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英国工业革命
世界近代历史j2z
![世界近代历史j2z](https://img.taocdn.com/s3/m/b216fcc4d5bbfd0a795673d2.png)
② 争霸战争和殖民掠夺。随着圈地运动和资本主义因 素的发展,英国的呢绒和粮食已从进口变为出口。这 就与荷兰、法国的商业利益发生了尖锐的冲突。为了 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扩大英国殖民地,争 夺世界霸权,从克伦威尔时期起,英国就发动和参加 了一系列对外战争,象三次英荷战争(1652—1654; 1655—1657;1672—1674)、奥格斯堡联盟与法国的 战争(1688—1697);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 1713)、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和英法 七年战争(1756—1763)等等,最终战胜了荷兰和法 国,迫使荷兰承认了《航海条例》,从北美和南亚次 大陆驱逐了法国势力,确立了英国的海上霸权, 取得 了大片殖民地,从而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殖民掠夺。仅 在印度,1757—1815年的58年时间里,英国就掠夺了 数十亿英镑的财富。 13
4
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经 历了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到十九世 纪三十、四十年代将近一个世纪的 时间,在英国的带动下,法、德、 美等国都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英 国成为工业革命的故乡。
5
一、资产阶级议会制度的确立:
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 级革命的急风暴雨已经过去。此后,英国政局相 对稳定,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的联合统治得到确 立,资产阶级两党制和内阁制逐步形成。当时, 在英国政治舞台上起主要作用的是辉格党和托利 党。从本质上说,这两大政党都是资产阶级和新 贵族利益的代表,都与大贵族有密切联系,只不 过托利党更多地依赖农村乡绅,拥护斯图亚特王 朝;辉格党则更多地依赖金融资产阶级。当然, 这时的辉格党和托利党。还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 政党,还都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组织也很不健 全,时常发生分化。 6
14
④海外贸易的迅速增长。 海外市场的空前扩大,刺激了 英国海外贸易和海运业的迅速发展。 1600年到1750年,英国的出口额增 加了6.3倍。1688到1750年,商船 吨位增加了两倍以上。
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aa1dcd8770bf78a652954ad.png)
近代史讲义第四章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发展第一节英国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称产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最初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阶段向大机器工业阶段的过渡。
这个过程首先是在英国实现的。
一、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英国之所以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主要是因为在18世纪上半期英国的政治、经济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使英国具备了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
1.资产阶级议会制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1688年政变以后,英国成为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为后来的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必要的政治前提,因为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掌握了国家的全部大权,就可利用这个权利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项经济、技术改革。
2.原始积累的加速进行是工业革命的经济前提直接推动工业革命的有两个最基本的前提,即大量资本聚集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和大量“自由”雇佣劳动大军的存在。
在英国的18世纪,这两个条件是通过资本原始积累的加速进行而实现的。
这一时期的原始积累有以下几种主要方式。
(1)圈地运动圈地运动早在15世纪就已经开始,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进一步发展。
革命后,圈地运动更加合法化,从而加快了圈地运动的步伐。
到了18世纪圈地运动的规模和速度更加扩大,圈地运动因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已不再在个人的暴力之下进行,而是在议会立法的支持下进行。
如18世纪前半期(1760年以前),议会共发布过208项圈地法令,圈占土地达31万英亩。
经过大规模圈地,到19世纪中叶,农民阶级最终在英国消灭。
圈地运动,本质上是一种英国式的土地革命,在客观上引起了三个后果。
第一,资本主义大农场的建立,促进了资本家利用新式的工具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因而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第二,圈地运动造成大量自由劳动力,这些人一小部分在农场中充当雇佣农业工,大部分则涌入城市谋生,成为工业劳动的后备军。
第三,伴随工资劳动者的出现,劳动者所需的一切物品都要取之于市场,另一方面,农场主也要在市场上购买消费品和业生产资料,从而国内市场日益发展和扩大。
英国的工业革命
