅有 0 m-2 , .  ̄. l 4 6, . -. 煤体软分层 1 0m 煤瓦断涌出量 2 . m/ 69 3 7 t o 0 1p。 .1 a 平均为 0 5 p , 为 1 一 8瓦斯含量 剧烈变化而且软分层层理紊乱, 6V I . M a△P 7 7l, 说明构造应力集 2演马庄矿地质构造特征 1. 3 6 m/ g t 。从以上指标分析, ̄>5f .利用综 中 ZP 1,0 ; ( l2 部位; 压出点构造煤厚度大而两侧相对较薄, 形 焦作矿 区位于华北板块之内的太行山断隆 合指标预测, = P f1 / . 9 > 0该区为突 成了—个高压瓦斯包; K A /=8 0 =04 , 2 构造煤透气性 , 差 煤体强度 区南缘 山前断裂带 , 为太行山背斜的东南翼 , 矿区 出危险区。 小, 放散初速度大, 遇到诱发因素极易造成煤与瓦 总体= 向 N , 向 S 单 斜 为 睫 E倾 E的 构造, 地层向 一 俑 4发生瓦断突出情况 斯压出。 般6 o~1。。 2 。 一 0 太行山隆 带 9 局部 5 3 ̄。 是 该工作面采取的『 防突措施为预抽 瓦斯和边 5 3地应力是造成这次压出的能量来源瓦斯 由 N E向逆冲推覆断裂和褶皱组成的隆起带 , N 也 采边抽瓦斯。 04山期陆块挤压扭动、活化”造浆最强烈的地 眼向工作面施工 32 “ 8 个预抽瓦斯孔, 中自 其 工作 20 1 5 4 工作面四周被五条断层所包围, 地质 带。 矿区内一系列 NN E向的大中型正断层实际上 面切眼沿煤层走 向方向布置了 3 个预抽瓦斯钻 构造复杂, 8 极易造成煤体与岩体尤其是“ 三软” 煤 是原来指向 N WW 方向的逆冲断层,晚白 垩世晚 孔, 孔深6 m 0 。预抽时间达 6 个月 。 04年 l~ 2 层的弹眭能聚集。 20 1 l 按照周 期来压步距计 , 算 该范围 期以 , 后 挤压被拉张所取代 , 又加上华北断陷盆地 月份在该面下风道 向工作面施工 2 8 8 个预抽瓦斯 应在周期来压区间内, 周期来压的影响在煤体中 裂陷活动强烈 , 使得这些矿区的 N E向压扭性断 孔 , 2 0 年 4 N 截至 0 5 月底共抽 出瓦斯 39 5 4 . 万 , 形成了集中应力区。 8 地质 构造应力、 周期来压所形 裂变成张扭性断裂 , 逆冲推覆构造变为重力滑脱 采用吨煤瓦斯含量平均值 1. 作为计算基数 , 成的集中应力及煤岩体弹性能等产生叠加 , 6m 9 共同 构造。造成焦作矿区是—个以挤压为主高瓦斯突 工作面瓦斯预抽率 45 %, 9 8 如果采用吨煤瓦斯含 形成了煤与瓦斯压出的动力源 , 在机组割煤震动 出矿区。 鲢最大值 1. a/ 9 8, t 9  ̄ 作 博 基数, 所计算的工作 的诱发下 , 了 打破 煤体的自 然平衡状态 , 导致了这 中生代以来的多次构造运动, 使得本区构造 面抽 出率只有 3 5 %。事故发生时, 36 工作面沿走 次煤与瓦斯压出 以断块构造为特征 , 走向近东西向的凤凰蛉断层 向推进平均 7 m 2 。已超过工作面走 向抽放钻孔 6结论 和走向北西向的峪河断层将矿区 田) 分割成三 1 1 o 2r n 综上所述 , 01 2 4 工作面有些抽放孔瓦斯浓 5 大块, 即凤凰岭断层以南为西部断块, 风凰岭断层 该工作 面 20 年 5 4日 05 月 开始回采 , 5 度达 9%, 截至 0 而临近孔抽放浓度却非常低 。 i% 仅 o 和峪河断层之问为中部断块 ,峪河断层以东为东 月 2 2日, 下风遗胜进长度 6 m, 风道 7 m 8 匕 6 。补充 2%。 呲 次煤与瓦斯压出之前也曾出现过瓦 0 在 : 斯 部断块。这些断块又被断块内断裂构造分割成一 防突措施为排放钻孔 , 孔径 8r 孔深 7 m 9 m, a 5 。效 异常,工作面回风巷瓦斯浓度瞬时值出现过超限 系列小断块 , 煤层瓦斯含量分布的差异性受断块 果检验用钻孔瓦斯涌出 初速度法, lm布置一 现象, 1 1 -5 但利用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 每 O 达 2 o - %, /2 o
气煤公司一号井瓦斯地质规律研究
2 0 1 3 - r 第1 期
总第1 1 2 期
气煤公 司一号井瓦斯地质规律研究
刘 楠
( 河南理工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 河南 焦作 4 5 4  ̄3 )
摘
要
从 瓦斯地 质理 论 的角度 出发 ,通过 对 气煤公 司一号 井 瓦斯 地 质特征 及 瓦斯赋
、 、
发现 一走 向逆 断层 F 从 井 田北部 边缘 穿 过 ,但 井 田 部分 地段通过三维地震勘探共解 释出组合断层 3 l 条 。F 断 层规 模 较大 , 向东 西均 延伸 出井 田, 虽 然 该 断层 对煤层 有一 定 的破 坏作 用 ,但 对 于本井 田而 言 , 其作 为 一条 北部 边 缘 断层 对 井 田 内煤 层 开 采影 响不 大。 阜 康 向斜 位 于井 田的南 部 , 两 翼地层 不对 称 , 其 北
阜康矿区所 在的阜康市位于天 山东段北麓 , 准 噶尔盆地南缘。阜康矿 区区域构造位于博格达 山北 缘山前构造带 , 博格达北缘主体为一逆冲推覆体 , 以 南倾北冲的阜康断裂为北界。阜康矿区以中生界组 成 的断 裂褶 皱 为 主体 ,处 在博 格 达 山逆 冲推 覆体 前 锋褶皱带中,位于阜康逆掩断层 和妖魔山断层之间 … 受南部博格达复背斜 的推覆 , 在 区域范围内褶皱 及断裂构造发育 , 沿博格达北缘山前呈弧形分布。 褶 皱形态以紧密的背斜和向斜为主 ,褶皱两翼倾角变 化很大 , 均 表 现 为 靠 山体 的一 翼 陡 , 倾角一般 7 0 。 8 0 。, 局部 有 倒 转 , 另 一 翼 倾 角一 般 3 5 。 ~5 5 。。 褶 皱轴 长 十余 千 米乃 至 几 十千 米 ,而 褶皱 轴 宽 度 则 仅2 - 3千 米 , 轴 部常 遭 受断 裂破 坏 。 断 裂多 为 高角 度 逆 断 层 及小 规 模 的层 间 断层 ,以沿 N W 向和 近 E W 向的逆冲断层 为主 , 断面南倾 , 呈叠瓦状 , 浅部陡 , 向 深部变缓 。局部地段伴有次一级的 N W、 N E向斜交 断裂 , 这些特征反映了推覆构造的特点 。 矿 区内构造 总 体 为 中等 ( 图1 ) 。 1 . 2 矿 井地 质构 造 及分 布特 征 井 田位 于阜 康 向斜 东 段 近 向斜 转折 端 附 近 的 向 斜北翼 , 井 田 内地表 断 裂构 造 不发 育 , 仅 在 井 田北 部
焦煤集团瓦斯治理经验
不断研究创新稳步推进集团公司防突工作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有10对生产矿井,除1对矿井为低瓦斯矿井外,其余9对矿井均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主采煤层二1煤,瓦斯含量15~32 m3/t,煤层瓦斯压力0.7~2.42MPa,属于严重的高含量、低压力煤与瓦斯突出煤层。
自1955年6月24日发生第一次突出以来,到目前为止已发生煤与瓦斯突出近340多余次,其中最大一次煤与瓦斯突出,突出煤量2397t,瓦斯量23.25万m3。
突出曾造成过重大伤亡事故,对焦煤集团的安全生产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消除煤与瓦斯突出的威胁,近年来我们在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方面围绕“通风是基础,抽采是关键,防突是重点,监控是保障”的思路,加大投入,依靠科技进步,不断研究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防突措施的研究与实施情况焦作矿区煤与瓦斯突出严重,集团公司始终把防突工作作为防治瓦斯工作的重点来抓。
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在与煤与瓦斯突出的斗争中,结合焦煤集团的实际,研究实施了多种行之有效的防突技术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电磁辐射法评价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煤体电磁辐射的产生源于煤体的非均质性,是煤体受载变形破裂过程中向外辐射电磁能量的一种现象。
电磁辐射和煤的应力状态及瓦斯状态有关,应力越高、瓦斯压力越大时电磁辐射信号就越强,电磁辐射脉冲数就越大。
图1 煤体内电磁辐射和应力分布示意图采用非接触电磁辐射法测定的是总体电磁辐射强度和脉冲数,是不同深度煤体的应力的集中程度、瓦斯压力的大小和含瓦斯煤体突出危险的程度在测试地点的叠加场的反映,因此利用电磁辐射法可以较准确的评价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
KBD5矿用本安型突出电磁辐射监测仪(图2)作为电磁辐射预测的主要仪器,包括高灵敏度宽频带定向接收天线、监测及数据处理主机、充电器、远程通讯接口和监测及预报软件等,可实现定向接收电磁辐射信号、设置参数、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显示、数据查询、通讯和报警等。
焦作九里山井田煤层气赋存特征
收稿日期:2012-05-29作者简介:李宏欣(1969—),男,河南洛阳人,工程师,1992年毕业于焦作矿业学院,现从事煤层气和页岩气研究开发工作。
焦作九里山井田煤层气赋存特征分析李宏欣1,2(1.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16;2.重庆豫顺新能源开发利用有限公司,重庆400011)摘要:通过对焦作九里山井田煤层气田区域地质条件和煤层气储层特征的分析,认为区内二1煤层发育稳定,厚度大,煤变质程度高,煤层的吸附和生气能力强,含气量高,围岩气密性良好;水动力条件有利于煤层气的富集和排采,具备煤层气富集和高产的有利条件。
由于煤层渗透率低,煤体结构有差异,不利于煤层气的开发,建议选择合适的完井模式和改进压裂工艺,以提高煤层的渗透率,增加煤层气产能。
关键词:煤层气;储层特征;完井模式;九里山井田中图分类号:TD71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0506(2012)09-0004-03Analysis on CBM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Jiulishan Coalfield in JiaozuoLi Hongxin 1,2(1.Henan CB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o.,Ltd.,Zhengzhou 450016,China ;2.Chongqing Yushun New