![英国的工业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404e84c789eb172ded63b760.png)
英国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指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转变为以机械化生产为基础的工厂制度的过程。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它的一切特征都具有典型意义。
人们常常根据英国的情况给工业革命下定义,特别是把机器发明应用以及工厂制产生作为工业革命的标志。
从整体世界历史的角度来说,工业革命也是在英国独家发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它始自18世纪下半叶,结束于19世纪中叶。
当然,许多教科书在这个标题下还叙述了法、德、美、俄等国的“工业革命”,其实从全球史的角度来看,只有英国工业革命才具有基础的意义,其他国家的“工业革命”都只是英国工业革命影响在国外的扩散。
换言之,作为现代文明基本原则之一的“工业化”,主要就是由英国的工业革命孕育和产生出来的。
第一节工业革命的准备14—15世纪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英国会成为首先爆发工业革命的国家。
16—18世纪英国逐渐在西欧国家的角逐中崭露头角,为工业革命做好了准备。
一、市场制度的创新从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英国在商业革命的冲击下,一切旧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形式都衰落了,制度创新成为主流。
在农村,圈地运动打破了中世纪田园诗般的沉寂,独立小农成批地被扫除,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农场的经营方式。
在城市,行会制度瓦解,代之兴起的是行业公会、合伙公司、股份公司等新的企业制度。
地理大发现导致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和需求大爆炸,使整个大不列颠——从商人到手工业者,再到农民——都为对外贸易和商品生产而运转起来:尤其是与外贸有关的工场手工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分料到户制和集中的手工工场成为工场手工业新的组织形式;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银行、交易所等,近代金融制度等。
在一系列制度创新的过程中,贸易的重要性超过其他各种经济活动,拥有商业资本的商人享有对许多领域进行投资的选择权,商人成为关键人物,相应产生了重商主义的学说和政策。
重商主义使英国社会生活出现商业化趋势,打破了自然经济的沉寂。
第七章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七章 第一次工业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66ca34d333d4b14e85246841.png)
后 进 国 工 业 化
一国在开始工业化 时经济越落后,则该 国工业化过程中国家 相对于私人部门的作 用就更大,该过的工 业化就越强调高速度、 大规模,就越强调资 本货工业。
三、德国工业革命
政治上的长期分裂是造成德国工业革命晚于英、法、美的 主要原因,同时使德国无力开拓海外殖民地 工业革命资金主要来自国内的掠夺。 工业革命的进程:交通运输处于领先地位; 国家政权积极干预是德国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
1. 如果我们把上世纪欧洲大陆工业化所具有的突进特性 看作是落后国家前工业化时期的诸般特定情境所产生的后 果,而且,如果我们把高速工业化的压力看作是根植于这 些情境之中的,那么,这些落后国家的政府不时表现出对 突进和高速的强烈愿望就更容易理解了。进而,‚大干快 上搞工业‛之类的口号在国际贸易组织宪章的相关条款中 份量如此之大,就显得不那么不合情理了。
美 国 第 二 次 独 立 战 争
—
移民
从1821到1921,美国人口增长了7600万, 其中新来移民几乎占了一半。
移 民
“西进运动‛
又称‚西渐运动‛。指美国独立战争后不断向西部扩张领土的过程。 美国独立后,为了适应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需要,采取各种手段向西部进行 领土扩张,鼓励东部的贫苦大众、土地投机者、资本家、种植园主以及欧洲 移民涌向西部地区。1803年用1500万美元从法国手中购得面积约215万平方 公里的路易斯安那。1810年武力侵占西班牙殖民地佛罗里达。1819年吞并东 佛罗里达。1845年吞并了属于墨西哥的得克萨斯。1846—1848年美国借发动 对墨西哥的战争,迫使墨西哥以1500万美元出卖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等地 区。并以驱逐和屠杀等方式大规模地掠夺印第安人的土地,使美国的领土增 加到建国时的三倍以上。‚西进运动‛反映了美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侧面, 它大大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完成。
现代化浪潮的兴起
![现代化浪潮的兴起](https://img.taocdn.com/s3/m/8c84e939f18583d0496459de.png)
第四章 现代化浪潮的兴起第一节 第一次工业革命一、英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亦称“产业革命”,是指从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向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过渡的全面社会改造过程。
它既是生产技术的全面变革,也是引起生产关系深刻变化的社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
随后,工业革命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地区。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整个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历时一个多世纪,由此掀起了世界现代化的第一次浪潮。