Energy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o.,Ltd.,Chongqing 400011,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regional geological condition and CBM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 of Jiulishan Coalfield of Jiaozuo ,it is believed that Ⅱ1coal seam is stable ,thick and has high deterioration degree ,the adsorption and methane generation capability is high ,gas content is high ,seal condition is good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 is of great benefit to CBM storage and production.Due to the low permeability and coal structure difference ,it is difficult to develop CBM ,so we should choose proper mine shaft completion mode and optimize fracturing technics to improve coal permeability and increase CBM production.Keywords :CBM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mine shaft completion mode ;Jiulishan Coalfield焦作矿区拥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煤层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常规油气资源的不足,同时,煤层气地面开发抽出赋存在煤层中的部分瓦斯,可有效降低煤矿瓦斯灾害程度,降低矿井生产成本。
焦煤集团瓦斯抽采标准
焦煤集团瓦斯抽采管理技术标准1.前言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瓦斯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落实先抽后采的瓦斯治理基本方针,结合焦煤集团瓦斯抽采管理的经验与实践,特制定《焦煤集团瓦斯抽采管理技术标准》。
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按照本标准进行瓦斯抽采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对相关技术参数进行不断优化。
在新的技术管理规定和研究成果颁布、成型前,焦煤集团瓦斯抽采管理工作按照本标准执行。
2.适用范围《焦煤集团瓦斯抽采管理技术标准》所涉及的内容,包括瓦斯抽采钻孔的设计、打钻施工措施的编写,瓦斯抽采管路及设备的选型,抽采钻场的现场管理、抽采钻孔现场施工、抽放管路的吊挂,瓦斯抽采计量与评价管理,瓦斯抽采相关资料管理,井下移动抽采泵站的管理,地面永久瓦斯抽采泵站的管理等。
本规范未涉及的有关内容,参照相关行业技术标准或管理规定执行。
3.引用标准及文件(1)《煤矿瓦斯抽采工程设计规范》(2)《煤矿瓦斯抽采规范》(3)《煤矿安全规程》(4)《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5)《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通三防”管理规范》(6)《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突工作的指导意见》(7)《焦煤集团瓦斯抽采管理规范》(8)《关于开展“强化瓦斯抽采精细化管理,提高瓦斯抽采效果”活动的通知》(9)《焦煤集团瓦斯抽采管理补充规定》(10)《焦煤集团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补充规定》(11)《焦煤集团瓦斯抽放钻孔施工技术与管理规范》4.瓦斯抽采钻孔设计4.1瓦斯抽采措施编制采掘工作面必须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编制专项防突措施,同时编制采掘工作面瓦斯抽采专项设计。
瓦斯抽采专项设计必须明确以下内容:4.1.1采掘工作面瓦斯基础参数(1)煤层瓦斯含量或瓦斯压力。
采掘工作面必须测定煤层原始瓦斯含量,煤层瓦斯压力等数据可以根据间接计算方式获得。
(2)开采区域瓦斯储量及应抽出瓦斯量。
应对瓦斯抽采区域的煤层瓦斯储量及应抽瓦斯量进行计算。
(3)煤层瓦斯预抽效果。
焦作矿区埋深550m 以浅地区预抽瓦斯后,残存瓦斯含量必须低于11m 3/t ,焦作矿区以外矿井残存瓦斯含量必须低于8m 3/t 。
7任务七 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和规律