英国经过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1688年政变,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这一制度成为代表少数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资产阶级政府以行政手段推动经济发展,使英国最先具备了进行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
首先,资产阶级以议会立法进行圈地,使英国圈地运动的步伐大大加速。
在革命前,英国的圈地只是一种零星进行的“个人暴力行为”。
革命后,议会通过颁布圈地法案不仅使圈地合法化,而且导致大规模的“议会圈地运动”。
这种“合法的”议会圈地,使国家法律变成掠夺人民土地的工具,加速了自耕农的消灭。
到18世纪末,自耕农作为一个阶级来说已基本不存在了。
英国耕地的大部分已实行集体化经营,出现了更多更大的资本主义农场。
这一结果不但使自由劳动力大量出现,而且也扩大了国内市场。
其次,英国通过海外殖民扩张和大肆掠夺,建立起庞大的殖民帝国,获得了充裕的资金和广大的海外市场。
再次,英国政府通过发行国债,加速了对本国人民的剥削和掠夺。
通过对国内外的掠夺,英国加速其资本的原始积累,为工业革命创造了重要的物质前提。
到18世纪中叶,英国的手工工场已有了高度发展,以牛顿力学体系为代表的自然科学也有了相当的发展,这些为大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条件。
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增长,使手工工场的生产已不能适应,提高劳动生产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正是在上述背景条件下,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始于棉纺织业。
1733年,兰开夏机师约翰?凯伊发明了“飞梭”,使织布的速度大大提高。
《英国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国际工人运动PPT课件2
![《英国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国际工人运动PPT课件2](https://img.taocdn.com/s3/m/cab3acaf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6b.png)
棉纺织业
阿克莱特
瓦特研制出联动式蒸汽机
科尔特
搅炼和碾压
钢铁
英
斯托克敦
达林敦
陆地交通
2、抢答完成下列有关工业革命的进程图例。
的发明
其他工业部门
织 布
纺 纱
机器纺纱厂
的诞生
动力革命
能源
材料
革新
铁路
机器
棉纺织业
阿克莱特
大工厂
瓦特联动式蒸汽机
马克思对工业革命的评价
“它是比任何一种革命更广泛、更深刻的社会革命,它同思想革命和政治革命相呼应,引起了市民社会的全面改革。”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说一说:
看书P116,工业革命有何影响?
(1)(2)(3)
工业革命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人类社会的演进产生了空前深刻、巨大的影响。②为新兴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欧美诸国先后实现工业化。③为英国提供了历史机遇,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④给人类带来了进步和幸福。(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物质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城市化开始兴起;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客观上把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改变了世界面貌。)
珍妮纺纱机
水力纺纱机
海斯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
“近代工厂之父”
阿克莱特:最早开办机器纺纱厂
18世纪英国棉纺织业发展对其他工业的影响
机器的发明是从棉纺织业开始并由此推动其他生产行业工作机的发明,大规模的机器生产,从而形成了近代大工厂制度。
瓦特联动式蒸汽机
斯蒂芬森:蒸汽机车
富尔敦:汽船
3、交通运输史上的革命——火车和汽船的发明
第十二章 经济大革命——以煤、铁为物质技术基础的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十二章 经济大革命——以煤、铁为物质技术基础的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b12d841d6c85ec3a87c2c528.png)
(一)结构性变革 英国工业革命前后约80年,它既是一场技术革命,致 使社会生产力飞跃发展,经济结构明显变化;又是一场社 会变革,导致阶级结构变动、人口迅速增加,英国最先进 入工业社会。【英国工业革命视频】 工业革命在经济结构方面的变革,可以归结为三个比 例的变化,即工农业比例,手工业和大工业比例,以及城 乡比例。其中工业压倒农业,农业国成为工业国是最深刻 最根本的变化。
(一)棉纺织业—工业革命的急先锋 英国的棉纺织业用了50年左右的时间,通过一系列的 技术发明和生产革新,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1、工作机的革新 18世纪末期时,英国的棉纺织部门率先实现机械化生 产,英国棉布的产量和质量大为提高。 随后,纺织新技术又推广到毛纺织业、麻纺织业和丝 织业。 纺织机器的发明带动了印花业、漂白业、染色业的技 术革新。此外,净棉机、梳棉机、整染机等陆续出现,从 而组成了配套的机器系列。
万能蒸汽机的发明,使本来走在工业革命前列的英国 棉纺织业如虎添翼,蒸汽机很快取代水车,驱动纺纱机和 织布机工作。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是工业革命发展进程 中最关键性的突破,它解决了大工业发展所必需的动力问 题,使工业生产冲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把动力机、传动 机和工作机组成机器系列,推动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 因此,蒸汽机成为这次工业革命的象征,标志着人类 社会生产从此开始进入机械化时代。
水上交通工具的变革源自蒸汽 机的使用。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 明汽船后,英国于1811年仿制成功 ,开始用于内河及沿海航运。 为了扩大海外市场,英国十分 注重发展以蒸汽机推动的铁制海轮 。1838年,英国轮船“南阿斯号” 横渡大西洋成功。1840年,一个苏 格兰人在英国利物浦和美国波士顿 之间开办了定期轮船航班。从此, 海上运输进入了所谓的“轮船时代 ”。