任务七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和规律【主要内容】一、煤与瓦斯突出的分类二、瓦斯突出的分布特点三、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四、煤与瓦斯突出的基本规律五、实训与操作-观察识记煤与瓦斯突出的预兆煤矿地下采掘过程中,在很短时间(数分钟)内,从煤(岩)壁内部向采掘工作空间突然喷出大量煤(岩)和瓦斯(CH4、CO2)的现象,称为煤(岩)与瓦斯突出,简称突出。
煤与瓦斯突出是矿井瓦斯特殊涌出的一种形式。
它是一种伴有声响和猛烈力能效应的动力现象。
它能摧毁井巷设施,破坏通风系统,使井巷充满瓦斯与煤粉,造成人员窒息,煤流埋人,甚至引起火灾和瓦斯爆炸事故。
因此,是煤矿中严重的自然灾害。
1834年3月22日,法国鲁阿尔煤田伊萨克矿井在急倾斜厚煤层平巷掘进工作面发生了世界上第一次有记载的突出。
支架工在架棚子时,发现工作面煤壁外移,三个工人立即撤离,巷道煤尘弥漫,一人被煤流埋没死亡,一人窒息牺牲,一人幸免于难,突出煤炭充满13m 长的巷道,煤粉散落长度15m,迎头支架倾倒。
1879年4月17日,比利时的阿格拉波2号井,向上掘进580~610m水平之间联络眼时,发生了当时在世界上第一次猛烈的突出。
突出强度420t煤,瓦斯50万m3以上。
最初瓦斯喷出量2000m3/min以上。
瓦斯逆风流从提升井冲至地面,距该井口23m处绞车附近的火炉引燃了瓦斯,火焰在井口上高达50m,井口建筑物烧成一片废墟,2小时后火焰将熄灭时,又连续发生7次瓦斯爆炸(每隔7分钟一次),井下209人,死亡121人,地面3人被烧死,11人被烧伤。
迄今为止,世界各主要产煤国家都发生过煤和瓦斯突出现象。
世界上最大的一次煤与瓦斯突出发生在1969年7月13日前苏联的加加林矿,在710m水平主石门揭穿厚仅1.03m 煤层时,发生了煤和瓦斯突出,突出煤炭14000t,瓦斯25万m3。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煤与瓦斯突出是1950年吉林省辽源矿区富国西二坑,在垂深280m煤巷掘进时发生突出。
焦作矿区区域性瓦斯治理技术的发展应用
科技 一向导
◇ 科技论坛◇
焦作矿区区域性瓦斯治理技术的发展应用
李付 安 陈 龙 ( 河南煤业化工集 团焦煤公司 河南 焦作
4 5 4 0 0 2 )
【 摘 要】 介 绍 了焦作矿 区煤与 瓦斯 灾害的严重性 , 强调 了深入进行 区域性 瓦斯 治理的必要性 , 分析 了焦煤公司区域性 瓦斯治理技 术的发
展现状 , 结合 目前经济形势, 对 下一步 区域性瓦斯治理技 术工作的发展提 出建议 。 【 关键词 】 区域性; 瓦斯 治理 ; 技术 ; 发展 应用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 开采过程 中的一种复杂的动力现象 . 严重威 胁着煤矿安全生产。 近年来 . 焦煤公 司积极转变瓦斯治理观念 . 采取 以 保护层开采 、 底 板岩巷穿层抽采 为主的区域瓦斯治理措 施 , 在 区域瓦 斯治理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本文结合焦作矿 区瓦斯灾害情况 . 阐述 了 焦煤公司采取的主要 区域性 瓦斯治理措施及近年来取得的效果 .了通风成 本 . 抽采钻 机台数 由原 来 的 4 台提高到了 6 — 8 台. 加快 了抽 采钻孔 施工进度 . 同时大幅度减少 了钻 孔施工及水力冲孔期间瓦斯超 限次数 ( 2 ) 通过深人研究和全面推广应用带压封孔技术 . 抽采效果大 幅度 提 高 古汉 山矿 1 6 0 2 底抽巷单孔抽采浓度 由原来 的 4 0 — 5 O %, 达 到了 8 0 %以上 . 单孔平 均流量达到 了 O . 0 8 m 3 / m i n : 九里山矿 1 6 0 3 1 运输巷单 似条件的矿区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对煤矿安全生产有着重要 意义 。 孔平均浓度达到了 9 0 %. 单孔平均流量达到了 O . 0 7 m 3 / m i n 。 1 . 矿 区煤与瓦斯灾害概况 ( 3 ) 深化实施底板岩巷穿层钻孔水力冲孔增透技术研究和应用 , 规 焦作作为—个 研 采历史 悠久的 矿区. 目 前主采旷井 习 渡 逐步加大. 增 透效果显著提高 。单孔 冲出煤量达 到 2 t 实漫 蝎高煤层瓦审 诬- 力 已达 Z 4 2 M P a . 瓦斯含量 4 2 m 3 / t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 范指导水力 冲孔技术工艺 . 初始抽采浓度从 4 0 % 左右提高到 8 0 %1 2  ̄ 上。 如古汉山矿 1 6 0 3 底 性严重 , 共有十八座矿井. 煤与瓦斯突出 矿井十三座。主采煤层二 1 煤. 瓦 以上 . . O 1 ~ 0 . 0 3 m 3 / m i n 提高到 了 0 . 0 7 ~ 0 . 1 m 3 / m i n , 缩 短 斯含量 1 5 - - 4 2 m3 / t . 瓦斯压力 0 . 7 4 - 3 . 0 5 MP a , 透 陛系数 n1 1  ̄ 5 . 8 6 m2 / MP a 2 . 抽巷百米钻孔流量 由 0 了煤层 的抽采周期 .该底抽巷掩 护的煤 层原计划 2 0 1 5年 4月抽 采达 d . 钻孔瓦 斯流量衰减系数 0 . 0 2 6 - 4 3 . 0 3 0 1 d - 1 . 原煤残存瓦斯含 量5 - 8 m  ̄ 。 