第四章(第一节 英国工业革命)参考文献
![第四章(第一节 英国工业革命)参考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88e9b64acf84b9d528ea7af7.png)
• 刘淑兰著:《英国产业革命史》,长春:吉林人 民出版社1983年版。 • 蒋孟引主编:《英国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88年版。 • 钱乘旦著:《第一个工业化社会》,成都:四川 人民出版社,1988年。 • 王章辉、孙娴主编:《工业社会的勃兴:欧美五 国工业革命比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年。 • 钱乘旦、许洁明著:《英国通史》,上海:上海 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 • 钱乘旦、陈晓律著:《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上 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
保尔·芒图( 保尔 芒图(Paul 芒图 Mantoux)(1877 – ) 1956)是法国历史学 是法国历史学 生于1877年,毕 家,生于 年 业于高等师范学院, 业于高等师范学院, 曾任夏普塔尔学院历 史学、地理学教授, 史学、地理学教授, 伦敦大学法国近代史 及法制史教授。 及法制史教授。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1917——) 艾瑞克 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 霍布斯鲍姆 )( )
• 蒋孟引(1907~1988)著名历史学家,致力于世界史尤 蒋孟引( ) 其是英国史研究。他少年时就读于乡里私塾,聪明好学 ,对历史感兴趣,常有自己的见解,因而深得先生的赏 识,更激发了他深入研究中外历史的热情。民国十八年 (1929),他考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民国二十二年 (1933年),蒋孟引圆满完成学业毕业,次年赴英国伦敦 大学历史系深造。在历史研究中,他十分注意维护中华 民族的尊严,以历史事实揭露帝国主义侵华真相。其博 士论文《论1856一1860年的中英关系》,以无可辩驳的 事实,痛斥英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为了准备这些论文,蒋孟引埋头于大英博物馆和英国 档案馆,广泛搜集英国会议档案、政府文件、私人书信 等第一手资料,掌握了彻底批驳英国政府为发动战争而 炮制种种借口的证据。这篇论文很有见解,使他荣获博 士学位。
第一章 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形成
![第一章 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ec6f31442e3f5727a5e96264.png)
2、企业国有化浪潮 1945-51年,1975-79年两次国有化浪潮。 煤炭、造船、电力、煤气、铁路、邮政、电讯 等部门国有企业比重达100%. 钢铁、航空达到75%,汽车制造、石油工业分 别50%和25%. 实现规模经济、为社会提供福利、政府控制通 货膨胀的工具 政府背上财政负担、经济效率问题,并且加重 了“英国病”。
英国的这轮技术创新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19 世纪30—50年代。在将近100年的时间里,英国建立了 以棉纺织业占优势的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机器制 造业、运输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十一章 英国的工业革命
第三节 社会经济关系的革命
一、经济增长的新含义 相对于传统社会的经济增长,工业革命使经济增长速度 和经济结构的变化有了新的含义。 工业革命使经济增长速度大大提高。机械力代替人力, 将人的体力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极大地提高了劳 动生产率,机器生产使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生 产机械化以前的增长。 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走入工业时代 。工业已从原来附属 于农业的地位,上升为举足轻重的国民经济部门。
十一章 英国的工业革命
第三节 社会经济关系的革命
五、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它的领先地 位一直保持到19世纪70年代。(工业、贸易、金融等)
日不落 帝国
英国的强大,引起他国的效仿。其他国家纷纷引进英国 的技术、设备和工人,试图也在自己的国家内实现工业 革命。所有国家都认识到一个真理:只有通过工业革命和 工业化,才能进入现代社会,只有通过工业化才能实现 现代化。
十一章 英国的工业革命
第五节 战后英国经济的曲折发展
一、50-60年代经济的曲折发展 1、stop-go
01第一章 工业革命
![01第一章 工业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abde08ef19e8b8f67c1cb958.png)
第二,海外殖民扩张和商业革命推动了西欧手工工场的发 手工工场的发 第二,海外殖民扩张和商业革命推动了西欧手工工场 由于市场的扩张,促进了西欧手工工场的建立, 展。由于市场的扩张,促进了西欧手工工场的建立,包括 分散的手工工场和集中的手工工场。 分散的手工工场和集中的手工工场。手工工场为以后的大 工业奠定了劳动组织的基础,也培养了大工业所必须的工 劳动组织的基础 工业奠定了劳动组织的基础,也培养了大工业所必须的工 人队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人队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二,英国有发育健全的国内市场和庞大的海外市场。英 第二,英国有发育健全的国内市场和庞大的海外市场。 国国内面积狭小,但与欧陆各国不同, 国国内面积狭小,但与欧陆各国不同,英国国内没有过路 税和关税制度,这意味着商品可自由地流通, 税和关税制度,这意味着商品可自由地流通,由此使国内 统一市场迅速形成。英国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殖民大国, 统一市场迅速形成。英国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殖民大国,这 为英国造就了一个重要的商品出口市场。1759年 为英国造就了一个重要的商品出口市场。1759年,英国 总出口量的1/3以上到了殖民地 以上到了殖民地; 总出口量的1/3以上到了殖民地;英国拥有一支庞大的商 船队,能够把商品运往世界各个地区, 船队,能够把商品运往世界各个地区,其海军也完全有力 量对商船提供保护。市场的发育向生产提出需求, 量对商船提供保护。市场的发育向生产提出需求,而大量 的产品也有了足够的出路。 的产品也有了足够的出路。