根据 目 前抽采效果预计 2 0 1 3 年底实现抽采达标 , 预计 达标时间可 焦作矿 区自 1 9 5 5 年 6月 2 4日 发生第一次 突出以来 . 已发生 煤与 标 . 6 个月 。 瓦斯 突出 3 7 0 余次 . 其 中最 大一次突 出突出煤 量 3 2 4 6 t . 瓦斯 量 2 9 . 1 2 提前 1 通过实施井下抽采系统联网改造、 分源抽采 、 增透技术、 提高封孑 L 万m 。历史上 曾造成过多起突出重大伤亡事故 。随着开采的延深 , 瓦 合理布置钻孔等综合措施 。 相比2 0 1 1 年, 2 0 1 2 年在抽 采钻孔工 斯 含量 、 瓦斯 压力 、 绝 对瓦斯 涌出量逐年 增加 , 煤 与瓦斯 突出更加严 质量 、 程量减少 5 %的情况下 . 瓦斯抽采量完成 9 5 5 1 . 3 5 万m ] . 增加幅度达到 重. 对焦煤公 司的经济发展和安全生产造成 了巨大 的影响 2 8 %. 抽采效果极大提高。 2 . 焦 作 集 团 瓦斯 治 理 技 术 现 状 2 0 0 8 年以来 , 按 照国务 院安委 办[ 2 0 0 8 ] 1 5 号文要 求 , 根据河南省 发展改革委的具体部署 .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制定 了瓦斯综合治理规划 . 不断研究探索瓦斯抽采评价体系 . 全面推广应用先进的抽采技术 . 积极 推行 区域瓦斯治理措施 焦煤公司坚持把区域瓦斯治理作为 “ 一号工 程” , 坚定不移地推行“ 治理为主 , 科技先行 , 一矿一 策、 一区一 策 , 以采 促治 , 以治保采 。 系统保障 , 回采调节” 的瓦斯综合治 理方针 , 积极依靠 科技进步 . 实现瓦斯治理“ 九大转变 ” . 即由生产过程被动治理型 向超前 主动治理型转变 . 由措施型 向工程型转变 . 由 单一专业管理向协调联动 管理转变 . 由短期计划 向长期规划转变 . 由井下抽采 向联合抽采利用转 变, 由常规方法 向先进技术转变 , 由被动防护 型向主动治理型转变 . 由 粗放型管理 向精细 系统化管理转变 , 由阶段安全 向长治久安转变 。 2 . 1区域 瓦斯治理模式 结合 各矿井实 际 . 经过认真 的研究 和探索 . 确定 了焦作 矿区 以底 板岩巷穿层 预抽煤层 瓦斯措施为主 . 顶板岩巷穿层预抽煤层瓦斯措施 为辅的区域瓦斯 治理模式 : 宝雨 山矿 区以开采解放层为主 的区域瓦斯 治理模式。 2 0 1 0 — 2 0 1 2年 . 大力实施 区域治理措 施以来 . 瓦斯抽采效 果显著 提高, 瓦斯抽采及利用量不断实现突破。如 2 0 1 2 年。 实现瓦斯抽采量 9 5 5 1 . 3 5 万r n 3 , 利 用量 4 7 3 0 . 8 8 万m , 达到 历年来最 高水平 . 新增 抽采 达标煤量 8 1 0万 吨. 为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见 图 1 。 2 0 1 0 — 2 0 1 2 年瓦斯抽采 量、 利用量增长趋势图 ( 单位 : 万m 3 )
焦作演马矿25041工作面煤与瓦斯压出地质因素探讨
压为主的高瓦斯 带, 焦作 矿 区是 一个高 瓦 。矿井采用立井多 .m, 。 5; 水平上下山开拓 , 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 , 倾斜分层 ,
核定 生 产 能力 9 0万 ta 属 于煤 与 瓦斯 突 出矿 井 。 /,
中生代以来的多次构造运动 , 使得本 区构造以
端 , 斯含量 较高 。 瓦
三 、 54 2 0 1工作面 特征
果检验用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法 , 1 每 0 m布置一个
断块 构造为 特征 , 向近 东 西 向 的凤 凰岭 断 层 和走 走
20 05年 5月 2 凌晨 4时 5 21 3 5分 , 0 1采煤工作 2 4 5
面在机组 割 煤 期 间 , 生煤 与 瓦斯 压 出 , 出煤 量 发 压 2T,瓦 斯 量 70 8 5 m ,平 均 吨 煤 瓦 斯 涌 出 量
第2 2卷第 1 期
焦作演马矿 20 1 54 工作面 煤 与瓦斯压 出地质 因素探讨
宋 志敏 耿 庆 生 张振 兴 , ,
(. 1 郑州经济管理 干部 学院, 河南 郑州 4 19 ;. 5 1 12 焦煤 集 团安监局 , 河南 焦作 44 0 ; . 5 02 3 河南省煤 炭工业管理局 信 息 中 心, 河南 郑州 4 00 ) 50 3 摘要 : 焦作矿 区是高瓦斯 区, 位于其 中部的演马矿属煤与瓦斯 突出矿井。瓦斯赋存及煤 与瓦斯 突出受各种地质 因素控制 。演马井 田是 受凤凰岭 断层和峪河断层控制 的断块 , 瓦斯 含量较高 , 构造煤厚 变化大 。20 0 5年 5月 2 2日 发生的煤与瓦斯压出事故正是地质构造 、 地压 、 瓦斯 和煤体 结构等 多种 因素综 合作用 的结 果 , 质构造是 引起此次 地
维普资讯
河南省大地构造演化与煤层变形变质的构造重建2006.1.5