⑴ 在手工工场中,分工越来越细,从而使工作越来越简 在手工工场中,分工越来越细 越来越细, 工人对某个零件的制造越来越内行, 单,工人对某个零件的制造越来越内行,但他失去了制造 整个产品的能力,使其劳动日益失去独立性。 整个产品的能力,使其劳动日益失去独立性。 ⑵ 手工工场中的劳动分工使生产工具越来越专门化,每 手工工场中的劳动分工使生产工具越来越专门化, 生产工具越来越专门化 种工具只具有某种特定的性能,这就有助于机器的出现, 种工具只具有某种特定的性能,这就有助于机器的出现, 因为机器其实就是由各个简单的工具组合而成的。 因为机器其实就是由各个简单的工具组合而成的。 ⑶ 手工工场作为一种生产组织形式,是现代大机器工业 手工工场作为一种生产组织形式 组织形式, 的先驱。 的先驱。
现代化浪潮的兴起
![现代化浪潮的兴起](https://img.taocdn.com/s3/m/da6ae771f242336c1eb95e40.png)
第四章现代化浪潮的兴起第一节第一次工业革命一、英国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亦称“产业革命”,是指从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向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过渡的全面社会改造过程。
它既是生产技术的全面变革,也是引起生产关系深刻变化的社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
随后,工业革命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地区。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整个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历时一个多世纪,由此掀起了世界现代化的第一次浪潮。
英国经过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1688年政变,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这一制度成为代表少数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资产阶级政府以行政手段推动经济发展,使英国最先具备了进行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
首先,资产阶级以议会立法进行圈地,使英国圈地运动的步伐大大加速。
在革命前,英国的圈地只是一种零星进行的“个人暴力行为”。
革命后,议会通过颁布圈地法案不仅使圈地合法化,而且导致大规模的“议会圈地运动”。
这种“合法的”议会圈地,使国家法律变成掠夺人民土地的工具,加速了自耕农的消灭。
到18世纪末,自耕农作为一个阶级来说已基本不存在了。
英国耕地的大部分已实行集体化经营,出现了更多更大的资本主义农场。
这一结果不但使自由劳动力大量出现,而且也扩大了国内市场。
其次,英国通过海外殖民扩张和大肆掠夺,建立起庞大的殖民帝国,获得了充裕的资金和广大的海外市场。
再次,英国政府通过发行国债,加速了对本国人民的剥削和掠夺。
通过对国内外的掠夺,英国加速其资本的原始积累,为工业革命创造了重要的物质前提。
到18世纪中叶,英国的手工工场已有了高度发展,以牛顿力学体系为代表的自然科学也有了相当的发展,这些为大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条件。
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增长,使手工工场的生产已不能适应,提高劳动生产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正是在上述背景条件下,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始于棉纺织业。
1733年,兰开夏机师约翰?凯伊发明了“飞梭”,使织布的速度大大提高。
工业革命时代管理思想形成与发展概述
![工业革命时代管理思想形成与发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ab2d7fb825c52cc58ad6be27.png)
詹姆斯·斯图亚特最早研究分工问题,发现货币流通 规律,反对经济自由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提 出工作研究和物质刺激(计件工资制),提出管理 人员与工人的分工。
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 论体系的建立者,于1776年出版了他的最重 要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也称《国富论》)。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全面系统分析资本 主义商品经济,强调分工带来的经济利益,指 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论述了控制职能, 提出投资还本问题,坚持经济人观点。
亚当·斯密提倡经济人概念和经济自由思想。
· 亚当 斯密关于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好处的论述
亚当·斯密的著作涉及到许多现代管理的核心问题。
巴比奇制定了一种“观察制造业的方法”; 他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 思想;在劳资关系方面,提出了一种固定工 资和利润分享的制度。
查尔斯·巴比奇的管理思想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
1.巴比奇制定了一种“观察制造业的方法”, 这与对作业的科学而系统的研究方法很类似。 观察者用利用一种事先印好的标准提问表, 表中的内容包括:生产所用的材料,正常的 耗费,工具,价格,最终市场,工人工资, 工作周期等。经过严密调查而获得数据,并 用来管理企业。
威廉·杰文斯在管理思想方面有大贡献:
杰文斯是第一个研究劳动强度和疲劳关系问 题的人,比泰勒在米德维尔钢铁公司的类似 的研究实验早10年;
杰文斯进行了初步的工时研究和动作研究, 使一个工人能每日或每周做的工作量为最 大,但又能使他恢复全部疲劳;
在劳资关系方面,杰文斯号召工人和管理 当局合作,主张工业合伙,包括利润分享 和职工拥有股票,认为这是解决分歧和消 除罢工的较好方法。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第一次工业革命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第一次工业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90a6a643910ef12d2af9e7e7.png)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第一次工业革命
1、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上半期。
开始国:英国。
开始部门:棉纺织部门。
2、原因:
(1)根本原因:英国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2)直接原因:18世纪,英国的海外市场迅速扩大,手工工场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推动了生产技术的改进。
3、简要过程:
(1)开始的标志:(考试不作要求)
(2)发展:瓦特改良蒸汽机(最主要标志)。
①时间:1785年。
作为动力带动机器,首先在纺织部门使用。
②意义: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扩展:交通工具的发明和使用。
①火车: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采。
世界近代史第三章第一节【第一次工业革命】
![世界近代史第三章第一节【第一次工业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7185820503d8ce2f00662311.png)
第一节 工业革命
• 一、英国工业革命 • 二、工业革命的扩展 •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一、英国工业革命
• 1、什么是工业革命
• 工业革命,也叫产生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指的是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
工业阶段向大机器工业的过渡的过程。
工业革命
一、英国工业革命 • 2、英国最早出现工业革命的背景 • (1)政治层面:英国较早的完成了资产阶
一、英国工业革命 • (3)技术层面: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 资本主义工厂手工业蓬勃发展。工厂内部 劳动分工更加精细,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 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
一、英国工业革命
• (4)总之,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大量的资 本积累以及手工工场的高度发展,这使技 术改革和发明机器的条件成熟,同时,海 内外市场的扩大所产生的商品需求,以及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成为工业 革命发生的动力和保障。
二、工业革命的扩展——法国
• 法国工业革命大致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 段从第一帝国到七月王朝(1804-1848年), 法国工业革命起步和缓慢发展时期,其中 起飞是在七月王朝期间;第二阶段从第二 共和国到第二帝国(1848-1870年),工业 革命全面展开并最终完成的时期。
二、工业革命的扩展——法国 • 法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 (1)原始积累方式:对内依靠对农民租税 的剥削,对小农的剥削没有英国彻底;对 外,也依靠殖民掠夺,但由于被英国所打 败,其对外盘剥程度也不强。 • (2)从工业进程上看:小企业众多、大企 业发展延缓,奢侈品制造业比重过大、重 工业和机器制造业比重不大,造成企业经 营分散。
机器生产机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业体
系。
时间
1733— 1738
《英国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国际工人运动PPT课件
![《英国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国际工人运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0ea2ad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d5.png)
作用:
②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
动力:
人力
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哈格里夫斯(纺织工人)
动力:人力
缺点:纱细且易断
英国木匠海斯发明的水力纺纱机
技工克隆普顿发明的骡机
棉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
英国牧师卡特赖特发明的自动织布机
英国理发师阿克莱特仿制了水力纺纱机。这种水力纺纱机有四对卷轴,以水力作动力,纺出的纱坚韧结实,但比较粗。此后不久,英国第一家用水带动纺纱机运转的棉纺厂便出现了。
当堂训练题
1、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956年的6000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蒸汽机的应用推广 B. 铁路运输能力提高 C. 火力发电的需求增加 D. 煤炭出口贸易扩大2、现在我们家庭中许多家用电器的功率计算单位都是“瓦”,这是为了纪念使人类社会步入蒸汽时代的英国著名机械师A.哈格里夫斯 B.瓦特 C.富尔顿 D.史蒂芬孙3、追溯历史,1825 年,名为“旅行者号”火车机车的试车成功,开辟了陆上运输的新纪元,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A.史蒂芬孙 B.瓦特 C.哈格里夫斯 D.卡尔·本茨4、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是 【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可以用电灯照明C.坐飞机长途旅行 D.人们乘坐火车出行
英国工业革命
- .