目录前言 (2)第一章河南省区域地质概况 (4)第一节....................................................................................................................................... 区域地层 4一、太古界 (4)二、下元古界 (4)三、震旦亚界 (5)四、古生界 (6)五、中生界 (11)六、新生界 (14)第二节构造特征 (21)第三节岩浆岩 (22)第二章河南省大地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24)第一节大地构造分区 (24)第二节各构造区大地构造特征 (27)一、太行构造区 (27)二、嵩箕构造区 (29)三、崤熊构造区 (31)第三节大地构造演化 (32)一、成煤期前基础构造阶段 (32)二、成煤期同沉积构造阶段 (33)三、成煤期后控制构造阶段 (33)第三章河南省晚古生代煤田分布与大地构造控制 (36)第一节太行构造区煤田分布与大地构造控制 (36)一、剥蚀无煤区 (36)第四章........................................................................................................... 河南省晚古生代煤层变形特征46 5 河南省古生代煤层变质特征与大地构造控制 . (57)1 二1煤的变质规律 (57)2 不同构造部位二1煤层的变质差异 (58)6煤层构造重建的识别、演化模式及其研究意义 (66)1 煤层构造重建的识别标志 (66)2煤层构造重建的演化模式 (68)3 煤层构造重建的研究意义 (69)7 矿井边界构造组合型式对煤层甲烷(瓦斯)的控制 (71)7.1太行构造区 (72)7.2 嵩箕构造区 (72)7.3 崤熊构造区错误!未找到图形项目表。
用直接法测定煤层瓦斯含量来推算损失量的方法
用直接法测定煤层瓦斯含量来推算损失量的方法
缑发现;贾翠芝
【期刊名称】《煤矿安全》
【年(卷),期】1997(028)007
【摘要】通过对焦作矿区煤样的瓦斯解吸规律研究,找出了采用解吸法测定煤层瓦斯含量时推算损失量误差的原因,提出了完善推算损失量的方法。
【总页数】3页(P9-11)
【作者】缑发现;贾翠芝
【作者单位】焦作矿务局科研所;焦作矿务局科研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712.3
【相关文献】
1.直接法测定煤层瓦斯含量及误差影响分析 [J], 冯玉凤;宇星;李聪
2.直接法测定煤层瓦斯含量损失瓦斯量推算方法研究 [J], 刘祥龙;陈绍杰
3.关于解吸法测定煤层瓦斯含量中损失量计算的讨论 [J], 雷咸锐;李恒乐;侯海海
4.二1煤层瓦斯损失量推算模型研究 [J], 余荣强;王飞;王尧
5.直接法测定煤层瓦斯含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J], 张楼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作矿区含瓦斯煤体电阻率变化规律研究王云刚;杨耸;魏建平【摘要】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low frequency of 10 kHz, the electric resistivity in the processes of the coal with gas adsorption and coal samples containing gas with triaxial compression is measur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electric resistivity values decrease with the gas adsorb and the stress increase respectively. The variation value is bigger at first than the late. With classic dielectric physics theory, the conductive mechanism of gas-filled coal is analyzed. The reason on the decrease of the electric resistivity in the processes of the coal with gas adsorption and coal Samples containing gas with triaxial compression is:the migration of electrons and ions on the surface of coal pores, the free gas squeezing action to coal particles, the displacement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charge with the external electric field. All the three elements caused simultaneously the electric resistivity variation.%在低频率(100~10000Hz)条件下测试了煤体在吸附瓦斯过程中和含瓦斯煤在三轴压缩条件下的电阻率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煤体在吸附瓦斯过程中和含瓦斯煤三轴压缩条件下,电阻率值分别随着吸附时间和应力的增加,出现先大幅度减小后小幅度增大的变化规律.