第六单元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国际工人运动
【学习目标】
1、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2、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3、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备课吧—— ——免费下载第一节 英国工业革命教学目的:工业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的大事,是人类发展史上生产力的第一次大飞跃。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工业革命也成为史学界日益重视和研究的热点问题。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用辨证观点和方法认识社会发展的思维方法。
教学要求:应使学生从三方面认识工业革命:(1)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是什么?(2)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特点是什么?(3)工业革命带来了哪些影响?教学重点与难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学时分配: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讲解、直观教具图示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从16世纪起,随着海上航路的开拓,各地区、各民族互相隔绝、相互封闭的状态被打破,到18世纪后半期,最先是英国,稍后是欧美各国相继发生了工业革命,近代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由此开始出现于历史上。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争论有许多不同说法,一般认为,它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学术界曾进行长期争论,有所谓“单因论”和“多因论”、“革命论”和“进化论”等争论。
关于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史学界观点颇多。
实际上,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是英国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的结果。
一、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1、英国较早地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政治前提。
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步确立了以议会制和内阁制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成为一个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保证了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英国政府积极为资产阶级服务,加速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
这样,英国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并保护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政治前提。
2、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奴隶贸易、发行国债等手段,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前提。
资本的原始积累是工业革命发生的重要的经济前提。
英国原始积累的主要是通过圈地运动、殖民扩张、奴隶贸易和发行国债等途径进行的。
(1)殖民扩张:英国资产阶级政权把靠掠夺,充实国家的经济、发展经济作为基本国策和基本方针。
于是从革命时代就开始与荷兰、西班牙、法国等国家进行激烈的争夺殖民地战争。
长期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扩大了国外市场,积累了巨额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2)奴隶贸易:欧洲的奴隶贸易开始于15世纪中期,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前后长达400多年,从16世纪到18世纪下半叶,达到全盛时期。
英国是最大的奴隶贸易国,在欧洲、非洲和美洲之间进行血腥的奴隶贸易的“三角贸易”,使英国殖民主义者获得了惊人的财富,对资本积累起了很大作用。
(3)政府大量发行国债:1717年,英国发行公债5千4百万英镑;1782年,增到2亿3千万英镑。
这些财富集中在资产阶级的手中,并且转化为工业革命所需要的资本,促进工商业经济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发生。
这样,英国依靠种种掠夺方式,既扩大了英国的海外市场,又壮大了英国的实力,使其获得了巨额利润,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加速了原始积累过程,而英国资产阶级进一步要求扩大再生产,发展海外贸易,这就促进了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
3、英国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必要的劳动力、原料和国内市场等条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圈地是在议会立法支持下进行的。
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作为后盾,利用立法权,无限度地圈占土地。
所以,圈地的规模很大,速度很快。
革命前100多年的圈地总量不超过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7%。
革命后到18世纪30年代,英国土地的90%被圈占,可见速度之快,规模之大。
大规模的圈地运动的结果:(1)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被剥夺了土地,变成了无产无业的自由者,大部分进入城市,成为工业劳动后备军——自由劳动力。
(2)圈地后大量的农业工人和城市工业工人的全部消费要依赖于市场,农场所需的生产资料也要从市场购买,造成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而农业的发展养活了日益增多的人口,这些人口不仅为工业提供了劳动力,而且为工业提供了市场,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3)圈地后大规模的为市场化进行的农业生产的产品转变为输入市场,扩大了工业的原料来源。
(4)大规模圈地在英国迅速形成了资本主义大地产制度,对使用比较复杂的大型农业机械、发展大机器农业创造了条件,也为工业革命发明造成强大的需求刺激。
4、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工业革命发生的技术前提。
(1)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英国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蓬勃发展,单一的机械劳动刺激了人们去发明机器,利用机器,减轻劳动强度,这为工业生产使用机器,为机器大工业的诞生创造了必要的技术条件,培养了大批熟练的技术人材。
(2)17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有了较快的发展,牛顿的力学三原理,波仪耳的气体定律,布莱克的热学定律,以及斯密敦的风力水力实验等等,为工业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使新技术应用于生产成为可能,使发明机器已成为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综上所述,英国资产阶级建立政权后,立即用国家权力来巩固和发展其经济基础,生产力发展的外在障碍已经扫除。
而国际贸易的发展、广阔的海外市场的建立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外在的现实需要。
在完成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各项条件均以具备后,在生产技术领域里爆发了工业革命。
二、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1、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2、技术发明的特点:(1)在工业革命中,各项技术发明之间都存在着深刻的联系。
工业革命中的发明是织布与纺纱、工作机与动力机的矛盾交织发展而出现的。
它往往是一个环节套着一个环节,一项发明推动着一项发明,反映了技术发明本身的内在规律以及极大的继承性和连续性。
说明各项发明之间都存在着极大的相互影响和促进,表明了技术革命时代的特点。
(2)工业革命的技术使用首先出现在轻工业部门,后出现在其他产业部门。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棉纺业是因为纺织业产品需求量大,又是新兴的行业,新技术比较易于推行,轻工业较之重工业所需要的资本少,资金周转快,易获厚利,也符合资本家追逐利润的要求。
新的技术革命首先从这棉纺业中开始,又在采矿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各生产领域也都相继发生了一系列的根本改变,最终建立起重工业部门,整个社会经济便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三、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目前,史学界对工业革命后果和影响的认识角度也略有差异,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理解。
我们认为,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它不仅在工业方面发生变革,而且也引起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1、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飞跃发展,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绝对统治地位。
英国工业革命是近代生产史和科技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伟大革命。
是人类自觉运用自然科学、自然力代替人力的一场技术革命,它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从而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英国第一个从工场手工业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变为机器大工业占统治的国家。
到19世纪中期,英国主要工业部门都采用了机器生产,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产量激增,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到19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超过了以往所有时代的总和。
(2)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由于机器生产大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得成本下降,竞争力增强,商品倾销于国内外,到50年代,英国就取得了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号称“世界工场”。
它从世界各地输入工业原料和粮食,它生产的商品充斥世界各地,开辟了比以前更广阔的国内市场,使得英国称霸世界达半个多世纪之久。
(3)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结构,使英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工业革命启动了城市化进程。
工业革命使人们摆脱了对自然力的依赖,创造了巨大的工业就业机会,造成人口集中,城市兴起。
最终,传统的以农耕文明为主的社会转变为以工业文明为主的社会。
城市文明把乡村文明排挤到次要地位,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当然,工业革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使英美等主要工业国都走上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影响至今,人们还在努力改造大工业所带来的这个后果。
总之,工业革命彻底摧毁了封建经济基础,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奠定了近代文明富强的基础。
2、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急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最终确立了在国家政权中的统治地位。
(1)近代无产阶级的形成是工业革命最重要的社会后果之一。
无产阶级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强大起来,使社会阶级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2)工业资产阶级最终确立了在国家政权中的统治地位。
工业革命影响到资产阶级内部各派别力量的消长,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增长,发起了废除《谷物法》运动和议会改革运动,要求实行自由贸易,扩大选举权,取代商业资产阶级的优势地位。
(3)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基本上消灭了农民阶级的国家,这是历史上的进步。
3、工业革命引起了思想文化领域的极大变化。
工业革命引起了资产阶级经济思想、观念形态、文学作品的变化。
使重商主义让位于自由放任政策;促进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诞生;使在英国占主导地位的哲学派别洛克派分为机械唯物派和唯心主义派两派;使利己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这些资产阶级的特有意识广为传播,渗透进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出现了一批反映资产阶级生活和要求的文艺作品,等等。
4、工业文明的到来,打破封闭、闭塞,全球化开始。
工业革命从根本上增强了西方的实力,西方列强通过寻求廉价商品最广大的市场和争夺原料产地的活动,既把世界上一切民族都卷到工业文明中来,又加剧了东西方的对立,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西方国家开始了对东方各国的普遍入侵,整个人类世界发展的历史从此也掀开了新的一页,从而演绎了全球化运动的最初阶段。
总之,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后来又发展到法国、美国、德国、意大利及世界上其它工商业发展较早的国家。
整个世界文明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即到这个阶段,资本主义制度才最后确立,才使得封建主义的复辟成为完全不可能的,使得人类最终走上摆脱物质贫困的道路。
[作业与思考题]1、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社会条件是什么?2、英国工业革命的意义和经验是什么?[参考资料]张友伦、李节传:英国工业革命,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刘淑兰:《英国产业革命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商务印书馆,1984年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李砂砂:近十年来我国史学界对英国工业革命研究综述,阴山学刊,1992,3 杨杰:英国工业革命的基础和环境,杭州大学学报,1997,3许洁明:工业文明为什么源于英国,世界历史,1993,2点击观看“电子课件”。