运用电介质物理学理论对含瓦斯煤体导电机理分析表明,电子和离于在煤孔隙表面上的迁移、游离瓦斯对煤颗粒的挤压作用和正负电荷在外电场作用下产生移动,三者共同造成煤体在吸附瓦斯过程和含瓦斯煤体受载过程中电阻率的降低.【期刊名称】《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31)004【总页数】4页(P373-376)【关键词】含瓦斯煤;电阻率;三轴压缩;电介质物理【作者】王云刚;杨耸;魏建平【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焦作454000 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116;河南理工大学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焦作454000;河南理工大学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焦作45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5310 引言我国是世界上煤与瓦斯突出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突出多发生在石炭-二叠系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发生区域是构造煤发育区和瓦斯富集区的叠加区[1].研究表明,在煤与瓦斯突出孕育过程中,地质构造异常带和应力集中区的电性参数(尤其是电阻率和介电常数)会发生明显变化,从而引起电磁场的空间分布规律发生显著变化.因此,研究含瓦斯构造软煤的电性参数变化规律对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王云刚和王恩元的试验研究表明,具有冲击倾向性的煤样电阻率随压力增加逐渐减少,当达到破裂应力值的一半左右时,电阻率达到最小值[2];孟磊和王云刚等测试并研究了煤体在单轴压缩过程中电性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煤体的电阻率随着应力的升高逐渐减小,并在煤体破坏后,迅速增大[3];汤友谊、陈江峰等学者结合不同矿区、不同煤种、不同破坏类型的煤体,对突出煤体物性参数进行了系统的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变质程度及破坏类型相同的煤,电阻率较接近,突出煤体与非突出煤体的电阻率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变质程度的煤电阻率表现出不同的特征[4-5];陈健杰和张玉贵等测定了不同结构类型煤体的导电性质[6];文光才等在1 MHz测试频率条件下使用FJ2851Q表测试了受载构造煤的电性参数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煤的电阻率随应力的变化取决于煤本身的导电性,煤样的电阻率与吸附瓦斯压力、瓦斯含量呈指数或线性关系[7].现今对于煤岩体电性参数的试验研究,绝大多数试验是在未受载条件下进行的,且试验的测试频率主要集中在中高频段.基于此,本试验测试含瓦斯煤体在三轴压缩破裂过程中电阻率的变化规律,并研究其变化机理,为低频电磁波探测应力集中带和地质构造异常区域提供基础理论依据.1 试验样品本次试验试样选取焦作矿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二1煤层,煤样基本参数如表1所示.将煤破碎、筛选φ0.5 mm以下颗粒的煤粉进行压制,加工制成直径为50 mm,长100 mm的圆柱状型煤,型煤上下端面平整、光滑,保证加载时受力均匀.表1 焦作矿区煤样基础参数测定结果Tab.1 Coal samples basic parameters of the Jiaozuo coal mining area determination results采样地点水分Mad/%灰分Aad/%挥发分Vdaf/%f孔隙率K/%a/(m3·t-1)b/MPa-1张屯矿3.5011.007.330.144.5548.7731.0542 不受载条件下煤体电阻率测试试验使用LCR表在f=10 kHz下,对含瓦斯煤的电阻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煤样的电阻率值在瓦斯的吸附过程中,电阻率值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小,并在3 h左右达到最小值,变化率为64.29%.继续充入瓦斯,煤样电阻率值逐渐变大直至达到瓦斯吸附平衡,变化率为20%,如图1所示.3 受载含瓦斯煤体破裂过程电阻率变化规律为了研究在低频段下煤样受载破裂过程中电阻率的变化规律,对焦作矿区型煤在f=10 kHz下,测试了三轴压缩破裂过程中的电阻率变化规律.含瓦斯煤三轴压缩电阻率变化规律的试验在金属屏蔽网内进行,试验仪器采用三轴压缩试验装置、LCR表、GPIBUSB数据采集控制器和其他附属装置.进行三轴压缩试验时,把型煤试样放入三轴压缩试验装置内,启动轴向加载装置和液压动力单元,使系统保持预定的轴向力和围压.打开出气端口的阀门并使之和真空泵连接,开动真空泵连续抽1 h,保证任何气体和水分不存在于煤样空间内.抽真空结束后,向煤样空间内充入瓦斯,在煤样达到瓦斯吸附平衡后,启动加载装置,开始缓慢对煤样进行三轴压缩,直至煤样破裂.煤对瓦斯的吸附达到平衡后,对含瓦斯煤体施加持续的三轴应力.煤体在三轴压缩的初始阶段处于载密实和弹性变形状态,电阻率值逐渐降低,应力和电阻率值呈负相关关系.在应力达到型煤自身抗压强度的80%左右(12 MPa左右)时,电阻率值趋于稳定,变化率为26.53%.在煤样承受15 MPa左右的应力时,煤体出现破裂,电阻率值升高,变化率为5.56%,如图2所示.4 含瓦斯煤电阻率变化机理研究4.1 吸附瓦斯过程中电阻率变化机理研究在三轴压缩含瓦斯煤电阻率的测试试验中,煤体的电阻率值随着瓦斯的充入,呈现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煤对瓦斯的吸附是放热反应,在充入瓦斯后,微孔结构会吸附部分的瓦斯,煤的孔隙表面能下降,对煤表面电子和离子的束缚作用相对减弱,电子和离子在煤孔隙表面上的迁移变的相对容易,使煤的导电性增强,电阻率减小;同时,充入的瓦斯被煤体吸附后,游离瓦斯对煤颗粒具有挤压作用,瓦斯压力越大,煤体受到的挤压作用越强,煤粉颗粒间的接触性越好,电阻率就越小[8-9].在达到瓦斯吸附平衡后,如果继续对煤体充入瓦斯,煤体在瓦斯压力作用下,会开始形成新的裂隙和孔隙通道,导致煤的导电性减弱,电阻率增大.煤分子中原子核和电子之间具有的引力相当大,电子分布在原子核周围仅能进行有限的活动,使煤体的导电能力很差,正负电荷在外电场作用下,相对原来位置会产生位移[10].充入瓦斯后,这种相对位移变的相对容易,极化能力得到增强,使煤的导电性增大,电阻率降低.4.2 三轴压缩条件下电阻率变化机理研究煤样的三轴压缩过程可以分为加载密实阶段、弹性变形阶段、应变屈服阶段和破坏稳定阶段[11].在加载密实阶段和弹性变形阶段,一方面煤体在承受高应力时分子之间的间距缩小,煤粉颗粒接触更加紧密,导电性增加,电阻率下降;另一方面,应力增加使得分子间的电子云重叠,电子在分子间的迁移率增加,导电率上升,电阻率下降.当载荷达到屈服强度时,煤样内部开始出现损伤导致煤体的承载能力减小,此时煤样内部不断产生新的裂隙,应力-应变曲线开始偏离直线的轨迹;煤样破坏后,煤样内部和表面会出现贯穿煤体的宏观裂纹,裂纹处的压实程度也不可能恢复到原始状态,因此,煤样的电阻率有些增大,这和试验中电阻率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5 结论煤体在吸附瓦斯过程中和含瓦斯煤三轴压缩条件下电阻率变化试验研究结论如下. (1)煤体在吸附瓦斯过程中,电阻率值随着瓦斯的吸附,先较大幅度降低,然后变化幅度逐渐平缓,最后趋于稳定.(2)含瓦斯煤体在三轴压缩过程中,电阻率在达到稳定破裂前期,出现大幅度减小后小幅度增大的规律.(3)运用煤岩断裂力学和电介质物理学理论分析含瓦斯煤在不加载和三轴压缩条件下电阻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电子和离子在煤孔隙表面上的迁移,游离瓦斯对煤颗粒的挤压作用,正负电荷在外电场作用下产生移动,共同造成了煤体电阻率变化.参考文献:[1] 琚宜文,姜波,侯泉林,等.构造煤结构-成因新分类及其地质意义[J].煤炭学报,2004,25(9):514-517.[2] WANG YUNGANG, WANG ENYUAN, LI ZHONG-HUI. Feasibility Studyon the Prediction of Coal Bump with Electrical ResistivityMethod[C]//Progress in mining science and safety technology.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7:465-472.[3] 孟磊.煤电性参数的实验研究[D].焦作:河南理工大学,2010:58-60.[4] 汤友谊,陈江峰,李云霞,等.瓦斯突出煤体探测的物性前提及应用[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9(6):407-410.[5] 汤友谊,陈江峰,彭立世.无线电波坑道透视构造煤的研究[J].煤炭学报,2002,27(3):254-258.[6] 陈健杰,江林华,张玉贵,等.不同煤体结构类型煤的导电性质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1,39(7):90-92.[7] 文光才.无线电波透视煤层突出危险性机理的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03.[8] 王云刚,魏建平,刘明举.构造软煤电性参数影响因素的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10,32(8):77-80.[9] WANG YUNGANG, WEI JIANPING YANG SONG. Experimental researchon electrical parameters variation of loaded coal[J]. Procedia Engineering, 2011, 26:890-897.[10] 陈季丹,刘子玉.电介质物理学[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11] 刘保县.延迟突出煤的物理力学特征和煤延迟突出机理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